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岳阳楼记》读后感600字
岳阳楼记读后感

岳阳楼记读后感岳阳楼记读后感3篇岳阳楼记读后感1范仲淹,今人之于他的了解,不仅仅是因为其曾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也很少有人知晓其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很多人对他了解和敬佩是源自那千古不朽的名篇《岳阳楼记》。
也许《岳阳楼记》不及李白的狂放豪迈,但之所以成千古绝唱,是其本身所表现出的忧国忧民的拳拳赤子之心和从容淡定的情怀。
细细品读,掩卷深思,其文其人之于吾辈的为政做人,还有不可多得的教益。
有很多的启示和大家一起分享。
《岳阳楼记》提醒我们为人之心。
现在有很多的人在讲有一颗平常的心,过简单的生活。
这句话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却是很难的。
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中,我们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诱惑,作为凡夫俗子,几人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物质的追求,对于某些人来讲,是没有止境的,他们的目光始终是向前看的,这里的“前”,不代表“先进”和“高尚”,而是攀比和追求物质的享受。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我们的事业和生活有时是霪雨霏霏,有时是春和景明,我们很少有那些大师级人物的沉着与淡定,在困境中,难免情绪低落,悲观失望。
但是长时间沉浸在这样消极的情绪中,还如何去在我们的事业上发愤图强、一展身手呢?众所周知,在20xx年,有多位领导费正常死亡,有的是工作的压力太大,有的是生活中的困惑无以排遣,有的是对社会中的某些不正当的现象无能为力,其中有政绩突出者,也有普通的官员,他们选择了解脱。
用一种非正常的方式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并不圆满的句号。
在这个方面,我们的先人为我们树立了典范。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岳阳楼记读后感600字(精选4篇)

岳阳楼记读后感600字(精选4篇)岳阳楼记读后感600字篇1范仲淹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也是进步的政治家。
在《岳阳楼记》中,他写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和志向,他的思想为后人所传颂。
范仲淹当时提出这一观点,正如他自己所解释的那样,就是无论“居庙堂之高”或“处江湖之远”,无论得与失,都要时刻为国家和人民着想。
这是古代的仁人志士包括一些开明君主的进步思想的概括。
一个人如果真正具有这种思想,便可以作出许许多多对国家和人民有益的事情来。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较开明的君主,他以隋亡为教训,认识到如果统治者荒淫无道,沉迷于声色犬马,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天下人痛苦的基础上,那么,一时的快乐会导致天下的灭亡。
所以。
李世民登上王位之后,比较关心老百姓的生活,实行了对老百姓有益的政策,他自己也力求不过度奢华,终于促成“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使我国的封建社会达到了鼎盛时期。
当然,我们应当看到李世民、范仲淹等人的思想具有的历史局限性:在他们的身上虽然都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但做皇帝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做大臣的,终究是为封建制度服务,因此,他们的言行不能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天下百姓。
当前,我们仍然传颂着这句名言,赋予了它新的含义:既体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意思,也包含了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意思。
就是以天下人乐后我方乐,以天下人的欢乐作为自己的欢乐。
岳阳楼记读后感600字篇2《岳阳楼记》通过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勉励友人,警策自己。
学习完这篇课文,你有何感想呢今天,整理了岳阳楼记读后感,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读完《岳阳楼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固然让人敬佩,然而让我陷入沉思的是,面对同一美景,迁客骚人们却有着不同的情怀,为何是啊,因为他们没有忘记,忘记过去的兴衰荣辱!要知道,生活是需要忘记的。
岳阳楼记读后感600字优秀

岳阳楼记读后感600字优秀岳阳楼记读后感600字优秀5篇读完岳阳楼记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岳阳楼记读后感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岳阳楼记读后感600字优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岳阳楼记读后感600字优秀(精选篇1)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仁人志士和英雄,为了人类的进步和美好的未来,为了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独立与繁荣,抛头颅洒热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大多出身卑微,但仍然满腔热血,将自己的一切无私地奉献给自己的国家和人民。
虽生如蝼蚁,亦有鸿鹄之志;虽命比纸薄,也有不屈之心。
中华五千年,英雄志士,浩如繁星,宋代张载就立下豪言壮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谋泰平;文天祥就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赴死气概;明代顾炎武就发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宣言;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气魄、周恩来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马克思的"为全人类解放而奋斗",这些都让我们久久为之动容和振奋。
在我所阅读的经典中,给我的思想带来最大震撼的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
它的涵义是忧患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
这是何等高尚的爱国情操!相比于当今某些公知,出卖国家利益,舔西方人的脚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1015年,苦读及第,授司理参军,后历任通判、知州等职务,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谪,但矢志不改,一生为民操劳:泰州治堰,执教兴学,秉公直言,戍边西北,后又发起庆历新政,推行改革,功绩卓著。
其文学成就更为突出,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纵观范仲淹一生,出身卑微,但志向高远,虽命运多艰,然忧国忧民,在政鞠躬尽瘁,恪守职责;执教孜孜不倦;著书立说严谨。
岳阳楼记读后感600字范文大全

