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激酶筛选方案
中国纳豆激酶团体标准

中国纳豆激酶团体标准一、纳豆激酶的活性定义和测量方法纳豆激酶是一种从纳豆中提取的酶,具有溶解血栓、降低血液粘稠度等作用。
纳豆激酶的活性是指其在一定时间内分解纤维蛋白的能力,通常以单位表示。
测量纳豆激酶活性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纤维蛋白平板法、光谱法等。
二、纳豆激酶原料的要求和检测标准纳豆激酶原料应符合以下要求:1.来源:应来自经过严格筛选的纳豆发酵原料,确保无污染、无有害微生物和有害化学物质。
2.活性:原料中纳豆激酶的活性应达到一定标准,如不得低于10000单位/克。
3.稳定性:原料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确保在生产、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不易失去活性。
纳豆激酶原料的检测标准包括:1.外观:应呈均匀的黄色或淡黄色,无杂质。
2.气味:应具有典型的纳豆气味,无异味。
3.水分:水分含量应符合规定,以保证原料的稳定性。
4.活性:按照规定的测量方法进行检测,确保达到规定的活性标准。
三、纳豆激酶产品的生产规范和流程纳豆激酶产品的生产应遵循以下规范和流程:1.原料准备:按照规定的标准筛选原料,并进行必要的清洗和干燥处理。
2.提取和纯化:采用适当的提取和纯化技术,如离心、过滤、沉淀等,以获得高纯度的纳豆激酶。
3.制剂制备:将纳豆激酶与其他必要的辅料混合,制备成各种剂型的纳豆激酶产品,如片剂、胶囊、口服液等。
4.质量检测:对每个生产批次的产品进行质量检测,确保符合规定的标准。
5.包装和储存:按照规定的包装要求进行包装,并确保产品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储存。
6.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产品损坏和污染。
四、纳豆激酶产品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估纳豆激酶产品的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关键环节,应遵循以下要求:1.质量标准:制定详细的质量标准,包括性状、鉴别、纯度、活性等方面的规定。
2.质量检验:对每个生产批次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符合质量标准。
3.不合格品处理: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记录并按照规定进行处理,防止不合格品流入市场。
一株产纳豆激酶菌株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一株产纳豆激酶菌株的分离筛选及鉴定马明;杜金华;王囡;高洁;商曰玲【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年(卷),期】2007(033)005【摘要】对能产生纳豆激酶的菌群进行了筛选,分离得到了1株具有较高纤溶活性的菌株N391,其纳豆激酶相当于1 722.4U/mL尿激酶的酶活.利用细菌16S rDNA 通用引物对其16S rRNA进行PCR扩增,得到1 511bp的片段,该PCR产物序列通过Blast软件在NCBI网站中进行同源性比较,通过DNA MAN和MAGE3.1软件绘制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菌株N391的16S rRNA序列(DQ906100)与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16S rRNA序列的同源性在99%以上,在系统发育树中,菌株N391与Bacillus subtilis在同一分支,且遗传距离最短.结合常规的形态、生理生化鉴定,N391的形态及大部分生理生化特征与Bacillus subtilis 极为相似,表明菌株N391属于Bacillus subtilis的1个菌株,由此初步确定该菌在微生物系统发育学上的地位.