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超临界660MW机组集控运行规程概论
2×660mw超临界机组集控运行规程.

7 附录7.1 锅炉设备概况7.1.1 660MW超临界机组锅炉为国产超临界参数、变压运行、螺旋管圈直流锅炉,单炉膛、一次中间再热、四角切圆燃烧方式、平衡通风、固态排渣、全钢悬吊П型结构、露天布置的燃煤锅炉。
7.1.2 锅炉型号:SG2150/25.40-M9767.1.3 制造厂家:上海大电气7.1.4制造日期:#3号炉 2007年;#4号炉 2007年7.1.5投产日期:#3号炉2009年9月;#4号炉 2009年12月7.1.6炉膛宽18816mm、深18816mm,从炉膛冷灰斗进口(标高8600mm)到标高53120mm处,炉膛四周由φ38.1×6.36mm节距为54mm的螺旋管圈组成,从49670mm到炉顶棚管(标高77250mm)处的上部炉膛由φ34.93×6.04mm节距为56mm的光管焊接成的垂直水冷壁组成。
在炉膛上部布置有分隔屏过热器和后屏过热器,水平烟道内沿烟气的流动方向依次布置高温再热器和高温过热器,尾部烟道内沿烟气流动方向依次布置低温再热器和省煤器。
给水管路的来水由炉左侧进入位于尾部竖井后烟道下部的省煤器入口集箱,水流经省煤器受热面吸热后,由省煤器出口集箱引出下水连接管进入螺旋水冷壁入口集箱,经螺旋水冷壁管、中间混合集箱、垂直水冷壁管到垂直水冷壁出口集箱汇集后,经引出管引入汽水分离器进行汽水分离,从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水进入贮水罐排往排汽装置,蒸汽则依次经顶棚管入口集箱、顶棚管到顶棚管出口集箱汇集后分两路引出,一路经后烟井顶棚管、后烟井后墙管下行进入后烟井下集箱。
另一路经垂帘管、后烟井前墙管下行进入后烟井下集箱,在后烟井下集箱汇集后分三路引出,第一路经后烟井左侧墙管上行进入后烟井左侧墙上集箱。
第二路经后烟井右侧墙管上行进入后烟井右侧墙上集箱。
第三路经一引出管进入水平烟道中间集箱后分两侧依次经过水平烟道水平段、水平烟道垂直段后分别进入后烟井左、右侧墙上集箱混合,混合后的蒸汽分别由两根导汽管引入左、右两侧分隔屏入口集箱,左、右两侧分隔屏出口集箱的蒸汽由两根导汽管经一级喷水减温器调温后进入后屏过热器入口集箱,后屏出口集箱的蒸汽由两根导汽管经二级喷水减温器调温后再进行左右交叉进入末级过热器入口集箱,末级过热器出口集箱的过热蒸汽经两根导汽管送至汽机高压缸。
660MW超超临界机组-教材讲解

的减小而增大,因而在超临界压力下,即使温度不高,铜、铁和
蒸汽参数 25.1MPa,560/560°C 25MPa,540/560°C
25MPa,540/560°C
24MPa,538/538°C
机组效率% 投运年份
45.3
1992
42.5
1992
42.5
1994
41
石洞口二厂600MW
24.2MPa,538/566°C
41.09
西门子设计400~1000MW 27.5MPa,589/600°C
超临界机组发展现状
美国是发展超临界发电技术最早的国家。世界第一 台超超临界参数机组(125MW,31.03MPa, 621/565/538℃)于1957年在美国投运。美国投运 的超临界机组占大型火电机组的30%以上,容量以 500~800MW为主。美国拥有超临界机组两个世界 之最,即最大单机容量1300MW和最高蒸汽参数 (费城电力公司EDDY-STONE电厂的#1机组,蒸 汽参数为34.5MPa,649/566/566℃)。近年来, 美国GE公司还为日本设计制造了蒸汽参数分别为 26.6Mpa/577℃/600℃和25Mpa/600℃/610℃的超 超临界机组。
➢ 拉姆辛型,即水平围绕上升管圈式式
垂直上升管屏式
1-垂直管屏;2-过热器;3-外置式过渡区;4-省煤器;5-空气预热器; 6-给水如口;7-过热蒸汽出口;8-烟气出口
660MW超临界空冷汽轮机及运行

