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笔译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基础口译》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口译》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口译》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Basics of Interpreting)一、课程说明1、课程编码:05510231022、学分:2学时:363、课程类别:专业学位基础课4、开课学院:翻译学院5、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作为口译的入门课程,旨在通过讲授口译听辨、记忆、口译笔记、数字口译等基本技巧和口译基本策略,并通过实用、典型的交替传译场景专题的训练,使学生对口译有基本了解,掌握相关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及双语表达能力,使学生能胜任一些基本的口译任务并为更高层次的口译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6、预备知识:选修该课程前应具备较好的英汉双语能力,特别是英语听说能力;具有较好的英汉双语转换能力;养成广泛阅读、跟踪时事、积极学习新兴事物的良好习惯,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7、教学目的与要求:(1)加强英汉两种语言的应用转换能力,特别是英语的听说能力;(2)使学生能掌握交替传译的听辨、记忆、笔记、表达及评估等核心技能。

能完成一般主题的有笔记短交传任务。

(3)要求学生掌握口译基本训练方法,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进行有效自我训练,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语言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8、考核方法与要求:考核方法: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组成及占分比例: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9、教材与参考书:教材:任文,《交替传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参考书目:杨柳燕苏伟,口译教程(第2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4。

仲伟合,《基础口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

林超伦,《实战口译》。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

王燕,《英语口译实务》。

北京:外文出版社,2008年。

二、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口译概述(学时:2 )第一节口译的定义、特点与分类第二节口译的训练模式第三节口译员应具备的素质第二章口译听辨(学时:6 )第一节技巧讲解与训练1.技能概述2.听辨关键词3.辨识逻辑关系第二节口译专题练习:礼仪祝词1.英汉篇章练习:An introduction to an industrial village2.汉英篇章练习:旅游论坛致辞第三章提炼主旨(学时:6 )第一节技巧讲解与训练1.技能概述2.信息的分层与取舍3.主旨的提炼与口译第二节口译专题练习:能源1.英汉篇章练习:Toward a sustainable energy future2.汉英篇章练习:能源结构第四章口译记忆(学时:6)第一节技巧讲解与训练1.技能概述2.记忆类型与难点3.口译记忆方法第二节口译专题练习:文化教育1.英汉篇章练习:A speech on studying abroad2.汉英篇章练习:文化交流第五章口译笔记(学时:6 )第一节技巧讲解与训练1.笔记概述2.笔记基本要求与结构安排3.笔记符号系统4.笔记练习与示例第二节口译专题练习:国际关系I1.英汉篇章练习:A speech on Sino-UK relations2.汉英篇章练习:中美关系第六章数字口译(学时:6 )第一节技巧讲解与训练1.技能概述2.数字的形式与转换3.数字相关表达法第二节口译专题练习:国际关系II1.英汉篇章练习:A speech on Sino-African relations2.汉英篇章练习:全球化第七章口译过程(学时:2 )第一节口译表达的形式与要求第二节口译准备流程及应对策略第三节口译评估第八章口译实战模拟(学时:2 )第一节模拟口译第二节点评与总结。

英语笔译教学教案

英语笔译教学教案

英语笔译教学教案教案:英语笔译教学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英语笔译的基本理解和掌握能力。

- 培养学生在笔译过程中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译文质量和效率。

适用对象:- ESL学生- 对英语笔译感兴趣的任何人教学时长:2小时教学大纲:1. 课程介绍- 介绍英语笔译的定义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了解英语笔译的应用领域和职业前景2. 基本概念- 解释笔译和口译的区别- 介绍基本的翻译原则和技巧- 引导学生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差异和文化特点3. 翻译技巧-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识别和处理难点词汇和短语- 分享一些常见的翻译策略- 演示如何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来翻译4. 翻译实践- 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翻译练习,例如句子和段落- 鼓励学生使用词典和在线翻译工具来辅助翻译- 提供实时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翻译质量5. 翻译评估-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评估和纠正他们的翻译作品- 分享一些常见的翻译错误和改进方法-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以提高他们的翻译能力6. 资源推荐- 推荐一些优秀的英语笔译教材和参考书籍-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寻找和利用在线翻译资源- 提供其他相关学习资源和网站推荐课堂练习示例:1. 将以下简单的英文句子翻译成中文:- "The cat is sleeping on the mat."- "I have a meeting at 9am tomorrow."2. 阅读一段英文短文,并翻译成中文:"I woke up this morning feeling refreshed and ready for the day ahead. The sun was shining, birds were chirping, and there was a sense of excitement in the air. I knew it was going to be a great day."3. 阅读一段中文短文,并翻译成英文:"今天天气晴朗,我感到心情愉快。

