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讲解
三年级下册语文 - 18《童年的水墨画》知识点+图文解读 人教部编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课文18《童年的水墨画》知识点+图文解读课文知识点一、生字组词墨mò(墨水、油墨、笔墨、水墨画)染rǎn(染色、染发、染绿、一尘不染)竿gān(竹竿、钓竿、竿子、百尺竿头)腾téng(扑腾、欢腾、奔腾、折腾)碎suì(破碎、粉碎、零碎、心碎)拨bō(拨打、拨水、拨动、拨开)浪làng(浪花、海浪、风浪、浪费)葫hú(葫芦、水葫芦、闷葫芦、葫芦丝)爽shuǎng(清爽、凉爽、爽口、秋高气爽)蘑mó(口蘑、白蘑、松蘑、蘑菇云)菇gū(蘑菇、香菇、冬菇、金针菇)二、多音字扇shàn(扇子)shān(扇风)三、近义词梳妆——打扮平静——安静扇动——摇动戏耍——玩耍抖落——抖动四、反义词平静——热闹开放——凋零欢叫——哀号清清爽爽——混混浊浊五、理解词语水墨画:中国画的一种。
扑腾:原指游泳时用脚打水。
本课指重物落地的声音。
戏耍:捉弄耍笑。
拨动:手脚或棍棒等横着用力,使东西移动。
抖落:震动使(雨滴、水滴等)落下。
水葫芦:文中用来比喻水性极好的孩子。
梳妆:梳洗打扮。
虎牙:突出的尖牙,文中指孩子嘴里长出的比较突出的牙齿。
六、词语积累描写童年生活的成语:无拘无束、天真无邪、生气勃勃生龙活虎、欢声笑语、自由自在天真浪漫、无忧无虑、童言无忌七、句子解析1.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梳妆的镜子”是指过去的妇女梳洗打扮时照的镜子,“平静”说明水面上一点波纹都没有。
2.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染”是把东西放在颜料里使着色,这里指人影倒映在溪水中是绿色的3.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用“鸭群”比喻一群小孩,用“翅膀”比喻小孩的胳膊,写出了孩子们戏水玩耍时的调皮、可爱。
4.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清清爽爽”是指整洁干净,这里指松树被大雨淋过以后显得格外清新凉爽。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18童年的水墨画》知识点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18童年的水墨画》知识点《18童年的水墨画》是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作者童年时期的一幅水墨画,展现了童年的美好与纯真。
这篇文章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知识点:一、课文内容梗概本篇课文以作者回忆童年时期的一幅水墨画为线索,描绘了作者小时候自由、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场景。
作者通过对水墨画中细节的描写,勾勒出童年时期美好的回忆,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二、描写细节的运用在课文中,作者通过对水墨画中每个细节的描写,生动传神地展示出了童年时期的美好情景。
例如,作者描绘了画面中的小溪、灌木丛、花朵等,使读者能够想象出清新的空气、青葱的草地和色彩斑斓的世界。
通过描写细节,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作者的童年记忆。
三、修辞手法的应用在文章的描写过程中,作者还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描写效果。
比如,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来形容小溪:“小溪像一条鱼儿自由自在地游着”,使读者感受到童年时期的活力和自由。
另外,作者还通过类比的手法来描述水墨画的颜色:“不是一般的绿,像极了翡翠的颜色”。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四、表达情感的方式本篇课文除了描绘童年时期的美好景象外,还通过对情感的描写来表达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例如,作者写道:“像一张舒展如画的彩虹,把我带回了那个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童年时光。
”这种用彩虹比喻童年时光的表达方式,既生动形象又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慨。
五、篇章结构的组织整篇文章以作者回忆童年的一幅水墨画为主线,通过对画面细节、情感和感受的描写,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篇章结构。
从开篇的标题到结尾的感慨,篇章结构紧凑有序,使读者能够沉浸在作者的回忆中,共同体验童年的美好。
通过对《18童年的水墨画》这篇课文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情感表达方式。
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写作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童年的水墨画课文讲解

童年的水墨画课文讲解
标题:童年的水墨画
正文:
《童年的水墨画》是一篇散文,作者是沈从文。
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回忆起自己童年时在北京的生活,描绘了他记忆中的一些场景和人物,通过对童年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之情。
在这篇文章中,沈从文运用了生动的描写手法,以水墨画的形式描绘出了他童年时期的生活。
这些场景和人物都是他亲身经历过的,在他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章的语言简洁明了,充满了深情和感性的色彩。
沈从文在文章中提到了许多他童年时的生活细节,例如他记忆中的北京街道、四合院、茶馆、水上交通工具等。
这些细节的描写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同时,他也提到了自己亲人和朋友,对他们的生活和工作进行了生动的描述。
在这篇文章中,沈从文运用了水墨画这一表现手法,将童年生活描绘得像一幅水墨画一样,清淡、自然、富有诗意。
通过这篇文章,作者表达了自己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和怀念之情,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他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思想深度。
拓展:
沈从文是一位著名的中国作家和考古学家,出生于 1902 年,逝世于 1988 年。
他的作品反映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性的深刻思考,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界的瑰宝之一。
除了《童年的水墨画》外,沈从
文还发表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如《边城》、《春蚕》等。
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优质教学课件

注意加点字 的读音!
