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娲与普罗米修斯造人神话看东西方文化差异
◆地域文化的差异 古希腊神话《普罗米修斯》和中国《神话选译百

◆地域文化的差异古希腊神话《普罗米修斯》和中国《神话选译百一、诸神外形的不同中国和古希腊神话中众神最明显的不同莫过于外形的差异了。
意大利著名的思想家维柯说过:“不是神创造了人,而是人以自己为模式创造了神。
”而古希腊诸神的形象正是这种说法的最好证明,因为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人神“同形同性”。
古希腊人按照人类的形象创造了神,众神具有人的形态和性格等特征。
不仅如此,由于古希腊人非常注重肉体的健美和力量,把强健的身体看成是一切善与美的本原,而神是最完美的,所以无论是男神还是女神都拥有健硕的身躯和迷人的外表,例如对宙斯的描述:“在宙斯极其英俊的面容上,流露出了权势的威严、骄傲和安详的神采”。
而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与多情健美的希腊诸神相差甚远,多呈“半人半兽”形。
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地理和神话著作的《山海经》里是这样描绘西王母的:“如人,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即人首兽身,除此之外还有人面蛇身的女娲娘娘,人身牛蹄的蚩尤,而炎黄子孙的始祖炎帝则是人身牛首,开天辟地的盘古是狗首人身,众多耳熟能详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里的神仙都是半人半兽。
二、诸神所展现的“人性”和“神性”的差异希腊神话中将神人化,具有浓厚的人情味;而中国神话中的神则缺乏“人性”而拥有更多的“神性”,这是中西神话的最大不同。
古希腊诸神除了长寿和拥有强大的法力外,其他方面都和人类一样,有人类的七情六欲,会吃喝玩乐,追求性爱,会高兴、生气、愤怒与嫉妒,拥有了人类所有情感。
可以说古希腊神话中诸神是入世的,他们拥有自然性、社会性。
也可以说诸神的拟人化,使得他们充满了强烈的人性主义倾向,表现出强烈的人本主义色彩。
著名的瑞士古典文化学家安・邦纳认为“全部希腊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
它从人的需要出发,它注意的是人的利益和进步,为了求得人的利益和进步,它同时既探索世界也探索人,通过一方探索另一方,在希腊文明的观念中,人和世界都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反映,即都是彼此摆在对立面的,相互映照的镜子。
浅析女娲与普罗米修斯造人神话的审美差异

艺术之窗・89 ・浅析女娲与普罗米修斯造人神话的审美差异单凤香作者简介:单凤香,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2级新闻学2班。
摘 要: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缩影,影响了人们的认知体系。
中国和希腊是两个文明古国,两者都有丰富的神话内容。
审美是对文化的一种阐释,女娲和普罗米修斯虽说都是用泥土造人,但是两者还是有差异的。
两者不同的民族心理、审美取向、价值观、思维方式等体现出了审美高度的不同,认识不同类型神话,有助于认识不同的文化,有利于沟通和交流。
关键词:造人神话;审美心理;审美差异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达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
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政府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什么是审美?在美学理论中说法不一,有的主张审美是主观的精神现象,康德主张审美是与主观、情感相联系的。
中国学者潘知常所说:“审美活动绝不是一种对美的把握方式,而是一种充分自由的生命活动,一种人类最高的生命存在方式。
本文以中希泥土造人神话为例,从女娲造人和普罗米修斯造人神话的形象、内容、特征、人格、命运等方面出发,探索两者在审美上的差异及其根源,并在差异上的基础上寻找共同之处。
一、审美的差异(一)对于神的形象的差异中国的造人神话以女娲造人神话为代表,东汉时期著名学者庄召力所撰的《风俗通义》明确记载了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
