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隋唐时期思想的发展

合集下载

隋唐时期思想的发展

隋唐时期思想的发展

• 他认为这个道从尧开始,到了孟子就中断了。显然 韩愈是孔孟思想的继承者,也是为了反佛的需要。
四、韩愈、李翱的反佛主张
• 韩愈是位坚定的反佛思想家,他从圣人立法 反对佛教的佛祖,自信圣人早于佛祖;其次他以 道统反对佛教的佛统;再次他从性情三品理论反 对佛教的灭情灭性学说。他做《论佛骨表》批判 唐代的兴佛社会,目的在于复兴儒家思想。他的 反佛主张为以后“会昌法难”和五代十国时期灭 佛运动提供了观念上的准备。
一、韩愈、李翱的心性说

李翱继承了他老师韩愈的性情观点,他没有提出三
品说,而是性情关系作了论述,提出复性灭情说。

他认为:“性与情不相无也,无性则情无所生,情
不自情,因性而情,性不自性,由情以明。性者,天之
命也,圣人得之而不惑。情者。性之动,百姓溺之而不
能知其本也”这样李翱论述了性情的关系,但这不是他
一、韩愈、李翱的心性说
• 韩愈认为:“性也者,与生俱之;情也者, 接于物而生。性之品有三,而所以为性者五,情 之品有三,而其所以为情者七。曰:何也?曰” 性之品有上、中、下三,上者,善,中者,可导 而上下,下者,恶。其所以为性者五,曰仁,曰 义,曰礼,曰智、曰信……情之品有上、中、下 三,其所以为情者七,曰喜、曰怒、曰哀、曰惧、 曰爱、曰恶、曰欲。
二、韩愈圣人制刑说
• 韩愈坚持圣人史观,认为圣人就是人道的楷 模,圣人就是仁义,圣和仁是一体的。“古之时, 人之多害矣,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养之 道,为之君,为之师,……为之工,为之贾,为 之医药,为之礼,为之乐,为之政,为之刑……, 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
• 韩愈的这种学说无非是给贵族官僚统治以辩 护,劝诱人们服从统治,但也服务于他的反佛需 要。
• “本始之茫,诞者传焉。……黑夜白天,往来屯屯, 庞昧革化,惟元气存”。肯定了宇宙起源于元气的存在, 元气是世界统一的物质基础。

隋唐思想文化总结归纳

隋唐思想文化总结归纳

隋唐思想文化总结归纳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不仅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在思想文化上也有着卓越的发展。

下面将从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科技创新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对隋唐思想文化进行总结归纳。

隋唐时期的哲学思想,主要以儒家思想为主流,并吸收了道家、佛教等其他思想流派的精华。

在儒家思想方面,隋唐时期的政府高度重视儒家经典的教育和研究,推崇仁义道德的发展。

这一时期儒家学者提出了宽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重要思想,对国家政策和社会风气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而在道家思想方面,注重个体修养和追求自然,提出了无为而治的理念。

佛教在隋唐时期也逐渐兴起,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式深深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强调救度众生和破除尘世的悲苦。

在文学艺术方面,隋唐时期可谓是一个辉煌的时代。

名家辈出,文艺繁荣。

在诗歌创作方面,李白、杜甫等诗人成为了后世至今仍然被广泛传诵的文学巨匠。

他们的作品描绘了当时社会的风貌,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除了诗歌,隋唐时期还发展了雕塑、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

隋唐时期的壁画艺术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绘画作品中充满着唐人的豪放和奔放的创作风格。

音乐方面,隋唐时期的乐府民歌成为了后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民间艺术的内涵。

隋唐时期的科技创新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

在农业生产方面,隋朝推行均田制,实行土地平均分配,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和农民的收入水平。

在航海技术方面,隋唐时期的人们广泛探索海外,推动了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发展。

隋唐时期还出现了很多重要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如顾颉刚发明了零件,杨仆仁提出了行星运行的椭圆假设等。

这些科技创新对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宗教信仰方面,佛教成为了隋唐时期的主要宗教。

佛教进一步传播了外来文化和宗教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形成了具有独特特色的佛教文化。

佛教的到来也使得思想观念更加多元化,人们开始关注个体的修养和解脱。

综上所述,隋唐时期思想文化的发展极为丰富多元。

隋唐时期的政治思想与法律制度

隋唐时期的政治思想与法律制度

隋唐时期的政治思想与法律制度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其政治思想和法律制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隋朝和唐朝相继建立,政治理念和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些思想和制度对于中国的后世影响深远。