“汉英笔译”课程教学大纲

“汉英笔译”课程教学大纲

“汉英笔译”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翻译学院课程名称:汉英笔译课程编号:04222134英文名称: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课程类型:专业限选课总学时:32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0学分:2开设专业:翻译专业先修课程:无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本课程主要介绍汉外翻译历史与理论、翻译标准、翻译策略与技巧,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根据翻译目的,选择恰当的翻译技巧,完成相应难度系数的汉英篇章翻译,提高学生汉英翻译的基本技能和鉴赏能力。

(二)课程目标1.对两种语言现象差异和文化差异有较强的敏感性,有较强的汉英转换能力;2.能独立完成课程中的各种汉英翻译练习,要求译文忠实于原文、表达流畅;3.初步了解翻译基础理论和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并掌握常用的翻译技巧,能将中等难度的汉语语篇章或段落译成忠实于原文、语言通顺的英语。

4.能对译例的优劣得失进行适当的评析,从而提高语言分析与综合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汉英翻译的历史和基本概念1.了解汉英翻译的历史及代表人物;2.了解汉英翻译学习的重要性;3. 通过练习掌握直译、意译、功能对等等相关翻译专业术语。

第二章翻译的过程及基本技巧1. 了解汉英翻译过程的不同模式;2. 掌握分析理解原文的方法及译入语的表达特点;3. 掌握并理解翻译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技巧。

第三章语言文化对比与汉英翻译1. 了解并掌握英汉语言文化的差异;2. 通过练习了解英汉差异对汉英翻译的影响与启示。

第四章汉英翻译中的主语选择1. 了解并掌握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式方面的差异;2. 通过练习了解英汉语句式差异对汉英翻译的影响和启示。

第五章汉英翻译中的词义选择1. 了解并掌握英汉两种语言在语义方面的差异;2. 通过练习了解英汉语句式差异对汉英翻译的影响和启示。

第六章汉语特殊句型的翻译1. 了解汉语“得”字句、“把”字句、外位结构、四字格等汉语特殊句型;2. 通过练习了解并掌握英汉语特殊句式的翻译技巧。

笔译课程教案设计模板

笔译课程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汉英笔译2. 适用专业:翻译、英语等相关专业3. 课程学时:34学时4. 课程学分:1.5学分5. 授课对象:翻译专业高年级学生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汉、英两种语言和文化的主要差异。

- 掌握和巩固翻译的基本理论和常用的翻译技巧。

- 理解汉英翻译的标准和规范。

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汉英翻译实践能力。

-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问题意识。

- 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翻译工作的职业意识和责任感。

-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 第一章汉英翻译概论- 翻译的性质和类型- 汉译英的标准- 汉英翻译对译者素养的要求2. 第二章基本翻译技巧- 直译与意译- 直译与增译- 直译与省译- 直译与转译3. 第三章汉英翻译实践- 文学翻译- 科技翻译- 商务翻译- 旅游翻译4. 第四章翻译案例分析- 分析经典翻译案例,总结翻译技巧和经验。

四、教学策略1. 教学方法:- 讲授法:系统讲解翻译理论和技巧。

-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翻译案例,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 练习法:布置翻译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 翻译软件:介绍和演示翻译软件的使用方法。

- 翻译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翻译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 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翻译的重要性和价值。

2. 讲授:- 系统讲解翻译理论和技巧,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3. 案例分析:- 分析经典翻译案例,总结翻译技巧和经验。

4. 练习:- 布置翻译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6. 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翻译技巧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出勤率、参与度、课堂讨论等。

英语笔译课程简介

英语笔译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课程编号:032001701 学时:30 学分:3课程名称(中文):中国语言文化课程名称(英文):授课教师:朱振武先修课程:内容概要:作为一门翻译硕士专业(笔译)的文化素质教育通识课,中国语言文化课程有别于讲授语法或句法的微观的语言课,也有别于讲授宏大的五千年的文化史课。