【总页数】5页(P37-41)【作者】马明;杜金华;王囡;高洁;商曰玲【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泰安,271018;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泰安,271018;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泰安,271018;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泰安,271018;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泰安,271018;泰山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山东泰安,271021;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泰安,271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相关文献】1.一株产L-木酮糖菌株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J], 张玉宝;赵祥颖;杨丽萍;韩延雷;刘建军2.一株产α-淀粉酶菌株的分离筛选、鉴定及酶学性质研究 [J], 赵淑琴;杨孝朴3.一株产高温纤维素酶菌株的分离筛选 [J], 蒋芳;刘松青;甄阳光;谢光美4.一株产胞外多糖新菌株Escherichia hermannii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J], 冯雪萍;连治中;詹晓北;郑志永5.一株产脂肪酶菌株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J], 辛国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通量药物筛选利器——HTRF,在激酶研究(kinase)中的应用

通过直接激发使镧系元素离子产生荧光是 不容易的,因为这些离子很难吸收光子。镧系 元素必须首先与有机分子形成复合物,有机分子收集光子并通过分子内非放射过程转移到 镧系元素上。稀土元素螯合物和穴状化合物是能量收集装置的典型代表,它们收集能量并 转移到镧系元素离子上,后者则发出其特征性的长寿命的荧光。
为了能够成功应用于生物学检测中,稀土元素复合物应该具有特定的性质,包括稳定 性、较高的发射光产率,并且能够与生物分子连接。除此之外,当直接在生物溶液中反应 时,能够耐受荧光淬灭就显得尤为重要。稀土元素螯合物稳定性较差,而且有的化合物可 竞争螯合物活性基团,当与 FRET 技术结合在一起时其灵敏度也受到限制。如果稀土元素 与穴状化合物结合,许多限制因素都可去除。
一般地,在 FRET 实验中使用的供体和受体是快速荧光基团,半衰期非常短。传统 FRET 技术的限制因素是由背景荧光引起的,其来自于样品成分,包括缓冲液、蛋白质、 化合物和细胞裂解液。检测到的荧光强度必须对这些自发荧光进行校正,极大地影响了实 验灵敏度,并使数据分析变得复杂。背景荧光非常短暂(寿命为纳秒级),可以利用时间 分辨荧光方法将其去除。
图 2 :试剂盒包装
产品特点 应用单克隆抗体保证批次的一致性 在 100 多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和 60 多种酪氨酸激酶上验证过 酶用量很少 ATP 浓度没有限制,因此可以用 ATP Km 进行筛选药物 每一个底物只有一个位点可以被磷酸化 针对酪氨酸激酶有特殊的试剂可以增强底物的稳定性 整个实验少于 2 小时 反应体系可以减少到 4ul
药物筛选完全手册

药物筛选完全解决方案Wherever you are looking for new drugs, you will findMolecular DevicesDrugTargetsGPCRs Kinases,Phosphatases, PDEsMembraneTransportersIonChannels药物筛选简介药物筛选流程 1药物筛选主要靶点 1GPCR药物筛选GPCR药物筛选简介 2 Molecular Devices为GPCR提供的解决方案 2激酶药物筛选激酶药物筛选简介 7 Molecular Devices为激酶提供的解决方案 8离子通道药物筛选离子通道药物筛选简介 13 Molecular Devices为离子通道提供的解决方案 14膜转运体筛选方案神经递质转运体和脂肪酸转运体简介 19 Molecular Devices为膜转运体提供的解决方案 19Molecular Devices 提供的技术平台21药物筛选是现代药物开发流程中检验和获取具有特定生理活性化合物的一个步骤,系指通过规范化的实验手段从大量化合物或新化合物中选择对某一特定作用靶点具有较高活性化合物的过程。