一、隋唐时期的政治思想在隋唐时期,政治思想发生了极大变化,随着时代背景的不断变化,不同的思想流派相继兴起并发展,这些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唯实唯功思想隋朝官员魏徵的代表性思想就是“唯实唯功”。

他认为官员应该以实干为核心,而非等级、血统或地位的优劣。

他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贵族主义,主张选拔人才应以实际表现为重。

这一思想也被唐朝皇帝所接受,成为唐朝政治的重要基石之一。

2、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在隋唐时期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道家认为,政治应该以自然和人性为基础,而不是以官僚制度为核心。

隋代官员杨素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他倡导实行“不言官,不问姓”的理念,主张用人不看籍贯或等级。

3、儒家思想隋唐时期的儒家思想不同于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其强调的是实用主义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在唐代,儒家思想成为了政治和社会制度的核心。

唐代政治家魏征提出的“官以德为先”观念,认为官员应该重德而不是重权。

另外,唐代儒学界流行的毕升所主持的“尚贤院”更是唐代官员选拔中十分重要的渠道。

二、隋唐时期的法律制度隋唐时期的法律制度也与政治思想一样历经了多次变化和完善。

在这个时期,中国得到了一批重要的法律和制度。

1、大典《大典》是隋开皇年间编修的巨型百科全书,包括万历制、大典制、幕府制、黄图、地由图、龙龟图、寻骊图等十八部分。

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百科全书,也是古代最为全面的一部法律和制度手册。

2、律令制度隋唐时期的律令制度是中国法律制度中一次重要的变革,其重要性不亚于汉代的法律制度。

唐代的律令制度主要包括《开皇律》、《唐律疏议》、《唐令》、《儒林义例》等。

3、科举制度科举制度也是隋唐时期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经过一系列改革后,在唐代形成了独特的科举制度。

隋唐时期思想文化特征总结

隋唐时期思想文化特征总结

隋唐时期思想文化特征总结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文化繁荣时期之一。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的思想和文化发展取得了重要的进步。

本文将总结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特征。

一、儒家思想的复兴在隋唐时期,儒家思想得到充分的复兴和发展。

隋朝建立后,随着文化复兴,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国家的官方思想,皇帝大力推崇儒家经典,并将其作为教材进行教育。

隋炀帝更是将儒家思想的经典《大学》、《中庸》和《论语》定为科举考试的必考内容。

这种推崇使得儒家思想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影响了政治、伦理和教育等方面。

二、佛教的繁盛佛教在隋唐时期得到了空前的繁盛。

隋朝时期,佛教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和推广,被列为国教,并修建了大量的佛寺。

唐朝时期,佛教进一步发展,成为当时社会上最为受到重视和信仰的宗教之一。

不仅寺庙众多,而且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禅宗高僧,佛教在社会思潮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三、道教的独特贡献隋唐时期,道教也取得了重要的发展,并对当时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教在道家思想的基础上,融合了一些佛教、民间信仰和自然观念,并且提出重视人的健康、长寿和修身养性的理念。

隋唐时期,道教在药物、养生、修炼术等方面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对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四、诗词的繁荣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诗词的繁荣时期。

这个时期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和作品,如杜甫、李白、王维、白居易等。

他们以自由、豪放、诗情画意的作品风格而著称,表达了对自然、人情和社会现象的真实感受。

隋唐时期的诗词成为后世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科学技术的进步隋唐时期,科学技术得到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

隋朝时期,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科技创新,如造纸术、火药和航海技术等。

唐朝时期,继续发展了这些技术,并进一步推动了文化和经济的繁荣。

这些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世界的科技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特征主要体现在儒家思想的复兴、佛教的繁盛、道教的独特贡献、诗词的繁荣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等方面。

隋唐思想总结

隋唐思想总结

隋唐思想总结引言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繁荣和进步。

在这一时期,思想文化也有了丰富多样的发展。

本文将对隋唐时期的思想进行总结和概述。

1. 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在隋唐时代,儒家思想继续发扬光大,成为统治阶级的主流思想。

尤其在唐朝,儒家思想更加得到重视与推崇。

唐代的儒家学者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他们强调礼仪之道,提倡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尊重传统道德观念。

而在文化方面,唐代的儒家学者也注重经学的研究和发扬,开创了著名的“经史子集”之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佛教的传入与繁盛隋唐时期,佛教在中国大陆广泛传播,并且得到了皇室和贵族的支持。

