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常见传染病的护理常规要点

合集下载

常见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和护理要求

常见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和护理要求

常见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和护理要求
常见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和护理要求:
1. 流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常通风、避免接触病毒携带者,以及在感染后及时就医。

2. 肺结核:及时发现和治疗肺结核病人,同时要加强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补充足够的营养,避免吸烟等有害习惯。

3. 腹泻病毒性肝炎:保持基本的个人卫生,如勤洗手、煮熟食物等,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4. 麻疹:定期接种疫苗,避免到人群密集处,并做好个人卫生,如勤洗手、不吃生食、及时就医。

5. 钩端螺旋体病:避免去水域、灌木丛等虫媒介生物的栖息处,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及时发现和治疗。

6.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避免咳嗽、打喷嚏等接触病毒携带者的行为,同时接种疫苗,注意预防交叉感染。

以上就是常见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和护理要求,提醒大家要注意健康和个人卫生,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1.按一般疾病护理常规,高热患者按高热护理常规,昏迷患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与传染病播散。

3.详细介绍传染病科(院)环境、制度,对患者进行消毒隔离指导、疾病知识教育。

开展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配合治疗。

对出院患者进行康复指导。

4.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传染病的临床特点,重点观察体温、热型变化及伴随症状;皮肤的颜色、皮疹、粘膜疹的特点;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及脱水和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5.保持病室清洁、安静。

根据各种传染病的特点,指导患者合理的休息与活动。

6.根据各种传染病治疗护理要求,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7.根据各种传染病病原体的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的要求,正确采集标本。

传染病护理常规

传染病护理常规

肺结核【观察要点】1.体温、脉搏、呼吸及血氧等变化,如出现高热、咳嗽加剧,应注意是否有结核播散。

2.对咯血病人,要密切观察有无窒息先兆表现,一旦发现应及时抢救(详见咯血护理)。

3.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护理措施】1.发热结核病一般午后低热,应加强休息,如出现高热应按高热护理。

2.盗汗结核病多在夜间出现盗汗,应及时擦身,勤换内衣裤,注意保暖。

3.轻症及恢复期病人不必限制活动;有高热及咯血者应卧床休息。

4.饮食宜高热量,富含维生素、优质高蛋白质,以增强抵抗力,促进病灶愈合。

多食牛奶、豆浆、鸡蛋、鱼、肉、水果及蔬菜等。

5.耐心向病人讲解疾病的知识,并给予病人帮助与支持,使其坚持正规治疗,建立良好的修养心境,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对做特殊检查,应提前做好解释工作,避免其产生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检查,如胸腔穿刺抽液。

6.按时、按医嘱给予抗结核药。

要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化疗的意义,用药时的注意事项,还要注意观察病人服药情况,及时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

7.注意消毒隔离①餐具使用后先煮沸再擦洗,剩余饭菜煮沸后弃去。

②用具、便器、痰具用后消毒。

③痰液入纸盒或纸袋,焚烧处理。

④病室、被褥、书籍可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或日光曝晒。

【健康教育】1、不随地吐痰,到公共场所要戴口罩,咳嗽、打喷嚏应轻捂口鼻。

2、尽可能与家人分床、分食。

3、定期随访,有利调整治疗方案。

结核性胸膜炎【观察要点】1.体温、脉搏、呼吸、血氧及神志的变化。

痰液的性质。

2.动脉血气分析值的变化。

3.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4.胸闷、胸痛症状有无改善。

【护理措施】1.给予舒适体位,如抬高床头、半卧、患侧卧位。

2.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

3.必要时给予吸氧,保持鼻导管的通畅。

4.鼓励病人积极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5.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病人下床活动,增加肺活量。

6.协助医生抽胸水,做好抽水后的护理。

7.遵医嘱给予抗结核和抗炎治疗。

8.高热病人按高热病人护理常规。

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一、感冒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鼻涕等。

对于感冒患者的护理常规包括:
1.维持室内空气清洁,保持通风;
2.给患者适量添加水分,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3.温暖的服装和舒适的环境;
4.依病情适当调整饮食,多吃易消化的食物。

