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荷计算完整
关于整车轴荷分配的介绍与计算

关于整车轴荷分配的介绍与计算整车轴荷分配是指将整车总重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到各个轴上的过程,目的是为了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各个轴组件的受力均衡,确保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这个过程需要考虑到车辆的结构设计、载荷分配以及行驶要求等因素。
整车轴荷分配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其中较常用的是均衡法和气室积法。
下面将介绍这两种计算方法的原理和步骤。
首先是均衡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车辆的结构特点和载荷情况,按照一定的比例将整车总重分配到各个轴上。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确定车辆的总重和各个轴的位置。
总重可以通过称重或者查看车辆资料获得,轴的位置需要根据车辆的结构设计来确定。
2.根据车辆的结构设计,确定各个轴的载荷比例。
一般情况下,前轴的载荷比例会比后轴大,且前后轴的载荷比例会根据车辆的用途和行驶条件而有所不同。
3.将整车总重按照确定的比例分配到各个轴上。
计算公式为:各轴的载荷=总重×载荷比例。
4.检查分配结果是否合理。
检查的重点是每个轴的载荷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以及整体分配结果是否与车辆的结构特点相吻合。
另一种计算方法是气室积法,该方法主要适用于空气悬挂系统的车辆。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确定车辆的总重和各个气室的位置。
总重可以通过称重或者查看车辆资料获得,气室的位置需要根据车辆的结构设计来确定。
2.根据车辆的结构设计和气室特点,确定气室的载荷比例。
一般情况下,前气室的载荷比例会比后气室大,且前后气室的载荷比例会根据车辆的用途和行驶条件而有所不同。
3.根据气室的载荷比例,计算每个气室的体积。
计算公式为:气室体积=总重×载荷比例÷重力加速度。
4.根据每个气室的体积,调整气室的气压。
调整气压的目的是使各个气室的载荷达到设计要求。
整车轴荷分配的计算是车辆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结果直接影响着车辆的操控性能和行驶安全性。
因此,在进行轴荷分配计算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车辆的结构特点、载荷情况以及行驶要求等因素,确保分配结果符合设计要求。
整车轴荷计算方法

当货箱翻至35°时,根据安息角作图计算得出(图5),货卸已卸货重量为: 22.1T,重心(货物+货箱自重)距前轮中心尺寸为4507.5mm,根据计算公式得: UR=C*U/AT=4507.5*16.4/4575=16.2T,后轴轴荷:16.2+5=21.2T,前轴轴荷为: 16.4-16.2+4.5=4.7T
在满载静止的工况下,根据公式(1)知:UR=CXU/AT=38.5*3993/4575=33.6 UF=U-UR=38.5-33.6=4.9,所以前轴轴荷为:4.9+4.5=9.4,后周轴和为 33.6+5=38.5
货物在举升过程中的轴荷计算如下图所示,当货箱翻至15°时,根据安息角作 图计算得出(图3),货卸已卸货重量为:7.6T,重心(货物+货箱自重)距前轮中心 尺寸为4247.5mm,根据计算公式得:UR=C*U/AT=4247.5*30.9/4575=28.7T,后轴轴 荷:28.7+5=32.7T,前轴轴荷为:30.9-28.7+4.5=6.7T
当货箱翻至30°时,根据安息角作图计算得出(图4),货卸已卸货重量为: 16.4T,重心(货物+货箱自重)距前轮中心尺寸为4310mm,根据计算公式得: UR=C*U/AT=4310*22.1/4575=20.8T,后轴轴荷:20.8+5=25.8T,前轴轴荷为: 22.1-20.8+4.5=5.8T
整车轴荷计计算过程中的几个原则
1、向下的作用力总和等于向上的作用力的总和,即车辆所有部件的重量及其负 载的总和等于等于车辆的轴荷之和。
2、单点周围的重力所形成的扭矩之和等于该点周围反作用力所形成的扭矩之和,
即符合杠杆原理。
二、计算中所需要的几何参量如下图所示
三轴汽车轴荷计算

