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看图写话课后专项练习含答案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看图写话课后专项练习含答案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看图写话课后专项练习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看图写话。

图上都有些谁?它们在干什么?请发挥你的想象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看图写话。

一年一度的森林运动会开幕了,许多动物都参加了这次运动会,仔细看图,结合画面,编一个动物运动会的故事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看图写话。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露珠》教案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露珠》教案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露珠》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露、珠”等13个生字,会写“亮、晶”等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小露珠、小动物们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露珠的美好和小动物们对小露珠的喜爱之情。

4.感受小露珠的动态美,培养观察大自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小露珠的美好和小动物们对小露珠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小露珠的动态美。

2.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颗晶莹剔透的露珠,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二)学习课文第一段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第一段,让学生感受小露珠的美丽。

2.学生自读课文第一段,边读边思考:小露珠在什么时候出现?它有什么特点?(三)学习课文第二段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第二段,让学生感受小动物们对小露珠的喜爱。

2.学生自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思考:小动物们为什么喜欢小露珠?(四)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教师逐个检查学生生字词掌握情况,并对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

(五)课堂小结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对小露珠有什么印象?(二)学习课文第三段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第三段,让学生感受小露珠的动态美。

2.学生自读课文第三段,边读边思考:小露珠在什么时候消失?它消失后发生了什么?(三)学习课文第四段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第四段,让学生感受小动物们对小露珠的怀念。

2.学生自读课文第四段,边读边思考:小动物们为什么怀念小露珠?(四)巩固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生字词。

2.教师出示生字词填空题,让学生填写生字词。

(五)课堂小结(六)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

2.家长签字确认。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小露珠》一文,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小露珠的美丽。

冀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月光下的琴声》教案

冀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月光下的琴声》教案

冀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月光下的琴声》教案教案:《月光下的琴声》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认读生字词。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 掌握运用语言描写场景的基本技巧。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描写月光下的场景。

2. 认读生字词,掌握语音、语调。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文《月光下的琴声》。

2. 相关图片和音频设备。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准备一段轻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2. 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一幅插图,教师提问:你们猜这是在什么场景下的画面?怎样才能在月光下演奏钢琴?3. 引导学生回忆或联想月光下的景色是怎样的,激发学生的情感。

步骤二:课文学习1. 教师先朗读全文,让学生跟读,帮助学生增加对课文的理解。

然后再让学生轮流朗读全文。

2. 教师出示课文,与学生一起读课文,让学生弄懂课文的大概意思。

3.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情感上更加融入课文。

4.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和理解不清的地方。

步骤三:语言学习1. 引导学生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解释词义并写在黑板上。

2. 教师给学生播放音频,让学生跟读课文,并做到语音、语调准确。

3.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教师纠正语音错误。

步骤四:情感教育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与学生分享自己对月光与音乐的感受与想象。

2. 让学生谈谈自己喜欢的音乐以及听音乐时感受到的情绪变化。

步骤五:拓展活动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描述一个月光下的美丽场景,并用语言描绘出来。

2.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绘画、写作或其他方式来展示自己对月光的想象。

五、课堂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内容,学生总结课堂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感知中理解与审美。

同时通过语言学习和拓展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同时,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多进行文化体验,丰富情感和认知。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

