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诗词曲鉴赏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名著导读 《红楼梦》 课件 (共46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名著导读 《红楼梦》 课件  (共46张PPT)优秀课件

• 堪怜咏絮才——这句说林黛玉,意 思是如此聪明有才华的女子,她的 命运是值得同情的.“咏絮才”,用 晋代谢道韫的故事:有一次,天下 大雪,谢道韫的叔父谢安对雪吟句 说“白雪纷纷何所似?”道韫的哥 哥谢朗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道韫接着说:“未若柳絮因风 起.”谢安一听大为赞赏.见《世说 新语》.
一曲红楼千种题,千题万变总归一
——名著导读《红楼梦》复习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 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碍…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 /春流到夏
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动向,明确《红楼 梦》在高考中考查的内容及形 式。
• 贾宝玉的判词:
•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 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 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 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 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 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 .草莽——杂草,无用之物。这 句意思是:肚子里没有儒家那套 仕途经济学问。
• 宝钗既有才,为何判词上只赞她 的德呢?
• 这与风格有关。宝钗做诗,以学 问见长;黛玉做诗,直抒性灵。 宝钗做人,为德所缚,表里不一 ;黛玉做人,为的是自己的心, 内外如一。
贾宝玉
•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 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 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 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 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 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林薛二人判词)

红楼梦诗词欣赏PPT(优秀课件) 通用

红楼梦诗词欣赏PPT(优秀课件) 通用

说只有彻底的“了”,才是彻底的“好”。所以他这首歌就
叫《好了歌》。
2006.11.10
宝鸡理工学校
《好了歌》的消极色彩是十分明显的,但是我们还不能简单地把 它视为糟粕抛弃它。因为作者拟作这首《好了歌》,是对他所厌恶的 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尽管是一种消极的批判,也有它的价值。
作者出身于一个上层的封建世家,亲自观察了这个阶级的腐朽、 堕落,亲身体验了贵族阶级由兴盛到衰败的苦痛,进行了半生深沉的 思索,激起他强烈的愤感,他要痛骂,他要诅咒,《好了歌》便是痛 骂的歌、诅咒的歌。作者的感情是十分复杂的。他倾注一腔心血,虚 构了大观园那样一个如诗如画的环境,塑造了那么多善良纯洁的少女 形象,描绘了那么多有情有趣的事物,可见,作者是多么懂得生活, 有着多么高雅的生活情趣呀!有爱必然有憎,他描写贾赦、贾珍、贾 琏之流猪狗不如的品德和行为,就是对他憎恶的对象的鞭苔。而最后, 无论他所爱的还是他所憎的,都一齐毁灭了,就使他堕入一种难以解 脱的精神痛苦之中。
《红楼梦》中以曹雪芹名义写的诗只有20字:
题《金陵十二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2006.11.10
宝鸡理工学校
曹雪芹笔下的女儿们个个都能作诗,而且雅俗分明,这就足见曹雪 芹的真正本领了。如:
林黛玉机智灵巧,多愁善感,写的诗很缠绵、很哀怨。
薛宝钗自持自重、有修养、有身份,写的诗雍容、浑厚、 含蓄、典雅。
然贫贱了,贫贱的又突然富贵了;年轻的突然衰老了,活着的又突然死掉 了——人世无常,一切都是虚幻。想教训儿子光宗耀祖,可他偏偏去当强盗; 想使女儿当个贵妇,可她偏偏沦为娼妓;想在官阶上越爬越高,可是偏偏成 了囚徒——命运难以捉摸,谁也逃脱不了它的摆布。可是世上的人们仍不醒 悟,还在你争我夺,像个乱哄哄的戏台,闹个没完。这就是《好了歌》解注 的基本思想。它同《好了歌》一样,同属馈世嫉俗的产物。由于它处处作鲜 明、形象的对比,忽阴忽晴,骤热骤冷,时笑时骂,有歌有哭,加上通俗流 畅,迭富有致,就使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对于当时封建社会名利场中的 人物,无异于一盆透顶醒心的冷水;对于今天的人们认识封建社会的腐败黑 暗,也有某种认识意义。

