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在容量监测中的应用
超声技术在重症护理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重症患者大多需要持续监测血压,动态监测可以更及时反馈患者血液变化, 为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动态血压监测大多需要通过桡动脉或尺动脉穿刺实现, 但解剖异常、动脉痉挛等均容易造成穿刺失败。因此,发达国家建议将超声技术 应用于血管穿刺中,借助可视化技术提升护理人员桡动脉、尺动脉穿刺与置管成 功率。付茂亮等人的研究显示,将超声技术应用于桡动脉穿刺中可以精确定位穿 刺部位,可以明显降低穿刺并发症发生率,超声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6.00,明显低 于非超声组的 38%[3]。
超声技术在重症护理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摘要】重症患者病情危重,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 亡,对护理工作要求很高。在重症患者护理中应用超声技术可以更好地监控患者 病情变化,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重症患者转归。本文对近三 年来重症护理中超声技术的应用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并做出了综述。
容量治疗手段,实施容 量复苏就需要医护人员了解患者容量变化情况,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容量评
估。在呼吸周期中,肺容量随着肺内气体量变化而变化,在肺气肿、慢阻肺等呼 吸系统疾病中,肺容量会降低,且降低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在刘利的 研究中,对重症患者实施肺部超声监测肺容量,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与 ICU 停留 时间更短[2]。重症监护室护士将肺部超声应用于床旁呼吸监测工具对护理工作具 有导向性作用,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中心静脉置管技术是急救复苏、危重患者不可缺少的治疗方法,适合长期输 液治疗、外周静脉穿刺困难、血液透析、危重症患者抢救,包括颈内静脉穿刺置 管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股静脉穿刺置管术。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失 败、反复穿刺很容易损伤颈动脉、甚至会影响气管。在夏嘉鼎等人的研究中,对 68 例重症监护室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患者采用床旁超声引导中心静脉置管法与 Seldinger 穿刺置管技术,发现超声置管组置管时间为(7.2±1.8)min,一次穿 刺成功率为 94.3%,明显优于 Seldinger 穿刺置管技术组的(10.6±2.1)min、 51.5%。从这项研究中可以看出将超声应用于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中可以提高一次 穿刺成功率,降低护理人员置管难度。
NICOM联合重症护理超声在心脏术后容量管理中的应用

NICOM联合重症护理超声在心脏术后容量管理中的应用邹暄;王金柱;陈娟红【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生》【年(卷),期】2024(62)16【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心排血量监测(noninvasive cardiac output monitoring,NICOM)联合重症护理超声在心脏术后合并血流动力学紊乱患者容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0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心脏手术后出现血流动力学紊乱的9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5)。
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指导液体管理;观察组患者实施NICOM联合重症护理超声为基础的容量管理策略指导液体管理。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术后乳酸恢复正常时间、利尿剂使用率、术后尿量、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留置率、机械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停留时间。
结果观察组术后24h内顺利拔管的患者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4.773,P=0.001)。
出科时,两组患者的LVEF均显著高于本组入科时,BNP均显著低于本组入科时(P<0.05);观察组患者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BN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的乳酸恢复正常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利尿剂使用率、液体累积平衡量、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尿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
