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挂车轴荷计算公式
汽车重心及轴荷分配计算

一、整车重心与轴荷分配计算:
1.车辆各部件重心位置
2.部件重心位置列表
x,y——部件重心位置
m——部件重量
3.重心位置与轴荷验算:
轴荷计算:
公式:G2=∑m i x i/L (1)G2——中、后轴轴荷kg
m i,x i——部件重量和部件重心水平位置
L——汽车轴距+650 ㎜
将列表数据带入公式(1)
G2=18900㎏前轴G1=6100㎏(24.4%)
按汽车厂提供数据,前轴允许载荷6500㎏,中,
后轴允许载荷19000㎏
结论:满足使用条件。
汽车重心纵向位置计算:
公式:L1=G2L/G L2=G1L/G
G——汽车总质量
代入数据:L1=3780㎜L2=1220㎜
满载时汽车重心高度计算:
公式:h=∑m i y i/G (2)
y i——部件重心高度h——汽车重心高度
将列表数据代入公式(2)
h=1770㎜
空载时汽车重心高度计算:
仍用公式(2),减去垃圾重量
hg=1174㎜
二、汽车侧翻条件验算:
公式:tgβ=B/2h (3)
β——汽车侧倾稳定角B——汽车轮距B=1860㎜
代入数据:tgβ=0.792 β=38.3°≥32°
结论:满足使用条件。
三、危险工况校核计算:
该车在垃圾箱满载,用拉臂钩将垃圾箱拉上车,垃圾箱后轮临界脱离地面时,以汽车不翘头(即前轴负荷≥0)为安全。
整车轴荷计算方法

当货箱翻至35°时,根据安息角作图计算得出(图5),货卸已卸货重量为: 22.1T,重心(货物+货箱自重)距前轮中心尺寸为4507.5mm,根据计算公式得: UR=C*U/AT=4507.5*16.4/4575=16.2T,后轴轴荷:16.2+5=21.2T,前轴轴荷为: 16.4-16.2+4.5=4.7T
在满载静止的工况下,根据公式(1)知:UR=CXU/AT=38.5*3993/4575=33.6 UF=U-UR=38.5-33.6=4.9,所以前轴轴荷为:4.9+4.5=9.4,后周轴和为 33.6+5=38.5
货物在举升过程中的轴荷计算如下图所示,当货箱翻至15°时,根据安息角作 图计算得出(图3),货卸已卸货重量为:7.6T,重心(货物+货箱自重)距前轮中心 尺寸为4247.5mm,根据计算公式得:UR=C*U/AT=4247.5*30.9/4575=28.7T,后轴轴 荷:28.7+5=32.7T,前轴轴荷为:30.9-28.7+4.5=6.7T
当货箱翻至30°时,根据安息角作图计算得出(图4),货卸已卸货重量为: 16.4T,重心(货物+货箱自重)距前轮中心尺寸为4310mm,根据计算公式得: UR=C*U/AT=4310*22.1/4575=20.8T,后轴轴荷:20.8+5=25.8T,前轴轴荷为: 22.1-20.8+4.5=5.8T
整车轴荷计计算过程中的几个原则
1、向下的作用力总和等于向上的作用力的总和,即车辆所有部件的重量及其负 载的总和等于等于车辆的轴荷之和。
2、单点周围的重力所形成的扭矩之和等于该点周围反作用力所形成的扭矩之和,
即符合杠杆原理。
二、计算中所需要的几何参量如下图所示
关于整车轴荷分配的介绍与计算

