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轴汽车轴荷的分析与计算

合集下载

浅析三轴客车轴荷计算方法

浅析三轴客车轴荷计算方法

( 9 )
图 1 常见 三 轴 客 车 形 式
式中 G 为随动桥轴荷 , 单位 为 k g ; L为前桥 与后桥 轴距 , 单位为 mm; L . 为后桥与 随动桥轴距 , 单位为 I T I m。 2 . 2 钢 板弹 簧悬 架 与空气 悬 架组合 的 三轴 客车轴 荷
计 算
2 . 1 高度 阀控 制 的空气 悬 架三轴 客车 的轴 荷计算 图 l a ) 所示车辆 , 三 根桥 的 悬 架均 为 由高 度 阀控 制 的 空气悬 架 ,整 车垂 直载 荷通 过 气囊 传 递给 车桥 , 该 布 置 方 式 的轴 荷 计 算 实 质就 是 分 析 各 气囊 的受 力 情况 , 其悬 架 气路控 制 原理 如 图 2所 示 。
s u s p e n s i o n t h r e e a x l e b u s , t h r e e a x l e a r t i c u l a t e d b u s .
Ke y wo r d s : t h r e e a x l e b u s , a x l e l o a d c a l c u l a t i o n , a i r s sp u e n s i o n , l e a f s p r i n g s sp u e n s i o n .


, 张
没 折 三 车 由雾 车 车 由荷 计 算 贯 法
徐 元庆
( 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 司)
摘要 : 简要地介绍 了二轴客车轴荷计算方法 , 重点对高度 阀控制 的空气悬架 三轴 客车 、 钢板 弹簧悬 架与空气悬架组合的三轴 客车 , 三轴铰接客车轴荷计算方法进行了阐述 。
2 0 1 7 . 3 .K E C H E J I S H U 《 客 车 技 术 》 回

一种计算多轴车辆轴荷的新方法

一种计算多轴车辆轴荷的新方法

分 配 问题 , 它不 仅与 车辆 的总体 性 能有 密切 的关 系 , 也 是 设 计 传 动 系 、行 动 系 、转 向 及 制 动 系 部 件 的 重 要 依 据 。 多 轴 车 辆 采 用 非 平 衡 悬 架 时 ,其 轴 荷 的 计 算 与 两 轴 车辆 相 比有 本质 的不 同 。 它不 能用 简单 、 传 统 的力学
即 将 约 束 2和 3替 换 为 支 座 反 力
和 , 即 问 题 转 化
为 :抗 弯 刚 度 为 肼 的 简 支 梁 在 均 布 载 荷 口和 作 用 力

索一 种既 简单 实用 、 又 准 确 的计 算 方 法 。
作 用 下 的 反 力 计 算 问 题 ,所 带 的 附 加 条 件 为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年 1 1月
\ )
{ 主 ; l u ( z ; + z , ) z 2 3 + [ 一 ( 1 2 + 1 , ) ] ( z 十 z : ) 一 ( z : + z s ) }( 4 )
设计 [ J ] . 机 械 工 程 学 报, 2 0 0 6 , 4 2 ( 5 ) : 5 0 — 5 3 .
单 纯 在 作 用 下 这 两 点 的 变 形 为 :
[ 3 ] 魏盛华, 张丹. 基于 A N S Y S的 某 叠 臂 高 空 作 业 车 板 式 转 台
设计 [ J ] . 工程机械, 2 0 1 l ( 1 ) : 1 4 — 1 7 . [ 4 ] 张 利平 . 液压 传 动 及 设 计 [ M] . 北京: 化 学 工 业 出版 社, 2 0 0 5 .
2 q 一爱 ( z 一 2 f f l 2 1 3 )
加 3 q = 一旦 ) 2 - t - ( f I 单 纯 在 作 用 下 这 两 点 的 变 形 为 :

