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荷分配与最小转弯直径校核规范

合集下载

轴荷分配计算与最小转弯直径计算校核报告

轴荷分配计算与最小转弯直径计算校核报告

目录1.概述 (1)2.引用标准 (1)3.整车基本参数对比及标杆车试验数据 (1)4.空载质量参数及质心水平位置计算 (2)4.1.空载质量参数计算 (2)4.2.空载前后轴荷计算 (3)4.3.空载质心位置计算 (6)5.半载质量参数及质心水平位置计算 (7)5.1.半载质量参数计算 (7)5.2.半载前后轴荷计算 (7)5.3.半载质心位置计算 (9)6.满载质量参数及质心水平位置计算 (10)6.1. 满载质量参数计算 (10)6.2.满载前后轴荷计算 (11)6.3.满载质心水平位置计算 (13)7.1号标杆车车型最小转弯直径的校核计算 (14)8.轴荷及最小转弯直径计算结果汇总 (16)参考文献 (17)1.概述轴荷分配是汽车重要的基本参数,它对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操纵性和稳定性、牵引性、通过性等主要使用性能和轮胎的选用及其使用寿命都有很大的影响。

汽车的最小转弯直径是汽车机动性的主要指标之一,数值也将直接影响到汽车的使用性能。

因此,在总布置设计时,必须对汽车的轴荷分配情况和汽车的最小转弯直径进行设计计算。

下面进行1号标杆车、2号标杆车二种车型分别在空载、半载、满载状态下的前、后轴荷分配的计算,并对最小转弯直径进行校核计算。

2.引用标准GB/T 12674-90 汽车质量(重量)参数测定方法GB/T 12673-90 汽车主要尺寸测量方法GB/T 3730.3-92 汽车和挂车的术语及其定义、车辆尺寸GB/T 5910-1998 轿车质量分布3.整车基本参数对比及标杆车试验数据表3-1是1号标杆车车型与标杆车测量值的整车基本参数对比。

表3-1 1号标杆车车型及标杆车测量值的基本尺寸对比由表1可以看出,1号标杆车车型与标杆车测量值相比整车基本参数有一些变化,但变化不大。

根据既定的整车设计方案,与标杆车相比,1号标杆车整车质量参数的变化主要集中在动力总成换装和车身外造型变化引起的质量变化。

汽车重心及轴荷分配计算

汽车重心及轴荷分配计算

汽车重心及轴荷分配计算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一、 整车重心及轴荷分配计算:
1. 车辆各部件重心位置
2. 部件重心位置列表
x,y ——部件重心位置
m ——部件重量
3.重心位置及轴荷验算:
轴荷计算:
公式: G 2=∑m i x i /L
(1) G 2——中、后轴轴荷 kg
m i ,x i ——部件重量和部件重心水平位置
L ——汽车轴距+650 ㎜
将列表数据带入公式(1)
G 2=18900㎏ 前轴 G 1=6100㎏ (%)
按汽车厂提供数据,前轴允许载荷6500㎏,中,
后轴允许载荷19000㎏
结论:满足使用条件。

汽车重心纵向位置计算:
公式: L 1=G 2L/G L 2=G 1L/G
G ——汽车总质量
代入数据: L 1=3780㎜ L 2=1220㎜
满载时汽车重心高度计算:
公式: h=∑m i y i /G (2)
y i ——部件重心高度 h ——汽车重心高度
将列表数据代入公式(2)
h=1770㎜
空载时汽车重心高度计算:
仍用公式(2),减去垃圾重量
hg=1174㎜
二、 汽车侧翻条件验算:
公式: tg β=B/2h (3)
β——汽车侧倾稳定角 B——汽车轮距 B=1860㎜
代入数据: tgβ= β=°≥32°
结论:满足使用条件。

