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历史
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制度改革历程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历程1948年12月1日,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支援全国的彻底解放,经华北、山东、陕甘宁、晋绥政府经过会商决定,将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农银行合并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并以原华北银行为总行。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全国统一的货币——人民币。
人民币及其汇率制度自诞生至今已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固定汇率、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过程中的双重汇率和向市场汇率过渡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三个时期的发展和演变历程。
(一)、计划经济时期(1948—1978)从1948年12月人民币的诞生到1979年经济体制改革前,人民币汇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历了1949~1955年的旧人民币汇率和1955~1979年新人币汇率两个阶段的发展变化。
1949~1955年这段时期,人民币随着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和物价波动而不断进行着调整,1949年1月19日人民币汇率开始挂牌时,1美元合80旧人民币,由于当时物价上升的很快,而同期国外物价下跌,1950年3月13日调整为1美元兑换4200元人民币,这段期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为26170元。
从1955年新人民币的发行开始到1979年经济体制改革前提是人民币固定汇率机制形成时期。
1955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新人民币,新旧人民币的兑换比例为1:1000,由于这一时期我国建立和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受这种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人民币汇率与市场严重脱节,并被长期高估,很难起到调节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价格杠杆作用。
这一时期的人民币固定汇率机制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考察:1955~1972年期间为一个阶段;1973~1979年期间为另一个阶段。
1955~1972年这一时期,我国已经进入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时,这一期间国际货币制度采取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从而使得各资本主义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
所以,人民币汇率采取了稳定的方针,在原定汇率的基础上,参照各国政府公布的汇率进行调整除了个别货币的公开贬值或升值而做及时调整外,一般保持稳定不变。
人民币汇率历史沿革

44.22
372.21
2.5799
47.74
372.21
2.9082
47.7
376.51
2.736
48.28
478.32
3.3233
61.39
532.33
3.9602
68.45
551.46
4.3608
71.24
5阶段
▪ 1994~2005.7.20,汇率制度为钉住单一货 币美元,汇率政策目标为维持汇率稳定, 汇率水平是基本稳定。 表二
▪ 通过汇率并轨取消双轨制,形成了以市场 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 率制。
1994~2005年人民币汇率表
年份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美元加权平均汇率 日元加权平均汇率 欧元加权平均汇率 港币加权平均汇率
▪ 汇率政策目标为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 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汇率水平是稳中 有升。
2005-2008年人民币汇率表
美元加权 日元加权 欧元加权
平均
平均
平均
年份
汇率
汇率
汇率
(人民币 (人民币 (人民币
/100
/100
/100
美元) 日元) 欧元)
2005 819.17 7.4484 1019.53
800.58 936.13
1029 1019.53
111.53 107.96 107.51 107.09 106.88 106.66 106.18 106.08 106.07 106.24 106.23
105.3
第五阶段
▪ 2005.7.21以后,汇率制度为以市场供求为 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 的浮动汇率制度。表三
人民币汇率变动大事记

人民币汇率变动大事记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成立,并发行人民币作为中国的新货币。
1949年1月18日:1美元=80元旧人民币,至1950年3月13日的1美元=42000 元旧人民币(国内物价上涨)。
1952年12月 1美元=26170 旧人民币自1953年起,鉴于对私营进出口商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对外贸易由外贸部所属的外贸专业公司按照国家规定的计划统一经营,外贸系统采取了进出统算,以进贴出的办法。
1953至1972年:在中国1953至1972年的苏联式计划经济全盛期,l955年3月,新币代替旧币(1:10000),直到1971年11月,人民币汇率在近16年时间里基本保持为2.4618人民币/美元的水平。
为维持这种不切实际的汇率水平,中国政府采行严格的兑换规定,要求所有企业和个人向指定银行出售手中外汇。
1973年:在以美元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解体后,许多国家采行了浮动汇率机制,容许由市场决定各主要货币的汇价。
1973年1美元=2.005元人民币;1977年:1美元=1.755元人民币(国内价格受计划体系控制)。
70年代末期:中国推行经济改革,以建立比较市场化的体制,并实施货币双轨制,人民币只在内部通行,至于外籍人士则必须使用外汇券。
1979年8月国务院决定改革外贸体制,包括打破外贸垄断经营、建立外贸企业自我运行机制、改革进出口和外汇管理体制、消除价格和汇率扭曲等。
1980年:中国银行设立外汇调剂中心,持有外币者可在调剂中心向需要者出售外币。
1980年人民币官方牌价为1美元=1.5元人民币(最高点,随后在80年代美元不断升值而不断升高)。
1985年1月1日:重新恢复单一汇率制,1美元=2.80元人民币,汇率下调。
1985年8月21日:人民币汇率调低至1美元=2.90元人民币。
1986年7月5日:人民币汇率再度大幅调低至1美元=3.7036元人民币。
1988年我国外贸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外贸开始推行承包责任制,并对轻工、工艺、服装三个行业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建国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化