《红楼梦》作品赏析课件PPT

《红楼梦》作品赏析课件PPT
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 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 使读者预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灭的命运。 同时小说还通过对贵族叛逆者的歌颂,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
艺术成就
《红楼梦》最突出的艺术成就, 就是“它像生活和自然本身那样丰富、复杂,而且天然浑成”, 它把生活写得逼真而有味道。 《红楼梦》里面大事件和大波澜都描写得非常出色, 故事在进行,人物性格在显现,洋溢着生活的兴味,揭露了生活的秘密。 它的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继承发展了前代优秀小说的传统。 《红楼梦》的突出成就之一是它“放射着强烈的诗和理想的光辉”。

说文请 民字在 即尽此 可量处 。言添
简加 意具 赅体 ,内 简容 单,
情贰
节 梗


当图 出品
《红楼梦》开篇以神话形式介绍作品的由来
说女娲补天之石剩一块未用,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 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经过此地,施法使其有了灵性,携带 下凡。不知过了几世几劫,空空道人路过,见石上刻录了 一段故事,便受石之托,抄写下来传世。 辗转传到曹雪芹手中,经他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而成书。
名著导读
汇报人:11 时间:2030
目录
壹 言 请
简在 意此 赅处
名 , 添
简加
著 单 具
说体
导 明 内
即容 可,
读 。 文 字 尽 量
贰 言 请
简在 意此 赅处
情 , 添
简加
节 单 具
说体
梗 明 内
即容 可,
概 。 文 字 尽 量
叁 言 请
简在 意此 赅处
人 , 添
简加
物 单 具
说体

《名著导读〈红楼梦〉》课件(诗词赏读)(共61张PPT)

《名著导读〈红楼梦〉》课件(诗词赏读)(共61张PPT)

江志
边自
望高
,,
千生
里于
东末 风世 一运
探 春
梦偏
遥消
。。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之 探春
第一句指的是她的志向高远,精明能干,清醒精敏,不被 富贵蒙昏了头。
第二句写她生于封建社会衰亡的末世,又是庶出的不幸, “ 才”、“志”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惜。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林黛玉
她和宝玉有着共同理想和 志趣,真心相爱,但这一爱情 却被封建家族残忍地扼杀了。 林黛玉泪尽而逝。
薛宝钗
出身在一个豪富的皇商家庭。母亲薛姨妈是金陵王 家的小姐,舅舅王子腾从京营节度使做到九省都检点, 是朝中拥有军权的势要人物。
第四回对宝钗的第一次描 述:“生得肌骨莹润,举 止闲雅。”
第八回对宝钗相貌的描述: “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 翠,脸若银盆,眼如水 杏”。
林黛玉
林如海与贾敏的女儿,因父母先后去世, 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 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林黛玉
虽然她是寄人篱下的 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天 真率直,和宝玉同为封建 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 封建的仕官道路,她蔑视 功名权贵,当宝玉把北静 王所赠的圣上所赐的名贵 念珠一串送给她时,她却 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 我不要这东西!”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之 林黛玉 薛宝钗
第一句说宝钗有封建阶级女性最标准的品德。符合封建道 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这里是赞叹宝钗。
第二句是说林黛玉是个绝顶聪慧的才女。“咏絮才”指女 子咏诗的才华 。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梦红楼 红楼梦诗词赏析.ppt

梦红楼 红楼梦诗词赏析.ppt

史湘云 判词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 • • • •
枉如到桃李
与冰头李纨
他 人 作
水 好 空
谁 似 一
春 风 结
判 词
笑相盆子
谈妒兰完
。,。,
贾元春 二十年来 榴花开处 三春争及 虎兔相逢
金子贾
闺系迎
花中春
柳山 质狼 ,,
判 词
一得
载志
赴便
黄猖
粱狂
。。
贾探春 判词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云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 •