岳阳楼记读后感600字范文大全岳阳楼记读后感600字范文大全5篇读完岳阳楼记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最关键的岳阳楼记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岳阳楼记读后感600字范文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岳阳楼记读后感600字范文大全(精选篇1)读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我被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深深打动。
在《岳阳楼记》一文中,范仲淹因记述重修岳阳楼一事,向人们倾诉了他的政治抱负。
他批评那些因环境的好坏而悲喜的人,批评了他们悲观消极的生活态度。
相比之下,范仲淹的朋友滕子京却是一个积极面对生活的人。
他受贬后还积极从政,短时间内就是巴陵郡"百废俱兴"。
就范仲淹本人来说,他的一生是忧天下的一生,不论是日食两餐冷粥,还是做参知政事,他都做到以天下为己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就《岳阳楼记》这篇文章来说,尽管带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但文章的主旨却是很值得后人继续发扬光大的。
文章中表露出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严于律己,关心人民疾苦的思想主张在今天仍是很值得借鉴的。
想来,在当时的社会中,范仲淹能够提出那些见解,是在是难能可贵!由此,我想到现在,一个人不论其岗位如何,不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应关心国家大事,具有主人翁精神,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以那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刻刻关心国家和人民的人为榜样。
作为青少年,我们更应从小树立为祖国,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志向。
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把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才。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流传了千百年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而今我们要赋予它更新的时代意义,继承发扬广大!岳阳楼记读后感600字范文大全(精选篇2)《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两篇古来少有的名文、美文、雄文,观起来让我收获不多不少。
岳阳楼记读后感600字(精选7篇)

岳阳楼记读后感600字(精选7篇)岳阳楼记600字篇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出自北宋范仲淹笔下《岳阳楼记》的一句,意为“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范仲淹被贬出京,面对万顷洞庭,把个人“宠辱偕忘”,这是多少仁人志士慷慨激吊的感慨,是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的体现,也表现出他高尚的爱国情操。
苏武牧羊,历尽千辛万苦。
忍辱负重为什么?还不是因为苏武胸怀为国分忧、为国持节的信念,才不顾个人悲惨的境地。
他那种博大胸怀值得子子孙孙发扬广大。
社会发展了,历史背景不同了,但“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即“为人类美好理想在先,以苦为乐”的人生观,仍是我们民族的主旋律,也仍是我们青年一代的理想。
一代伟人周恩来在国事危殆,外侮日亟的情况下,从小就树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他以天下为己任,甘心为“面壁十年图破壁”,把自己的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起,为国为民奋斗—生,赢得了人民的敬仰和爱戴。
今天,祖国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现代化的美好生活向我们每个人招手,而孔繁森却毅然抛开繁华都市,奔赴祖国那块贫瘠的土地,心甘情愿地向这块土地洒去一腔热血,他是我们新时代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典范。
为了藏族同胞,他可以取消回家探亲,可以把自己的工资送给藏族老大娘,其至可以不顾自己的病痛,为了那一方水土,为那里的同胞,他把有限的生命化为无限的精神动力。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鞠躬尽瘁,死而无憾。
今天,我们吟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这句千古名言,就是要以天下为先,以人民为先,不为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不为一点挫折而垂头丧气,我们只有勇敢地肩负起民族振兴的担子,才无愧于历史,无愧于先烈,无愧于明天!岳阳楼记读后感600字篇2这几天,我读了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是一篇为重修岳阳楼写的记。
由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所作。
岳阳楼记读后感600字

岳阳楼记读后感600字岳阳楼记读后感600字5篇认真岳阳楼记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岳阳楼记读后感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岳阳楼记读后感6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岳阳楼记读后感600字精选篇1"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名句于大家而言并不陌生吧,没错,它正是出自范公的《岳阳楼记》。
冯玉祥将军有书:"兵甲富胸中,纵教他虏骑横飞,也怕那范小老子;优乐观天下,愿今人砥砺振奋,都学这秀才先生"。
这两句话准确地概括了范公的一生。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他从小丧父,家境贫寒,但他发愤读书,早起煮一小碗粥,凉后划为四块便是他一天的饭食。
之后他科举得官,授龙图阁大学士,为政清廉,且力图革新。
后来,西下频频入侵,边境动荡不安,朝中又无军事人才,于是他便以文官身份统兵成边,大败敌寇。
西夏人惊呼"他胸中自有雄兵百万",边名尊称他为"龙图老子"。
后又被调后朝中主持庆历新政的改革,大刀阔斧地除旧图新,又数遭贬黜,但他澄清吏治,忧国忧民之心始终未改,无论在边防,在朝中,在地方,他总是"进亦优,退亦优",其忧国忧民之心如炽如焰。
初读此文,我完全是以一种儿童稚嫩的眼光来阅读,只惊叹文中所描绘的大好风光:八百里太湖,淼淼潇湘,风物或阴晦萧索或晴朗明宇,既有"欲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的化不开的愁思,也有"纯色醉巴陵,阑干落洞庭"的熏醉人的欣喜。
然而,在学习了之后,我才如梦初醒--这些所谓的"领会"多么肤浅。
首先,《岳阳楼记》并不在岳阳楼所作,洞庭湖之大观当时也不在先生眼前,可以说这是一篇借题发挥之作。
范公将他一生经历的政治波涛将他对人生,对社会的理解,将他胸中起伏的思潮,一起借洞庭湖的万千气象倾泻而出,然而又顿然一收,总结成这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读后感600字初三