660MW超临界空冷汽轮机及运行随着社会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汽轮机作为重要的能源转换设备,其效率和可靠性对于满足人们的能源需求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660MW超临界空冷汽轮机及其运行。
一、超临界空冷汽轮机简介超临界空冷汽轮机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转换设备,它采用了超临界蒸汽技术,可以在高温高压下提高蒸汽的效率,从而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这种汽轮机主要应用于大型火力发电厂、石油化工等领域,为工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二、660MW超临界空冷汽轮机结构及特点1、结构:660MW超临界空冷汽轮机主要由进汽系统、主轴、叶片、发电机、控制系统等组成。
其中,进汽系统负责将锅炉产生的蒸汽引入汽轮机,主轴是支撑整个机组的核心部件,叶片则用于将蒸汽的动能转化为机械能,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控制系统则对整个机组进行监控和调节。
2、特点:660MW超临界空冷汽轮机具有效率高、容量大、可靠性强的特点。
其采用超临界蒸汽技术,可以在高温高压下运行,提高蒸汽的效率。
该汽轮机还采用了先进的密封技术和控制系统,保证了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660MW超临界空冷汽轮机的运行1、启动:在启动660MW超临界空冷汽轮机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准备工作,包括确认设备状态良好、控制系统正常等。
启动后,汽轮机需要经过暖机、加速等阶段,直至达到额定转速。
2、运行:在正常运行过程中,660MW超临界空冷汽轮机需要保持稳定的转速和负荷,以实现高效的能源转换。
同时,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停机:在停机时,需要进行逐步减速、停机等操作,同时进行设备的检查和维护。
还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和维护,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四、结论660MW超临界空冷汽轮机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转换设备,对于满足人们的能源需求至关重要。
在实际运行中,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设备的监控和维护,以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660MW超临界空冷汽轮机及运行

660MW超临界空冷汽轮机及运行660MW超临界空冷汽轮机及运行概述结构660MW超临界空冷汽轮机由压气机、燃烧室、高压涡轮机、中压涡轮机、低压涡轮机和空冷设备等组成。
压气机负责将空气压缩,通过燃烧室与燃料混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燃气。
高压涡轮机、中压涡轮机和低压涡轮机将燃气的能量转化为转动机械能,最终带动发电机发电。
空冷设备用于将汽轮机排出的废热通过空气冷却,提高装置的热效率。
超临界空冷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冷却塔和水泵等设备的使用数量,减少水资源的消耗。
原理超临界空冷汽轮机采用超临界循环技术,利用高温高压的态势增加了汽轮机的发电效率。
超临界循环是一种介于常规汽轮机循环与超临界循环之间的状态,具有较高的过热温度和较高的过热压力。
超临界循环的特点是在液相区域具有较高的比熵,使得过热器的温差减小,进而降低了对锅炉管材的性能要求。
由于工质在液相时有较高的比熵,故压缩度小,外排温度升高,进而降低了冷却水的使用量。