风娇态两
。喘生弯
心微两似
较微厭颦
比 干 多 一 窍
。之 闲愁 静, 似娇 娇袭
非颦笼烟眉 赞林黛玉
,花一,
病照身一
如水之双
西,病似
子行。喜
多动泪非
三如光喜
分弱点含
。柳点情
扶,泪

薛宝钗 判词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王熙凤 判词 凡鸟偏从末世来, 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
几谓俗美胜天质娇是历另她腻,是 回,、。三资。弱寥。一有,宝贾 现此才整分聪“可寥赞方贵多玉宝
?女华段“颖心怜几文面族愁眼玉 只过赞则的若的句中是小多中与 应人文体赞比体,对因姐病的林 天的刻现颂干态但黛为特,黛黛
上少画了,多和重玉她有这玉玉 有女了她而一超点容不的一。第 ,形一惹”窍凡突貌幸柔方黛一
描是 述黛 的玉 是所 写做 菊的 花一 诗首 的七 过言 程律 ,诗 被。 推这 为首 咏诗 菊以



一满毫无(咏 从纸端赖潇菊 陶自蕴石湘 令怜秀魔妃 评题临昏子 章素霜晓 后愿写侵黛 ,,,,玉 千片口绕) 古言角篱 高谁昰噷 风解香时 说诉对自 到秋月沉 今心吟音 。?。。

《红楼梦诗词全集》课件

《红楼梦诗词全集》课件
文学价值
红楼梦诗词中细腻的情感表达,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情感表达手法和技巧。
情感表达
红楼梦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红楼梦诗词的艺术审美价值,对现代人的艺术审美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提高了人们的艺术鉴赏水平。
艺术审美
文化传承
06
CHAPTER
通过诗词营造出特定的意境和氛围,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营造意境氛围
诗词是作者表达思想主题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深化作品的主题内涵。
表达思想主题
03
CHAPTER
红楼梦诗词物诗多以物喻人,通过对物的描绘来表达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又如,“芙蓉诔”通过对芙蓉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怀念。
描绘大观园内的自然风光和园林景色,如《大观园题咏》等。
表达人物情感和内心世界,如《葬花吟》等。
以物喻人,借物抒情,如《红豆曲》等。
蕴含人生哲理和世态炎凉,如《好了歌》等。
通过诗词描绘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特征。
刻画人物性格
诗词往往成为情节发展的关键,对故事情节起到重要的铺垫和暗示作用。
推动情节发展
《红楼梦诗词全集》ppt课件
目录
《红楼梦》简介红楼梦诗词概述红楼梦诗词全集精选红楼梦诗词的艺术价值红楼梦诗词的影响红楼梦诗词的鉴赏方法
01
CHAPTER
《红楼梦》简介
01
02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花费了十年时间,全书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是他所写,后四十回据说是高鹗续写的。
曹雪芹:清代小说家,出生在南京江宁织造府,后随家族迁居北京。他自幼聪颖好学,精通琴棋书画,尤其擅长诗词曲赋。
总结词
红楼梦诗词的意象艺术是其艺术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丰富的意象表现了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2023年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红楼梦》诗词曲赋赏析优质课件24张

2023年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红楼梦》诗词曲赋赏析优质课件24张
解析:以宝玉之眼看黛玉,不写衣裙妆饰,体现了宝玉对此不屑。 “笼烟眉”形容黛玉眉毛细如青烟;“娇花照非”比喻她娇美动人;
“弱柳扶风”体现其娇弱。 与“比干”“西施”对比,体现了黛玉的心思细腻、

