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大棚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物联网智能温室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开题报告

物联网智能温室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物联网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正在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其中智能温室控制系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
智能温室控制系统主要通过传感器获取各种环境参数数据,然后通过嵌入式控制系统对温室内的各种设备进行控制,从而实现温室环境的智能监控和自动化控制。
对于智能温室控制系统来说,如何设计一套高效稳定的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结合物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设计。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针对现有智能温室控制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从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智能温室控制系统的原理和技术要点,结合目前的物联网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对系统进行分析和优化设计;2.研究和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设备,了解传感器的性能和特点,从而为系统的选择和集成做好准备;3.设计嵌入式控制系统,结合传感器获取的数据,对温室的环境进行监控和控制,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管理;4.进行系统测试和性能评估,对系统进行调试和优化,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将物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等方面整合运用,在智能温室控制系统中实现了高效稳定的温室环境自动控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三、预期研究内容本次研究预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针对智能温室控制系统的技术要求进行详细说明,分析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2.研究和分析温室环境监测的传感器技术,选择适合温室环境的传感器设备;3.设计温室环境监测和控制系统,包括系统框架设计和模块设计;4.进行系统测试和性能评估,包括系统的稳定性、数据准确性、响应时间等方面的评估;5.总结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建议和改进方案。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相结合的方法。
总体设计主要包括系统架构设计、系统功能设计、系统模块设计等方面;详细设计主要包括具体功能模块的设计、嵌入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传感器设备的选择和集成、通信协议的设计等方面。
PLC温室大棚控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滨州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基于PLC温室大棚控制系统设计系(院)自动化系年级2010级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班级4班学生姓名石瑞学号1023091219指导教师王国明职称助教滨州学院教务处二〇一三年三月开题报告填表说明1.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论文)过程规范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工作作风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方案,是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依据。
2.学生选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后,与指导教师进行充分讨论协商,对题意进行较为深入的了解,基本确定工作过程思路,并根据课题要求查阅、收集文献资料,进行毕业实习(社会调查、现场考察、实验室试验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开题报告。
3.课题的目的意义,应说明对某一学科发展的意义以及某些理论研究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等。
4.文献综述是开题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后,对与本人所承担课题研究有关方面已取得的成就及尚存的问题进行简要综述,并提出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5.研究的内容,要具体写出在哪些方面开展研究,要突出重点,实事求是,所规定的内容经过努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完成。
6.在开始工作前,学生应在指导教师帮助下确定并熟悉研究方法。
7.在研究过程中如要做社会调查、实验或在计算机上进行工作,应详细说明使用的仪器设备、耗材及使用的时间及数量。
8.课题分阶段进度计划,应按研究内容分阶段落实具体时间、地点、工作内容和阶段成果等,以便于有计划地开展工作。
9.开题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填写,指导教师不能包办代替。
10.开题报告要按学生所在系规定的方式进行报告,经系主任批准后方可进行下发中,主要针对环境,而很少考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生物因素,没有农业专家的合作参与,很难对系统正确定位,其适应性也差。
所以,将农业学科与工程学科结合起来,对果蔬生长的环境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对于开发经济有效的温室监控软件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基于PIC16F877A的温室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PIC16F877A的温室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温室农业是一种能够使植物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更加优越的生长环境的农业生产方式,它可以为植物提供温暖、湿度、光照等方面更优秀的生长环境,并且可以使农民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冬季的生产。
但是,要充分发挥温室农业的优势,建立科学且高效的温室自动控制系统是很有必要的。
目前,许多温室自动控制系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也在研发中不断更新、完善。
目前,经常用于温室自动控制的技术手段有:微机控制技术、物联网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等等。
本研究选择利用微型控制技术,基于PIC16F877A型芯片,设计一个完整且具备较高实用价值的温室自动控制系统。
二、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如下:1、研发一款基于微型控制技术的温室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在保持温室环境稳定的情况下更好地管理和保护种植物;2、设计一套可靠的温室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温度、湿度、状态监测等参数,可以对种植物的生长情况进行监测和控制;3、通过温室自动控制系统的研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资源环境。