二、腹泻
腹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质量偏稀或水样,并伴有腹痛等症状引起的一种疾病。

护理常规包括:
1.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适量补充口服补盐液或口服补液剂;
2.严格个人和环境卫生,防止交叉感染;
3.食谱调整,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油腻食物;
4.给予充分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三、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人体动脉血压长期持续升高的一种疾病。

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常规包括:
1.控制饮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
2.减轻体重,适量控制摄入能量;
3.注重心理调适,保持心情愉快;
4.定期测量血压,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四、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患者血糖浓度长期升高。

1.控制饮食,适量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2.定期测量血糖,及时调整用药;
3.注意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
4.定期锻炼,控制体重。

此外,对于上述疾病患者的护理常规还包括定期复查,按医嘱规定正确服药,保持心情舒畅,适当运动等。

针对不同的疾病,护理常规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总体目标都是维护患者的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护士和家属应密切配合,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及时处理疾病的并发症和意外情况,以便更好地帮助病人康复。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1.病室环境简单、保持安静、整洁、阳光充足、空气新鲜。

2.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3.向新病人详细介绍有关制度。

4.病人入院后按不同病种安置病室,测量生命体征。

5.急性期卧床休息,高热及有合并症者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及轻症者可适当活动,谵忘及有精神症状者,如放床栏以防坠床。

6.按医嘱给予饮食,呕吐、腹泻者鼓励多饮水与补充电解质。

7.密切观察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

8.昏迷、高热者按昏迷及发热护理常规。

9.有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者应严格限制饮水量,输液时奕减慢速度,准确记录出入量。

10.病情危重或长期卧床者做好皮肤护理。

11.熟悉各种传染病的并发症,密切观察其先兆症状。

12.做好精神护理,消除顾虑与急燥情绪。

13.观察所有药物的副作用及过敏反应,出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

14.做好卫生常识室教,按不同病种,向病人讲解预防知识。

主要传染病护理常规一.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结肠粘膜溃疡,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夏、秋季多见。

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里急后重及排脓血样便。

1.执行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2.进行消化道隔离,大便培养连续三次阴性后方可解除隔离。

3.急性期病人应卧床休息,避免烦燥、紧张等不良情绪,频繁腹泻伴发热,疲备无力,严重脱水者协助床上大、小便,以减少体力消耗。

腹痛剧烈者应用热水袋热敷。

4.严重腹泻伴呕吐者暂禁食,静脉补充营养。

能进食者可给高蛋白、维生素、易消化、清淡流质或半流饮食,少量多餐,多饮淡盐水。

5.加强肛周护理,每次便后清洁,每日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以保持肛周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6.观察并记录大便次数,性质及量,标本采集应采集脓血,粘液部分,及时送检,提高阳性率,病人粪便,呕吐物必须严格消毒处理。

7.对中毒性菌痢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专人监护,每半小时或1小时测量生命体征、神志、尿量一次。

传染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传染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传染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㈠环境要求1.病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安静,采光充足,定时通风。

2.病床间距合理,床单位整洁、舒适。

㈡消毒隔离要求不同病种,采取不同的消毒隔离措施。

病人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应在指定区域活动,不得随意进入清洁区活动。

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时,应根据不同病种分别戴好口罩,如穿隔离衣,操作前或操作后进行手的消毒。

餐具做到定时消毒,出院做好终末消毒。

1.呼吸道传染病,严格按不同病种分室收治。

2.消化道传染病,有条件的应分按不同病种分室收治,如同收一室,应采用床边隔离措施。

对所用检查、治疗物品最好分病种使用或使用一次性物品。

对其分泌物、排泄物均应进行消毒再处理。

3.经血传染病,取血时严格执行一人一巾、一管、一消毒制度;对有皮肤破损者,接触污染血源及分泌物时要戴一次性橡胶手套;避免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侵入接触者的粘膜或破损皮肤上。

4.自然疫源性传染病①昆虫媒介传染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进行操作时戴口罩,无需加穿隔离衣,但要注意灭蚊蝇。