岳阳楼记读后感600字初三《岳阳楼记》读后感篇一《岳阳楼记》读后感打从初三课本里邂逅《岳阳楼记》,这篇千古名文就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搅得我心潮澎湃,反复诵读、琢磨,越品越觉滋味无穷。
范仲淹笔下岳阳楼,不单是一座楼宇,更是承载家国情怀、人生哲思的文化灯塔,照亮我初三奋斗路,给予慰藉、启迪,让我思绪纷飞,感慨万千。
初读时,文中描绘岳阳楼景致,仿若一幅徐徐展开水墨长卷,磅礴大气,摄人心魄。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寥寥数语,洞庭湖波澜壮阔尽收眼底。
我闭眼畅想,晨曦微光轻柔拂过湖面,金波粼粼,水天相接处,远山朦胧似黛眉;日暮时分,霞光似火,染红半边天,湖水被余晖镀上橙红,渔舟唱晚,悠然归航。
这等美景,美得震撼,让人心生向往。
可再读,便品出景后深意,同样景致,迁客骚人因境遇不同,心境迥异。
仕途失意者,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仕途顺遂者,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这不正是生活常态?初三备考压力如山,一场模拟考失利,名次下滑,我就像那“去国怀乡”的迁客,满心沮丧,看什么都灰暗无光;偶尔超常发挥,受到老师夸赞,又飘飘然,忘乎所以。
此时才恍然,自己情绪竟如此轻易被外界左右。
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恰似一记重锤,敲醒迷茫的我。
范仲淹身处官场沉浮,历经坎坷,却能超脱物外,坚守本心,这份定力与豁达,令我汗颜。
我不禁反思,考试成绩起伏不过是学习征程小波折,怎能大悲大喜、乱了阵脚?往后日子,我尝试调整心态,考砸了就沉下心分析错题,总结经验;考好了也不骄傲自满,继续查漏补缺。
心境渐稳,学习效率竟大幅提升。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千古名言,更是振聋发聩。
初三学业繁重,起初我自顾不暇,哪管他人?可受此文触动,我开始主动帮同学答疑解惑。
同桌数学偏科,我利用课余为他梳理知识点、讲解难题;小组讨论时,积极分享学习资料、心得。
看到同学因我帮助有所进步,脸上绽放笑容,内心满是成就感。
《岳阳楼记》读书心得领悟与感触

