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斯凡德罗

合集下载

密斯凡德罗

密斯凡德罗

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Van der Rohe)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Van der Rohe 1886-1969)简介:1886年,密斯生于德国亚琛,原名Maria Ludwig Michael ,建立自己的实验室之后便更名为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van der Rohe 是他母亲的姓。

密斯原本为一石匠,年轻时苦学出身,甚至没有正式的高中学历。

但是它对现代建筑的影响,已很难有人能超越。

密斯·凡·德·罗是同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齐名的著名建筑师之一。

对于建筑本身而言,三人在风格上还是不尽相同,但在建筑理念上,总体还是差不多的。

与柯布西耶一样,密斯在1908-1911年间与著名建筑大师彼得·贝伦斯一起工作,并从中学到了相当多的东西。

后来,他又采纳了鲍豪斯建筑学派的风格,并继承了瓦尔特·格罗皮尤斯(Walter Gropius)遗留的风格。

这位德国土生土长的建筑师于1937年移居美国,1938-1958年任芝加哥阿莫尔学院(后改名伊利诺工学院)建筑系主任。

[艺术中国网/]密斯·凡·德·罗是现代主义的奠基者之一,二十世纪中期世界上最著名的四位现代建筑大师之一,包浩斯第三任校长。

因包浩斯的乌扥邦倾向及社会主义色彩不容于纳粹当局。

而被迫关闭。

密斯与创校人格罗皮乌斯等人流亡到美国,任伊利诺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

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Van der Rohe)设计思想和设计风格:密斯·凡·德·罗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

密斯_凡_德_罗

密斯_凡_德_罗
8 德国柏林新国家美术馆 Germany) (National Gallery Berlin Germany)
THE END
1927 白森毫夫公寓大楼 (Weissenhof Apartment Building)
1929 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Barcelona Pavilion)
德国柏林密斯· 1933 德国柏林密斯·凡德罗住宅 (Mies van der Rohe House Berlin)
1946 美国伊利诺斯州普莱诺 范思沃斯住 IL) (Farnsworth House Plano IL)
1927 1928 1929 1930 1933 1946 1948 1952 1956 1959 1968 1968 白森毫夫公寓大楼(Weissenhof 白森毫夫公寓大楼(Weissenhof Apartment Building) 德国克雷费尔德朗格住宅(Lange 德国克雷费尔德朗格住宅(Lange House Krefeld Germany) 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Barcelona 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Barcelona Pavilion) 捷克斯洛伐克布诺尔(Tugendhat 捷克斯洛伐克布诺尔(Tugendhat House Brno) 德国柏林密斯·凡德罗住宅(Mies 德国柏林密斯·凡德罗住宅(Mies van der Rohe House Berlin) 范思沃斯住( IL) 美国伊利诺斯州普莱诺 范思沃斯住(Farnsworth House Plano IL) 湖滨公寓( Apartments) 湖滨公寓(Lake Shore Drive Apartments) 美国伊利诺斯工学院建筑及设计系馆( IIL) 美国伊利诺斯工学院建筑及设计系馆(Chapel of Saint Savior IIL) 皇冠厅( IIT) 美国伊利诺理工学院 皇冠厅(Crown Hall IIT) 纽约西格拉姆大厦( NY) 纽约西格拉姆大厦(Seagram Building New York NY) 科技馆( Science) 梅隆 科技馆(Mellon Hall of Science) 德国柏林新国家美术馆( Germany) 德国柏林新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Berlin Germany)

