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首饰的审美特征
浅谈中国古代首饰艺术的意象美

摘要: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基本和核心的范畴,也是中国传统艺术思维模式和造型方法的重要特征,因此,对其进行研究是探索具有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现代首饰设计方法的途径之一。
从首饰艺术特有的表现形式主题、造型及材质、装饰方式出发,通过分析、比较最能体现传统意象审美特征(整体性、多义性、象征性和真实的生命特性)的典型首饰作品,探讨中国古代首饰艺术的意象美表现特点。
关键词:意象意象美审美意象中国古代首饰艺术造型艺术正文:1、概述1.1意象意,指心意;象,指物象。
所谓意象就是指认知的主体在接触过客观事物后,根据感知来源传递的表象信息,把在思维空间中形成的有关认知客体的形象加工,在头脑里留下的物理记忆痕迹和整体的结构关系。
这个记忆痕迹就是感觉来源信息和新生代理信息的暂时连接关系。
意象是思维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用来指代事物,以唤起相对应的感觉,激发思维活动的涟漪,并不同于思维。
思维是基于意象单元的互动,记忆中的图象、文字、声音都只是外界的信息在主体中用意象储存的一种形式,意象是外界的信息在主体内部构件成的精神体,是思维的工具与元件。
文学艺术上的对意象的解释与上述解释有一定出入。
文学艺术上认为,意象即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
且不同时代对意象的解释有所不同。
中国古代文论术语。
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
正如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所说,“用你的想像套上人间的这辆大马车去飞奔。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绎)辞;然后使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具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尤端。
”明清后专指借助具体外物,用比兴手法所表达的作者情思。
他们认为,意象是比情节更小的单位,一般由描写物象的细节.象征.双关等词语构成。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主要有4种:1.心理意象.它表示过去的感觉上知觉上的经验在心中的重现或回忆,只在知觉基础上所呈现于脑际的感性形象.2.内心意象.人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构想的新生超前的意象设计图像.3.泛化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切艺术形象或语象的泛称,基本上相当于艺术形象.4.观念意象和审美意象,这两者都是表达某种抽象观念和哲理的艺术形象综上所诉,不管是从中国古代文论术语还是从文学艺术上讲,至少在某种意义上讲,意象是印象和概念的代名词。
中国传统珠宝千年工艺与时尚的完美结合

中国传统珠宝千年工艺与时尚的完美结合中国传统珠宝工艺源远流长,经过千年的发展与演变,成为中国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如今,传统珠宝工艺正与时尚元素完美结合,焕发出崭新的活力和魅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传统珠宝工艺与时尚的融合,并展示其迷人之处。
一、传统珠宝的历史与意义中国传统珠宝工艺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几千年前的古代文明。
在中国文化中,珠宝被视为象征财富、权力和美丽的象征。
传统珠宝工艺主要包括黄金银饰、翡翠玉石以及各色宝石的雕琢等。
这些珠宝制品代表着中国古代的审美理念和工艺水平,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传统珠宝的工艺特点传统珠宝工艺注重细节和精湛的技艺。
无论是金银饰品的精炼,还是玉石的刻琢,工匠们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磨练才能掌握这些技能。
同时,传统珠宝工艺还融入了许多与中国文化相关的元素,如龙凤、麒麟、云纹等。
这些元素不仅增添了珠宝的美感,也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三、时尚与传统的碰撞随着时代的演变,中国传统珠宝工艺也与时尚元素产生了新的碰撞。
设计师们开始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越来越多融合传统与时尚的珠宝作品。
这些作品既保留了传统珠宝的优雅和精致,又注入了时尚的元素,使之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四、传统珠宝工艺的时尚应用传统珠宝工艺在时尚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不仅在珠宝首饰设计中能看到其身影,还出现在时装秀、红毯活动以及各种社交场合。
传统珠宝工艺赋予了这些时尚活动更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使之更具有艺术性和价值感。
