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工艺设计计算公式
AO法工艺计算带公式

AO法工艺计算带公式O法工艺计算是一种常用于工程和制造过程中的计算方法,通过对材料的性质、工艺参数和设备条件进行分析,来确定工艺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并提供合理的计算和优化方案。
本文将介绍O法工艺计算的基本原理、计算公式和应用案例。
一、O法工艺计算的基本原理O法工艺计算是一种在工程领域中广泛应用的计算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物理学和数学原理,通过对所研究对象的物理特性和工艺过程中的条件参数进行分析,建立起合适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这些模型进行计算和优化。
在O法工艺计算中,首先需要确定所研究对象的物理特性和工艺参数,这些参数包括但不限于材料的密度、熔点、导热系数,工艺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时间等。
其次,根据这些参数,建立起适当的数学模型,有时需要结合实验数据来拟合,以准确描述所研究对象的物理特性和工艺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最后,通过对这些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出合适的结果,并对其进行优化。
二、O法工艺计算的常用公式在O法工艺计算中,有一些常用的公式可以用来描述物理特性和工艺过程中的变化。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公式:1.热传导方程热传导方程用于计算材料在温度梯度下的热传导情况,表达式如下:q=-kA∇T其中,q为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k为材料的导热系数,A为传热面积,∇T为温度梯度。
2.热膨胀方程热膨胀方程用于计算材料在温度变化下发生的线膨胀和体膨胀,表达式如下:ΔL=αL0ΔT其中,ΔL为长度的变化量,α为材料的线膨胀系数,L0为初始长度,ΔT为温度变化量。
3.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弯曲方程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弯曲方程用于计算受力下的层合板的弯曲情况,表达式如下:M=E(Ig+y²A)θ其中,M为受力矩,E为材料的弹性模量,Ig为层合板的惯性矩,y为受力点的距离,A为受力面积,θ为受力角度。
4.体积流量方程体积流量方程用于计算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情况,表达式如下:Q=vA其中,Q为单位时间内通过管道的流体体积,v为流体的平均流速,A为管道的横截面积。
AO脱氮工艺计算公式|汇总

AO脱氮⼯艺计算公式|汇总1、设计⽔量的计算由于硝化和反硝化的污泥龄和⽔⼒停留时间都较长,设计⽔量应按照最⾼⽇流量计算。
式中:2、确定设计污泥龄需反硝化的硝态氮浓度为式中:反硝化速率计算计算出值后查下表选取相应的值,再查下表取得值。
3、计算污泥产率系数Y式中:然后按下式进⾏污泥负荷核算:式中:Ls——污泥负荷,我国规范推荐取值范围为0.2~0.4kgBOD/(kgMLSSd)。
活性污泥⼯艺的最⼩污泥龄和建议污泥龄表(T=10℃)单位:d处理⽬标污⽔处理⼚规模BOD≤1200kg/d BOD≥6000kg/d最⼩泥龄建议泥龄最⼩泥龄建议泥龄有硝化5645⽆硝化101189有硝化反硝化12.513.81011.314.315.711.412.916.718.313.31520221618有硝化、反硝化,污泥稳定25254、确定MLSS(X)MLSS(X)取值通过查下表可得。