读一读 : 天气太热了,奶奶拿着扇( . shān)风。 . shàn)子使劲的扇(
理解词语
【水墨画】 【扑腾】 【戏耍】 【拨动】 【抖落】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手脚或棍棒等横着用力,使东西移动。 震动使(雨滴、水滴等)落下。
中国画的一种。
文中用来比喻水性极好的孩子。 突出的尖牙,文中指孩子嘴里长出的比较突出的牙齿。 捉弄耍笑。
误的老师,牛皮筋是我们欢蹦乱跳的田野,地球是哺育我们人
类成长的母亲,宇宙却是我们梦中的天堂。我们如果用儿童诗
来描绘我们心中的世界,那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啊!
举例:
乡村 听不见街头的吵吵 阔的田野里也十分安静
麦子在微风中轻轻地跳着舞
小狗也爬在地上睡起了大觉。 不时地传来儿童的欢笑 那是他们放学后玩耍嫆戏。
“戏耍”是不仅指游戏、玩耍,还有戏弄的意思。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用 “鸭群”比喻一群小孩,用“翅膀” 比喻小孩的胳膊, 写出了孩子们 戏水玩耍时的调皮、可爱。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2. 与“戏耍”的“戏”字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D ) A.游戏 C.嬉戏 B.二龙戏珠 D.黄梅戏
18 童年的水墨画
第 二 课时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课堂拓展
当堂检测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
的愿望。 (重点)
3.通过朗读感受儿童诗的丰富想象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
树下 感觉不到炙热的阳光,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知识点+图文讲解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知识点+图文讲解知识点一、生字组词墨mò(墨水、油墨、笔墨、水墨画)染rǎn(染色、染发、染绿、一尘不染)竿gān(竹竿、钓竿、竿子、百尺竿头)腾téng(扑腾、欢腾、奔腾、折腾)碎suì(破碎、粉碎、零碎、心碎)拨bō(拨打、拨水、拨动、拨开)浪làng(浪花、海浪、风浪、浪费)葫hú(葫芦、水葫芦、闷葫芦、葫芦丝)爽shuǎng(清爽、凉爽、爽口、秋高气爽)蘑mó(口蘑、白蘑、松蘑、蘑菇云)菇gū(蘑菇、香菇、冬菇、金针菇)二、多音字扇shàn(扇子)shān(扇风)三、近义词梳妆——打扮平静——安静扇动——摇动戏耍——玩耍抖落——抖动四、反义词平静——热闹开放——凋零欢叫——哀号清清爽爽——混混浊浊五、理解词语水墨画:中国画的一种。
扑腾:原指游泳时用脚打水。
本课指重物落地的声音。
戏耍:捉弄耍笑。
拨动:手脚或棍棒等横着用力,使东西移动。
抖落:震动使(雨滴、水滴等)落下。
水葫芦:文中用来比喻水性极好的孩子。
梳妆:梳洗打扮。
虎牙:突出的尖牙,文中指孩子嘴里长出的比较突出的牙齿。
六、词语积累描写童年生活的成语:无拘无束、天真无邪、生气勃勃生龙活虎、欢声笑语、自由自在天真浪漫、无忧无虑、童言无忌七、句子解析1.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梳妆的镜子”是指过去的妇女梳洗打扮时照的镜子,“平静”说明水面上一点波纹都没有。
2.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染”是把东西放在颜料里使着色,这里指人影倒映在溪水中是绿色的3.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用“鸭群”比喻一群小孩,用“翅膀”比喻小孩的胳膊,写出了孩子们戏水玩耍时的调皮、可爱。
4.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清清爽爽”是指整洁干净,这里指松树被大雨淋过以后显得格外清新凉爽。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知识点+图文讲解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知识点+图文讲解知识点一、生字组词墨mò(墨水、油墨、笔墨、水墨画)染rǎn(染色、染发、染绿、一尘不染)竿gān(竹竿、钓竿、竿子、百尺竿头)腾téng(扑腾、欢腾、奔腾、折腾)碎suì(破碎、粉碎、零碎、心碎)拨bō(拨打、拨水、拨动、拨开)浪làng(浪花、海浪、风浪、浪费)葫hú(葫芦、水葫芦、闷葫芦、葫芦丝)爽shuǎng(清爽、凉爽、爽口、秋高气爽)蘑mó(口蘑、白蘑、松蘑、蘑菇云)菇gū(蘑菇、香菇、冬菇、金针菇)二、多音字扇shàn(扇子)shān(扇风)三、近义词梳妆——打扮平静——安静扇动——摇动戏耍——玩耍抖落——抖动四、反义词平静——热闹开放——凋零欢叫——哀号清清爽爽——混混浊浊五、理解词语水墨画:中国画的一种。
扑腾:原指游泳时用脚打水。
本课指重物落地的声音。
戏耍:捉弄耍笑。
