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瓣修复疾病护理常规
皮瓣移植的护理常规

皮瓣移植的护理常规皮瓣移植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整形外科手术,在创伤修复、烧伤治疗、重建乳房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皮瓣移植手术后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能够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皮瓣移植手术的护理常规:1.术后密切观察:手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2.伤口护理:术后的皮瓣移植伤口需要定期更换敷料。
护理人员要做好无菌操作,确保伤口处的清洁和干燥。
注意观察伤口的颜色、渗液情况、感染标志等。
3.疼痛管理:术后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不适,护理人员应及时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给予相应的镇痛治疗。
镇痛药物可以通过口服、静脉注射等途径给予。
4.抗感染治疗:术后的患者容易发生伤口感染,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伤口的感染标志,如发红、肿胀、渗出、发热等,并及时处理。
对于有感染迹象的伤口,可以局部使用抗生素药膏,或者口服抗生素药物进行全身治疗。
5.营养支持:术后的患者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和恢复。
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高蛋白饮食、维生素补充等。
6.动脉压力监测:有些皮瓣移植手术需要监测患者的动脉压力以保证皮瓣血液供应的正常。
护理人员需要掌握动脉压力监测的技术,并及时观察患者的动脉压力,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7.伤口固定和保护:术后的皮瓣移植伤口需要良好的固定和保护,以避免受到外力的撞击和摩擦。
护理人员要做好术后的伤口护理,包括定期更换敷料、固定伤口等,避免伤口感染和移位。
8.心理支持:术后的患者可能会有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倾听,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总结起来,皮瓣移植手术的护理常规主要包括术后密切观察、伤口护理、疼痛管理、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动脉压力监测、伤口固定和保护,以及心理支持等。
护理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做好术后的护理工作,促进伤口的愈合和患者的康复。
皮瓣移植护理常规

皮瓣移植护理常规【护理评估】要点1、生命体征2、皮瓣区血液循环。
3、伤口敷料渗血、渗液情况。
4、并发症的观察。
【常见护理问题】1、焦虑与害怕手术风险及担心预后有关。
2、疼痛与手术和创伤有关。
3、潜在并发症:血管危象、感染。
4、自理能力缺陷与术后卧床、制动有关。
5、知识缺乏:缺乏功能锻炼的相关知识。
【护理措施】按手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关心帮助患者,注意倾听患者主诉,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2、适应性训练:训练床上大、小便,立即戒烟。
3、皮肤血管准备:保护好供区和受区的皮肤和血管,避免在供区静脉注射。
4、体位准备:交腿皮瓣者,训练双腿交叉卧位;腹部皮瓣者,训练肩肘部功能锻炼的方法。
5、做好辅助检查,如肝、肾功能,心电图,出凝血时间测定。
术后护理1、病情观察(1)皮瓣区血液循环的观察:包括皮肤温度、颜色、肿胀、毛细血管回流情况,注意与健肢对比,详细记录,一旦出现循环障碍,特别是血管危象的表现,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2)术区及供区切口情况,必要时供区给予烤灯照射。
2、环境:保持病室安静、整洁,室温在 22~25℃,室内严禁吸烟;有条件者住单人病房,减少人员探视。
3、体位:绝对卧床休息 10~14 天,抬高患肢略高于心脏水平,禁止患侧卧位。