精明强干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丈夫态度: “一从”:新婚百时依百 顺,事事听从。 “二令”:冷,逐渐冷淡, 对她题石头记》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作者把自己一生“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经历, 化作“荒唐言”和“辛酸泪”,寄托他难以言喻的感 慨,让我们读者去解,去猜。
➢ 终身误
《红楼梦曲》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宝钗);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
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王熙凤悲惨命运,贾府一败涂地
二、美化细节
第二十七回《葬花吟》: 黛玉在怡红院外吃了闭门羹,宝玉浑然不知。黛玉对他爱理不理,他还
以为是昨天玉时忘情说了句“若共你多情玉姐同鸳帐”,惹得黛玉还在玉玉。 这玉未时正交芒种节,姐妹们在园中各处游玩。宝玉低头看见许多凤
解析:本诗表面说贾宝玉腹内草莽、不通事务,不爱读书,性格乖 张叛逆。后文依照这样的形象对宝玉进行刻画。 但结合文章可知,宝玉不愿读的是圣贤书,不愿走的是世俗路,实 则很有才华,因此寓褒于贬。作者内心对宝玉深含同情,借宝玉寄 予自己的理想何愿望。
小说第三回,宝玉初见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非双似喜非喜含情非。态非两靥之愁 ,娇袭非非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 照非,非动处似弱柳扶风。非较非非多非窍,病非西非胜三分。

人教版选修小说欣赏《红楼梦》中的诗词(共30张PPT)

人教版选修小说欣赏《红楼梦》中的诗词(共30张PPT)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问菊
潇湘妃子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簪菊
蕉下客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从写景的角度看,诗人的笔法是相当细腻的:既注意动静相间, 色味协调,又兼顾到点面的结合,尤其是“菱荇”两句,全由名词 组成。这种特殊句法的运用,如果没有较高的驾驭语言的技巧,是 很难获得成功的。但对于象林黛玉这样才华横溢的女子来说,只不 过是略施小技而已。
诗的最后两句:“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以“颂圣”结 束全诗,正所谓“曲终奏雅”。在颂圣中,诗人流露出对没有饥荒、 没有冻馁的太平盛世的颂美之情,这是有粉饰现实的一面的,它说 明作为大家闺秀的林黛玉毕竟对当时那种“水早不收,鼠盗起…… 民不安生”的社会现实还是缺乏足够的认识的。但必须指出:在一 般的应制诗中,往往都是需要用几句称颂的话来敷衍一番,因而林 黛玉在这里的未能免俗,也就无可厚非了。
有凤来仪 臣宝玉谨题 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 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 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 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 蘅芷清芬 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 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 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
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怡红快绿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 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 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诗词曲鉴赏
题《金陵十二钗》一绝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饮誉世界的四大名著 之一。
《红楼梦》又名 《石头记》,后 来,曹雪芹把书名又改为《金陵十 二钗》。
曹雪芹在悼红轩里把这部书 “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整理成 长篇章回体小说
从封建阶级的正统观念来看,作者
他堕入一种难以解脱的精神痛苦之中。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 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 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 何两鬃又成霜?昨日黄土垅头送白骨,今 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 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 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做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 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 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 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 裳。
——太虚幻境石牌坊联语

这是凭空虚拟的“假语村言”。佛道两
作 真 时
教都对社会人生抱着虚无否定的态度,认为 世人对物质、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由此导 致的扰攘纷争,全是虚幻无意义的,只有清 净无为,靠精神力量去寻求精神的解脱——
真 成仙成佛,才是有意义的。这副对联就反映
亦 了这种崇尚虚无的理论。

佛家的观点认为,世上万事万物,就其
, 现象说似乎是真,是有;就其本质说是假,
无 为 有 处 有
是无。前者是世俗人的看法,所以称为“俗 谛”;后者才是真理,所以称为“真话”。