结论基于NICOM联合重症护理超声的容量管理策略可显著减少心脏术后合并血流动力学紊乱患者的补液量,改善心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总页数】5页(P17-20)【作者】邹暄;王金柱;陈娟红【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浙江省人民医院(附属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杭州医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1;R473.6【相关文献】1.运用重症超声技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支架植入围术期患者容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2.小剂量容量负荷试验联合超声用于评估肿瘤重症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应用3.心理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4.小剂量容量负荷试验联合重症超声监测在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评估中的应用研究5.心肺联合超声目标导向液体管理在ICU心脏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声在重症医学临床应用

引言概述:超声(Ultrasound)是一种通过利用高频声波来产生图像的医疗设备,近年来在重症医学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关注。
超声具有无创、无辐射、便携等优点,能够提供实时的解剖和功能信息,有助于医生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旨在探讨超声在重症医学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正文内容:1. 重症患者监测1.1 心脏功能监测:超声可以通过心脏超声检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例如测量心室功能,识别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等。
1.2 血流动力学监测:超声可以通过多普勒技术检测血流速度和血流量,评估循环状态,例如心排血量和容量反应性。
1.3 呼吸系统监测:超声可以通过肺部超声检查评估肺水肿、肺梗死和胸腔积液等呼吸系统疾病。
1.4 腹部器官监测:超声可以通过腹部超声检查评估肝脏、胆囊、脾脏等器官的形态和功能,帮助早期发现腹腔感染和腹腔出血等重症患者的并发症。
2. 快速诊断与导引2.1 心肺复苏过程中的超声诊断:超声可以通过实时观察心脏、肺部和大血管的情况,指导心肺复苏过程中的操作,提高成功率。
2.2 快速判断呼吸循环功能丧失:超声可以通过查看心脏和大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情况,快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呼吸循环功能丧失。
2.3 快速诊断内脏破裂和出血:超声可以通过腹部超声检查快速发现内脏破裂和出血等紧急情况,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3. 导管置入与监测3.1 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指导:超声可以通过插入导管前的超声导航,准确定位中心静脉导管的插入点,降低插管中的并发症风险。
3.2 动脉导管置入指导:超声可以通过插入导管前的超声导航,准确定位动脉导管的插入点,降低插管中的并发症风险,提高成功率。
3.3 尿道置管指导:超声可以通过指导尿道置管,避免尿道损伤,提高成功率。
3.4 食管置管指导:超声可以通过指导食管置管,准确定位食管位置,避免误吸导致的并发症。
4. 重症患者监测的进展4.1 超声造影剂的应用:超声造影剂可以增强超声图像的对比度,提高诊断准确性,对于血管充盈和心肌灌注情况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CCO容量监护仪及临床应用

PiCCO 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分类
容量/前负荷参数:胸腔内血容积 ITBV 全心舒张末期容积 GEDV 每搏量变异 SVV 脉压变异 PVV 流量/后负荷参数:心输出量 CO 每搏量 SV 系统血管阻力 SVR 心率 HR 动脉压 AP 心肌收缩力参数: 全心射血分数 GEF 心功能指数 CFI 左心室收缩力指数 dPmx 肺相关参数: 血管外肺水 EVLW 肺血管通透性指数 PVPI
PiCCO心肌收缩力参数
*
PiCCO心肌收缩力参数
dPmx 反映了左心室最大压力增加的速度, 是心肌收缩力的参数
*
全心射血分数(GEF) (经肺热稀释导管)
GEF =
GEDV
4 x SV
RVEF =
RVEDV
SV
LVEF =
LVEDV
SV
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 (肺动脉热稀释导管)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心脏超声)
11
*
压力和容量反映前负荷 1
心指数(ΔCI)变化与中心静脉压(ΔCVP)、肺楔压(ΔPCWP)和胸腔内血容积(ΔITBI)变化的关系,病人是急性呼吸衰竭采用机械通气13 Lichtwarck-Aschoff et al, Intensive Care Med 18: 142-147, 1992
经肺热稀释技术需要在中心静脉注射冷盐水(< 8°C)或室温盐水(< 24°C)
A. 热稀释参数
左心
右心
RA
PBV
EVLW
LA
LV
EVLW
RV
*
PiCCO动脉热稀释பைடு நூலகம்量位置
静脉注射
RAEDV
PBV
EVLW