佛教的传入使得中国的宗教多元化,对中国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核心教义包括四圣谛和八正道,强调通过修行和觉悟来摆脱人世的痛苦与束缚。

佛教的传播也促进了文化和艺术的繁荣,佛教艺术成为当时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3. 道教的发展与流派之争道教在隋唐时期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道教强调顺应自然,修身养性,追求长生不老的境界。

在唐代,道教与儒家和佛教发生了一系列的学术交流和争论,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其中,以《道德经》为代表的老子道家强调“无为而治”的理念,主张追求无为而无不治的境界。

而以庄子思想为代表的道家强调个体的自由和宇宙的自然无为。

4. 科举制度和士人思想的崛起隋唐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并成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

这使得士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得到提升,并且他们也开始思考一些更为广泛的问题。

隋唐士人思想主要包括政治论述、哲学探讨等方面。

他们关注国家的兴衰和社会的发展,发表了许多关于政治、经济和军事的议论。

此外,士人也对人生、道德和人性等哲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5. 文人与山水诗的兴起隋唐时期,士人文化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其中山水诗成为文人士大夫的主要创作方式。

士人通过山水诗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对政治现实的不满和思考。

隋唐思想文化知识点总结

隋唐思想文化知识点总结

隋唐思想文化知识点总结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

本文将从思想和文化两个方面对隋唐时期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思想方面:1. 儒家思想的兴盛:隋唐时期,儒家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播。

儒家经典的研究和注释成为士人的主要任务,儒家学派也成为朝廷的官方学说。

2. 佛教的传入:佛教在隋唐时期传入中国,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影响。

佛教强调修行求解脱,满足人们对精神解放的需求,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3. 道家思想的复兴:道家思想在隋唐时期得到了复兴,成为士人和文人的追求。

道家思想强调返璞归真、自然无为,对中国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4. 墨家的思想影响:虽然隋唐时期墨家已经衰落,但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墨家强调兼爱、非攻,对社会和人际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5. 科举制度的建立:隋唐时期建立了科举制度,提倡文化教育,选拔人才。

这一制度的建立推动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也对中国思想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文化方面:1. 文学成就:隋唐时期的文学成就丰富多样。

唐诗是其中的代表,诗人杜甫、李白等成为后世的文学巨匠。

隋唐时期的文人著书立说,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学流派。

2. 绘画艺术:隋唐时期绘画艺术取得了重大进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绘画风格。

绘画家王维、韩干等人的作品在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3. 音乐舞蹈:隋唐时期的音乐舞蹈非常丰富多样,宫廷音乐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形式。

唐代的舞蹈《秧歌》等在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4. 建筑艺术:隋唐时期建筑艺术兴盛,大量的宫殿、寺庙、陵墓等建筑物被修建。

隋唐建筑注重造型的雄伟壮观和装饰的丰富细腻。

5. 科技发展:隋唐时期科技发展迅速,出现了众多重要的发明和进步。

如造纸术、火药、印刷术等对中国古代文化和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综上所述,隋唐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儒家思想、佛教思想、道家思想和墨家思想得到了深入传播和研究。

第10章 隋

第10章  隋
第十章 隋朝:统一帝国的再建和社 会经济的发展 (581~618)
隋朝建立与统一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 炀帝暴政和二世而亡
隋朝建立与统一
这个帝国的继承和创建,在当时不过是一次宫廷政变,是西北的一个贵 族家族接替另一个家族即位。 —《剑桥中国隋唐史》
一、隋朝建立与统一
策略: 先北后南 统一原因 军事强大? 经济雄厚? 人心向背? 战略决策? 文帝改革?
正是在隋朝统一的基础上,唐朝才获得了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发展。
二、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
改革官制 创科举制 改革兵制 改革刑律
中原地区: 汉化——胡化——汉化 隋代行政体系示意图
新政权以承继汉人传统政治文化自居,打破了以武将为主体的北周政治体制, 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革新,为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三、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
隋室虽国祚运促, 然其国计之富足,每 为治史者所艳称。 ——钱穆 原因: 均田制推行。 大索貌阅。 输籍定样。 整顿钱币和度量衡。 唐太宗: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
四、炀帝暴政和二世而亡ຫໍສະໝຸດ 如何对隋炀帝进行公正的评价?