是临床新药开发的必经过程。
一个新药从研发到临床使用历时十年以上,耗资10亿美金。
平均而言,每一百万个化合物中最终能被FDA批准上市的只有一个,而上市的药物中,也只有30%的药物能够获得利润,收回其研发成本。
制药公司年收入的20%用在新药的研发上,全球每年在新药上的投资超过300亿美金。
在先导化合物的后续筛选过程中,40%到60%的先导化合物在后续的ADME/T(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分泌和毒性检测)中被淘汰。
72%的药物研发费用被浪费在日益增长的临床耗费、体内无法预测的调控环境以及药物的副作用方面。
因此,选出优良品质的先导化合物是药物筛选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过程。
各制药公司在药物开发的早期都会收集尽可能多的关于靶点、待测化合物性质、以及现有筛选方法手段优劣性的信息,以确保尽快剔出阴性化合物,拿到优良品质的先导化合物,降低药物筛选的成本。
高校生物化学专业酶抑制剂筛选实验方案

高校生物化学专业酶抑制剂筛选实验方案为了研究酶抑制剂在生物化学领域的应用,本实验旨在筛选具有抑制特定酶活性的化合物,以便深入了解其生物活性和可能的药理效应。
以下是本实验的详细方案:实验材料:1. 目标酶:选择具有明确酶活性的酶作为目标,如乙酰胆碱酯酶(AChE)或蛋白酪氨酸激酶(PTK)等。
2. 酶底物:适合目标酶反应的底物,如乙酰胆碱对于AChE活性的检测。
3. 酶抑制剂样本:准备一系列有机化合物作为潜在的酶抑制剂,如天然产物或化学合成物。
4. 阳性对照组:包含已知具有抑制目标酶活性的化合物作为阳性对照,用于验证实验方法和设定阈值。
5. 阴性对照组:包含不具有抑制目标酶活性的化合物或溶剂,用于验证实验方法和排除假阳性结果。
6. 试剂:如缓冲液、底物浓度递增液、酶抑制剂稀释液等。
实验步骤:1. 预处理:根据实验需要,将目标酶、底物、酶抑制剂样本以及阳性、阴性对照组等准备好。
2. 负对照组实验:a. 在微量试管中加入适量缓冲液作为空白对照组,并记录酶活性测定结果。
b. 加入适量目标酶,使其达到最佳反应条件,并记录酶活性测定结果。
3. 阳性对照组实验:a. 在微量试管中加入适量缓冲液、阳性对照组样本和目标酶,使其达到最佳反应条件。
b. 加入适量底物,启动酶反应,并根据实验方法测定酶活性,作为阳性对照组结果。
4. 酶抑制剂筛选:a. 在微量试管中加入适量缓冲液、酶抑制剂样本和目标酶,使其达到最佳反应条件。
b. 加入适量底物,启动酶反应,并根据实验方法测定酶活性。
c. 比较各个酶抑制剂样本组的酶活性与负对照组的差异,确定是否具有抑制目标酶活性的效果。
5. 数据分析:a. 将实验结果转化为定量数据,如化合物浓度与酶活性的相关性。
b. 统计和分析每个酶抑制剂样本与目标酶的抑制作用,确定有效的化合物。
实验注意事项:1. 严格遵循实验操作规程,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手套和防护眼镜等。
2. 每个实验步骤都要准确记录实验条件、操作过程和结果,以备后续分析。
酶抑制剂的筛选初1

酶抑制剂的作用方式
1.直接抑制病原微生物或人体内生物合成 途径中的某种关键酶,减少某种产物的 生成。 2.通过抑制人体内生物合成途径中的某种 酶使人体有益的底物得以积累,从而达 到治疗的目的。 3.通过抑制与某种生物合成途径直接相关 且必需的另一个生化反应的酶来减少有 害物的生成。
酶抑制剂的作用方式
1逆转录酶抑制剂rti2蛋白酶抑制剂3整合酶抑制剂目前国际上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共17种尚未有治疗艾滋的特效药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逆转录酶抑制剂法及蛋白酶抑制剂的联合治疗是目前治疗中的基本治疗其他均为辅助治疗如免疫增强剂及中草药设计酶抑制剂筛选方法的基本原理在筛选酶抑制剂时要分离或精制得一定量的筛选酶再根据筛选酶与特定底物的特异性反应后所生成的反应物来设计反应程序从反应体系中底物的减少或消失和生成的产物的数量来判断待筛物的抑制活性强弱
设计酶抑制剂筛选方法 的基本原理
在筛选酶抑制剂时,首先要分离或精 制得一定量的筛选酶,然后再根据 筛选酶与特定底物的特异性反应后 所生成的反应物来设计反应程序,最 后从反应体系中底物的减少或消失 和生成的产物的数量来判断待筛物 的抑制活性强弱。
筛选模型的建立