空冷技术则通过利用环境空气对汽轮机的散热进行冷却,减少了对水资源的依赖。
相比传统的湿冷循环,空冷技术具有热效率高、环境保护性好的优势。
运行情况660MW超临界空冷汽轮机的运行情况非常良好。
其高效率和环保性使得其在电力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超临界空冷汽轮机的高效率使得发电成本得到了降低,进一步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空冷技术的应用也减少了对水资源的压力,提升了能源的可持续利用性。
除此之外,超临界空冷汽轮机还具有运行稳定、可靠性好等特点。
其高负荷运行和快速启停的能力满足了电力行业对供电的需求。
,660MW超临界空冷汽轮机以其高效率、环保性以及运行稳定性,将成为电力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660MW超临界火电机组锅炉运行规程共166页

目录第一篇集控设备概况 (5)第一章机组设备概况 (5)1锅炉设备概况 (5)第二章锅炉设备概况 (16)1锅炉汽水系统 (16)2锅炉风烟系统 (19)3锅炉制粉系统 (23)4锅炉燃烧系统 (27)5辅助系统 (30)第二篇集控辅机运行 (45)第一章辅助设备运行通则 (45)1辅机系统及设备检修后移交运行的条件 (45)2辅助设备投运通则 (45)3电动(气动)门的校验 (45)4辅机试转规定 (46)5辅机启动前检查 (46)6辅机启动 (46)7辅机正常运行监视 (47)8辅助设备停运通则 (48)9辅机及其系统停运后转检修的操作 (48)10辅机投备用规定 (48)11辅机事故处理原则 (49)第二章压缩空气系统 (51)1空压机启动前的检查 (51)2空压机的启动 (52)3空压机的停运 (52)4组合式空气干燥器启动前检查 (52)5组合式空气干燥器投运 (52)6空压机系统正常运行监视检查和调整 (53)7联锁保护 (53)8空压机系统异常及事故处理 (54)第三章锅炉启动系统 (54)1启动系统投运前的检查和准备 (54)2启动系统的投运 (55)3启动系统的运行维护 (55)4启动系统的停运 (55)5启动系统的报警、联锁与保护 (56)6启动系统的异常及事故处理 (57)第四章锅炉风烟系统 (59)1空气预热器 (59)2引风机 (63)4一次风机 (77)5密封风机 (83)6暖风器系统 (84)第五章锅炉制粉系统 (86)1制粉系统投运前的检查和准备 (86)2制粉系统的投运 (87)3制粉系统的运行维护 (88)4制粉系统的停运 (89)5制粉系统报警、联锁与保护 (90)6制粉系统的异常及事故处理 (92)第六章锅炉燃烧系统 (94)1等离子点火系统 (94)2火检系统 (98)第七章锅炉辅助系统 (99)1干排渣系统 (99)2吹灰系统 (104)3红外线炉膛温度计与火焰电视 (107)4炉管泄露报警装置 (108)第三篇集控主机运行 (109)第一章机组启动 (109)1机组启动总则 (109)2机组禁止启动条件 (109)3 错误!未定义书签。
660MW超临界空冷汽轮机及运行

足够的除湿用的疏水口。末几级叶片抗水蚀具体措施如下: ① 叶片设计动应力小。 ② 次末级叶片采用喷丸强化,末级叶片焊整块型线状司太立合金片。 ③ 严格控制叶片制造过程,特别是热处理规范,严格检验机械性能、化学成
汽缸
汽缸的作用是将汽轮机的通流部分与大气隔开,将蒸 汽包容在汽缸中膨胀做功,完成其能量转换过程。
汽缸内部装有喷嘴室、喷嘴、隔板套、隔板和汽封等部 件。分成高压缸、中压缸和低压缸。
一般汽缸都是上下缸结构,中间通过法兰螺栓连接 但大机组、尤其是超临界机组高压缸为了减小热应力,采用 了一些其它方式。 西门子公司: 外缸为圆筒形结构;内缸有中分面,用螺栓固 定;内缸受外缸约束、定位。 石洞口二电厂(ABB)、元宝山电厂等 内缸无法兰螺栓,而采用7只钢套环将上下缸热套紧箍成一圆 筒,仅在进汽部分加四只螺栓来加强密封。 同时外缸可采用较薄的法兰和细螺栓,减小对汽机启停的限 制。
660MW超临界空冷汽轮机及运行