这副对联就是本着这种唯心的理论来嘲
笑世俗人的。它隐含的意思是:社会上的人
们慕富厌贫,为名为利,劳力劳心,强争苦
夺,就是把假的误认为是真的,把真的反而
还 当成了假的;把虚无误认为是实有,把实有
无 反而当成虚无。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 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甄士隐的《好了歌》解注
这篇解注比《好了歌》说得更具体、 更形象、更冷峭无情。
富贵的突然贫贱了,贫贱的又突然富 贵了;年轻的突然衰老了,活着的又突然 死掉了——人世无常,一切都是虚幻。
想教训儿子光宗耀祖,可他偏偏去当 强盗;想使女儿当个贵妇,可她偏偏沦为 娼妓;想在官阶上越爬越高,可是偏偏成 了囚徒——命运难以捉摸,谁也逃脱不了它 的摆布。
满 写石头“幻形入世”是荒唐的,写大观
纸 园内小儿女之间卿卿我我、恩恩怨怨的
荒 情爱也是荒唐的,揭露那些诗礼蓉缨之
唐 族、钟鸣鼎食之家内部的腐朽堕落,则
言 更是荒唐、无有意义的。所以作者解嘲 , 似地“承认”是“满纸荒唐言”。

然而作者是把自己一生“历尽离合
把 悲欢炎凉世态”的经历,加以艺术的概
辛 括和提炼。塑造了众多类型的人物,来

他倾注一腔心血,虚构了大观园那样一个如诗
如画的环境,塑造了那么多善良纯洁的少女形象,
描绘了那么多有情有趣的事物,可见,作者是多么
懂得生活,有着多么高雅的生活情趣呀!有爱必然
有憎,他描写贾赦、贾珍、贾琏之流牛狗不如的品
德和行为,就是对他憎恶的对象的鞭苔。而最后,
无论他所爱的还是他所憎的,都一齐毁灭了,就使
酸 表明他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寄托他难以
泪 言喻的感慨,既是赞歌,又是悲歌和挽
歌。

“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
都 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云 作者是以泪和墨写下这部书的。二百多
作 年来人们对<红楼梦>及其作者的议论
者 真是五花八门,赞叹其博学多才者有之,
痴 欣赏其生花妙笔道学家认
谁 为这部书是“诱为不轨”、“弃礼灭
解 义”,是“淫书”,主张烧毁禁绝。

鲁迅先生说《红楼梦》:“单是命
中 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
味 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
?
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
闱秘事.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是《红楼梦曲》总收尾的曲子。
《飞鸟各投林》,是“家散人亡各奔腾”的 另一种说法。

这首收尾的曲子是对以贾家为代表的封建贵
族阶级命运的概括。在第十三回中作者通过秦可
卿之口说:“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所能
常保的。”这就是说“物极必反”,有始必有终,
有盛必有衰,这个客观规律是任何人都无法抗拒

这首《好了歌》宣扬了一种逃避现实的虚无主
义思想。从宗教的观点看,人们活在世上,建功立
业,发财致富,贪恋妻妾,顾念儿孙,全都是被情
欲蒙蔽尚不“觉悟”的缘故。

作者亲自观察了这个阶级的腐朽、堕落,亲身
体验了贵族阶级由兴盛到衰败的苦痛,进行了半生
深沉的思索,激起他强烈的愤感,他要痛骂,他要
诅咒,《好了歌》便是痛骂的歌、诅咒的歌。
可是世上的人们仍不醒悟,还在你争 我夺,像个乱哄哄的戏台,闹个没完。
它同《好了歌》一样,同属愤世嫉俗 的产物。
飞鸟各投林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 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 的,分明报应;欠命的,还了命, 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 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 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 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 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的。
《飞鸟各投林》的曲子等于宣布:凡是封建
统治阶级所拼命追求和维护的一切,都是注定要 灭亡的。曹雪芹依据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忠实地 描绘了大观园内外的社会生活,正像他自己宣称 的:“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蹬迹, 不敢稍加穿凿”。
为官的,家业凋零
富贵的,金银散尽——两句总括“家亡” 有恩的,死里逃生——巧姐 无情的,分明报应——宝钗、妙玉 欠命的,命已还——元春 欠泪的,泪已尽——黛玉 冤冤相报实非轻——迎春 分离聚合皆前定——探春、湘云 欲识命短问前生——凤姐 老来富贵也真侥幸——李纨 看破的,遁入空门——惜春 痴述的、枉送了性命——秦可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