沙河西路城市设计
深圳湾体育中心设计纪实

深圳湾体育中心设计纪实
康晓力;付毅智
【期刊名称】《建筑创作》
【年(卷),期】2011(000)012
【摘要】深圳湾体育中心位于深圳湾滨海休闲带中段,南山后海中心区东北角,深圳湾填海区内,滨海大道南侧,西临科苑路,东临沙河西路,南临深圳湾内湖,东西长约720m,南北宽约430m,占地约30.74hm2,是深圳市201 1年举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主会场,赛时将承担开幕式、乒乓球决赛、游泳训练等比赛和训练功能.作为大学生运动会的主要体育建筑群,体育中心设施主要包括可容纳观众2万座的体育场、1.3万座的体育馆、650座的游泳馆、运动员接待中心、体育主题公园及商业运营设施.赛后除承担部分国内综合赛事、专项赛事及体育训练的功能外,主要作为南山区群众体育锻炼及健身场所,成为一个集竞技比赛、全民健身、旅游休闲、商贸博览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体育建筑群.
【总页数】43页(P21-63)
【作者】康晓力;付毅智
【作者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体育建筑工作室;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地域性的文化体育中心设计探讨——以甘南文化体育中心设计为例 [J], 伍垠钢;熊洪俊
2.机遇--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设计纪实 [J], 江兵;李青
3.全民健身背景下的城市体育中心设计探索——以长沙市全民体育健身中心设计为例 [J], 佟秋旭;张向宁;朱莹
4.应对县级体育中心设计矛盾的策略分析——顺昌体育中心设计回顾 [J], 颜慧;吴震陵;石绍聪
5.深圳湾体育中心设计方案——“海之贝”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山区大冲村旧村改造规划简介

南山区大冲村旧村改造规划简介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孙畅一、规划背景弹指20余年,深圳以超常规的速度经历了工业化、城市化的爆炸式洗礼。
就在即将跨过现代化的门槛、率先完成中华“五千年未有之变局”时,深圳发现,一直与这个城市相生相伴的城中村违建已成围城态势,仍在迅速蚕食着这个城市为数有限的发展空间。
再不施救,深圳将无以为继。
为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园林式、花园式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城中村改造的工作部署,深圳市规划管理部门于2002年启动了大冲等数个试点村的规划工作。
随着2004年市委、市政府《深圳市城中村改造暂行规定》及《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查处违法建筑和违法用地工作决定》两份文件的出台,深圳市城中村改造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
二、现状概况1.区位:南山区大冲村(以下简称“本区”)位于南山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中区东片,具体范围为:北起硅谷别墅南侧、南至深南大道、西起科技大道、东至沙河西路,总用地面积68.4公顷(扣除范围内莱英达宗地6.6公顷)。
2.人口:现状总人口29007人,其中常住户382户,户籍人口1007人(仅占3.4%),暂住人口28000人,常暂比为1:27.8。
3.用地:现状以居住用地、工业用地以及园地为主,其中临深南大道北侧分布有少量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和政府团体用地。
现状用地呈现随意开发的城中村形态,基础设施比较缺乏。
4.建设:本区规划范围内现状建设总量为90.22万平方米,扣除朗景园约3.4万平方米的居住建筑(本次旧改不考虑其拆迁赔偿问题)外,本次旧村改造涉及的现状建筑物共有1337栋,总建筑面积约为86.82万平方米。
5.权属:已划拨红线用地11块,共计25.0公顷,占总用地的36.5%。
三、改造定位的确定城中村改造是一项任务艰巨、政策性强、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系统工程,既涉及城市规划、土地、安置补偿和产权界定等规划国土政策,又涉及改造主体确定、利益分配、社会改良等社会、经济方面因素。
广东深圳市南山区后海湾西部通道填海及地在处理工程技术标书