拨动:手脚或棍棒等横着用力,使东西移动。
抖落:震动使(雨滴、水滴等)落下。
水葫芦:文中用来比喻水性极好的孩子。
梳妆:梳洗打扮。
虎牙:突出的尖牙,文中指孩子嘴里长出的比较突出的牙齿。
六、词语积累描写童年生活的成语:无拘无束、天真无邪、生气勃勃生龙活虎、欢声笑语、自由自在天真浪漫、无忧无虑、童言无忌七、句子解析1.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梳妆的镜子”是指过去的妇女梳洗打扮时照的镜子,“平静”说明水面上一点波纹都没有。
2.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染”是把东西放在颜料里使着色,这里指人影倒映在溪水中是绿色的3.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用“鸭群”比喻一群小孩,用“翅膀”比喻小孩的胳膊,写出了孩子们戏水玩耍时的调皮、可爱。
4.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清清爽爽”是指整洁干净,这里指松树被大雨淋过以后显得格外清新凉爽。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优秀PPT课件全

孩
子
像
们
鸭群
突出孩子们游泳本领高,在水中灵活。
想象一下,孩子们会怎么“拍水戏耍”?
①孩子们在水里 追来逐去,又喊又叫 ;
②孩子们 挥动着双臂,猛蹬着双腿
,
比赛谁游得快。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拨我溅笑哈哈。
读了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 到了什么?你能和同桌表演一下吗?猜一 猜他们当时的心情怎样?
1 童年的水墨画
8
第 一 课时
助读资料
初读感知
学习字词
当堂检测
让我们走进诗中,看看作者描写了儿童时期的哪 些场景?
走近作者
张继楼: 江苏宜兴人,1926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
曾任四川省作协理事,重庆市作家协会秘书长、 副主席,重庆市作家协会荣誉副主席,获国务 院特殊津贴。作品有《营帐边有一条小河》、 《在城市的大街上》、《在农村的田野上》、 《夏天到来虫虫飞》等。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 镜头:溪边钓鱼、江上戏林中采蘑菇等情景。
我会写
mò
水墨画墨
结构:上下 音序:M 部首:土 组词:油墨 粉墨登场 造句:爷爷珍藏着一幅水墨画。
书写指导:上下窄、中间 宽,黑字上边不是田字、 灬要宽,土字稍扁窄。
我会写
rǎn
染绿 染
水墨画
中国画的一种。 用水墨或以水墨为 主略施淡彩的绘画。
水墨画欣赏
张继楼,男,江苏宜兴人。作家。
代表作:《营帐边有一条小河》 《在城市的大街上》《在农村的田野 上》《夏天到来虫虫飞》等。
《童年的水墨画》共6首小诗,课 文选取了其中3首。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mò
三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水墨画》课文原文及赏析

三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水墨画》课文原文及赏析《童年的水墨画》课文原文街头听不见马路上车辆喧闹,哪管它街头广播声高。
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溪边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江上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
《童年的水墨画》赏析这篇课文以儿歌的形式,通过“街头”、“溪边”、“江上”三个场景,展现了孩子们无忧无虑、快乐嬉戏的童年生活画面。
每一小节都是一幅画,画面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充满了童真童趣。
在“街头”场景中,孩子们专注于阅读,完全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周围的喧闹声音对他们来说仿佛不存在。
这个画面展示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学习的热爱。
“溪边”场景中,垂柳、山溪、人影和钓竿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卷。
忽然鱼跃人欢,打破了这份宁静,带来了动态的美。
这个画面体现了孩子们与大自然的亲近和互动。
“江上”场景中,孩子们像鸭群一样戏水,小手拨动着浪花,笑声和水花交织在一起。
这个画面展现了孩子们天真活泼、快乐无忧的一面。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
同时,诗人通过对孩子们生活的描绘,唤起了我们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向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讲解
