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诗词鉴赏

合集下载

红楼梦诗词解读

红楼梦诗词解读

红楼梦诗词解读红楼梦诗词解读一、导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瑰丽多姿的古代小说长卷”。

其中融入了大量的诗词,为作品增添了无穷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逐一解读《红楼梦》中的诗词,带领读者领略其中的美丽与哲理。

二、“黛玉葬花”系列1.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这首诗出自第五十七回,黛玉在芳官的葬花活动中,由于伤感失落而写下。

诗中表达了黛玉对美好事物的感悟,并以此反映了她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

2. “葬花吟”这是黛玉在第九十七回出殡时写下的诗,表达了她对自我的颓废和对人世间事物的无奈和痛惜。

通过婉转悲伤的词句,展示了黛玉敏感的情感世界和对命运的无奈感。

三、“秦淮烟草之歌”1. “斜阳照墨池,绿水青芙蓉。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窗。

”这是贾宝玉在第五十九回到花袭人府中时,对即将过去的时光感叹所写的词。

词中抒发了他对青春时光的珍惜和对人生的无奈,营造出了一种清幽的意境。

四、“蝶恋花”系列1.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这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在悲悼暴风雨中重逢时的对话。

贾宝玉用此词来表达他对黛玉的爱慕之情,将黛玉比作花朵,表达了自己对黛玉纯洁美丽的赞美。

2.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是贾宝玉在第二十五回梦游大观园时所见的画面。

词中以文人意境描绘出了一树牡丹的美态风姿,将牡丹与少女相比,表达了作者对花与人之美的联想和赞美。

五、“念奴娇·赤壁怀古”之一1.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是贾宝玉在红楼初建时,对庆幸自己遇见的人与事表示感慨时所写的词。

以红楼为背景,借古喻今,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深刻的思考和感激之情。

六、“夜雨寄北”系列1.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这是贾宝玉在第十六回悼薛蟠时写下的词,以形容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失落。

词句婉约而凄美,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无奈和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思念。

七、结语通过对《红楼梦》中的诗词解读,我们可以看到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集诗词之美于一体的艺术之作。

《红楼梦》最经典的十首诗词鉴赏

《红楼梦》最经典的十首诗词鉴赏

《红楼梦》最经典的十首诗词鉴赏那可真是文学宝库里的璀璨明珠啊!里面的诗词简直就是字字珠玑,韵味无穷。

就说那首吧,“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写得多绝啊!就好像一朵娇艳的花在你面前慢慢凋零,你能不心疼吗?这就好比你看着自己心爱的东西被损坏,心里那个难受劲儿呀!还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哇,这描写得多形象啊!就跟现实中那些金童玉女似的,让人好生羡慕。

这感觉就像你看到一对特别般配的情侣,忍不住感叹他们的美好。

也特别有意思,“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这多像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人啊,总是追求那些功名利禄,却忽略了身边真正重要的东西。

这就好像我们一味地追求远方的风景,却忘记了欣赏脚下的路。

呢,“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听听,这把秋天的那种萧瑟和凄凉展现得淋漓尽致。

就好像你置身于一个秋风瑟瑟的夜晚,那种孤独感扑面而来。

也值得一提,“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这多像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最后却把自己给坑了。

这不就跟那些耍小聪明的人一样嘛,最后反而害了自己。

中“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写得真是深情款款啊,让人能感受到那种深深的爱意和无奈。

就好像你爱一个人却不能在一起,心里那个纠结啊。

也很不错,“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这画面感多强啊,仿佛那美丽的白海棠就在眼前。

就像你看到一幅特别精美的画,让你陶醉其中。

里的“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多有意境啊,把那种慵懒和闲适的感觉都写出来了。

就像你在一个温暖的春日里,懒洋洋地不想动弹。

中的“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

”真的是太有韵味了,把柳絮的那种凄美展现得十分生动。

就像看到一片美丽的花瓣飘落在地,让人心生怜惜。

里的这些诗词真的是太经典了,每一首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它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我们的文学之路。

我觉得这些诗词就是的灵魂所在,没有它们,就不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风情,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美好。

《红楼梦》诗词原文、译文及赏析

《红楼梦》诗词原文、译文及赏析

《红楼梦》诗词原文、译文及赏析一、石头记原文:满纸荒唐语,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译文:满纸都是离经叛道的语言,浸透着一把把辛酸的眼泪;都说作者是迷恋儿女之情,可作品的精髓谁又能理解?注译:荒唐语:原为漫不着边际的话,引伸为乖廖之言,这里指《红楼梦》反封建孔孟之道的先进叛逆思想。