4、用药护理(1)根据疼痛评分给予非药物干预措施和药物治疗(评分≥4 分)。
(2)使用抗凝、抗血管痉挛药物期间,注意有无出血现象,尤以鼻出血、牙龈出血为多见。
5、饮食: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胶原的食物。
多食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6、避免诱发血管痉挛(1)患肢(指)保暖,使用 60W~100W 烤灯照射,灯距 30~40cm,防止烫伤,遵医嘱持续照射 10~14 天。
(2)避免寒冷、吸烟、疼痛、情绪不稳、过度肿胀、血容量不足、便秘、尿潴留、药物影响(缩血管药物)等因素。
7、断蒂:带蒂皮瓣在无感染和血液循环障碍情况下,3~4 周断蒂,断蒂前 3~5天用皮管在蒂部行夹管试验,夹管时间从短到长,逐渐延长至 1 小时,无血循环障碍,可安全断蒂。
全喉切除+胸大肌皮瓣修复术护理常规

全喉切除+胸大肌皮瓣修复术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参见头颈科疾病手术术前一般护理常规及喉部肿瘤(全喉、半喉)切除术护理常规。
1、评估和观察要点(1)病情评估:评估患者呼吸道情况,有无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了解患者饮食及营养状况,是否有吞咽异物感、吞咽困难,根据身高体重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营养不良;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原发病治疗用药情况、既往病史以及全身有无合并症等。
(2)安全评估:评估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严重者给予床旁备负压吸引器、吸痰管及气管切开包等急救物品。
2、护理要点(1)术前检查:专科检查:颈部CT、MRI、频闪喉镜、电子喉镜、纤维喉镜检查、肺功能等。
(2)术前准备:1)皮肤准备:上至下颌角,下至脐上,两侧至腋中线,剃除腋毛。
2)专科准备:准备14mm金属套管或8mm气囊套管各一副,一次性负压吸引器2个,胸带1个。
并床旁准备好氧气、负压吸引器、吸痰管等气管切开用物。
3)交叉配血:术前一日通知输血科,给予患者交叉配血。
3、宣教和指导要点(1)病种宣教: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及简单手术方式,解释手术的目的及意义,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2)呼吸方式:术后患者经气管套管进行呼吸,告知患者气管切开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术后胸部伤口疼痛可嘱患者改用腹式呼吸来减轻疼痛症状,可在术前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的训练。
(3)体位指导:患者胸部有伤口,全麻清醒后给予患者半卧位,教会患者起卧方法,减轻伤口疼痛。
4、注意事项(1)服药禁忌:入院后及时询问患者是否长期服用抗凝或麻醉禁忌的药物,应通知医生,并告知患者术前停药一周或用其他药物替代治疗,避免术中出血或麻醉意外。
(2)留置胃管:动作轻柔,固定好,系带松紧度适中;确定胃管在胃内,胃管深浅度适宜,并在胃管上标明留置时间;告知患者勿牵拉胃管,防止胃管脱出。
(3)生活习惯:术前嘱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忌烟、酒,适当活动,加强营养摄入,增强体质,为手术做准备。
皮瓣移植护理常规

皮瓣移植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做好充分解释工作,使患者了解手术方案,认识手术的优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说明术后姿势固定所引起的不适,并指导患者模拟术后姿势,以提高适应能力和在床上生活习惯,减少术后的痛苦和情绪波动。
2. 协助完成必要术前检查,以排除潜在疾病及手术禁忌证,做好供皮区及受皮区皮肤准备。
3. 为避免感染,为皮瓣成活创造条件,对病室紫外线消毒;二、术后护理1. 严密观察皮瓣血运,可通过皮温、皮肤颜色、肿胀程度、毛细血管反应等指标,耐心细致地全面观察,综合判断,及早发现问题,以求早期处理。
2. 保温护理术后保温尤为重要,皮瓣局部给60W烤灯持续照射7~ 10天,烤距为30~40cm. 用无菌巾遮盖灯罩和皮瓣,使之保暖,皮温要注意与邻近正常组织相比较。
一般移植皮瓣温度与健侧皮温相差0. 5℃~2℃, 若比正常皮温相差低于2℃, 提示将发生血液循环障碍。