密斯_凡_德_罗

密斯_凡_德_罗
密斯•凡 德 罗 密斯 凡•德•罗(1886-1969年) 年
“上帝存在于细部。” 上帝存在于细部。 上帝存在于细部
密斯的一生
作为一名深邃的思想者,一个极具灵感的艺术家 和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师之一,密斯•凡•德•罗 密斯• 密斯 设计出了一些可以改变人们对空间认识的建筑, 进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几十年间重朔 我们的城市。
► ► ► ► ► ► ► ► ► ► ► ►
1927 白森毫夫公寓大楼(Weissenhof Apartment Building) 白森毫夫公寓大楼(Weissenhof Building) 1928 德国克雷费尔德朗格住宅(Lange House Krefeld, Germany) 德国克雷费尔德朗格住宅(Lange Germany) 1929 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Barcelona Pavilion) 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Barcelona Pavilion) 1930 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Tugendhat House, Brno) 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Tugendhat Brno) 1933 德国柏林 密斯·凡·德·罗住宅(Mies van der Rohe House Berlin) 密斯· 罗住宅(Mies Berlin) 1946 美国伊利诺斯州普莱诺 范士沃斯住宅(Farnsworth House Plano, 范士沃斯住宅(Farnsworth IL) IL) 1948 湖滨公寓(Lake Shore Drive Apartments) 湖滨公寓(Lake Apartments) 1952 美国伊利诺工学院建筑及设计系馆(Chapel of Saint Savior IIT) 美国伊利诺工学院建筑及设计系馆(Chapel IIT) 1956 美国伊利诺理工学院 皇冠厅(Crown Hall IIT) 皇冠厅(Crown IIT) 1959 纽约西格拉姆大厦(Seagram Building New York, NY) 纽约西格拉姆大厦(Seagram NY) 1968 梅隆 科技馆(Mellon Hall of Science) 科技馆(Mellon Science) 1968 德国柏林新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Berlin, Germany) 德国柏林新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ermany)

密斯·凡·德·罗

密斯·凡·德·罗


密斯.凡德罗风格的特点

非个性化的个性 “方盒子”和“皮包骨” 精辟名言 的建筑形式 精简,简洁端庄、平整 “少就是多” 光亮、方方正正的建筑 造型 “Less is More” 讲究技术精美,结构的 精确,施工的完善,结 合建筑自身的内在美
密斯.凡德罗的建筑思想
1.要赋予建筑以形式,只能是今天的形式,而不 应该是昨天 的,也不是明天的,只有这样的 建筑才是有创造性的!—密斯.凡德罗 2.我们反对一切美学的抽象理论,一切教条,一 切形式主义…… 创造形式要从我们的任务出发要用我们时代的 方法,这是我们的任务 “少就是多”的建筑思想
现代建筑大师
密斯· 德· 凡· 罗
“当技术实现了它的真正使命,
它就升华为艺术。”
主要内容介绍
密斯.凡德罗生 平简介 作品介绍 密斯.凡德罗建 筑风格特点和 贡献


密斯· 德· 简介 凡· 罗
1886年3月27日生于德国亚琛 1908年进入贝伦斯事务所任 职 1926-1932年任德意志制造 联盟第一副主任 1930-1933年任德国公立包 豪斯学校校长 1938-1958年任芝加哥阿莫 尔学院(后改名伊利诺工学院) 建筑系主任 1959年获英国皇家建筑师学 会金质奖章 1960年获美国建筑师学会金 质奖章 1963年获约翰逊总统授予的 自由奖章 1969年8月19日在芝加哥逝世
西格拉姆大厦
西格拉姆入口门廊一 西格拉姆入口门廊二
西格拉姆细部处理
西格拉姆细部二
西格拉姆细部一
西柏林新国家美术馆

西柏林新国家美术馆 1962年开始设计,1968年落 成。这座美术馆有围柱,基 座,厚重的挑檐,方正的体 形,在内部,格局基本上也 是对称的,具有浓厚的庙堂 气氛,因而被称为是密斯的 新古典主义作品。