“俗说开天辟地,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引縆(绳)人也。
”中国造人神话以女性为主。
希腊的造人神话以普罗米修斯为代表,他的名字有“先见之明”的意思。
这与二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女娲神话主要是由于生产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
当时女性居于主导地位,在原始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下,面对神秘莫测的自然界人类充满了恐惧与敬畏,而且面对自然灾害,人类手足无措,人们由此幻想出种种超自然的神灵与魔力,祈盼通过神秘莫测的未知力量来寻求保护。
【话题作文】东西方文化差异

【话题作文】东西方文化差异前几天,我们在课堂上学了《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和《燧氏钻木取火》,我对东西方文化也有了新的看法。
《普罗米修斯的故事》讲的是普罗米修斯同情人类,为人类盗取了天火,结果被宙斯惩罚。
《燧氏钻木取火》讲的是一个叫燧氏的年轻人在天神伏羲的指引下找到了钻木取火的办法。
他们有著相同点和不同点,他们的相同点就是:《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中普罗米修斯辨认出人们住在山洞里饥寒交迫;人们被野兽猎食,甚至彼此猎食——人们真的就是一切生物中最心疼的了。
而《燧氏钻木取火》中大神伏羲想要使人晓得火的用处。
从这里可以窥见火的起源都就是人类不晓得怎么用火、也不晓得火就是什么时候已经开始的。
所以天神同情人类、心疼人类,想要协助人类。
他们的不同点一:《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中普罗米修斯他把几个冷得发抖的人从山洞中叫出来,为他们生了火,叫他们用火取暖的方法。
从这里可以看出普罗米修斯是直接把火种给了人类。
而《燧氏钻木取火》中伏羲大展神通,在山林中降下了一场雷雨,雷电劈在树木上,树木燃烧起来,很快就变成了熊熊大火。
从这里看出伏羲是想让人类自己去发现这种叫火的东西。
第二个不同点:西方神话中的西方天神有的是贪婪、有的是博爱的。
宙斯就是自私自利的,而普罗米修斯就是博爱的。
在普罗米修斯向宙斯索要火种时,宙斯冷酷无情地说不给,所以在宙斯不同意后,普罗米修斯为了使人类生活条件变小不好,只好回去窃取火种。
但东方文化中,东方天神就是智慧的,伏羲大神而是教会人们如何获得火种。
《燧氏钻木取火》中的燧氏学会了兽皮的方法,他请来各种树枝,冷静地用相同的树枝展开摩擦。
终于树枝上着火了,然后爬出火了。
这样人类就找出了兽皮的方法——钻木取火。
从这里可以看出东方是智慧的,什么事都是要自己来想办法的。
而西方是自私的、博爱的,什么事都是神来为你受罚。
所以东方更相信人的力量,而西方是更崇尚神的力量。
窥探女娲造人与普罗米修斯造人神话下的中西文化

窥探女娲造人与普罗米修斯造人神话下的中西文化作者:丁超俊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20期摘要:中西方文化有众多的差异,导致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神话是一个民族心态的反映。
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的神话,从中挖掘出深刻的民族精神。
本文通过对神话中的造人神祇性别、材料、等级观念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进行比较,力求深入探究中西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造人神话;女娲造人;普罗米修斯造人;民族性格作者简介:丁超俊(1990-)男,安徽广德县人,宿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本科在读。
[中图分类号]:I0-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0-0215-01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
对于神话的含义,马克思曾经界定过“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1]113在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先民们面对复杂的自然界和人的生老病死,没有合理的解释,于是人们不经幻想出世界上存在某种超自然的神灵和魔力。