三、研究方案1、研究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性能指标、可行性等方面;2、确定系统的设计方案、功能模块、硬件电路图的设计,并选择PIC16F877A作为主控芯片进行控制设计;3、搭建实验平台,对设计的控制系统的完整性和性能进行测试;4、调试控制系统的软硬件,为最终提供一个完善且具体的温室自动控制系统。
四、研究内容1、温室自动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2、基于PIC16F877A型芯片的底层驱动程序编写3、设计系统控制模块和各种输入输出模块4、整合和调试控制策略和数据处理算法5、进行功能性、性能和可行性实验6、完成系统的实际应用五、研究意义1、本研究选择微机控制技术,采用PIC16F877A型芯片作为主控器,研发一套完整的温室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温室,并最大限度地提高温室农业的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2、本研究为温室自动控制的研发和实践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对提高农业生产率、保护资源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温室大棚自动控制系统开题报告

题目:温室大棚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开题时间:1、文献综述1.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90年代以来,我国的温室大棚产业得到迅猛的发展,以蔬菜大棚、花卉为主植物栽培设施栽培在大江南北遍地开花,随着政府对城市蔬菜产业的不断投入,在乡镇内蔬菜大棚产业被看作是21世纪最具活力的新产业之一。
温室是蔬菜等植物在栽培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设施之一,不同种类的蔬菜对温度及湿度等生长所需条件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为他们提供一个更适宜其生长的封闭的、良好的生存环境,从而可以通过提早或延迟花期,最终将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温室是一种可以改变植物生长环境、为植物生长创造最佳条件、避免外界四季变化和恶劣天气对其影响的场所,它以采光覆盖材料作为全部或部分结构材料,可在冬季或其他不适宜露地植物生长的季节栽培植物。
而温室设施的关键技术是环境控制,该技术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控制与作业精度。
国外对温室环境控制技术研究较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
显示采用模拟式的组合仪表,采集现场信息并进行指示、记录和控制。
80年代末出现了分布式控制系统。
目前正开发和研制计算机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的多因子综合控制系统。
现在世界各国的温室控制技术发展很快,一些国家在实现自动化的基础上正向着完全自动化、无人化的方向发展。
单片机是指一个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完整计算机系统。
尽管他的大部分功能集成在一块小芯片上,也就是说一块芯片就成了一台计算机。
它的体积小、质量轻、价格便宜、为学习、应用和开发提供了便利条件。
单片机虽小,但它具有一个完整计算机所需要的大部分部件:CPU、内存、内部和外部总线系统,目前大部分还会具有外存。
同时集成诸如通讯接口、定时器,实时时钟等外围设备。
而现在最强大的单片机系统甚至可以将声音、图像、网络、复杂的输入输出系统集成在一块芯片上。
同时它也被称为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是因为它最早被用在工业控制领域。
农业温室蔬菜大棚开题报告

农业温室蔬菜大棚开题报告农业温室蔬菜大棚开题报告1. 引言农业温室蔬菜大棚是一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利用温室环境来种植蔬菜,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探讨农业温室蔬菜大棚的优势、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2. 优势农业温室蔬菜大棚具有以下优势:- 季节无限制:温室环境可以调节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使得蔬菜的种植不再受季节限制,可以全年供应。
- 节约资源:温室大棚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和水资源,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提高产量和质量:温室环境可以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使蔬菜生长更加健康,产量更高,品质更好。
- 抗灾能力强:温室大棚可以有效地抵御自然灾害,如风暴、冰雹和干旱等,保证农作物的安全生长。
3. 挑战农业温室蔬菜大棚也面临一些挑战:- 能源消耗:温室大棚需要提供恒定的温度和光照,因此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 技术要求高:温室大棚需要合理的设计和管理,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方面的控制,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 成本较高:温室大棚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对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4. 未来发展方向为了克服上述挑战,农业温室蔬菜大棚可以朝以下方向发展:- 绿色能源利用:研发和应用可再生能源技术,如太阳能和风能等,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 智能化管理:引入先进的传感器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对温室环境的实时监测和调节,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稳定性。
- 循环农业:将温室大棚与养殖业相结合,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如利用动物粪便作为有机肥料,减少化肥的使用。
- 优化设计:通过改进温室大棚的结构和材料,提高保温性能和通风效果,降低能源消耗,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
5. 结论农业温室蔬菜大棚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具有种植季节无限制、节约资源、提高产量和质量以及抗灾能力强等优势。
然而,面临能源消耗大、技术要求高和成本较高等挑战。
智能化大棚管理系统开题报告1.doc

智能化大棚管理系统开题报告1 伊犁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题目:伊犁河谷蔬菜服务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学生姓名:李勇系专业: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号:0811*******指导教师:张玉良教授开题报告时间:2012年03月15日伊犁师范学院教务处制填表说明和要求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小组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主要依据材料之一。
此报告应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老师签署意见,同意后生效。
2、学生阅读论文、资料的篇数一般不少于10篇,开题报告中应包括文献综述、选题依据、可行性分析及预期成果。
字数不少于2000字。
3、开题报告内容字号为宋体字小四号,行间距为1.5倍行距。
此表一式一份,随同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一起有各系存档。
