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出方法的分类(精)
中药药剂学复习要点 (1)

中药药剂学复习要点绪论名词解释1.中药药剂学: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药物传递系统/DDS)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药典: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标准的法典。
由国家组织药典委员会编纂,并由政府颁布实行,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中国的第一部药典是《唐本草》;新中国的第一部药典为1953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知识要点1.药物剂型的重要性及其选择原则剂型是药物使用的基本形式。
药物疗效主要决定于药物本身,但在一定条件下,剂型对药物疗效的发挥也可起到关键性作用,主要表现为对药物的释放、吸收的影响。
其选择原则为:①根据防治疾病的需要选择剂型;②根据药物本身及其成分的性质选择剂型;③根据原方不同剂型的生物药剂学和药动学特性选择剂型;④根据生产条件和五方便(服用、携带、生产、运输、贮藏方便)的要求选择剂型。
粉碎、浸提、分离、精制、浓缩、干燥与浸出制剂名词解释1.浸渍法:浸渍法是用定量的溶剂,在一定的温度下,将药材浸泡一定的时间,以提取药材成分的一种方法。
2.渗漉法:渗漉法是将药材粗粉置渗漉器内,溶剂连续的从渗漉器的上部加入,渗漉液不断从其下部流出,从而浸出药材中有效成分的一种方法。
3.汤剂:汤剂系指将药材饮片或粗粒加水煎煮,去渣取汁服用的液体剂型。
4.酒剂:酒剂又称药酒,系指药材用蒸馏酒浸提成分而制得的澄清液体剂型。
5.酊剂:酊剂系指药品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得的澄清液体剂型。
6.糖浆剂:糖浆剂系指含有药物、药材提取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
知识要点1.湿法粉碎系指往药物中加入适量水或其他液体并与之一起研磨粉碎的方法(即加液研磨法)。
通常选用药物遇湿不膨胀,两者不起变化,不妨碍药效的液体。
湿法粉碎是因水或其他液体以小分子渗入药物颗粒的裂隙,减少其分子间的引力而利于粉碎;对某些有较强刺激性或毒性的药物,用此法可避免粉尘飞扬。
固体废物浸出方法

固体废物浸出方法
固体废物浸出方法是一种将固体废物和液体(通常是水)接触的技术,以使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解在液体中。
这种方法主要针对可溶性物质的浸出,如有机物、无机物等。
常见的固体废物浸出方法包括:
1. 静态浸出法:将废物样品置于一定的液体中,在一定时间内,使废物中的可溶性成分溶解到液体中。
2. 动态浸出法:使用机械搅拌或振动等手段,加速液体与固体废物的接触,提高可溶性物质的浸出效率。
3. 微波浸出法:利用微波辐射加热能力,加速废物中的可溶性物质在液体中的溶解速率。
固体废物浸出方法可以用于评估废物中化学物质的浓度,也可用于废物处理和回收。
在环保工作中,固体废物浸出方法有助于了解废弃物的性质,为废物的分类、处理和储存提供科学依据。
浸出法取油