对于非独立悬架,一般将前、后桥总成,车轮及轮毂等总成视为非簧载质量,车桥与车 身或车架之间的各连接件,其质量的一半都属于非簧载质量(如转向拉杆、传动轴、导向臂、 稳定杆、减振器等)。如果钢板弹簧布置在车桥上方,弹簧 3/4 的质量为非簧载质量;下置 弹簧,弹簧 1/4 质量为非簧载质量,以此可确定各轴非簧载质量。 轴荷计算:
下面我们先以简单轴数计算阐述静力学原理下的平衡关系,而后在拓展多轴算法,以此 来由浅及深阐述计算算法。
首先我们先以 6X4 车型为例计算轴荷,下面为数据简图:
图中: GS 为整车重量 S1 为质心至原点的距离(即质心坐标 X 值) F1 为前轴轴荷 F2 为后轴轴荷(由于后双轴为平衡轴连接结构原则上可看做平衡轴单轴作用) S2 为平衡轴中心至原点距离,则 S2=S4+S3÷2
................ L2 + f2 − L1 + f1 S2 Li + i − L1 + f1 = Si
接着通过变形原理:
f = 簧上
F =F +F
轴荷 簧上 簧下
数式联立皆可求解。
6
5.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即向下的作用力总和等于向上的作用力总和,车辆所有部件的 重量及其负载总和等于车辆的轴荷之和。
6.理解杠杆原理,即单点周围的重力所形成的的扭矩之和等于该点周围反作用力所形成的 扭矩之和,也可简单表述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7.建立受力简图,由于槽型车架的抗弯刚度非常大,原则上不会产生变形可认定其为刚性 梁,以轮胎及悬架看为弹性支撑,建立受力模型类似如下,详细分析见后述。
挂车每轴的承载力计算公式

挂车每轴的承载力计算公式挂车是一种常见的运输工具,用于运输货物和其他物品。
在挂车设计和使用过程中,承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挂车每轴的承载力计算公式是用来确定挂车在运输过程中能够承载的重量的一种计算方法。
本文将介绍挂车每轴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解析和应用。
挂车每轴的承载力计算公式一般可以表示为:F = (P × L) / (N × C)。
其中,F表示每轴的承载力,P表示轮胎的额定负荷,L表示轮胎距离,N表示轴数,C表示修正系数。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轮胎的额定负荷。
轮胎的额定负荷是指轮胎能够承受的最大荷载重量,通常由轮胎制造商在轮胎上标注。
在进行承载力计算时,我们需要根据实际使用的轮胎的额定负荷来确定每轴的承载力。
接下来,轮胎距离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轮胎距离是指同一轴上相邻两个轮胎的中心距离。
在进行承载力计算时,我们需要根据实际的轮胎距离来确定每轴的承载力。
然后,轴数是指挂车上的轮轴数量。
在进行承载力计算时,我们需要根据实际的轴数来确定每轴的承载力。
最后,修正系数是一个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的参数。
在进行承载力计算时,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修正系数,并将其应用到计算公式中。
通过上述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挂车每轴的承载力。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确定轮胎的额定负荷、轮胎距离、轴数和修正系数,并将它们代入公式中进行计算。
挂车每轴的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在挂车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合理确定每轴的承载能力,从而保证挂车在运输过程中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输货物和其他物品。
除了上述的计算公式,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其他因素对挂车承载力的影响。
例如,挂车自重、货物重量、挂车结构强度等因素都会对挂车每轴的承载力产生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合理确定每轴的承载力。
在进行挂车每轴的承载力计算时,我们还需要遵循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定,确保计算结果符合国家的安全标准和要求。
三轴汽车轴荷计算

计算三轴汽车轴的荷载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车辆的总重量、重心位置、轴距、车辆的布局和道路状况。
以下是一个一般性的方法来计算三轴汽车轴的荷载:
1. 确定车辆的总重量:首先,您需要知道车辆的总重量,包括车辆本身的重量以及任何附加负载,如乘客、货物和燃料等。
2. 确定车辆的重心位置:车辆的重心位置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影响到轴荷的分配。
通常情况下,重心位置是相对于车辆前轴的距离。
您可以通过测量或参考车辆的技术规格来确定。
3. 确定车辆的轴距:轴距是车轮之间的距离,通常以前轴和后轴之间的距离来表示。
不同车型的轴距可能会不同。
4. 计算前轴荷载:前轴荷载是指施加在前轴上的重量。
根据车辆总重量、重心位置和轴距,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前轴荷载:
前轴荷载= (总重量×重心位置) / 轴距
5. 计算后轴荷载:后轴荷载是指施加在后轴上的重量。
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后轴荷载:
后轴荷载= 总重量- 前轴荷载
6. 计算第三轴荷载(通常是驾驶室后的轴):如果车辆有第三轴,可以使用类似的方法来计算第三轴的荷载。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计算是一个简化的方法,用于估算轴荷。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车辆悬挂系统、道路状况、车辆速度、操控等因素。
对于特殊用途车辆(如货车、公交车、卡车等),可能需要更详细的荷载分析和计算。
此外,汽车制造商通常会提供有关车辆荷载分布的详细信息,可供参考。
如果需要准确的轴荷计算,建议咨询专业工程师或使用专业的车辆荷载计算软件。
挂车的运力计算公式

