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区域教育信息化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淮师附小“十二五”全国教育技术重点课题研究侧记

白 区域学习联盟组建以来, 我们在
本 市六 区一 县分 别建立 了近2 0 所联盟 互 助学校, 定期召开 联盟学校 之间的研
讨会, 在校园网上开辟了区域性学习联
盟板 块, 制定 了 区域学 习联 盟体 实施 计划 , 广开 了区域 校际间联系的渠道, 并采取多种方 式给予联盟内 的学校以极
情况下, 教育资源的缺乏成为限制各校
的教师资源传播出 去, 发挥名师优师的
t o u g a o 3 @ c h i n a i t e d u . C I 3巡 礼
作用, 让更多的教师受益; ②在联盟内共
享优秀的教学资源, 降低教学 资源的单 位成本 ; ③让 全市多所学校 已建立起来 的网络环境 运转起 来, 使互 联网的网路 上有 “ 车” 有“ 货” ; ④减小校际间、 区域问 的差异, 增强社会、 家庭对学校的关注。 深化资源应用, 促进均衡发展
巡 礼I t o u g a o 3 @ c h i n a i t e d u . c a
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 —
淮师附小 “ 十二五” 全国教育技术 重点课题研究侧记
刘东 安徽省淮南师范附属小学
( ( 基 于小 学区域联 盟 的优质教 育 资源建 设与应用的实践研 究》 是我校承 担的 “ 十二五” 全国教育技术重点课题 。 该课题 从小学 学校优质 教育资源的建 设与应用人 手, 依 托学校业 已 形成的数 字化应用平 台, 在具备基本 的互联 网访 问 功能的联盟学校内 进行深度的优质教
的办学水平。 这种形式的校际联系和传
统 的手拉手学校有着本 质区别, 手拉手 学 校从组织结校之间都是 相互联系的, 它们不仅可以根据自 身的 情况相互联系, 取长补短, 共享特色地
区域教育信息化政策研究

教育改革与发展主要 依靠 政策法规 的制定和实施,因而 育 信 息化 事 业 发 展 , 其 重 要 功 能包 括 : ( 1 ) 规 范约 束 功能 , 构 建
教 育信 息 化 政 策 法规 研 究 对 教 育 改革 发 展 具 有 重 要 的 意义 。 健 康发 展 的环 境 和 氛 围; ( 2 ) 调 控 分 配功 能, 优 化 资源 的整 体
中 首先 对 政 策 的属 性 和 特 点 进 行 了 界 定 和总 结 : ( 1 ) 政 策涉 及 纳、 总结 、 探索出区域教育信息化政策文本上的差异, 探索区
的是 当前决策的未来性: ( 2 ) 政策的实质是对未来潜在的机会 域规律 , 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 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绩效 , 和威胁进行系 统的辨析 ; ( 3 ) 政策 实际上是一套系统方法, 实 推进教育信息化 的均衡发展。同时也是为以后学者在进一步 现 既定 的目标; ( 4 ) 政策是一个过程 ; ( 5 ) 政策是一个动态 的发 对教育信息化政策的研究方面提供借鉴和指导 。同时也可 以
2 . 1 存 在 的 问题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教育信息化水平快速发展, 已经深入
济 不平 衡 发 展 过 程 中 存在 的客 观现 象 ,区域 教 育 信 息化 也不 到 普及 化 的水 平 。但 是 由于 我 国 区域 间的 发展 水 平 不 同 ,在 例 外 。受 差 异化 地 域 文 化 、 非均衡的经济环境、 各 种 信息 要 素 教 育信 息化 的发 展 方 面 存 在 着 很 大 的差 异 。这 些 差异 在 一 定 投 入 及 其 转 化 能 力 等 多重 因素 的影 响 ,区域 之 间 教 育信 息化 程度上 影响着我 国教育信息化的整体发展。 速 度 与 规 模 存在 差异 , 进 而 影 响 区域 教 育 信 息 化 的发 展 , 这在 我 国东 、 西部 地 区 表 现 尤 为 明显 。 1 研究历史、 的 各个 部 分 , 但 在 某 些领 域 仍显 薄 弱 。 在 到提高我 国教育信息化整 体水平 的 目的。 我 国教 育信 息化 总 体 上 已经 从 实验 试 点进 入 到 推广 普 及 区域教育信 息化政策差异 比较方面研究的较少 。因此立足于
区域性教育信息资源均衡发展研究:案例比较与优化策略

、
调 研基 本情 况
广州 市总体 属于经 济发达地 区 ,教 育信息资 源
()硬件资源的建 设配置 隋况 1 数 据显示 ,总体上 各 区中小学 的硬 件设备建设 较 为完 善 ,能 够满 足 教 学 的基 本 需求 。越 秀 、番 禺 、花都 的学校 为学生 在机房 日常上课 提供 了充 足
校为研 究案例 ,从各 区域教 育信息资源的软硬件 配置、资源利 用、教师对资源的认知、资源建设与应用机制 4
方 面 进行 对 比 分析 。研 究指 出 , 为促 进 区域 性教 育信 息 资 源 的 均衡 发 展 ,应 当优 化 投 入 结 构 和 整 体 配 置 效 益 . 遵循 统一 的技 术 标 准 建立 优 质 的 资 源库 ,拓 展 与 社 会 力 量 的 沟通 合 作 。 关键 词 :教 育信 息 资 源 ; 区域 均衡 发展 ;优 化 策 略 ;案例
情况的差异;各区域教师共建共享教育资源的认知 差 异 ;各 区域教 育资源建 设与应用 的机制 。研究根 据区域特点设计面向不同资源建设与应用主体 ( 管 理 者 、教师 、学生 )的多视 角 问卷 ,主要 借助 网络 途 径 发放 ,共 回收问卷 50 ( 理者 问卷 l 份 , 4份 管 4 教 师 问卷 37 ,学生 问卷 19 ) 4份 7 份 ,有效 问卷 52 3 份 ,有 效率 为 9. %。研究 还对各 区域学校教育资 82 5
建设与发 展较快 ,但是下 辖各 区域 间仍然 存在着 资
5 8
区 性 育 息 源 衡 展 究案 比 与 化 略 实践√ 究】 域 教 信 资 均 发 研 :例 较 优 策 【 研
计 算机设 备 ,基 本上能 达到人 手一 台 。越 秀 区和 番 禺区 ( 区和近郊 )的被调研学 校都 已基本 完成 校 市 园网基础设 施 的建设 ,花都 区 ( 远郊 )的被 调研学 校 这方 面明显落后 于其 他两个 区域 。花都 区的教 师 电脑配 备率 也相 对较低 ,有 7 .%的被调 研学 校 只 5 4 为一半左右 的教 师配 备了电脑 ,1 .%的学校 中只给 85 获取 资源途径 的区域性差 异情况 ,总 体上反 映 出两
教育规划中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探讨

教育规划中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探讨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也是每个公民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公平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成为教育规划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现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不仅能够提升整体教育质量,还能为社会的和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是影响区域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一些发达地区,优质的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和课程设置都趋于完善;而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教育条件较差,师资不足,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极为有限。
这种差异不仅影响了各地区学生的学习体验,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因此,在制定教育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区域间的差异,以找到适合不同地区特色的解决方案。