知识点
教材分析:
《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如“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
这首诗里洋溢着的浓浓的现代气息,现代儿童生活得更加幸福,或呼朋唤友去钓鱼、游泳、采蘑菇,时时享受着童年生活的快乐。
作者介绍:
张继楼:江苏宜兴人,1926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曾任四川省作协理事,重庆市作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重庆市作家协会荣誉副主席,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作品有《营帐边有一条小河》、《在城市的大街上》、《在农村的田野上》、《夏天到来虫虫飞》等。
我会写:
墨mò(墨水、油墨、笔墨、水墨画)
染rǎn(染色、染发、染绿、一尘不染)
竿gān(竹竿、钓竿、竿子、百尺竿头)
腾téng(扑腾、欢腾、奔腾、折腾)
碎suì(破碎、粉碎、零碎、心碎)
拨bō(拨打、拨水、拨动、拨开)
浪làng(浪花、海浪、风浪、浪费)
葫hú(葫芦、水葫芦、闷葫芦、葫芦丝)
爽shuǎng(清爽、凉爽、爽口、秋高气爽)
蘑mó(口蘑、白蘑、松蘑、蘑菇云)
菇gū(蘑菇、香菇、冬菇、金针菇)
多音字:
扇shàn(扇子)shān(扇风)
近义词:
梳妆——打扮平静——安静扇动——摇动
戏耍——玩耍抖落——抖动
反义词:
平静——热闹开放——凋零欢叫——哀号
清清爽爽——混混浊浊
理解词语:
水墨画:中国画的一种。
扑腾:原指游泳时用脚打水。
本课指重物落地的声音。
戏耍:捉弄耍笑。
拨动:手脚或棍棒等横着用力,使东西移动。
抖落:震动使(雨滴、水滴等)落下。
水葫芦:文中用来比喻水性极好的孩子。
梳妆:梳洗打扮。
虎牙:突出的尖牙,文中指孩子嘴里长出的比较突出的牙齿。
斗笠:用竹篾夹油纸或竹叶等制成的宽边帽子,用以遮阳光和雨
清清爽爽:整洁干净。
词语扩展:
描写童年生活的成语:
无拘无束、天真无邪、生气勃勃
生龙活虎、欢声笑语、自由自在
天真浪漫、无忧无虑、童言无忌
表示“笑”的四字词语
眉开眼笑哄堂大笑喜笑颜开
课内词语:
句子解析:
1.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梳妆的镜子”是指过去的妇女梳洗打扮时照的镜子,“平静”说明水面上一点波纹都没有。
此句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垂柳
当做人来写,把溪水比作镜子和绿玉带,写出了溪水平静、碧绿、清澈的特点。
2.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染”是把东西放在颜料里使着色,这里指人影倒映在溪水中是绿色的。
句中的“染”和“立”用得非常好。
这里有绿色的柳树,绿色的溪水、连人影都被染绿了,“染”富有动感,静静的钓鱼竿上立着红蜻蜓,“立”字传神,我们仿佛觉得空气都停止了流动,突出了画面“静”的状态。
3.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戏耍”是不仅指游戏、玩耍,还有戏弄的意思。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用“鸭群”比喻一群小孩,用“翅膀”比喻小孩的胳膊,写出了孩子们戏水玩耍时的调皮、可爱。
4.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清清爽爽”是指整洁干净,这里指松树被大雨淋过以后显得格外清新凉爽。
5.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这句话既是比喻句又是拟人句。
句子把蘑菇当做人来写,“戴着斗笠”写出了蘑菇的形状。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这是个被比喻句,
把蘑菇比作山花,写出了蘑菇的形状。
6.是谁一声叫唤把雨珠抖落,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抖落”指孩子们的欢叫声响彻整个林子,震落了树上的雨珠。
“斗笠”在这里指孩子们戴着的斗笠。
这部分诗中的两个“斗笠”代表的意思不一样。
前一个斗笠指的是蘑菇,诗人把蘑菇比作斗笠,后一个斗笠指的是孩子,诗人把戴斗笠的孩子比作蘑菇。
组诗大意:
《溪边》描述了一个孩子悠闲地在溪边垂钓以及钓到鱼后欢乐的场景。
《江上》描述了一群孩子在江水中游泳嬉闹的快乐场面。
《林中》描述了雨后林中的清新空气以及一群孩子采蘑菇时的欢喜情景。
课文主题:
《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等情景,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问题归纳:
1、读诗,说一说作者写了那三个地方的场景。
作者写了溪边、江上、林中三个地方的场景。
2、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这句话中的水葫芦为什么要加引号?