都云句:痴,痴情,这里指与曹雪芹同时代的人把《红楼梦》主题理解为描写爱情。

谁解句:味,滋味,喻事物的真实含意,其中味,这里边的深刻道理,这里指作品的主题。

二、好了歌原文: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译文: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恋着那功名宝贵忘不了;古往今来文臣将相现在何方?只剩一堆荒坟被野草湮没了。

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想着那金银财宝忘不了;一天到晚只怪搜刮的不够多,待到搜刮得多的时候却死了。

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恋着那美丽妻子忘不了;你活着她天天对你说恩情重,你一死她就跟着别人走掉了;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恋着那儿孙后代忘不了;傻心眼爹妈自古以来就是多;可是孝顺的儿孙有谁见到了。

注译:荒冢:长满野草的坟。

终朝:指天亮到早饭一段时间,这里是指一天到晚的意思。

三、好了歌解注原文: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为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垅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已归来丧?训有方,保不住后来作强梁。

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名著赏析-红楼梦诗词鉴赏_红楼梦诗词鉴赏辞典

名著赏析-红楼梦诗词鉴赏_红楼梦诗词鉴赏辞典

名著赏析-红楼梦诗词鉴赏_红楼梦诗词鉴赏辞典世事如梦,百转千回,一部《红楼梦》,半部沧桑史。

手执墨笔,曹雪芹十年如一日,写尽缱绻情思,字字泣血,句句珠玑。

红楼不见,梦依旧在,斯人已逝,幽思长存。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名著赏析-红楼梦诗词鉴赏,供大家参考。

红楼梦诗词鉴赏1花名签酒令八首(第六十三回)【说明】夜宴中行酒令时所玩的象牙花名签子所镌的诗句,极大部分均可在旧时十分流行的《千家诗》选本中找到。

因为人们比较熟悉,所以只要提起一句,就容易联想到全诗,这就便于作者采用隐前歇后的手法,把对掣签人物命运的暗示巧寓于明提的那一句诗的前后诗句之中,而达到雅俗共赏的目的。

这种“诗谶式”的表现方法,其缺点是给人一种神秘主义的感觉,这多少反映了作者有些许宿命论的思想。

但从小说的情节结构的完整性和严密性来说,倒可以看出曹雪芹每写一人一事都是胸中有全局、目光贯始终的。

这应该说是有价值的艺术经验。

为了揭其所隐,在下面的注中都全引了原诗。

牡丹——艳冠群芳(宝钗)任是无情也动人。

【注释】1.“任是”句——出唐代罗隐《牡丹花》诗:似共东风利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浓华过此身!韩令,指韩弘,唐元和十四年曾为中书令。

末联所咏之事见《唐国史补》:“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

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

……元和末,韩令始至长安,居第有之,遽命斫去。

曰:‘吾岂效儿女子邪?’”【鉴赏】花签上的诗句虽切合宝钗灵魂冷漠而又能处处得人好感的性格特点,但作者引此句的主要用意还在于隐原诗的末联(“芙蓉”句也与黛玉敌不过宝钗的情势巧合)。

这里韩弘是借来比宝玉的,因为“功成”一词也常用以表达对宗教意识的“彻悟”,所以皈依佛门、修炼得道等都可以说“功德圆满”。

宝玉的“悬崖撒手”正是一种斩断缠绵情意、不肯“效儿女子”之态的决绝行为,而宝钗也就像被韩令所弃的牡丹一样,只能“辜负秾华”,寂寞地了却“此身”。

红楼梦诗词鉴赏3篇

红楼梦诗词鉴赏3篇

红楼梦诗词鉴赏3篇红楼梦诗词鉴赏篇一贾雨村对月口占五言律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这首诗出此刻第一回中。

甄士隐家隔壁的葫芦庙里寄居着一个贫困落魄的书生贾雨村。

此人相貌魁伟,气度不凡,很得甄士隐的赏识。

一日在甄家书房里,偶然瞥见甄家的丫鬃娇杏在院内掐花。

这个娇杏因家主人常提起贾雨村,就回头多看了他两眼,贾雨村便以为娇杏看中了自己,狂喜不禁,回到庙里就害起了单相思。

这首诗便是他中秋夜对月随口吟出的抒怀之作。

贾雨村在《红楼梦》中不是个无足轻重的主角。

他赖甄士隐的慷慨资助赴京应举,名登金榜,穿戴着猩袍乌纱,得意洋洋地回来当了知府。

不久因“贪酷之弊”,被政敌搞掉,又变成平民,做了林黛玉的蒙师。

之后又靠走贾政的“后门”,起复做官,由于善于钻营,在官场中爬上得高位置。

脂砚斋的批语说他是王莽、曹操一类人物,可能在贾家败落时,他还要有一番恩将仇报、落井下石的表演,可惜曹雪芹的书只给我们留下八十回,高鹗续作的后四十回又没完全体现作者原意,我们无法明白其具体情节了。