五、传统珠宝工艺的市场前景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珠宝消费的逐渐升级,传统珠宝工艺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传统珠宝,并将其视为时尚的代表。
同时,国内外设计师也纷纷将传统珠宝工艺运用于自己的品牌和设计中,推动中国传统珠宝工艺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
六、结语中国传统珠宝千年工艺与时尚的完美结合是一次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传统珠宝工艺的继承与创新,为我们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与底蕴。
中国古代工艺设计文化的审美特征及其当代价值

中国古代工艺设计文化的审美特征及其当代价值中国古代工艺设计文化源远流长,深受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征。
这些特征如今依然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对于我们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工艺设计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审美特征1. 简约而精致中国古代工艺设计注重简约而不简单,追求“简而不凡”的设计理念。
在器物的造型上,追求线条的流畅、曲直相间,以及装饰纹样的精细和繁复,体现了精湛的工艺水平和审美追求。
2. 自然融合古代工艺设计注重与自然的融合,追求自然美的表现。
在器物造型和纹饰上,常常以自然界的花鸟鱼虫、山水树石等为题材,通过艺术手法的运用,展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3. 寓意丰富中国古代工艺设计中的图案纹饰往往富有深刻的寓意,如莲花代表纯洁、祥和,寿桃象征长寿,龙代表神圣等。
这些图案纹饰的寓意,为器物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增加了审美价值。
4. 色彩和材质的协调运用古代工艺设计在色彩和材质的运用上讲究协调和谐,追求色彩的明快和材质的细腻。
色彩的运用往往以红、黄、蓝、绿、黑、白为主,材质方面常用的有瓷器、玉器、铜器、竹木等,这些丰富多样的色彩和材质搭配,体现了古代工艺设计的审美特征。
二、当代价值1. 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古代工艺设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古代工艺设计审美特征的挖掘和理解,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这对于当代社会在文化自信和文化传统继承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 提升生活品质古代工艺设计强调简约而不简单、自然融合的审美特征,这些特征在当代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家居、服饰等方面,可以通过借鉴古代工艺设计的审美特征,提升生活品质,打造更具品位和韵味的生活方式。
3. 开拓创新古代工艺设计的审美特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为当代工艺设计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启发。
通过对古代工艺设计的审美特征进行创新性的运用,可以开拓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和现代气息的工艺设计作品。
4. 塑造民族形象古代工艺设计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审美特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通过对这些特征的传承和发扬,可以更好地塑造中国的民族形象,为民族品牌的打造和国际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从古代配饰的发展看古人的审美观

从古代配饰的发展看古人的审美观
古代人的审美观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从他们的配饰的发展也可以看出古人的审美观。
在古代,配饰不仅仅是为了美化自己,更重要的是代表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身份。
以下是从古代配饰的发展中看古人的审美观。
唐代五代时期,金银饰品成为流行的配饰,这时期的金银饰品更加多样化,材质可以是纯金、纯银,在饰面上更加注意准确的纹路和细节,以突出装饰品的现代感以及重视工艺精细而又华贵的价值,展现出唐朝的丰富、时尚的文化内涵。
明清时期,珠宝成为妇女们最爱的配饰。
在明清时期,女人佩戴白银及宝石或珍珠等首饰,多型多样,有手镯、耳坠、发饰等等,可以装扮出各种不同的时尚装扮。
珠宝首饰与明清时期的服装相得益彰,完美配合,斗艳互补。
总的来说,古代人在配饰的选择上推崇奢靡隆重的审美观念,精心雕刻制作一些定制化的装饰品,以体现自己的高贵和品位。