如皮温突然增高超过正常范围,且局部有刺痛感觉或疼痛持续加重,提示有感染可能。
3. 观察肿胀程度术后皮瓣均有水肿过程,3~4天后静脉逐渐沟通,皮瓣静脉回流即可迅速改善而消肿。
根据肿胀程度可出现皮纹存在、皮纹消失、水泡。
动脉血供不足皮瓣塌陷,皮纹增多;静脉回流受阻,皮纹消失,张力增大,表面光亮,有水泡或皮纹出血,如动静脉同时栓塞时,肿胀程度不发生变化。
4. 术后保持患肢高于心脏,抬高患肢10°~15°保证皮瓣的血供和静脉回流、促进皮瓣成活。
5. 疼痛护理疼痛可使机体释放5-羟色胺(5-HT) , 5-HT有强烈缩血管作用,不及时处理可致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故术后应及时给予止痛。
局部包扎固定,保护肢体,避免活动时损伤皮瓣,引起疼痛,包扎不要过紧以防压迫。
术后所有治疗护理操动作轻柔,如注射、输液、换药、拔引流管等,尽量减轻疼痛。
拟定人:方**萍审核人:xxx 修订日期:2020年x月拟定日期:2020年x月。
皮瓣术后护理的护理措施

一、概述皮瓣移植术是一种常见的显微外科手术,通过将供区皮肤及其附件转移到受区,重新建立血液循环和神经支配,以达到修复缺损、改善功能的目的。
术后护理对于皮瓣的成活和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
以下为皮瓣术后护理的具体措施:二、皮瓣术后护理措施1. 病房环境(1)保持病房安静、清洁、通风,避免交叉感染。
(2)温度控制在25℃左右,湿度不宜过高。
2. 伤口护理(1)术后伤口敷料应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潮湿、污染。
(2)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术后3-5天内,伤口可能会有少量渗液,属正常现象。
3. 皮瓣观察(1)密切观察皮瓣的颜色、温度、张力、毛细血管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皮瓣颜色正常或轻微水肿可加压包扎,但不可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3)如皮瓣出现缺血、坏死迹象,应及时给予抗凝解痉药物,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4. 血液循环(1)术后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
(2)避免患肢剧烈运动,防止血管痉挛。
(3)保持病房恒温、恒湿,避免温度波动过大。
5. 营养支持(1)术后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促进伤口愈合。
(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营养补充,如氨基酸、脂肪乳等。
6. 预防感染(1)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根据医嘱使用。
(2)保持伤口敷料干燥、清洁,避免污染。
(3)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血常规等指标,发现感染迹象及时处理。
7. 心理护理(1)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
(2)指导患者正确面对术后恢复过程,增强其信心。
(3)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8. 康复训练(1)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
(2)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关节活动,防止关节僵硬。
(3)鼓励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自理训练,提高生活能力。
9. 出院指导(1)告知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如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等。
(2)定期复查,观察皮瓣成活情况。
皮瓣移植术后护理常规

皮瓣移植术后护理常规
1、概念
皮瓣移植术又称带蒂植皮术,皮瓣移植后的血运暂时完全由蒂供应,移植后,皮瓣与植皮区建立新血运关系,待皮瓣能从植皮区获得充分血运后,方可将蒂切断。