一种对于双前桥四轴汽车轴荷的计算方法

一种对于双前桥四轴汽车轴荷的计算方法

分别计算结果如表 2所示。
表2 B型超野车对 比结果 /g k
又 { 簧 非 : = +
( 5 )
通过以上两个实例分析可 以得到 , 轴距 ( 二轴 三桥 ) 较长时非平衡式前悬架对前一、 二轴 的轴荷不 存在太大影 响。但短轴距 ( 二轴 一三桥 ) 的四轴汽 车, 非平衡式前悬架对前一、 二轴的轴荷有较大影响 , 特别是在超载情况下前一、 二轴荷相差较大 。 所以短 轴距( 二轴 三桥) 的四轴车前悬架应尽量采用杠杆
W a g Xi n n,Z u Yu- i h x a,Hu Ho — i ng x a
( e i O O o rC .Ld B ln 12 0 , hn ) B / T N m t o ,i, ei qF o l g 02 6 C i a
Ab t a t sr c :Axe w i h so e o e mo t mp r n s a a t r f e il .T ema sd sr ui n w l g e t f e c e l e g t n f h s ot t i t i a mB sp r me e h ce h s i i t i r a y i l n e v ・ ov tb o l l nu i h de p roma c u h a a ln b l y, r f c a i t n t bl ya d s r iel eo r .I i a t l a c lu a o t — e r n e s c sh ui g a i t ta i b l y a d sa i t n ev c i f e n t s r ce, ac t n meh f i i i f i t h i l i o n te a l s r u - xev h ce w t o c mp n a n o t u p n in o rn xe si t d c d d o xe me sf r a l e l h n - o e s t gf n s e s n f t woa l si r u e .B sn i h of o i i i r s o o t n o y u ig t s h meh d,c mp r t ey a c t s t a e a h e e e o n a k g e in o i k n e ce mp r n f r a o to o a ai l e r e r u n b c v d wh n d i gp c a e d sg f h s i d o v h l .I o t ti o v e e l c i t f i a n m tn i c n b w ̄d ro t zn e i r p s l. a ep d o e f p mii g d sg p o a s i n o Ke r s xe ma s f n o a l n - o e s t g f n u p n in; u — xe v h ce y wo d :a l s ;r t o t xe; o c mp n ai r ts s e so f r a l e il w n o o

三轴汽车轴荷计算

三轴汽车轴荷计算

三轴汽车轴荷计算【实用版】目录1.三轴汽车轴荷计算的概述2.三轴汽车轴荷计算的方法3.三轴汽车轴荷计算的实际应用4.三轴汽车轴荷计算的注意事项正文【三轴汽车轴荷计算的概述】三轴汽车轴荷计算,是指对三轴汽车的轴荷进行计算,以确保汽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轴荷是指汽车在行驶时,各个轴所承受的荷载。

三轴汽车通常包括前轴、中轴和后轴,因此,三轴汽车轴荷计算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各个轴所承受的荷载,以便在设计和制造汽车时,合理配置各种资源,提高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

【三轴汽车轴荷计算的方法】三轴汽车轴荷计算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静态轴荷计算:静态轴荷计算是指在汽车静止状态下,对各个轴所承受的荷载进行计算。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汽车设计阶段,通过对汽车各个部件的静态轴荷计算,可以确定各个部件的尺寸和材料。

2.动态轴荷计算:动态轴荷计算是指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对各个轴所承受的荷载进行计算。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汽车测试阶段,通过对汽车各个部件的动态轴荷计算,可以评估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

3.整车轴荷计算:整车轴荷计算是指对整个汽车所承受的荷载进行计算。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汽车制造阶段,通过对整个汽车的轴荷计算,可以确保汽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轴汽车轴荷计算的实际应用】三轴汽车轴荷计算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三轴汽车的轴荷进行计算,可以确保汽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高汽车的性能。

例如,在汽车设计阶段,通过对各个部件的静态轴荷计算,可以确定各个部件的尺寸和材料;在汽车测试阶段,通过对各个部件的动态轴荷计算,可以评估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在汽车制造阶段,通过对整个汽车的轴荷计算,可以确保汽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轴汽车轴荷计算的注意事项】在进行三轴汽车轴荷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计算的准确性:轴荷计算的准确性对于汽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因此,在进行轴荷计算时,需要确保计算的准确性,避免因计算误差导致的安全隐患。