浸出法取油浸出法取油是应用固-液萃取的原理,选用某种能够溶解油脂的有机溶剂,经过对油料的喷淋和浸泡作用,使油料中的油脂被萃取出来的一种取油方法。
浸出法取油的基本过程是把油料料坯、预榨饼或膨化料胚浸于选定的溶剂中,使油脂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混合油,然后将混合油与浸出后的固体粕分离。
对混合油进行蒸发和汽提,使溶剂汽化与油脂分离,从而获得浸出毛油。
浸出后的固体粕含有一定量的溶剂,经蒸脱处理后得到成品粕。
从湿粕蒸脱、混合油蒸发和汽提及其他设备排出的溶剂蒸气需经过冷凝、矿物油吸收等方法进行回收,回收的溶剂循环使用。
浸出法取油的优点是:出油效率高,粕残油低(1%以下),粕的质量好;生产过程可以控制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得到蛋白质变性程度很小的粕,以利于油料蛋白的提取和利用;容易实现大规模和自动化生产;因其封闭性生产且温度低,生产环境较压榨法好;动力消耗较压榨法小。
但油脂浸出所用溶剂大多易燃易爆,且溶剂蒸汽具有一定的毒性, 故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此外, 由于浸出毛油中残留溶剂(一般小于500ppm),故其质量较压榨毛油差,不能直接食用。
然而,这些缺点可以依靠改进工艺、发展适宜的溶剂、完善生产管理来克服。
因此,浸出法取油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应用。
第一节溶剂浸出法取油中所用的溶剂作为一种工业助剂存在于整个油脂浸出工艺中,因此,所采用溶剂的成份和性质对浸出生产的技术指标和产品质量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油脂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溶剂与油脂的分离、溶剂与油料的分离及溶剂与水的分离、浸出生产的安全程度、油料中脂溶性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等等都与溶剂的成分有着密切关系。
因此,溶剂应该在技术和工艺上满足浸出生产的各项要求。
一、油脂浸出对溶剂的要求一般来说,对油脂浸出所用溶剂的要求是力求在浸出过程中获得最高的出油率和获得高质量的油脂和成品粕,尽量避免溶剂对人体的伤害作用,保证生产操作的安全。
因而对油脂工业用溶剂提出如下要求。
1、对油脂有较好的溶解度所选用的溶剂应能够充分、迅速地溶解油脂,且与油脂能以任何比例相互溶解;不溶解或很少溶解油料中脂溶性物质,更不能溶解油料中其它非油组分。
执业中药师基础精讲班:专业知识一19-第6章-第4节-浸出制剂

药学专业知识(一)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主讲老师:姜雅基础精讲班第四节浸出制剂2016 :1A; 2017:3B+1C; 2018:4A+1B第四节浸出制剂一:浸出制剂的特点和分类(一)浸出药剂的特点分类指用适宜的溶剂和方法浸提饮片中有效成分而制成的供内服或外用的一类制剂。
浸出制剂以常用水和不同浓度的乙醇为溶剂。
优点符合中医药理论,体现方药复方综合疗效;汤剂还可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的需要;药效缓和、持久、副作用小缺点服用剂量较小、使用方便;部分浸出制剂可用作其他制剂的原料;但某些浸出制剂稳定性较差第四节浸出制剂(二)浸出制剂的分类水浸出制剂汤剂、合剂醇浸出制剂药酒、酊剂、流浸膏剂含糖浸出制剂煎膏剂、糖浆剂等无菌浸出制剂中药注射剂、滴眼剂还有用中药提取物为原料制备的颗粒剂、片剂、浓缩丸剂、栓剂、软膏剂、气雾剂等。
第四节浸出制剂二、汤剂与合剂(一)汤剂1.汤剂的特点将饮片加水煎煮或沸水浸泡后,滤过而取滤液制得的液体制剂第四节浸出制剂应用最早、最为广泛的传统剂型优点①组方灵活,适应中医临床辨证施治,随证加减用药的需要②以水为溶剂,制法简便,吸收、奏效较为迅速缺点①味苦量大,服用不便②不宜久置,必须临时制备,多有不便③挥发性及难溶性成分提取率或保留率低,可能影响疗效第四节浸出制剂2.汤剂的制备要点采用煎煮法,过程主要有浸提、过滤。
制备时对于方中某些不宜或不能同时入煎的药料,应酌情特殊处理,主要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等。
第四节浸出制剂3.影响汤剂质量的主要因素A :饮片质量B:煎药器具:多用陶器C:煎煮用水:自来水/制药纯水D:加水量:头煎5~8倍,或浸过饮片面2~10cm。
E:火候:沸前武火,沸后文火F:时间:头煎45~60min,二煎20~30minG:煎煮次数:2~3次。
第四节浸出制剂(二)合剂合剂系指饮片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的方法提取制成的口服液体制剂,其中单剂量灌装者也可称为口服液第四节浸出制剂1:合剂的特点优点①克服了汤剂临用制备的麻烦;②浓度较高,剂量较小③质量相对稳定--加适宜的防腐剂,灭菌,密封包装④用、携、贮方便缺点①组方固定,不能随证加减第四节浸出制剂2. 质量要求(1)适宜的附加剂。
第4章微生物浸出方法