2、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自理能力、合作程度及生命体征。
(2)评估皮瓣血液循环情况。
3、护理措施
(1)卧床休息一周。
(2)姿势固定3~4周。
(3)抬高患肢,可稍高于心脏水平,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皮瓣肿胀。
(4)观察皮瓣血液循环情况及皮管是否扭转、牵拉是否过紧、蒂部是否受压。
(5)皮瓣观察部位:观察皮瓣远端,单蒂皮瓣的远端是距离蒂部最远的边缘,双蒂皮管的远端是皮管的中段。
(6)皮瓣皮管训练:肠钳阻断法(适用扁平皮瓣):用套有乳胶管的肠钳夹紧蒂部,训练时间首次以15分钟开始,1~2次每日,逐渐增加至2小时每次,如阻断2小时后皮瓣无发绀,松开肠钳血供恢复后无显著反应性充血,即可行断蒂术。
(橡皮筋阻断法适应于皮管。
)
4、健康指导
(1)保持患者情绪稳定,防止激动、愤怒等而导致血管痉挛。
(2)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不直接或间接吸烟,不饮用含咖啡因液体如咖啡、茶水、可乐等。
皮瓣移植术后功能恢复与康复护理

皮瓣移植术后功能恢复与康复护理皮瓣移植术是一种常见的整容手术,用于修复和重建受损或缺损的皮肤组织。
手术后的功能恢复和康复护理是确保病人能够获得最佳结果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皮瓣移植术后功能恢复和康复护理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康复计划和护理指南。
一、手术后功能恢复1.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的最初几天十分重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保持患者的休息和舒适,避免剧烈活动;- 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并避免受伤口的摩擦和压力;- 术后使用抗生素和消炎药物以预防感染;- 定期更换伤口敷料以保持伤口干燥,并确保皮瓣有足够的血液供应。
2. 功能恢复计划手术后的功能恢复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锻炼,帮助皮瓣愈合和加强受损区域的肌肉;- 对于面部皮瓣移植,术后的功能康复应包括面部表情练习,帮助患者恢复面部肌肉的灵活性;- 针对手臂或腿部皮瓣移植,术后的功能康复应包括运动治疗,帮助患者恢复肢体活动能力。
3. 心理康复支持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次重大的生理和心理的挑战。
患者在手术后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和自卑等心理问题。
提供心理康复支持对于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心理康复支持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和支持小组等方式提供。
二、康复护理1. 伤口护理患者的伤口护理是康复护理中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一些建议:- 定期更换伤口敷料并进行清洁,以预防感染;- 使用适当的抗菌药膏以促进伤口愈合;- 避免受伤口的拉扯或摩擦,以免破坏皮瓣的血液供应。
2. 生活方式调整皮瓣移植术后,患者需要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以下是一些建议:- 避免剧烈活动和高强度运动,以防止伤口裂开或皮瓣移位;- 避免阳光直射和紫外线照射,以避免伤口色素沉着或色素脱失;- 戒烟和限制饮酒,以促进伤口愈合和降低感染风险。
3. 饮食和营养适当的饮食和补充营养也对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建议:- 患者的饮食应包括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促进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 补充适量的水分以保持皮肤的水合度和健康。
皮瓣移植术后护理问题及措施

皮瓣移植术后护理问题及措施
皮瓣移植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用于修复或重建失去皮肤或软组织的部位。