同时,古代人也很注重复古,尊重历史文化,让一些最具代表性的配饰成为我们今天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
中国珠宝传统文化

中国珠宝传统文化中国珠宝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
以下是中国珠宝传统文化的一些主要特点:1.象征寓意:中国传统珠宝注重象征寓意,往往通过图案、图腾或石头的形状来表达吉祥、幸福、长寿等美好寓意。
例如,如意、龙、凤、蝙蝠等被视为瑞兽或吉祥符号。
2.五行理念:珠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五行理念密切相关。
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被认为与珠宝的颜色、形状、材质等有关,以及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相对应。
3.玉器文化:玉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被视为吉祥、祈福的象征。
玉器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包括雕刻、镶嵌等技艺。
玉器的颜色、纹理、透明度都被认为具有独特的吉祥寓意。
4.婚庆文化:珠宝在婚庆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龙凤镯、对戒等被广泛用于婚礼,象征着夫妻情深、白头偕老。
5.宗教信仰:一些传统的宗教信仰和祭祀活动中,珠宝也扮演着神圣的角色。
佛珠、观音坠等是常见的宗教饰品,具有护佑平安、祈福健康的寓意。
6.文人雅士:古代文人雅士喜好佩戴文玩珠宝,如文房四宝、雅致的玉石、以及以字画镶嵌的珠宝作品等,展现了他们的文学品位和审美情趣。
7.传统工艺:中国传统的珠宝制作工艺包括金工、银工、玉雕、宝石镶嵌等,这些传统技艺在历史上一直得到传承,并在现代工艺中得以发扬光大。
8.地域特色:不同地区的珠宝文化呈现出独特的特色,如西藏的藏族珠宝、云南的彝族饰品等,都在设计、制作工艺上有着地域独特性。
总体而言,中国珠宝传统文化融合了宗教、哲学、传统医学、历史传说等元素,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艺术体系,为人们提供了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同。
中国传统金饰的设计风格与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金饰的设计风格与文化内涵中国传统金饰源远流长,不仅有着独特的设计风格,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这些金饰品既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点缀,也承载着表达情感和展示身份地位的功能。
在设计中,传统金饰注重细节与装饰的融合,以及对自然和宇宙的理解,彰显出中国文化的独特之美。
中国传统金饰的设计风格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其造型独特而富有创意。
传统金饰以吉祥图案为主题,如龙凤、花鸟、瑞兽等。
这些图案常常雕刻细致,线条流畅,寓意繁荣和幸福。
与此同时,金饰品的形状也多种多样,如戒指、项链、手镯等,每一件都经过精心的设计与打磨,体现出华美和精致。
其次,中国传统金饰在材质运用上富有特色。
除了黄金,还常常使用红宝石、珍珠、玉石等宝石作为点缀,增添华丽感和珍贵感。
金与宝石的巧妙搭配,使得传统金饰更加富有层次感和魅力。
同时,金饰的纹饰与雕刻技法也是其设计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金饰常常以镶嵌、浮雕、挂珠等技法进行装饰,使得其在细节上更显精致。
除了设计风格,中国传统金饰深深扎根于中国古老的文化内涵。
金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
例如,龙是中国文化中的吉祥象征,代表着帝皇和权力的象征,因此金饰中常常出现龙的图案;而凤则代表着吉祥和美好的象征,也是婚嫁的象征,因此金饰中的凤凰图案也十分常见。
此外,金饰品还被赋予了祈福、避邪和保护的寓意,人们常常佩戴金饰以期获得好运和庇护。
金饰的设计风格和文化内涵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尊重。
这些设计方式和文化符号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宇宙的敬畏之情。
在当代,中国传统金饰依然承载着文化的烙印,同时融入了现代设计的理念。
设计师们以传统为基础,融入了现代审美的元素,打造出更加符合现代人需求的金饰品。
同时,注重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更多地使用可再生材料,保护生态环境。
总之,中国传统金饰的设计风格与文化内涵丰富多彩,兼具美感与文化价值。
中国古代金银器的制作工艺与审美特点

中国古代金银器的制作工艺与审美特点
中国古代金银器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工艺和审美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金银器在中国历史上的制作始于商朝,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改进,逐渐成为了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金银器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设计、制作、饰面等环节。
