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漠中心》作者简介

合集下载

22、在沙漠中心

22、在沙漠中心

四、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梳理生字词 2、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3、故事中的主人公陷入沙漠中心,经历了哪些痛苦 的考验?他的心理情绪经历了哪些变化? (要结合文中具体的语句来概括) 4、作品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 来的? 5、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五、交流反馈
1、梳理生字词
gè yē fú shāi kāng zhē bì huàn yǐng pí juàn

xié

辐射
qū qiào
筛糠
qídài
遮蔽
líhuá
幻影
zhēn dì
疲倦
juǎn tǔ chóng lái
协奏
yún yún
躯壳
脐带
yǐ mí
犁铧
zhìபைடு நூலகம்
真谛
卷土重来
jí yù
kuàng
芸芸众生 乙醚 虫豸 夺眶而出 书籍 抵御
六、合作探究
1、本文描写人物最突出的手法是什么? 2、品析下列语句,说说分别体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1)“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 (2)“我从前从不怕冷,而现在我却感到自己要冻死了,干渴产生的反应 多奇怪啊!” (3 )“于是,我忘了埋在沙子里的躯体。我不再动弹,永远都不会再感到 痛苦”。 3、试从修辞角度品味下列语句 1、“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 犯。” 2、“我身不由己地踏上旅程,面对星空被绑在贩奴船的甲板上。” 3、“我们没看见把我们拴在井上的绳索,它像脐带一样,把我们和大地肚 子连在一起,谁多走了一步,谁就得死。” 4、“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 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七年级下册语文《在沙漠中心》的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在沙漠中心》的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在沙漠中心》的知识点七年级下册语文《在沙漠中心》的知识点1作者简介圣埃克絮佩里,法国飞行员、作家。

于1900年6月29日出生在法国里昂一个传统的天主教贵族家庭。

1921~1923年在法国空军服役。

他是法国最早的一代飞行员之一。

著有《空军飞行员》《给一个人质的信》《小王子》(1943)等作品。

2相关背景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飞机改变了整个人类的。

在20世纪初,飞机的制造技术还不完善,同时天气预报也不准确,信息技术也不发达,对于较早一代的飞行员来说,每一次驾驶飞机上天都是一次惊心动魄的考验,开辟新航线更是一件冒险的'事情。

3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我”在沙漠中由“痛苦、绝望”到“平静、乐观”的心理过程,通过对沙漠奇景的描绘和“我”内心的独白,表现了“我”战胜困难、走出沙漠的坚定信念,以及对生命的热与渴望。

4句式比喻:1、沙漠就像大理石那么光滑。

在白天它不会为你提供一点阴凉,晚上只会让你在寒风中没有一点遮蔽。

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

我躺下,又站起来。

不管是躺着还是站着,我都得挨寒风的鞭打。

3、我试着喝了两三口纯乙醚,那就好像我吞了刀子下去。

4、刚才,风驱赶着我四下乱窜,为了躲避它,我像困兽一样团团转。

5、我们没看见把我们拴在井上的绳索,它像脐带一样,把我们和大地肚子连在一起。

谁多走了一步,谁就得死。

6、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自己的真理。

7、我再也不能理解那些乘坐郊区火车的芸芸众生,他们自以为是人,然而他们却因承受着某种他们感觉不到的压力而沦为像蚂蚁一样的虫豸。

5分段及段意本文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2):写“我”在沙漠中的危险处境第二部分(3-10):写“我”遇到了同事普雷沃,以及此时“我”理性地对抗困难第三部分(11-19):“我”埋在沙坑里时的内心独白。