2.考虑各种因素:轴荷计算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道路条件、车辆载重、行驶速度等。

三轴汽车轴荷计算

三轴汽车轴荷计算

三轴汽车轴荷计算汽车的轴荷是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各个轴承受的重量,它直接影响到整车的稳定性和操控性能。

对于汽车制造商和车主来说,了解和计算三轴汽车轴荷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汽车的三轴,它们分别是前轴、后轴和驱动轴。

在大多数乘用车上,前轴负责承载发动机和前部部件的重量,后轴则承载乘客和后部部件的重量。

驱动轴则承担着发动机的动力传输和车辆行驶时所产生的牵引力。

要计算三轴汽车的轴荷,首先需要明确每个轴所承受的重量。

前轴的重量包括发动机、发动机传动系统、前悬挂系统等,而后轴的重量主要包括乘客、行李和后部部件等。

驱动轴的重量则取决于发动机和变速器的位置,一般来说,前驱车的驱动轴重量会比后驱车稍微重一点。

为了更准确地计算三轴的轴荷,我们还需要考虑到车辆的重心位置和重量分配情况。

重心位置是车辆各个部件的受力中心,它会影响到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能。

一般来说,重心位置较低的车辆会更加稳定,而重心位置较高的车辆则容易出现侧翻等事故。

对于轿车型车辆来说,重心一般会位于车辆的中心线附近,而货车型车辆由于装载的货物位置不同,重心会有所变化。

在计算轴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车辆的重量和重心位置来估计各轴的重量分布情况,然后根据车辆的轴距、前后悬挂系统刚度等参数来计算轴荷。

值得注意的是,轴荷的不均匀分配可能会导致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出现抖动、漂移等不稳定情况。

因此,在设计和生产车辆时,要尽量保持轴荷的均匀分配,以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行驶稳定性。

总之,三轴汽车轴荷的计算对于汽车制造商和车主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准确计算和合理分配轴荷,可以提高车辆的性能和安全性。

因此,在购买车辆或进行装载时,我们应该充分了解车辆的重量分配情况,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调整,以确保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能。

关于整车轴荷分配的介绍与计算

关于整车轴荷分配的介绍与计算

关于整车轴荷分配的介绍与计算整车轴荷分配是指将整车总重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到各个轴上的过程,目的是为了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各个轴组件的受力均衡,确保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这个过程需要考虑到车辆的结构设计、载荷分配以及行驶要求等因素。

整车轴荷分配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其中较常用的是均衡法和气室积法。

下面将介绍这两种计算方法的原理和步骤。

首先是均衡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车辆的结构特点和载荷情况,按照一定的比例将整车总重分配到各个轴上。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确定车辆的总重和各个轴的位置。

总重可以通过称重或者查看车辆资料获得,轴的位置需要根据车辆的结构设计来确定。

2.根据车辆的结构设计,确定各个轴的载荷比例。

一般情况下,前轴的载荷比例会比后轴大,且前后轴的载荷比例会根据车辆的用途和行驶条件而有所不同。

3.将整车总重按照确定的比例分配到各个轴上。

计算公式为:各轴的载荷=总重×载荷比例。

4.检查分配结果是否合理。

检查的重点是每个轴的载荷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以及整体分配结果是否与车辆的结构特点相吻合。

另一种计算方法是气室积法,该方法主要适用于空气悬挂系统的车辆。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确定车辆的总重和各个气室的位置。

总重可以通过称重或者查看车辆资料获得,气室的位置需要根据车辆的结构设计来确定。

2.根据车辆的结构设计和气室特点,确定气室的载荷比例。

一般情况下,前气室的载荷比例会比后气室大,且前后气室的载荷比例会根据车辆的用途和行驶条件而有所不同。

3.根据气室的载荷比例,计算每个气室的体积。

计算公式为:气室体积=总重×载荷比例÷重力加速度。

4.根据每个气室的体积,调整气室的气压。

调整气压的目的是使各个气室的载荷达到设计要求。

整车轴荷分配的计算是车辆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结果直接影响着车辆的操控性能和行驶安全性。