从书的前几回中,我们就能够看出,此人野心勃勃,城府极深,喜怒不形于色,心狠手辣,敢作敢为,可说是个乱世之奸雄。

在吟上面这首诗时,他还是个旅居僧房,向和尚讨粥吃的穷措大,所以看见个长得周正一点的丫鬟也使他动心,一厢情愿地想入非非。

这首诗准确地反映了一个穷秀才向慕女色及荣华富贵的心理。

诗写得挺像样,说明贾雨村很有才学。

红楼梦诗词鉴赏篇二护官符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这几句俗谚口碑出此刻第四回中。

贾雨村靠贾家的关系,复职补授应天府知府,一上任就遇上薛蟠为争买英莲(香菱)而打死小乡宦之子冯渊的案件。

雨村不知底细,立刻就要拿人判案。

手下的门子葫芦僧使眼色制止他,并呈上这份“护官符”,提醒他:金陵城这四大家族“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薛蟠就是“丰年好大雪”的薛家的公子,不可莽撞。

红楼梦最美诗词鉴赏十首

红楼梦最美诗词鉴赏十首

红楼梦最美诗词鉴赏十首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其中包含了许多优美的诗词。

以下是对红楼梦中最美的十首诗词的鉴赏,供参考:1.《红楼梦·葬花吟》这是林黛玉最著名的诗作之一,她以花喻己,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红颜易老的感慨。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比喻,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2.《红楼梦·咏白海棠》这是薛宝钗的诗作,她以白海棠为题,描绘了海棠花的美丽和纯洁。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宝钗端庄稳重、雅致大方的性格。

3.《红楼梦·秋窗风雨夕》这是林黛玉的另一首著名诗作,她以风雨之夜为背景,抒发了对生命的感慨和对爱情的向往。

诗中情感真挚,意境凄美,展现了黛玉柔情似水、多愁善感的性格。

4.《红楼梦·咏月》这是贾宝玉的诗作,他以月亮为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执着。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比喻,意境深远,展现了宝玉聪明灵动、率真自然的性格。

5.《红楼梦·咏菊》这是林黛玉的另一首著名诗作,她以菊花为题,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美好的感慨。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黛玉才华横溢、傲然独立的性格。

6.《红楼梦·中秋夜宴》这是贾府中秋之夜的宴饮赋诗,展现了贾府繁华昌盛的景象。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象征,展现了贾府家族的荣耀和尊贵。

7.《红楼梦·咏史》这是贾宝玉的另一首著名诗作,他以历史为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命运的感慨。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宝玉博学多才、深思熟虑的性格。

8.《红楼梦·咏雪》这是薛宝琴的诗作,她以雪为题,描绘了雪景的美丽和纯洁。

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宝琴清新自然、明丽动人的性格。

9.《红楼梦·咏风筝》这是探春的诗作,她以风筝为题,表达了对自由和生命的感慨。

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探春聪明能干、果敢决断的性格。

10.《红楼梦·咏蟹》这是林黛玉的另一首著名诗作,她以螃蟹为题,表达了对世态炎凉和人性的感慨。

曹雪芹《红楼梦》的诗词鉴赏

曹雪芹《红楼梦》的诗词鉴赏

曹雪芹《红楼梦》的诗词鉴赏曹雪芹《红楼梦》的诗词鉴赏「篇一」引导语:《红楼梦》所呈现的主要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这是一个不朽的人生悲剧。

下文是红楼梦诗词鉴赏:晚韶华,欢迎大家阅读!红楼梦诗词鉴赏:晚韶华晚韶华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