首先,设计环节是制作金银器的第一步,设计师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和自己的创意,绘制出初步的图纸。
接下来,制作环节需要选用优质的金银材料,经过多道工序加工而成。
最后,饰面环节是制作金银器的最后一道工序,需要雕刻或镶嵌各种图案和纹饰,使得金银器更加精美。
中国古代金银器的审美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装饰性
中国古代金银器的制作注重装饰性,通常会在器物表面雕刻各种图案和纹饰,如龙、凤、云纹、花卉等。
这些图案和纹饰不仅美观,而且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能够体现出当时社会的文化和审美风格。
二、追求精致和华贵
中国古代金银器的制作追求精致和华贵,通常会选用优质的金银材料和宝石等珍贵材料进行制作。
同时,在制作过程中还注重细节处理,力求每一个细节都能够达到极致。
三、强调形式美和实用性
中国古代金银器的制作强调形式美和实用性相结合。
在形式美方面,金银器通常会采用流线型、曲线型等流畅的造型,使得整个器物看起来更加优美。
而在实用性方面,金银器通常还会考虑到使用者的实际需求,例如在茶具上添加把手等设计。
总之,中国古代金银器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工艺和审美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通过对其装饰性、精致华贵和形式美与实用性相结合等方面的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金银器的独特魅力。
民族首饰_精品文档

民族首饰引言:民族首饰在我们的文化遗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独特的首饰不仅仅是美丽的装饰品,更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
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征,这些特点也体现在他们的首饰设计中。
本文将以民族首饰为主题,探讨不同民族的首饰风格,以及这些首饰背后的文化寓意。
一、汉族首饰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群体,其首饰设计风格多样且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
汉族首饰主要有金饰、银饰和玉石饰品等。
其中,金饰是最贵重的一种,常常被用作嫁妆和重要礼物。
古代汉族首饰的设计更加注重细节,常以动植物纹样为主题,如龙凤、莲花、梅花等。
这些纹样不仅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优雅和威严,还寓意着好运和吉祥。
而现代的汉族首饰设计则更加注重简约和时尚。
金饰多采用线条简洁、造型精致的设计,银饰也常以抽象几何图案为主。
此外,许多汉族首饰也会添加珠宝和宝石的装饰,使其更加华丽和精致。
二、藏族首饰藏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民族群体,其首饰设计深受藏传佛教和本土传统文化的影响。
藏族首饰多以银饰为主,包括头饰、项链、手镯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藏族头饰“珠”, 这是婚礼上新娘必须佩戴的一种重要饰品。
这种头饰通常由银制成,悬挂着各种不同的佛教符号和装饰品。
藏族首饰的设计也展现了其特有的宗教信仰。
例如,他们常会在首饰上雕刻佛教六字真言,以示对佛教的虔诚。
此外,藏族首饰还常常以动物形象为主题,如草原上的羊、马,以及高山上的雪山饰物等。
这些图案不仅代表了藏族人民对自然世界的热爱和崇拜,也传递了他们对自由和幸福的追求。
三、彝族首饰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另一重要民族群体,其首饰设计风格多样并富有哲理。
彝族首饰多采用银饰和宝石进行制作,具有独特的几何线条和流畅的曲线设计。
彝族首饰在形状和图案上展现了对自然界的崇敬。
例如,彝族人民常常用流云、太阳、月亮等图案来装饰首饰,这些图案不仅代表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也传递了一种与宇宙相连的感觉。
另外,彝族首饰也常常用来体现民族身份和家族荣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中华民族是爱美、懂美的民族,历来以优雅的服饰、精巧的梳妆、华美端庄瑰丽多姿的形象留芳于世。
首饰伴随人类发展至今,一直是人类生活达到高一层次的标志,同时也被人类赋予的美的含义。
论文在梳理中国传统首饰的基础上,探讨古人的首饰审美特征。
[关键词]传统;首饰;审美;特征[中图分类号]J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12-0160-02浅谈中国传统首饰的审美特征周海(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山西太原030031)首饰,通指男女头上的饰物,俗称“头面”,后又成为全身饰品的总称。