西部通道填海及地基处理工程技术标目录第1篇.编制说明与编制依据 (4)1.1.编制说明 (4)1.2.编制依据 (4)第2篇.工程概况 (6)2.1.工程概况 (6)2.2.主要工程数量表 (6)2.3.工程地质条件 (7)2.4.施工环境 (8)第3篇.总体施工方案 (9)3.1.工程内容 (9)3.2.施工总体安排 (9)3.2.1. 施工总体布局 (10)3.2.2. 场地清理及抽排水方案 (11)3.2.3. 进出场地的交通组织方案 (12)3.2.4. 强夯挤淤与相邻塑料插板两种处理方法施工顺序 (13)第4篇.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14)4.1.塑料插板堆载预压法软基处理 (14)4.1.1. 土工布的铺设 (14)4.1.2. 砂垫层、盲沟、集水井的施工 (17)4.1.3. 塑料插板的施工 (23)4.1.4. 底基层的施工 (30)4.1.5. 预压土石方填筑 (34)4.1.6. 施工监测 (36)4.2.强夯挤淤........................................................................................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 清理工作面、铺填石料 (39)4.2.2. 施工测量 (39)4.2.3. 强夯挤淤试夯施工 (39)4.2.4. 点夯块石墩施工 (40)4.2.5. 面层强夯施工 (42)4.2.6. 强夯挤淤质量检验 (43)4.3.劈裂注浆法 (44)4.3.1. 施工技术要求 (44)4.3.2. 现场注浆试验 (45)4.3.3. 注浆工艺流程 (46)4.3.4. 施工方案 (46)4.3.5. 施工检测 (46)第5篇.设备人员动员周期进场计划和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 (47)5.1.设备、人员动员周期进场计划 (47)5.1.1. 计划编制的依据 (47)5.1.2. 计划编制的原则 (47)5.1.3. 设备人员动员周期进场计划 (47)5.2.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 (49)5.2.1. 设备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 (49)5.2.2. 人员到现场的施工方法 (49)5.2.3. 材料进入现场的方法 (49)第6篇.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 (50)6.1.塑料插板堆载预压法施工顺序 (50)6.2.强夯挤淤法施工顺序 (50)6.3.劈裂注浆施工顺序 (50)第7篇.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与措施及工期保证措施 (50)7.1.施工质量目标 (50)7.2.质量方针、目标 (51)7.3.质量保证体系 (51)7.3.1. 质量保证体系 (52)7.3.2. 质量控制点的控制 (54)7.4.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57)7.4.1. 质量保证措施 (61)7.4.2. 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63)7.5.工期保证的措施 (63)7.5.1. 工期目标 (63)7.5.2. 工期保证措施 (63)第8篇.雨季施工的工作安排 (67)8.1.防汛抗洪的准备工作 (67)8.2.雨季施工措施 (68)第9篇.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措施 (70)9.1.安全生产措施 (70)9.1.1. 安全目标 (70)9.1.2. 安全生产措施 (70)9.2.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 (73)9.2.1. 文明施工 (73)9.2.2. 环境保护措施 (75)第一部分:施工组织设计第1篇.编制说明与编制依据1.1. 编制说明本施工组织设计是根据由深圳市土地投资开发中心发出的深圳市南山区后海湾西部通道填海及地在处理工程项目施工招标文件和施工图设计内容的要求,在对现场进行了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工程特点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结合本公司现有的机械、人员技术力量以及对相关工程的施工经验而编写的。
沙河东路改造交通详细规划