反应池MLSS取值范围处理⽬标MLSS(kg/m3)有初沉池⽆初沉池⽆硝化 2.0~3.0 3.0~4.0有硝化(反硝化) 2.5~3.5 3.5~4.5污泥稳定 4.5取定MLSS(X)值后,应⽤污泥回流⽐反复核算式中:浓缩时间取值范围⼯艺选择⽆硝化有硝化有硝化反硝化有深度反硝化浓缩时间<1.5~2h<1.0~1.5h<2h<2.5h5、计算反应池容积计算出反应池容积后,即可根据的⽐值分别计算出缺氧反应池和好氧反应池的容积。
6、曝⽓量的计算1、实际需氧量的计算式中:其中,去除含碳有机物单位耗氧量按下式计算:按该式计算出不同泥龄和不同⽔温下的值列于表5,设计时可直接查下表。
降解含碳有机物单位耗氧量表单位:kgO2/kgBODT(℃)泥龄(d)4810152025100.850.99 1.04 1.13 1.18 1.22120.87 1.02 1.07 1.15 1.21 1.24150.92 1.07 1.12 1.19 1.24 1.27180.96 1.11 1.16 1.23 1.27 1.30200.99 1.14 1.18 1.25 1.29 1.3225 1.07 1.21 1.24 1.30 1.33 1.3530 1.14 1.26 1.29 1.34 1.36 1.38BOD去除量按下式计算:式中:fc——BOD负荷波动系数,按下表选⽤。
AO工艺设计计算

A2/O 工艺生化池设计一、 设计最大流量Q max=73500m 3/d= m 3/h= m 3/s二、 进出水水质要求表1 进出水水质指标及处理程度三、 设计参数计算①. BOD 5污泥负荷N=kgMLSS ·d②. 回流污泥浓度X R =10 000mg/L③. 污泥回流比R=50%④.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污泥浓度 ⑤. TN 去除率 ⑥. 内回流倍数 四、 A 2/O 曝气池计算 ①. 反应池容积②. 反应水力总停留时间 ③. 各段水力停留时间和容积厌氧:缺氧:好氧=1:1:4厌氧池停留时间h t 33.21461=⨯= ,池容37.70874252661m V=⨯=; 缺氧池停留时间h t 33.21461=⨯= ,池容37.70874252661m V=⨯=; 好氧池停留时间h t 34.91464=⨯= ,池容36.283504252664m V=⨯=; ④. 校核氮磷负荷好氧段TN 负荷为:()d kgMLSS kgTN N ⋅=⨯⨯=••/024.06.8350233339.3073500V X T Q 30厌氧段TP 负荷为:()d kgMLSS kgTN P ⋅=⨯⨯=••/017.07.708733334.573500V X T Q 10① 剩余污泥量:X ∆,kg/d 式中:取污泥增值系数Y=,污泥自身氧化率05.0=d K ,代入公式得: =5395kg/d 则:湿污泥量:设污泥含水率P=% 则剩余污泥量为: ⑤. 反应池主要尺寸反应池总容积:V=425263m设反应池2组,单组池容积:V =3212632m V= 有效水深5m,则: S=V/5=2m取超高为,则反应池总高m H 0.60.10.5=+= 生化池廊道设置:设厌氧池1廊道,缺氧池1廊道,好氧池4廊道,共6条廊道;廊道宽10m;则每条廊道长度为m bn S L 88.706106.4252=⨯==,取71m 尺寸校核1.71071==b L ,2510==h b 查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长比宽在5~10间,宽比高在1~2间 可见长、宽、深皆符合要求五、 反应池进、出水系统计算1) 进水管单组反应池进水管设计流量s m Q Q /425.0285.023max 1=== 管道流速s m v /0.1=管道过水断面面积21425.00.1/425.0/m v Q A === 管径m Ad 74.0425.044=⨯==ππ取进水管管径DN800mm 2) 回流污泥管单组反应池回流污泥管设计流量 设管道流速s m v /85.01= 管道过水断面积 管径取出水管管径DN800mm 3) 出水管单组反应池出水管设计流量 设管道流速s m v /8.01= 管道过水断面积 管径取出水管管径DN1200mm六、 曝气系统设计计算1. 