计算三轴汽车轴的荷载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车辆的总重量、重心位置、轴距、车辆的布局和道路状况。
以下是一个一般性的方法来计算三轴汽车轴的荷载:
1. 确定车辆的总重量:首先,您需要知道车辆的总重量,包括车辆本身的重量以及任何附加负载,如乘客、货物和燃料等。
2. 确定车辆的重心位置:车辆的重心位置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影响到轴荷的分配。
通常情况下,重心位置是相对于车辆前轴的距离。
您可以通过测量或参考车辆的技术规格来确定。
3. 确定车辆的轴距:轴距是车轮之间的距离,通常以前轴和后轴之间的距离来表示。
不同车型的轴距可能会不同。
4. 计算前轴荷载:前轴荷载是指施加在前轴上的重量。
根据车辆总重量、重心位置和轴距,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前轴荷载:
前轴荷载= (总重量×重心位置) / 轴距
5. 计算后轴荷载:后轴荷载是指施加在后轴上的重量。
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后轴荷载:
后轴荷载= 总重量- 前轴荷载
6. 计算第三轴荷载(通常是驾驶室后的轴):如果车辆有第三轴,可以使用类似的方法来计算第三轴的荷载。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计算是一个简化的方法,用于估算轴荷。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车辆悬挂系统、道路状况、车辆速度、操控等因素。
对于特殊用途车辆(如货车、公交车、卡车等),可能需要更详细的荷载分析和计算。
此外,汽车制造商通常会提供有关车辆荷载分布的详细信息,可供参考。
如果需要准确的轴荷计算,建议咨询专业工程师或使用专业的车辆荷载计算软件。
三轴汽车轴荷计算

三轴汽车轴荷计算在三轴汽车中,前轴、中轴和后轴分别由前、中、后悬挂系统支撑。
为了保证驾驶的稳定性和操控性,三轴汽车的轴荷要尽可能均匀地分配在各轴上。
根据实际情况,一般认为前轴荷占整车重量的40-50%,后轴荷占整车重量的50-60%,中轴荷一般较小,占整车重量的10-20%。
下面以一款小型轿车为例,详细说明三轴汽车的轴荷计算方法。
首先,需要确定整车的总重量。
总重量可以通过称重或计算来确定,其中包括整车自重、乘客和货物的重量。
假设整车的总重量为2000千克,那么前轴荷的范围为800-1000千克,后轴荷的范围为1000-1200千克,中轴荷的范围为200-400千克。
接下来,根据整车的布局和设计确定各轴的距离。
一般来说,前轴和后轴的距离是固定的,中轴的距离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来确定。
假设前轴和后轴的距离为1500毫米,中轴的距离为600毫米。
然后,根据整车的静稳定条件确定各轴的受力。
整车的静稳定条件是指在任何静止状态下,车辆的重心要落在受力点的中心线上。
根据这一条件,可以得出以下公式:前轴力乘前轴距离=后轴力乘后轴距离+中轴力乘中轴距离根据上述公式,可以得到以下两个方程:前轴力=后轴力+中轴力前轴力乘前轴距离=后轴力乘后轴距离+中轴力乘中轴距离将上述公式代入,可以得到以下结果:前轴力+后轴力+中轴力=整车总重量前轴力乘前轴距离=后轴力乘后轴距离+中轴力乘中轴距离根据上述公式,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前轴力=整车总重量乘后轴距离+中轴力乘中轴距离-后轴力乘前轴距离分之前轴距离后轴力=整车总重量-前轴力-中轴力中轴力=整车总重量-前轴力-后轴力综上所述,通过以上的计算方法,可以确定三轴汽车的轴荷分配。
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可以对轴荷进行调整,以满足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要求。
半挂车轴荷计算公式

