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形势分析
2011中国经济形势有利与不利,发展趋势分析

2011年经济运行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分析总体来看,2011年宏观经济运行既有有利条件,也存在着不利因素,经济运行环境的不确定性较大。
(一)有利条件首先,2011年世界经济仍可维持温和复苏态势。
世界经济的复苏势头要强于预期,且具有一定的韧性,基本抵御了2010上半年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和随后的欧盟刺激政策退出的冲击。
展望2011年的全球形势,经济增长将较2010年有所放缓,预测在4%左右。
美国经济仍可维持适度增长。
欧盟经济增长超出预期,表明市场信心恢复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财政刺激政策退出的影响,继续增长的可能性也较大。
日本经济增长前景相对暗淡,但世界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增长,对日本经济又有一定的带动作用,因而日本经济仍可保持正增长。
其次,全球通胀压力仍保持在较低水平。
展望2011年度的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受到世界经济温和复苏、发达国家产出缺口较大等因素的影响,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目前国内价格水平特别是PPI生产者物价指数与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高度相关,明年国际价格的稳定对保持国内价格稳定比较有利。
第三,国内发展环境有利于经济增长。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级政府积极谋化发展,项目储备与准备情况良好。
经过多年的准备,目前中西部地区发展已步入快车道,大规模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正在展开。
产业转移趋势进一步加强,有利于现有优势产业继续保持竞争优势。
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出台和实施,加快创造出新优势产业。
消费的环境和支撑条件可望进一步得到改善。
第四,宏观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仍具备较大的运用空间。
尽管2010年继续实施了大规模一揽子刺激计划, 2010年中央政府财政赤字仍在1%以内,国债余额与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合计也只相当于GDP的40%左右,两项指标均处于安全线内,并远低于其他实施经济刺激计划的国家。
这表明,当前财政仍具有较强的扩张能力,财政政策运用仍有很大空间。
(二)不利因素首先,外贸环境和2010年相比有所恶化。
2011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发布部门】上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发布日期】2012.02.24【实施日期】2012.02.24【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2011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也是改革创新的突破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全市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按照“六个着力”的要求,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经国家统计局联审通过,全年实现上海市生产总值(GDP)19195.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2%(见图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94亿元,下降0.7%;第二产业增加值7959.69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11111.06亿元,增长9.5%。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7.9%,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全市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为82560元。
图1 2007-2011年上海市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在全市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9584.12亿元,比上年增长7.3%;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9611.57亿元,增长9.1%,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9.5%提高到50.1%。
其中,私营及个体经济增加值4667.45亿元,增长8.3%,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4.3%。
全年经工商登记新设立的各类市场主体18.52万户,比上年增长0.4%。
其中,企业13.44万户,增长7.3%;个体工商户4.91万户,下降15.5%。
在新设立企业中,内资企业(不含私营企业)4853户,增长16.8%;外商投资企业6999户,增长8.4%;私营企业122505户,增长6.9%。
全年地方财政收入342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9.4%。
陵水县2011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陵水县2011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及下半年经济运行走势预测今年上半年,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牢牢把握经济发展这个主题,紧紧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上半年经济呈现出健康、稳步、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经济运行总体特征(一)总体经济在上升的通道上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运行质量、效益不断提高今年上半年,我县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去年同期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了平稳较快的增长势头,全县生产总值(GDP)达314835万元,同比增长14.3%(按可比价计算),增幅全省第四位。
其中:第一产业157768万元,同比增长7.3%,第二产业52591万元,同比增长30.7%,第三产业104476万元,同比增长18.2%,三次产业结构比由去年同期52.7:15.1:32.2,调整为50.1:16.7:33.2其中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6.9%,拉动经济增长3.9百分点;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2.2%,拉动经济增长4.6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0.9%,拉动经济增长5.8百分点;经济运行的效益和质量明显提高。
(二)农业经济在结构调整中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我县坚持把“农业、农村、农民”放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扶持力度,继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做大做强我县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冬季瓜菜、热作水果、海洋渔业、畜牧业,重视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保护,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使我县农业经济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发展,今年上半年,瓜菜、水果、肉类、水产品价格提高,效益明显好转,上半年农业生产总值241582万元,同比增长7.4%,农业增加值157768万元,同比增长7.3%。
