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光的传播》
《光的传播》

五、光的传播速度
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声音
在空气中的速度:340米/秒
在真空中最快:3×108 米/秒 光
在空气中的速度:约3×108 米/秒
(在水中的速度:2.25 ×108 米/秒 在玻璃中的速度:2 ×108 米/秒)
★光在空气中1s内传播的距离相当于绕地球7.5圈,
光从月球传到地球只需1.3s。
本不能测出这样短的时间来。)
整理课件
35
想想议议
1、 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办法来估 测发生雷电的地方离你有多远?
小结:
1、 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 直线 传播的, 影、日食都是 光沿直线传播 产生的现象;
3、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 3×108 米/秒 。 约 3×105 千米/秒。
二、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整理课件
22
三、光线
在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 方向,并将这条带箭头的直线称为光线。许多光线在一 起称为光束。
光线
平行光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光束
整理课件
23
四、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1、激光准直
(激光的特点: 能集中射向一个方向而不散开,因而 能射得很远而亮度没有明显的减弱)
整理课件
33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介质 真空 空气
水 玻璃
光速
3×108米/秒 稍小于真空中的速度
约空气中的3/4 约空气中的2/3
整理课件
34
阅读材料:
1607年伽利略最早做了测定光速的尝试。让两个 实验者在夜间每人各带一盏遮蔽着的灯,站在相距约
1.6km 两个山顶上,第一个实验者先打开灯,同时记 下开灯的时间,第二个实验者看到传来的灯光后,立
《光的传播》 讲义

《光的传播》讲义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光无处不在。
从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到夜晚璀璨的星光闪烁在浩瀚的夜空,光始终伴随着我们。
那么,光究竟是如何传播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神奇的过程。
一、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这是光传播的最基本规律。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一个没有任何干扰的理想环境中,光就像一支笔直的箭,沿着既定的路线前进。
生活中有很多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
比如,我们在阳光下看到的笔直的影子。
当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物体挡住了光线,在物体的后面就形成了黑暗的区域,这就是影子。
而且,小孔成像也是光直线传播的有力证明。
当光线通过一个小孔时,在屏幕的另一侧会形成倒立的实像。
光沿直线传播的这一特性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在工程测量中,利用激光准直可以精确地测量距离和校准直线;在军事上,瞄准镜的原理也是基于光的直线传播,帮助士兵更准确地打击目标。
二、光的传播速度光的传播速度非常快,约为 299792458 米每秒。
这个速度在真空中是恒定不变的,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物理常量。
但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比如从空气进入水或玻璃,它的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这就导致了光的折射现象。
三、光的折射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例如,把一根筷子插入水中,从水面上看,筷子好像在水中折断了,这就是光的折射造成的视觉错觉。
光的折射遵循一定的规律,即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有很多实际应用。
比如,我们佩戴的近视眼镜和老花眼镜,就是利用了透镜对光的折射来矫正视力;在光学仪器中,望远镜和显微镜也是通过透镜的折射来实现对物体的观察和放大。
四、光的反射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同样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传播》 讲义

《光的传播》讲义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奇妙世界里,光无处不在。
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亮大地,到夜晚的灯火辉煌,光始终伴随着我们,为我们带来光明和色彩。
那么,光究竟是如何传播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光的传播之旅。
一、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这是光传播的最基本特性之一。
想象一下,在一个没有任何阻碍、介质均匀的空间里,光就像一支笔直的箭,一往无前。
我们常见的小孔成像现象就是光直线传播的有力证明。
当光线通过一个小孔时,在小孔后方的屏幕上会形成一个倒立的像。
这是因为光线从物体的不同部位穿过小孔,沿直线传播到屏幕上,从而形成了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图像。
还有日食和月食的现象。
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并且三者正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月影区域的人就会看到日食;而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之间,并且三者正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夜半球的人就会看到月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的例子也很多。
比如,激光准直技术,在建筑施工和挖掘隧道时,可以利用激光的直线传播来保证工程的精度和方向。
二、光的传播速度光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在真空中约为 299792458 米每秒。
这个速度快得让人难以想象,以至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难直接感受到光传播所需的时间。
然而,当我们观察遥远的天体时,光的传播速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由于天体距离我们非常遥远,光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到达地球。
比如,我们看到的某些星星可能在几十万年前就已经发出了光,而这些光经过漫长的旅程,才在今天被我们的眼睛所捕捉到。
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光在密度大的介质中传播速度较慢,在密度小的介质中传播速度较快。
例如,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慢,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把一根笔直的筷子插入水中时,看起来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其实是光的折射现象,而折射现象的产生与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有关。
《光的传播》光现象课件演示文稿