需氧量计算碳化需氧量: 硝化需氧量: 反硝化需氧量: 总需氧量:最大需氧量与平均需氧量之比为,则: 去除1kg 5BOD 的需氧量为: 2. 标准需氧量采用鼓风曝气,微孔曝气器;曝气器敷设于池底,距池底,淹没深度,氧转移效率A E =20%,计算温度T=25℃,将实际需氧量AOR 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需氧量SOR;式中:ρ——气压调整系数,ρ=所在地区实际气压/×510,取值为1 L C ——曝气池内平均溶解氧,取L C =2mg/L取85.0=α,95.0=β查表得20C 和25C 时,水中饱和溶解氧值为:L mg C S /17.9)20(=;L mg C S /38.8)30(=空气扩散器出口处的绝对压力 空气离开曝气池池面时,氧的百分比 曝气池混合液中平均氧饱和度 最大时需氧量为好氧反应池最大时供气量为3. 所需空气压力式中 阻力之和—供风管到沿程与局部—m h h 2.021=+m h 3.43 =——曝气器淹没水头4. 曝气器数量计算按供氧能力计算所需曝气器数量: 4.542114.020.1518max =⨯==c q SOR h 个,为分布均匀,取5616个 采用MT215型薄膜盘式微孔空气曝气器,动力充氧效率()h kw ⋅/kgO 2,工作水深,在供风量33-1m /h ×个时,曝气器氧利用率A E =20%,充氧能力14.0=c q 2kgO /h ×个,则:5. 供风管道计算供风干管采用树状布置 流量为设流速s m v /10=则管径取干管管径DN800mm单侧供气向两侧廊道供气支管设流速s10=v/m则管径为:取支管管径为DN400mm双侧供气向单廊道供气支管设流速s10=v/m则管径为:取支管管径为DN600mm七、设备选择1.厌氧池设备选择以单组反应池计算厌氧池内设QJB/12-621/3-480推流式潜水搅拌机4台,功率5kW,混合全部污水所需功率为:5×4=20kW;2.缺氧池设备选择以单组反应池计算缺氧池内设QJB/12-621/3-480推流式潜水搅拌机4台,功率5kW,混合全部污水所需功率为:5×4=20kW;3.混合液回流设备1.混合液回流泵混合液回流比%R106=N混合液回流量设混合液回流泵房2座,每座泵房内设3台潜污泵2用一备则单泵流量为:采用300QW900-8-30型潜水排污泵,扬程为8m,功率为30kW,转速为960r/min;2.混合液回流管回流混合液由出水井流至混合液回流泵房,经潜污泵提升后送至缺氧段首端;混合液回流管设计流量泵房进水管设计流速采用s8.0=v/m管道过水断面积则管径为:取泵房进水管管径DN1200mm同理,泵房出水管设计流量为泵房进水管设计流速采用s=m0.1v/管道过水断面积则管径为:取泵房进水管管径DN1200mm4.鼓风机选择好氧反应池最大时供气量为因此,鼓风机选择L83WD-980二叶罗茨鼓风机2用1备,该鼓风机进口流量为216minm,转速980r/min,升压,轴功率,配套电机型号为Y280S-6,电机功率45kW,主/3机重量为5530kg;。
AO工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化肥厂废水中的主要超标污染物指标为氨氮、硫化物、和总氰化物,水质具有氨氮含量高并含有有毒的总氰化物及硫化物的特点;且此类污水的可生化性较差(主要是化学需氧量较低和氨氮含量较高)。
A/O法生物去除氨氮原理:硝化反应:NH4++2O2→NO3-+2H++H2O反消化反应:6NO3-+5CH3OH(有机物)→5CO2↑+7H2O+6OH-+3N2:化肥工业废水A/O法处理工艺流程一、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及计算(1)中格栅1.