对于人的来历,先民们也进行了丰富、系统的解释,我们就从比较典型的女娲造人神话和古希腊的普罗米修斯造人神话来比较,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一、造人神祗的性别差异“记载女娲造人最为详细的材料,就是现在能够见到的当数汉应劭的《风俗演义》最早:‘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絙于泥中,举以为人。
’”[2]28“女娲是传说的民族母亲神,其主要业绩在于补天和造人。
”[2]26可见我们民族的造人神祗是女性,这个神话的诞生时间应该是在母系社会时期,采集较为重要,女性因此占有重要地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力进步男性的作用凸显,女性的地位就衰落下去,就造成了男尊女卑现象的出现。
女娲造人,赋予我们民族性格的特点是女性的温和与善良。
希腊文明中,造人的神祗是男性,即普罗米修斯,“他知道天神的种子藏在泥土里,所以他撮起泥土,用河水湿润,这样那样的捏塑着,使它成为神祗—世界之支配者形象。
人类的起源神话故事

人类的起源神话故事人类的起源一直是人类社会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各种神话故事也对人类的起源进行了各种解释。
在不同的文化中,人类的起源神话故事各有不同,但它们都反映了人类对自己起源的探索和想象。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不同文化中的人类起源神话故事。
在希腊神话中,人类的起源被解释为普罗米修斯用黏土捏制了人类,然后普罗米修斯偷了宙斯的火赐给了人类,使得人类具有了智慧和文明。
这个故事中,人类的起源与神的介入密不可分,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自己智慧和文明的向往。
在中国神话中,人类的起源被解释为女娲用五色石补天,所制成的石头在风化后变成了人类。
女娲也教会了人类种植和养殖等知识。
这个故事中,人类的起源与自然和女娲的创造密切相关,也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和生命的尊崇。
在北欧神话中,人类的起源被解释为奥丁和他的两个兄弟用一根树干创造了人类。
然后奥丁赋予了人类灵魂和思维。
这个故事中,人类的起源与神的创造和赋予密不可分,也反映了人类对自己灵魂和思维的探索。
在非洲神话中,人类的起源被解释为上帝用泥巴捏制了人类,并通过吹气使其有了生命。
这个故事中,人类的起源与上帝的创造和赋予息息相关,也反映了人类对自己生命的神秘和奇迹。
这些神话故事虽然在细节上各有不同,但它们都反映了人类对自己起源的探索和想象,也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神灵和生命的敬畏和崇拜。
人类的起源神话故事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人类对自己存在和意义的思考,它们在不同的文化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总的来说,人类的起源神话故事是人类文化和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反映了人类对自己起源的探索和想象,也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神灵和生命的敬畏和崇拜。
这些神话故事在不同的文化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人类对自己存在和意义的思考。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神话故事中更深入地了解人类的起源和文化。
看了一些关于中国和西方的泥土造人的神话

看了一些关于中国和西方的泥土造人的神话,我想到为什么他们都会选择泥土造人,而不是石头雕刻或者木头塑造之类的方式呢?我认为泥土对中国和西方都非常的重要,在人类起源的时候,先民就意识到土地对于人类得重要性。
这说明农业对一个国家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一千多年的农业文明史也充分说明了农业对一个国家的稳定发展意味着什么。
中国古代帝王尊崇的是“以农为本,以商为末”。
、中国的泥土造人是女娲造人:创世神话是人类幼年时期用幻想的形式对自然、宇宙所作的幼稚的解释和描述,反映出原始古代人对天地宇宙和人类由来的原始观念。
关于人类的起源方式,有多种,有卵生说、石生说、感生说、猴变说、果变说、污垢说等等。
而在这众多的说法中,泥土造人说无疑是数量最大、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的说法了。
