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合集下载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1、“9的魔力”挂在墙壁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都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

是不是很诡异?解密:这是由于秒针在“9”所在的这个位置处受到的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那什么是重力矩呢?力矩:就是力和力臂的乘积。

其中力臂是从转动轴到力的垂直距离,是一个描述力的转动效果的物理量。

重力矩:就是重力产生的力矩,即重力和力臂的乘积。

2、一闪一闪亮晶晶晴朗夏夜,我们仰望星空时会发现星星都在不停地闪烁,这是为什么?解密:这是因为大气密度分布不稳定,使得星光经过大气层后的折射光线随大气密度而时时产生变化。

3、拍电视别闪光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

解密: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4、越远越走样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这是为啥?解密: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

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

5、双层玻璃的妙用为什么隔热、隔音玻璃都会采用双层玻璃?解密:因为双层玻璃中间有一个空气层,而空气不易传热,能起到保温和隔热的作用。

6、荤汤保温好为什么肉汤或者辣汤不容易冷却?解密:因为,多油的汤由于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因而不易冷却。

7、开水不响,响水不开为什么开水不会响?响的水不会开?解密: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

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8、坐地日行八万里为什么俗话有言:坐地日行八万里?解密: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约为40003.6千米,约8万里。

家中的物理现象及原理

家中的物理现象及原理

家中的物理现象及原理
1. 电灯的发光,电灯发光是通过电能转化为光能的过程。

当电流通过灯丝时,灯丝会受热发光,这是通过电阻发热的原理,同时也涉及到电子在原子中跃迁释放能量的原子物理原理。

2. 冰箱的制冷原理,冰箱的制冷原理是利用制冷剂的蒸发和冷凝过程来吸收和释放热量,从而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

这涉及到热力学中的热力循环和相变的原理。

3. 自来水的供水原理,自来水通过管道输送到家中,这涉及到流体力学中的水压和水流的原理,以及液体在管道中的流动规律。

4. 电磁炉加热食物,电磁炉利用电磁感应加热食物,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流在线圈中产生变化的磁场,从而使铁制的锅具产生感应电流并发热。

这涉及到电磁学中的电磁感应和涡流损耗原理。

5. 镜子的成像原理,镜子能够反射光线并成像,这涉及到光学中的反射定律和成像原理,可以通过几何光学的方法来解释镜子成像的原理。

以上是一些家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及其原理,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基本规律的科学,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影响。

希望以上回答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完整版)100条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对应的物理知识.

(完整版)100条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对应的物理知识.

100条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对应的物理知识.1、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

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2、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

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3、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

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4、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

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5、将气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气球内气流喷出,气球因反冲而运动。

可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

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不均匀,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二是气球在收缩过程中形状不断变化,因而在运动过程中气球表面处的气流速度也在不断变化,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所以气球表面处受空气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气球因此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就不断变化。

6、有时候从保温瓶中倒出一大杯开水后,瓶塞会跳起来是因为外界的冷空气乘机钻入保温瓶,瓶塞寒上后,冷空气被封闭在瓶子内并与热开水发生了热传递,冷空气温度升高,气体受热膨胀对外做功,就把塞子抛出瓶口,这时只要轻轻塞上瓶塞,然后摇动几下保温瓶,使开水蒸发出大量水蒸气,把冷空气这不速之客从保温瓶中赶出去,然后按紧瓶塞后就无后顾之忧了。

7、双层玻璃中间有一个空气层,而空气不易传热,能起到保温和隔热的作用,因而教室一般要装双层玻璃窗。

8、多油的菜汤由于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因而不易冷却。

9、我国南方有一种凉水壶,夏天将开水放入后很快冷却,且一般略比气温低,这是因为这种凉水壶是用陶土做成的,水可以渗透出来,渗透到容器外壁的水会很快蒸发,而水蒸发时要从容器和它里面的水里吸改大量的热量,因而使水温很快的降低到和容器外的水温相同时,水还会渗透,蒸发,还要从水中吸热,使水温继续降低。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近代科学中的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运动,能量,结构等,因此几乎所有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都可以在物理学的范畴中加以解释和理解。

下面我们就围绕着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来一一探讨。

一、光影和光学现象1.折光现象折射是光线传播时经过介质交界面的折射现象。

通俗来说,光线在经过不同密度的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也会发生改变,这一现象就是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在光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光学镜片、眼镜、光纤等等。

2.反射现象每当我们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面孔时,都是因为光的反射使得我们看到了镜中的物体。