(三)工业生产稳步增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上半年,我县工业生产保持稳步增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工业总产值18393万元,同比增长8.5%,增加值5677万元,同比增长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1578万元,同比增长7.3%,增加值4040万元,同比增长14.4%,规模以下工业产值6806万元,同比增长9.6%,增加值1637万元,同比增长8.9%。
牡丹江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牡丹江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牡丹江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是“十二五”起步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中央、省的决策部署和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求实创新、跨越争先”,全力实施工业立市、金融强市、贸旅牵动三大战略,深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全面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发展质量稳步提高,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发展更趋和谐。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56.1亿元,比上年增长8.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86.4亿元,比上年增长19.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92.3亿元,比上年增长13.4%。
三次产业结构为16.7:41.3:42。
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增长5.2%。
从居民消费品构成上看,八大类呈五升三降格局。
上涨的五类是:食品类、烟酒、家庭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居住类,分别比上年上涨12.5、4.6、2、1.7和8个百分点。
下降的三类是:衣着类、交通和通信类以及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类,分别比上年下降0.8、2.4和0.8个百分点。
二、农业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2.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6.5%,其中优良品种播种面积比重达到98%;粮食生产克服罕见伏旱影响总产量达到250.6万吨,其中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分别为35.5万吨、169.2万吨和41.9万吨,水稻和玉米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0.3%、8.4%。
经济作物播种面积8.9万公顷,与上年持平;全市拥有161个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品牌,同比增加13个;绿色有机食品种植面积36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9.1%。
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28.3亿袋,比上年增加3.9亿袋。
2011年末,全市大牲畜存栏41.2万头,比上年增长1.4%;生猪存栏101.5万头,比上年增长11.7%;羊存栏42.3万只,比上年增长4.8%;家禽存栏达到746万只,比上年增长3.8%。
2011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

2011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金融三班一.国际背景2011年是多变的一年,在这一年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
在国际上,欧美债务危机愈演愈烈,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实体经济萎靡不振,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从国内看,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增速温和回落,物价涨幅得到初步控制,经济增长的内生性进一步增强,以内需拉动经济成长的效果逐渐显出成效。
根据2011年的中国国际收支报告,在这一年我国对外经济交往活跃,较2010年相比,全年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增长22%。
国际收支继续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其中,经常项目顺差2017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2211亿美元。
二.国际收支主要状况(一)经常账户分析货物贸易余额在贷方,余额为1883亿美元,表明中国的出口实物商品总金额大于中国进口的实物商品的总金额。
服务贸易余额位于借方,余额为-552亿美元说明中国无形商品包扩各类服务处于逆差的位置,中国为出口的服务费用小于中国进口服务的开销。
其中运输和旅游项目逆差扩大是服务贸易逆差扩大的主要原因。
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量增加,境内企业对国际货物运输的需求上升,带动运输服务支出较快增长。
在旅游方面,随着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结构继续改善,带动境外观光、购物、留学等旅游支出大幅增加。
另外保险服务,专利权使用费逆差也较大,分别为-167亿美元、-140亿美元,说明我国居民保险企业向非居民提供的保险服务和专利使用权少于非居民保险企业向我国提供的保险服务和专利使用权。
收益项目下,总体呈现逆差,借方余额-119亿美元。
但职工报酬处于贷方,余额为150亿美元,说明中国属于劳务输出国,而投资收益借方余额-268亿美元,表明中国是资本输入国,或者说外资在中国企业的投资带来的收益比中国国内资本投资国外所带来的收益大。
(二)资本金融账户中国的金融账户余额在贷方,表明2011年资本净流入我国2211亿美元。
直接投资处于贷方余额,净流入1704亿美元,表明外国在华投资大于本国在外投资,并且金额较大,大约为本国对外投资的2.7倍,所以直接投资净流入是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主要来源。
2011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分析.doc

(三)宏观经济分析1、全球经济分析2011年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放缓,但发达国家工业仍然保持相对较快的增长;新兴市场经济体通胀持续高企,发达国家通胀压力逐步显现;除德国之外的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新兴市场国家就业状况有所改善;发达国家主权债务危机严重,但企业和银行资金相对充裕。
预计2012年世界经济将延续低速增长局面,继续在周期底部徘徊,但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很小。
⑴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①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放缓,但发达国家工业仍然保持相对较快的增长2011年前三个季度,美国GDP季度增速分别为0.4%、1.3%和2.5%(均为环比折年率),低于去年3%的水平。
欧元区二季度经济环比增速由一季度的0.8%下滑至0.2%,呈现下行态势。
日本经济则因地震和核泄露已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
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速也有所放缓。
巴西前两个季度GDP同比分别增长4.2%和3.1%;印度则延续去年初以来增速逐季放缓的态势,二季度经济增速降至7.7%;俄罗斯二季度GDP同比仅增长3.5%,比一季度下降0.8个百分点;中国GDP增速也逐季回落。
但是,从工业生产数据来看,发达国家工业生产仍然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
以美国为例,2011年前9个月,工业生产同比增长均在3.2%之上,是2001年至2008年从未出现过的现象;从制造业新增订单来看,同比增长都在10%以上,这也远远超过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另外,美国权威行业研究机构供应管理协会(ISM)的数据显示,2011年9月,美国制造业活动连续第26个月扩张,增速比上月略有提高。