三、危险工况校核计算:
该车在垃圾箱满载,用拉臂钩将垃圾箱拉上车,垃圾箱后轮临界脱离地面时,以汽车不翘头(即前轴负荷≥0)为安全。

轴的设计与校核

轴的设计与校核

2.1.1概述轴是机械中非常重要的零件,用来支承回转运动零件,如带轮、齿轮、蜗轮等,同时实现同一轴上不同零件间的回转运动和动力的传递。

1. 轴的分类根据工作过程中轴的中心线形状的不同,轴可以分为:直轴和曲轴。

根据工作过程中的承载不同,可以将轴分为:∙传动轴:指主要受扭矩作用的轴,如汽车的传动轴。

∙心轴:指主要受弯矩作用的轴。

心轴可以是转动的,也可以是不转动的。

∙转轴:指既受扭矩,又受弯矩作用的轴。

转轴是机器中最常见的轴。

根据轴的外形,可以将直轴分为光轴和阶梯轴;根据轴内部状况,又可以将直轴分为实心轴和空。

2. 轴的设计⑴ 轴的工作能力设计。

主要进行轴的强度设计、刚度设计,对于转速较高的轴还要进行振动稳定性的计算。

⑵ 轴的结构设计。

根据轴的功能,轴必须保证轴上零件的安装固定和保证轴系在机器中的支撑要求,同时应具有良好的工艺性。

一般的设计步骤为:选择材料,初估轴径,结构设计,强度校核,必要时要进行刚度校核和稳定性计算。

校核结果如不满足承载要求时,则必须修改原结构设计结果,再重新校核。

3. 轴的材料轴是主要的支承件,常采用机械性能较好的材料。

常用材料包括:∙碳素钢:该类材料对应力集中的敏感性较小,价格较低,是轴类零件最常用的材料。

常用牌号有:30、35、40、45、50。

采用优质碳钢时,一般应进行热处理以改善其性能。

受力较小或不重要的轴,也可以选用Q235、Q255等普通碳钢。

∙合金钢:对于要求重载、高温、结构尺寸小、重量轻等使用场合的轴,可以选用合金纲。

合金钢具有更好的机械性能和热处理性能,但对应力集中较敏感,价格也较高。

设计中尤其要注意从结构上减小应力集中,并提高其表面质量。

∙铸铁:对于形状比较复杂的轴,可以选用球墨铸铁和高强度的铸铁。

它们具有较好的加工性和吸振性,经济性好且对应力集中不敏感,但铸造质量不易保证。

2.1.2 轴的结构设计根据轴在工作中的作用,轴的结构取决于:轴在机器中的安装位置和形式,轴上零件的类型和尺寸,载荷的性质、大小、方向和分布状况,轴的加工工艺等多个因素。

轴荷质量分配计算规范

轴荷质量分配计算规范

XXXXXXXXX有限公司轴荷质量分配计算规范编制:日期:校对: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2015-06-15发布 2015-06-15实施XXXXXXXXX有限公司发布一概述乘用车的载重量计算、质心位置计算及轴荷分配的计算,对于乘用车设计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计算分析,可以预控乘用车的侧倾稳定性、前后桥的承受载荷情况、整车制动和方向稳定等技术性能,对于提高新产品开发成功率、提高产品质量有重要意义。

本规范将指导波导乘用车产品设计中的总质量计算和轴荷分配计算,以提高新产品开发设计质量。

二乘用车总质量计算整备质量乘用车整备质量定义是指汽车的干质量加上冷却液和备用车轮和随车附件的总质量。

干质量就是指仅装备有车身、全部电气设备和车辆正常行驶所需要的完整车辆的质量。

乘用车按照其结构特征整备质量通常主要包含以下部分:底盘(三类)、车身骨架、车身外板、内外饰、电气系统等,其中底盘包含动力总成、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车轮以及辅助附件等。