沙河东路改造交通详细规划委托单位: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南山交通运输局编制单位: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二〇一九年一月目录一、项目概述 (1)(一)项目背景 (1)(二)工作目的 (1)(三)范围年限 (2)二、现状分析 (3)(一)设施情况 (3)(二)交通特点 (3)三、功能分析 (6)(一)城市前景 (6)(二)交通前景 (7)(三)功能组织 (7)四、规划方案 (8)(一)总体思路 (8)(二)标准规模 (8)(三)沙河东路改造规划方案 (9)(四)沙河东路北延规划研究 (10)(五)沿线主要拆迁 (14)一、项目概述(一)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南山、龙华城市地位提升和城市建设快速推进,两区间交通需求迅猛增长,既有留仙大道、南坪快速路及福龙路等通道已全面饱和,迫切需要新增通道,缓解南山与龙华间交通压力。
目前,沙河东路作为南山区南北向内部道路,具备北延至龙华人民路的条件。
为支撑南山及龙华城市发展,两区相关规划均提出沙河东路北延至龙华人民路方案,作为南山中部地区与龙华北站商务中心区之间最为便捷的联系通道。
沙河东路及北延沿线片区城市功能定位高,集聚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华侨城、科技园、留仙洞、西丽枢纽、西丽大学城及北站商务中心等众多重点发展地区,对道路功能及交通组织提出更高的要求。
现状沙河东路南起滨海大道,北至龙珠大道,作为南山区内部南北向联络道,交通运行情况良好。
未来沙河东路北延至龙华人民路后,将吸引大量南山与龙华间的交通,对既有沙河东路的交通构成及交通组织产生深远影响。
为适应沙河东路北延后交通功能的转变,亟需开展沙河东路改造及北延研究工作,明确沙河东路及北延功能定位、交通组织形式,制定详细规划方案,为下阶段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为此,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南山交通运输局组织开展了《沙河东路改造交通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工作目的根据委托要求,本次规划可分为沙河东路改造交通详细规划和沙河东路北延规划研究两部分内容。
道路绿化方案设计说明

4.7具体设计方案4.7.7绿化工程1、设计依据1)建设部《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规范》;2)《城市绿地设计规范》;3)投标提供的相关资料;4)现场踏查核实资料。
2、设计目标结合片区的未来发展,依托良好的区位条件和自然资源,营造舒适通行、景色优美的独特隧道道路景观。
良好的道路景观空间在本片区不仅仅是综合交通资源的载体,亦是人们休憩交流的场所。
3、设计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导向:绿化设计通过园林植物的配置和道路铺装及小品设施布置,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正确导向,有效减弱汽车眩光,降低驾驶者疲劳度等,创建适宜人的行车与人行的道路环境,体现人文关怀。
2)整体设计:道路景观基于市政道路设计和现状及规划建筑设计整体统一设计,结合各段道路两侧建筑特性构景,尽量减少因道路建设而对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道路景观与周边不同性质用地有机融合。
3)适地适树:植物选择应因地制宜,多利用本土树种进行园林绿化。
以岭南树种为主,同时兼顾引种适应性,观赏性强的树种,合理搭配。
4)地域文化:突出岭南的历史文化特色,将一些文化符号和岭南特有的建筑材料应用到交通标识、景观小品和街道家具当中。
4、主要措施(1)在绿化带范围种植乔木和少量的灌木,形成统一、整齐的道路绿化景观,突出线性感。
(2)沿路标识、垃圾箱、广告牌等小品设施进行统一的设计,形成该片区独特的个性元素。
(3)为了打造完整的道路形象,隧道出口和入口的绿化设计方式大致统一,衔接成完整的道路景观。
5、设计内容1)景观空间设计主要为道路绿化带的绿化设计,通过乔、灌、草立体结合及垂直绿化的有机配置设计,形成“简约、现代、彩色”且赋有文化气息的景观特点。
以简洁大气,规则的乔木种植与统一的道路铺装,突出道路线性空间。
2)道路铺装设计在人行道铺装采用环保型透水砖。
环保型透水砖是一种新型环保建材,具有环保、高强度、耐磨不脱层、透水秀气、自然呼吸、通透散热、隔音、防滑、保持色彩鲜艳不易褪色等优点。
带形城市

图1.
1882年索里亚·伊·马塔的带形城市草图
图1.