建筑大师解析——密斯凡德罗课件

建筑大师解析——密斯凡德罗课件

社会影响
历史价值的缺失
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功能性和实用性, 但有时忽略了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可 能造成社会分裂和文化冲突。
现代主义建筑往往摒弃传统建筑风格 和历史价值,导致城市和地区的独特 性和历史义建筑往往追求短期效益,缺 乏对环境可持续性的考虑,对自然资 源的消耗较大。
REPORT
详细描述
这一理念源于密斯凡德罗对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解,他认为建筑应该以最简单、最 直接的方式表达其功能和形式,而不是通过繁琐的装饰来掩盖其本质。他主张通 过精确的线条、简单的几何形状和高质量的材料来实现这一理念。
流动空间的追求
总结词
密斯凡德罗追求流动空间的设计理念,旨在打破传统建筑的 封闭和固定空间模式,使空间更加开放、自由和灵活。
详细描述
他的设计理念和作品对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少即是多”理念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成为现代主义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同时,他的流动空间和材料运用也对后来的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推动了现代主义建筑的进一步发展。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3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6
总结与思考
密斯凡德罗对现代建筑的贡献与影响
贡献
密斯凡德罗作为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 对现代建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提出 了“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强调简约、功 能主义和技术的美学,对后世建筑师产生了 深远影响。
影响
密斯凡德罗的作品和思想影响了世界各地的 建筑,尤其在欧洲和美国,他的作品成为现 代主义建筑的经典范例,对城市规划和建设
REPORT
THANKS

密斯凡德罗

密斯凡德罗

(1)全面建筑观与“少就是多” 格罗皮乌斯认为建筑艺术应该是包容各 项艺术在内的全面建筑。他主张从城市 规划到建筑、家具、日用品、织物、壁 画、雕塑、照相、印刷等都应有统一风 格的设计。 密斯的建筑艺术依赖于结构,但不受结 构限制,它从结构中产生,反过来又要 求精心制作结构,因此给人以“匀质的 秩序”和“清晰的建造”之感觉。
格罗皮乌斯
技术和经济效益。讲究充分
的采光和通风,主张按空间
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
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
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
间的最小极限。
主张机械化大量生产建筑构
件和预制装置的建筑方法,
认为技术上的成功就是艺术
上的成功。
同现代简约风格对比
密斯·凡·德罗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3)功能至上与形式至上 学术界往往习惯于用“功能主义”来界定 格罗皮乌斯的作品。所谓“功能主义”是 认为建筑的形式应该服从它的功能的建筑 流派。强调建筑的功能性大于形式感。 相校与格罗皮乌斯,密斯尽管也讲究建筑 的功能性,但是却没有把建筑的功 能性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他对于建筑的 形式是讲究的,绝对不会因为功能好就 可以牺牲形式美。他认为空间只有脱离了 装饰和功能要求,才是永恒的建筑
作品简介
密斯·凡·德罗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范斯沃斯住宅
Lonely
as a Cloud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William Wordsworth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
1926年 沃尔夫(Wolf)住宅(已毁),古本 1925年-1927年 魏森霍夫区住宅展览会主持人,斯图加特 1928年-1930年 吐根哈特住宅,捷克 1928年-1929年 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巴塞罗那 1939年-1958年 伊利诺伊理工学院 ,芝加哥

密斯凡德罗

密斯凡德罗

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Van der Rohe)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Van der Rohe 1886-1969)简介:1886年,密斯生于德国亚琛,原名Maria Ludwig Michael ,建立自己的实验室之后便更名为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van der Rohe 是他母亲的姓。

密斯原本为一石匠,年轻时苦学出身,甚至没有正式的高中学历。

但是它对现代建筑的影响,已很难有人能超越。

密斯·凡·德·罗是同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齐名的著名建筑师之一。

对于建筑本身而言,三人在风格上还是不尽相同,但在建筑理念上,总体还是差不多的。

与柯布西耶一样,密斯在1908-1911年间与著名建筑大师彼得·贝伦斯一起工作,并从中学到了相当多的东西。

后来,他又采纳了鲍豪斯建筑学派的风格,并继承了瓦尔特·格罗皮尤斯(Walter Gr opius)遗留的风格。

这位德国土生土长的建筑师于1937年移居美国,1938-1958年任芝加哥阿莫尔学院(后改名伊利诺工学院)建筑系主任。

[艺术中国网http://www.artc /]密斯·凡·德·罗是现代主义的奠基者之一,二十世纪中期世界上最著名的四位现代建筑大师之一,包浩斯第三任校长。

因包浩斯的乌扥邦倾向及社会主义色彩不容于纳粹当局。

而被迫关闭。

密斯与创校人格罗皮乌斯等人流亡到美国,任伊利诺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

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Van der Rohe)设计思想和设计风格:密斯·凡·德·罗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