肺超声B线在容量相关性肺部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肺超声B线在容量相关性肺部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贾丹婷;刘姣;陈学新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24(30)2
【摘要】肺部超声既往被认为是超声检查的禁区,近年来,该技术被证实在肺部病变时会出现一些特征性的征象,其中被广泛关注的为肺超声B线。
肺超声B线因具有良好的诊断准确性、操作简便快捷、能够直观反映肺内气/水比例改变程度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容量相关性肺部疾病,对于肺超声B线的准确评估有助于该类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决策。
因此,充分了解肺超声B线的应用原理及方法,可以为容量相关性肺部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总页数】7页(P231-237)
【作者】贾丹婷;刘姣;陈学新
【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医院麻醉科;宁夏医科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3.1;R445.1
【相关文献】
1.以呼吸肌功能锻炼为主的肺康复治疗在慢性肺部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肺部超声在婴幼儿不同肺部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3.肺部超声在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4.肺部超声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5.肺部超声在常见肺系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症超声联合血管外肺水、胸腔内血容量在机械通气患者容量管理中的应用

重症超声联合血管外肺水、胸腔内血容量在机械通气患者容量管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评价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重症超声联合血管外肺水,胸腔内血容量治疗在其容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100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重症超声联合血管外肺水,胸腔内血容量辅助治疗。
对比干预前后组间患者的心脏功能指标并发症现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脏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出现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超声联合血管外肺水,胸腔内血容量液体复苏治疗,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患者的心脏功能。
【关键词】重症超声联合血管外肺水;胸腔内血容量;心脏功能;并发症重症机械通气住院患者通常具有病情严重,病程较长,住院时间长,治疗难度大等特点,其出现血管外肺水的可能性较高,这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很大程度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超声对血管外肺水,胸腔内血容量进行评估分析,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依据。
对于急性呼吸道系统疾病,急性心衰或脓毒血症休克患者,其患有血管外肺水的风险高于其他患者。
对于该类患者通常需要进行picco监测,但该种监测方式具有价格昂贵,技术要求较高且临床应用受限等弊端[1]。
除了picco监测,还可以通过双指示剂热稀释法对血管外肺水及胸腔内血容量进行监测,但双指示剂法准确度不高。
随着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目前通过重症超声血管外肺水,胸腔内血容量进行液体复苏治疗被广泛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中。
血管外肺水主要是由于细胞内液和肺泡内液组成,其主要指血管腔外的肺组织含水。
而胸腔内血容量主要由肺血容量,心脏舒张末期容量和肺血管内容量共同组成,其反应的是机体心脏的充盈情况[2]。
对于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来说,如不及时监测患者的血管外肺水及胸腔内血容量情况,将会导致患者引起心律失常,心脏衰竭,呼吸障碍等多种器官疾病。
本文通过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重症超声联合血管外肺水,胸腔内血容量治疗,旨在探究其对患者容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重症超声评估下腔静脉内径变异度在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的应用价值

20智慧健康Smart Healthcare2020年9月第6卷第25期N o .6r o l l u p N o .25I s s u e ,S e p t e m b e r ,20通讯作者*:吴文清。
智慧医疗_数字医疗DOI:10.19335/ki.2096-1219.2020.25.008重症超声评估下腔静脉内径变异度在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的应用价值周志剑,吴文清*(新疆巴州人民医院,新疆 库尔勒 841000)摘 要:目的 针对超声监测下腔静脉内径变异度在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中的应用价值做出实验分析。