设计参数:设计流量Q=15000/(24×3600)=0.174(m3/s)=174(L/s)则最大设计流量Q max=0.174×1.53=0.266(m3/s)栅前流速v1=0.6m/s,过栅流速v2=0.8m/s栅条宽度s=0.01m ,格栅间隙b=20mm 栅前部分长度0.5m ,格栅倾角α=60° 单位栅渣量ω1=0.05m 3栅渣/103m 3污水(1)确定格栅前水深,根据最优水力断面公式2Qmax 121vB =计算得:栅前槽宽m v B 94.06.0266.02Qmax 211=⨯=,则栅前水深m B h 47.0294.021=== (2)栅条间隙数(n ):栅条的间隙数bhvQ n αsin max ==)(339.328.047.002.060sin 266.0条≈=⨯⨯︒⨯(3)栅槽有效宽度B=s (n-1)+bn=0.01(33-1)+0.02×33=0.98m (4)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m B B L 05.020tan 294.098.0tan 2111=︒-=-=α(α1为进水渠展开角)(5)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m L L 025.0212== (6)过栅水头损失(h 1)因栅条边为矩形截面,取k =3,则m g v k kh h 08.060sin 81.928.0)02.001.0(42.23sin 2234201=︒⨯⨯⨯⨯===αε其中ε=β(s/b )4/3h 0:计算水头损失 k :系数,格栅受污物堵塞后,水头损失增加倍数,取k=3 ε:阻力系数,与栅条断面形状有关,当为矩形断面时β=2.42 (7)栅后槽总高度(H )取栅前渠道超高h 2=0.3m ,则栅前槽总高度H 1=h+h 2=0.47+0.3=0.77m 栅后槽总高度H=h+h 1+h 2=0.47+0.08+0.3=0.85 (8)格栅总长度L=L 1+L 2+0.5+1.0+0.85/tan α=0.05+0.025+0.5+1.0+0.85/tan60°=1.57m(9)每日栅渣量ω=Q 平均日ω1=05.01053.12663⨯⨯=0.87m 3/d>0.2m 3/d 所以宜采用机械格栅清渣(10)计算草图如下:进水工作平台栅条(2)污水提升泵房1.设计参数设计流量:Q=174L/s ,泵房工程结构按远期流量设计 2.泵房设计计算污水提升前水位-4.30m (既泵站吸水池最底水位),提升后水位3.97m (即细格栅前水面标高)。
ao工艺设计计算

1、缺氧池、好氧池(曝气池)的设计计算: (1)、设计水量的计算由于硝化和反硝化的污泥龄和水力停留时间都较长,设计水量应按照最高日流量计算。
Q=K Q式中:Q——设计水量,m3/d;Q——日平均水量,m3/d;K——变化系数;(2)、确定设计污泥龄0C需反硝化的硝态氮浓度为N O =N-0.05(S0 -S e)-N e式中:N——进水总氮浓度,mg/L;S---- 进水BOD值【1】,mg/L;S e——出水BOD值,mg/L;N e——出水总氮浓度,mg/L;反硝化速率计算K =N O de S 0计算出K“e值后查下表选取相应的V D/ V值,再查下表取得0°值。
反硝化设计参数表(T=10~12℃)式中:Y ——污泥产率系数,kgSS/kgBOD ;K ——修正系数,取K =0.9 ; x 0——进水SS 值mg/L;T ——设计水温,与污泥龄计算取相同数值。
然后按下式进行污泥负荷核算:L = -------- S -------- S e 「Y (S 0-S )式中:L S ——污泥负荷,我国规范推荐取值范围为0.2〜0.4kgBOD/(kgMLSS • d )。
XY =K [0.75 +0.6—0S0.102 e 「1.072(T -15)] 1 +0.174・1.072(T -15)C(4)、确定 MLSS(X)MLSS(X)取值通过查下表可得。
反应池MLSS 取值范围RX R - X式中:R ——污泥回流比,不大于150%;t ——浓缩时间,其取值参见下表。
E(5)、计算反应池容积V = 24Q呼(S 0 - S )1000X~一计算出反应池容积V 后,即可根据匕/V 的比值分别计算出缺氧反应池和好氧反应池 的容积。
2、厌氧池的设计计算:X =0.7R1000 ~VIT厌氧反应池的容积计算V =0.75Q (1+R ) +0.15VAD式中:V A ——厌氧反应池容积,m 3。
A O工艺设计计算