因此,在进行轴荷分配计算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车辆的结构特点、载荷情况以及行驶要求等因素,确保分配结果符合设计要求。

三轴汽车轴荷计算

三轴汽车轴荷计算

计算三轴汽车轴的荷载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车辆的总重量、重心位置、轴距、车辆的布局和道路状况。

以下是一个一般性的方法来计算三轴汽车轴的荷载:
1. 确定车辆的总重量:首先,您需要知道车辆的总重量,包括车辆本身的重量以及任何附加负载,如乘客、货物和燃料等。

2. 确定车辆的重心位置:车辆的重心位置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影响到轴荷的分配。

通常情况下,重心位置是相对于车辆前轴的距离。

您可以通过测量或参考车辆的技术规格来确定。

3. 确定车辆的轴距:轴距是车轮之间的距离,通常以前轴和后轴之间的距离来表示。

不同车型的轴距可能会不同。

4. 计算前轴荷载:前轴荷载是指施加在前轴上的重量。

根据车辆总重量、重心位置和轴距,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前轴荷载:
前轴荷载= (总重量×重心位置) / 轴距
5. 计算后轴荷载:后轴荷载是指施加在后轴上的重量。

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后轴荷载:
后轴荷载= 总重量- 前轴荷载
6. 计算第三轴荷载(通常是驾驶室后的轴):如果车辆有第三轴,可以使用类似的方法来计算第三轴的荷载。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计算是一个简化的方法,用于估算轴荷。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车辆悬挂系统、道路状况、车辆速度、操控等因素。

对于特殊用途车辆(如货车、公交车、卡车等),可能需要更详细的荷载分析和计算。

此外,汽车制造商通常会提供有关车辆荷载分布的详细信息,可供参考。

如果需要准确的轴荷计算,建议咨询专业工程师或使用专业的车辆荷载计算软件。

三轴汽车轴荷计算

三轴汽车轴荷计算

三轴汽车轴荷计算在三轴汽车中,前轴、中轴和后轴分别由前、中、后悬挂系统支撑。

为了保证驾驶的稳定性和操控性,三轴汽车的轴荷要尽可能均匀地分配在各轴上。

根据实际情况,一般认为前轴荷占整车重量的40-50%,后轴荷占整车重量的50-60%,中轴荷一般较小,占整车重量的10-20%。

下面以一款小型轿车为例,详细说明三轴汽车的轴荷计算方法。

首先,需要确定整车的总重量。

总重量可以通过称重或计算来确定,其中包括整车自重、乘客和货物的重量。

假设整车的总重量为2000千克,那么前轴荷的范围为800-1000千克,后轴荷的范围为1000-1200千克,中轴荷的范围为200-400千克。

接下来,根据整车的布局和设计确定各轴的距离。

一般来说,前轴和后轴的距离是固定的,中轴的距离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来确定。

假设前轴和后轴的距离为1500毫米,中轴的距离为600毫米。

然后,根据整车的静稳定条件确定各轴的受力。

整车的静稳定条件是指在任何静止状态下,车辆的重心要落在受力点的中心线上。

根据这一条件,可以得出以下公式:前轴力乘前轴距离=后轴力乘后轴距离+中轴力乘中轴距离根据上述公式,可以得到以下两个方程:前轴力=后轴力+中轴力前轴力乘前轴距离=后轴力乘后轴距离+中轴力乘中轴距离将上述公式代入,可以得到以下结果:前轴力+后轴力+中轴力=整车总重量前轴力乘前轴距离=后轴力乘后轴距离+中轴力乘中轴距离根据上述公式,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前轴力=整车总重量乘后轴距离+中轴力乘中轴距离-后轴力乘前轴距离分之前轴距离后轴力=整车总重量-前轴力-中轴力中轴力=整车总重量-前轴力-后轴力综上所述,通过以上的计算方法,可以确定三轴汽车的轴荷分配。

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可以对轴荷进行调整,以满足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值,则内力相应的应变必然满足应变协调条件。
由超静定结构的余能驻值原理得:
一eX aL i-Ic:aXo!里:o…里锻。:o
(4)
;挚+{(骗+砜峭)-0 将(”式和式(3)代入(4)式则有:
莓謦+÷(砜+%蝎)-0