在中国这一类神话的代表就是女娲造人。
希腊神话中记载:大地上有各种生物但是还没有统治地球的人类。
普罗米修斯便想唤醒埋藏于泥土之中的人类生命的种子,让他们使大地更加充满生机。
他从河岸抓起一大团泥土然后用这些泥巴根据神的形象捏出了一个人。
但是这些小人没有生命。
他从各种动物身上摄取了善的或恶的特性,然后把这些特性揉合在一起,往每一个人的胸膛里注入属于他的那一部分。
智慧女神雅典娜奥林帕斯山上下来,把神的具有活力的呼吸吹进他们的口中。
于是,他们获得了聪明和理智,这才成为真正的人。
在原始社会中,人类的生存条件十分艰苦,个体死亡率较高。
但是他们还是很容易发现土地的强大生殖能力。
在土地之上的各种植物欣欣向荣,野生植物直接成了人类的食物之一。
同时,食草动物也以植物为食,食肉动物以食草动物为食,人类又以这些动物为食。
土地在原始人类的眼中就是最大也最坚实的生存支撑。
《释名释地》中说:“地,底也,言其底下载万物也。
”“土,吐也,吐生万物也。
” 古希腊人认为:“大地是巨大单平面,并呈圆形,奥林匹斯山——神的住处,就座落在大地的中央”。
【4】虽然被尊为神,但是他们的居住地点也仅是与人类有一个海拔的差距。
谈女娲造人与普罗米修斯造人神话的差异

浅谈女娲造人与普罗米修斯造人神话的异同摘要:女娲造人与普罗米修斯造人这两个神话是中西方的开辟神话的标志,虽然在表面上女娲和普罗米修斯都是用泥土创造了人,但是进一步比较我们会发现不同民族的两个神话还是会有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从造人神的神话故事,外在形象,审美差异这几个方面来对比分析两则造人神话的异同。
关键字:造人神,神话故事,外在形象,审美差异开辟神话反映的是原始人的宇宙观,用此来解释天地是如何形成的,人类万物是如何产生的。
提到“开辟神话”的“造人神”每个民族都会有它的标志性神话,在中国创造人类的是女娲,在希伯来创造人类的是耶和华上帝,而在古希腊神话中造人神则是普罗米修斯。
本文提到的是女娲与普罗米修斯二则造人神话的对比分析,虽然表面上女娲和普罗米修斯都是用泥土塑造了人,但是进一步比较我们会发现两个造人神还是有一定的差异。
下面,我将从造人神的神话故事,外在形象,审美差异这几个方面来对比分析两则造人神话的异同。
一、关于造人神话古籍中最早明面提出女娲造人故事的是《风俗通》:“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絙泥中,举以为人。
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
”《太平御览》也提到:“女娲在造人之前,于正月初一创造出鸡,初二创造狗,初三创造猪,初四创造羊,初五创造牛,初六创造马,初七这一天,女娲用黄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样子造出了一个个小泥人,她造了一批又一批,觉得太慢,于是用一根藤条,沾满泥浆,挥舞起来,一点一点的泥浆洒在地上,都变成了人。
”从古至今,提到“女娲造人”神话的书籍还有很多,例如《山海经》、《独异志》甚至是初中语文课本,都一个个的提到了“女娲造人”,这也彰显出女娲作为创世女神、大地之母对于后世人的影响有多大多深了。
深析中西方神话造人的差异

深析中西方“造人”神话差异关于造人的神话中西方不约而同的将泥土、神的模样与造人联系在了一起。
中国先民认为女娲是人类的创造者,她用黄泥按照自己的面孔创造了人类。
后来她想用更简单的方法造人,于是就用一根藤条,沾上黄泥,将黄泥向外抛洒,抛出的泥点瞬间变成了人。
最后,女娲还将她创造的人类分为男女两种,为的是人类其能够繁衍生存下去。
普罗密修斯是希腊神话里的“女娲”,他知道天神的种子隐藏在泥土里, 便以河水润湿泥土, 按照神的形象来捏塑人, 并从各种动物的心摄取善和恶, 将其封闭在人的胸膛里。
智慧女神雅典娜,看到普罗米修斯造的人觉得很新鲜惊奇,于是就把灵魂和呼吸吹送给了人类。
普罗密修斯还教人类观星象、计算、用符号交换思想, 训牲造船, 调药医病、勘探矿石等一切生存方式。
这是希腊神话的第一次造人。
第二次造人之事发生在一场大洪水之后,阿耳卡狄亚国王吕卡利翁因用人肉宴客而触怒宙斯, 宙斯决定发洪水淹没世界惩罚人类。
但幸运的是丢卡利翁和妻子躲过了洪水保存了生命。
洪水退去后,夫妇俩觉得全世界只有两个人又太孤独凄凉,于是去求女神忒弥斯,之后两人按照神的启示往身后扔石头,这时奇迹出现了,丢卡利翁投掷的石头变成了男人, 他的妻子皮拉投掷的石头变成了女人。
女娲抟黄土造人,普罗米修斯用泥和水造人,丢卡利翁抛石头造男人,皮拉抛石造女人。
在中西古代神话中,造人的女娲和普罗米修斯对人类的态度基本相同,女娲补天是为了救人类逃离苦海。
普罗米修斯像慈父般保护着人类,教他们如何劳动,向他们传授技术和科学,我们看到的是造人爱人的景象。