死亡虽然不期而遇,但“我”却没有遗憾。

四川初中二年级第5单元第5课_《在沙漠中心》

四川初中二年级第5单元第5课_《在沙漠中心》

“我”在沙漠中遇到了哪两大困难?
寒冷和缺水
我采取了哪些应对沙漠困难的办法?
埋在沙子里躲避寒冷,用乙醚、酒精解渴, 用露水来湿润喉咙
圣埃克絮佩在沙漠中心复杂 的心理有: 等
孤独、疲惫、痛苦、恐惧、绝望、 平静、乐观、希望
圣埃克絮佩在沙漠中心对 有着自己的思 考。(找出句子体会)
生活、生命、死亡、事业
(谁)在沙漠中心
作者简介
圣埃克絮佩里是法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 的作家,但他的一生主要是在航空线上度过的。从 1921年服兵役学习飞行;1926年进入法国的一家航 空公司工作;1929年协同法国著名飞行员梅尔莫兹、 吉约梅开辟非洲 —— 拉丁美洲航线;第二次世界 大战爆发,流亡美国;1943年潜回北非,参加法国 抵抗运动,至驾驶侦察飞机殉难为止,他的一生是 飞行员的生涯。他的小说特点是围绕他本人的航空 经历,描述了当时法国飞行员的惊险豪迈的生活。
3.我没有一点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这 对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也很平常。不过, 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了。
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的奋斗和创新, 创造会有成败,这并不重要,重要的 是保持创造的热忱。作者在自由自在 的飞行中创造了生命,找到了自己心 的家园,所以,即使生命消失也是 “死得其所”。
4.我没有一点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这对 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也很平常。不过,我总 算是呼吸过海风了。
麦哲伦的故事
死亡剥夺了麦哲伦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环球航 行探险家的荣誉。1519年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率领探 险队寻找到通往东印度群岛的香料群岛这一西行路线, 西行横渡大西洋至巴西的一路上风平浪静,但后来情 形开始恶化。船队中有一艘船遇风暴失事。接着几名 船长密谋反对他。有一艘船调头返航。麦哲伦将谋 反 者中的一名处死,将两名弃留在荒凉的海滩上后,又 扬帆启航。 当船队抵达马里亚纳群岛时,当地居民向 他们发起了攻击。在一次与菲律宾麦克坦岛上部落的 交战中,麦哲伦阵亡。

七年级下册语文《在沙漠中心》的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在沙漠中心》的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在沙漠中心》的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在沙漠中心》的知识点
1作者简介
圣埃克絮佩里,法国飞行员、作家。

于1900年6月29日出生在法国里昂一个传统的天主教贵族家庭。

1921~1923年在法国空军服役。

他是法国最早的一代飞行员之一。

著有《空军飞行员》《给一
个人质的信》《小王子》(1943)等作品。

2相关背景
3主要内容
4句式
比喻:
1、沙漠就像大理石那么光滑。

在白天它不会为你提供一点阴凉,晚上只会让你在寒风中没有一点遮蔽。

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
它的来犯。

我躺下,又站起来。

不管是躺着还是站着,我都得挨寒
风的鞭打。

3、我试着喝了两三口纯乙醚,那就好像我吞了刀子下去。

4、刚才,风驱赶着我四下乱窜,为了躲避它,我像困兽一样团
团转。

5、我们没看见把我们拴在井上的绳索,它像脐带一样,把我们
和大地肚子连在一起。

谁多走了一步,谁就得死。

7、我再也不能理解那些乘坐郊区火车的芸芸众生,他们自以为
是人,然而他们却因承受着某种他们感觉不到的压力而沦为像蚂蚁
一样的虫豸。

5分段及段意
本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写“我”在沙漠中的危险处境
第二部分(3-10):写“我”遇到了同事普雷沃,以及此时“我”理性地对抗困难
第四部分(20-21):写“我”和普雷沃继续上路。