《岳阳楼记》读书心得领悟与感触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岳阳楼记》读书心得领悟与感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岳阳楼记》读书心得领悟与感触1岳阳楼与黄鹤楼、滕王阁号称江南三大名楼。
它们的出名,都与题咏它们的诗文有关。
而岳阳楼则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最负盛名。
范仲淹因其施行的庆历新政失败,由参知政事被贬为邓州知州,正当他郁闷之极时,接到好友藤子京为岳阳楼作记的请求,于是便借题发挥,抒发了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并与朋友共勉。
千古名篇便因此而诞生。
提到岳阳楼,就离不开洞庭湖。
正因为有了洞庭湖才造就了这样一座名楼。
范文正公认为巴陵的美好景色全集中在洞庭湖,于是他说: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尽这一句,就可与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的诗句相媲美,活现了洞庭之水的浩淼壮阔,可见作者恢弘的气度,不凡的才识。
不是大手笔是写不出这势极雄豪的句子来的。
然后,作者通过迁客骚人在观看两幅迥异的景象时产生的两种迥异的心情,表明人的感情最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这本来是人之常情。
然而,作者又与古仁人的不同心境来驳论,他们不因外界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悲或喜。
这应该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超越功名利禄、超越荣辱得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他们却积极入世,在他们心里装着国家的兴亡和老百姓的苦乐。
《岳阳楼记》提醒我们为人之心。
现在有很多的人在讲有一颗平常的心,过简单的生活。
这句话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却是很难的。
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中,我们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诱惑,作为凡夫俗子,几人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物质的追求,对于某些人来讲,是没有止境的,他们的目光始终是向前看的,这里的“前”,不代表“先进”和“高尚”,而是攀比和追求物质的享受。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仲淹《岳阳楼记》读后感600字
《岳阳楼记》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的境界。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岳阳楼记》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岳阳楼记》读后感篇1
深秋的一天,我慕名来到位于洛阳以南四十公里万安山下的范仲淹墓,凭吊这位北宋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望着松柏掩映的石碑古冢,穿越千年变幻的历史风云,一种莫名的感慨油然而生。
了解范仲淹是从《岳阳楼记》开始的。
范仲淹以其波澜壮阔的一生与千古绝唱的《岳阳楼记》,在史册上留下了关心国家命运,情系百姓忧乐的光辉形象。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个封建社会的士大夫,能有如此高尚的思想境界,是他忧国忧民情怀的高度概括,是他追求社会和谐的理想经典,实在难能可贵。
坚守这样的文化信仰和精神追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正是当代青年热爱祖国、奋发有为所应有的担当吗?
我没有到过岳阳楼,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却早已使我心向往之。
透过《岳阳楼记》酣畅淋漓的文笔,那临江的春色,秀美的风光,八百里洞庭的浩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欢愉,彷佛尽收眼底,如临其境。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我真切地感受到,范仲淹所追求的社会理想,正是自然界万类霜天竞自由,天人合一的和谐欢畅,是荣辱皆忘的博爱与奉献,是社稷民生的繁荣与平和。
看如今,党的“”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更加重视环境建设与保护,归根结底是为了全体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
居安思危,忧国忧民。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在几十年的仕途生涯中,范仲淹始终坚持以造福天下苍生为己任,为黎民百姓谋福祉。
他为官清政廉洁,体恤民生疾苦,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但不改青云之志。
个人的荣辱得失,他一直置之度外,虽穷困潦倒,其心系天下社稷的胸襟、超然物外的洒脱,忧国忧民的情操,像一面镜子,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生辉,令人敬仰。
自强不息,奋斗不止,范仲淹终其一生践行自己的崇高理想。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这神圣的使命感与荣辱观,如今已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的无价之宝。
理想,是一面旗帜,有了这样的精神,中华民族一定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久久地凝视着范仲淹墓碑上那渐渐模糊的字迹,咀嚼范公留给我们的《岳阳楼记》,一任自己的思绪飘得很远、很远。
我想,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应该是值得我们当代青年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
《岳阳楼记》读后感篇2
人是感情动物,当外在事物受到刺激时,常会因为得失价值的偏失,而怨天尤人。
其实环境的缔造是人为的,仰自己对人生的价值却是主观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外物美适而喜,不以己身困厄而悲,多少文客骚人因环境的怀忧丧志,把豪情丧失掉。
如初唐李贺因受打击,抑郁而终。
反观宋朝苏轼被住在外,却能把心事托付山水,所以能写出许多魅力雄伟的*。
如果李贺不早死,或许有更多绝妙作品能流传下来。
可惜他没有苏轼的气度,不能“即其所居之位,乐其日用之常。
”
况且,这种颓废的意志必能使人行销骨毁,流于一种不满现实,沉郁的、萎靡不振的迹象,这对社会乃至对个人又有何益?只不过是使后人感到叹惋罢了。
孟子云:“土穷不离义,达不离道”。
又云:“古之人得志修身于现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这才是文人对得真正的态度,不管处在什么环境下,皆能处之泰然,不以眼前的
富贵,也不因处逆境而有所改变,退一步海阔天空,而人类的生命只是几朝露水,当露水蒸融时无影无踪。
偶尔我们回想过去,缅怀古人,而范文正公能用最大宽容与气度,安慰被谪的好友。
欧阳修谓其“能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
他能有伟大的事业,实际上是他不怨天尤人,时时在贡献自己,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以民生为主,实得益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意志而成的。
《岳阳楼记》读后感篇3
丰顺悦读会继第一期《我读红楼》后,第二期活动美哉!《岳阳楼记》在潮客会如期举行。
通过赏析,深深受到启发、感染、励志,总结有三个大。
一是主持人主持活跃互动大。
主持人端庄、秀丽,在整个过程中主持风格清新典雅、声音甜美、落落大方,全场互动活泼,让整个悦读会氛围一次次高潮迭起。
二是主讲人气场大。
主讲人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瘦高的身躯中隐隐还有一种王者的风范。
主讲人朱明海台长从“文字美、性情美、境界美”三个美来去谈自已对《岳阳楼记》的感受,再通过结合自已的生活实际,从横向到纵向,从广度到深度阐述了《岳阳楼记》的写作背景和文中的语句描写,讲解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我深深地被带入到那意境中,之前虽未到过岳阳楼,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