1882年索里亚伊马塔的带形城市草图
1.1 带形空间发展模式的优点
生态性 均质性 可持续性 多中心性 可变性
1.2 带形空间发展模式的局限
分散发展忽视了商业经济和市场利益; 居民心里缺少中心感, 居民心里缺少中心感,城市内聚力薄弱; 形态骨架难于构建且耗资较大;
案 例
丹下健三东京规划(1960)
带形组团 人为规划 综合决定
性,组团保持一定间距,强化城市组团间交通 联系 多见于新城规划,但形态易受冲击,保持不易 形态发展选择主体由人为规划、自然选择、经 济发展等综合因素决定,形态较稳定
城市形态发展选择主体以人为规划意志为主, 马塔马德里周围带形城市
1.5 “带形城市”的发展期 带形城市”
3.3 南山区分区规划
根据深圳市南山区分区规划(2002-2010) 根据深圳市南山区分区规划(2002-2010) 文本 : 第十六条总体布局:顺应深圳带形组团城 第十六条总体布局:顺应深圳带形组团城 市结构发展的要求,结合南山区自身南北 向布 局的形态特征,构建“双十字”型的 局的形态特征,构建“双十字” 空间发展主轴,建设前、后海中心区,整 合各大片区的 用地布局,创造融“山海城” 用地布局,创造融“山海城” 为一体的整体意象,满足城市动态发展的 要求。
“带形城市”理论及其实践
“带形城市”理论及其实践
1.4“带形城市”的类 型
类 别 划 分 带形连绵 形 态 特 征 选 择 主 体 特 点
沿交通主轴带形连绵发展, 强调城市发展的均 质性和均好性,中心性较弱,城市要素间距大 沿交通主轴带形组团发展,强调等级多中心 柯伦“爱尔康”理论和朗科 恩城市规划 深圳市城 市总体规划 (1985/1996) 方案(1892)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 (1985/1996)
南山区大冲村旧村改造简介

南山区大冲村旧村改造简介(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南山区大冲村旧村改造简介一、规划背景弹指20余年,深圳以超常规的速度经历了工业化、城市化的爆炸式洗礼。
就在即将跨过现代化的门槛、率先完成中华“五千年未有之变局”时,深圳发现,一直与这个城市相生相伴的城中村违建已成围城态势,仍在迅速蚕食着这个城市为数有限的发展空间。
再不施救,深圳将无以为继。
为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园林式、花园式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城中村改造的工作部署,深圳市规划管理部门于2002年启动了大冲等数个试点村的规划工作。
随着2004年市委、市政府《深圳市城中村改造暂行规定》及《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查处违法建筑和违法用地工作决定》两份文件的出台,深圳市城中村改造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
二、现状概况1.区位:南山区大冲村(以下简称“本区”)位于南山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中区东片,具体范围为:北起硅谷别墅南侧、南至深南大道、西起科技大道、东至沙河西路,总用地面积68.4公顷(扣除范围内莱英达宗地6.6公顷)。
2.人口:现状总人口29007人,其中常住户382户,户籍人口1007人(仅占3.4%),暂住人口28000人,常暂比为1:27.8。
3.用地:现状以居住用地、工业用地以及园地为主,其中临深南大道北侧分布有少量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和政府团体用地。
现状用地呈现随意开发的城中村形态,基础设施比较缺乏。
4.建设:本区规划范围内现状建设总量为90.22万平方米,扣除朗景园约3.4万平方米的居住建筑(本次旧改不考虑其拆迁赔偿问题)外,本次旧村改造涉及的现状建筑物共有1337栋,总建筑面积约为86.82万平方米。
5.权属:已划拨红线用地11块,共计25.0公顷,占总用地的36.5%。
深圳市望海路地下快速路总体设计

深圳市望海路地下快速路总体设计摘要:深圳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对标世界级湾区的发展路径,经济融合发展是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前提,深圳在逐步加强地下道路建设,提高人员出行效率和资源流通整合。
正在建设中的望海路地下快速路工程规模大、技术难度高,代表着国内地下快速路建设的最高水平,引领者国内城市地下道路建设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地下快速路;城市核心区;交通;出入口;大盾构;隧道工法1概述1.1项目背景望海路快速化改造工程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招商蛇口、后海城市核心区,工程西起兴海大道,向东经太子湾、海上世界、东角头、后海及深圳湾口岸片区至东滨路-沙河西路立交南端终止,服务后海、蛇口、赤湾和前海等功能组团。
工程改造全长8.24km,含新建地下道路与地面道路改造,同步新建兴海大道综合管廊。