程伟良教授 2013-03-16
汽轮机本体
汽轮机本体包括: 1. 静止部分 汽缸、喷嘴室、隔板、隔板套、静叶栅、汽封、轴承、轴承座、 滑销系统等 2. 转子部分 主轴、叶轮(或转鼓)、动叶栅、联轴器等
叶片与叶轮
叶轮是一种圆盘型零件,一般有轮缘、轮体(轮面)和 轮壳组成 。叶片是汽轮机中数量最大和种类最多的零件, 根据转动与否,可分为动叶和静叶两种。一列喷嘴叶栅
叶根的种类:倒T型、菌型、叉型、枞树型 较短的直叶片较多地采用倒T型叶根; 变截面叶片较多地采用叉型叶根 汽轮机的末级叶片经常采用枞树型叶根。 叉型、枞树型叶根具有较高的强度。
660MW超超临界汽轮机(三缸)

660MW超超临界汽轮机(三缸)660MW超超临界汽轮机(三缸)1. 引言2. 汽轮机结构660MW超超临界汽轮机采用三缸结构,包括高压缸、中压缸和低压缸。
这种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汽轮机的效率和性能。
三缸结构还具有较好的热平衡性,减少了温度梯度对部件的影响,延长了部件的使用寿命。
3. 关键部件3.1 高压缸高压缸是汽轮机中的核心部件之一,承受着高温高压的工作环境。
为了保证高压缸的可靠运行,采用了高温合金材料制造,结构设计上采用了先进的冷却技术,提高了部件的耐热性和耐磨性。
3.2 中压缸中压缸起到了蒸汽再加热和再膨胀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汽轮机的功率输出。
为了保证中压缸的工作效率,采用了先进的涡流叶片设计,提高了转子的动力性能,并减少了能量损失。
3.3 低压缸低压缸是汽轮机的一个膨胀级,起到了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作用。
为了提高低压缸的效率,采用了先进的湍流叶片设计,增加了蒸汽的膨胀程度,提高了汽轮机的功率输出。
4. 性能特点4.1 高效率660MW超超临界汽轮机采用了先进的设计和加工技术,具有较高的效率。
通过优化冷却技术、减少能量损失,提高了汽轮机的热效率和机械效率,实现了更高的功率输出。
4.2 可靠性660MW超超临界汽轮机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严格控制质量,保证了设备的可靠性。
三缸结构能够有效地分担工作负荷,并提高热平衡性,减少了部件的磨损和故障,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4.3 环保性660MW超超临界汽轮机采用了先进的燃烧系统和废气净化技术,减少了排放物的产生。
通过优化设计和调整工艺参数,实现了更低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颗粒物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5. 结论660MW超超临界汽轮机采用了三缸结构,具有高效率、可靠性和环保性的优点。
通过优化设计和先进制造技术,实现了更高的功率输出和更低的排放物产生。
该汽轮机将在电力行业发挥重要的作用,为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1] Smith, J. et al. (2023) \。
国电哈密大南湖超超临界660机组运行说明书讲解

国电哈密大南湖发电厂2X660MW超超临界机组HG-1948/28.25-HM6超超临界直流锅炉运行说明书(参考版)F031OYX001B201编制:校对:审核:审定: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二○一四年一月目录1.介绍 (1)1.1 目的和范围 (1)1.2 运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1.3. 需要引起注意的事项 (1)1.4 紧急停炉 (6)1.5 水质要求 (9)1.6 保养程序 (10)1.7 机组启动运行要点 (11)1.8 机组停运的要点 (11)1.9 禁止项目 (11)1.10 运行时应禁止和注意的项目 (12)2.系统启动 (14)2.1 启动前介绍 (14)2.2 启动系统介绍 (15)2.3 温态、热态和极热态启动 (42)3.系统停运 (47)3.1 停运前的操作 (47)3.2 系统停运 (48)4.吹灰器的操作 (54)4.1 运行的基本原则 (54)4.2 限制 (55)5.变换煤种 (56)6.锅炉定值及报警 (57)附录-A (62)附录-B (63)1.介绍1.1 目的和范围本文是针对国电哈密大南湖电厂超超临界直流锅炉运行方面的指导书。