这些系统的质量通常在设计任务书中有明确的定义。

乘用车整备质量定义为M装载质量装载质量包括司机、乘客以及货物的总质量。

2.2.1 术语乘员:乘用车上的乘客、工作人员(例:驾驶员、乘务员)的总称。

符号N——乘员人数;A——乘员座位数M——最大设计总质量,单位为千克(kg);T——整车整备质量,单位为千克(kg);Mk——装载总质量(kg);M1——每位乘员的平均质量,单位为千克每人(kg/人);mrM——装载货物的质量,(kg);w2.2.3 每位乘员的质量不携带随身行李的标准质量的乘客规定为68 kg;装载总质量装载总质量为装载货物的质量与乘员质量之和M1=M w+M r N三乘用车轴荷分配计算适用标准GB 1589-2004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车辆的最大允许轴荷限值乘用车单轴的最大允许轴荷不得超过以下规定的最大限值(单位为千克):乘用车每侧单轮胎 7000车辆总质量限值乘用车最大允许总质量不大于4500千克。

汽车及汽车列车最小转弯直径 转弯通道圆直径和外摆值测量方法-最新国标

汽车及汽车列车最小转弯直径 转弯通道圆直径和外摆值测量方法-最新国标

目次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试验条件 (3)试验场地条件 (3)车辆条件 (3)测量的参数、单位和测量误差 (3)5 试验方法 (3)汽车最小转弯直径 (3)汽车列车最小转弯直径 (4)转弯通道圆 (4)外摆值测量 (5)6 试验结果 (6)附录A(资料性)试验记录表 (7)汽车及汽车列车最小转弯直径转弯通道圆直径和外摆值测量方法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汽车和汽车列车最小转弯直径、转弯通道圆直径和外摆值测量的试验条件、试验方法、试验结果。

本文件适用于汽车和汽车列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89 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T 3730.1 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的术语和定义第1部分:类型GB/T 12534 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3 术语和定义GB/T 3730.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汽车最小转弯直径 minimum turning circle diameter for motor vehicle汽车转向盘转到极限位置,以较低的稳定车速(最低稳定车速或不大于10km/h)转向行驶,车辆最外侧转向轮胎接地中心在平整地面上形成的封闭轨迹圆直径。

注:汽车最小转弯直径示意图见图1。

图1 汽车最小转弯直径示意图汽车列车最小转弯直径 minimum turning circle diameter for combination of vehicle 汽车列车以较低的稳定车速(最低稳定车速或不大于10km/h)转向行驶,调整转向盘到规定的转角,最外侧转向轮胎接地中心在平整地面上形成的封闭轨迹圆直径。

注1:5.2.2中给出了方向盘转角的调整方法。

注2:汽车列车最小转弯直径示意图见图2。

轴的设计及校核

轴的设计及校核


圆螺母
SEU-QRM
19
轴向定位和固定——

圆锥面
将轴与零件的配合面加工成圆锥面,可以实现轴向定位。 圆锥面的锥度小时,所需轴向力小,但不易拆卸,通常 取锥度1:30~1:8。
紧定套
SEU-QRM
20
轴向定位和固定——

轴端挡板
当零件位于轴端时,可用轴端挡板与轴肩、轴套、圆锥 面等的组合,使零件双向固定。挡板用螺钉紧固在轴端 并压紧被定位零件的端面。该方法简单可靠、装拆方便, 但需在轴端加工螺纹孔。
SEU-QRM
33
扭转强度条件——
T 9.55106 P / n T [ T ] WT WT
(4) 盘铣刀加工的键槽与端铣刀铣出的键槽相比,前者槽底过渡平缓; 采用渐开线花键结构代替矩形花键,均可减小应力集中。避免在 轴上受载较大的部分设计螺纹结构。
SEU-QRM
27
2. 改进轴上零件的结构或布置以减小轴的载荷—— Example 1 —— 起重卷筒的两种不同结构方案比较
左图方案——齿轮2与卷筒3之间用螺栓连接,空套于轴上,固定 心轴。也可改为齿轮2与轴用键连接,转动心轴 。轴直径小。 右图方案——齿轮2和卷筒3分别用键与轴连接,转轴。轴直径大。
SEU-QRM
13
Arranging Scheme of Elements on a Shaft 轴上零件的布置方案
轴上零件的布置——预定出轴上零件的装配方向、顺序和 相互关系,它决定了轴的结构形状。
装配方案——以轴最大直径处的轴环为界限,轴上零件分 别从两端装入。按安装顺序即可形成各轴段粗细和结构形 式的初步布置方案。
SEU-QRM
25
(2)轴上的某轴段需磨削时,应留有砂轮的越程槽;需切 制螺纹时,应留有退刀槽。