当光从一介质中经过光密度较低的介质表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反射的特点是,角度相等,光线互相垂直。

二、牛顿力学1.惯性现象惯性是物体保持相对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属性,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始终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摩擦力现象在生活中,当我们拖动家具、搬运重物时,就会感觉到摩擦力的存在。

摩擦力是物体间互相接触面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力,它能够阻止物体相对运动。

三、热学现象1.蒸发现象我们可以将水放在火炉上加热,随着时间推移,我们会发现水面慢慢减少。

这是因为水在加热的同时蒸发掉了一部分。

蒸发是液体蒸发成气体的过程,它是一种自然的热学现象。

2.热膨胀现象热膨胀是指物体在受到热量作用后,长度、体积等物理量增加的现象。

物体在升高温度时会发生体积膨胀,这一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冷水热水龙头,以及桥梁结构等等。

四、电学1.电场现象电场是指电荷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空间。

在带电体周围,会形成电场,导致带电体周围的空间发生变化。

这一现象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中。

2.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是指磁场改变时,会在导体中产生电流的现象。

磁感应现象被应用于交流电、电动机和发电机等领域中。

总结:以上就是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物理的研究和探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规律。

这些现象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和发展。

写15个关于生活物理现象的例子

写15个关于生活物理现象的例子

写15个关于生活物理现象的例子
1. 重力是地球吸引物体的力,使得物体落地而不漂浮在空中。

2. 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当水被加热到这个温度时会发生沸腾现象。

3. 彩虹是由阳光穿过雨滴产生的折射和反射现象,形成了七彩的光谱。

4. 阻力是物体在运动中受到的空气或其他介质的阻碍力,使得物体速度减缓。

5. 露珠是空气中水蒸气凝结成液态水滴的现象,通常出现在清晨的草叶上。

6. 日落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造成的太阳在地平线附近消失的现象。

7. 雷暴是由于大气中水汽和气流的运动引起的闪电和雷鸣的天气现象。

8. 落叶是树木在秋季减少光合作用而逐渐脱落的现象,为了适应寒冷的冬季。

9. 潮汐是由于地球和月球引力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海洋水位周期性升降的现象。

10. 霍夫曼降雨是一种在晴朗天空中突然出现的短时强降雨现象,常见于炎热的夏季。

11. 彗星是太阳系中漂浮的冰尘和气体组成的天体,其尾部是由于太阳辐射和太阳风的影响而产生的现象。

12. 磁悬浮列车是利用磁力使列车悬浮在轨道上的交通工具,实现了无接触的高速运输。

13. 镜子是能够反射光线的表面,使得人们能够看到自己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14. 地热是地球内部热量通过地表传播的现象,被用于温泉和地热发电等领域。

15. 蓝天是由于大气对太阳光的散射作用而呈现出蓝色的天空现象。

生活中常见物理现象是哪些

生活中常见物理现象是哪些

生活中常见物理现象是哪些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是哪些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不仅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是物理学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一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常见物理现象。

1. 重力现象重力是地球和其他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力。

我们常常可以观察到物体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例如,把一个物体抛向空中,它会经过一个弧线的轨迹,最终落回地面。

重力还可以解释爬山的困难,因为在爬山时我们不仅要克服自身的重量,还要克服地球对我们的引力。

2. 光的折射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观察到光的折射现象。

当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一种常见的例子是当我们把一根笔放入水中时,我们会看到笔在水中弯曲的样子,实际上是由于光在水和空气之间传播时发生了折射导致的。

3. 磁性现象磁性是指物体对磁场的吸引或排斥。

铁、镍和钴等物质被称为磁性物质,它们具有磁性。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观察到磁性现象,例如,两个磁铁吸引在一起形成的磁力。

磁性还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例如电视和计算机的扬声器使用磁性驱动。

4. 热传导现象热传导是指热量在物体间通过直接接触传递的现象。

当我们把一个金属勺子放入热水中时,勺子会迅速变热。

这是因为热量在金属物体中以高速传导。

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观察到热传导现象,例如,用手触摸金属锅底,通过锅底传导到手部的热量会让我们感到热。

5. 声音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

在空气中,声音以压缩和稀疏的方式传播。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观察到声音的传播现象,例如,当我们在一个空旷的地方大声喊叫时,声音会在空气中传播出去,直到被其他物体或者障碍物所阻挡。

6.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是指导体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会产生磁场,并且会导致另一个导体中的电流发生变化的现象。

这个现象可以解释许多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例如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以及用于充电的电磁感应技术。