运行说明书的目的是向运行人员提供该机组在启、停及运行方面的标准及要求。
如果锅炉运行偏离了说明书的要求,那么我们无法达到所要求的目的。
不按照要求运行很可能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而且运行人员应该熟悉锅炉的设计意图以便更好的完成运行任务。
本文不可能包括所有的问题。
很难预测设备和材料的损耗情况,这也和电厂的运行水平和管理模式有很大的关系。
因此本说明书仅提供给运行人员相关设备的运行指导和帮助。
1.2 运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锅炉运行人员应认真学习下列各说明书。
1)锅炉设计说明书2)燃烧器设计说明书2.运行人员在熟悉理解设备每个部件的特性、使用方法后,严格遵守一些操作限制和注意事项。
3.运行规程紧密联系了锅炉及其辅机的运行和维护。
运行人员应该熟悉锅炉设备的详细特性和处理事故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电厂2×660MW机组集控运行规程超超临界660MW机组集控运行规程1机组设备概述 (7)1.1锅炉设备概述 (7)1.2汽机设备概述 (8)1.3发电机设备概述 (10)2机组设备规范 (11)2.1锅炉设备规范 (11)2.1.1锅炉规范 (11)2.1.2燃料特性 (13)2.1.3锅炉汽水要求 (14)2.1.4燃料灰渣特性 (14)2.1.5燃油特性(轻柴油) (15)2.1.6锅炉设备技术数据 (15)2.1.7锅炉热力数据汇总表 (24)2.2汽机设备规范 (25)2.2.1主机设备规范 (25)2.2.2汽轮机发电机组临界转速 (26)2.2.3机组变工况热力参数 (26)2.3发电机及励磁机设备规范 (27)2.3.1发电机规范 (27)2.3.2励磁变压器规范 (29)2.3.3励磁整流柜参数 (30)2.3.4励磁调节器规范 (30)2.3.5氢系统规范 (30)2.3.6定子冷却水系统规范 (31)2.3.7发电机密封油系统规范 (31)3机组主要保护 (32)3.1汽机主要保护 (32)3.1.1汽轮机超速及跳机保护 (32)3.1.2汽轮机主要联锁保护 (32)3.1.3调节级叶片保护 (32)3.2锅炉主要保护 (33)3.2.1炉膛安全保护系统FSSS (33)3.2.2MFT条件 (33)3.2.3机电炉大联锁保护 (34)3.3电气主要保护 (34)3.3.1发变组保护 (34)3.3.2保护配置情况 (34)4机组启动 (36)4.1启动规定及要求 (36)4.1.1启动要求 (36)4.1.2机组禁止启动条件 (37)4.1.3启动状态的划分 (39)4.1.4机组主要检测仪表 (39)4.1.5主要控制及调节装置 (40)4.2启动前联锁、保护试验项目 (41)4.3启动前的检查和准备 (41)4.3.1启动前检查: (41)4.3.2辅助设备及系统的投入 (45)4.4.1凝结水系统冲洗 (47)4.4.2给水系统及锅炉冷态冲洗 (47)4.4.3锅炉上水 (47)4.4.4启动汽机轴封系统 (49)4.4.5启动汽机真空系统 (49)4.4.6启动汽机EH油系统 (49)4.4.7汽机高、低压旁路投用: (50)4.4.8启动锅炉风烟系统 (50)4.4.9启动锅炉炉前燃油系统 (50)4.4.10锅炉吹扫 (51)4.4.11锅炉点火 (52)4.4.12锅炉热态冲洗 (56)4.4.13锅炉升温升压 (56)4.4.14汽机冲转及升速至额定值 (57)4.4.15发电机并列 (65)4.4.16升负荷至60MW (72)4.4.17升负荷至120MW (74)4.4.18升负荷至260MW (75)4.4.19厂用电切换 (76)4.4.20升负荷至330MW (76)4.4.21升负荷至660MW (76)4.4.22锅炉启动过程注意事项 (76)4.4.23汽机启动过程注意事项 (77)4.5热(温)态启动 (78)4.5.1机组热(温)态启动原则 (78)4.5.2锅炉温态(热态、极热态)启动 (79)4.5.3汽机温态(热态、极热态)启动 (81)5机组正常运行及维护 (81)5.1机组正常运行参数限额 (81)5.1.1锅炉运行限额 (81)5.1.2汽机运行限额 (87)5.1.3发电机系统运行限额 (103)5.2机组运行方式 (104)5.2.1机组运行方式种类 (104)5.2.2机组运行方式投运条件 (104)5.2.3机组运行方式说明 (105)5.2.4机组正常运行的负荷调节 (106)5.3运行参数的监视与调整 (108)5.3.1机组运行调整的任务和目的 (108)5.3.2锅炉运行正常运行监视与调整 (109)5.3.3汽轮机系统的运行维护与调整 (114)5.3.4发电机系统主要参数的监视与调整 (116)6日常维护及定期试验 (125)6.1锅炉日常维护及定期试验 (125)6.2汽机日常维护及定期试验 (126)6.3电气日常维护及定期试验 (128)7机组停运 (129)7.1机组停运方式的规定 (129)7.2机组停用前的准备 (129)7.2.1锅炉停用前的准备 (129)7.3正常停机 (130)7.3.1机组减负荷 (130)7.3.2发电机解列 (132)7.3.3机组解列后的工作 (134)7.4滑参数停机 (136)7.4.1滑降范围及控制指标 (136)7.4.2机组的滑参数停机操作 (136)7.4.3滑参数停机控制参数 (139)7.4.4滑参数停机注意事项 (139)7.4.5滑参数停机和正常停机的异同点 (140)8机组停运后的冷却及保养 (140)8.1锅炉停炉后冷却 (140)8.2机组停运后的保养 (141)8.2.1机组停运后的保养注意事项 (141)8.2.2锅炉停运后的保养 (142)8.2.3汽机停运后的保养 (143)8.2.4发电机停运后的保养 (143)9事故处理 (144)9.1事故处理的原则 (144)9.2机组紧急停运 (145)9.2.1锅炉紧急停炉 (145)9.2.2汽机紧急停机 (145)9.3机组故障停运 (146)9.3.1锅炉故障停炉 (146)9.3.2汽机故障停机 (147)9.3.3电气故障停机 (148)9.4机组综合性故障及处理 (148)9.4.1锅炉MFT (148)9.4.2汽轮机运行中跳闸 (150)9.4.3发变组主开关跳闸(甩负荷) (151)9.4.4厂用电中断(全部中断) (152)9.4.5厂用电中断(部分中断) (154)9.4.6仪用压缩空气失去 (154)9.4.7机组控制系统异常 (157)9.4.8火灾 (159)9.5锅炉异常运行及事故处理 (161)9.5.1锅炉RB (161)9.5.2水冷壁泄漏、爆管 (166)9.5.3省煤器泄漏、爆管 (167)9.5.4过热器泄漏、爆管 (168)9.5.5再热器泄漏、爆管 (169)9.5.6尾部烟道二次燃烧 (169)9.5.7主再蒸汽温度异常 (170)9.5.8主蒸汽压力高 (171)9.5.9锅炉灭火 (171)9.5.10锅炉结焦 (172)9.6汽机异常运行及事故处理 (172)9.6.1汽轮机负荷摆动 (172)9.6.2主再蒸汽温度过高 (173)9.6.3主再蒸汽温度过低 (173)9.6.5汽轮机转子轴向位移增大 (177)9.6.6汽轮机水冲击 (178)9.6.7不正常的振动和异声 (179)9.6.8周率变化 (180)9.6.9汽轮机严重超速 (180)9.6.10汽轮机轴承金属温度高 (181)9.6.11运行中叶片损坏或断落 (181)9.6.12油箱油位、润滑油压同时下降 (182)9.6.13油位不变、油压下降 (183)9.6.14油压正常,油位下降 (183)9.6.15循环水中断 (184)9.7发电机异常运行及事故处理 (185)9.7.1发电机过负荷运行 (185)9.7.2发变组过激磁 (186)9.7.3发电机定子三相电流不平衡 (186)9.7.4发电机定子回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 (187)9.7.5发电机出口TV电压回路断线 (187)9.7.6发电机转子一点接地 (188)9.7.7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 (189)9.7.8发电机失磁 (189)9.7.9发电机升不起电压 (190)9.7.10励磁功率柜(整流柜)故障 (190)9.7.11电力系统振荡及发电机失步 (191)9.7.12发电机逆功率运行 (192)9.7.13发电机非全相运行 (193)9.7.14电机着火及氢气系统爆炸 (194)9.7.15发变组非同期并列 (195)9.7.16周波异常 (195)9.7.17发电机水冷系统故障 (196)9.7.18发电机氢冷系统故障 (199)9.7.19主系统事故处理 (200)10机组试验 (203)10.1机组试验原则 (203)10.2机炉电大联锁试验 (204)10.3锅炉试验 (206)10.3.1锅炉试验项目 (206)10.3.2锅炉水压试验 (206)10.3.3锅炉安全门整定试验 (210)10.3.4锅炉联锁保护试验 (213)10.3.5MFT、OFT保护试验 (214)10.4汽机试验 (215)10.4.1DEH调节系统静止试验 (215)10.4.2脱扣保护试验 (216)10.4.3ETS通道试验 (216)10.4.4超速保护试验 (217)10.4.5润滑油压低联锁保护试验 (217)10.4.6顶轴油泵、盘车低油压联锁试验 (218)10.4.7自动汽机阀门试验 (218)10.4.8高中压主汽门、调门严密性试验 (220)10.4.9抽汽逆止阀活动试验 (221)10.4.10真空严密性试验 (221)10.4.11发电机断水保护试验 (222)10.5发电机试验 (223)10.5.1试验前准备 (223)10.5.2主开关拉合试验 (223)10.5.3灭磁开关联跳试验 (223)10.5.4试验后恢复操作 (223)1机组设备概述1.1锅炉设备概述一期工程二台660MW超超临界机组锅炉是由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制造,引进日本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Mitsuibishi Heavy Industries Co. Ltd)技术,超超临界变压运行直流锅炉,采用П型布置、单炉膛、低NO X PM主燃烧器和MACT燃烧技术、四墙切圆燃烧方式,炉膛采用内螺纹管垂直上升膜式水冷壁、循环泵启动系统、一次中间再热、调温方式除煤/水比外,还采用烟气出口调节挡板、燃烧器摆动、喷水等方式。
锅炉采用平衡通风、露天布置、固态排渣、全钢构架、全悬吊结构,设计煤种神华煤,校核煤种1为淮南煤,校核煤种2为大同煤。
1.1.1锅炉设计运行条件:锅炉运行方式:带基本负荷并参与调峰。
给水调节:机组配置2×50%B-MCR汽动调速给水泵和一台启动用30%BMCR容量的电动定速给水泵。
锅炉在燃用设计煤种时,不投油最低稳燃负荷为 35%BMCR。
锅炉在25%至100%负荷范围内以纯直流方式运行,在25%负荷以下以带循环泵的再循环方式运行。
采用低NOx的PM燃烧器,锅炉排烟NOx含量不超过 340mg/Nm3。
采用SCR脱硝技术后,保证锅炉排烟NOx含量不超过80 mg/Nm3。
控制系统采用的是上海福克斯波罗的控制系统。
1.1.2锅炉整体布置锅炉的汽水流程以内置式汽水分离器为分界点,从水冷壁入口集箱到汽水分离器为水冷壁系统,从分离器出口到过热器出口集箱为过热器系统,另有省煤器系统、再热器系统和启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