中国有实物可考的最早的首饰出现于旧石器时代。
当时人们过着以采集、渔猎为主的经济生活,兽骨兽牙悬挂在颈上、肩上和腕上,成为天然的“项链”和“手镯”。
这种自然饰物显示出原始人的威武健壮,同时也是人类美之天性的反映。
一、中国首饰发展概述首饰作为人身上的饰物,按照首饰所饰身体部位可分为发饰、颈饰、耳饰、手饰和佩饰等等。
首饰本身不是人生存所必须的,因此常常会在人类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才得到关注,同时首饰也成为人类生产生活达到一种水平的产物,是人类改变自然的成果。
旧石器时代原始洞穴中发现的兽骨装饰显示当时人的首饰种类并不单一,颈饰、腕饰、头饰均有。
新石器时代,装饰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发饰,人们熟练掌握新石器和陶器的制作方法使石制、陶制首饰大量出现,这时的人们已经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加工首饰。
如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中,曾经发现过陶笄,还有椎形、丁字形和圆柱形的骨笄和骨簪,说明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冠的形制,因为冠在发之上需插入笄才能固定。
古代男女均留长发,因此簪的出现,有利于束发挽髻,所以笄和簪既是装饰品又具有实用功能。
原始社会末期,人类社会有了剩余产品,随后出现了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贝,此后人们将贝打洞穿成颈饰说明首饰已成为财富的象征。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在夏商周时期,首饰的材料种类扩大,红铜、绿松石等成为饰品材料的新贵,到春秋战国时期,金银已广泛地应用于饰品的制作,同时饰品的种类也扩大到发饰、衣饰、冠饰,如殷墟出土的簪刻有兽头、鸟头,十分纯朴可爱。
西周时期在骨簪上镶有绿松石,制作也很精致。
最迟至战国时期,我国首饰种类齐备,包括颈饰、发饰、冠饰、耳饰、手饰、佩饰、衣饰共七类。
此后秦汉、隋唐、宋元、明清时期分别出现了首饰的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在大的种类上并没有突破。
二、中国传统首饰的材料审美作为世界古代文明的代表之一,中国文明的发展是建立在中国古人的智慧与勤奋基础上的,同时中华民族也是善于发现美的民族。
古人在首饰材料的选择上经历了被动地适应到主动地开发的过程。
在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古人选择兽骨、石材作为首饰的材料,开始是直接选择形状好的材料来做,后来发展为动手磨制出自己喜欢的形状,陶器出现以后,古人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制作首饰,土与火的交融成就了新型首饰。
进入青铜时代后,青铜在硬度、熔点和流动性的优势并没有吸引古人,饰品生来就应是美的表现,结实耐用不是重要的标准,红铜以其美丽的色彩吸引了人类,此时红铜作为饰品材料应用最为广泛。
这个时期,古人对石材的审美形成标准,认为石之美有五德,与人的仁、义、礼、智、信进行对比,这样的石被称之为“玉”。
在这种标准下的美丽石材被广泛地接受,并制作成首饰佩带,如玛瑙、绿松石等。
金银出现后,古人喜其色彩和质地,可以做出很多喜爱造型,并可以很好地镶嵌美丽的石头。
此后,中国传统首饰一直是玉与金、银等贵金属结合出现。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首饰在材料的选择上,首先突出的是材料的美观,其次是材料的可塑性。
美丽的东西都可以成为首饰的材料。
三、中国传统首饰的造型审美首饰的造型一般分为实用部分和装饰部分。
中国传统首饰种类多样,除了首饰本身实用部分造型变化不多,或者是在原有的造型基础上进行改良,装饰部分的造型非常多样。
对于造型的审美,古人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从首饰出现的旧石器时代,人们选择骨、角、牙制品,有可能是人们对野兽的力量的崇拜,此后,玉首饰中的玉璧等佩饰则是来源于人们对天地的敬畏。
金、银等材质在商品社会中是财富的象征,做成首饰成为古人对财富的寄托。
秦汉时期,首饰模仿传说中的神兽造型,说明当时人们对神兽十分信仰,而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种信仰则转化为对佛的敬重,与佛相似的首饰数量开始增多,同时与少数民族的交流使带有少数民族元素的造型增多。
进入隋唐五代时期,妇女地位的上升和经济的繁荣使唐朝代饰品种类进入了一个高峰,由于唐代髻鬟形式多种多样,因此首饰相应地也十分丰富,主要有帽、篦、簪、钗、步摇、翠翘、笄等种类。
这些首饰的装饰部分的造型有佛教类、神兽类、花鸟类、人物类等等,反映了当时人们空前活跃的思想。
进入宋代,首饰造型风格开始向文人看齐,审美转向闺房与心境,文人气造型的首饰被人们所推崇。
元代,由于统治阶级的原因,首饰造型充满了蒙古气息,制作普遍粗糙。
此后,首饰一直以宋元时期的造型发展。
综上,中国传统首饰的造型充分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人们所尊畏、推崇、喜好160··的事物都能作为首饰的造型来制作,显示出人们对首饰的要求就是反映心境。
四、中国传统首饰的意象审美中国传统首饰的材料、造型等十分精美,但首饰成品中少有写实性的作品,多是写意性质的纹饰与造型。