轴荷质量分配计算规范

轴荷质量分配计算规范

XXXXXXXXX有限公司轴荷质量分配计算规范编制:日期:校对: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2015-06-15发布 2015-06-15实施XXXXXXXXX有限公司发布一概述乘用车的载重量计算、质心位置计算及轴荷分配的计算,对于乘用车设计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计算分析,可以预控乘用车的侧倾稳定性、前后桥的承受载荷情况、整车制动和方向稳定等技术性能,对于提高新产品开发成功率、提高产品质量有重要意义。

本规范将指导波导乘用车产品设计中的总质量计算和轴荷分配计算,以提高新产品开发设计质量。

二乘用车总质量计算2.1 整备质量乘用车整备质量定义是指汽车的干质量加上冷却液和备用车轮和随车附件的总质量。

干质量就是指仅装备有车身、全部电气设备和车辆正常行驶所需要的完整车辆的质量。

乘用车按照其结构特征整备质量通常主要包含以下部分:底盘(三类)、车身骨架、车身外板、内外饰、电气系统等,其中底盘包含动力总成、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车轮以及辅助附件等。

这些系统的质量通常在设计任务书中有明确的定义。

乘用车整备质量定义为M。

2.2 装载质量装载质量包括司机、乘客以及货物的总质量。

2.2.1 术语乘员:乘用车上的乘客、工作人员(例:驾驶员、乘务员)的总称。

2.2.2 符号N——乘员人数;A——乘员座位数M——最大设计总质量,单位为千克(kg);T——整车整备质量,单位为千克(kg);MkM——装载总质量(kg);1m——每位乘员的平均质量,单位为千克每人(kg/人);rM——装载货物的质量,(kg);w2.2.3 每位乘员的质量不携带随身行李的标准质量的乘客规定为68 kg;2.3 装载总质量装载总质量为装载货物的质量与乘员质量之和M1=M w+M r N三乘用车轴荷分配计算3.1 适用标准GB 1589-2004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3.2 车辆的最大允许轴荷限值乘用车单轴的最大允许轴荷不得超过以下规定的最大限值(单位为千克):乘用车每侧单轮胎 70003.3 车辆总质量限值乘用车最大允许总质量不大于4500千克。

3汽车整车性能_轴荷分配及最小转弯直径计算

3汽车整车性能_轴荷分配及最小转弯直径计算

轴荷分配与最小转弯直径计算1 轴荷分配1.1 定义汽车的轴荷分配是指汽车在空载或者满载静止状态下,各车轴对支撑平面的垂直载荷,也可以用占空载或者满载总质量的百分比表示。

1.2 轴荷限值规定引用标准:GB 1589-2004《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其中,章节4.2.1中要求汽车及挂车单轴的最大允许轴荷不得超过下表规定的最大值。

表1 汽车及挂车单轴的最大允许轴荷的最大限值章节4.4.1中规定:汽车或汽车列车驱动轴的轴荷不得小于汽车或汽车列车最大总质量的25%。

1.3 轴荷的分配范围引用:《汽车设计》,刘惟信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下表为书中列出的“各类汽车的轴荷分配范围”(引用表2-11a)。