挂车的运力计算公式挂车是一种用于运输货物的重型车辆,它通常由车头和挂车两部分组成。
挂车的运力是指其能够承载的货物的重量,而运力的计算对于货物的运输和车辆的使用非常重要。
在实际运输中,我们需要根据挂车的各项参数来计算其运力,以确保安全可靠地运输货物。
本文将介绍挂车的运力计算公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挂车的运输能力。
挂车的运力计算公式通常包括挂车自重、挂车的轴数和轴距等参数。
在计算挂车的运力时,我们需要考虑挂车的自重对其承载能力的影响,以及挂车轴数和轴距对其分布载荷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挂车的运力计算公式及其各项参数的影响。
首先,挂车的自重是指挂车本身的重量,它是影响挂车运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挂车的自重越轻,其承载能力就越大。
挂车的自重可以通过称重仪器来测量,然后将其转换为标准单位(如千克或吨)。
在实际计算中,挂车的自重可以直接影响其运力,因此在进行运力计算时必须将其考虑在内。
其次,挂车的轴数和轴距也是影响其运力的重要参数。
挂车的轴数越多,其承载能力通常就越大。
而挂车的轴距则影响着货物在挂车上的分布载荷,较大的轴距可以使挂车承载更多的货物。
因此,在进行挂车运力计算时,我们需要考虑挂车的轴数和轴距对其承载能力的影响。
综合考虑挂车的自重、轴数和轴距等参数,我们可以得到挂车的运力计算公式。
一般来说,挂车的运力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挂车的运力 = (挂车的总重量挂车的自重)/挂车的轴数。
在这个公式中,挂车的总重量是指挂车装载货物后的总重量,挂车的自重是指挂车本身的重量,而挂车的轴数则是指挂车上的轴的数量。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计算出挂车的运力,以便在实际运输中进行合理的货物装载和运输安排。
需要注意的是,挂车的运力计算公式只是一个大致的估算,实际运输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例如,挂车的车型、车轮的数量和规格、挂车的悬挂系统以及路况等都会对挂车的运力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挂车运力计算时,我们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货物的安全运输和车辆的正常使用。
半挂车重量自动计算公式

