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 生产力指南

合集下载

苹果平板电脑详细介绍

苹果平板电脑详细介绍

苹果平板电脑详细介绍苹果平板电脑iPad,分为WiFi和WiFi+3G两个版本,各有16G、32G和64G三种容量。

这样让大家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下面介绍的是苹果平板电脑图片欣赏及各型号介绍,想了解的朋友来看看吧。

一、苹果平板电脑介绍苹果平板电脑一般指iPad。

iPad(internet portable apple device)是由苹果公司于2010年开始发布的平板电脑系列,定位介于苹果的智能手机iPhone和笔记本电脑产品之间,通体只有一个按键,(屏幕中有4个虚拟程序固定栏)与iPhone布局一样,提供浏览互联网、收发电子邮件、观看电子书、播放音频或视频、玩游戏等功能。

由英国出生的设计主管乔纳森·伊夫(Jonathan Ive)(有些翻译为乔纳森·艾维)领导的团队设计的,这个圆滑、超薄的产品反映出了伊夫对德国天才设计师Dieter Ram的崇敬之情。

iPad在欧美称Tablet PC。

具备浏览网页、收发邮件、普通视频文件播放、音频文件播放、玩一些游戏等基本的多媒体功能。

由于采用ARM架构,不能兼容普通PC台式机和笔记本的程序,可以通过安装由Apple官方提供的iWork套件进行办公,可以通过iOS第三方软件预览和编辑Office和PDF文件。

二、苹果平板电脑产品型号iPad发布于2010年1月27日,在美国旧金山欧巴布也那艺术中心(美国芳草地艺术中心)所举行的苹果公司发布会上。

定位介于苹果的智能手机iPhone和笔记本电脑产品MacBook系列之间,通体只有五个按键(Home,Power,音量加&减,还有一个重力感应与静音模式开关),音量键布局与iPhone相反,提供浏览互联网、收发电子邮件、观看电子书、播放音频或视频等功能。

iPad 2发布于2011年3月3日,3月11日在美国上市。

2011年3月25日在另外26个国家上市,中国于2011年5月6日上市。

2011年9月22日,苹果中国方面正式宣布,3G版的iPad 2正式上市,根据容量的不同报价分别为4688元、5488元。

10个小技巧,让iPhone成为更好的生产力工具

10个小技巧,让iPhone成为更好的生产力工具

10个小技巧,让iPhone成为更好的生产力工具编者按:手机几乎是我们每天接触时间最长的设备,今天的手机完全可以成为强大的生产力工具。

在iOS系统中,有这么几个功能,可以让你的iPhone完成更多事情。

Fast Company网站作者、小说家、记者和前编剧Michael Grothaus写下这篇文章,推荐了他认为的10个好用的功能。

图片来源:Przemyslaw Marczynski / Unsplash提到生产力工具时,你可能会想到笔记本电脑、谷歌文档和Slack 等。

但我发现,我最重要的生产力工具之一其实是我的iPhone。

大多数人并不这样看待他们的iPhone。

iPhone更容易被认为是一种通讯工具、互联网入口、音乐播放器、社交媒体,甚至是一台游戏设备。

由于这些花样繁多的功能,你甚至有可能认为iPhone是一台反生产力设备,它会在你应该去工作的时候让你分心。

此外,它的屏幕真的太小了,我们真的有必要在这么小的屏幕上工作吗?但如果你遵循下面10条建议,你会发现你的iPhone可以帮助你更有效率——它可以增加你一天中能完成的工作量和总体工作质量。

1. 把备忘录放进控制中心作为一名作家,我的工作就是想出新颖有趣的故事。

出于某种原因,我这人在散步的时候更能产生好的构思。

因而,iPhone的备忘录是我最常用的应用程序之一:它是我一直带在身边的记事本。

截图:Fast Company(下同)然而,有时灵感转瞬即逝,就像它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一样突然。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我学会了尽可能快速、简单地打开备忘录。