它侧重于引领当代大研究生在探求历史重大事实和文学、文化现象,以历史和当下的双重眼光审察全球视野中的中国语言文化,并撷取其中的经典篇目进行细读细析,从而提升研究生的整体语言素养和文学文化素养,培养其健康的民族文化心态,激发其使命感和责任感,为祖国和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主要参考书和文献:[1] 《中国语言文化史》,李葆嘉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2] 《中华文明简史》,于琨奇主编,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 《中国文学通史》(上、下卷) ,毛庆耆著,岳麓书社,2006课程编号:032001702 学时:40 学分:4课程名称(中文):翻译概论课程名称(英文):Translation: A General Introduction授课教师:王晓元先修课程:内容概要:本课程为MTI专业必修课,除了概要介绍有关翻译的定义、标准;翻译的过程与结果;翻译的历史等基本问题外,还要介绍翻译作为一个行业的服务标准、翻译的流程;翻译的工具与职业规范等专业问题。

藉此使学生对翻译作为一门学科与翻译作为一个行业有一个较为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主要参考书和文献:许钧,《翻译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课程编号:032001703 学时:40 学分:4课程名称(中文):基础笔译课程名称(英文):Fundamental Skills of Translation授课教师:孙序先修课程:本科阶段的笔译相关课程内容概要:本课程以笔译的基本技巧为训练重点,同时讲授翻译基础理论,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具备笔译的基本能力,了解各种文体的特点及翻译技巧。

笔译课程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笔译课程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笔译基础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授课对象:翻译专业学生课时安排:共计16课时####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基本的笔译技巧和方法。

2. 熟悉各类文本的翻译特点和难点。

3. 了解不同翻译风格和标准。

能力目标:1. 提高学生的笔译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素质目标:1.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 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意识。

#### 三、教学内容模块一:翻译理论概述- 翻译的定义与分类- 翻译标准与原则- 翻译方法与技巧模块二:文本类型与翻译- 一般文本翻译- 技术文本翻译- 文学文本翻译- 新闻文本翻译模块三:翻译实践与技巧- 翻译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翻译软件和工具的使用- 翻译质量评估模块四:翻译案例分析- 优秀翻译案例分析- 翻译错误案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翻译理论、方法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翻译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翻译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 互动式教学: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论1. 介绍课程背景和目标。

2. 讲解课程大纲和教学安排。

3. 进行自我介绍和课堂纪律说明。

第二至第四课时:翻译理论概述1. 讲解翻译的定义与分类。

2. 讲解翻译标准与原则。

3. 讲解翻译方法与技巧。

第五至第八课时:文本类型与翻译1. 讲解一般文本翻译。

2. 讲解技术文本翻译。

3. 讲解文学文本翻译。

4. 讲解新闻文本翻译。

第九至第十二课时:翻译实践与技巧1. 讲解翻译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2. 讲解翻译软件和工具的使用。

日语笔译课程设置方案模板

日语笔译课程设置方案模板

一、课程概述日语笔译课程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熟悉中日文化差异,掌握专业翻译技巧,能够胜任各类笔译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课程设置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日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能够胜任商务、科技、文学、新闻等领域的笔译工作。

二、课程目标1. 系统掌握日语语音、语法、词汇、句型等基础知识。

2. 熟悉中日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掌握各类笔译技巧,提高翻译质量。

4. 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课程设置1. 基础阶段(第1-2学期)(1)日语精读:系统学习日语语音、语法、词汇、句型等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扎实的日语语言功底。

(2)日语听力:提高学生的日语听力水平,培养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

(3)日语口语:提高学生的日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

(4)日语写作:训练学生的日语写作能力,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2. 提高阶段(第3-4学期)(1)翻译理论与实践:系统学习各类翻译技巧,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2)中日文化比较:了解中日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专业翻译实训: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

(4)翻译软件应用:学习并掌握常用的翻译软件,提高翻译效率。

3. 深化阶段(第5-6学期)(1)高级翻译实务:针对特定领域,如商务、科技、文学、新闻等,进行深入翻译实践。

(2)翻译项目管理:学习翻译项目管理知识,提高学生组织协调能力。

(3)翻译研讨会:定期举办翻译研讨会,邀请行业专家分享经验,拓宽学生视野。

(4)毕业论文:结合所学知识,撰写毕业论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课程考核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讨论等。