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采用容量反应实验后,针对两组患者静脉变异度以及血流指标,观察患者容量反应性。
结果 (1)对比两组患者静脉变异度以及血流指标:针对两组患者进行容量反应后的下腔静脉内径变异度与血流相关指标的变异度进行对比。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下腔静脉内径变异度和血流相关指标变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分析患者的下腔静脉内径变异度与患者容量反应的关系:在实验结果中RVI>0.5,因此患者对液体治疗存在反应。
将下腔静脉内径变异度与脉压差、心脏指数、每搏量等指标的变异度进行关系比较。
实验结果显示,患者的下腔静脉内径变异度明显与脉压差、每搏量心脏指数以及收缩压的变异度呈正比关系。
与舒张压及心脏指数的变异度并未呈现出太大的关系,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超声监测下腔静脉内径变异度能够对患者容量反应做出及时的评估,利于后续对患者的治疗,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超声评估;下腔静脉内径变异度;感染性休克;容量反应;应用价值本文引用格式:周志剑,吴文清.重症超声评估下腔静脉内径变异度在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的应用价值[J].智慧健康,2020,6(25):20-22.Application Value of Severe Ultrasound in Evaluating theVolume Response of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ZHOU Zhi-jian, WU Wen-qing *(Bazhou People’s Hospital, Korla, Xinjiang 841000)ABSTRACT: Objective To make an experimental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ultrasound monitoring the variation of inferior vena cava diameter in the volume response of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8 to April 201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fter the volume response experiment, the volume response of patients was observed according to the venous variability and blood flow index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1)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venous variability and blood flow indicators: for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volume response, the variation of inferior vena cava diameter and blood flow related indicators were compar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ariation of inferior vena cava diameter and blood flow related index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2)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ation of inferior vena cava diameter and the volume response of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RVI >0.5, so the patients responded to liquid therap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ation of inferior vena cava diameter and pulse pressure difference, cardiac index and stroke volume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ariation of IVC diameter was significantly proportional to the variation of pulse pressure difference, stroke volume cardiac index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indexes (P>0.05). Conclusion Ultrasound monitoring of the variation of inferior vena cava diameter can make a timely assessment of the volume response of patients,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follow-up treatment of patients,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reference.KEY WORDS: Ultrasound evaluation; Variation of inferior vena cava diameter; Septic shock; Volume response; Application value0 引言感染性休克指的是由于微生物以及微生物的毒素等产物所引起的脓毒症伴休克,严重感染患者常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其中最为显著的是革兰阴性菌感染[1-2]。