下面的设置让你能够在锁屏的时候新建一个备忘录。

进入设置,点击控制中心>自定控制,然后确保备忘录列在“包括”部分。

如果“包括”里面没有,那么你可以在“更多控制”部分找到它,然后点击左侧的“加号”。

这样,你只需要从屏幕底部向上滑动打开控制中心(即使iPhone处于锁定状态,该操作依然可行),就能看到一个备忘录图标,单击该图标,你将新建一个备忘录。

看,这就是“万磁王”!苹果iPad Pro12.9(2018)的无双体验

看,这就是“万磁王”!苹果iPad Pro12.9(2018)的无双体验

不足。但是新一代Apple Pencil等个提升,一是加入了一个触控按键,使用 功能性有所增强;孑加入了休眠功能•长期不使用也不会担心亏电问题•要 再使用只需要放在中框充电区域接触一下即可配对进入工似式;三是升级 为无线充电-充电数率依旧,但不会有接口占用•笔帽遗失的问题。
让强迫症用户另一个舒服的点•就是在四边等宽的情况下,iPad Pro 2018 的中框也改为平直造型。这个改变就像是从iPhone 3GS到iPhone 4的那一次经 典变化一样。要知道,这么多年以来,iPad为了让自己庞大的体积能显得更加轻 盈,都采用了圆弧形的中框,以实现更加轻薄的视觉厚度。但是那样做,是因为 原来的iPad都有足够宽的边框空间可以利用,而这一代却没有了,为了让内部空 间堆叠达到最大的利用率•平直线条就是最好的方案吧。不过-作为iPad的旗 舰-5.9mm的厚度是iPad Pro 2018弓以为傲的参数,这让裸机拿在手上时感觉非 常舒适。11英寸机型裸重468克,129英寸机型裸重631克•并不会有多大负担。
eFashion 41
EXPERIEN虎尖峰体验
无双的体验空间
磁吸式方案-更多也只是解决了笔与率板电脑本身如何安放的问题,算盧一个
iPad Pro 2018发售之后•我看到有人表达这样的看法:"千万不要走进 苹果店去体验新iPad Pro ■因为漂亮的设计会让人马上上瘾。”其实何止设 计,iPad Pro 2018方方面面的硬件配置,都代表着现在平板电脑最极致的优 秀体验•让人用过之后就不忍释手。
只不过5.9mm这个厚度,容纳不下苹果想要提升iPad Pro 2018拍照能力 的决心。1200万像素的摄像头和iPhone X上那枚完全一致,再加上700万像素 的前置摄像头,这也让iPad Pro 2018成为史上拍照性能的最强者。只不过看到 那枚高高凸起的摄像头,一个合身的保护套是必不可少的。好在官方也对此做 足了准备。

想买 iPad 吗?我来评测告诉你 iPad 的真实使用体验和优缺点

想买 iPad 吗?我来评测告诉你 iPad 的真实使用体验和优缺点

想买iPad 吗?我来评测告诉你iPad 的真实使用体验和优缺点最近最火的数码产品肯定就是iPad了,它已经是数码玩家茶余饭后讨论最多的话题了。

鉴于现在价格还比较高,不是太多人愿意入手,今天就应众多网友要求,在异次元软件世界写一篇实际使用感受,希望对想了解iPad 的朋友有所帮助吧。

因为使用体验是非常主观的感受,所以此文肯定是不客观的,完全偏向我自己的喜好与需求,如果与你的价值观不符,请无视之。

本文写了很久,很长也很臭,但为了iPad,你们就忍一下吧,哈哈。

废话不多说,切入正题,看我把玩iPad吧!、首先想说我不是纯果粉,我只是理智地喜欢适合我胃口的产品,谁的产品做得好我都会喜欢。

我在Twitter上说过类似的话:其实并不是我特别想喜欢Apple的,但可惜的是,在消费电子的层次上,世界上除了Apple外,我还没有找到什么企业能像它那样把数码产品变成实用的艺术品,而且几乎每款产品都是领先世界的。