小的)
气。
备择方案
4、质疑:看了课题,你有 生可能说:“我”是谁?还
什么问题要问?
有比“我”更弱小的吗?谁
以为“我”是最弱小的……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引导学生读文,出示读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
文要求
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解
2、检查自学效果。 课件出示本课词语
3、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 法:
决 2)、画出文中生字新词,自 己多读几遍,然后同桌互 读,检查是否能读准。
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林里郊游,一场突如其来的
暴风雨让一家人进行了一次
雨衣的传递。萨沙也不甘于
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蔷
薇花上。
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应 适度引导。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教 学过程设计
预设教学路径
预设学生活动
2、课件出示蔷薇图片。 3、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描 写蔷薇的词句。
从这一句,你体会到什么? 从哪体会到的?
5、师范写。 三、课后实践,爱心传递
1、为家人做一件力所能及 的事,表达对他们的关爱。 2、把自己曾经做过的帮助 弱小者的一件事记在“小笔 头”里。
师生交流。
“当我看到一只蝴蝶跌落在 雨水里,我会 当我看到一个小妹妹不小心 滑倒在地,我会 当我看到灾区人民流下伤心 的眼泪,我也想 当我看到……”
齐读:我不是最弱小的!
4、面对可怜无助的蔷 薇,萨沙是怎么做的呢?
引导学生画出表示人物动作 的词语,谈一谈体会。
5、启发思考:这个时 候,萨沙自己还有没有雨 衣?别人还有没有雨衣?
蔷薇花太美了……
学生练读,读出喜爱之情。 2)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 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 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 力。 通过“滂沱”“娇嫩”体会 到暴雨猛烈、花儿娇弱。 学生谈感受。 学生练读,读出怜爱之情。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露珠》课件【三篇】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露珠》课件【三篇】
过渡:这一小节中这句话比较长,谁再来读一读。
PPT出示句子:向日葵向她点头,白杨树向她招手,喇叭花动情地吹奏着乐曲。大家多么想把小露珠留住呀!小露珠向大伙儿一一告别她笑盈盈地说:“我明天还会来的!”
指导朗读: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这种朗读方法叫做入情入境的读。
2、还有一个长句子,谁来用老师教过的方法试试?
谁来读读课文2-5自然段指名读。
2、评价
3、你们发现这三段文字的句式都是一样的。指导学会引号的使用。(这些标点真调皮,一眨眼,不见了,你还能帮他们找到回家的路吗?指名加标点。质疑:说的后面是句号对吗?)做引号使用的练习
4、默读2-5自然段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这部分的内容吗?
PPT出示:小动物们都喜欢露珠。
(七)第七段
1.刚才我们说到太阳除了很亮,还给人很热的感觉。那随着太阳越升越高,我们的小露珠又变成什么样子了呢?
我们来读读第七段
2.太阳公公变得怎么了?
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
3.所以我们的小露珠也?
越来越轻
然后变成了水蒸气,消失了。
板书:水蒸气
4.小露珠消失了,植物们感觉怎么样?
不舍得
5.哪位小朋友来读读植物们对小露珠的不舍
学生自由读文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一)朗读第一自然段。
PPT出示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谁愿意来读第一自然段?评价
2、指导朗读:注意逗号、顿号朗读时要稍微停顿(想读好这段话,秘密就藏在这些标点中)
3、理解词语:夜幕降临(天快要黑的时候、傍晚、太阳下山了)、黎明(天刚刚亮)
4、学习生字“临”(1)读音(2)部首(3)生活中哪里见过这个字?你是怎样记住的?(4)指导书写(5)组词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柳笛和榆钱》教案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柳笛和榆钱》教案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柳笛和榆钱》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柳笛和榆钱这两个物品的特征和用途。

2.理解孔融让梨的故事所表达的含义。

3.听懂故事并能进行简单的阅读。

4.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对孔融让梨故事的理解和梳理。

2.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三、教学准备1.一套《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3.让学生准备笔和纸,以进行简单的记录和思维导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准备一些柳笛和榆钱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并询问学生对这两个物品有什么了解。

2. 孔融让梨的故事(15分钟)让学生打开教材第五课,听老师讲解孔融让梨的故事,并帮助学生掌握故事的内容及含义。

3. 个人思维及思维导图(20分钟)老师让学生通过个人思考,在自己的思维导图上,思考孔融让梨的故事和柳笛、榆钱有什么联系。

同时,老师提醒学生思维导图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和符号等方式,来帮助理清思路。

4. 小组探讨(15分钟)老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分享个人思维导图的内容,并与其他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思路。