建国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化人民币是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时发行的,1949年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天津首次公布人民币汇率。
从此以后到现在,人民币汇率经过了不断变化的历程。
如一、改革开放前1.第一阶段(1950~1952)这个时期由于人民币没有规定的含金量,所以人民币与西方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并不是按照两国货币之间的黄金平价来折算的,而是用物价对比法为基础进行计算。
也就是说,它的依据是物价水平。
新中国建立之初,国民党留下来的一副烂摊子导致物价飞涨,仅仅从1949年1月18日到1950年3月13日的13个月中,上海市场批发价格指数就上涨了21.43倍,同期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一共调整了49次,从80(旧币)贬值到42000(旧币),据此套算出人民币兑其他货币的汇率。
1950年3月到1952年末,物价从上涨转向下跌,以及因为抗美援朝遭遇美国及其盟国一系列的物质封锁禁运,这时候政府需要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推动本国进口,所以把汇率调高到了26170(旧币)。
2.第二阶段(1953~1972)这个时期由于国内物价稳定,对外贸易也从私人手里转为国营公司统一经营,并且主要产品全都纳入国家计划,所以人民币汇率非常稳定。
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新人民币,这是建国后第一次进行的币制改革,1万元旧人民币兑换1元新人民币,从此直到1971年12月18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一直是 2.4618。
1971年12月18日美元兑换黄金的官方价格全部贬值7.89%,人民币汇率则相应调整为1 2.2673。
3.第三阶段(1973~1978)这个时期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解体、石油危机导致全球物价上涨,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所以我国也开始频繁调整人民币汇率,并且也参考西方国家货币汇率钉住一篮子货币的办法,以避免西方国家的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造成冲击。
其调整依据主要是,以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比重较大的货币品种进行加权平均。
1980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从1973年的2.46逐步升值到1.50,反过来可以说,美元兑人民币贬值了39.2%。
中国的汇率变化趋势

中国的汇率变化趋势汇率是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的兑换比例,它的变化对于国际贸易、外汇市场以及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都有很大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汇率变化经历了多个阶段,从固定汇率到浮动汇率,再到逐渐实行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
本文将对中国汇率的变化趋势进行详细剖析,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首先,回顾中国的汇率制度演变史。
在1949年建国初期,中国实行固定汇率制度,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长期维持在1:2.46的水平。
这种固定汇率制度意味着政府需要通过大量干预来保持汇率的稳定,对外储备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逐渐开放和国际贸易的扩大,固定汇率制度逐渐面临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放开了外汇管制,并开始了汇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
1994年中国开始实施双轨制汇率制度,即在官方汇率的基础上开设一个外汇交易市场,行使市场调节作用。
这一措施的出台旨在解决外汇供求不平衡、黑市交易盛行等问题。
然而,双轨制并未能有效解决中国汇率问题,中国政府进一步推出了浮动汇率制度。
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将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的托管币篮机制改为单一美元汇率,即所谓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这一改革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将逐步由市场供求决定,政府不再直接干预汇率水平。
自此之后,人民币汇率开始逐渐升值,尤其是在2005年至2014年期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8.2775升值至6.0504,升值幅度接近30%。
然而,2014年以来,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和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等因素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开始出现了贬值压力。
中国政府为了稳定汇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大外汇干预、限制资本流出等。
此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度保持平稳,但在2015年8月中国央行突然宣布改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引发了汇率剧烈波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超过2%。
之后人民币汇率仍然保持在贬值的趋势,一度对美元贬值超过6.9元。
对于中国汇率变化趋势的原因,首先是由中国经济的内外因素共同影响。
我国人民币汇率一览表(1949—2010)

没啥玩了
189位粉丝
5楼
那些鼓吹人民币升值好处多的人们,你们的良心何在?
当前人民币汇率如果不速度贬值的话,将会彻底摧毁我国经济。
汇率贬值到1994年的水平,才是我国经济要走的路!!
2010-3-30 14:53 回复
没啥玩了
189位粉丝
6楼
当然人民币升值是不可避免的,按照郎教授所说,人民币升值只能是大升和中升的问题,小幅度升值都不可能。。2005年汇改开始(8.0720)到现在人民币汇率已经升值了21%了。。如果按美国对我国征收27.5的关税的比例算,他们逼迫人民币汇率升值应该是:
2010-3-30 14:31 回复
没啥玩了
189位粉丝
3楼
到今天我震惊的发现,我国汇率已经逼近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期的边缘了,如果在升值的话,后果是十分可怕的。
2010-3-30 14:39 回复
没啥玩了
189位粉丝
4楼
美国这次对我国汇率大战,目的是要迫使我国人民币大幅度升值,他们已经对我国人民币小幅度升值趋势不耐烦了,而我们会升值到多少呢?但是他们预期我国汇率升值到多少能?
94年和05年两次汇率改革