关于调整半挂车前悬的分析半挂车轴荷计算过程:按均布载荷计算,R1为牵引销支点,R2为悬挂中心支点,T为整车的载质量,L为车总长,L1为前悬,L2为当量轴距,L3为当量后悬。
根据力学平衡关系,对R2取矩R1*L2+(T/L)*L3*(L3/2)=(T/L)*(L1+L2)*(L1+L2)/2经推导,得:R1=T*(L1+L2-L3)/(2*L2)则R2=T-R1单轴载荷R=R2/n (n为半挂车的轴数)半挂车轴荷比例,即R1的承载比例为:R1/T则R2的承载比例为:1-R1/T以我公司MCW9402Z型自卸半挂车为例:公告尺寸:总长13000mm,前悬1300mm,轴距6950+1310+1310,后悬2140mm则,当量轴距为8260mm,当量后悬为3450mm牵引销的轴荷分配比例为:[T*(1300+8260-3450)/(2*8260)]/T=36.6% 半挂车后轴分配比例为:1-36.6%=63.3%调整前悬后MCW9403Z型自卸半挂车为例:1.保证后悬载重总长13000mm,前悬1400mm,轴距6580+1310+1310,后悬2400mm 则,当量轴距为7890mm,当量后悬为3710mm牵引销的轴荷分配比例为:[T*(1400+7890-3710)/(2*7890)]/T=35.3% 半挂车后轴分配比例为:1-35.3%=64.6%2.保证前悬载重总长13000mm,前悬1400mm,轴距6680+1310+1310,后悬2300mm 则,当量轴距为7990mm,当量后悬为3610mm牵引销的轴荷分配比例为:[T*(1400+7990-3610)/(2*7990)]/T=36.2% 半挂车后轴分配比例为:1-36.2%=63.8%综上看出:半挂车按照正常的分配比例35:65,前悬调为1400mm 比较合理,并且对应2550mm宽的半挂车时,半挂车的前回转半径为1894mm,对应3000mm宽的半挂车时,半挂车前回转半径为2052mm,现根据国内牵引车厂家的参数情况,除柳特的双转向6*2牵引车特殊外,基本所有的双转向6*2牵引车的前间隙半径都超过2300mm。
汽车重心及轴荷分配计算

一、整车重心及轴荷分配计算:
1.车辆各部件重心位置
2.部件重心位置列表
x,y——部件重心位置
m——部件重量
3.重心位置及轴荷验算:
轴荷计算:
公式:G
2=∑m
ix
i/L
G
2——中、后轴轴荷kg
m
i,x
i——部件重量和部件重心水平位置
L——汽车轴距+650㎜
将列表数据带入公式(1)
G
2=18900㎏前轴G
1=6100㎏(24.4%)
按汽车厂提供数据,前轴允许载荷6500㎏,中,后轴允许载荷19000㎏
结论:满足使用条件。
汽车重心纵向位置计算:
公式:L
1=G
2L/G L
2=G
1L/G
G——汽车总质量
代入数据:L
1=3780㎜L
2=1220㎜
满载时汽车重心高度计算:
公式:h=∑m
iy
i/G (2)1)(
y
i——部件重心高度h——汽车重心高度
将列表数据代入公式(2)
h=1770㎜
空载时汽车重心高度计算:
仍用公式(2),减去垃圾重量
hg=1174㎜
二、汽车侧翻条件验算:
公式:tgβ=B/2h (3)
β——汽车侧倾稳定角B——汽车轮距B=1860㎜
代入数据:tgβ=0.792β=38.3°≥32°
结论:满足使用条件。
三、危险工况校核计算:
该车在垃圾箱满载,用拉臂钩将垃圾箱拉上车,垃圾箱后轮临界脱离地面时,以汽车不翘头(即前轴负荷≥0)为安全。
整车轴荷计算方法