争取早日脱
离险境。

在沙漠中心

在沙漠中心

芸芸众生

5、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死得其所 )
整体感悟
►快速阅读文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文章写了“我”濒临死亡的处境以及面对死亡 从痛苦绝望到坚定顽强的心理活动过程。
►请同学们谈谈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受?
1、感受到作者遇险后碰到了一系列困难,很惊险。 2、感受到了沙漠的可怕。 3、遇险后,作者展开了一系列自救活动。 4、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有过一系列的斗争。 5、感受到遇险后,作者有了一系列心理活动,并贯穿全文。 6、感受到“我”强烈的求生欲望,以及“我”对责任、事业、 生命的思索
为了找到更多的证据,1930年4月,魏格纳率 领一支探险队,迎着北极的暴风雪,第4次登上格 陵兰岛进行考察。在零下65℃的酷寒下,大多数 人失去了勇气,只有他和另外两个追随者继续前 进,终于胜利地到达了中部的爱斯密特基地。11 月1 日,他在庆祝自己50岁的生日后冒险返回西 海岸基地。在白茫茫的冰天雪地里,他失去了踪 迹。直至第二年4月才发现他的尸体。他冻得像石 头一样与冰河浑然一体了。
麦哲伦的故事
死亡剥夺了麦哲伦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环球航 行探险家的荣誉。1519年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率领探 险队寻找到通往东印度群岛的香料群岛这一西行路线, 西行横渡大西洋至巴西的一路上风平浪静,但后来情 形开始恶化。船队中有一艘船遇风暴失事。接着几名 船长密谋反对他。有一艘船调头返航。麦哲伦将谋 反者中的一名处死,将两名弃留在荒凉的海滩上后, 又扬帆启航。 当船队抵达马里亚纳群岛时,当地居 民向他们发起了攻击。在一次与菲律宾麦克坦岛上部 落的交战中,麦哲伦阵亡。
正音正字



噎住
辐射

shāikāng
筛糠

《在沙漠中心》教案设计

《在沙漠中心》教案设计

《在沙漠中心》教案设计《在沙漠中心》教材分析:在沙漠中心,出自法国飞行员圣埃克絮佩里所写的《人类的大地》第七部分,共十节,被选入人教版语文初一下第22课。

文章讲述在1935年一次飞行中,飞机坠毁在沙漠之中,在各种求救求生措施均告失败后,濒临死亡的他却感到一种内心的平静,文章给人以内心的震撼。

作者简介:圣埃克絮佩里,法国飞行员、作家。

于1900年6月29日出生在法国里昂一个传统的天主教贵族家庭。

1921~1923年在法国空军服役。

他曾经有志于报考海军学院,未能如愿,却有幸成了空军的一员,他还是法国最早的一代飞行员之一。

1923年退役后,先后从事过各种不同的职业。

1926年,圣埃克絮佩里进入拉泰科埃尔航空公司。

在此期间,出版小说《南方邮件》(1929)、《夜航》(1931),从此他在文学上声誉鹊起。

1939年,又一部作品《人类的大地》问世。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重入法国空军。

后辗转去纽约开始流亡生活。

在这期间,写出《空军飞行员》《给一个人质的信》《小王子》(1943)等作品,有“蓝天白云的耕作者”之称。

1944年返回同盟国地中海空军部队。

在二战时期的一次飞行任务中,他驾驶飞机飞上湛蓝的天空,就此失踪,再也没有回来。

《在沙漠中心》(选自他的代表作《人类的大地》第七章第六节)被选入人教版初一下册课本,第五单元,第22课。

此文章讲述在1935年一次飞行中,飞机坠毁在沙漠之中,在各种求救求生措施均告失败后,濒临死亡的他却感到一种内心的平静,文章给人以内心的震撼。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品读重点语句,体味其精妙。

3、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品读重点语句,体味其精妙。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精心导入同学们,你们在影视中见过沙漠吗?请大家回忆想象,描述一下沙漠是怎样的?(生描述)不错,沙漠既有王维笔下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更有白居易所形容的“昼行夜伏经大漠,云阴月黑风沙悬”的险恶。