本文的使用感受均为我自己的亲身感受,不代表任何其他人,也没有要求其他人认同我的观点,主观因素极强,如果与你的价值观不相符,请无视该文,不要攻击他人,谢谢。

另外,由于条件所限,例如没那么多钱买软件游戏、场地设备等,我没法彻底测试所有想测试的东西。

首先要知道,iPad并不是电脑,它的定位是“几乎任何人都可以随手拿起即用”的数码产品,当然这个定位是我自己给它定的,无论乔布斯和你同不同意都是这样了,嘿嘿。

如果你硬要将它和笔记本电脑比较,还鄙视它连个USB口都没有,不能接鼠标用U盘,那么,我还是建议你先去买台笔记本去用。

因为,iPad不是用来替代笔记本的,请记住,它是一款介于笔记本和手机之间的便携设备。

外观设计上我们没有理由怀疑Apple的能力,无论是外观、做工还是材质上,都绝对是领先现今其他产品的。

去电脑城逛过的人应该都有印象,Apple的东西总是看一眼就能让人眼前一亮,不是吗?从照片和视频上看iPad感觉挺大,但第一眼看到实物发现它比想象中要小。

老师,不要浪费了你的ipad——教师版ipad使用指南

老师,不要浪费了你的ipad——教师版ipad使用指南

老师,不要浪费了你的ipad—教师版ipad使用指南相对于iphone、macbook,很多人可能对ipad不甚好感,认为其不过是iphone阉割掉电话功能的放大版,使得玩游戏更有手感。

诚然,ipad既不如iphone便携,又不如macbook功能强大,似乎不讨好感。

但是,别忘了Apple 对ipad的定位:便携式电脑。

Yes!ipad是一部电脑!既然是电脑,那么它可以做的事情就非常的多了,游戏、网上冲浪、IM、E-mail、Blog...当然还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办公。

这些平时简单的应用都可以在ipad上实现。

Ipad还有一个非常炫的功能:阅读器。

你可以因为有了它而和纸质的书籍说baybay了。

Ipad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就是应用于教育,乔布斯生前希望ipad可以取代学生的书包,很多的学校已经开始试点这个计划,在我国的先进的学校也开始试点这个书包计划,一部ipad、一个本子、一支笔,这就是学生的书包。

Ipad还引入了课堂,作为生课堂学习的工具,谁都不能否认ipad 给教育带来了新的空气,很多老师也购置了ipad,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工作,感受科技带给我们便利。

很多老师虽然购置了ipad,但是并不经常在教学和学习中应用,久而久之,ipad也就变成了一台游戏机。

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中学教师,平时喜欢一些新鲜的电子产品,ipad的出现更是让我欣喜若狂,本来只是想买来读书用的,但是我发现其实ipad在教学上很多的地方都可以用到的。

下面我来分享一下我的使用心得。

第一篇硬件篇NO 1.ipad机器。

Ipad2,Wifi版16GB的。

现在感觉16GB的容量不够用了,建议资金充足的买32G或是64G的,现在The New ipad已经上市了,视网膜屏幕相当给力。

至于选择wifi版还是3G版的,看自己的情况,在中国wifi远远不够普及的情况下,3G还是非常的有用的,我在家里和办公室里自己用路由器组建了无线局域网,方便自己无线上网。

iPadOS体验:让iPad终于变成了真正的“电脑”

iPadOS体验:让iPad终于变成了真正的“电脑”

iPadOS体验:让iPad终于变成了真正的“电脑”作者:来源:《电脑报》2019年第23期正如前面提到的,苹果今年为iPad推出了一套自己专属的操作系统iPadOS,将它以独立系统的身份发布,肯定是想让iPad摆脱“大屏iPhone”的帽子,让它真正成为“生产力工具”。

不只是深色模式界面更新肯定是每次系统更替必做的事情,个人觉得还挺好看的。

而用户心心念的黑夜模式在iPadOS上也已经实装,激活时就会让用户选择,也可以在“显示与亮度”中调节。

显而易见的是,iPadOS和iOS 13一样,绝不仅仅是将界面改为黑色,而是进行了重新设计,即使是同一张壁纸在不同模式下也有不同的配色——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也许这就是苹果吧。