同时,老师也可以在小组讨论中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理清思路和将思考结果展示出来。

5. 思维拓展(20分钟)老师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如孔融让梨的故事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实现“识大体、顾大局”?6. 总结归纳(5分钟)老师让学生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提醒学生注意巩固和复习。

五、教学评价评价学生在个人思考、小组交流和思维拓展等环节中的表现和收获,同时着重关注学生是否理解了孔融让梨的故事及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六、拓展延伸活动1.学生可以寻找其他孔融故事,了解中国古代名人的故事。

2.学生进行提问或谈论,探讨如何做到“识大体、顾大局”。

3.学生画出自己的思维导图,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分享。

二年级冀教版下册语文教案5篇

二年级冀教版下册语文教案5篇

二年级冀教版下册语文教案5篇二年级冀教版下册语文教案1一、复习1、认读词语:元宵节、人流如潮、灯火通明。

2、用"闹"、"潮"组词。

3、背诵第一段。

二、精读课文学习第二段1、出示投影:大街上有些什么灯?说说他们的模样。

看到这些灯,你想说什么?2、自由读第二段,想想课文写了哪些灯。

3、课文介绍了哪几种花灯?哪些花灯写得简略,哪些花灯写得详细?4、你见过兔子灯吗?它什么样?鸽子灯呢?花灯做了动物的形状,多可爱呀!书上是怎么写的?5、写得最详细的是龙灯。

(1)学习"龙"字。

(2)找出写龙灯的句子。

(3)从哪里看出龙灯最有趣?(4)理解"上下翻飞",学习"翻"字。

(5)出示"摆动",做动作理解。

(6)看到这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的龙灯,你想到了什么?(7)课文为什么把龙灯当作重点来写?(8)指导朗读。

6、看到这欢乐的场面,孩子们有什么反应?(1)出示"情不自禁",理解意思。

(2)指导读,读出童趣。

7、指名读第一句话,说说这句话和后几句有什么联系?8、指导朗读、背诵第二段。

三、指导写字二年级冀教版下册语文教案2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字、词的学习规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并在学习中积累字、词。

2.通过阅读训练,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积累知识,表达自己感想。

3.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充分展示自己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自主识字,积累新词。

2.指导学生默读短文,并结合小制作进行口语交际。

课时安排3课时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和生字卡片。

2.学生课前完成的小制作。

教学过程教学案例(一)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小朋友,你们都是聪明伶俐的好孩子,请开动脑筋和我一起去发现文字王国中的奥秘吧!——我的发现1.自读词语(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柳笛和榆钱教案及原文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柳笛和榆钱教案及原文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柳笛和榆钱教案及原文《柳笛和榆钱》课文原文我的故乡在北方农村,那里的榆树和柳树并着肩长。

柳树的长发披散开来,自由自在地沐浴(mùyù)在春风里;榆树常常把身子探出墙头,向我们招手。

春天,我们折下—根手指粗的柳枝,拿小刀切割齐整,然后轻轻拧(nínɡ)一拧,使绿色的树皮略(lüè)略松动,猛一下把它褪(tuì)出树枝,一管柳笛就温驯(xùn)地呈(chénɡ)现在手中,愿意怎么吹就怎么吹。