欧元区情况与此类似,2011年8月份,欧元区工业生产继续7月份的回升势头,环比增长1.2%,同比增长5.3%,前8个月平均水平也同美国一样超过历史同期,显示欧元区实体经济基本面尚好。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更加注重实体经济发展;二是国际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直接冲击的是居民、金融机构和国家财政,对企业影响是间接的,发达国家企业的现金流仍然充足,技术水平仍然领先;三是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品依然具有较大的需求。
厦门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厦门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厦门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厦门调查队(2012年3月18日)201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抓住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的有利时机,奋发有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岛内外一体化建设,不断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持续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全力打好“五大战役”、打造“五个厦门”,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荣膺全国科学发展典范城市、全国十大创新型城市、全国十大低碳城市,名列中国服务型政府十佳城市前茅,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2535.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68亿元,下降 4.0%;第二产业增加值1304.10亿元,增长17.4%;第三产业增加值1207.02亿元,增长13.1%。
三次产业结构为 1.0∶51.4∶47.6。
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0734元,增长10.1%,折合10947美元。
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耗电667.7 千瓦时,比上年减少63.33千瓦时;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耗水11.7吨,减少1.62吨。
财政收支全市财政总收入实现651.83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370.77亿元,增长32.6%。
在地方级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314.85亿元,比上年增收75.14亿元,增长31.3%,占地方级收入增量的82.5%。
其中,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增收明显,合计增收74.07亿元,分别增长40.5%、27.3%、100.8%、26.7%和62.6%。
全年财政支出389.07亿元,增长30.8%。
其中医疗卫生支出19.55亿元,增长34.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7.53亿元,增长 50.9%;教育支出58.37亿元,增长34.5%;交通运输支出46.86亿元,增长60.8%;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8.2亿元,增长40.5%。
2011全年中国经济统计数据

统计局:2011年中国经济增速比上年增长9.2%2011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12年1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
初步测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8.9%。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7712亿元,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20592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203260亿元,增长8.9%。
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0%。
一、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粮食连续八年增产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7121万吨,比上年增产2473万吨,增长4.5%,连续八年增产。
其中,夏粮产量12627万吨,比上年增长2.5%;早稻产量3276万吨,增长4.5%;秋粮产量41218万吨,增长5.1%。
全年棉花产量660万吨,比上年增长10.7%;油料产量3279万吨,增长1.5%;糖料产量12520万吨,增长4.3%。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803万吨,比上年增长0.3%,其中猪肉产量5053万吨,比上年下降0.4%。
生猪存栏46767万头,比上年增长0.7%;生猪出栏66170万头,比上年下降0.8%。
全年禽蛋产量2811万吨,比上年增长1.8%;牛奶3656万吨,增长2.2%。
二、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企业利润继续增加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9%。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9%,集体企业增长9.3%,股份制企业增长15.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0.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半年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2011年7月13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
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经济运行总体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
初步测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其中,一季度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700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02178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86581亿元,增长9.2%。
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2%。
一、农业生产总体稳定,夏粮生产获得丰收。
全国夏粮产量12627万吨,比上年增产312万吨,增长2.5%。
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722万吨,同比增长0.2%,其中猪肉产量2443万吨,下降0.5%。
二、工业生产平稳增长,企业效益继续增加。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3%。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同比增长10.7%;集体企业增长9.6%;股份制企业增长16.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1.1%。
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同比增长14.7%,轻工业增长13.1%。
分行业看,39个大类行业均实现增长。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同比增长12.4%,中部地区增长17.8%,西部地区增长17.3%。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8%,比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