《在沙漠中心》好

《在沙漠中心》好

作者的这种冒险是为了个人的 利益吗?探险的意义何在?
不是。

作者认为冒险不是为了追求刺 激,显示个人勇气,而是探索自然, 挑战极限,造福人类,奉献社会, 为此冒险是值得的,是崇高的。
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来表达自己面对 死亡威胁时的感受,读着这篇内心 独白式的文章,联系作者的生平, 你认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请同学们找一找,“我”坠机后遇到了哪些困难?
►在这些困难中,“我”有了哪些生理上的不适
1、产生幻影 2、感到疲倦、错乱 3、呼吸困难
精读课文,找出其中表达 作者心情的句子,分析这些句 子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 (比如痛苦、绝望、乐观、平 静等),从中梳理出作者的心 理变化过程。
第①节: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 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我的牙床 冻得格格作响,身子也抖得像筛糠似的。 第②节:不管是躺着还是站着我都· · · · · · 屠刀就 在我的头上。 第⑤节:冻死的想法让我难受· · · · · · 我不喜欢像 奴隶那样忍受鞭打。 第⑨节:我的喉咙发紧,这不是个好兆头。
• 发散角度 3 :我喜欢一种拥有大量财富 的生活,财富的多少是人生成败的标志。 因为在当今商品经济社会中,人们的生 活基础就是物质财富,没有财富,其他 一切都无从谈起。拥有了财富,人类的 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才会得 到促进。 • 发散角度 4 :我喜欢一种充满诗情画意 的生活,精神的富足和心灵的愉悦是我 的追求,以微笑面对世界是我幸福的证 明。
圣 埃 克 絮 佩 里
圣埃克絮佩里
圣埃克絮佩里(1900— —1944),法国作家。 他是法国最早的一代飞 行员之一,二战期间在 一次执行任务时失踪。 其作品多描述飞行员生 活。代表作有: 《夜航》 《人类的大地》 《空军飞行员》 《小王子》

初一语文《在沙漠中心》

初一语文《在沙漠中心》

魏格纳的故事
魏格纳于1880年11月l日出生在德国柏林,从 小就喜欢幻想和冒险,童年时就喜爱读探险家的 故事,英国著名探险家约翰·富兰克林成为他心 目中崇拜的偶像。为了给将来探险做准备。他攻 读气象学。1905年,25岁的魏格纳获得了气象学 博士学位。1906年,他终于实现了少年时代的远 大理想,加人了著名的丹麦探险队,来到了格陵 兰岛,从事气象和冰川调查。
圣埃克絮佩里: 法国作家 ,却有幸成了空军的一 员。 1900年6月29日生于法国里昂的一个天主教贵族家 庭, 一战后加入法国空军,1923年退役后,先后从事 过各种不同的职业。 1926年,进入拉泰科埃尔航空公 司。期间,出版小说《南方邮件》、《夜航》,从此他 在文学上声誉鹊起。1939年,《人类的大地》问世。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重入法国空军,后辗转去纽约开 始流亡生活。期间,写出《空军飞行员》、《给一个人 质的信》等作品。 1943年出版童话《小王子》而享誉 世界。1944年返回同盟国地中海空军部队。当年7月31 日,他驾驶飞机飞上湛蓝的天空,就此再也没有回来。 直到2004年4月,离奇失踪近60年的飞机残骸才在法国 南部马赛海底附近被寻获。在他逝世50周年时,法国人 将他与小王子的形象印在50法国法郎的钞票上。
• 4. 第14段“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 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 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 ①写出作者渴望看到新的一天的心理。
• ②写出作者期待飞机的每一次安全着陆。
• ③ “群星”代表大自然,在同自然的接触 中实现生命的价值。 • 表达作者对飞行事业的热爱。
5.第15段“我不能不认为它比在晚上找一家音 乐厅重要得多。”“它”指什么?为什么作者 认为比找音乐厅重要得多?
• 一、(1--7)在沙漠里濒临死亡痛苦挣扎 的情景和心理活动。 • 二、(8--19)将自己埋在沙子里宁静的心 理活动。 • 三、(20--21)回归现实,继续走下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沙漠中心》作者简介
圣埃克絮佩里
圣埃克絮佩里,法国飞行员,于1900年6月29日出生在法国里昂一个传统的天主教贵族家庭。

1921~1923年在法国空军服役。

他曾经有志于报考海军学院,未能如愿,却有幸成了空军的一员,他还是法国最早的一代飞行员之一。

1923年退役后,先后从事过各种不同的职业。

1926年,圣埃克絮佩里进入拉泰科埃尔航空公司。

在此期间,出版小说《南方邮件》(1929)、《夜航》(1931),从此他在文学上声誉鹊起。

1939年,又一部作品《人类的大地》问世。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重入法国空军。

后辗转去纽约开始流亡生活。

在这期间,写出《空军飞行员》《给一个人质的信》《小王子》(1943)等作品。

1944年返回同盟国地中海空军部队。

在二战时期的一次飞行任务中,他驾驶飞机飞上湛蓝的天空,就此失踪,再也没有回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