句中的“水葫芦”不是指真正的水葫芦,而是指水性极好的孩子,这句诗写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突然一阵水花他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排牙。
课后习题答案:
二、说说你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溪边:我看到了钓鱼的孩子,静静的溪水映着爱美的柳树,映着钓鱼孩子的倒影;静静的钓鱼竿上立着红蜻蜓,仿佛觉得空气都停止了流动,似乎大家都怕鱼受惊。
鱼上钩的一刹那,这种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流动了起来,水中的人影碎了,鱼跳跃着,孩童欢笑着。
江上:我看到了一群孩子像鸭群一样跳入水中,在水里互相你泼我溅地嬉戏。
就在这嬉戏中,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
突然一阵水花,他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排银牙。
林中:我看到了刚刚经过雨水洗过的松林,松树像刚刚洗过澡一样干净、清爽,地上钻出了许多蘑菇,一群戴着斗笠的孩子来采蘑菇,他们的欢叫声震落了树上的雨珠。
开心的孩子们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欢乐。
三、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1、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人在溪水中的倒影被溪水染上了淡淡的绿色,说明春天的溪水是绿色的。
2、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只看见一个个戴着像蘑菇一样的斗笠的孩子们。
课外拓展:
仿写
我们的童年生活也是丰富多彩、充满快乐的,请模仿课文选择生活中的一个镜头,写一节小诗。
树下
感觉不到炙热的阳光,
只听见百灵鸟在枝头歌唱,
孩子们静静的躺在草地上,
嘴角露出了一丝丝甜美的微笑。
乡村
听不见街头的吵吵
阔的田野里也十分安静
麦子在微风中轻轻地跳着舞
小狗也爬在地上睡起了大觉。
不时地传来儿童的欢笑
那是他们放学后玩耍嫆戏。
校园
红色跳跃着,
乌黑的辫子甩动着。
孩子们的脸上,
漾着线线纯洁的笑容。
长绳带着银铃般的笑声,
一下一下地甩着。
死气沉沉的学校,
变得富有生气。
上课
听不见教室里同学喧闹,
哪管老师话筒声高。
书页在桌上轻轻地翻动,
嘴里蹦着怎么也说不完的话。
太阳从山脚悄悄爬上天空,也想看小鸟在空中玩耍。
同步练习1
一、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水墨画(mònò) 染绿(lǎn rǎn) 破碎(suìshuì)
浪花(nànɡlànɡ) 飞溅(jiàn jàn) 清爽(shǎnɡshuǎnɡ)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水葫芦一()山花一()红蜻蜓
一()斗笠一()雨珠一()小手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中国画的一种。
用水墨或以水墨为主略施淡彩的绘画。
()
2.遮阳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宽的边、用竹篾夹油纸或箬竹的叶子等制成。
()
3.古代官员所用的玉饰腰带。
()
四、看拼音,写词语。
shuǐmòrǎn lǜdiào ɡān fěn suìlànɡhuā
()()()()()
五、比一比,组成词语。
葫()拨()蘑()菇()
胡()泼()磨()姑()
六、根据例子,仿写词语。
清清爽爽:
一朵朵:
七、如果溪边是一幅画的话,不知你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一、墨(mò) 染(rǎn) 碎(suì)
浪(lànɡ) 溅(jiàn) 爽(shuǎnɡ)
二、一(个)水葫芦一(朵)山花一(只)红蜻蜓一(顶)斗笠一(串)雨珠一(双)小手
三、1.水墨画 2.斗笠 3.玉带
四、水墨染绿钓竿粉碎浪花
五、比一比,组成词语。
葫(葫芦) 拨(拨动) 蘑(蘑菇) 菇(蘑菇)
胡(胡乱) 泼(活泼) 磨(磨坊) 姑(姑妈)
六、根据例子,仿写词语
清清爽爽:平平安安安安静静白白嫩嫩
一朵朵:一个个一串串一只只
七、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