4.2.4 矿堆的构筑
矿堆的构筑一般为2000到4000吨矿石构成一堆, 有时一堆高达5000吨,高度一般在2.5米到3米。 喷淋强度一般在30~50升/m2.h,大多数每天24小 时均匀喷淋,一堆喷淋至少在一个半月左右, 一般在10个月以上即可以达到完全浸出的目的。 虽然渣品位一般比搅拌浸出高一些,但是浸出 率可以基本上保持在70~75%左右。
4.3.3 薄层渗滤浸出(槽浸) 薄层渗滤浸出(槽浸)
薄层渗滤浸出(槽浸)是指将矿石预先堆 置在可以底部排液的渗滤池中,采用顶部喷淋 或底部进液的方式对矿石进行浸泡并浸出的过 程。它和槽式堆浸的方式基本上相同,只是填 矿的矿层比较薄一些,一般情况下矿层大约是 0.5m左右。
Microbio-hydrometallurgy
Microbio-hydrometallurgy
4.2.1 堆浸法的原理
堆浸法的原理:借助于喷洒于矿堆上含有细菌 堆浸法的原理 和化学的溶剂的水溶液流经矿堆时,缓慢流动 的处于非饱和流状态的溶液,经过矿石孔隙与 矿石表面接触,易溶解的金属即溶解在溶液中, 这样永远保证固液相表面溶剂有比较大的浓差。
图4-6 错流浸出工艺流程
Microbio-hydrometallurgy
逆流浸出
浸出时,浸出剂与被浸矿物料运动方向相反,即经几次浸出而 贫化后的矿物与新鲜浸出剂接触,而原始被浸矿物则与浸出液接 触 ,可较充分地利用浸出液中的剩余浸出剂,浸出液中目的组分 含量高,浸出剂消耗量较小,但浸出速度较低,浸出时间较长,需 较多的浸出段数。
Microbio-hydrometallurgy
4.2.8 O2和CO2的供给
一般控制充气速度为0.05~0.1m3/(m3·min)。 除保证供氧外 ,随空气带入的CO2一般也能满 足细菌对碳的需求。
金属冶炼过程中的浸出技术

还原浸
总结词
通过加入还原剂将矿石中的金属离子浸出到溶液中的过程。
详细描述
还原浸出通常使用还原剂如碳、氢气等,将矿石中的高价金 属离子还原为低价态或零价态,使其从矿石中溶解出来,然 后从浸出液中提取金属。
钴的浸
要点一
总结词
钴的浸出是利用酸或碱溶液将矿石中的钴转化为可溶性钴 离子,再通过提取和沉淀的方法获得纯钴的过程。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钴的浸出通常采用硫酸作为浸出剂,在高温高压条件下, 将矿石中的钴转化为硫酸钴溶液,然后通过电解或还原等 方法获得纯钴。浸出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压力、浓度 等参数,以确保浸出效率和钴的回收率。
02
浸出技术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冶炼 手段,广泛应用于铜、镍、钴、 金等金属的提取和纯化。
浸出技术的分类
根据浸出剂的不同, 浸出技术可分为酸浸 、碱浸、盐浸等。
根据浸出方式的不同 ,浸出技术可分为搅 拌浸出、渗滤浸出、 堆浸等。
根据浸出温度的不同 ,浸出技术可分为常 温浸出和高温浸出。
浸出技术的原理
锌的浸
总结词
锌的浸出是利用酸或碱溶液将矿石中的锌转化为可溶性锌离子,再通过提取和沉淀的方法获得纯锌的 过程。
详细描述
锌的浸出通常采用硫酸作为浸出剂,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将矿石中的锌转化为硫酸锌溶液,然后通过 电解或还原等方法获得纯锌。浸出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压力、浓度等参数,以确保浸出效率和锌 的回收率。
03
浸出技术在金属冶炼 中的应用
铜的浸
总结词
铜的浸出是利用酸或碱溶液将矿石中的铜转化为可溶性铜离子,再通过提取和沉淀的方法获得纯铜的过程。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物化处理)