A 2/O 工艺生化池设计一、设计最大流量Q max=73500m 3/d=3062.5 m 3/h=0.850 m 3/s二、 进出水水质要求表1 进出水水质指标及处理程度三、 设计参数计算①. BOD 5污泥负荷N=0.14kgBOD 5/(kgMLSS ·d)②. 回流污泥浓度X R =10 000mg/L③. 污泥回流比R=50%④.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污泥浓度) ⑤. TN 去除率 ⑥. 内回流倍数 四、A 2/O 曝气池计算①. 反应池容积 ②. 反应水力总停留时间 ③. 各段水力停留时间和容积 厌氧:缺氧:好氧=1:1:4厌氧池停留时间h t 33.21461=⨯= ,池容37.70874252661m V=⨯=; 缺氧池停留时间h t 33.21461=⨯= ,池容37.70874252661m V=⨯=; 好氧池停留时间h t 34.91464=⨯= ,池容36.283504252664m V=⨯=。
④. 校核氮磷负荷好氧段TN 负荷为:()d kgMLSS kgTN N ⋅=⨯⨯=••/024.06.8350233339.3073500V X T Q 30厌氧段TP 负荷为:()d kgMLSS kgTN P ⋅=⨯⨯=••/017.07.708733334.573500V X T Q 10① 剩余污泥量:X ∆,(kg/d) 式中:取污泥增值系数Y=0.5,污泥自身氧化率05.0=d K ,代入公式得: =5395kg/d 则:湿污泥量:设污泥含水率P=99.2% 则剩余污泥量为: ⑤. 反应池主要尺寸反应池总容积:V=425263m设反应池2组,单组池容积:V =3212632m V= 有效水深5m ,则:S=V/5=4252.62m取超高为1.0m ,则反应池总高m H 0.60.10.5=+= 生化池廊道设置:设厌氧池1廊道,缺氧池1廊道,好氧池4廊道,共6条廊道。
AO工艺生物脱氮工艺原理、设计与计算

A/O工艺生物脱氮工艺原理、设计与计算(一)工艺流程A/O工艺以除氮为主时,基本工艺流程如下图1。
图1 缺氧/好氧工艺流程A/O工艺有分建式和合建式工艺两种,分别见图2、图3。
分建式即硝化、反硝化与BOD 的去除分别在两座不同的反应器内进行;合建式则在同一座反应器内进行。
合建式反应器节省了基建和运行费用以及容易满足处理工程对碳源和碱度等条件的要求,但受以下因数影响:溶解氧 (0.5~1.5mg/L)、污泥负荷[0.1~ 0.15kgBOD5/(kgMLVSS•d)]、C/N比(6~7)、pH值(7.5~8.0) ,而不易控制。
对于pH值,分建式A/O工艺中,硝化液一部分回流至反硝化池,池内的反硝化脱氮菌以原污水中的有机物作碳源,以硝化液中NOx-N中的氧作为电子受体,将NO3-N还原成N2,不需外加碳源。
反硝化池还原1gNOx-N产生3.57g碱度,可补偿硝化池中氧化1gNH3-N所需碱度(7.14g)的一半,所以对含N浓度不高的废水,不必另行投碱调pH值,反硝化池残留的有机物可在好氧硝化池中进一步去除。
一般来说分建式反应器(A/O工艺)硝化、反硝化的影响因素控制范围可以相应增大,更为有效地发挥和提高活性污泥中某些微生物(如硝化菌、反硝化菌等)所特有的处理能力,从而达到脱、处理难降解有机物的目的,减少了生化池的容积,提高了生化处理效率,同时也节省了环保投资及运行费用;而合建式A/O工艺便于对现有推流式曝气池进行改造。
图2 分建式缺氧一好氧活性污泥脱氮系统图3 合建式缺氧好氧活性污泥脱氮系统(二)A/O工艺生物脱氮工艺的特点1.优点①同时去除有机物和氮,流程简单,构筑物少,只有一个污泥回流系统和混合液回流系统,节省基建费用。
②反硝化缺氧池不需外加有机碳源,降低了运行费用。
③好氧池在缺氧池后,可使反硝化残留的有机物得到进一步去除,提高了出水水质。
④缺氧池中污水的有机物被反硝化菌所利用,减轻了好氧池的有机物负荷,同时缺氧池中反硝化产生的碱度可弥补好氧池中硝化需要碱度的一半。
AO脱氮工艺参数设计计算

O1=aQ(Co-Ce)
a--去除1kgCOD需氧量
a=0.45kgO2/kgCOD
O1=0.45×2400×(10-1)=9720 kg/d
硝化反应需氧量O2
O2=bENQ(NH3-NJ进- NH3-N出)
b—硝化1kg氨氮需氧量