隋唐时期思想文化总结

隋唐时期思想文化总结

隋唐时期思想文化总结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的发展也十分丰富和多样化。

我将从三个方面来总结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

一、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发展隋唐时期是儒家思想发展的黄金时期,儒家思想在政治、道德、教育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隋朝推崇孔子思想,对儒家经典进行整理和编纂,形成了《四书五经》的格局。

唐朝更是在科举制度的推动下,儒学成为了国家的正统思想,士人皆以学习儒家经典为己任。

在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发展中,重要的人物有隋朝的杨素、王儇、杜伟,唐朝的魏征、杨炯、程颢、程颐等。

他们在儒家思想的研究和传播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推动了儒学的发展。

二、佛教思想的兴盛和传播隋唐时期,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成为了当时社会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佛教在社会稳定和繁荣的环境中蓬勃发展,影响了中国的宗教、文化和艺术等方面。

隋朝有云栖法师、鉴真法师等著名的佛教人士,他们推动佛教的传播和发展。

唐朝更是佛教兴盛的时期,有玄奘、道宣、法显等著名的佛教人士。

佛教的传播不仅仅是在宫廷和寺庙中,更是深入到民间。

佛教的思想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提倡慈悲和解脱,也对道教、文学和艺术等方面产生了影响。

三、文化繁荣和进步隋唐时期的文化繁荣和进步可谓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时期,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化人士和作品。

在文学方面,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众多优秀的诗人,他们的诗作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怀和社会意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隋唐时期还出现了散曲、词牌等新的文学形式,丰富了古代文学的内涵。

在绘画方面,隋唐时期的绘画艺术也达到了一个高峰。

有韩滉、僧才等著名的画家,他们的作品具有细腻和丰富的笔墨,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

在科技方面,隋唐时期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发明和进步。

隋朝发明了鼓风精铁法,推动了冶铁业的发展。

唐朝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火药等,极大地推动了文字传播和军事技术的发展。

总结起来,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丰富多样,既有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发展,又有佛教思想的兴盛和传播,同时还有文化繁荣和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韩愈、李翱的心性说
• 韩愈认为:“性也者,与生俱之;情也者, 接于物而生。性之品有三,而所以为性者五,情 之品有三,而其所以为情者七。曰:何也?曰” 性之品有上、中、下三,上者,善,中者,可导 而上下,下者,恶。其所以为性者五,曰仁,曰 义,曰礼,曰智、曰信……情之品有上、中、下 三,其所以为情者七,曰喜、曰怒、曰哀、曰惧、 曰爱、曰恶、曰欲。
李翱是中国唐代思想家,文学家。他曾从韩愈 学古文,协助韩愈推进古文运动,两人关系在师友 之间。李翱一生崇儒排佛,主张人们的言行都应以 儒家的“中道”为标准。
一、韩愈、李翱的心性说
• 韩愈、李翱是在中唐时代提出儒家道统问题, 并担当儒家道统的重要人物,其二人的主要思想 首先表现在心性之说上。
• 韩愈继承了董仲舒的性三品理论并有所发展。 韩愈的主要代表作〈韩昌黎集〉,哲学思想主要 体现在作品〈原道〉、〈原人〉、〈原性〉〈谏 迎佛骨表〉中。
• 柳宗元接着从“天人不相预”出发,又对有神论进 行了批判。“力足者取乎人,力不足者取乎神”,批判 了以前的天命神权观,是王充无神论的继承和发扬。
二、柳宗元、刘禹锡的天人观
• 刘禹锡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的天人观。 “天之所能,生万物也,人之所能,治万 物也”。“天,有形之大者,人,动物之 尤者。天之能,人固不能;人之能,天亦 有所不能”。“万物所以为无穷者,交相 生而已,还相用而已”〈天伦〉。刘禹锡 首先指出了天和人是分离的,各自有各自 的作用,万物是相互作用的关系。
一、柳宗元“元气自动”的自然 观
• 柳宗元、刘禹锡是中唐时期唯物主义哲学的代表人 物,他们不仅投身政治实践,而且坚持唯物主义的哲学, 冲击了以前的天命神学观,继承了荀子唯物主义的思想。 首先表现在柳宗元“元气自动”的自然观上。
• 柳宗元用〈天对〉回答了战国末期楚国伟大诗人屈 原的〈天问〉,明确阐述了自己唯物主义的宇宙观。
• “本始之茫,诞者传焉。……黑夜白天,往来屯屯, 庞昧革化,惟元气存”。肯定了宇宙起源于元气的存在, 元气是世界统一的物质基础。
• 接着论述了元气自身运动的规律,“山川者,特天 地之物。阴与阳者,气而游乎其间,自动自休,自峙对 流,是恶乎为我谋?自斗自竭,自崩自缺,是恶乎为我 设?”。
二、柳宗元、刘禹锡的天人观
的本来目的。他真正的目的是复性灭妄情他说:天地之间,万物而生,人为万物之一,其所以异于禽兽鱼虫,
岂非道德之性乎哉”。“妄情灭息,本性清明,周流六
虚,所以谓之复其性也”。
一、韩愈、李翱的心性说
• 他们二人的性情说第一为以后的理学讨论天 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奠定了基础。其次李翱的复性 灭情是劝诱人们不要违背儒家的仁义道德,为伦 理纲常进行了辩护。再次韩愈的性三品说也是对 佛家灭清灭性的抨击。
三、韩愈的道统论