造人者爱人助人,这是人类幼年期在同大自然作残酷斗争时所产生的一种愿望,一种心理状态,以鼓舞自己与大自然进行斗争。
(一)造人者(神)的差异中西方“造人神话”最直观的差异首先表现在造人者(神)的差异。
中国造人神话中流传最广泛的是“女娲造人”的古诗。
《说文》中“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着也。
从女、呙声。
”最早编的第一部中国字典解释:娲,是古时代的神女,是化育万物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5-06-22作者简介:朱超威(1979-),男,湖南浏阳人,江西宜春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
李君兰(1978-),女,江西宜春人,江西宜春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双学士。
从女娲与普罗米修斯造人神话看东西方文化差异朱超威,李君兰(江西宜春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西 宜春 336000)摘 要:中国和古希腊神话中的造人故事有很多的相同之处,但两者之间的差异也是明显的。
通过对中、希神话中的造人神祗的性别、形象、故事情节、造人材料和等级观念五个方面逐一比较分析,力图从一个新的视角去揭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及其根源。
关键词:造人神话;性别;形象;情节;造人材料;等级观念中图分类号:I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34(2005)05-0052-05正如童年的经历会影响人们的一生一样,作为人类童年时代产物的神话,经过一代一代的口耳相传,对一个民族的文化的影响是无可估量的。
这些反映该民族原始生活状态和原始信仰的古代神话,是一个民族精神和文化的真正根源。
正如潘世东先生指出的那样/要认识和剖析一个民族以及这个民族文化的真正本性,神话是关键命脉所在。
0[1](P70)古代中国和希腊作为东西方文明的两个源头,各自流传下了浩如烟海的神话传说故事。
其中有很多有相似之处,但同时又带有各自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
比如两种文化中都有神造人的故事:中国神话想象人是由女娲创造的,根据5风俗通6的记载:/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
女娲抟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纟亘人也。
0希腊神话中则把造人的功绩归于普罗米修斯:/他(普罗米修斯)知道天神的种子埋藏在泥土里,便用泥土按天神的样子塑造了人类。
他从各种动物心里摄取了善和恶,封闭在人的胸膛里,,人类就这样诞生了。
0[2](P13)不仅如此,两位神明都细心的呵护初生脆弱的人类,为了人类的幸福而不辞辛劳,四处奔波。
据5淮南子#览冥篇6记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洲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火延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蜗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和春阳夏,杀秋约冬,枕方寝绳。
0而普罗米修斯在创造了人类之后,也进一步教给人类历法、计算、文字、医药、采矿等等技能,还冒着被宙斯惩罚的危险,从天庭盗下火种送与人类。
从上述分析来看,中、希神话中的造人神话似乎大同小异,但表面相似的背后,隐藏着许多差异。
下面就从两种神话造人神祗的性别、形象及故事情节、造人材料和等级观念五个方面逐一比较分析,力图揭示出其中所包含的东西方文化差异及其根源。
第25卷第5期2005年10月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UIZHOU UNIVERSITY Vol 1251No 15Oct 12005一、造人神祗的性别差异中华民族的创造者女娲居然是一位女性!而且这位伟大的女性不但亲力亲为地创造出了中华民族,还不辞辛劳地四处奔走,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她在中国神话中的功劳是任何一位男性神祗都比不上的。
像这样把一位女神当作中华民族的创造者和造福者来歌颂,在长久以来男尊女卑的中国社会似乎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正确的解释恐怕要从女娲神话产生的年代上去找。