地下快速路全长 7.64km,微波山以西段采用明挖法施工,长0.96km,矩形单层断面;以东段采用明挖+盾构法施工,其中明挖段长1.41km,为矩形双层断面,盾构段长5.27km,为单洞圆形双层断面,管片外径15.7m。
望海路快速化改造后为复合通道,构建南山半岛“U形”快速环路,地下快速路作为南山组团快速环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前海蛇口自贸区对外快速交通服务。
1.2主要技术标准根据《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221-2015),结合道路的功能需求,确定道路标准为城市快速路,小客车专用道,60km/h,双向4-6车道单车道,宽3.25m,2.5m连续式应急车道,净高3.5m。
2建设条件2.1现状用地及路网现状道路红线宽度仅30~36m,场地狭窄,交通疏解困难;两侧有大量建构筑物(高层住宅、地下室、商业小区、学校、公园),环境敏感;沿线管线众多,改迁难度大。
部分道路为蛇口老城区主干路,曲线半径仅200~400m,16m级大盾构线路布置局促。
2.2沿线建构筑筑物及重大管线沿线分布轨道12号线及出入段线、2号线、13号线等,同时沿线分布有较多环境敏感点及建(构)筑物,如深圳湾口岸、歌剧院、南海酒店、希尔顿酒店、双喜花园、南海玫瑰园、招商局大厦、蛇口艺术博物馆、伍兹公寓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河西路城市设计前言如果把深圳比作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生命有机体,那么,具有丰富属性的沙河西路便是一条任重道远的城市动脉,它与城市融合、与人相伴、与产业发展共存,并肩负着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任。
因此,沙河西路的改善工程,已不单纯是一个市政工程的设计。
方案力图从深港城市链接、交通网络建构、产业空间整合和城市景观塑造等诸多方面,判断其在城市中所承担的职能,明确其功能定位。
方案基于“城市设计和以人为本”的角度对道路设计提出设计要求,从“道路交通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和市政管网设计、市政管网设计及其它”等五个部分入手,探寻实施沙河西路改善工程的路径和方式。
附设计框图1 项目概述1.1项目背景1.2工程范围1.3编制依据深圳市2030城市发展策略(-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先锋城市);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检讨与对策(2001~2005);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深圳市南山分区规划(2002~2010);深圳市高新技术区北区法定图则;深圳市高新技术区南区法定图则;深圳市高新技术区中区法定图则;深圳市道路干线网规划;2 现状及建设条件评价2.1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2.1.1道路建设现状2.1.2交通组织现状2.1.3城市景观界面现状2.1.4存在问题及对策2.2建设条件评价2.2.1现状建设条件2.2.2建设条件评价上层次规划解读3 所承担职能判断3.1深港城市链接《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在《2030深圳发展策略》中,深圳提出2030的发展目标应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先锋城市,与香港共同发展的都会城市”,(改革开放与制度创新的先行者;自主创新和产业转型的排头兵;深港交流和区域合作的推动者;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领跑者。
未来的深圳将是一个新兴的、可持续发展的、备受推崇的国际城市,强调深港合作、共同发展的世界级城市。
未来深圳发展的功能定位: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自主创新的示范城市;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都会。
)在区域发展的策略上强调与香港在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其它领域的合作,形成同城化发展的态势;依托深圳与内地的联系优势和香港对外的联系优势,坚持不懈地走向国际市场,不断提升深圳的国际优势。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检讨与对策(2001~2005)》明确提出应加强与香港在城市功能主面的协调和互补,促进跨境交通发展\口岸以及大型交通设施建设的合作。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先锋城市,与香港共同发展的都会城市”的发展目标、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要求加快整合珠江三角洲区域交通设施的建设,加强深港的协作与联系。