与中国传统绘画相比较,可以发现首饰的制作也遵循着意象审美的特色,即模仿的是意,而不是形。
将最美的感受定位于意象中的美的事物,而不是简单地将事物模仿出来。
这样的意象化的审美,使中国首饰的纹饰、造型等充满心境的创作,即实物与内心的结合,这种美一直影响到现代人的首饰审美,人们更加能够接受那种经过艺术加工的造型与装饰,而不是纯写实的事物。
综上所述,笔者对中国传统首饰异于国外首饰的三大审美特征进行了探讨。
中国传统首饰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对材料的独特见解、造型与实际思想状态的结合,以及对事物的意象的追求。
参考文献:[1]袁杰英.中国历代服饰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2]张静,齐东方.古代金银器[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3]王春云.金银首饰鉴赏[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6.[4]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美术(工艺美术编·金银玻璃珐琅器)[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摘要]20世纪90年代后期设计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多种设计风格先后出现。
人们开始厌倦了以强调信息化、规整化生产的、以“功能主义”为中心的包装风格,人们需要更新的理念替代旧的思维,主张在保证功能实用性的基础上以更多更美的形式满足于当今人类社会的审美需求。
生态包装、人性化包装、系列化包装等设计理念成为引人注目的亮点,并逐渐成为当代包装设计的发展潮流。
[关键词]生态包装设计;人性化包装设计;系列化包装设计[中图分类号]J0-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046(2012)12-0161-02浅谈当代包装设计的特色韩婷婷(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山西太原030012)21世纪设计呈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多种设计风格百花齐放。
以“功能主义”为中心,强调标准化、规整化生产的国际主义包装风格已经被人们厌倦,人们需要新的理念,需要追求更高层次的审美风格,人类社会主张在保证功能实用性的基础上以更多的形式美感满足于当今社会的审美需求。
生态包装、人性化包装、系列化包装等优秀的设计理念崛起,并逐渐成为当代包装设计的发展潮流。
一、生态包装设计生态包装设计也称作绿色包装设计,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包装设计发展的一种主流趋势。
生态包装是指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能重复再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包装。
其包装产品从原料材质的选择、产品的加工制造以及到使用,一直到后期被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应符合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当今我们在追求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给大自然和人文环境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加速了世界资源和能量的消耗,破坏了地球原有的生态平衡。
生态包装之所以被整个国际社会所关注,是因为环境问题与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全人类的生存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而保护环境不分国界,所以,我们更需要关注身边的一点一滴,倡导绿色生活,维护世界生态平衡。
在各国政府的倡导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包装设计理念当之无愧地蓬勃发展。
生态包装设计可以从减少包装材料的类别和数量来考虑。
有的商品包装为了提高商品档次,吸引消费者眼球,尽可能地使用多种材料做包装,使其成本增加、包装繁复,这样的包装就丧失了其简易、方便的功能。
生态包装设计在包装材料的选用上要注重再回收、可降解的功能。
现在大街上的垃圾桶也有再回收与不可回收之分,什么是不可回收资源呢?如我们在市面上常见到的甚至常用的一次性泡沫塑料饭盒,这种材质难以分解,就很难回收再利用,并且埋在地下长期不易腐烂,对此种材质用焚烧的方法又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我们建议减少或禁止使用。
那么,什么是可降解材料呢?可降解材料是在光合作用下或土壤里或水中的微生物作用下能在自然环境中逐渐分解和还原的物质,最终以无毒、环保的形式重新回归大自然。
森林是我们的朋友,更是大自然生态平衡的基础,木材的肆意砍伐已经给我们人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灾难。
发展生态包装,我们还要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