②动物源性传染病:如狂犬病、炭疽应分室收治,医护人员进行治疗、护理时需戴口罩、加穿隔离衣、换鞋、戴手套和防护镜,其分泌物、污染物品一律焚烧。

医疗用品尽量使用一次性,否则用后严格消毒。

换药物品先浸泡消毒后,再经高压蒸汽灭菌,伤口敷料必须焚烧。

㈢传染病护理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填写护理记录单。

2.急性期、高热及伴有合并症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恢复期及轻症者可适当活动。

出现烦躁、谵妄者,根据病情变化,遵医嘱进行等级护理,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3.急性期、恢复期、伤寒等病人要遵医嘱给予合理饮食。

4.掌握并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消除病人对疾病的顾虑及急躁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安心养病;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使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早期康复。

5.针对不同病种,建立健全健康指导材料,使病人在出院后仍能合理的安排休养,巩固治疗效果。

6.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注意观察所用药物的副作用及过敏反应,确保医疗安全。

传染病护理常规

传染病护理常规

霍乱护理常规【疾病概述】甲类传染病,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主要为严重呕吐、腹泻和重度脱水症状。

患者和带菌者为唯一的传染源,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一般护理】(一)按传染病常规护理,患者和密切接触者严格隔离治疗或医学观察。

(二)做好消毒隔离措施,病区早晚消毒,吐泻物用1~2g/L含氯消毒液消毒半小时后及时处理,生活用具及医疗物品未经消毒不得带出病区。

(三)休息患者卧床休息。

(四)饮食护理给予高营养易消化饮食。

(五)心理护理尊重关心患者,协助生活护理。

(六)采集标本取黏液部分,采用密实袋封闭,做好特殊标识并及时送检。

(七)探视管理家属要严格遵守病房探视制度,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探视。

【专科护理】(一)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血压变化,记录24h出入量。

(二)腹泻护理观察腹泻次数、量、性状、评估脱水情况,注意肛周皮肤变化。

(三)输液护理保持静脉输液通道的通畅,必要时开放多条通道,注意患者心率、呼吸的变化,防输液过快和补液量过多。

(四)虚脱、昏迷、年老体弱者注意保暖,翻身防压疮。

神志不清者加床栏,防坠床。

(五)疼痛的护理患者出现腓肠肌、股直肌疼痛可使用热敷法。

(六)肛周皮肤护理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局部涂氧化锌软膏。

【健康教育】(一)污染的水源和食物不要领用和食用,隔离患者和带菌者。

(二)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三)患者和带菌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集中处理,严格消毒。

(四)加强饮水消毒和食物管理,杀蛆灭蝇。

(五)解除隔离的标准,患者症状消失6d后大便培养连续3次阴性。

传染病的护理常规

传染病的护理常规

传染病的护理常规
1.做好预检分诊工作,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根据不同
病种安置病室,执行不同的隔离方法,(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昆虫隔离、严密隔离)。

2.介绍入院相关的制度及病区环境,如污染区、半污染区、
清洁区的划分,活动范围、消毒隔离制度、探视制度等。

防止病人之间的密切接触,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3.尽早填写传染病卡片,上报防疫部门。

4.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根据病情给予分级护理,做好饮食
指导,合理营养,少食多餐,多饮水,注意劳逸结合,做好一切生活护理,必要时卧床休息。

5.注意个人卫生及病室整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时紫外
线消毒,勤晒衣被,室内桌面、地面消毒液擦拭,污染的物品应消毒、浸泡处理。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熟悉各种传染病的并发症,观察其先
兆症状,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如高热病人物理降温,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

7.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8.给予心理护理指导,消除病人顾虑和急躁情绪,积极配合
治疗,指导有关保健知识,教会病人如何自我护理。

9.做好卫生宣教。

按不同病种,向病人讲解预防传染病的卫
生知识,帮助病人和家属掌握各种并发症的病因和诱因、预防、治疗知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0.做好出院指导和随访工作,指导患者生活规律、饮食合理,
保持个人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介绍有关消毒、隔离、服药及定期复查等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梁县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常见传染病护理常规一、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1.甲、戊型肝炎按消化道隔离,乙、丙、丁型肝炎按血液/体液隔离。