道是韩愈哲学的最高范畴,其内涵就是抽象了的封
建伦理道德规范。他认为“天道乱,日月星辰不得其行。
地道乱,草木山川不得其平。人道乱,夷狄禽兽不得其
情。……人者,夷狄禽兽之主也”这样论述了人类社会
存在着一个道,那么道的内容是什么呢?
• 他说:“博爱之为仁,行之宜而谓之义,由是而之 谓道,足乎己待于外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得为虚 位”。这样他就将道的内容具体化为仁义道德。
一、韩愈、李翱的心性说

李翱继承了他老师韩愈的性情观点,他没有提出三
品说,而是性情关系作了论述,提出复性灭情说。

他认为:“性与情不相无也,无性则情无所生,情
不自情,因性而情,性不自性,由情以明。性者,天之
命也,圣人得之而不惑。情者。性之动,百姓溺之而不
能知其本也”这样李翱论述了性情的关系,但这不是他
二、韩愈圣人制刑说
• 韩愈坚持圣人史观,认为圣人就是人道的楷 模,圣人就是仁义,圣和仁是一体的。“古之时, 人之多害矣,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养之 道,为之君,为之师,……为之工,为之贾,为 之医药,为之礼,为之乐,为之政,为之刑……, 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
• 韩愈的这种学说无非是给贵族官僚统治以辩 护,劝诱人们服从统治,但也服务于他的反佛需 要。
• 李翱的反佛则是从恢复儒家原有的人格理想 来对抗佛性,显得更加理性。
柳宗元、刘禹锡的唯物主义天人历 史观
柳宗元,著名杰出诗人、哲学家、儒 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 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 东集》 。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 。
刘禹锡,字梦得 ,唐朝文学家 和哲学家,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 有“诗豪”之称 ,政治上主张革 新 ,坚持唯物主义的主张。
• 他认为这个道从尧开始,到了孟子就中断了。显然 韩愈是孔孟思想的继承者,也是为了反佛的需要。
四、韩愈、李翱的反佛主张
• 韩愈是位坚定的反佛思想家,他从圣人立法 反对佛教的佛祖,自信圣人早于佛祖;其次他以 道统反对佛教的佛统;再次他从性情三品理论反 对佛教的灭情灭性学说。他做《论佛骨表》批判 唐代的兴佛社会,目的在于复兴儒家思想。他的 反佛主张为以后“会昌法难”和五代十国时期灭 佛运动提供了观念上的准备。
• 柳宗元认为天地、元气都是没有意志的物质,根本 不能对人施行赏罚。“天地,大果瓜也,元气,大痈痔 也;阴阳,大草木也,其呜呼能赏功而罚祸?功者自功, 祸者自祸,欲望其赏罚者大谬”。“生殖与灾荒,皆天 也;法制与悖乱,皆人也。而之而已,其事行各不相 预”。他的“天人不相预”是对荀子天人之分思想的继 承、发展。
第十章 隋唐时期思想的发展
• 隋唐时期思想发展主要表现在对儒家思想的 进步论证和发展,试图使儒家思想进一步完善, 主要代表人物为韩愈、李翱 。同时这一时期唯 物主义思想进一步发展,主要代表人物为柳宗元、 刘禹锡 。
韩愈、李翱的心性儒家之学
韩愈,自谓郡望昌黎,世称 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 者,宋代苏轼评价他“文起八 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 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 柳”,有“文章巨公”和“百 代文宗”之名,著有《昌黎先 生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