观感上,在暗光环境中也不会那么刺眼,很适合我这种喜欢睡前玩一会儿iPad的人。

为了更好地利用iPad的大屏,iPadOS最大的变化就是重新设计了负一屏,向右滑动手指,负一屏会直接从左侧滑出,而原本均匀排列在整块屏幕上的图标也会向右靠拢。

这个过程很有趣,如果你也和我一样习惯锁定横屏使用iPad,这样的设计你肯定也会喜欢。

另外,苹果还开放了更多字体供用户选择,并且应用到整个iPadOS系统中,视觉效果将会更加统一。

据了解,在iPadOS正式版推送之后,APP Store中将会上架Adobe、DynaComware、Monotype、Morisawa和Founder等公司提供的字体资源,届时就可以体验了。

将选择权交给用户,这也是苹果一直在做的。

生产力UP:手势操作再升级在全新的iPadOS中,新增了一些手势操作,比如三指捏合复制,而三指展开则是粘贴,就像将这些文字“拿起来”再“放下去”,一切就是这么自然而然,结合前面提到的分屏功能,效率提升非常明显。

我比较喜欢的是新加入的QuickPath 滑动键盘,滑动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是可以双指捏合缩小键盘,然后将它“滑”到角落悬停。

第二是支持滑动输入,这是一种很“Magic”的输入方式,不但高效還挺好玩。

苹果iPad新手使用常识

苹果iPad新手使用常识

苹果iPad新手使用常识休眠键:又称电源键,位于机器顶部,用于打开关闭屏幕,或者长按后可提示关机的按钮;Home键:位于机器下面下方,是唯一的圆形按钮,用于退出运行的应用程序;1、在系统死机的情况下,进行软重启只要按住电源键和Home键持续几秒钟,iPad将重新启动。

要强制退出应用程序,只需按住Home键。

2、剪切,复制和粘贴功能点选任何可编辑的文本4次,即可高亮选择相应的区块。

3、快速静音方法最快速的方法来让扬声器没有声音,就是按住下调音量的按钮两秒钟,iPad将变为静音模式。

4、iPad屏幕截图和iPhone一样,按下电源键和Home键半秒钟,屏幕内容将以png格式图片储存在照片库中。

5、快速地滚动网页阅读至文章底部,想快速返回顶部,只需点选标题栏一次就行。

6、更多地预览您的邮件打开“设置-邮件-联系人和通讯录”并在“预览”下选择“5行”。

7、在地图程序里,双击“我的位置”图标,隐藏的指南针功能就会出现。

8、方便地输入网址在浏览器和E-mail中输入网址时,长按“.com”按钮会出现“.edu”、“.net”、“.cn”、“.org”等选项,无需再调整输入法进行输入。

9、按下Home键却又不想退出程序继续按住Home键不要放开,持续大约5秒,就不会退出这个程序。

10、iPad出现异常不能关机可以长按“Home键”和“电源键”直到iPad重启。

11、误操作输入字符需要删除可以摇晃iPad机身,屏幕上就会弹出提示可以撤销你的输入。

而再次摇晃,可以重做输入。

12、激活电子相框按电源键打开屏幕,解锁iPad之前可以通过解锁条右侧的按钮激活iPad的电子相框功能。

13、Camera Connection Kit套件iPad的Camera Connection Kit套件里的30针转USB接口是支持读卡器和USB键盘的,甚至可以接USB风扇14、App Store与iTunes StoreApp Store支持中国帐号,但iTunes Store是不支持的,需要用美国帐号登录,切换帐号是在“设置-Store”里。