女娲神话诞生的时间应该早在母系氏族时期,也只有当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年代,才有可能诞生这样对女性的赞歌。
另一个形成于母系氏族时期歌颂女性的著名例子是精卫传说。
据5山海经#北次三经6记载: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呼。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名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以填于东海。
0被邪恶的海水吞噬了宝贵生命的女娃,为了不让东海再为害,化做精卫鸟,衔木石填海,没有一日停止歇息。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中国女性的利他主义和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
可惜的是,随着中国社会步入男权为主的时代,男性在中国社会中逐步取得绝对的领导地位,中国神话中动人的女性形象就越来越少,中国神话中就再也看不到像这样女性的赞歌了,相反就连已有的其他女性神的形象也逐渐被篡改以迎合男权社会的口味,如中国神话里著名的西王母。
西王母本来是母系氏族时代时掌管刑罚生杀大权的女神,令人望而生畏,最早的记载见于5山海经#西次三经6:/,,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
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0所谓/司天之厉及五残0指的是掌管天下瘟疫灾疠和刑罚生杀,不可谓不位高权重。
但是在被历代的封建文人一次次的篡改后,已经变的面目全非。
战国时期成书的5穆天子传6上描写到:/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乃执白圭玄璧以见西王母,好献锦组百纯。
西王母再拜受之。
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
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0可见这时的西王母已变得非常千娇百媚,善解风情了。
而封建的文人们更是新创造出一个叫东王公的男性神祗以图取代她的位置。
中国神话中反映出来的这种女性社会地位的下降很大部分归咎于中国自古以来以农业立国。
犁田收获,都需要强壮的男丁才能更高效率的进行。
由于体力上天生不足,妇女只好在家中养儿育女,纺纱织布,生活上和经济上都要仰仗男性,经济上的依附性进而造成了妇女社会地位的卑微。
希腊文明属于人类文明的第三代,其神话产生的时间也晚于中国。
最早的文字记录见于公元前一千年左右荷马的5伊利亚特6,到其后一百年海希欧德的5神统系谱6出现希腊神话基本成型,距今不过三千年的时间,其时男子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已占据主导地位。
具体反映在造人神话上,希腊神话中人类的创造者和造福者普罗米修斯就是一位男性,而他最先造出来的也只有男人,没有女人。
只是到后来宙斯为了惩罚人类,令赫尔斯塔司造出潘多拉后,世界上才有了第一个真正的女性人类。
而且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潘多拉是为了让人类受罪才被创造出来的。
正如希腊神话里所描写的那样:/潘是第一个女人,衍生出整个的女人类族,她们是男人的祸殃,天生会行恶。
0[3](P46)这些都是古希腊中扬男抑女思想的反映。
但是随着希腊民族向海洋的进发,男子一连几星期甚至几个月出海捕鱼或跨海经商,回到陆地如果得不到妻子的照料和很好的休息,就无法继续生产劳动。
久而久之,男性和女性间形成了一种缺一不可,相互依赖的关系,女子的社会地位又逐渐回升。
反映在神话中,希腊十二位最重要的主神中,女性神祗就占了五位,其中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美神阿佛洛狄忒更是协助了普罗米修斯创造人类的工作。
正义女神忒弥斯也曾给予人类神谕的指示,劫后重生的人类才得以重新繁衍生存了下来。
二、造人神话的情节差异女娲造人的故事总共才寥寥四十九字,情节异常简单。
读者惋惜之余,只能依靠自己的想象去加以发挥补充了。
其他的中国远古神话故事也是一样,惜字如金。
这固然与中国传统文言文提倡言简意赅有关,但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神话的态度:中国很早就进入到了定居的农业社会时代,年复一年固定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使得#53#第5期朱超威李君兰:从女娲与普罗米修斯造人神话看东西方文化差异我们的先民很早就养成了重实际不重幻想的思想品质。