超声测量下腔静脉直径在围术期的液体管理或容量状态评估方面的应用

超声测量下腔静脉直径在围术期的液体管理或容量状态评估方面的应用【摘要】目的:对超声测量下腔静脉直径在围术期的液体管理或容量状态评估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术后患者46例,同时,以上46例患者都存在高龄及术后常规镇静中,出现低血压的现象。
当患者在常规镇静状态下呈现出血压低情况时,对患者的下腔静脉(IVC)直径进行了测量,并对下腔静脉的吸气末最小直径与呼气时下腔静脉末的最大静脉直径进行了测量,并对下腔静脉的呼吸变异率(RIVC)进行计算。
同时对患者的下腔静脉压力(CVP)进行测量。
测量过程中,分别对患者输入了200、500、1000面临的复发氯化钠溶液,并根据每次的输入量分布对患者的下腔静脉直径与下腔静脉压力进行测量。
结果: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下腔静脉容量明显比治疗前多;同时,治疗后的下腔静脉直径也相对增宽;呼吸变异率也呈现减小的状态。
而下腔静脉直径的变化量与呼吸变异率的变化程度,是与下腔静脉容量有着直接关系的。
在测量过程中,当下腔静脉直径取最大值1.59cm时,下腔静脉压力为8mmHg,其敏感度达到90.5%、特异度达到70.4%、呼吸变异率为70.4%;当患者的下腔静脉直径在最小值的1.12cm时,下腔静脉压力的预测值在8mmHg,其敏感度为97.6%、特异度为79.6%;当取呼吸变异率为30.5%时,预测的下腔静脉压力仍为8mmHg,其敏感度为77.5%、特异度为90.5%。
结论:在对高龄患者进行下腔静脉容量评估过程中,应用超声测定法进行对患者的下腔静脉直径与呼吸变异率进行测量,能够起到对患者下腔静脉容量的预测作用,进而起到辅助治疗患者疾病的作用。
【关键词】超声测量;下腔静脉直径;容量状态;评估患者在进行相关手术前或患者在术后的重症监护(ICU)状态时,运用镇静与镇痛药物是正常的医疗过程。
而若在此期间患者出现低血压,尤其是高龄患者,往往会造成患者的脑关注不足、冠脉灌注不足等并发症出现,这对患者的快速恢复通常是不利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EE监测,麻醉医师常规术中补液往往是趋于保守的,易造成血容量不 足,可能会过多依赖血管活性药物,不利于循环稳定,采用TEE监测可 以更加精准地进行补液。
临床应用
▪ 2011年Hamilton等的meta分析认为,使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如 TEE来优化SV和减少SV变异度的GDFT,可以减少手术死亡率和 并发症。2017年Som等的meta分析显示,在常见的非心脏外科 手术中进行GDFT,所有并发症包括伤口感染、腹部并发症和术后 低血压的发生率均有所降低。泌尿外科患者往往年龄较大,血流 动力学不稳定。李艺等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采用TTE监测, 当SV升高幅度超过15%或呼气末IVCD≥2.5 cm时,通过早期利尿 补钠处理,可以预防和控制前列腺电切综合征。
超声在容量监测中的应用
1、心功能评估
▪ 根据Frank-Starling曲线,当两心室均处于心功能曲线上升期时,增加 心脏前负荷便增加心输出量,即容量反应性好,而只要有一个心室处于 心功能平台期,增加心脏前负荷就不易增加心输出量,即容量反应性差。 所以本质上容量反应性就是心脏的前负荷反应性,也决定了容量反应性 的评估重点就是从心功能评价开始的。2014年美国心脏病协会指南推 荐,存在中重度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心功能不 全等,术前均需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TTE是评估术前心功 能状态并分级的常用方法。
临床应用
▪ Burger-Klepp等对396例肝移植受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食管静 脉曲张的287例肝移植受者中,只发生1例(0.3%)与TEE有关的 大出血,因此认为TEE是一种相对安全的监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患者心脏功能的方法,出血发生率较低。
小结
▪ 综上所述,超声准确、经济、可重复性强,在容量监测中具有重 要意义,在不同的手术中进行GDFT效果显著。超声更便于麻醉医 师对危急和重症患者容量监测和治疗,在临床麻醉中发挥重要作 用。
前言
▪ 容量监测主要是对术前和术中血容量的监测。尽管美国麻醉医师 协会等允许患者在术前2 h内无限制地摄入透明液体,甚至包括含 糖饮料,但是仍经常忽视术前容量,使患者以低血容量或脱水状 态进入手术室。术中容量过多或过少都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并发症。
前言
▪ “开放式”与“限制性”输液策略相比,前者更容易出现胃肠道水肿、 术后恶心呕吐、肺炎、肺水肿、二次插管和呼吸衰竭等并发症, 住院时间更长。后者更容易出现低血压、急性肾损伤等并发症。 因此,容量监测至关重要。相对于有创动脉压(IABP)监测、肺 动脉导管(PAC)监测等传统有创技术,应用超声进行容量监测 具有直观、准确、无创或微创,如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的 优势,这也与目前微创外科理念相符。
超声在容量监测中的应用
2、超声监测容量反应性
▪ 容量反应性是指实施静脉补液后出现SV或CO增加的能力,液体治疗后SV或 CO增加幅度≥15%,说明容量反应性良好。存在容量反应性差不等于存在容量 不足,容量反应性反映的是心脏前负荷对容量的反应潜能,但容量不足多存在 容量反应性差。传统容量反应性试验包括补液试验或者被动抬腿试验(PLR)。 然而,只有约50%的危重患者对输液有良好的反应性,且传统的补液试验,在 5~10 min内输注100~250 ml液体,粗略且不可逆,增加肺水肿的风险,因 此仅靠容量反应试验进行容量评估是不精确的,预测容量反应性最准确的是“动 态指标”。所以,在行容量反应性试验的同时利用超声监测CO的变化,可以使 预测容量反应性的能力大大提高。