;挚+却。蝴。圳2。
将(2)式代入(5)式,则有:
y_Jf!兰!兰!±竺!墨±:F:, 二竺!墨三竺£!竺!出+
2计算模型
在建立计算模型的过程中.我们曾建立过如图I的模型,即假设汽车纵粱为一连续粱,轮胎及悬架 为刚性支承,廷心超静定理论的力法或位移法求解,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后来经过分析发现,轮 胎及悬架是弹|生元件,应该将其视为弹性支承。为此,我们建立了如图2的模型。

亭亭


圈l弹性支承模型
3超静定力法原理和能量原理 对于如图2的模型.其应变余能应为汽车纵梁的应变余能及弹性支座的应变余能之和,因此结构的
下载时间:2010年11月8日
(¨。一,+E。E。)x。+(吒Z2+芝。比)』:+…+(E:+圪+1)盖.+IP一。+E,墨。= J

9.5X1+12.5X二一59.99944228=0 12.5X1+19.5X2—85.22766319=0
解得:肖.=3.58(t),X:=2 076(t)a根据C2) 式求得:K=7.488(0,砭=5.942(t)。试验值与计
F f竺!竺!兰!:竺!丝!墨:二±竺!丝!墨±竺!竺£出+
≮3
EI

÷【(r。yl,+匕。匕,)x。+(I。yl:+L。k)x:+···+(K:+珐+1).k+K,l,+y2P y2。】=0

在以上各式中,巧、K,、砭P均可通过基本体系很简单直观地得出,积分项可通过对基本体系作弯
矩闰,利用圈乘法简单地计算出来,而占、^七要么为已知量,要么可以计算出来。这样,将各已知量
叠加原理有:
M=MlXl+—Ⅵ2工2+…+M.X。+M口
F=E1xI+12X2+···+K。Ⅳ。+K。
(2)
E=E。工I+疋!x!+…+■。x。+E。
(k为未知力数)
其导数公式为:
器村, 叫.1 簧硝.镯簧“ a,y碱“ ,
丝:M, 盟:×, 堕:K,
削,

副, 一
拟,
一【3)
筹叫. 嚣碱 要吨
Ⅵ型
在深入分析和研究多轴汽车结构和轴荷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利用弹性支座刚体和连续梁的力学模型,建立两种多轴汽车的轴荷计算模型;利用模型对5轴汽车进行计算,根据相关试验结果,对这两种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讨论.
本文链接:/Conference_3303290.aspx 授权使用:中国科技大学(wfzykjdx),授权号:269e0509-ca44-4006-9213-9e280109ee41
关健词多轴汽车轴荷计算能量原理
l前言
现在.对于汽车轴荷的计算.主要是运用静力平衡的方法,将汽车简化为简支粱进行计算,这对于 两轴车及轴距比较小的平衡悬架多轴车是适用的。但对于大轴距多轴汽车,就不适用了,因为这种汽车 停放在地面时.是超静定的。本文作者在对大轴距多轴驱动越野汽车ws2300(三轴车)、ws2400(四轴 卞)和ws2500(五轴车)进行分折计算时运用超静定理论和能量原理推导出了通用的计算公式,并在此 基础上,得出了简化计算公式,计算结果十分准确。
数少载苟简单的汽车进行计算比较简单方便:而对于轴数多载荷复杂的汽车进行计算时,比较繁琐,容
易出错。我们知道,车架的抗弯刚度是很大的,即日趋近于无穷大,积分项趋近3-0。这样,上述方撑
式就变成如F形式:
纂羞兰4--.兰-兰00卜 (K:E,+K:t,)工,+(一;+呓+1).k +(E:‘。+匕3匕).k+一,E:+匕,E!= J
结果很准确,能够满足工程需要。
7肛21‰黜5
尬圈
参考文赫 L尼驭球,包世毕.结构力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3
圈4
多轴汽车轴荷的分析与计算
作者: 作者单位:
张凤鸣 中国三江航天集团特种车辆技术中心
相似文献(2条)
1.期刊论文 柴新伟.杨世文.CHAI Xin-wei.YANG Shi-wen 三轴汽车轴荷计算及轴距选择 -机械管理开发2010,25(1)
算值比较如卜:
衰l
l试验值【kg)