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环比增长1.48%。
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9203亿元,同比增长27.9%。
在39个大类行业中,37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2个行业同比下降。
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84.7%,比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
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2%。
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房地产投资增速较快。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24567亿元,同比增长25.6%。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43050亿元,增长14.6%。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0.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7.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4.7%。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22.6%,中部地区增长31.0%,西部地区增长29.2%。
从环比看,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1.04%。
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6250亿元,同比增长32.9%。
其中,住宅投资18641亿元,增长36.1%。
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4441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9%。
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2.1%。
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40991亿元,同比增长21.6%。
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101.75。
四、市场销售稳定增长,汽车、房地产相关商品销售放缓。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833亿元,同比增长16.8%。
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39034亿元,增长23.7%。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4450亿元,同比增长16.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1383亿元,增长16.2%。
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9579亿元,同比增长16.2%;商品零售76254亿元,增长16.9%。
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36108亿元,同比增长24.2%。
其中,汽车类增长15.0%,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2.1个百分点;家具类增长30.0%,回落8.5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1.5%,回落7.3个百分点。
6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7%,环比增长1.38%。
五、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快。
上半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2076元。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41元,同比增长13.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
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1.5%,转移性收入增长9.9%,经营净收入增长31.2%,财产性收入增长20.4%。
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706元,同比增长2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7%。
其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20.1%,家庭经营收入增长21.0%,财产性收入增长7.5%,转移性收入增长23.2%。
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依然十分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
下阶段要坚持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不动摇,继续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继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宏观调控的首要位置,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进一步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附注:
(1)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从2011年4月份起,对外公布国内生产总值(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四项统计指标的经季节调整的环比数据。
根据季节调整模型自动修正结果,对1季度GDP、2-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速进行修订。
修订结果及2季度GDP环比数据、6月份其他指标环比数据如下:
2011年1季度、2季度GDP环比增速分别为2.1%和2.2%。
其他指标环比数据表
(2)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从2011年1月起提高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起点标准,其中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额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
经测算,规模以上工业和投资统计起点标准提高后,依据新起点标准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结构和速度数据,与依据原起点统计的相应数据相比,数据及其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3)自2011年起,国家统计局对月度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制度进行了完善,即将月度投资统计的范围从城镇扩大到农村企事业组织,并将这一统计范围定义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不仅月度统计内容更加全面,而且定义更加准确。
(4)自2011年起,发布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
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5)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附表
2011年上半年主要统计数据
注:
1.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计算;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长速度均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增长速度均按现价计算;
2.全国建筑业企业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
3.农产品生产价格指农产品生产者直接出售其产品时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