7. 颜色的形成颜色是由物体反射、吸收和折射光线的不同波长所形成的。

生活中的50个物理现象及解释

生活中的50个物理现象及解释

生活中的50个物理现象及解释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学科,它不仅仅存在于实验室中,也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下面列举了50个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及其解释。

1. 太阳升起和落下:太阳每天都会升起和落下,这是因为地球自转的结果。

2. 彩虹:彩虹是太阳光线经过水滴折射和反射的结果。

3. 镜子反射:镜子反射是光线经过镜面反射的结果。

4. 空气中的声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空气中的声音是波的传播。

5. 电子产品的静电:静电是由电荷不平衡引起的现象,当我们摩擦电子产品时,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导致静电。

6. 电灯的发光:电灯发光是由电流通过灯丝时,灯丝发热产生的热辐射。

7. 汽车运动时的摩擦力:汽车运动时,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力是使汽车前进的力。

8. 声音的共鸣:共鸣是当物体振动频率与空气某些频率相同时,声音会变得更响亮。

9. 热风球升空:热风球升空是由于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上升时带着热风球上升。

10. 风的产生:风是由于地球旋转和气压差异引起的。

11. 地震: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岩石运动引起的地壳震动。

12. 火箭发射:火箭发射是由于燃料燃烧产生的气体推动火箭向上运动。

13. 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交替产生的波,如无线电波和光波。

14. 调频广播:调频广播是通过改变电磁波的频率来传输音频信号。

15. 磁力:磁力是由于磁场引起的力,如磁铁吸附铁物。

16. 水的沸腾:水的沸腾是由于水的温度升高,水中的气体产生蒸汽,蒸汽上升时带走热量。

17.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是由于磁场变化引起的电流变化,如变压器和发电机。

18. 气球的漂浮:气球漂浮是由于气球内的氢气比空气轻,所以气球会被气体浮力推向上方。

19. 音乐的声音:音乐是由一系列音符组成的,每个音符对应一个频率。

20. 空气中的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是我们呼吸时必需的气体,它占据空气的21%。

21. 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是通过光线照射产生电流的。

生活中十大有趣的物理现象

生活中十大有趣的物理现象

生活中十大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基本规律和物质运动的科学,它贯穿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生活中十大有趣的物理现象吧!1. 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是描述浮力的物理定律。

当一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

例如,当我们在水中浮潜时,感觉身体轻盈的同时,也能够体会到浮力对我们的支持和作用。

2. 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是一种描述波源相对于观察者运动时频率变化的现象。

当波源向观察者靠近时,观察者会感受到较高的频率,而当波源远离观察者时,观察者会感受到较低的频率。

这一现象在生活中广泛应用于声音和光线的传播。

3.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当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时,由于水的折射率大于空气,光线会发生弯曲。

这一现象也是我们在水中看到物体位置偏移的原因。

4. 磁悬浮列车磁悬浮列车是一种利用磁力来悬浮和推进的交通工具。

通过在轨道和列车上设置磁铁,可以使列车悬浮在轨道上,并且减少了与轨道的摩擦力,从而提高了列车的运行速度和平稳性。

5. 热膨胀热膨胀是指物体在受热时体积增大的现象。

当物体受热时,分子的热运动增强,使物体内部的间距增大,导致整体体积膨胀。

这一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现,例如在夏天,我们经常发现金属物件会因为温度升高而变得更难拧紧。

6. 共振共振是指当一个物体受到外界振动源的激励时,如果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近,就会发生共振现象。

这一现象在音乐演奏中经常出现,例如当一个吉他弹奏者拉开吉他的琴弦,当弦与空气中的声波频率相匹配时,琴弦就会共振,产生更大的声音。

7.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系统内,总动量保持不变。

即使在碰撞等情况下,物体的动量可以相互转换,但总动量始终保持不变。

这一定律在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撞球游戏中,当一球撞击另一球时,两球的动量会相互转移。

8.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是指当一个导体处于磁场中时,会产生感应电流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站首页∙新闻中心∙校务公开∙党团建设∙教工之家∙德育天地∙教学园地∙教育科研∙有效课堂∙后勤管理∙学科教研∙教改动态∙教学管理∙学籍管理∙教学获奖∙校本课程∙高考资讯∙实验室管理∙特色建设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园地 > 校本课程生活物理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10-10-27 15:07:39 校本与选修课生活物理吴江市第二高级中学校本教材编写组第一讲厨房中的物理知识物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们日常的生活生产中,人们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物理,可以说处处与物理打着交道,就拿与人们朝夕相处的厨房来说吧,其中就蕴涵着丰富的物理知识,现殒举如下: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