一、文献阅读序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称(出版单位)、时间号[1]伊犁州金融学会课题组.对伊犁河谷温室大棚业发展前景的调查2008.[2]新华网.新疆伊犁6万座蔬菜大棚打造中亚四季“菜篮子”2010.[3]黄梯云.李一军编著.管理信息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李永新.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第三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5]郑锋, 王巧芝, 孙西瑞,温室大棚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农机科技与信息,2008.[6][7][8][9][10][12][13]二、开题报告究背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蔬菜的需求和蔬菜质量不断提高,各国学者和专家也对这一课题纷纷进行研究探索。
我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的大国,蔬菜的产量和销量也居世界前列。
但是产量和销量却达不到预期的经济效果,质量安全更是无法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其原因我认为是劳动力低下和生产技术落后所导致。
我们此次研究的智能化蔬菜大棚,可以解决过去的弊端,链接世界,实现信息的自动化,起到监督指导的作用,促进伊犁地区经济的发展,服务于农民。
温室大棚系统开题报告

温室大棚系统开题报告温室大棚系统开题报告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农业生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温室大棚系统应运而生。
本报告旨在介绍温室大棚系统的概念、优势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二、温室大棚系统的概念温室大棚系统是一种通过人工手段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提供最佳生长环境的农业生产系统。
它利用温室结构和先进的技术装备,为植物提供充足的阳光、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以及必要的水、养分和空气质量。
温室大棚系统可以在任何地点进行农业生产,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甚至在极端环境下。
三、温室大棚系统的优势1. 提高农作物产量:温室大棚系统可以根据农作物的需求调节光照、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节约资源:温室大棚系统可以有效利用水、肥料和土地资源,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
3. 延长种植季节:温室大棚系统可以在不同季节种植各种农作物,延长种植季节,提供更稳定的农产品供应。
4. 保护植物免受自然灾害:温室大棚系统可以保护植物免受极端天气、病虫害和其他自然灾害的侵害,提高农作物的生存率。
四、温室大棚系统的关键技术1. 自动化控制技术:温室大棚系统需要实时监测和调节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CO2浓度等。
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这些因素的精确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作物的品质。
2. 水资源管理技术:温室大棚系统需要合理利用水资源,避免水的浪费和土壤的盐碱化。
水资源管理技术可以通过喷灌、滴灌等方式,实现精确供水和肥料供应。
3. 光照调控技术:温室大棚系统需要根据不同农作物的光照需求,调节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
光照调控技术可以通过人工光源、反射材料和遮阳网等手段,实现光照的精确控制。
4. 病虫害防治技术:温室大棚系统容易滋生病虫害,给农作物带来损失。
病虫害防治技术可以通过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手段,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
五、温室大棚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1. 智能化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温室大棚系统将更加智能化。
(2023)温室大棚自动控制系统开题报告(一)

(2023)温室大棚自动控制系统开题报告(一)(2023)温室大棚自动控制系统开题报告为满足农业生产自动化及智能化的需求,本项目拟研发一款温室大棚自动控制系统。
研究背景现今,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业生产面临人员短缺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的需求。
因此,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
研究目的本项目旨在研发一款可靠、稳定、具有较高智能化程度的温室大棚自动控制系统,通过系统的实时监测与控制,降低人工参与程度,提高生产效率,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研究方案本项目将采用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传感器采集大棚内部环境数据,如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并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对大棚内的灌溉、通风、遮阳等各类设备进行自动控制。
预期成果本项目的预期成果包括:•设计一套温室大棚自动控制系统,并成功实现基础功能;•实现自动灌溉、通风、遮阳等多种设备控制;•确立自动化的控制策略;•提供操作界面,方便用户调整系统参数;•确保系统稳定、可靠、高效地运行。
研究团队本项目的研究团队由数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组成。
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各自专注于项目中的不同方面,确保项目进展和质量。
研究计划本项目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需求分析和方案设计首先,团队将对温室大棚自动控制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此阶段,我们将确定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实现方案,并开始搭建系统的基本框架和雏形。
硬件选型和系统搭建在确定系统方案后,我们将开始进行硬件选型和系统搭建工作。
主要包括选购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搭建系统主控板、编写控制程序等工作。
软件设计和开发系统的软件开发是整个项目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此阶段,团队将根据需求和方案,编写相关的软件程序,包括操作界面、控制逻辑、数据处理和通信等。
系统测试和完善在完成系统的硬件搭建和软件开发后,我们将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面测试和调试。
在此过程中,我们将查找和解决系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对系统进行优化和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度传感器包括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两类传感器。根据温室大棚最低和最高湿度的要求,预先设定两个控制点,一个控制点使电路接通,提高湿度,另一个使电路断开,室内湿度不再增加。从而温室内保持湿度在设定的范围值内。
(3)光照传感器
光照传感器是利用光敏电阻的光电效应进行工作的。在黑暗的环境下光敏电阻的阻值很大,导电性降低,受光线折射后,电阻值降低,导电性增强。
查阅资料
1
第2步
总体方案论证与设计
2
第3步
各元器件选型
3
第4步
各模块组织
4
第5步
硬件部分电路初步设计
5
第6步
硬件部分电路设计
6
第7步
设计软件流程总体框图
7
第8步
主程序设计
8
第9步
数据采集部分软件设计
9
第10步
程序控制部分软件设计
10
第11步
软件调试
11
第12步
书写毕业设说明书
[14]karl H,Michael T. Programming Industrial Automation System .Benlin Heidelberg: Springer-Verlag, 2001, .