1.4 轴荷的计算方法 1.4.1 轴荷计算的基本原理 1.4.1.1 力矩平衡车辆水平静止时,其受力分析如下图所示:图1 整车受力分析图由力矩平衡,可得:F 10´a =F 20´b ; (1) a +b =L ; (2)oG F F =+2010 (3)其中: F 10 空载前轴载荷1,kgf ; F 20 空载后轴载荷2,kgf ;oG 空载总重,kgf ;L 轴距,mm ;a 质心至前轴的水平距离,mm ;b 质心至后轴的水平距离,mm ;若已知o G 、L 、a 、b ,带入数据3即可得出车辆的空载前、后轴载荷F 10和 F 20,用百分比表示,则前、后轴的载荷比例为:前轴轴荷比例:F 10G 0×100%,后轴轴荷比例:F20G 0×100%由此可见,轴荷分配计算的关键是求出整车的质量和质心。

1.4.1.2 质心运动定理质心基本原理:由n 个质点组成的质点系,其质心位置r c→:图2 质心原理图r c → =∑m i r i∑m i对于质量离散分布的物系,有:M =∑m i ,则质心坐标为:x c =1M ∑m i n i=0x i , y c =1M ∑m i n i=0y i , z c =1M ∑m i ni=0z i1.4.2 车辆轴荷的计算方法车辆的状态有空载、半载和满载之分,计算车辆的轴荷分配时也根据车辆的状态按空载状态、半载状态和满载状态来分别计算车辆的轴荷分配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TJI/YJY·03·109-2005轴荷分配与最小转弯直径校核规范2005-08-10 发布2005-08-16 实施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前言汽车的轴荷分配是汽车的重要质量参数,对汽车的牵引性、通过性、制动性、操纵性和稳定性等主要使用性能以及轮胎的使用寿命都有很大的影响,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是汽车机动性的主要指标之一,数值也将直接影响到汽车的使用性能,特制定此校核标准。

本标准于2005年8月16日实施。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质量与项目管理中心负责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梅禹轴荷分配与最小转弯直径校核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轴荷分配与最小转弯直径校核报告的格式及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编制轿车的轴荷分配与最小转弯直径校核报告。

2规范性引用文件GB/T 3730.3 汽车和挂车的术语及其定义、车辆尺寸GB/T 5910 轿车质量分布GB/T 12674 汽车质量(重量)参数测定方法GB/T 12673 汽车主要尺寸测量方法3术语和定义无4要求4.1报告的格式见规范性附录A。

4.2报告应包括封面、目录、正文、参考文献等四个部分。

4.3报告包含主要内容4.3.1概述汽车的轴荷分配是汽车的重要质量参数,它对汽车的牵引性、通过性、制动性、操纵性和稳定性等主要使用性能以及轮胎的使用寿命都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应根据汽车的布置型式、使用条件、及性能要求合理选定其轴荷分配。

4.3.2引用标准。

4.3.3设计整车参数及参考样车整车参数4.3.4 设计车型轴荷计算4.3.4.1空载时的前后轴荷及质心位置计算 4.3.4.1.1空载时的前后轴荷计算根据样车试验前后轴荷以及设计车型相对样车改动件(总成)的质量变化及其质心位置(坐标),按理论力学计算出设计车型的前后轴荷。

4.3.4.1.2空载质心水平位置计算由设计车型的整备质量、轴距、前后悬以及上步计算的前后轴荷等已知条件,按照理论力学计算出设计车型的质心水平位置(坐标)。

4.3.4.2满载时的前后轴荷及质心位置计算 4.3.4.2.1满载时的前后轴荷计算满载时根据乘客及行李的重量及质心位置按照4.3.4.1.1的办法来进行轴荷分配计算。