沙河西路改善工程的实施,是配合西部通道口岸建设的需要,是加深深港的交通联系和经济合作的纽带。
3.2交通网络建构深圳市道路干线网规划深圳市的快速干线网络呈“五横八纵”的总体布局,“五横”从南向北依次是沿一线快速通道、南环快速通道、北环快速通道、南坪快速通道、外环快速通道;八纵自西向东依次是海滨大道、南河路、沙河西路、福龙-龙大路、龙观路、清平路、丹平路、龙盐路。
沙河西路是“五横八纵”的快速路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它起于西部通道口岸,终点到白芒检查站,主要承担后海\深圳湾\科技园\西丽等片区以及南山区与石岩\光明\公明等地区的快速交通联系;同时,对西部通道口岸中短距离客运交通进行快速转换和疏散。
深圳市的快速干线网络呈“五横八纵”的总体布局,沙河西路是南北向的快速交通骨干道路,它承担南山与光明之间的快速交通,同时也是西部通道口岸中短距离客运交通快速转换和疏散的主要通道。
3.3城市空间与产业空间整合(产业空间整合)城市空间的集聚和扩散是经济要素和产业集聚与扩散在空间上的反映,而道路交通则是空间和经济联系特征的反映。
因此,区域的交通运输体系是产业布局和空间集聚的重要支撑体系,它既是生产成本的主要影响者,也是生产与服务、市场联系的纽带。
市域城市空间和产业空间建构深圳市城市结构布局正向“一市多城、众星拱月”的格局发展,在强化以特区为中心,西、中、东三条放射轴发展的同时,确定“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为支柱,以先进工业为基础”的产业发展方针,近期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物流业、金融和商贸服务业、旅游业等支柱产业。
根据《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带发展规划》,高新技术产业带西起南山前海区,东至龙岗葵涌—大鹏片区,一带七片,以及一个大学城片区和一个生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片区,简称”9+2”片区。
(9+2片区由西向东依次为:南山前海片区、市高新技术片区、留仙洞片区、大学片区、宝安石岩片区、光明南片区、宝安观澜—龙华及坂雪岗片区、龙岗宝龙—碧岭片区,龙岗大工业区、葵涌—大鹏片区,以及生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片区。
)沙河西路改善工程的实施,将通过与南光路、松白路等道路的衔接,可以将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大学城、石岩高新技市产业园、光明南高新技术产业园有机整合和联系起来,构成集教育、研发、产品制造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带,这个产业带是深圳市域高新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未来五年全市高新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将成为高新产业领域最具潜力的发展地带。
南山区城市空间和产业空间整合南山区发区规划将南山区的发展定位描述如下:“全市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区、现代物流业及教育科研基地;生态良好、环境优优美、设施完善、富有特色的生态滨海城区。
”总体空间布局上,构建“双十字”型的空间发展主轴,建设前、后海中心区,整合各大片区的用地布局,创造融合“山—海—城”于一体的整体意向,满足城市动态发展的要求;将以深南大道、滨海大道为主要骨架的东西发展轴,传递城市东西轴向延伸的发展动力,成为珠江口东岸城镇与产业发展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以南海大道、沙河西路为南北发展轴,整合全区城市空间。
在南山区产业空间的布局上,现状沙河西路一带分布了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带上主要的三大片区—市高新技术产业片区、留仙油片区和大学城片区,但由于产业整体发展不明确,产业职能未能合理分区和协作,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影响了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发尽其所有和提升。
因此,沙河西路改善工程的实施,沿线土地利用的调整,将整合产业带上相关产业集群,建构沙河西路特色产业走廊,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集知识业、生态示范业、文化娱乐业、旅游景观业等复合产业群落,形成紧密互动、相互促进的产业网络。
同时,强化优势产业在沙河西路走廊上的集聚,加强不同产业、不同园区之间的协作和配套能力,为商贸、旅游、物流、高新技术产业及高等教育产业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服务。