柳笛声音的高低是由柳管的粗细决定的。

粗笛声音浑厚,呜呜的像牛吼;细笛声音尖厉,吱[zī]吱的像雏(chú)鸡叫。

那时候,我们常常绿着手心和嘴唇,手拿十几只柳笛回家。

柳笛要现做现吹,放一夜,第二天就无法吹响了。

春天把自己的歌声藏在柳树的枝叶里,每个孩子都有本事把这歌声找出来。

榆钱是榆树的奉(fènɡ)献。

榆钱非常好吃。

清晨,露水还浸(jìn)润着榆钱的时候,它们亮晶晶、绿莹莹的,真像一串串晶莹的玉荚。

折下一枝,像吃糖葫芦一样吃下去,那滋味真美妙!第一片如果入口欲化,第二片一定稍稍提醒你仔细咀嚼(jǔjué)。

第三第四片呢,你能尝到露水与榆钱混(hùn)合后的甜美,尝到土地的芬芳。

手中的榆钱吃完了,你会把目光停留在更高更密的榆树枝上,然后想方设法爬上墙头,骑着树杈(chà),在枝叶的遮蔽(bì)下吃个够。

《柳笛和榆钱》语文教案【学习目标】1、会认“榆、沐、拧、略、呈、奉、混、蔽” 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北方农村儿童欢快的生活。