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日语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翻译技巧的掌握程度,包括翻译实务和翻译理论。

4. 毕业论文: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

五、课程资源1. 教材:选用国内外知名日语教材,如《新编日语》、《标准日本语》等。

英语笔译基础英译汉课程教学大纲.doc

英语笔译基础英译汉课程教学大纲.doc

英语笔译基础(英译汉)教学大纲(2013年6月修订)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二○一三年六月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英语笔译基础(英译汉)课程编码:0411056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必修课程计划总学时:54学时课程学分:3适用专业:英语专业(翻译方向)课程归属系(部):外国语言文学系本课程是否有单独的实验(实训、实习)教学大纲:无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英语笔译基础(英译汉)》是为英语专业翻译方向高年级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课程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授基本的翻译知识及常用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反复实践培养学生的翻译熟练技能。

以翻译知识为先导,英汉语言的对比为基础,翻译技巧为主干,通过讲解、范文赏析、译文对比、练习和讲评等具体措施为学生打开思路,提高双语的转换能力,使学生们掌握必要的翻译知识与技能。

通过介绍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与分析以及不同翻译方法,结合大量实践对所学内容进行练习和巩固,使学生能够掌握翻译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英汉翻译基本技能。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避免不求甚解、逐词死译和望文生义,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翻译人才。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后续课四、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为院级考试课;本课程考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40%(含考勤、作业、课堂表现、测验等),期末考试成绩占60%。

五、学时分配一览表六、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目(一)建议教材王恩冕.大学英汉翻译教程(第三版)[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二)教学参考书目[1] 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修订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2] 许建平.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3] 程永生.汉译英理论与实践教程(第一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七、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翻译概论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基本了解我国翻译简史,并掌握翻译定义与分类、翻译的悖论和翻译的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笔译》课程标准
一、基本信息
适用对象:商务英语专业、翻译专业制定时间:2011-05
课程代码: 040249 所属系部:工商外语系
学分:4.5 学时:60
制定人:谢盛良批准人:
二、课程的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1)熟练掌握英汉翻译的基本理论及相关知识等。

2)熟练掌握合格译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职业准则等。

3)熟练掌握笔译的几种基本技巧和方法。

4)在正确理解英语原文的基础上,熟练而通顺地将英文翻译成汉语,忠实于原文,速度为
每小时250-300词。

5)熟练掌握数字、专有名词、成语熟语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6)熟练掌握商务、科技等各类文体句子、段落、篇章的基本笔译技巧和方法,具备良好的
双语能力。

2、方法能力目标:
1)能正确识别笔译材料的体裁,运用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2)能掌握英汉两种语言及文化的基本差异,正确认识英汉语言的内容与结构逻辑次序的不
同,摆脱原文束缚,准确翻译。

3)善于参考利用各种词典、百科全书、网络等工具在翻译理论的正确指导下从事翻译活动。

4)具备广博的知识,能够自主学习,自觉关注译学理论发展的前沿和动态。

3、社会能力目标:
1)具备译员良好的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精神和文化修养。

2)具备译员敏锐的政治意识,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3)通专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三、整体教学设计思路
1、课程定位
《基础笔译》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并以实践为主的技能性课程。

是翻译专业或(商务)英语专业的重要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汉笔译基本能力,初步胜任一般日常性笔译工作。

它以《综合英语》、《英语语法》、《英语写作》《英汉表达技巧》《英语阅读》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关联学习《商务笔译》《科技翻译》《商务翻译资格证书》《商务翻译单证》等课程的基础,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位置。

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具备较强的英语读写译等各种语言运用能力,熟悉商务、科技及外事翻译活动的各个环节和要求,掌握基本的笔译理论和方法,能给客户提供一般书面笔译服务。

本课程旨在系统地传授英汉笔译的基本理论和技巧,通过大量的课堂实践和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有针对性的循序渐进的讲授和练习及各种文体翻译训练,使学生熟悉翻译理论的基本知识和翻译的基本技巧,熟悉英汉两种语言与文化的异同,熟练运用常用的翻译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英汉翻译的实践能力,从而能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借助词典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进行一般水平的书面翻译,胜任一般性的政治、经济、商务、文化、科技、应用文等笔译工作,并为进一步翻译学习做好准备,为毕业后从事商务涉外工作奠定基础。