7625

5723

3640

2096
计算值(kg)
7488 5942
3580 2076
上4一
{{
’'/////////I////////////////,


%幽
由此可见,H』本文的近似计算公式得到的结果 与试验值相符。
M图
5结论

本文推导的公式对多轴汽车轴荷的计算来说,
其中,K,、K,为X,=1时在基本体系中第1个
支点及第2个支点引起的支反力,M,为X。=1引起
的基本体系的弯矩,X.为第j个未知力。
圈3
超静定结构的余能驻值原理为:在内力满足静力条件的前提F-如果内力相厘的应受还满足应蹙协调
条件.划内力必然使余能为驻值,反之,在内力满足静力条件的前提下,如果内力还进一步使余能为驻
在深入分析和研究多轴汽车结构基础上,利用结构力学的方法,用matlab建立了三轴汽车的轴荷计算模型,分析中间轴轴距变化时轴荷的分配情况,可得到最佳轴荷分配时的轴距,达到优化轴荷目的.此方法具有很高的精度,对提高多轴汽车新产品开发成功率及整车的布置有重要意义.
2.期刊论文 王兴东.杨波.邹光明.WANG Xing-dong.YANG Bo.ZOU Guang-ming 多轴汽车轴荷分配和转移的计算方法研究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6,21(3)
代入上式,就可以得到一组n元一次方程,可以解出x。、Z2…以,根据如图所示的基本体系,它们分
;=}Il是二、四……K桥的轴荷。将它们代入(2)式即可求出X、E,这就是一、二桥的轴荷。至此.所有
桥的轴荷均已求出。
4简化公式
上述分析计搏有严格的理论基础,在实际应j=}j中对基本体系作弯矩圈,利刚幽乘法计算积分.对轴
多轴汽车轴荷的分析与计算
中国三江航天集团特种车辆技术中心张凤鸣
摘要 多轴汽车的轴荷是在进行车架强度校核及总体布局时必要的参数.多年来,对大轴距多轴汽车的轴荷计算一般 都采用经验公式进行初步计算,缺乏严格的理论依据.本文运用超静定理论和能量原理,对大轴距多轴汽车的轴荷计算进 {亍了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简单的近似公式。结果表明,运用本文的方法对大轴更多轴汽车进行轴荷计算,具 有很高的待度。
余能为:
n。=莩鳄争+壶x2+去霹¨·+去瑶
其中.K为汽车轴数,吖为车架纵梁任意截面的弯矩,y、 t、…Z为一桥、二桥…..K桥的轴
荷,E为车架材料的弹性模量,k为悬构的力法原理,采用如图3的静定结构作为基本体系,而其他的弹性支座均为多余约
求,以其支承反力X,代替。基本体系在荷载及单位力X,=l作用下的M。图和Ⅳ。圈如图3所示。利用
;J燮坐生≠避+ ;【(K·x1+y:2x!+…+誓nⅣn+一1,)Il+(匕I肖-+K2J2+…+匕一xt,+Ⅳ2,)匕t+xt)】=0
∑』型型堕≮堕避+ {[(巧,Ⅳ。+r:Ⅳ:+…+K。J。+五,)I:+(%z。+K:肖:+…+E。J。+_:,)五:+Ⅳ:)]=o,
-J
F,
∑f型坠型粤≠坠避+ ;【(I^+K:噩十.·+‘。瓦+z.,)I。+(K.蜀+%量+.·+jj。以+Ⅳ:,)E。十以)】=o

÷[(一i+Y二t+1)X.+(1.H:+r2,比)Ⅳ:+…+(yI.一。+砭。E。)J。+y【,y;。+E,疋,】=o
F f丝:兰!兰!±竺!竺!墨±二±坚!丝!兰!±坚:兰!出+
上一J
F,
;[(F!一.。疋:t:)Ⅳ,+(I;+埕十1)T!+…+(I:r。+如‘JⅣ。+r,l:+r',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