结合南山区的“山—海—城”景观特色,整合并强化区内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旅游及相关配套产业的建设发展。
区域的道路交通体系是产业布局和空间集聚的重要支撑体系,是空间和经济联系特征的反映。
市域城市空间和产业空间建构沙河西路改善工程的实施,将通过与南光路、松白路等道路的衔接,可以将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大学城、石岩高新技市产业园、光明南高新技术产业园有机整合和联系起来,构成集教育、研发、产品制造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带。
这个产业带是深圳市域高新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未来五年全市高新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将成为高新产业领域最具潜力的发展地带。
南山区城市空间和产业空间整合南山区的城市总体空间布局建构“双十字”型的空间发展主轴,沙河西路是南北发展轴之一,将起着整合城市空间和产业空间的作用。
沙河西路改善工程的实施,沿线土地利用的调整,将整合产业带上相关产业集群,建构沙河西路特色产业走廊,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集知识业、生态示范业、文化娱乐业、旅游景观业等复合产业群落,形成紧密互动、相互促进的产业网络。
3.4城市景观塑造《南山区分区规划》的城市设计要求,以沙河西路为城市景观主轴,串联西丽水库(羊台山)、塘朗山和大沙河,并延伸深圳湾,形成集“山城海”景观于一体的城市景观轴。
在步行系统上,规划沿大沙河设计从西丽水库至深圳湾滨海休闲带的沿河观光步行道。
“山--海--城”相依交融的城市特色是深圳风貌的集中体现,而沙河西路作为城市景观主轴,集中体现了“山—海—城”景观特征,它串联西丽水库(羊台山)、塘朗山和大沙河,并延伸深圳湾,展示海的博大、山的秀丽、城的多姿、河的新清。
因此,不管是区域的协调发展还是城市门户形象的塑造、城市空间的整合,沙河西路都将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4功能定位和建设目标4.1功能定位基于以上分析,方案从深港城市链接、交通网络建构、产业空间整合和城市景观塑造四个方面,将沙河西路的功能定位描述为,--链接深港城市和深化深港合作的纽带;--深圳市快速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份,城市南北向交通的骨干快速路,西部通道口岸短距离客运交通快速转换和疏散的交通廊道;--集多元产业为一体的特色产业走廊;--融合“山-海-城”景观于一体的城市景观主轴,是展示山海生态景观和城市现代风貌的迎宾大道。
4.2建设目标4.2.1整合与融合整合整合沿沙河西路不同功能区的城市空间、产业空间和社区空间,突出沙河西路产业布局、空间组织和建筑形态的整体性与连续性,形成互补协作的产业布局、有机统一的空间序列和富有韵律的景观界面,保证城市空间的紧凑性和交通联系便捷性,建构有利于产业集聚的交通环境,塑造具有区域的认同感和识别感的城市特色。
(融合)以人为本,将人性的关怀融合在道路交通设计的各个细节,营建舒适的行车感受和安全的出行环境。
强调功能的多元化,将沙河西路的道路设计融合于城市空间、产业布局和景观塑造之中,完善城市道路公共设施和街道设计,创造具有人性尺度和氛围的和谐城市空间。
将区域特征、城市文化融合于道路设计之中,彰显城市的特征和精神,构建文化长廊。
4.2.2链接与展示(链接)沙河西路的改善工程,是配合西部口岸建设的重要举措,它将凭借其重要的空间区位,肩负着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任,起着外引内联的重要作用,提升深圳在区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同时,它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份,因此改善后的沙河西路无论在区域发展、城市功能、交通联系\产业整合还是生态景观等方面,都与城市发展“链接”起来,形成具有多种属性和综合功能的线型空间组织。
(展示)沙河路作为“内联外引”的城市联系纽带,将起着城市“橱窗”的作用,展示城市门户形象和建设品质。
设计应强化“山-河-城-海”等景观要素的自然属性,展示连续又富有韵律的“显山、露水、面海”的城市景观;关注植物配植的季相和色相变化,展露沙河西路步移景异的景观视觉效果;塑造各具特色的功能区建筑界面,展现多元复合的现代城市景观。
融合与整合整合沿沙河西路不同功能区的城市空间、产业空间和社区空间,形成互补协作的产业布局、有机统一的空间序列和富有韵律的景观界面,建构有利于产业集聚的交通环境,塑造具有区域的认同感和识别感的城市特色。
以人为本,将区域特征、城市文化融合于道路设计之中,将人性的关怀融合在道路交通设计的各个细节,将道路设计融合于城市空间、产业布局和景观塑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