术后护理对于手术成功和患者恢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皮瓣移植术后常见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1. 创面出血:术后创面可能会出现出血,特别是在移植部位。
在术后24小时内应避免剧烈活动,并且保持患肢高于心脏,以减少出血的风险。
如果出血持续或增加,请及时联系医生。
2. 感染:皮瓣移植术后容易感染。
患者应该定期更换敷料,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休息和饮食。
如果患者发热、创面红肿或分泌物增加,请及时就医。
3. 疼痛和不适:术后可能会出现疼痛和不适感。
医生会为患者开出止痛药,并根据疼痛程度调整药物剂量。
患者还应该避免剧烈活动和长时间站立。
4. 皮肤损伤:皮瓣移植术后,移植部位周围的皮肤可能会受到损伤。
患者应该避免受到冲击或挤压,并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
5. 活动恢复:术后应该逐渐进行适当的活动恢复,但要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过度活动和过度压力。
患者还应该定期进行康复训练,以加速康复过程。
总之,术后护理对于皮瓣移植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患者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个人卫生,定期进行康复训练,以保证术后恢复的顺利进行。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瓣修复疾病护理常规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皮瓣修复疾病护理常规(一)定义皮瓣是一具有血液供应的皮肤及其附着的皮下脂肪组织所形成。
在皮瓣形成与转移过程中,必须有一部分与本体(供皮瓣区)相连,此相连的部分称为蒂部,以保持血液供应,转移到另一创面后(受皮瓣区),暂时仍由蒂部血运供应营养,等受皮瓣区创面血管长入皮瓣,建立新的血运后,再将蒂部切断,始完成皮瓣转移的全过程,故又名带蒂皮瓣,但局部皮瓣或岛状皮瓣转移后则不需要断蒂。
皮瓣转移后,由于带有全层皮肤和丰富的脂肪组织,其收缩性远较游离植皮小得多,而且可耐受外力摩擦,并能保持皮瓣转移前原有的色泽.皮瓣移植可修复有肌腱、骨、关节、大血管、神经干等组织裸露的新鲜创面或陈旧性创伤。
对有深部组织(肌腱、大血管、神经)缺损或外露的创面、不稳定疤痕紧贴骨面或合并有溃疡的瘢痕,为了加强局部软组织的厚度,或为后期进行肌腱、神经、骨、关节等组织的修复,都应该施行皮瓣修复。
(二)临床表现1、疼痛依据受伤程度及部位,疼痛程度不一。
2、肿胀局部皮瓣会有轻度肿胀,并伴有红肿、压痛。
3、发热外伤病人常伴有发热,一般不超过℃。
4、活动或功能障碍局部制动或疼痛使病人活动受限。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1、组织灌流量的改变:与长期卧床制动,血管吻合处栓塞有关。
2、疼痛:肢体受创皮瓣移植有关。
3、高凝状态和出血倾向:与应用抗凝药物有关。
4、感染:与开放性损伤及长时间手术有关。
5、焦虑、恐惧:知识缺乏担心手术成功与否有关6、有压疮的危险:与长期卧床制动,营养摄入不足有关7、术后并发症如便秘,尿潴留:与长期卧床活动不足有关。
8、皮瓣血循环障碍:与体位不正确致使皮瓣扭转、受压、牵拉甚至撕脱有关。
(四)观察要点1、术前(1)患者生命体征及全身状况。
(2)受区伤口皮肤破损及污染情况,深部肌腱、神经、血管损伤情况,并及时给与加压包扎止血。
(3)供区皮肤应外观正常,质地柔软而无瘢痕,检查有无皮肤破溃、皮疹、瘢痕等。
(4)协助完成必要术前检查,以排除潜在疾病及手术禁忌证2、术后(1)患者生命体征及全身情况。
(2)伤口渗出情况,如有引流管,应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
(3)观察皮瓣有无牵拉、扭转、受压及撕脱。
(4)观察皮瓣血循环如温度、肤色、肿胀程度及毛细血管反应等的改变,判断皮瓣生长情况。
(5)观察患者情绪及神态变化如:冷漠、烦躁等,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
(6)睡眠及大小便情况,避免便秘及尿潴留。
加强基础护理,定期翻身观察易受压部位有无红肿、破损,避免压疮发生。
(五)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措施(1)创面护理外伤后应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禁止术前在供、受区行静脉穿刺输液,应尽早手术,以防供、受区血管壁炎性内膜增生和血管栓塞而导致皮瓣失败。