全反射现象在光学仪器、光纤通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光纤通信利用 全反射原理传输光信号,具有传输距离远、容量大、保密性好等优势。
光纤通信
总结词
光纤通信是以光纤为传输介质,以光波为信息载体,以光导 纤维为传输通道的通信方式。
详细描述
光纤通信具有带宽大、传输距离远、抗电磁干扰等优点,已 成为现代通信的主要手段之一。光纤通信系统由光发射器、 光纤和光接收器三部分组成,可广泛应用于电话、电视、互 联网等领域。
影视材料
常见的影视材料有电影胶片、数字高清相机等,这些材料在拍摄过程中需要控制 光线,以达到理想的视觉效果。
06
光的传播在科学技术上的应用
光学显微镜与遥感技术
光学显微镜
利用光的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实现对物体的放大观察 ,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
遥感技术
通过卫星、飞机等遥测设备,获取地球表面各类资源、环境 、灾害等信息,具有大范围、快速、低成本等特点。
光的干涉是波动光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当两个或多个光波叠加时,它们会产 生相互加强或相互抵消的现象,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这种干涉现象在实验中具 有广泛的应用,如光学干涉仪、测量长度等。
光的衍射
总结词
一种光学现象,光波绕过障碍物边缘传播的现象
详细描述
光的衍射是波动光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当光波遇到障碍物边缘时,它会 绕过障碍物的边缘继续传播,形成衍射现象。这种衍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 很常见,如阳光照射到树叶上形成的影子和衍射光环等。
光学仪器
总结词
光学仪器是指利用光学原理进行测量的仪器,如望远镜、显微镜、光谱仪等 。
详细描述
光学仪器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例如,望远镜可用于观察天体 、显微镜可观察微小物体,光谱仪可用于分析物质成分等。
5-1 光的传播课件

火把和发光二极管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晚上一个人经过一盏路灯时,灯光照射人 所形成的影子的长短变化是 先变短后变长 。 4.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 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 以用 光的直线传播 来解释。
4.下列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 )。
自学指导2
认真阅读课本P99-P100,3分钟后完 成以下内容
1.影子、日食、月食是怎么形成的? 2.什么是光线? 3.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的现象
1. 影子的形成
光沿直线传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阻挡 后,会在物体的后面形成影子。
光的表示方法: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激光准直——激光引导掘进方向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3、光速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达到 3×108 m/s
在水中每秒传播的距离约是真空中的3/4,
光在玻璃中每秒传播的距离约是真空中的2/3。
爱因斯坦指出:
真空中的光速是物体运动的极限速度。
小结:
1.光源
光的传播
天然光源 人造光源
A.灯泡发光时温度很高
B.烈日下用伞挡阳光
C.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D.密密树林下仍会形成斑驳的阴影
5.下图为“日全食”时太阳、地球、月球 的位置示意图,图中的A处是 处是
地 球,B
月
球。
A
B
太阳
6、关于光传播的路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只有在真空中才沿直线传播
B
)
B.光在均匀介质中传播的路线是直的
在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 传播路径和方向,将这条带箭头的直线称为 光线。 传播路径 传播方向 光线并不实际存在,但光是实际存在的。
冀人版小学科学5《光的传播》课件

02
光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
在下面的图片中画出光的传播路线,然后说说我们对光传播的想法。
02
光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
在下面的图片中画出光的传播路线,然后说说我们对光传播的想法。
02
研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
根据上面的情境,我认为,光 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02
研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
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设计是否正确
材料:带盖的纸盒、铝箔、半透明的塑料纸、针、小刀、胶带等。 制作方法:
1.在盒子的一端中心位置挖出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小口,用胶 带将半透明的塑料纸粘在开口处。
2.在盒子另一端中心处挖出一个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小口。用胶带 将铝箔粘在开口处,用针在铝箔中心扎一个小孔。
3.让有铝箔的一端对着蜡烛的火焰,慢慢改变“照相机”到烛焰的 距离,在屏幕上能看到烛焰的像吗?像是什么样的?
选择几种方法试一试,把视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02
研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
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设计是否正确
用笔直的吸管看蜡烛的光,可以通 过笔直的吸管看到蜡烛的光芒。
02
研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
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设计是否正确
用曲折的吸管看蜡烛的光,曲折的 吸管看不到蜡烛的光芒。
02
研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
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设计是否正确
03
典型习题
03
填空题
1.光在空气中沿 直线 传播。 2.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体之间,屏幕上就会形 成物体的 倒像 ,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 小孔成像 。
03
判断题
√ 1.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 )
2.当乌云快要完全遮住太阳时,会有光从乌云边缘
X 射出,所以光是随便传播的。( )
《光的传播》光现象优秀课件