有条件时,按病原学分型分室收治。

2.患者使用的食具,大小便器和排泄物,均按规定消毒。

接触乙、丙、丁型肝炎患者的血液/体液后要立即洗手;工作中注意避免碰伤皮肤。

3.病情观察:注意患者的精神、食欲及疲乏程度,有无意识障碍及其程度;皮肤、巩膜黄染情况;尿、便的颜色;黄疸消退情况;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消化道有无出血等。

4.急性肝炎和重症肝炎需卧床休息,慢性肝炎注意劳逸结合,要避免过度劳累。

5.合理营养:进高蛋白质、低脂肪、适量糖类和热能的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

6.预防并发症:注意观察牙龈出血、皮肤淤血淤斑等早期出血征象,通知医师作相应处理。

注意观察尿量,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测量腹围、体重。

保持室内清洁,定时通风,重症患者做好病房内物体表面和空气定期消毒,加强口腔护理,可用3%碳酸氢钠溶液漱口,防止皮肤、肺部感染。

二、流行性出血热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尽量安排住单人房间,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根据病情给予适合的体位,加床栏,防止坠床。

2.饮食根据病情发展阶段而调整,发热期应给予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低血压休克不能进食可给予静脉营养,少尿期限制蛋白质饮食,给予低钾、低盐饮食,多尿期的后期酌情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注意补充含钾的食物;恢复期应少量多餐,给予高营养饮食。

3.发热期护理:绝对卧床休息,禁忌搬动,严密观察病情定时测量体温,发热末期要注意血压、脉搏、尿量情况,及时送检尿标本,发热时可于体表大血管处进行冷敷,不宜用酒精擦浴,协助患者洗漱,保持皮肤、五官的清洁。

4.低血压休克期的护理:注意保暖,室温保持在20℃左右,可加盖棉被,毛毯等蔓,严密观察并记录脉搏、血压、意识状态、皮肤温度及24小时出入量等。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以利于快速补充血容量和静脉用药。

5.少尿期护理;严密观察尿量,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严格限制液体摄入量,一般应限制钠盐及钾盐。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并发症。

导泻患者应注意大便次数、量、性质,并准确记录。

有消化道出血禁用导泻疗法,协助患者做好床上排尿、排便护理。

遵医嘱正确使用利尿剂,观察并记录利尿效果。

6.出血倾向时护理:密切观察有无皮肤黏膜出血、尿血、便血、呕血、咯血。

如出现剧烈头痛、视力迷糊、血压增高应考虑有颅内出血。

进行注射时应严格无菌操作,注射后针眼部位压迫时间延长,以防出血和血肿。

7.心理护理:热情接待患者,多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痛苦和困难,解释有关病情,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及时解除患者的不适,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帮助其渡过难关。

8.健康教育:在出院后仍要休息1~3个月,以后逐步恢复工作,休息期间切记不要过劳,应逐步增加活动量,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多进营养丰富的食物。

定期复查尿常规和尿比重以及其他血生化指标,以评价肾功能,防止和及早出现慢性肾损害。

三、流行性乙型脑炎护理常规1.采取虫媒隔离,室内彻底灭蚊、降温设备,应保持室内安静并定期进行消毒。

2.患者卧床休息至恢复期,协助做好生活护理,狂躁不安者加床栏,用约束带固定肢体,防止发生意外。

3.初期给予流质饮食,待体温稍退进入恢复期后,逐渐增加营养。

昏迷及吞咽障碍者给予鼻饲饮食。

4.乙脑患者高热属中枢性高热,因此,应积极使用物理降温法,将体温控制在38℃以下,降温时要防冻伤,每2小时测体温有次,将室温控制在25~27℃,可床下放置冰块、使用空调等。