筛选模型就是在筛选实验中所应用的实 验模型,由于抑制剂筛选要求实验方案 有标准化和定量化的特征,因而在传统 药理实验中常见的动物实验在抑制剂筛 选中较少应用,根据实验模型的不同, 药物筛选可以分为分子水平的筛选和细 胞水平的筛选。
1.比色检测法 比色检测法是最经典的酶检测方法,主要通过 测定反应底物或产物在紫外或可见光下的吸收 值,通过在特定波长下检测吸光值的变化.间 接地反应体系中酶的活性。比色检测法的关键 是在筛选反应体系中含有特定吸收波长、可用 于检测的化合物。对仪器要求简单,普通的酶 标仪就能够满足一般的高通量筛选的要求,也 是最为方便的检测方法之一,但是该方法的灵 敏度有时相对较低,有时为了达到信号在线性 范围内,需要较大的酶量和底物浓度。
产纳豆激酶菌株的分离筛选与鉴定的开题报告

产纳豆激酶菌株的分离筛选与鉴定的开题报告
标题:产纳豆激酶菌株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背景
纳豆是一种在日本和其他国家受欢迎的膳食品,由大豆经过发酵制成。
纳豆发酵过程中,菌群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激酶酶,被称为纳豆激酶(nattokinase),具有防止血栓形成和减少高血压的作用。
因此,纳豆激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许多研究组正在寻找新的菌株或改良现有菌株以提高纳豆激酶的产量和活性。
在此背景下,分离筛选和鉴定纳豆激酶菌株将有助于发现高产菌株和优化纳豆激酶的发酵工艺。
方法
1. 分离纳豆激酶菌株:从不同来源的发酵纳豆的样品中分离菌群,并进行初步鉴定和筛选。
2. 筛选高产菌株:使用定量酶测定方法,筛选出纳豆激酶高产的菌株。
3. 鉴定菌株: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高产菌株进行确认和鉴定,比较其与已知的纳豆激酶菌株的异同。
预期结果
本项目将筛选到高产纳豆激酶菌株,并对菌株的鉴定和鉴别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以期发现新的产纳豆激酶菌株或改良现有菌株的技术路线。
激酶抑制剂测试-检测方法详细介绍

4E-BP1可被专一性的抗磷酸化4E-BP1的抗体识别,并结合标记了辣根过氧化素酶的抗抗
汉 体,随后加入化学发光试剂并检测发光强度,以发光强度的大小反映酶活的高低。 ELISA法的优点是定量准确,信号值可以通过二级抗体或者亲和素-生物素系统放大,
Adapta™。其中ADP Hunter™可以利用激酶反应中产生的ADP,将烯醇式丙酮酸 (phosphoenolpyruvate, PEP)转化为丙酮酸(pyruvate),并最终转化为荧光信号。该方法可以 实时监测激酶的活性变化。而Transcreener™和Adapta™则是在ADP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上 标记铕(Eu)原子,同时再使用d2或者AlexaFluour647等荧光分子标记的ADP来竞争激酶反应 的产物ADP,用于检测ADP的生成量。 3.2.3 检测ADP生成量的方法的优缺点
2.4 核磁共振波谱法(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NMR)
NMR的原理是用无线电波(60 cm~300 m)照射分子时,原子核自旋能级的跃迁,由于局 部抗磁屏蔽效应的存在,不同化学环境的原子核所吸收的频率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化学
武 位移。常见的NMR有氢谱、碳谱、氮谱等等。氢谱主要研究氢分布,碳谱研究碳骨架的信
两类。
汉 1.1 膜过滤方法 在该方法中,激酶反应使得多肽产物被32P -ATP或者33P -ATP标记。该产物会结合在过
合 滤膜上,而其他游离的放射性同位素则会被磷酸盐洗脱,从而不会干扰实际检测。其主要
优势在于可以应用于激酶和多肽底物的检测上而不受其他条件的限制。该方法不需要对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年前当人类基因组刚刚发布的时候,在成千上万的蛋白
库中理论预测可能为激酶的蛋白大概500种以上。
在已公认
的药物靶点中,蛋白激酶已成为药物筛选领域中第二大类药
物筛选靶点。
激酶包括蛋白激酶、磷酸酶和磷酸二酯酶。
蛋白激酶是通
过共价调节的方式将磷酸基团转移到其他蛋白上发挥功能
的,它们是激酶药筛靶点分子中的最大一类。
蛋白激酶表达