半挂车重量自动计算公式
1.轴重计算
半挂车的重量主要由车体自身的空重和装载的货物重量组成。
首先需要计算每个轴的重量,然后再将各个轴的重量相加得到整车的重量。
轴重计算的公式通常是:轴重=(车身自重+装载货物重量)/轴数
2.车身自重计算
车身自重是指半挂车没有装载货物时的重量。
车身自重通常由车辆制造商提供,也可以通过称重设备来进行测量。
3.装载货物重量计算
装载货物的重量通常是根据货物的具体情况进行估算。
可以使用货物的体积、密度和重量来计算货物的重量。
具体的计算公式通常需要根据货物的特性来制定。
4.车型和车辆构造的影响
半挂车的重量还会受到车型和车辆构造的影响。
例如,不同类型的转向架和车轴会对车辆的重量产生影响。
在进行重量计算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并相应地进行调整。
5.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半挂车的重量计算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对载重能力的限制。
一般来说,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法律法规来规定半挂车的最大装载重量,以确保道路交通的安全和合法性。
因此,在计算半
挂车重量时,还需要与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对比,确保车辆的装载重量符合
规定。
总结:
半挂车重量的自动计算需要考虑车身自重、装载货物重量、车型和车
辆构造等多个因素。
重量的计算公式通常是根据车辆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的。
此外,还需要遵守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对载重能力的限制,以确保半挂
车的装载重量符合规定。
卡车常用计算公式[文摘][整理]
![卡车常用计算公式[文摘][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bb27e10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33.png)
卡车常用计算公式1.1速度下列公式一般适用于基于发动机速度、轮胎类型和总体速比基础上的驾驶速度的计算:公式18:速度其中:V=驾驶速度,(km/h)n Mot=发动机速度,(1/min)U=轮胎滚动圆周,(m)I G=变速器传动比i V=分动器速比i A=驱动轴的最终传动比为计算理论最大速度(或设计最高速度),发动机速度增加4%。
因此公式如下:公式19:理论最大速度注意:该计算专门用于计算基于发动机速度和传动比基础上的理论最终速度。
该公式未考虑当驾驶阻力抵消驱动力的时候实际最大速度会低于这个速度的事实。
对实际可得速度的估算使用驾驶性能计算方法,其中一侧的空气阻力、滚动阻力和爬坡阻力与另一侧的牵引力相互抵消。
该计算方法可见1.8部分“驾驶阻力”。
对带有符合92/24/EEC规定的限速器的车辆,设计最高速度通常是85km/h。
计算示例:车辆:33.430 6×6 BB轮胎型号:315/80 R22.5滚动圆周: 3.280m低速档传动比:13.80高速档传动比:0.84在最大发动机扭矩时的最小发动机速度: 1.000/min最大发动机速度: 1.900/min在公路应用中分动器G 172的速比:1.007在非公路应用中分动器G 172的速比:1.652最终传动比: 4.00要求进行下列解答:1.在非公路应用中最大扭矩下的最小速度2.没有限速器的情况下的理论最大速度解答1:解答2:可能的理论速度是115km/h,但有限速器时限制速度为90km/h。
(必须要考虑时,因为公差的原因,速度实际设定为89km/h。
)1.2效率效率指动力输出与动力输入的比率。
由于动力输出总是小于动力输入,所以效率η总是<1或<100%。
公式20:效率当几个单元联接成一系列时,各自的效率相乘。
单个效率的计算示例如下:液压泵的效率η=0.7。
如果要求的公率输出P ab是20kW,功率输入P zu该是多少?解答:多个效率的计算示例如下:液压泵的效率η1=0.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调整半挂车前悬的分析
半挂车轴荷计算过程:
按均布载荷计算,R1为牵引销支点,R2为悬挂中心支点,T为整车的载质量,L为车总长,L1为前悬,L2为当量轴距,L3为当量后悬。
根据力学平衡关系,对R2取矩
R1*L2+(T/L)*L3*(L3/2)=(T/L)*(L1+L2)*(L1+L2)/2
经推导,得:R1=T*(L1+L2-L3)/(2*L2)
则R2=T-R1
单轴载荷R=R2/n (n为半挂车的轴数)
半挂车轴荷比例,即R1的承载比例为:R1/T
则R2的承载比例为:1-R1/T
以我公司MCW9402Z型自卸半挂车为例:
公告尺寸:总长13000mm,前悬1300mm,轴距6950+1310+1310,后悬2140mm
则,当量轴距为8260mm,当量后悬为3450mm
牵引销的轴荷分配比例为:[T*(1300+8260-3450)/(2*8260)]/T=36.6% 半挂车后轴分配比例为:1-36.6%=63.3%
调整前悬后MCW9403Z型自卸半挂车为例:
1.保证后悬载重
总长13000mm,前悬1400mm,轴距6580+1310+1310,后悬2400mm 则,当量轴距为7890mm,当量后悬为3710mm
牵引销的轴荷分配比例为:[T*(1400+7890-3710)/(2*7890)]/T=35.3% 半挂车后轴分配比例为:1-35.3%=64.6%
2.保证前悬载重
总长13000mm,前悬1400mm,轴距6680+1310+1310,后悬2300mm 则,当量轴距为7990mm,当量后悬为3610mm
牵引销的轴荷分配比例为:[T*(1400+7990-3610)/(2*7990)]/T=36.2% 半挂车后轴分配比例为:1-36.2%=63.8%
综上看出:半挂车按照正常的分配比例35:65,前悬调为1400mm 比较合理,并且对应2550mm宽的半挂车时,半挂车的前回转半径为1894mm,对应3000mm宽的半挂车时,半挂车前回转半径为2052mm,现根据国内牵引车厂家的参数情况,除柳特的双转向6*2牵引车特殊外,基本所有的双转向6*2牵引车的前间隙半径都超过23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