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

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

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容易破裂。

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

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7.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

这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受热很快膨胀,压强增大,从而推开瓶塞。

8.冬季刚出锅的热汤,看到汤面没有热气,好像汤不烫,但喝起来却很烫,是因为汤面上有一层油阻碍了汤内热量散失(水分蒸发)。

9.冬天或气温很低时,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应当先用少量的沸水预热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内外温差过大,内壁热膨胀受到外壁阻碍产生力,致使玻璃杯破裂。

10.煮熟后滚烫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儿,容易剥壳。

因为滚烫的鸡蛋壳与蛋白遇冷会收缩,但它们收缩的程度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脱离。

(二)与物体状态变化有关的现象1.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再装入钢罐中的;使用时,通过减压阀,液化气的压强降低,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灶中燃烧。

2.用焊锡的铁壶烧水,壶烧不坏,若不装水,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就烧坏了。

这是因为水的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是100℃,锡的熔点是232℃,装水烧时,只要水不干,壶的温度不会明显超过100℃,达不到锡的熔点,更达不到铁的熔点,故壶烧不坏。

若不装水在火上烧,不一会儿壶的温度就会达到锡的熔点,焊锡熔化,壶就烧坏了。

3.烧水或煮食物时,喷出的水蒸气比热水、热汤烫伤更严重。

因为水蒸气变成同温度的热水、热汤时要放出大量的热量(液化热)。

4.用砂锅煮食物,食物煮好后,让砂锅离开火炉,食物将在锅内继续沸腾一会儿。

这是因为砂锅离开火炉时,砂锅底的温度高于100℃,而锅内食物为100℃,离开火炉后,锅内食物能从锅底吸收热量,继续沸腾,直到锅底的温度降为100℃为止。

5.用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些。

主要是增大了锅内气压,提高了水的沸点,即提高了煮食物的温度。

6.夏天自来水管壁大量“出汗”,常是下雨的征兆。

自来水管“出汗”并不是管内的水渗漏,而是自来水管大都埋在地下,水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水管,就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外壁上。

如果管壁大量“出汗”,说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较高,湿度较大,这正是下雨的前兆。

7.煮食物并不是火越旺越快。

因为水沸腾后温度不变,即使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温,结果只能加快水的汽化,使锅内水蒸发变干,浪费燃料。

正确方法是用大火把锅内水烧开后,用小火保持水沸腾就行了。

8.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在离壶嘴一定距离才能看见“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看不见“白气”。

这是因为紧靠壶嘴的地方温度高,壶嘴出来的水蒸气不能液化,而距壶嘴一定距离的地方温度低;壶嘴出来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即“白气”。

9.油炸食物时,溅入水滴会听到“叭、叭”的响声,并溅出油来。

这是因为水的沸点比油低,水的密度比油大,溅到油中的水滴沉到油底迅速升温沸腾,产生的气泡上升到油面破裂而发出响声。

10.当锅烧得温度较高时,洒点水在锅内,就发出“吱、吱”的声音,并冒出大量的“白气”。

这是因为水先迅速汽化后又液化,并发出“吱、吱”的响声。

11.当汤煮沸要溢出锅时,迅速向锅内加冷水或扬(舀)起汤,可使汤的温度降至沸点以下。

加冷水,冷水温度低于沸腾的汤的温度,混合后,冷水吸热,汤放热。

把汤扬起的过程中,由于空气比汤温度低,汤放出热,温度降低,倒入锅内后,它又从沸汤中吸热,使锅中汤温度降低。

(三)与热学中的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现象我们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只要细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联系到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去分析和解释这些现象,就能够提高观察、分析及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物理作为一门大众的学科,在生活中的应用数不胜数,厨房中的物理知识应用真可谓冰山一角,我们必须更加努力的学习,积累物理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技术水平,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第二讲电冰箱的原理起源:冰箱,又称冰桶,由古时的“冰鉴发展而来,功能明确,既能保存食品,又可散发冷气,使室内凉爽。

它是古代人的发明创造,向我们揭示了古代生活的一个侧面。

冰鉴,是古代盛冰的容器。

《周礼天官·凌人》:“祭祀共(供)冰鉴。

”可见周代当时已有原始的冰箱,只是冰并不是一年里时时都有,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冰可谓弥足珍贵。