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后人钦敬。

[说明]这首曲子是写李纨的。

曲名“晚韶华”,字面上说晚年荣华,其真意是说好光景到来已经晚了。

[注释]1.“镜里”二句——丈夫早死,夫妻恩情已是空有其名,谁料到儿子的功名、自己的荣华,也像梦境一样虚幻。

2.韶华——这里喻青春年华,与曲名中喻荣华富贵有别。

3.绣账鸳衾——指代夫妻生活。

4.“只这戴珠冠”三句——是说待李纨可享荣华时,死期也就临近了,这是得不偿失。

只,即使,即便是。

珠冠、凤袄,是受到朝廷封赏的贵妇人的服饰。

这里指李纨因贾兰长大后做了官而得到封诰。

5.阴骘——即前曲所谓“阴功”,指暗中有德于人。

积儿孙,为儿孙积德。

6.簪缨——古时贵人的冠饰。

簪是首饰,缨是帽带。

7.金印——亦贵人所悬带。

《晋书·皇后纪论》:“唯皇后贵人,金印紫绶。

”8.“问古来”二句——说李纨本来大可不必“望子成龙”。

[鉴赏]在小说中许多重要事件中,李纨都在场,可是她永远只能充当“敲边鼓”的角色,没有给读者留下什么特殊的印象。

这也许正是符合她的身份地位和思想性格的——荣国府的大嫂子,一个恪守封建礼法、与世无争的寡妇,从来安分顺时,不肯卷入矛盾斗争的旋涡。

作者在第四回的开头就对她作了一番介绍,那段文字除了未提结局外,已可作为她的一篇小传:“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

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

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

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

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而成。

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卓越的文学成就使得《红楼梦》成为了世人津津乐道的经典之作。

其中,诗词曲赋是《红楼梦》中最为耀眼的艺术之光,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上对《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进行鉴赏。

一、诗词的深情表达《红楼梦》中的诗词以其深情而著称。

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句诗便是“黛玉葬花”。

这句诗以一个少女对待花朵的感受为出发点,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逝去事物的哀怀之情。

通过深情的表达,曹雪芹将读者带入到一个充满忧伤与缠绵的情感世界。

二、曲调的悠扬细腻《红楼梦》中的曲调如歌如泣,悠扬细腻。

其中最为著名的曲调莫过于“葬花词”。

这个词就像一支悠扬的音乐,把人们的思绪带到一个恍若隔世的境地。

在这个境地之中,既有对逝去的哀思,又有对生活的凄美抒写。

曲调的巧妙安排使得整个故事更具感染力。

三、韵律的雅致展示《红楼梦》中的赋,常常以韵律的雅致展示词人的才情和深厚的修养。

其中最受瞩目的一首赋便是“秋窗风雨夕烟霭”。

这首赋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优美的韵律表达了主人公的心情和境遇。

通过赋中的语言和形象,读者几乎能感受到秋天的凄凉和孤寂。

四、意境的深远引人《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往往展现出一种深远的意境,使人沉醉其中。

比如《红楼梦》中的一首词,“翠缕横笼冷烟筒,新凉宫殿暗度行。

静霭空濛小院静,斜阳临水动垂杨。

”这首词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示了宫殿中的清冷与凄凉,给人一种恬静的美感。

五、品味的艺术享受《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是一种品味的艺术享受。

作者通过凝练、优美的语言和形象,以及丰富的情感表达,使得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美的愉悦和情感的震撼。

每一次品味,都能让人产生不同的共鸣和感慨。

综上所述,《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是一种绝妙的艺术表达形式,其深情、细腻、雅致以及意境的深远都令人心驰神往。

正是这些独特的艺术特点,使得《红楼梦》成为了文学艺术的瑰宝,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华丽而多姿多彩的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讲的是《红楼梦诗词鉴赏》。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颠峰之作,同时也是世界文坛的宝贵财富。

曹雪芹对《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可以说已将他的全部生命熔铸其中。

《红楼梦》还是我国文学史上最复杂的作品之一,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正因如此,才涌现出后世诸多学者文人对其考证,产生了相应的“红学”。

《红楼梦》里诗词作品,也凝聚了曹雪芹毕生的智慧和心血,体现了他卓越的才华,可谓佳句叠出,美不胜收。

曹雪芹的诗词不但文采出众,而且其中暗含了大量的隐喻和象征,所以诗词考究在“红学”中一直是重中之重。

《红楼梦》诗词中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要算塑造典型形象、隐寓人物命运的130首诗词了。

其中有十几套广为传诵的组诗,每组诗词分别歌咏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诸如:《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14首),《红楼梦曲》(14首),《春灯谜》(10首),《咏白海棠》(6首),《菊花诗》(12首),《螃蟹咏》(3首),《牙牌令》(7首),《咏红梅花》(4首),《灯谜诗》(3首),《怀古绝句》(10首),《酒令》(3首),《花名签酒令》(8首),《柳絮词》(5首)等等。

这些诗词从作者角度来看,可分为两类,其一是是人物自作诗词;其二是作者站在客观立场或透过人物“第三只眼”来看的评论诗词。

如《图册判词》和《红楼梦曲》都是作者以第三人称的语气,分别永别咏叹金陵十二钗和宝玉的。

两种诗词或对人物形象诗意化的塑造起着其他艺术方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或精确地切合不同人物的思想志趣、文化素养、性格特征、社会地位,也巧妙映现了人物的经历、结局。