4.3.4.2.2满载时的质心水平位置计算满载时整车质心水平位置计算方法同4.3.4.1.2。

4.3.5最小转弯直径的确定。

4.3.6 轴荷及最小转弯直径计算结果总结车 型 参考样车设计车型基本型式驱动型式长 mm 宽 mm 外形尺寸 高(空载) mm 轴 距(空载)mm前轮距mm 轮距后轮距 mm 前 悬(空载) mm 后 悬(空载)mm 整车整备质量 kg 空载前后轴荷 kg乘载质量 kg 质量参数 满载前后轴荷kg附录 A (规范性附录)目录一概述 (7)二引用标准 (7)三整车基本参数对比及样车试验数据 (7)四C926轿车空载质量参数及质心位置计算 (8)4.1 C926轿车空载质量参数估算 (8)4.2C926轿车空载前后轴荷的计算 (8)4.3C926轿车空载质心水平位置计算 (9)五C926轿车满载质量参数及质心位置计算 (10)5.1 C926轿车满载质量参数计算 (10)5.2 C926轿车满载前后轴荷的计算 (10)5.3 C926轿车满载质心水平位置计算 (11)六C926轿车最小转弯直径的校核计算 (12)七轴荷及最小转弯直径计算结果总结 (13)参考文献 (13)TJI/YJY·03·109-2005 一概述轴荷分配是汽车重要的基本参数,它对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操纵性和稳定性、牵引性、通过性等主要使用性能和轮胎的选用及其使用寿命都有很大的影响。

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是汽车机动性的主要指标之一,数值也将直接影响到汽车的使用性能。

因此,在总布置设计时,必须对汽车的轴荷分配情况和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进行设计计算。

下面进行C926轿车空、满载状态下的前、后轴荷分配的计算,并对最小转弯直径进行的校核计算。

二引用标准1.GB/T 12674-90 汽车质量(重量)参数测定方法2.GB/T 12673-90 汽车主要尺寸测量方法3.GB/T 37303-92 汽车和挂车的术语及其定义、车辆尺寸4.GB/T 5910-1998 轿车质量分布三整车基本参数对比及样车试验数据表1是C926轿车与参考样车的整车基本参数对比。

由表1可以看出,C926轿车与参考样车轴距、轮距完全一致,整车基本参数非常接近。

根据既定的整车设计方案,与参考样车相比,C926整车质量参数的变化主要集中在动力总成换装引起的质量变化以及车身及附件设计引起的质量变化。

因此,C926整车质量参数可通过在样车质量基础上,考虑设计变化引起的质量变化,通过计算得出。

表2所示为通过试验得到的样车质量参数。

下面的计算中将根据这些数据对样车的质量参数进行估算。

表2 样车质量参数试验数据质量(kg)百分比空载时前轴864 59.3%空载时后轴593 40.7%整车整备质量1457满载时前轴985 53.9%满载时后轴845 46.1%满载整车质量1830表3 样车质心位置试验数据空载 满载质心距前轴距离(mm ) 1136 1287质心距后轴距离(mm ) 16541503 质心离地高度(mm )574 548表4所示是样车转弯直径数据标称值及试验测量值。

表4 样车转弯直径最小转弯直径(m )使用说明书 11.966 左 12.6试验值右12.2四 C926轿车空载质量参数及质心位置计算4.1 C926轿车空载质量参数估算C926轿车除动力总成外,底盘布置与样车基本一致,变化主要表现在动力总成换装引起的质量变化,这部分的质量增量为E m ∆=239-198=41(kg )。

从外形尺寸看,C926前悬增加8mm ,后悬减小28mm ,而前后舱内部布置与样车相同,车身内板结构基本不变,只是车身外造型发生变化,结构局部优化。

经过分析,附件、白车身、内外饰和底盘更改部分的重量增加取为B m ∆=12kg ,均匀分布于车身全长上。

综合上述因素,C926轿车的整车整备质量为:0m =y m 0+E m ∆+B m ∆ =1457+41+12 =1510(kg )其中 y m 0——参考样车的整备质量。