b=4.57 kgO2/kgNH3-N
O2=4.57×0.97×(500-15)×2400×10-3=5160 kg/d
已知参数
Q=100m3/h=2400m3/d COD=10000mg/l ss=000mg/l NH3-NJ进=500 mg/l
经A/O工艺处理后的水质达到:COD<1400(本工程按平均1000算) NH3-N出<25 mg/l(本工程按平均15 mg/l算)
容积负荷
本工艺按2.0公斤计算
Nv=2.0 kgCOD/(m3.d)
反应池所需氧量Oa包括有机物COD氧化需氧量O1,硝化反应需氧量O2,微生物自身氧化需氧量O3,保持好氧池一定的溶解氧所需氧量O4四部分
Oa=O1+O2+O3+O4=9720+5160+5832+130=20842kg/d
A/O脱氮工艺参数设计计算
RC=EN/(1-EN)
0.97/ (1-0.97)
3200%
消化液回流量
Qc= RCQ
32×2400
76800 m3/d
A/O池尺寸主要计算
反应池的有效容积V1
V1=Q(Co-Ce)/ Nv
Q-进水流量
Co-进水COD浓度kg/m3
Ce-出水COD浓度kg/m3
Nv-容积负荷
V1=2400×(10-1)/2污泥指数源自SVI=120回流污泥浓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O工艺设计参数
①水力停留时间:硝化不小于5~6h;反硝化不大于2h,A段:O段=1:3
②污泥回流比:50~100%
③混合液回流比:300~400%
④反硝化段碳/氮比:BOD
5
/TN>4,理论BOD消耗量为1.72gBOD/gNOx--N
⑤硝化段的TKN/MLSS负荷率(单位活性污泥浓度单位时间内所能硝化的凯氏氮):<0.05KgTKN/KgMLSS·d
⑥硝化段污泥负荷率:BOD/MLSS<0.18KgBOD
5
/KgMLSS·d
⑦混合液浓度x=3000~4000mg/L(MLSS)
⑧溶解氧:A段DO<0.2~0.5mg/L
O段DO>2~4mg/L
⑨pH值:A段pH =6.5~7.5
O段pH =7.0~8.0
⑩水温:硝化20~30℃
反硝化20~30℃
⑾ 碱度:硝化反应氧化1gNH
4+-N需氧4.57g,消耗碱度7.1g(以CaCO
3
计)。
反硝化反应还原1gNO
3
--N将放出2.6g氧,
生成3.75g碱度(以CaCO
3
计)
⑿需氧量Ro——单位时间内曝气池活性污泥微生物代谢所需的氧量称为需氧量
(KgO
2
/h)。
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需消耗溶解氧,而微生物自身代谢也需消耗溶解氧,所以Ro应包括这三部分。
Ro=a’QSr+b’VX+4.6Nr
a’─平均转化
1Kg的BOD的需氧量KgO
2
/KgBOD
b’─微生物(以VSS
计)自身氧化(代谢)所需氧量KgO
2
/Kg VSS·d。
上式也可变换为:
Ro/VX=a’·QSr/VX+b’ 或
Ro/QSr=a’+b’·VX/QSr
Sr─所去除BOD的量(Kg)
Ro/VX─氧的比耗速度,即每公斤活性污泥(VSS)平均每天的耗氧量KgO
2
/KgVSS·d
Ro/QSr─比需氧量,即去除1KgBOD
的需氧量KgO
2
/KgBOD
由此可用以上两方程运用图解法求得a’ b’
Nr—被硝化的氨量kd/d 4.6—1kgNH
3-N转化成NO
3
-所需的氧
量(KgO
2
)
几种类型污水的a’ b’值
⒀供氧量─单位时间内供给曝气池的氧量,因为充氧与水温、气压、水深等因素有关,所以氧转移系数应作修正。
ⅰ.理论供氧量
1.温度的影响
KLa(θ)=K L(20)×1.024Q-20 θ─实际温度
2.分压力对Cs的影响(ρ压力修正系数)
ρ=所在地区实际压力(Pa)/101325(Pa) =实际Cs值/标准大气压下Cs值
3.水深对Cs的影响
Csm=Cs/2·(Pb/0.1013+Qt/21)
Csm─曝气池中氧的平均饱和浓度(mg/L)
Pb─曝气设备装设深度(Hm)处绝对气压(Mpa)
Pb=Po+9.81×10-3H Po─当地大气压力(Mpa)
Qt=21·(1-EA)/[79+21·(1-EA)]??