整车轴荷计算方法整车轴荷计算是指在设计和操作过程中,根据车辆总质量和车辆的结构特点,确定每个轴或每个轴组所承受的荷载大小。
整车轴荷计算的准确性对于保证车辆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整车轴荷计算的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1.轴重法:根据轴荷比例法,根据车辆总质量、轴距、重心高度等参数,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计算出每个轴的静态轴荷。
2.过零切线法:假设车辆在运行过程中,每个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接触点都沿着车辆走行方向的直线运动,根据车辆的运行速度和转弯半径,计算出每个轴的静态轴荷。
3.半轴荷法:根据车辆总质量、前后轴距、车辆总高度和重心高度等参数,以及轮胎胎面宽度、胎压和胎纵刚度等参数,采用半车模型计算出每个轴的静态轴荷。
1.垂向轴荷计算:根据车辆的减震器性能和车辆在不同路况下的运动特点,采用动力学方程计算出车辆转弯、加速、制动时每个轴的动态轴荷。
2.横向轴荷计算:根据车辆在转弯运动时,车轮与地面之间产生的侧向力大小和方向,计算出车辆前后轴的横向轴荷。
3.纵向轴荷计算:根据车辆在加速、制动过程中,车轮与地面之间的纵向力情况,计算出车辆前后轴的纵向轴荷。
在整车轴荷计算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负载分配:根据车辆使用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车辆载荷,确保每个轴或轴组的轴荷均衡。
2.轮胎参数:轮胎的胎面宽度、胎压和胎纵刚度等参数对轴荷计算有一定影响,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参数。
3.轮胎动力学特性: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和侧向力等特性对轴荷计算有重要影响,需要根据实测数据或理论计算得到。
4.地面情况:地面的粗糙度、湿滑情况等对轴荷计算也会有一定的影响,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总之,整车轴荷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车辆结构特点、负载分配、轮胎参数以及地面情况等因素。
只有通过准确计算和合理分析,才能保证车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关于整车轴荷分配的介绍与计算

此简图模拟 8X4 载货汽车后两轴可认为是平衡轴支撑两桥八轮
计算方式: 1.法规限值:(GB1589)
汽车及挂车单轴的最大允许轴荷的最大限值
车辆类型
挂车及二轴货车
每侧单轮胎 每侧双轮胎
客车、半挂牵引车及 三轴以上(含三轴)货车
每侧单轮胎
非驱动轴 每侧双轮胎
驱动轴
最大允许轴荷最大限值
1)
6000
2)
10000
5.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即向下的作用力总和等于向上的作用力总和,车辆所有部件的 重量及其负载总和等于车辆的轴荷之和。
6.理解杠杆原理,即单点周围的重力所形成的的扭矩之和等于该点周围反作用力所形成的 扭矩之和,也可简单表述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7.建立受力简图,由于槽型车架的抗弯刚度非常大,原则上不会产生变形可认定其为刚性 梁,以轮胎及悬架看为弹性支撑,建立受力模型类似如下,详细分析见后述。
并装双轴的轴距≥1800mm
16000 18000 20000
相邻两轴之间距离≤1800mm 并装三轴
相邻两轴之间距离>1300mm,且≤1400mm
21000 24000
1)驱动轴为每轴每侧双轮胎且装备空气悬架时,最大允许轴荷的最大限值为 19000kg。
2.经验算法
常用载货汽车的轴荷分配见表
3.严格算法
关于整车轴荷分配的介绍与计算
---商用车研究院 王官雄
1.什么是轴荷分配,为什么要进行轴荷分配? 轴荷指的是车轴所受的载荷。轴荷分配是指汽车的质量分配到前后轴上的比例,一般分
为空载和满载两组数据。汽车的轴荷是重要质量参数,它对整车的通过性、牵引力、制动和 操纵稳定及轮胎寿命都有很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载轴荷分配(拖挂时) 1.牵引销处载荷 Kg 2.后行走处载荷 Kg 满载轴荷分配(脱挂时) 牵引销至支撑装置中心距mm 1.支撑装置处承载 Kg 2.后轴处承载 Kg 23846.36336 16153.63664 2500 16431.44938 23568.55062Biblioteka 几何容积 m352.6
外壳加强圈 及轨道 内罐壳体质量 连接耳座 Kg 防冲板质量 内加强圈 附件 Kg Kg Kg Kg 147 130 310 2700 Kg Kg 231 650 Kg 7263 168 3656 120
低温吸附剂 V型支座 备胎
介质总重
Kg
27600
3656 8040 40000
牵引销到车架后三轴中心距离 满载总质量 Kg
单位容积充装量Kg/m3 399.6
轴 荷 计 算 书
产品图号: 产品名称:
已 各 件 名 称 牵引架重 车架重 阀门箱重 支腿 围栏重 Kg Kg Kg Kg Kg 知 条 件 各件到车架后三轴中心距离 (mm) 8040 -55 4660 5545 3295
重 量(kg) 170 3650 246 191 116
汽化器 Kg 工具箱 Kg 外壳体质量 Kg 88 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