5.惊厥处理:观察惊厥征兆,及早采取措施,患者静卧,头偏向一侧,松开领口、裤带,取下义齿、眼镜,用缠有纱布的压舌板或开口器置于患者上下臼齿之间,防止咬伤舌、唇。

如有舌根后坠、堵塞呼吸道应立即应舌钳拉出。

脑水肿或脑疝引起的惊厥以脱水、给氧为主,高热引起的惊厥应快速降温,呼吸道分泌物堵塞引起的惊厥应及时吸痰给氧,脑实质病变引起的惊厥给予镇静剂。

6.保持呼吸道通畅,采取吸痰、翻身拍背等方法协助排痰,痰液粘稠者可给予雾化吸入。

7.重症病例常有明显的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意识障碍加重增高、瞳孔不等大等。

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汇报医师处理。

8.保持排便通畅,防止肠内毒素积存,刺激脑细胞产生毒性反应,加重脑损伤。

9.恢复期患者,帮助其进行智力、吞咽、语言和肢体功能锻炼,促进康复。

四、麻疹护理常规1.呼吸道隔离至出诊后5日,并发肺炎者延长至出诊后10日。

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及探视制度。

2.良好的休息环境:患者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

病室环境安静,光线不宜过强,空气新鲜湿润,每日通风3~4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

注意保暖,避免凉风直吹患者。

常用温热水擦浴,及时更衣,保持皮肤清洁。

3.进食于饮水:提供清淡,富有营养的饮食,要多饮水,已利于体内毒素排出,增加和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降温和出诊。

4.发热的护理:出诊前期和出诊期体温升高,一般不予以降温,否则可因体温下降,而使出诊困难,对烦躁不安或有高热抽搐史的婴幼儿,可给予异丙秦等镇静药。

体温超过40度,酌情应用小剂量退热药使高热稍降,以防止抽搐。

5.口、鼻、眼的护理:口腔用淡盐水漱口、清洗,口腔黏膜表面有真菌感染的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局部可涂抹制真菌粉剂。

麻疹患者鼻分泌物多,应及时清除,以免分泌物积存,形成鼻痂堵塞鼻腔,切忌用指甲强行抠除鼻痂,以免损伤黏膜造成出血或感染,眼睛清洁可用生理盐水、温开水清洗。

角膜炎、角膜溃疡及结膜炎较重者,于清洁后交替涂抗生素药液、药膏,每日4~6次。

6.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皮疹的变化。

并发喉炎、肺炎或心力衰竭的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尽量少搬动,保持安静。

五、水痘护理常规1.执行呼吸道隔离,隔离期为出诊后7日,或至全部疱疹干燥结痂为止。

病室定时通风换气,每日4次,或用紫外线消毒,患者到其他科室进行诊治时应戴口罩。

2.轻型水痘可在家中护理治疗。

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吸收的流质、半流质饮食。

3.防止疱疹感染的措施:忌搔抓。

保持手的清洁、常为儿童修剪指甲,婴幼儿可包裹双手或戴布手套,避免抓破皮疹直接接触的床单、被单、内衣、尿布应平整、干净、柔软、勤晒洗。

发疹重及疱疹感染者,上述用物每日煮沸消毒15分钟或0.2%过氧乙酸浸泡消毒15~30分钟后清洗备用.4.观察皮疹发展情况,若发现有继发感染症状要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处理。

5.口腔疱疹每天用淡盐水或2%`~3%碳酸氢钠液含漱一分钟,有鹅口疮时用2%~3%碳酸氢钠液漱口后,涂抹制真菌素粉剂。

6.鼓励患者进食,重型水痘患者因口腔疼痛、进食困难,应选择患者喜爱、无辛酸辣味、易咀嚼消化,富有营养的蛋羹、牛奶、粥等半流质饮食,温热为宜。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患者伴有咳嗽、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等肺炎的表现,或有头痛、抽搐、谵妄、昏迷等脑炎症状时,应积极救治。

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住单人间,由专人照顾,减少于他人接触,以防感染其他疾病。