94年和05年两次汇率改革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
中央银行设定一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并通过调控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这就是94年汇改。
这次汇率改革是导致94年股市暴跌到325点原因之一。
这是《21世纪》08年回顾这次汇率改革的采访报道:1980年代初以来,我国的汇率体制从此前的单一汇率制转变为双重汇率制,经历了官方汇率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存(1981-1984年)和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1985-1993年)两个汇率双轨制时期。
汇率双轨制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对“奖励出口”起到了什么作用?钟伟:1980年代的双轨制下,实际存在三种价格形式:计划内价格、调剂价格和计划外黑市价。
计划内价格是官方制定的;计划外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调剂价则是在一定的政府管制下发挥市场的作用。
外汇调剂市场是国内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场外”交易市场,因为当时各地分中心不联网,调剂价格存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是一个政府管制相对较少的市场。
外汇在企业之间自由买卖的价格更能反映市场需求。
外贸企业通过外汇调剂市场出售外汇,扩大了它们的利润空间,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外贸企业出口的积极性,保证了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
因此,外汇调剂市场和汇率双轨制在当时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梅建平:一个国家合理的汇率制度应该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
所有新兴市场国家都面临着较大的流动性风险,最突出的表现是亚洲金融危机中,新兴市场国家由于外汇储备不足,资本账户开放过早,在经济形势突变和国外金融冲击下,国内市场发生恐慌,导致了金融危机。
从这个角度说,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采取双轨制,鼓励出口创汇,对提高中国经济应对风险的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21世纪》:l994年初,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轨,实行以外汇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汇率与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性

汇率与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性1.2005年以来的汇率制度。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开始,人民币汇率始终处于稳步升值,五年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1%,实际有效汇率升值16%。
特别是面对由2007年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美元不断走软,美联储的降息政策使得人民币和美元息差进一步拉大,从而导致美元资本持续流入我国市场,推动人民币对美元加快升值。
2.2010年的汇率问题。
事实上,2010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已然步入了新一轮的升值通道,2010年以来,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挑起了逼迫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口水仗”,将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推上了“风口浪尖”。
而当全球都将注意力放在人民币汇率问题本身的争论上时,人民币汇率已经在悄然的上升了。
3月份,自人民币升值的话题受国内外关注以来,人民币似乎确实有逐步升值的趋势。
人民币汇率从3月2日的6.8268缓慢上升到现在的6.8259,人民币升值的脚步已然迈开,虽然步伐很小。
4月,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1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为6.8259元,创下近10个月新高。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重新挂钩维持在6.8附近,至今已经超过20个月。
其实,人民币一直承受着升值压力,而2010年以来,这个压力在部分发达国家的“煽动”下骤然增大。
这个“煽动”主要体现在,美国国会130余位议员联名要求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并试图借此引发对中国的贸易制裁。
随后,14位参议员提议人民币升值,再到美国财政部或将于4月15日通过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的调查结果。
这场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挑起的针对人民币汇率的“口水仗”,一度将人民币汇率问题推上了“顶峰”。
那么,在外界的一再“煽动”下也增强了海外市场投资者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的上升。
最近远期市场的变化已经体现了人民币的升值预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责任的大国,主动收窄了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
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减弱,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外汇管制进一步放宽,外汇市场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创造了条件。
问:为什么要进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答:近年来,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持续扩大,加剧了国际收支失衡。
2005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达到7110亿美元。
今年以来对外贸易顺差迅速扩大,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
适当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改革汇率形成机制,有利于贯彻以内需为主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提高金融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有利于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改善贸易条件;有利于保持物价稳定,降低企业成本;有利于促使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有利于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效果;有利于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问: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和原则是什么?
答: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人民币汇率改革必须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
主动性,就是主要根据我国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决定汇率改革的方式、内容和时机。
汇率改革要充分考虑对宏观经济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
可控性,就是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要在宏观管理上能够控制得住,既要推进改革,又不能失去控制,避免出现金融市场动荡和经济大的波动。
渐进性,就是根据市场变化,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有步骤地推进改革。
问: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答:这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内容是,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
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根据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了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
问:为什么选择目前的时机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答:当前,是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较好时机。
目前,我国外汇管理逐步放宽,外汇市场建设不断加强,市场工具逐步推广,各项金融改革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宏观调
控成效显著,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世界经济运行平稳,美元利率稳步上升。
这些都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达到预期的改革效果。
问:各方面应如何应对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带来的挑战?
答: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在短期内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一定影响。
但总体上利大于弊。
我们将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引导企业加强结构调整,平稳度过改革调整期。
银行和外汇管理部门要进一步改进金融服务,加强外汇管理,为日发布公告称,为建立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企业要积极推进结构调整步伐,转换经营机制,提高适应汇率浮动和应对汇率变动的能力。
问:此项改革推出后,人民币汇率会不会出现大幅波动?
答: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对我国经济金融稳定会造成较大的冲击,不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决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首先,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不再盯住任何一种单一货币,而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汇率进行调节。
国际市场主要货币汇率的相互变动,客观上减少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
其次,随着汇率等经济杠杆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外汇供求关系进一步理顺,国际收支调节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国际收支会趋于基本平衡,为人民币汇率稳定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第三,我国将积极协调好宏观经济政策,稳步推进各项改革,为人民币汇率稳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最后,人民银行将努力提高调控水平,改进外汇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新华社
2005-7-22 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