ipad pro第一个想要彻底取代你电脑的 ipad

ipad pro第一个想要彻底取代你电脑的 ipad

ipad pro第一个想要彻底取代你电脑的ipad导语:作为办公工具的体验依然离Mac 有一段距离,不过至少拿它写上几千字、画个插画不再是件痛苦事了。

亲眼见到iPad Pro,我想到的第一个念头不是这东西真大,而是一种异样。

桌面上亮着的巨大屏幕看上去既熟悉又陌生。

它的所有细节,从苹果标志性的圆角到机身边缘折射周遭光线的闪亮斜边,再到那个比指甲盖还小的Home 按钮都和苹果过去三年里推出的其它iPad 别无二致。

你一眼就能认出这是苹果的iPad。

但它又和所有iPad 不同,它大到让人觉得异样,就像电影《蚁人》里被放大到房间尺寸的托马斯小火车。

iPad Pro 很大,由于屏幕比例更为方正,这块12.9 英寸屏幕比常见的13 英寸笔记本都要更大一些。

iPad Pro 对比MacBook Pro 13 英寸从2010 年的初代iPad 至今,每一款iPad 都是笔记本电脑和手机以外的补充。

它们永远是比笔记本更便宜、更便携,但也更不必要。

iPad Pro 是个例外,巨大的尺寸、5888(32GB)、6888(128GB)的售价让它看起来更像是Mac 的一员。

我从第一代iPad 开始用起,之后陆续换过四款iPad。

但和许多人一样,换上iPhone 6 之后,我就没怎么碰过家里的iPad Air。

对于销量已经连续同比下滑六个季度的iPad,让老用户觉得异样是好事。

“大”需要有对比2010 年夏天,第一代iPad 面市后,最大的卖点是大。

iPhone 一样的手指触控体验被放大了:iPone 4 与初代iPad当时iPhone 4 的3.5 英寸屏幕是标准的智能手机尺寸。

iPad 虽然在界面和功能上没什么变化,但只是将手指直接操控的虚拟空间放大八倍就能俘获千万用户。

不过随着手机越变越大,iPad 9.7 英寸的显示屏不再大到能让人继续花钱。

iPhone 4、iPhone 6、iPhone 6s Plus 以及iPad Air 2尺寸变成12.9 英寸后,iPad Pro 的显示面积接近iPad Air 的两倍、iPhone 6s Plus 的八倍:iPad Pro 对比iPhone 6s Plus从呈现的虚拟空间来看,手机与平板再一次有了足够大的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Pad 生产力指南编注本文首发于博客「I/O」,原作者@赵赛坡,少数派经授权转载,仅对文章版式略作修改。

现代人常常陷入到一种工具迷思中。

所谓工具迷思,就是希望通过某个特定工具完成一系列任务的念想,然而在越来越复杂的现代社会里,即便是某个特定领域,一方面由于应用或工具自身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则是事件的复杂性,很难出现这样一个能够完成所有流程的工具。

在如今各种标榜工具推荐的网站、文章里,几乎都是一个应用的评测与几个同类应用的比较,这也就极易造成上述工具迷思——而当用户信心满满地下载甚至购买了某个应用之后,却发现其根本没法满足自身需求时,工具迷思的反面——工具无用论则开始出现。

这是我不喜欢当下应用评测的原因,同时我也是「工具即延伸」1的拥趸。

工作、生活越发复杂,海量信息的侵袭,早已超过了个体大脑极其自然延伸——四肢的处理能力。

数字工具、应用可以而且应该成为人类技术性进化的助推器。

过去两年年底,我先后分享了当年时间里的生产力应用:《2014 年最适合「整理力」的iPad 应用》、《2015 年,我如何用iPad Mini 创造生产力?》▍移动生产力的工作流工作流是个很宏大的概念,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工作流(workflow),是对工作流程及其各操作步骤之间业务规则的抽象、概括描述。

而在这里的「工作流」,则是狭义上所指的基于移动设备上的工具、应用,从而实现生产力的流程。

之所以通过工作流展现工具的价值,主要原因就是我们需要时刻记住使用工具的初心——高效率完成任务,高质量实现价值。

只有在「两高」之中,工具的作用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另外,正如上文所言,现实生活和工作分工合作的需求很高,对于人与人的协作、人与工具的协作以及工具与工具的协作,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从这个层面出发,基于从工作流的角度思考工具的作用和效果可谓意义重大。

我的工作流分为以下六个方面:内容生产内容消费文件管理社交协作精力管理知识管理上述六大工作流里又细分了诸多特定情境,这里需要说明几点:第一,本文所谈的「移动」,是指平板电脑、手机设备,主要是iPad。

笔记本电脑,如苹果的新MacBook 系列虽然便携性越来越好,但并非本文所讨论对象,另外,Android、Windows 平板、二合一产品也不在内,望知悉。

第二,本文的工作流有着极其个人特色。

比如我最近两个月的主要办公设备就是iPad,比如我用Markdown 写作,比如我长期使用VPN……这些个人习惯都会在我的工作流中时不时体现出来,望理解。

第三,本文的写作全部在iPad Mini 4(Wi-Fi + 4G)上完成。

文本内容在Ulysses for iPad 里生产,备份在iCloud 中;图片部分(包括静态图片及Gif)则通过一系列图像工作流,放置在七牛云存储平台。

第四,由于本文非常非常详(啰)细(嗦),图片较多,你也可以通过订阅「I/O」的邮件服务获取专属Epub 电子书版本,不过文中的GIF 动态图片都会变成静态,还望见谅。