对于急诊患者,伤口常沾有油物或泥土,并与伤损皮肤软组织粘合很紧,而且伤口疼痛,术前皮肤准备困难,如处理不及时,将直接影响皮瓣移植术的成功;非急诊患者,应指导患者每天用手提抓皮管成形部位的皮肤,使局部组织松弛,有助皮管形成。
(2)心理护理患者及家属对此手术不了解,担心手术安全、是否成功、痛苦程度能否忍受等,产生紧张恐惧心理。
因此,护理人员要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详细说明手术的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解除恐惧紧张心理,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
(3)入院宣教:熟悉住院环境,了解病房制度、陪护探视制度,告知科室主任、管床医生、病房护士长、责任护士。
(4)术前准备建立静脉通路,常规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酶原时间、血糖、血尿淀粉酶等检查。
术前禁食12h,禁水6h。
手外伤往往皮肤软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有时伴有复合组织伤,伤后需及时彻底清创,控制创面感染。
练习床上使用大小便器。
2、术后护理措施(1)体位护理术后将患者安置于一个有效、舒适的体位,患肢是否妥善固定并安置有效舒适体位直接影响手术成败。
行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后,患肢应被妥善固定,以防止患肢移动时引起皮管过度牵拉、扭曲、受压而影响皮瓣血液循环导致皮瓣血运阻断而坏死等。
术后可暂时采用屈膝卧位,患侧腘窝处垫功能垫,防止切口处牵拉痛。
患肢功能垫垫高可缓冲对腹部带蒂皮瓣的牵拉。
由于患肢强迫体位,患侧腋窝处于夹闭状态,要经常擦洗患侧腋窝处并勤更换填充腋窝的纱布,以防止腋窝处皮肤被汗液长期浸泡、糜烂。
(2)饮食护理根据术中麻醉方式指导患者术后是否可以立即进饮食,并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述术后饮食注意事项。
如术后无特殊不适即可以进饮食,戒烟、酒、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水,进食清淡、易消化的富含维生素、纤维素及高蛋白质、高热量饮食。
保持大便通畅,以防腹胀造成切口张力增高而发生血管痉挛。
(3)环境要求将患者安置在清洁、安静、舒适、空气新鲜的病房内, 每日紫外线消毒空气2次, 地面用有效氯含量为500 mg/L的键之素消毒液擦拭, 室温25~27℃、湿度60%~70%为宜。
在距皮瓣上方30~40 cm处以45W烤灯持续照射, 室内禁止吸烟。
(4)局部护理注意伤口出血及渗出情况。
一般术后1~2天有少量渗出, 如渗出较多应及时更换敷料, 保持床旁烤灯的有效照射, 防止灼伤皮肤, 观察血运时应避免用冰冷的手或物品直接接触皮瓣。
(5)皮瓣护理及观察及时观察和记录皮瓣温度、颜色、毛细血管反应以及肿胀程度, 一般1~2小时观察皮瓣血液循环一次, 注意观察皮瓣蒂有无受压或过度扭转, 皮瓣颜色、温度有无异常, 其深面有无积血。
观察时应与邻近正常皮肤对照。
血液循环障碍多发生在术后24~48小时, 也可发生在术后3~5天水肿期内, 应观察2~3周。
发生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
观察重点:①肤色: 静脉回流受阻时, 先呈暗红色, 随着受阻加重, 可由开始的暗红色变为紫红或紫黑, 动脉受阻时, 肤色由红润变淡或苍白。
②肿胀: 肿胀程度由皮纹来判断, 皮纹消失, 说明肿胀严重, 皮纹增多, 表示动脉供血受阻。
③皮温: 与邻近皮肤相差在1~2℃。
毛细血管充现象: 静脉回流受阻是充盈加速, 动脉受阻时变慢。
(6)切口护理常规患肢伤口换药 1~2 次 / 天,带蒂皮瓣用无菌纱布将皮瓣蒂根部衬垫好。
根据切口渗出情况随时更换辅料,以保证切口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嘱患者注意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如有污染或被水弄湿情况,及时给予换药等对症处(7)心理护理由于肢体受伤致残,患者身心受创,对经济支出、治疗效果及患肢功能的恢复均有不同程度的担心、焦虑。
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鼓励患者正确面对挫折,帮助其了解相关专业知识,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树立起康复的信心。