密斯凡德罗

密斯凡德罗

Building)1954年-1958年
+
二次大战后的50年代, 讲究技术精美的倾向要西方 建筑界占有主导地位。而人 们又把密斯追求纯净、透明 和施工精确的钢铁玻璃盒子 作为这种倾向的代表。西格 拉姆大厦正是这种倾向的典 范作品。 大厦主体现为 竖立的长方体,除底层外, 大楼的幕墙墙面直上直下, 整齐划一,没有变化。窗框 用铜材制成,墙面上还凸出 一条工字形断面的铜条,增 加墙面的凹凸感和垂直向上 的气势。整个建筑的细部处 理都经过慎重的推敲,简洁 细致,突出材质和工艺的审 美吕质。西格拉姆大厦实现 了密斯本人在20年代初的摩 天楼构想,被认为是现代建 筑的经典作品之一。
+
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是密斯的代表作品,建成 于1929年,博览会结束后该馆也随之拆除,其存在时间不足 半年,但其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一直持续着。他认为,当代博 览会不应再具有富丽堂皇和竞市角遂功能的设计思想,应该 跨进文化领域的哲学园地,建筑本身就是展品的主体。密斯 在这里实现了他的技术与文化融合的理想。在密斯看来,建 筑最佳的处理方法就是尽量以平淡如水的叙事口吻直接切入 到建筑的本质:空间、构造、模数和形态。这座德国馆建立 在一个基座之上,主厅有8根金属柱子,上面是薄薄的一片 屋顶。大理石和玻璃构成的墙板也是简单光洁的薄片,它们 纵横交错,布置灵活,形成既分割又连通,既简单又复杂的 空间序列;室内室外也互相穿插贯通,没有截然的分界,形 成奇妙的流通空间。整个建筑没有附加的雕刻装饰,然而对 建筑材料的颜色、纹理、质地的选择十分精细,搭配异常考 究,比例推敲精当,使整个建筑物显出高贵、雅致、生动、 鲜亮的品质,向人们展示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建筑艺术质量。 展馆对20世纪建筑艺术风格产生了广泛影响,也使密斯成为 当时世界上最受注目的现代建筑师。 德国馆在建筑空间划 分和建筑形式处理上创造了成功的新经验,充分体现了设计 人密斯的名言“少就是多”,用新的材料和施工方法创造出 丰富的艺术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1950年为美国伊利诺伊工学院设 计的建筑馆(又称“克朗楼”) 非 常清晰的表现了他的这种想法。
伊利诺理工学院克朗楼
密斯擅用大片玻璃 墙和钢结构,几乎 在他绝大多作品中, 二者都是最显眼的。 他可以称为玻璃幕 墙的缔造者。