▍内容生产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移动端或者iPad 上的内容生产无外乎以下两种:文本内容生产:包括随想、微博客、博客;影像内容生产:包括拍照及后期处理后的社交分享。

文本内容生产网页摘录熟悉「I/O」的读者一定知道,我在推荐国内外好文章时,都会摘录文章里很多原话,为了实现标准化的操作,我使用了Drafts 里的「摘录模版」。

打开Drafts,找到设置里的「Web Capture Template」,下图是我的设置:上述参数的意义如下:title:网页文章的标题url:网页的链接selection:网页文章的选择部分细心的你或许已经注意到了,这个模版也是标准Markdown 语法的引用格式,那么当我在Safari 上看到一篇文章里的好段落时,我只需选择这个段落,点一下右上角的分享按钮,选择Drafts 就可以将这个段落按照Markdown 格式保存起来了:Drafts 还有版本管理功能。

这是我十分喜欢的功能,通过版本管理,我可以「肆无忌惮」地修改编辑文档而不用担心文稿丢失,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还原自己思考的过程。

点开任何一个摘录,点击左上角的「i」号,你都可以看到这个文档所有的修改记录:一键更新博客由于Drafts 超赞的网页摘录和人性化的版本管理功能,我在半年前开始利用Drafts 写博客,Drafts 有标准的Markdown 的语法:看到iPad 虚拟键盘上的那一行字母或图标了吗?这是Drafts最强大的地方之一。

举个例子,当我想给某几个文字插入从Safari 复制过来的超链接时,只需选中这几个文字,点一下屏幕上的「Link」就自动完成,同理也适用于「image」……而借助于iPad 上的分屏多任务功能,给Markdown 文档添加超链接变得如此简单:「I/O」这个博客基于Farbox 架构,数据存储在Dropbox 里,这也意味着,只要在Dropbox 相应文件夹里增加文档,「I/O」就会更新,这在Drafts 里可以非常简单地实现。

新建一个「action」,名字随意,「Step types」里选择「Dropbox」配置相关参数,如下图所示,基本意思就是通过这个「action」将Drafts 里的文档重新命名后推送到Dropbox 的指定目录:这样当你写完博客后,滑出Action,选择「博客更新」,就将内容推送到博客的Farbox 数据库里,大概30 秒后,刷新博客后就会看到新文章了。

博客更新后总有一些错别字或不太适合的表达需要修改,这个时候很遗憾Drafts 并不能应付,我使用Editorial 来管理博客后续内容的更新,下图:可能有朋友会发问,既然Drafts 功能有限,为什么不直接在Editorial 里写博客进而更新博客,我这里给出几个理由:我使用Drafts 收集网页摘录,因此通过Drafts 整理撰写博客更简单方便,不至于一直在两个应用之间切换;相比于Editorial 时刻要检查网络连接情况,Drafts 的数据存储都在本地,速度和稳定性上更胜一筹,如果你了解到Editorial 上次更新是2015 年6 月份,你就会理解我为何坚持不用Editorial 写博客了;Drafts 提供了更多强大的Action 和Keyboard Extensions,可以去官方商店搜索更多。

从纯文本到富格式文档很多杂志报纸的编辑并不接受纯文本的稿件,于是,这类的约稿我通常在Ulysses 里完成,因为这个应用太适合转换格式了,你可以轻松将文本转换为docx、PDF、epub、HTML:每个格式还有不同的样式,如下图,如果你觉得内置样式太少,可以去官网下载更多样式:格式转换好之后,点击分享按钮,可以将这个docx 文档作为邮件附件发送:碎片化微博客的更新如果你去Drafts 里的Action Dictionary 里搜索与Twitter 相关的操作,你一定会看到诸如下面的Action:是的,与一键更新博客的操作逻辑一样,你可以在Drafts 里写好内容,然后滑出Action,分享到你想要分享的平台,包括Twitter、FaceBook、Google+、微博等。