(8)术后“三抗”治疗护理术后常规行抗感染, 抗血栓, 抗痉挛治疗。
应观察血压和伤口出血情况及其他部位有无出血, 如鼻出血等。
严密观察体温及皮瓣变化, 了解有无感染及抗生素的使用效果,。
各种穿刺或注射后, 针眼按压时间应大于5分钟。
定时检查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
善于发现引起血管痉挛的因素。
及时采取措施, 以调整药物用量及间隔时间。
(9)并发症的护理①感染一般来说皮瓣在转移过程中很少发生严重感染,轻度感染多发生在皮瓣断蒂术后,尤其是蒂部下方有创面时,断蒂手术后局部血供条件较差,有张力时更易发生感染且不易愈合。
严重外伤时,一方面可能由于污染较严重,另一方面早期清创时难免对失活组织辨别不准而使坏死组织残留则更易液化感染,导致手术失败。
应注意抗感染治疗,增强全身抵抗力,手术中彻底清创,局部外用抗生素,放置负压引流,术后如发现有感染征象,应及早拆除缝线,充分引流,以防感染扩散。
②出血密切观察皮瓣缝合处及取皮区切口处、牙龈、巩膜及鼻粘膜是否有出血倾向,出血时应卧床休息,棉球轻微按压止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保持输液通畅,遵医嘱急查血常规,必要时用等量的鱼精蛋白中和肝素,遵医嘱应用血液制品。
③血运障碍血运障碍是皮瓣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者可大块组织坏死或导致手术完全失败。
临床表现:一是动脉供血不足,皮肤表面呈苍白色,局部温度下降,此种情况比较少见,常为暂时性反应性血管痉挛所致,若术中发现,给予热敷或小剂量血管扩张剂大都能恢复。
若发生在术后应给予补充血容量、保温、止痛、扩容抗凝等措施疏通微循环。
二是静脉回流障碍,表现为皮瓣肿胀紫绀,轻者皮色为淡红色紫斑点,重者可出现小水泡或呈紫黑色,多发生在皮瓣的远端。
这种情况一般多发生在术后2~3天内,逐渐加重且范围扩大,5天后趋于稳定,轻者5天以后逐渐好转,表皮脱落,对治疗不造成大的影响,重者出现皮瓣部分或大部分坏死。
原因:皮瓣扭转、挤压等,造成血运回流障碍;止血不完善,使皮瓣下出现血肿,致局部张力增大,而影响血运;由于无菌操作不严,局部感染亦可造成或加重皮瓣血运障碍;包扎不当或术后固定欠妥,皮瓣蒂部牵拉、受压,致供血不足或回流受阻。
护理:出现皮瓣血运障碍时,首先应检查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若术后出现血运障碍,动脉痉挛可以通过保温、镇静、止痛、补充血容量,应用扩容及疏通微循环、扩张血管药物,有条件时可行高压氧治疗。
静脉回流障碍给予敷料加压包扎,抬高肢体或皮瓣远端,采取体位引流,用手指轻轻由皮瓣远端向蒂端按摩等方法,还可拆除部分缝线,应用肝素、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溶液浸湿创缘。
或剪开已结扎的创面边缘的小静脉,使积血流出,待3~5天循环重新建立,静脉回流改善,皮瓣有可能成活。
④血肿皮瓣下出现明显的血肿时应立即报告医生,拆除部分缝线,予以清理,必要时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如有活跃的出血点应设法结扎,然后放置橡皮片、半胶管或负压引流。
⑤皮瓣撕脱在皮瓣转移过程中妥善固定与制动是防止肢体活动造成撕脱的必要措施,因此术前对病人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须取得病人的充分合作。
⑥压疮腹股沟皮瓣患者手术后需绝对卧床1周,体位固定,骶尾部长期受压,容易导致骶尾部压疮的发生。
手术后可以给予海棉垫、气垫床等物品缓冲受压部位的压力,并注意检查受压部位皮肤的完整。
对于皮瓣修复的患者, 术后安全镇痛、严密监护, 合理三抗及生活护理等, 可使患者心理状态稳定。
减少并发症发生, 提高皮瓣修复术的成功率(六)健康教育1、心理指导由于肢体受伤致残,患者身心受创,对经济支出、治疗效果及患肢功能的恢复均有不同程度的担心、焦虑。
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鼓励患者正确面对挫折,帮助其了解相关专业知识,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树立起康复的信心。
2、健康指导臂丛、全麻或连硬外麻者去枕平卧6小时(全麻者头偏向一侧)、6小时后可进饮食。
患行腹部或交腿皮瓣移植者,术后分别患肢用胶布或外固定支架固定于适当位置;患者绝对平卧休息10~14天,抬高患肢20~30度,不能向患侧侧卧,避免皮瓣受压,影响皮瓣的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