《光的传播》光现象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物理》第五章第一节“光的传播”。
详细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的传播速度,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以及光传播的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掌握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光的传播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光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光屏、白纸、不同介质(空气、水、玻璃等)。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用激光笔照射光屏,让学生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现象。
(2)将激光笔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现象。
(3)提问:光为什么能沿直线传播?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吗?2. 例题讲解(1)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讲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讲解光在空气、水、玻璃等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3. 随堂练习(1)画出光在空气、水、玻璃中的传播路径。
(2)计算光在空气、水、玻璃中的传播速度。
4. 小组讨论(1)讨论光在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2)讨论光的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原理2.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3. 光的传播特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列举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3)简述光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光在空气、水、玻璃等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传播方向也会发生改变。
(3)光在生活中的应用:光纤通信、光学镜头、眼镜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光的传播原理和传播特性的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研究光在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现象,如光在空气中的折射、反射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第1节 光的传播 (解析版)

第五章第1节光的传播一、单选题1.早在战国时期,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
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了一个小孔,发现透过小孔的光能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B. 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C.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色散D. 蜡烛在墙上成的像是实像2.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早晨的影子在西方,中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
从原理上来说,根据影子的长度或方向都可以计时,但根据影子的方向来计时更方便一些。
日晷都是以影子的方位计时的,如图所示是安置的武汉某地的日晷。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日晷是古代的“钟表”,是记录时间的工具B. 日晷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 能看见日晷上“子丑寅卯”等字,是因为光的反射D. 图中日晷显示的时间大约是上午10点3.物理爱好者小明同学在观看日偏食时,用铅笔在卡纸上戳些小孔,结果发现在地上形成一些月牙形的光斑(如图所示),这些圆形光斑是( )A. 卡纸的虚像B. 卡纸的实像C. 太阳的虚像D. 太阳的实像4.某同学做“小孔成像”实验时,改变下列哪个因素时光屏上所成的像的大小将不变()A. 孔的大小B. 物体的大小C. 物体到孔的距离D. 像到孔的距离5.王杰同学下自习回家过程中要经过路灯,当他走向路灯且从路灯下经过,在这过程中他身后影子的变化情况是()A. 越来越长B. 保持不变C. 先变长后变短D. 先变短后变长6.如图所示,用自制针孔照相机在不同位置观察烛焰,有以下四句说法:①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②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③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推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④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对于这四句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D. ①②③7.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象的现象,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一个小孔,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个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孔成像现象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B. 本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C. 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D. 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正立的像8.如图所示,路灯距地面的高度H=8m,身高h=1.6m 的人自路灯的正下方经过时,看到自己头部的影子正好在自己脚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多媒体
突破难点
光速
设疑
问: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后听见雷声,说明光传MwOTQ.html
回忆、
想象
前后知识比较
讲解
光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光速,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8m/s
倾听
讲述
光在水中每秒传播的距离是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每秒传播距离是真空中的2/3.
2、通过对日食、月食成因的教学,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点
自主合作探究实验:光的传播
教学难点
能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一些相关现象。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等综合探究式教学法