但Drafts 的这个方法有个弊端,那就是不能分享图片。

此时Workflow 就要登场了,此Workflow 只是一个应用,与上文所谈的工作流(workflow)完全不一样。

就更新微博客来说,下图是我修改的一个Workflow:这个Workflow 的运行逻辑就是首先选择微博更新类型:图文、纯文本还是超链接,然后开始执行相应的动作,关于这个Workflow 的具体解释,可参见这篇深度分析(阅读原文中可跳转)。

影像内容生产导入iPad 的拍照能力实在不敢恭维,基于iPad 摄像头的影像内容生产基本都是文档扫描,我使用的是Scanner Pro,打开摄像头对准要扫描的文档,会自动搜索文档边缘部分,自动完成拍照:拍完只要稍时调整保存即可,可以同步到Dropbox、iCloud、Evernote。

我在iPad Mini 上进行的第二项影像内容生产是同步微单相机里的照片到iPad。

我的一款索尼微单本身不支持Wi-Fi 传输,平时拍完照都要在MacBook 上导出,非常麻烦。

索性购置了一个带Wi-Fi 模块的东芝SD 卡,同时在iPad下载了其官方应用FlashAir ,相机拍完照后待机,让iPad 搜索相机Wi-Fi,连接之后就可以把相机里的照片下载到iPad 里:导入iPad 之后,我的处理方式是上传到Google 相册,至于为什么放在Google 相册,下文自然有答案。

影像二次处理一般来说,我对影像的二次处理时会用到下面三个应用:Pixelmator:功能最强大,几乎就是简版的Photoshop;VSCO:滤镜好用到哭;Snapseed:功能与易用性的完美结合。

如果是微单拍的照片,只要构图合理、无抖动,导入iPad 后只需简单调整一下,再加上VSCO 的滤镜即可。

事实上,我在iPad 上处理最多的影像内容其实是屏幕截图。

本文无意去对比四个应用的优劣,我只能说出我会在什么时候用什么应用:PointOut:用于突出某个项目,如下图:Annotate 与Pinpoint:两者功能类似,可以给截图箭头、文字、表情和涂鸦;Oneshot:适用于文字类的截图,可以一键发布到Twitter,还能保留截图文章的原链接,非常赞:影像托管目前我博客的影像资料托管于七牛云存储,之前我尝试过在Dropbox 和Imgur 里进行影像托管,但速度实在是太理想,而且iPad 上的Imgur 客户端在上传完图片后无法找到图片的真实地址,还需要登录网页去复制,效率低下。

不过,七牛云存储没有移动应用,影像资料只能通过网页上传:但好在平时博客图片不多,图片上传工作还不至于无法接受,当然,今天是个例外。

▍内容消费移动互联网是个内容消费驱动的产品,应用商店里玲琅满目的应用,绝大多数都是让你用来消磨时间的产品,正如一位朋友所言:手机(移动设备)就像一个黑洞,不经意间就吞噬了时间。

在我看来,任何没有目的的内容消费都会产生这样的「恶果」,我的一个解决方案就是「2 分钟原则」,如果一个内容——包括不限于文本、图像、视频,无法在2 分钟内看完,那么就放入「稍后」的工作流里,反之亦然。

与此同时,借助算法和自我的过滤器,也可以大幅提升内容消费的效率,下面是我的内容消费工作流。

人工过滤的浅消费微信里的海量信息是人工过滤的主要应用场景。

由于微信官方从未针对微信信息泛滥做出有诚意的过滤机制,这也导致人们在微信内容消费方面的无解难题。

很遗憾,这方面我也找不出更好地解决方案,只能提供一些基本原则:精简订阅的公众号:现在很多人都不是通过订阅公众号号获取内容,那么还不如取消那么多的订阅呢;通过标题筛选群聊里的文章:标题是一个仁者见仁的问题,不过多展开讨论;定制可以看到的朋友圈:微信提供了「不看他(她)的朋友圈」功能,可以花点时间做个过滤列表,有助于提升整个朋友圈内容的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