4、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方法】三勤四环节【重点难点】了解北方农村儿童欢快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和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一、定向·诱导(一)同学们,我们虽然都生活在北方,但大多的时间都呆在城市里,很少有机会亲近大自然吧?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农村去,看看那儿的小朋友们平日里,都进行哪些有趣的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自学要求:
1.读.读一遍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或查字典解决.
2.圈.圈新词.读词.读字.
哪个词语不理解:
3.标.标出自然段、生字标拼音.
这篇课文一共有()个自然段.
4.再读.读课文2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互学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①号同学介绍分段.读课文.
2.②号同学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带着你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好田字格里的8个生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迷过路吗?在哪里?怎么解决的?.
学生自由发言.充分交流.
一、自学
学生自学要求:
1.读.读一遍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或查字典解决.
单元分析:
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是热爱祖国山河——《咏柳》《春游湖》饱含了古代诗人对祖国春天美好景色的赞美.《月亮船》为我们编写了一个在月亮船上看祖国山河的美丽神话.《华北明珠白洋淀》景色如画、令人神往.这其中.有对祖国的全貌的了解.也不乏对具体的美丽景色的细微描写与刻画.本单元通过这些内容的点点滴滴的渗透.使孩子们心中有祖国、心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生自由读.
3.指名读.
4.学生汇报自己家贴的春联.并交流自己从中认识到的字.
5.教师指出:只要细心.生活中处处可以识字.
(二)把字写好看.
师描述:我们敲开门.晶晶正在练字呢!
1.观察“xx、黑、迷、粉”四个字的特点
2.小组讨论如何写才能把这些字写漂亮.
3.描红写字.评出写字小能手.
(三)我的采蜜集
1.古诗二首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伴随着时光老人的步伐.我们早已悄然步入了春天的季节.那么.春天来了.周围的事物都有哪些变化呢?学生畅谈.
2.师:对了.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春天藏在田野里、春天藏在河水里、春天藏在……而且春天还藏在老师今天带来的《古诗二首》里.
3.引导学生学习积累的方法.学会书面积累.阅读积累.
4.养成经常使用小本本的习惯.愿意写出自己看到、听到和想到的东西.培养写话兴趣.教学过程:
同学们,晶晶搬新家了.今天他邀请咱们去他的新家参观参观.想不想去?好.那咱们就出发吧!
(一)看春联.认汉字
1.出示题.请学生认真观察图.师描述:看.他们家门上还贴着春联呢?
3.④号同学读词.
4.③号同学解释词语.读新字.
5.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6.集体读课文.
注:小组成员发言时.其它组员可随时补充或更正.
三、展学
小组学习成果展示.
四、学习生字.
1.自学讲解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②③号同学讲字.④号组词.①号强调重点.
二、互学
小组交流讨论.
三、导学
全班交流.(交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感悟.同时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白洋淀的资料来理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读中悟情.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感悟第三四自然段.并随机指导朗读.
综合学习一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生活中识字”的方法.拓宽课外识字的途径.
2.渗透汉字传统文化.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自学
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一遍课文.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二、互学
把你自己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三、展学
派代表说一说.(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教师适时点拨下面几点:
1.摇篮在文中指什么?(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
2.“我”想到了什么?提炼出表示动作的词语.“摘、掏、跑、看、逗、采、捉、逮.”让学生模仿祖先的样子做这些动作.体会祖先生活的快乐.感受文中“我”的美好追想.
6.集体读课文.
注:小组成员发言时.其它组员可随时补充或更正.
三、展学
小组学习成果展示.
四、学习生字.
1.自学讲解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②③号同学讲字.④号组词.①号强调重点.
3.全班展示.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二、互学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①号同学介绍分段.读课文.
2.②号同学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④号同学读词.
4.③号同学解释词语.读新字.
5.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6.集体读课文.
注:小组成员发言时.其它组员可随时补充或更正.
三、展学
小组学习成果展示.
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如:编有趣的儿歌、归类比较来记忆等).同时要从汉字的构字特点方面予以指导(结构、偏旁等).
这篇课文一共有()个自然段.
4.再读.读课文2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互学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①号同学介绍分段.读课文.
2.②号同学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④号同学读词.
4.③号同学解释词语.读新字.
5.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6.集体读课文.
注:小组成员发言时.其它组员可随时补充或更正.
三、展学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教学过程:
一、自学
要是在野外迷了路怎么办?
二、互学
小组合作解决.完成导学单表格填写.
三、展学
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6.小露珠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十六个生字.认识其中的多音字“乐”.会写八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自学
小组学习成果展示.
四、学习生字.
1.自学讲解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②③号同学讲字.④号组词.①号强调重点.
3.全班展示.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自学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什么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自学
学生自学要求:
1.读.读一遍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或查字典解决.
2.圈.圈新词.读词.读字.
哪个词语不理解:
3.标.标出自然段、生字标拼音.
这篇课文一共有()个自然段.
4.再读.读课文2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一、自学
学生自学要求:
1.读.读一遍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或查字典解决.
2.圈.圈新词.读词.读字.
二、互学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①号同学读诗.
2.②号同学说读诗后的感受.
3.③号同学解释词语.读新字.
4.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5.集体读课文.
注:小组成员发言时.其它组员可随时补充或更正.
师描述:晶晶拿出他的“采蜜集”给我们看.
1.在小组内读“采蜜集”.找出这些词语的规律
2.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描写春天的成语.
3.教师鼓励学生继续在课余博览群书.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好篇.
(四)读读背背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晶晶家墙上贴的古诗.
2.鼓励质疑.反复吟诵.直至会背.
3.你还会背哪些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二、互学
小组交流.
三、展学
集体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来交流.)
重点引导理解、感悟第9自然段.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有关太平洋、喜马拉雅山、长城、天安门广场的资料来理解.随机指导有感情朗读第9自然段.
3.xxxxxx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组推选代表在班内交流.其余同学认真倾听.或提问、或补充、或评价.师生从是否用普通话、是否把事情说清楚的标准评选今天的“金话筒”.第二单元大自然的畅想
第二单元的文化主题是大自然的奥秘和大自然带给人的启迪.《祖先的摇篮》这首诗歌呈现给读者一片神秘的原始森林.并带着读者去追想.去探索.从而激发读者去探索人类祖先的奥妙的兴趣;《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为我们带来了天然的指南针.他告诉读者只要你仔细观察大自然会为你指引方向的.激发读者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给于我们的关爱.自然而然的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小露珠》使读者在感受小露珠的纯洁与可爱的同时.体会大自然万物的可爱.了解露珠的生成以及消散的过程.体现了自然中万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小蝴蝶和毛毛虫》通过描写小蝴蝶和毛毛虫天真浪漫的对话是读者了解毛毛虫到小蝴蝶的演变过程.本单元通过这些内容的点点滴滴的渗透.要孩子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明白大自然给我们很
多启迪和知识.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只有人与自然熔融和谐.我们的家园才能更加美好.
4.xx的摇篮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3.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一、自学
学生自学要求:
1.读.读一遍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或查字典解决.
3.背诵二首诗
教学过程:
学习《咏柳》.
一、自学
读《咏柳》.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学生自由读诗.独立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