后来孔子更是主张不语怪力乱神(5论语#述而6),神话遂被当作太古荒唐之言不予以采信。
后世的儒家知识分子遵从孔圣人的教诲,以齐家修身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不屑去做神话的编辑修缮整理润色的工作,更有甚者不负责任的随意篡改。
自然小农经济的天生狭隘视野,古代文人的治国实用主义,造成了中国古代神话大部分没有得到发扬光大,甚至亡佚了令人惋惜的局面。
所以著名日本汉学家盐谷温总结这种情况道:/中国神话之所以仅存零星者,说者谓有二故:一者华土之民,先居黄河流域,颇乏天惠,其生也勤,故重实际而黜玄想,不更能集古传以成大文。
二者孔子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实用为教,不欲言鬼神,太古荒唐之说,俱为儒者所不道,故其后不特无所光大,而又有散亡。
0[4](P14-15)从神话中反映出来的我们民族的这种特性,直到现在还影响着国人,我们的民族一向严肃有余,浪漫不足,素来提倡脚踏实地,反对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
希腊神话中的造人故事从最初的没有战乱饥饿疾病的天堂式的黄金时代开始,人类的发展依次经历了白银、青铜和黑铁时代。
世界变得越来越不尽人意,人类也变得越来越堕落,最后终于遭到宙斯的惩罚而招致毁灭。
直到皮拉和丢卡利翁从正义女神忒弥斯的神谕那里得到启示,向身后丢石头重新造出了新的男人和女人,人类才又得以生存繁衍下去。
综观希腊神话中的造人部分,有如一幅活动的社会生活画卷,涉及的人物众多,情节曲折,构思精巧,显然已经超出了原始人类的思维范围,只能是后来历代的诗人、剧作家、文学家或其他有文化的自发/作者0不断艺术加工的结果。
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古代希腊人赖以生存的环境:有限的贫瘠耕地,狭窄的生存空间,迫使希腊人很早就朝海洋进发,向广阔无垠的大海索要食物和财富。
而平静的爱琴海和地中海又为希腊人向海洋进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希腊人的足迹遍布从爱琴海诸岛到地中海沿岸各国到亚平宁半岛再到小亚细亚的广大地区。
在和别的民族交往中,希腊人不但学会了他民族的先进知识,也带回了他们的动人神话,这一点从希腊神话和欧洲其他神话中的造人部分的高度相似可见一斑。
在充分吸收了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养料后,希腊神话的情节愈来愈生动,内容愈来愈丰富。
又经过许多作家、史学家、哲学家对这些口头传说的不断加工和整理,终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希腊神话体系。
号称古希腊/历史之父0的希罗多德就曾经明确指出:/可以说,几乎所有的神名都是从埃及传入希腊的。
我的研究证明,它们完全起源于异邦(非希腊)人那里。
0[5](Vol.2第50节)尽管这种说法可能有失偏颇,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希腊神话对他民族文化的继承发展关系。
希腊神话诞生发展的这种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过程,在很多方面深深地影响了西方民族,和东方文化相比,他们更加外向,更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长处为己所用。
三、造人神祗的形象差异根据5史记#补三皇本纪6的记载:/女娲氏亦风姓,蛇身人首。
05玄中记6也说:/女娲蛇躯。
0汉代王逸在5楚辞集注6更是宣称:/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
0从汉墓出土的砖画中的女娲画像上看,也都是人首蛇身的形象。
为什么作为中华民族之母的女娲神居然是这样一幅模样呢?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女娲造人的故事应形成于母系氏族时代。
那时候的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古人眼中的自然万物充满了神秘性,万物有灵的观念根深地固。
但是/人的要素已经开始慢慢的侵入,人成了神的一部分。
人们开始用自己的形体来塑造神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