六、流行性腮腺炎护理常规1.按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呼吸道隔离。

隔离期限为从发病开始至临床症状消失为止,一般不少于10日。

2.急性期患者不论有无并发症均应卧床休息至腮腺肿完全消退,并发脑膜炎应绝对卧床休息。

3.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用淡盐水漱口,3~4次/日。

经常检查口腔黏膜有无炎症或溃疡,以防发生脓性感染。

4.患者因腮腺肿大、疼痛,宜进低脂半流质饮食或软食,不食用过硬,干燥及酸味食物,如话梅、泡菜、花生等,并发胰腺炎的患者出现腹痛、呕吐、应暂停进食。

5.并发睾丸炎患者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可用提睾带或布托起睾丸,局部冷敷以减轻疼痛,头痛冰敷头部,高热行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

七、狂犬病护理常规1.按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2.患者应安排单室,病室要绝对安静,光线要暗淡,必要时用窗帘遮挡,避免一切水、光、声、风的刺激,治疗护理操作动作要轻、稳、并集中在一起完成,防止患者受刺激而引起抽搐。

3.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隔离制度,皮肤有破溃应戴手套,戴防护镜,要防止患者躁动期咬伤,抓伤工作人员。

4.患者鼻、咽、喉分泌物及器具要严格消毒。

5.痉挛期尽量安慰患者,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镇静药物或用约束带,加床栏等保护患者。

6.及时、有效地处理伤口可显著地降低狂犬病的发病率。

处理要点:(1)伤后应尽快用20%肥皂水或1%新洁尔灭(不可与肥皂水合用)反复冲洗至少半小时,力求除去狗延,洗出污血。

(2)冲洗后用75%乙醇擦洗或碘酒反复涂拭。

(3)伤口一般不予缝合或包扎,以使排血引流。

(4)严重咬伤或咬伤部位为头部、颈部者还需用狂犬病免疫血清,在伤口及其周围进行局部浸润注射(免疫血清试验阳性者应进行脱敏疗法)。

此外,尚需预防破伤风及细菌感染。

7.被犬、猫或患狂犬病的动物咬伤者,或被可疑狂犬病动物抓伤,擦伤皮肤或黏膜者均应接种狂犬疫苗。

全程5针,在30天内注射完毕,按程序分别于第0、3、7、14日和第30日注射1针八、艾滋病护理常规1.采取血液/体液隔离:向患者解释HIV传播途径及防止传播的具体措施,使其自觉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护理患者时,防止锐器刺伤皮肤,戴手套处理污物,被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应袋装,标记并送出销毁或消毒处理。

2.注意休息,避免劳累:给予高热量、高热量、高营养、清淡可口的卫生饮食,严重畏食者应静脉补给能量及营养物质,增强抵抗力。

3.患者病情允许,可以户外活动;病情较重或严重并发症时,应限制活动或卧床休息。

4.观察患者皮肤、口腔和生殖器黏膜的病损情况。

保持清洁,预防及积极治疗感染。

口腔真菌感染,可用2%碳酸氢钠漱口溶液漱口,肛周涂无菌凡士林或以少量滑石粉,保持干燥,防止破损。

5.严密观察生命体证及病情变化,当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或明显的肺部、胃肠道或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及时报告医师。

6.患者肌力减弱时,要协助生活护理,防止摔伤,将肢体置于功能位,每日按摩和被动活动1~2次。

出现皮肤感觉障碍时,防止冻伤、烫伤。

7.心理护理:多与患者沟通,运用倾听技巧,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由于艾滋病缺乏特效治疗,预后不良。

疾病的折磨,患者易有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障碍,护士要真正关心体谅患者,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

8.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9.健康教育:教育患者正确看待疾病,回归正常生活,保护自己,避免继发感染。

对一般性感染应积极治疗,以免产生难治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自觉遵守公共道德,避免传染他人。

增加营养,保证休息,提高机体抵抗力。

定期到医院复诊,坚持治疗,控制疾病的发展,禁止任何理由捐献器官或献血,禁止吸毒,洁身自好,遵守道德。

九、登革热护理常规1.按传染病护理常规护理,虫媒隔离。

2.患者应置于有防蚊设备的病室中隔离至完全热退。

3.急性期患者宜卧床休息,给予丰富营养并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