二、主要设计(研究)内容、设计(研究)思想、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用的技术方案及工作流程
[10]柳青, 杨红. PLC在产品自动检验系统中的应用[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01)
[11]温室环境调控自动化系统设计 The Automation of Greenhouse Environment Control 作者:吴洪涛, 期刊 森林工程FOREST ENGINEERING 2006年 第02期
13
指 导
教 师
意 见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___
年 月 日
电信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姓 名
马海祥
专业
自动化
班级
自动化(2)班
学 号
08220221
指导教师
王志文
题目类型
G
题 目
温室大棚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一、选题背景及依据(简述题目的技术背景和设计依据,说明选题目的、意义,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1.温室控制技术发展的背景: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设施园艺工程因其涉及学科广、科技含量高、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己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这也为我国大型现代化温室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并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的现代化温室是在引进与自我开发并进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温室大棚是一种可以改变植物生长环境、为植物生长创造最佳条件、避免外界四季变化和恶劣气候对其影响的理想场所。实现温室大棚环境智能控制的目的是主动地调节温度、湿度、光照和二氧化碳气体浓度等环境因素,以满足作物最佳生长环境的要求。其中,温度是最重要的环境因数。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温室大棚设备都比较简陋,温室大棚环境仍然靠人工根据经验来管理。环境因素的自动调节和控制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已严重影响了设施农业的大力发展。特别是北方地区因其纬度高,寒冷季节长,四季温差和昼夜温差较大,不利于作物生长,目前应用于温室大棚的温度检测系统大多采用传统的温度检测。这种温度采集系统需要在温室大棚内布置大量的测温电缆,才能把现场传感器的信号送到采集卡上,安装和拆卸繁杂,成本也高。同时线路上传送的是模拟信号,易受干扰和损耗,测量误差也比较大,不利于控制者根据温度变化及时做出决定。在这样的形式下,开发一种实时性高、精度高,能够综合处理多点温度信息的测控系统就很有必要。
温室是一种可以改变植物生长环境、为植物生长创造最佳条件、避免外界四季变化和恶劣气候对其影响的场所。它以采光覆盖材料作为全部或部分结构材料,可在冬季或其他不适宜露地植物生长的季节栽培植物。温室生产以达到调节产期,促进生长发育,防治病虫害及提高质量、产量等为目的。而温室设施的关键技术是环境控制,该技术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控制与作业精度。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设施园艺工程因其涉及学科广、科技含量高、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己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这也为我国大型现代化温室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并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的现代化温室是在引进与自我开发并进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国外对温室环境控制技术研究较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先是采用模拟式的组合仪表,采集现场信息并进行指示、记录和控制。80年代末出现了分布式控制系统。目前正开发和研制计算机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的多因子综合控制系统。现在世界各国的温室控制技术发展很快,一些国家在实现自动化的基础上正向着完全自动化、无人化的方向发展。目前,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已经研制并实现计算机自动控制的现代化高科技温室,并且形成了令人惊羡的植物土厂。而我国的温室系统属于半开放系统,温室内环境控制水平比较低,仍靠人工根据经验来管理。而且,国内的控制系统主要用于单因子控制,因而设施现代化水平低,对温室环境的调控能力差,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难以得到保证。正是这些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对于解决城乡人民的蔬菜供应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
2.研究目标和关键问题:
.基于S7-200系列小型PLC设计出智能控制系统控制流程以及控制电路并实现设计要求的基本功能。
.SIEMENS S7-200系列小型PLC的CPU选型。
.I/O地址的分配,以及确定有多少个输入点及其有多少个输出点。
.设定温室大棚内的参数的上限值及下限值;把传感器测定的温室大棚信号输入到PLC,与设定的参数值进行比较,控制电机和电磁阀的启闭来调节温室大棚内的参数,从而使温室环境因子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12]V.J.Vandoren. The Evolution of PLC-Based Loop Control .Control Engineering. 1995,4211, 42(11) :57-62 .