课前准备
课前预习
预习本节课,并在课后观察光的传播的情况,找出所存在的疑问
教学媒体
电灯、手电筒、蜡烛、小镜子、激光灯、装有肥皂水的水槽、装有薄烟雾的可乐
思考。
加深直观印象
提问
提问: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分析回答:光的直线传播
投影
影子的形成原因及形成过程动画。
日食
月食
游戏
让三位同学上台站一直线,问:第三位同学能否看到第一位同学?
表演游戏并回答
寓教于乐。
演示
展示三球仪,分-jE3Mzc4NDA4.html
实验、
观察。
总结
投影结论: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讨论、总结、
回答。
光线
讲述
介绍:
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直线传播,方便研究,物理中引入光线概念,表示光传播路线和方向
类比、
理解。
介绍物理学中常用的用物理模型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应用
提问
提问: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还能解释哪些现象?
回答、讨论、
分析
学以致用,理论
联系实际,突出STS教育思想
投影
无影灯、激光准直653-1043961532.html[视频]激光准直观察、讨论、
分析。
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
讨论
师生共同讨论什么位置看的是日食、什么位置看的是月食,为什么
分析、
回答。
讲述
我国是天文学发展最早国家之一,早就有天象记录。过去对日食月食有迷信说法,但现在已无人相信,但也有人还会宣扬新的迷信,我们要用科学武装自已的头脑。
倾听
对学生进行反对迷信,崇尚科学教育
光的直线传播
倾听
小结
投影
简述
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线: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
4、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自然现象:
影子、日食、月食、
5、应用:
排队看齐、激光准直、射击瞄准、小孔成像等
6、光速: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8m/s,在水中的速度是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速度是真空中的2/3。
回答
巩固知识
练习
讨论
1、分析唐诗《秋夕》中哪些是光源,哪些不是。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2、投影内容
分析、判断、回答
在理科知识中融入文科内容,使教学生动、有趣。
反馈信息。
作业
1、课后练习(1、2)
2、完成《练习册》
作答
课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馈
这节课的内容,教师提供大量器材,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经历实验过程,并在其中去想,去说,去做,去表达,去感悟,去探索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发现”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通过探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学生初步体会到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释现象(产生问题的现象)──应用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这种探究方法,将对今后的实验研究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课堂不够紧凑,有待改进。
瓶、玻璃、三球仪、多媒体、自制小孔像机等
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学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课题
引入
设疑
问:为什么白天能看见东西,在漆黑的屋子里,什么也看不见?
思考、回答由于光的存在。
激趣
本章
概述
介绍
光对于我们非常重要,从这节课开始研究光现象,首先学习光的传播。
企盼学习新的内
容
概述重要性
掌握
光源
提问
问:生活中哪些物体能够发光?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对光现象比较了解,但对它的传播特点并未认真研究过。本节是在小学自然课的基础上学习,降低了研究的难度,由学生动手实验得出结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应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现象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1、知道什么是光源。
2、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应用。
人造光源:电灯、蜡烛……
理解,
掌握。
探究光的
传播
设疑
提问:光在空气中怎样传播?
思考
猜想
1、沿直线传播
2、沿曲线传播
3、沿折线传播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猜想
通过对生活及实验的观察,自己得出结论,培养观察思
维能力
讨论分析
早晨,穿出门窗缝隙的阳光;森林中穿出树叶间隙的光;夜晚,汽车头发出光柱等
回忆、分析、判断。
分组探究实验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将ograms/view/5ajohjhrOUU/
动手实验、观察
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设疑
光在水、玻璃中怎样传播?
思考
实验
演示:将激光分别射入装有肥皂水的水槽中、玻璃中。
《§5-1光的传播》教案
甘肃省兰州市榆中九中陆祖伟
课题名称
§5-1光的传播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设
想
光现象与学生的生活及自然界的联系非常紧密,光的传播首先讲解什么是光源,光源的分类,然后以实验的形式由学生动手实验得出结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应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现象,后讲解光速为3*108米/秒。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法”,将实验研究与多媒体应用有机结合,通过实物展示和电脑板书、电脑动画等形式,达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发展学生能力。教学中,始终贯彻生活与物理的联系应用,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u11/v_NDc2NTg0NTY.html
学生实验
小孔成像。用自制小孔像机观察课桌上烛焰。TA1MjE0MjQ.html
结合投影动画学生分析:由于光是直线传播的,所以像是倒立的
思考
回答
培养思ams/view/0hqq0Iv4-9c/
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都是光源。
思考、分析、
得出结论
展示
实物:手电筒、蜡烛、电灯、小镜子、投影银幕等,判断哪些是光源,哪些不是。
讲解
介绍:
自然光源:太阳、水母、萤火虫……
4、知道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能记住真空中的光速。
过程与
方法
1、通过探究性实验,概括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通过对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体验学光学的乐趣,并在实验过程中学习合作与交流。
投影
板画:光线的画法
练习
影的
概念
投影播放活动[视频]影子游戏/v_show/id_XMT20-1846534442.html
师生共同表演手影
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