同时部分诗词用瀸语笔法,具有隐喻性,寓言性,宿命性,隐寓人物的悲剧命运,使人物形象具有神秘化的特点。

《葬花吟》是《红楼梦》一书中历来最为人所称道、艺术上最为成功的诗篇之一。

下面我们就对这首词作一个主要的赏析。

《葬花吟》写在黛玉因担心宝玉被贾政叫去受罚,特往怡红院探视,结果却吃了小丫头们的闭门羹,一径自想自伤,恰次日乃四月二十六日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众花皆谢,花神退位,须要饯行。

春残花落,身世飘零,敏感易伤如黛玉者,又岂能不痛发悲歌一泄心中之感?这就奠定了《葬花吟》的情感基调——感春伤春,自怜自悲,凄苦凄凉,痛诉痛告。

这首诗出自第27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实则道明全诗的主要内容:以葬花始,以感怀终。

全诗52句,共361字,大约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段从“花谢花飞花满天”始,至“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止,抒发葬花人的春愁;“一三百六十日”至“知是花魂与鸟魂”止是第二段,叙写落花的飘泊葬花人被挑起的悲痛情绪;“花魂鸟魂总难留”到“花落人亡两不知”为末段,诗人以落花自喻,为自己的悲剧命运作谶语,写挽歌。

开头四句以落花起兴,描绘了一幅绝美的暮春图,飘零的落花洒满天空,柳条儿轻拂着水榭,柳絮儿轻轻地随着风飘入秀帘,惹起闺中女儿的惜春之情,愁绪既无处可释,于是“手把花锄出秀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行走在满是落花的小径,诗人的思绪开始随着桃花李花而飘飞:柳丝榆荚芳菲正好,桃花李花却已各自飘零,燕子们残忍地啄来花草垒成香巢,来年花草再发,可昔巢已倾。

花鸟本是无情,只是在自然变迁的规律中轮回。

“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如此残酷,花之明媚鲜妍又能几时?终归是“一朝飘泊难寻觅”,葬花人的一番惜花之情只落得“独倚花锄泪暗洒”,独自归去面对的又是“青灯照壁”、“冷雨敲窗”的萧瑟凄凉,教人如何不伤神?春天来去匆匆,不给一点音讯,深夜庭外的悲歌让人分不清是花魂抑或鸟魂,花魂鸟魂自有其归宿,只愿自己也能如鸟儿般展开翅膀,随着花儿飞到天尽头,可天的尽头,真有那理想的乐土吗?不如让我用锦囊将你们收藏,让那一抔净土保全你们的高洁。

你们终究还有我这惜花人来安葬,却不知将来我的命运又如何?或许将来春残花落,便是红颜老死之时,到那时春也尽了,人也去了,只落个“花落人亡两不知”!
从伤春到感怀,从感怀到控诉,从控诉到自伤,从自伤到向往,从向往到失落,从失落到绝望,黛玉的情感随着诗句而流淌、转折,而全诗有并非一味自伤自怜,“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既是对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也是身陷其中无法自保的无奈。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是对自由的向往、幸福的幻想。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是触景生情的迷茫;“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又体现了黛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绝不同流合污的孤傲不阿的个性。

而“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则又是黛玉对自己的悲惨处境一个“红颜老去、花落人亡”的沉痛预言。

一首《葬花辞》,半部《红楼梦》,没到伤心处,难解其中苦。

《葬花吟》是整部小说的神来之笔,忧愤绝唱,既是黛玉凄惨身世的感叹、风刀霜剑的境遇,也是曹雪芹本人愤慨之情的独白。

短短五十二句的葬花辞,是《红楼梦》诗词中最绝妙,最有感染力、最具代表意义的诗篇之一。

综观《红楼梦》,诗词可以说是小说的魂魄,抽掉播撒其中的众多诗词,文章便失去了灵魂。

鲁迅先生曾说“自《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指的正是《红楼梦》把诗词的韵文文学与小说的叙事文学融合一致,使诗意与写实充分同一起来。

大观园就是一个诗的王国,以宝玉为中心的一群女儿就是一群诗的女儿。

宝玉虽为男性,却是女性化的。

她们咏诗、作诗、题诗、赛诗……诗成为她们生命的象征。

这里的“诗意”从文化上理解是相对于专制伦理之外的一种自由的象征。

说宝玉、黛玉的诗意人生就是指他们与专制污浊抵抗,追求个性自由的一生。

最后大观园这个诗的王国的衰落,也是自由的衰落,众多儿女“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命运悲剧也即“诗意”悲剧。

我们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