[13]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FX Series Programmable Controllers Programming Manual .2000, .
1.研究内容:
温室的作用是用来改变植物的生长环境 ,避免外界四季变化和恶劣气候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 ,为植物生长创造适宜的良好条件。温室一般以采光和覆盖材料作为主要结构材料 ,它可以在冬季或其他不适宜植物露地生长的季节栽培植物 ,从而达到对农作物调节产期、促进生长发育、防治病虫害及提高产量的目的。温室环境指的是作物在地面上的生长空间 ,它是由光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构成的。温室控制主要是控制温室内的温度、湿度、通风与光照。灌溉系统采用电磁阀控制的喷灌系统的方式,节约了水源,温度调节主要有遮阴帘风机的动作来解决。
从国内外温室控制技术的发展状况来看,温室环境控制技术大致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1) 手动控制 (2) 自动控制 (3) 智能化控制
温室是植物栽培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设施之一,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最重要的因子之一。它的作用是用来改变植物的生长环境 ,避免外界四季变化和恶劣气候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 ,为植物生长创造适宜的良好条件。温室一般以采光和覆盖材料作为主要结构材料 ,它可以在冬季或其他不适宜植物露地生长的季节栽培植物 ,从而达到对农作物调节产期、促进生长发育、防治病虫害及提高产量的目的。温室环境指的是作物在地面上的生长空间 ,它是由光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构成的。温室控制主要是控制温室内的温度、湿度、通风与光照。
4.参考文献
[1]郑萍,潘世永. 一种高性价比的PLC与上位机的通信实现[J]电子技术应用, 2001,(04) .
[2]金钰. 工业控制计算机在自动化温室控制中的应用[J]工业控制计算机, 2000,(01) .
[3]卢秋红,张国伟,颜国正. 动态数据交换在工业自动控制组态系统中的应用[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2001,(06) .
[4]孙兵. 工业PC与PLC结合的在线自动检测系统实现[J]制造业自动化, 2000,(06) .
[5]贾宏宇,施仁. 大型通用工控软件设计研究[J]信息与控制, 2001,(01) .
[6]李道霖 电气控制与plc原理及应用(西门子系列)
[7]工业以太网
[8]大温室温湿度远程监控系统
[9]蔡晓东. PLC在草坪喷灌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2)
图1.温室自动控制系统硬件结构图
(1)温度传感器
温室内的温度调节和控制包括保温、加温和降温。温度的调节和控制是通过温度传感器来检测温室内的温度参数,传感器检测的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送入到PLC,通过与PLC内部设定的参数进行比较后转化为电信号来控制遮阴帘,改变温室内的温度,是温室内温度保持在设定的范围内。
(4)二氧化碳传感器
检测二氧化碳含量的方法有导电率法和红外线二氧化碳检测仪测试法等。根据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时其导电率会发生变化的原理进行测量。溶液的导电率通过电极测量的信号经放大、模数转换可输入PLC处理后调控二氧化碳浓度。
三、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步骤
设 计(论文) 内 容
周数
第1步
.温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统流程主/控制电路图的设计及选型。
3.控制系统拟采取的总体方案
温室大棚自动控制系统是利用PLC对温室大棚内的温度、湿度、通风与光照以及二氧化碳等参数的变化做出相应的控制。本设计针对且前国内对温室自动控制水平的要求及自动控制系统的需求情况,采用中央控制计算机与PLC智能控制器的主从式体系结构,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研制了这一套智能型温室控制系统。温室自动控制系统应是一种具有良好控制精度、较好的动态品质和良好稳定性的系统。按照系统的控制目的,温室控制系统主要由气候监控系统和营养液控制系统构成.气候监控系统对影响作物生长的外界环境因素进行实时、动态的测量与分析,包括温度、湿度、CO2含量、光照、风速的检测等,通过控制天窗的开、关的角度和遮阳帘的开合、通风、喷淋等措施达到最佳控制状态,来实现对作物各个生长时期施肥的最佳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