使用原因 时代背景:
钢材料的广泛应用及发展趋势
建筑思想:
结合密斯少就是多的思想作任何用途的建筑空 间; 净化建筑形式,精确施工,使 之成为没有任何多余东西的只有 直线、直角组成的钢和玻璃的方 盒子。
梅隆科技馆
德国馆室内各部分之间,室内和室外 时间相互穿插,没有明确的分界,也 是现代建筑中常用的流动空间的一个 典型.
玻璃
使用原因 这是密斯建筑思想的缩影,他为了赋予空间一 生命力,为了使他能够具有比较鲜明的建筑表 现,再没有把一切形式都精简到最纯净的地步 之前,他绝不停止。他一直是比较强烈的坚持 使当代建筑组成因素之一的平墙面做成最光滑 和最透明的玻璃墙的形式。
效果 成为与环境出色结合的主要原因之一。
密斯在很大程度上相当注重细节,用他 的话说就是细节就是上帝。他的作品细 部精简到不能精简的绝对地步。用极为 大胆、简单、完美的设计方法,利用新 的材料和施工方法创造出丰富的艺术效 果。
建筑形体简单,不加装饰, 利用钢、玻璃和大理石的 本色和质感,显示着简洁 高雅的气氛。
空间中几乎所有的墙面 都独立成片状,这些分 离的垂直面模糊了空间 的边界,使得各个空间 相互融通
巴塞罗 那博览 会德国 馆以其 灵活多 变的空 间布局, 新颖的 体形构 图和简 洁的细 部处理 获得了 成功
新国家美术馆的设计标志着密斯人生最 后乃至最高的到达,是密斯的封笔之作。 其平面式一格几乎不需要切割的巨大正 方。与巴塞罗那的德国馆相比,设计在 单纯中寻找到归宿。美术馆本身就是一 件玻璃雕塑。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Barcelona Pavilion,1929
这一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最
初成果之一。是现代建筑运 动早期的代表作品。它突破 了传统砖石承重结构必然造 成的封闭的、孤立的室内空 间形式,采取一种开放的、 连绵不断的空间划分方式流 动空间概念的代表作。
德国馆在建筑空间划分和建筑形 式处理上创造了成功的新经验。 对20世纪建筑艺术风格产生了广 泛影响,也使密斯成为世界最受 注目的建筑师。
讲求技术精美 的倾向 代表
全部用钢和玻璃建造,构造与施工非常精确,内部没有或很少柱 子,外形纯净与透明,清彻地反映着建筑材料、结构与它的内部 空间
密斯建立了一种当代大众化的建筑学标准,他的理 念现在已经扬名全世界。作为钢铁和玻璃建筑之父作为 玻璃幕墙的缔造着,密斯提出的少就是多的理念,集中 地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和艺术特色也影响了全世界。
巴塞罗那展览会德国馆 艾洛伊斯 · 里尔住宅,柏林,(1906-1907年) 佩尔斯住宅,柏林, (1911年) 黑尔街住宅,柏林,(1913年) 坎丕勒住宅(已毁),柏林,(1921年) 莫司勒住宅,柏林,(1924年) 沃尔夫住宅(已毁),古本 (1926年) 魏森霍夫区住宅展览会主持人,斯图加特,(1925-1927年) 吐根哈特住宅,捷克,(1928年-1930年) 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巴塞罗那,(1928-1929年) 伊利诺伊理工学院(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芝加哥,(1939年-1958年) 范斯沃斯住宅,伊利诺伊州,(1946年-1951年) 湖滨大道860号和880公寓大楼(860 and 880 Lake Shore Drive Apartments), 芝加哥,(1948年-1951年) 国家剧院(National Theatre),曼海姆,德国,(1952-1953年) 大会堂(Convention Hall),芝加哥,(1953-1954年) 西格拉姆大厦(Seagram Building),与菲利普· 约翰逊(Philip Johnson)合作,纽 约,(1954年-1958年)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New National Gallery),柏林,(1962年-1968年)
“密斯风格”: 以“少就是多”为理论依据,以“全面空 间”、“纯净形式”和“模数构图”为特征的 设计方法与手法被密斯用到各种建筑中,在五 六十年代极为盛行,被称为“密斯风格”。
代表作品: 范斯沃斯住宅、湖滨公寓、西格拉姆大厦、 伊利诺工学院的校园规划 西格拉姆大 厦 作品特点: 其作品特点是整洁和骨架几乎 露明 的外观,灵活多变的流动 空间简练而制作精细的细部。 以钢和玻璃的“纯净形式”为特 征的“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伊利诺理工学院克朗楼
建筑形体处理比较简单.屋顶是简单的平 板,墙也是简单的光光的板片,没有任何 线角,柱身上下没有变化.所有构件交接 的地方都是直接相.人们看见柱子顶着屋 面板,竖板和横板相接,大理石与玻璃板 直接相连等等.不同构件和不同材料间不 做过度处理,一切都是非常简单明确,干 净利索.同过去建筑上繁琐装饰形成鲜明 对比,给人以清新明快的形象.
整个德国馆立在一片不高的基座上面。主 厅部分有8根十字形的钢柱,上面顶着一 块薄薄的简单的屋顶,长25M左右,宽 14M左右.隔墙有玻璃和大理石两 种.墙的位置灵活而且很偶然,它们纵横 交错,有的延伸出去成为院墙.由此形成 了一些既分隔又连通的半封闭边开敞的空 间,室内各部分之间,室内和室外时间相 互穿插,没有明确的分界,是现代建筑中 常用的流动空间的一个典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