临床应用
▪ GDFT是根据患者的疾病种类、术前全身状况及容量状态等采取的个体 化补液方案,可以最优化心脏前负荷,精确维持有效血容量。超声指导 容量监测,可以进行GDFT。2002年Conway等利用TEE对57例开腹手 术患者进行容量监测,通过计算SV和校正血流时间指导术中补液。结 果显示实验组补充的液体量和CO明显高于经验性补液的对照组,其中
超声的功能
▪ 超声可以直接观察心脏,评估前负荷、左右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 瓣膜功能和室壁节段运动等。目前常通过测量左室舒张末面积、 左室舒张末压等指标评估前负荷,通过辛普森规则测得左心室20 个以上平面,进而测出左心室容积,计算左室射血分数,评估左 心室的整体收缩能力,通过测量左室流出道、右室流出道、主肺 动脉直径(d),计算相应横截面积,再测得相应的血流速度时间 积分(VTI),计算每搏输出量(SV)[SV=VTI×π(d/2)2] 和心输出量(CO)(CO=SV×HR,正常值4~6 L/min)。
▪ 理论上测量血流量可以比监测压力更早地提醒麻醉医师注意到低 血容量的发生。因此,利用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内径和塌陷变异指 数比单纯测量CVP更加准确。根据相关指南,自主呼吸时下腔静 脉直径<1 cm,或直径1~2 cm且变异度>50%,提示容量不足。 下腔静脉直径1~2 cm且变异度<50%,提示容量正常。下腔静 脉直径>2 cm且变异度<50%,或下腔静脉呈正圆形,提示容量 过负荷。
超声在容量监测中的应用
▪ Monnet等包括21项研究的meta分析中,6项研究应用TTE、3项 研究应用TEE测量CO,结果显示被动抬腿试验诱导的CO与补液诱 导的CO变化的总体相关性很高,为76%,合并敏感性为85%,合 并特异性为91%。
超声监测容量状态
▪ 20价血容量情况。同理,麻醉医师可以在术前或术中应用超声观 测下腔静脉内径和塌陷变异指数进行容量监测。然而很多研究表 明,在机械通气情况下超声观测下腔静脉可能并不精确,因此对 于全麻的患者应用超声在术中进行容量监测仍有待商榷。
前言
▪ 合理的液体治疗的前提是准确判断容量状态,即前负荷。超声可 以直接观察心脏结构和运动,是评估前负荷的金标准,可以在术 前或术中测量多种容量指标如每搏输出量(SV)等,在容量监测 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应用其进行目标导向性液体治疗 (GDFT)越来越多。本文对超声在容量监测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 述。
超声在容量 监测中的应 用
副标题
前言
▪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传统分类法将细胞外液分为三个 间隙:第一间隙指组织间液。第二间隙指血液循环中的血浆水, 血容量的增加、减少主要指的是血浆水的增加、减少,这两者在 毛细血管壁互相交换成分,处于动态平衡,称为功能性细胞外液。 第三间隙是不能与血浆交换的非功能性细胞外液,主要指脑脊液、 关节液等。
超声在容量监测中的应用
▪ 超声与被动抬腿试验 :
被动抬腿试验是在临床上许多其他动态预测指标不一致的情况下也能出色 应用的一种有效的评估液体反应性的方法。理想情况下,被动抬腿试验应 与先进的监测容量反应性的设备如TTE一起运用,以更好地反映SV的变化。 具体方法:患者取半卧位,床头抬高至45°,利用TTE测得主动脉瓣环直 径(d)和主动脉瓣VTI,根据SV=VTI×π(d/2)2计算SV和CO,然后将 床头放平,抬高床尾,使双下肢抬起45°,保持3 min,记录上述各项参 数后恢复平卧位。SV和VTI在被动抬腿试验前后均测试3次,分别取平均 值。
临床应用
▪ 肾癌中4%~10%会出现肾静脉合并下腔静脉癌栓,可能出现下 腔静脉撕裂、大出血等并发症,且围术期阻断和开放下腔静脉会 引起剧烈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均不利于维持循环的平稳。TEE可 以观察癌栓,动态监测容量变化,有望取代Swan-Ganz导管、 CVP等监测手段。脊柱矫形手术创伤大、时间长、出血多,围术 期常需大量输液及输血。TEE动态观察容量反应性,能够实现 GDFT。TEE探头不干扰术野,且位置更接近心脏,成像更清晰, 用于脊柱矫形手术较TTE更具优势。
谢谢观看
超声在容量监测中的应用
▪ 超声与微量静脉输液: Gan等2002年的研究表明,每次使用TEE监测200 ml的小容量补 液试验,能准确指导术中输液,显著促进患者康复。然而单次200 ml的容量无法满足多次试验的需要,因此Muller等将冲击量减少至 100 ml,同时配合TEE监测降主动脉VTI,也可以很好地预测容量 反应性,指导补液。因此,利用超声可进行一种新的补液试验,即 微量静脉输液。以每分钟输注100 ml胶体液并经TTE测量主动脉 VTI,观察这种微量输液对CO的影响。
超声的功能
▪ 还可以通过下腔静脉内径(IVCD)及塌陷变异指数等反映容量状 态。目前常以中心静脉压(CVP)反映容量,但并不精确,压力 是通过血流灌注维持的,压力不能直接反映容量。当人体处于低 血容量时,为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灌注,机体通过牺牲其他 器官(特别是内脏)的血流来维持血压。
超声的功能
临床应用
▪ 术中直接肉眼观察左心室充盈情况,可以快速评估血容量,也可 通过定量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和面积、左心室舒张末压、左 心房压力等反映血容量。肝移植手术中,肝衰竭的终末状态、心 功能不全和术中大量液体进出会对容量监测产生巨大干扰。在这 种复杂的情况下,TEE监测较许多有创的容量监测手段更具优势。 终末期肝病患者普遍存在高动力循环状态、凝血功能差、内环境 紊乱,通常表现为心输出量增加、心室对压力的反应减弱、全身 血管阻力降低和心动过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