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在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首先,优化教师资源的分配至关重要。
各地应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鼓励优秀教师到边远地区支教,通过政策激励和职业发展支持来提高乡村或贫困地区教师的吸引力。
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远程教学平台,为偏远地区的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弥补本地教师短缺的不足。
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影响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的教学设施、实验室以及图书馆都显得非常匮乏,这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应加大对这些地区的财政投入,建设符合教学需求的现代教育设施,使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到良好的学习环境。
此外,政府应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来提升这些地区的教育条件。
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也需因地制宜,以满足不同地区学生的需求。
发达地区的课程往往更加注重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欠发达地区则可能更关注实际技能和职业培训。
因此,在区域教育规划中,应结合当地经济、文化特点以及学生未来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推动教育理念与地方实际相结合。
在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家长和社区的参与同样不可忽视。
以教育信息化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以教育信息化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作者:郭旭芳来源:《新课程》2020年第51期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尤其是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已经成为一种教育趋势。
而且区域教育管理信息化是国家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教育信息化模式下,优质的教育资源会公开面向所有学生,会打破师资以及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局面,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因此,教育工作者要以教育信息化发展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立足长远发展,努力构建教育信息化示范区。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区域教育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层次的应用,不仅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还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
由于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已经成为制约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的瓶颈,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契机。
可以说,通过信息技术更加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与水平,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机遇和重大课题。
一、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教育信息化过程不仅仅是教学方式的改革,还是教育思想以及教育观念的转变过程。
试想,如果教师认为教育信息化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学校和课堂,而没有对教学课件的内容以及知识呈现方式做出一定的研究,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做出一定的研究,那么教育信息化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因此,教师要与时俱进地更新教育理念,从而将教育信息化的价值最大化。
教育信息化模式下,学生的做题时间、出错率,学生在每一道题目上的出错频率以及学生观看某一微课件的次数和频率,都可以通过信息数据统计出来。
信息数据的真实性与直观性,会促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知识掌握情况做出精准的判断,进而做出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因此每个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促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而不是单一地认为教室内配备电子信息设备就是实现了教育信息化。
以教育信息化为引领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以教育信息化为引领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者:邓云峰来源:《世界教育信息》2015年第15期很高兴能与各位共同探讨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公平性问题。
近年来,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技术革命席卷全球,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活、学习、工作和沟通方式,是一场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影响最为深刻、对世界文明影响最为深远的技术革命。
可以说,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
教育信息化在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作用,是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下面,我将结合青岛市教育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与大家分享以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公平的几点思考与体会。
2010年青岛市已经实现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段教育的全面普及,高等教育接近大众化水平。
如何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命题。
我们以教育信息化作为引领,以“三通两平台”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青岛教育由“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型。
第一,构建政府主导的工作推进机制。
青岛市将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纳入全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框架,统筹规划实施。