3. 热塑性材料固化
(1)原理
用热塑性物质作固化剂,在一定温度下 将废物进行包覆处理。热塑性物质在常 温下呈固态,高温时变成熔融胶粘性液 体,故可用来包覆废物。
常用的热塑性材料:沥青、石蜡、聚乙 烯、聚丙烯等。
(2)沥青固化
以沥青为固化剂与有害废物在一定的温度、 配料比、碱度和搅拌作用下产生皂化反应, 使有害废物均匀地包容在沥青中,形成固 化体。
不饱和聚酯树脂是由二元羧酸(或酸酐)与二元醇缩聚,并
CH2COOR CH2COOR CH2COOR NaOH △ CH2OH CH2OH CH2OH 3COONa
沥青固化的基本方法
先将废物脱水,再同沥青在高温下混合;
或将废物与沥青共同加热脱水,再冷却、固化。
①高温熔化混合蒸发法:将废液加入预先熔化的沥青 中,在150~230℃下搅拌混合蒸发,待水分和其他 挥发组分排出后,将混合物排至贮存器或处臵容器 中。 ②暂时乳化法: ③化学乳化法:
2、据浸出剂与被浸废料的相对运动方式的不同浸出 工艺可分为顺流浸出、错流浸出和逆流浸出三种。
浸出剂 被浸物料 送后续处理 物料
新浸出剂
浸渣
浸液 顺流浸出工艺流程 浸出剂 浸渣 被浸物料 错流浸出工艺流程
逆流浸出工艺流程
浸液
四、影响浸出过程的主要因素
物料粒度及其特性
一般来说,粒度细、比表面积大、结构疏
(1)原理
以石灰为固化剂,以粉煤灰、水泥窑灰为添 加剂,粉煤灰和水泥窑灰所含有的活性氧化 铝和二氧化硅与石灰、水反应→坚硬物质, 将废物包容的方法。 波索来反应:
Ca(OH)2+SiO2+H2O Ca(OH)2+Al2O3+H2O (CaO)x(SiO2)y(H2O)z (CaO)x(Al2O3)y(H2O)z
药物剂型分类

药物剂型分类药物剂型是为适应诊断、治疗或预防疾病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是临床使用的最终形式。
剂型是药物的传递体,将药物输送到体内发挥疗效。
一般来说一种药物可以制备多种剂型,药理作用相同,但给药途径不同可能产生不同的疗效,应根据药物的性质、不同的治疗目的选择合理的剂型与给药方式。
常用剂型有40余种,其分类方法有多种:(一)按给药途径分类这种分类方法将给药途径相同的剂型作为一类,与临床使用密切相关。
1.经胃肠道给药剂型是指药物制剂经口服用后进入胃肠道,起局部或经吸收而发挥全身作用的剂型,如常用的散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溶液剂、乳剂、混悬剂等。
容易受胃肠道中的酸或酶破坏的药物一般不能采用这类简单剂型。
口腔粘膜吸收的剂型不属于胃肠道给药剂型。
2.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是指除口服给药途径以外的所有其他剂型,这些剂型可在给药部位起局部作用或被吸收后发挥全身作用:(1)注射给药剂型:如注射剂,包括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及腔内注射等多种注射途径。
(2)呼吸道给药剂型:如喷雾剂、气雾剂、粉雾剂等。
(3)皮肤给药剂型:如外用溶液剂、洗剂、搽剂、软膏剂、硬膏剂、糊剂、贴剂等。
(4)粘膜给药剂型:如滴眼剂、滴鼻剂、眼用软膏剂、含漱剂、舌下片剂、粘贴片及贴膜剂等。
(5)腔道给药剂型:如栓剂、气雾剂、泡腾片、滴剂及滴丸剂等,用于直肠、阴道、尿道、鼻腔、耳道等。
(二)按分散系统分类这种分类方法,便于应用物理化学的原理来阐明各类制剂特征,但不能反映用药部位与用药方法对剂型的要求,甚至一种剂型可以分到几个分散体系中。
1.溶液型: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质点的直径小于1nm)分散于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均匀分散体系,也称为低分子溶液,如芳香水剂、溶液剂、糖浆剂、甘油剂、醑剂、注射剂等。
2.胶体溶液型:主要以高分子(质点的直径在1~100nm)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均匀分散体系,也称高分子溶液,如胶浆剂、火棉胶剂、涂膜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