4.2C926轿车空载前后轴荷的计算整车质量的变化,引起C926轿车前后轴荷的变化。

此外,在C926整车总布置中,动力总成位置相对于样车动力总成位置前移15mm (按发动机曲轴中心线进行比较),由此也引起前后轴荷的一定变化。

根据以上分析,为计算C926轿车空载前后载荷,可以画出C926轿车空载状态下的受力图如图1所示。

由于y G 0为样车空载所受重力,其中已包含原动力总成重量,为综合考虑动力总成质量增加、动力总成位置移动两方面因素引起的轴荷变化,在图1中,先在样车动力总成位置上施加一个方向向上、大小为样车重量相反的力(相对于减去样车动力总y G 0BG ∆E GEyG图1 C926整车空载轴荷计算用图根据受力平衡,将这些力对后轴取矩,可得前轴所受地面作用力即前轴载荷,从而可以求得后轴载荷。

相关公式如下10F =Lb G b G b G b G EyEy E E B B y y −+∆+020F =0G -10F其中, 10F —— C926空载前轴载荷,kgf ; 20F —— C926空载后轴载荷,kgf ; 0G —— C926空载总重,kgf ;L —— C926轴距,mm ; y G 0—— 样车空载总重,kgf ;y b —— y G 0作用点至后轴的水平距离,mm ; b G ∆—— 车身变化引起的重力增量,kgf ;B b —— B G ∆作用点至后轴的水平距离,mm ; E G —— C926动力总成重量,kgf ;E b —— E G 作用点至后轴的水平距离,mm ;Ey G —— 样车动力总成重量,kgf ;e b —— Ey G 作用点至后轴的水平距离,mm 。

空载前轴载荷10F =2790)2790225(19827902402395.12871216541457+×−×××)+(++=915(kgf ) 因此,空载后轴载荷20F =0G -10F =1510-915=595(kgf )空载时前轴载荷比例 010G F ×100%=1510915×100%=60.6% 空载时后轴载荷比例 020G F ×100%=1-60.6%=39.4% 4.3 C926轿车空载质心水平位置计算下面根据前后轴荷计算C926轿车空载时质心在X 方向的位置。

图2所示为C926空载时的受力图,其中0a 为质心距前轴中心线的水平距离,0b 为质心距后轴中心线的水平距离。

10F20F图2中,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受力平衡。

根据力矩平衡原理可得质心至前轴的水平距离为0a =020G L F ×=15102790595×=1099(mm) 质心距后轴中心线的水平距离为0b =L -0a =2790-1099=1691(mm)五 C926轿车满载质量参数及质心位置计算5.1 C926轿车满载质量参数计算根据已经确定的C926轿车的空载质量,可以计算出其满载时的总质量。

m m =0m +(p m +b m )×5 =1510+(68+7)×5 =1885(kg )其中0m ——C926轿车整备质量,kg ;p m ——人体标准质量,按68kg 计算; b m ——每个人的随身物品质量,按7kg 计算。

5.2 C926轿车满载前后轴荷的计算图3是C926轿车满载轴荷计算用图。

图3 C926轿车满载轴荷计算用图C926轿车在上述力的作用下保持平衡。

根据力矩平衡原理,对前轴与地面接地点取矩,可得前、后轴荷为20F 0G mF 1m F 21pG 2p G bGm F 2=La G a G a G a G bb p p p p +++221100m F 1=m G -m F 2其中, m F 1—— C926满载前轴载荷,kgf ; m F 2—— C926满载后轴载荷,kgf ; m G —— C926满载总重,kgf ;L —— C926轴距,mm ; 1p G —— 前排人体重量,kgf ;1p a —— 前排重量1p G 作用点至前轴的水平距离,mm ; 2p G —— 后排人体重量,kgf ;2p a —— 后排重量2p G 作用点至前轴的水平距离,mm ; b G —— 随身行李重量,kgf ;b a —— 随身行李重量b G 作用点至前轴的水平距离,m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