市委市政府在《青岛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建设完善的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的信息化体系”。
2011年以来,青岛市致力于构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制度体系、专家指导体系和考核体系,先后出台《青岛市中小学校园网建设标准》《青岛市中小学数字智慧校园建设标准》《青岛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推进计划(2014-2016年)》等文件,成立了青岛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和青岛市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专家指导委员会,并将教育信息化建设重点项目推进情况纳入对区市政府教育重点工作和现代化学校建设的考核指标,市、区市、学校三级联动,全面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
第二,构建多方参与的设施建设机制。
信息化助力区域教育均衡化发展

试 验 网在 运行 。与 传 统 的 S H 技 D 了 S H 技 术 和 以 太 网 技 术 的 优 D
化 . 同时 支 持 T M 业 务 交 换 的 又 D
互 联 网三 网融合 , 明确 了 三 网融合 术 比较 , P 的 最 大 优 点 是 结 合 RR
甘 南 州 教 育 城 域 网 同 时 是 势 ,为 用 户 提供 一个 面 向分 组 优
术 改造 , 能够 提供 包 括 语音 、 据 、 数
图像 等 综 合 多 媒 体 的 通 信 业 务 。 家 宝主持 召 开 国务 院常 务 会议 , 决 定 加快推 进 电信 网 、 播 电视 网 和 广
的时间表 。[ 4 1
21 0 0年 1月 1 3日 , 国务 院 总理 温 好 的经 济 性 而受 到 关 注 。 在 , 现 国
发 展 和 深 层 次 的应 用 ,不 仅 极 大 历 史 和现 实 的原 因 .我 国的 基 础 地 改 变 着 人 们 的生 产 方 式 和生 活 方 式 .而 且 极 大 地 改 变 着 人 们 的
思 维 方 式 和 学 习 方 式 ,受 此 影 响 。学 校 教 育 日益 走 向 网 络 化 、
《 中国教育信 息化 》 发行部 :y cl @mo. uc e d. e n
区域巡礼
信息化助力区域教育均衡化发展
简 兆麟
( 山市禅城 区教 育技 术装备 中心 , 东 佛 山 58 0 ) 佛 广 20 0
摘 要 : 育是 一 项 民生 工程 , 育 的均衡 与公 平 关 系到 千 家万 户 , 至 整 个 民族 、 家的兴 衰 成 教 教 乃 国
+
” + ” +
- +
一 +
区域教育信息化研究现状、挑战与建议

区域探索与均衡发展区域教育信息化研究现状■挑战与建议◊杨巍沈兴文[摘要]在新兴信息技术支持下,智慧教育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阶段和新境界。
研究者对北京市某区县“十三五”期间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的现状和面对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智能化管理系统、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数字化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智慧评价、教师信息素养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区域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信息技术;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信息化事业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国内著名教育技术专家祝智庭教授认为,智慧教育是当代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叫在以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支持下,“教育信息化使学校从数字化校园走向智慧校园”。
如今,智慧教育正在引领全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而“教育信息化政策、制度、队伍与机制的全方位发展与完善,将为智慧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及时总结梳理区域教育信息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有助于明确未来智慧教育的发展方向。
而课题作为研究的有效载体,能鲜活地反映出相关工作的整体状况。
为此,研究者从分析北京市某区县(以下简称A区)教育信息化的课题研究入手,管中窥豹,借以形成对区域教育信息化整体工作的进一步认识。
一、基本情况“十三五”期间,A区获得立项的区级以上各级各类课题共计696项,其中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包括项目)共计53项。
在53项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中,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1项,占比2%;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8项,占比15%;区级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26项,占比49%;北京市教育学会立项课题17项,占比32%;学术项目研究1项,占比2%。
53项教育信息化课题的研究内容涉及互联网、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新媒体、多媒体、大数据等,其中专门指向互联网的有21项,人工智能有8项,大数据有4项,新媒体有4项,多媒体有3项,智能硬件有3项,综合运用各种技术和其他共10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 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 年)》就明确指出,到 2020 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 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法的现 代化,基本实现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
现在,一些地区把教育均衡发展的希望寄托于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上,这充分说明了现代信息 技术对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我国,要使教育实现全国均衡,就必须先实 现区域教育的均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就需要有 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要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 作用,而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应用、传播和共享, 都离不开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手段,所以教育信息 化对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从一些教育 均衡发展相对好的地区可以看出,区域教育信息化 建设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是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 展的最好途径.