·”传世有不少清代晚期的木胎冰箱,多用红木、花梨、柏木等较为细腻的木料制成,此件为红木制品,仿竹编式样,制作精致。

形制为大口小底,外观如斗形,铅叶镶里,底部有泄水小孔,结构类似木桶。

冰箱箱体两侧设提环,顶上有盖板,上开双钱孔,既是抠手,又是冷气散发口。

为使冰箱处于一定高度便于取放冰块和食物,配有箱座。

这对冰箱结构标准,箱桶和底座均装饰华美。

成对制作,当为大户人家所用之物。

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在当时价值高的器物,传至如今其价值一定比同样传至今天的过去价值较低的器物要高。

今天如此,将来也一定如此。

这是选择收藏品的要招。

这一点,对于想收藏冰箱的人来说,特别管用。

因为在古时候,即便是清代末年了,由于没有制冰设备,在炎炎夏日要想求得一方清凉的冰,何其困难。

虽然古时有凿地储冰的方法,但冰的奢侈,一定不是那些一般人家所能享用的。

能用得上冰箱的人家,必定衣食无忧。

而在当时的社会里,富裕的人家绝对是少数,用得起红木家具的,并不一定能用得上红木制作的冰箱,这也就是为什么冰箱的收藏价值高的原因,不仅如此,它将来的意义将会更加重要。

襟抱堂认为,冰箱的发明让人类远离了发霉的食物,可以将温度降低并保存,让我们在夏天的时候享受健康的食物,不能不说是科技带给人的一种进步。

发明历史:17世纪中期,“冰箱”这个词才进入了美国语言,在那之前,冰只是刚刚开始影响美国普通市民的饮食。

随着城市的发展冰的买卖也逐渐发展起来。

它渐渐地被旅馆、酒馆、医院以及被一些有眼光的城市商人用于肉、鱼和黄油的保鲜。

内战(1861-1865)之后,冰被用于冷藏货车,同时也进入了民用。

到1880年以前,已经有半数在纽约、费城和巴尔的摩销售的冰,三分之一在波士顿和芝加哥销售的冰箱开始进入家庭使用,因为一种新的家庭设备——冰箱——即现代冰箱的前身,被发明了。

现在同类产品还有冰柜。

制造一台有效率的冰箱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19世纪早期,发明家们关于对冷藏科学至关重要的热物理知识的了解是很浅陋的。

人们认为最好的冰箱应该防止冰的融化,而这样一个在当时非常普遍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因为正是冰的融化起到了制冷作用。

早期人们为保存冰而作出了大量的努力,包括用毯子把冰包起来,使得冰不能发挥它的作用。

直到近19世纪末,发明家们才成功地找到有效率的冰箱所需要的隔热和循环的精确平衡。

但早在1803年,一位有发明天才的马里兰农场主——托马斯·莫尔就找到了正确的方法。

他拥有一个农场,离华盛顿约20英里,那里的乔治镇村庄是集市中心。

当他用自己设计的冰箱运送黄油去市场时,他发现顾客们会走过装在竞争者桶里那些迅速融化的黄油而给他比市价更高的价格买他仍然新鲜坚硬,整齐地切成一磅一块的黄油。

莫尔说他的冰箱的一个好处是使得农民们不必为了保持他们产品的低温而在夜里去市场交易。

工作原理:我们知道任何物质在液化后都要放出热量,在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这是最普遍的物理现象。

空调冰箱就是利用了这个道理,将制冷剂液化放出热量,然后再让他蒸发吸收热量。

液化放出热量的位置和蒸发吸收热量的位置不能在一处,否则没有任何效果。

因此空调就有了室外机,目的是散热和其它主要功能,冰箱则散热器在冰箱外部。

那么怎么能实现制冷剂液化-气化呢?我们知道,气体物质在它的临界温度下,当压力达到一定值的时候,就会液化。

所谓的临界温度就是在这个温度之上,无论采用多高的压力都不能使他液化。

当温度高于气体物质在某个压力下的沸点之上时就会发生气化,气化时吸收热量,吸收的热量从环境中获得,从而实现制冷。

用于上述实现制冷的气体物质就是制冷剂。

作为制冷剂的物质通常常温下为气体,便于蒸发,而且临界温度不能太低,否则压缩时液化不容易。

还要要求无毒,无异味儿。

常见的制冷剂为氨、氟(这个字念服笨蛋才念佛呢)里昂。

氟里昂实际上很多种物质的总称,是一种系列产品。

那么他是什么物质呢?实际上就是卤代烷,常见的是卤代甲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