E A─扩散器的转移效率
Qt ─空气离开池子时含氧百分浓度
综上所述,污水中氧的转移速率方程总修正为:
dc/dt=αKLa(20)(βρCsmθ-Cl×1.024θ-20
{理论推出氧的转移速率dc/dt=αKLa(βCs-Cl)}
在需氧确定之后,取一定安全系数得到实际需氧量Ra
Ro=RaCsm(20)/α(βρCsm(θ)-CL)×1.024θ-20
则所需供气量为:
q=(Ro/0.3EA)×100m3/h
C L─混合液溶解氧浓度,约为2~3(mg/L)
Ra─实际需氧量KgO
2
/h
Ro─标准状态需氧量KgO
2
/h
在标准状态需氧量确定之后,根据不同设备厂家的曝气机样本和手册,计算出总能耗。
总能耗确定之后,就可以确定曝气设备的数量和规格型号。
ⅱ.实际曝气池中氧转移量的计算
1.经验数据法当曝气池水深为
2.5~
3.5m时,供气量为:
采用穿孔管曝气,去
除1KgBOD
5的供气量80~140m3/KgBOD
5
扩散板曝气,去除
1KgBOD
5供气量40~70m3空气/KgBOD
5
2.空气利用率计算法
每m3空气中含氧209.4升
1大气压(101.325Kpa),0℃ 1m3空气重1249克含氧300克
1大气压(101.325Kpa),20℃ 1m3空气重1221克含氧280克
按去除1Kg的BOD
需氧1Kg计算,需空气量分别为3.33和3.57m3,曝气时氧的
5
利用率一般5~10%(穿孔管取值低,扩散板取值高),假定试验在20℃进行:
若氧利用率为5%,去除1Kg的BOD
需供空气72m3
5
若氧利用率为10%,去除1Kg的BOD
5需供空气36m3
算出了总的空气供气量,就可根据设备厂家提供的机样选择曝气设备的规格型号和所需台数。
(6)活性污泥法系统的工艺设计
(1)处理效率(E%)
E=(La-Le)/La ×100%=Lr/La ×100%
La─进水BOD
浓度(mg/L)
5
浓度(mg/L)
Le─二沉池出水BOD
5
浓度(mg/L)
Lr─去除的BOD
5
(2)曝气池容积(V)
V=Qla/XLs=QLr/Lv
Q─曝气池污水设计流量(m3/d)
/KgMLSS·d
Ls─污泥负荷率KgBOD
5
/m3有效容积·d
Lv─容积负荷KgBOD
5
X─混合液MLSS浓度mg/L
(3)曝气时间(名义水力停留时间)t(d)
t=V/Q(d)
(4)实际水力停留时间t’(d)
t’=V/(1+R)Q (d)
R─污泥回流比%
(5)污泥产量ΔX(Kg/d)
ΔX=aQLr-bVXv
Xv=fx f=0.75
a─污泥增长系数,取0.5~0.7
b─污泥自身氧化率(d-),一般取0.04~0.1
Xv─混合液挥发性污泥浓度(MLVSS)Kg/m3
(6)污泥龄(ts)污泥停留时间SRT
ts=1/(aLs-b)
(7)剩余污泥排放量q(m3/d)
q=VR/(1+R)ts (m3/d)或q=ΔX/fXR(m3/d),f=MLVSS/MLSS一般为0.75 XR─回流污泥浓度(Kg/ m3)
(8)曝气池需氧量(O
2
Kg/d)
Ro=a’QSr+b’VXv+4.6Nr
a’─氧化每KgBOD
5需氧千克数(KgO
2
/KgBOD
5
)
一般a’取0.42~0.53
b’─污泥自身氧化需氧率(d-1)即KgO
2
/KgMLVSS·d 一般取0.188~0.11
Nr─被转化的氨氮量Kg/d
4.6─为1Kg NH
3-N转化成硝酸盐所需氧量(KgO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