教育均衡,是指政府、社会给每个受教育者提 供的学习条件、资源、权利和学习机会的均衡,以及 各省、市、县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育资源 配置的均衡.教育均衡发展,即是区域教育的均衡 发展,各省、市、县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区 域内部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以及受教育者个体之 间的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是对教育平等和民主的追求,是 一种新型的教育发展观,是教育发展的理想目标. 教育均衡是要社会给每个受教育者提供平等的学 习条件和机会,而实际上这种平等是相对的,没有 绝对的平等和均衡,均衡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是
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热 点和难点问题.在这个开放、民主、和谐社会里,人 们更加关注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当前倍受关注的 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是指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城乡 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同一学校不同群体 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问题.调查发现群众日益增长 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现有优质教育资源的 不足及分配不均的矛盾日益明显,这直接制约着教 育均衡发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本课题组在市教 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充分吸取总结国内外 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本市、 县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探索如何更好地发挥教育 信息化的作用,促进本市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1 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
要实现区域教育要均衡发展,就必须改善区域 办学条件,提高现代化的教育水平,而办学条件的 改善和教育技术水平的提高依赖于区域教育信息 化建设.目前,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总体上取得 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处在比较低的水平层次,发展 规模和速度也不平衡.积极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建 设,尤其是经济落后的偏远农村地区的教育信息化 建设,是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 重要措施. 3.1 转变观念,加强领导.转换观念,加强领导,是 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前提.首先各级政府部门要立 足于本区域,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对本区域教育 信息化建设的领导.把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纳入到 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其次,教育行政 部门和学校领导要提高认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 推广使用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区域教育行 政领导、学校校长对教育信息技术的认识和重视程 度. 所以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提 高对教育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认识到以教育信息 化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切实可行性,把教育信息 化建设列入教育事业和学校发展规划,并有计划、 有步骤地实施. 3.2 继续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加强校园网建 设,提高学校和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使教育信息 和优质教育资源在网上流动起来.而当前,基础设 施落后,教育资源匮乏是制约农村等经济落后地区
教育均衡发展不是一刀切,不是简单的平均发 展、均等发展.均衡发展要立足于本地域,坚持以人 为本,以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受教育者 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出发,树立全面、协调、可持 续的科学教育观和发展观,努力创造相对均衡的受 教育机会和条件,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均等地获 得自身发展所需的优质教育,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 展,提高区域教育的教育质量. 2 区域教育信息化对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作用
区域教育信息化对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促进 作用本人归纳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2.1 区域教育信息化有利于教育环境和条件公平. 通过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可以减少区域间、城 乡间教学手段和教育环境上的差异,缩小区域之间 时空距离,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奠定基础. 2.2 区域教育信息化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区域教育信息化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共享,利用 先进信息化技术手段,为经济落后、资源匮乏的区 域输送和共享和发达地区同等的教育资源,为区域 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和发展提供了条件,给区域教 育均衡发展一个很大的推力. 2.3 区域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机会的均等.通过区 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发挥远程教育和学习的优势, 为更多的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学习者提供更多学习 的机会,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条件. 3 加强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相对的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动态辩证的历史过程,是
相对的、发展的过程,绝对的平等和均衡是不可能 的,也是没有办法现实的.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和社会阶段,均衡发展的主要矛盾也不同,经济发 达地区,条件上的均衡已不成问题,均衡问题就是 深层面上的教育质量上的均衡;而经济落后的偏远 农村、山区,办学条件还相当落后,教育资源严重不 足,教育要均衡发展,还要下大力度解决办学条件 的均衡,然后才能谈上教育质量的均衡.
第 28 卷 第 5 期(上) 2012 年 5 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 28 No. 5 May 2012
以区域教育信息化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孙 梅 1,王文艺 2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 2011 年度青年课题(112940217)
- 235-
当前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区域配置不均衡现象 普遍存在,很多最需要最渴望教育资源的地方,资 源却极为匮乏,一些最需要接受教育的群体,却远 离教育. 所以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方法整合、共 享优质教育资源,是实现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的迫 切要求.
(1.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亳州分校,安徽 亳州 236800;2.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亳州 236800)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已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我们不仅要发展信息技术,而且要让信息 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工作、生活和教育.但因为各地区具体情况的差异,以及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不同, 使地区之间的教育出现不均衡发展.本文对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进行了诠释,分析了教育信息化对区域教 育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加强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当前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最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