2、课程开发思路
笔译是各类涉外书面交流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笔译能力的培养是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

因此,《基础笔译》则是依据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而设计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围绕培养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笔译方面的能力为中心,依托学校的翻译服务中心(可筹建),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英汉书面翻译的基本技能,强化不同语境下不同语篇翻译策略的选择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笔译水平,突出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特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本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翻译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项目设计以笔译过程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线来进行。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翻译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进行生产实训,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以英汉笔译的基本理论与技巧为项目载体设计,设计7个工作任务:工作任务1:笔译基本理论及相关知识;工作任务2:笔译基本技巧和方法;工作任务3:数字和倍数的翻译;工作任务4:专有名词和术语的翻译;工作任务5:成语、熟语的翻译;工作任务6:基础商务翻译;工作任务7:基础科技翻译。

通过筛选实用、常用、经典的成功笔译例句或案例,采用行动导向教案,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重视行规和惯例,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笔译理论和常用的笔译技巧,了解并熟悉笔译的性质和特点,掌握笔译的基础技能。

四、教学设计和学时分配
五、课程实施
1、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相结合的形式,以项目为导体,以笔译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为主线,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任务为中心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和交互性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同时,课堂教学应与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翻译竞赛,参与各种对外交流活动,使课堂教学通过课外学习与实践得到延伸与拓展。

以多媒体和教学网络为媒介,培养学生使用翻译工具,特别是网络翻译资源的能力。

要求学生以各种方式查阅资料、扩展知识面,扩大词汇量,建立通用口笔译词库,做好译前准备和译后总结。

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各种材料笔译基础训练,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从而丰富学生的笔译实践经验。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跨文化意识,强调合作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强调对学习策略的指导,使学生在语言知识、技能、文化意识、修养方面得到整体发展。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并初步掌握笔译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学会解决问题和自我提升。

2、教学硬件设施及配备
依托学校的多媒体课室等,建议筹建“翻译服务中心”等基地,提供笔译校内实训场所。

借助商务环境,加强校企合作(如与翻译公司合作),为学生营造生产性实训的前期准备。

联系相关的行业,鼓励学生开展生产性实训。

六、课程考核标准
1、考核体系为“课程成绩=平时40%+笔译闭卷考试60%”。

2、平时成绩由考勤10%、课堂活动10%、课外作业20%三部分组成。

课堂活动即在学期进行中,根据每个单元学习的笔译方法和技巧要求,学生在课堂进行翻译技能的讨论、演示和实践练习,侧重考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小组团队合作精神,及学习效果等。

课外作业即按照每个学习单元的要求,教师布置单元项目任务,学生课后操练,由任课老师课后批改评定成绩,课堂讨论式讲评。

3、笔译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内容主要以笔译技能考核为主,成绩由教师统一评定。

总之,考核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衡量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所以应该在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改进教学方式。

七、教材、参考资料
教材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所选用教材或参考资料应符合本课程标准以及项目设计,所以在笔译教材的选用上,要充分考虑本专业的特点,体现项目课程设计的思想,以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职业能力。

根据笔译能力训练的需要,将实践与笔译理论技巧有机结合,以工作任务设计为导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英汉笔译的乐趣。

每单元以工作任务的阐述作起点,引发学习的动力,以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好坏检验教学效果。

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教材应涵盖笔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巧,笔译例句丰富,题材新颖,覆盖面广泛,教材必须贴近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

1.崔美曼,新编实用英汉翻译教程(高职规划教材),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2.郭著章、李庆生编著,英汉互译实用教程(修订本),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3.冯庆华编著,《实用翻译教程》(增订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5.连淑能,英译汉翻译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刘川,英汉汉英翻译教程(高职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彭长江,英汉-汉英翻译教程,湖南师大出版社,2004。

8.童地轴,实用英语笔译教程(高职规划教材),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

9.王振国、李艳琳主编,《新英汉翻译教程教程》(第一版),2008。

10.许成军,英汉翻译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11.赵起,英汉翻译学实用教程(高职规划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八、其它说明
本课程标准主要适用于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商务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