和功能失调会导致癌症和其他疾病。
蛋白磷酸酶和磷酸二酯
酶则是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关键调控因子,在癌症、神经退
化、糖尿病和其他疾病中发挥关键作用。
传统研究激酶、磷酸酶和磷酸二酯酶活性的实验方法有两
种:一是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另一种是高特异性的抗体
标记;前者存在安全和废弃处理的问题,而后者则有昂贵和
费时的问题。
激酶信号图 一、激酶筛选方案
为了解决这些现存问题,Molecular Devices推出了专利的
IMAP ®技术,一种基于磷酸基团检测的非放射性和均相分析方
法。
IMAP技术不是基于特异抗体的技术,而是一种通用技术
平台,可应用于任何激酶、磷酸酶和磷酸二酯酶的检测。
酶反应混合体系是由以下两个组分组成:
1)荧光标记的底物+酶+反应buffer;
2)IMAP结合体系,特异结合磷酸化的底物,并终止酶反应。
底物与IMAP珠子的结合作用可以由荧光偏振(FP)和时间
分辨荧光共振(TR-FRET)来检测。
IMAP提供了一个应用于激酶、磷酸酶和磷酸二酯酶筛选
的完整的实验体系,也成为了准确分析激酶、磷酸酶和磷酸
二酯酶的通用平台技术。
另外,为了帮助研究者来选择合适的激酶底物,
Molecular Devices还开发了IMAP Substrate Finder Kits
可以快速准确地在384微孔板中检测一种或几种激酶相对于多种多肽底物的活性。
IMAP ®
Technology
IMAP Reagent Kits
CAMK
TKL
CMGC
A
GC CK1
STE
GYC TK 目前,IMAP技术已经应用到的激酶分布图蛋白酶酶和磷酸酶 磷酸二酯酶
IMAP 技术原理:时间分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TR-FRET)和荧光偏振(FP)
1. IMAP TR-FRET检测法
激酶与荧光标记的多肽或蛋白底物反应后,加入亲和溶液,在此体系中,纳米粒子珠会再共价连接上一个铽元素标记的供体分子(Tb)-Donor;当磷酸化的底物多肽或蛋白分子结合到这个纳米粒子上,磷酸化的底物小分子就会与粒子珠上的铽元素标记分子(Tb)-Donor靠近,因而就会在(Tb)-Donor和磷酸化底物小分子间产生TR-FRET效应,通过检测这个效应来检测酶活性。
激酶和磷酸酶
磷酸二酯酶
2. IMAP FP检测法
在激酶与荧光标记多肽底物反应后,加入亲和溶液,磷酸化的小分子多肽底物就会结合到大分子的三价金属离子的纳米珠子上,从而降低了小分子底物分子的自旋速度,因而也就增加了其偏振化程度。
(STE/CMGC/CK1/TKL)
酪氨酸激酶类
底物发现试剂盒
IMAP ® Assays仪器兼容性IMAP Substrate Finder实验流程
3. IMAP Substrate Finder
在一块384孔板上包含50种以上已经经过验证的多肽底物
(Substract), 每一底物至少有四个重复,方便客户用于筛选不同
的参数。
试剂盒附有Substrate Map,方便客户分析核对数据。
为了简化实验设计、实验分析和达到最佳实验效果,MD已将
IMAP Assay Kits在FlexStation ®3和SpectraMax ® M4/M5/M5e,
Paradigm系统,以及FilterMax F3,F5上进行了优化,此试剂盒
有大体积装适用于高通量筛选和小体积装适用于低通量应用。
鞘氨醇脂肪酸激酶实验分析不仅是采用IMAP TR-FRET第一类激酶家族,也建立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高通量药物筛选靶位。
1. 鞘氨醇脂肪酸激酶的IMAP ®
(TR-FRET)筛选平台研究
三种底物鞘氨醇
水平-鞘氨醇激
酶1浓度变化曲线三种底物鞘氨醇水平-鞘氨醇激
酶2浓度变化曲线
底物-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K1) 浓度效应曲线,四种体系:1)活性 PDK + 失活SGK 底物 2)仅活性SGK 底物3)仅失活SGK 底物 4)仅活性 PDK
Syk络氨酸激酶的IMAP-FP分析与免疫
荧光偏振(FPIA)分析对比,两图中:
60%激酶抑制:S/N值A<B;Z’ 因子A<B EC50:A>B 2. 蛋白激酶的IMAP ® (FP)筛选平台研究
鞘氨醇脂肪酸激酶的IMAP ® (TR-FRET)筛选平台实验总结:
● 低背景 ● 不需抗体 ● 低化合物干 ● 通用平台 ● 底物浓度灵活 ● 比率计算 ● 高灵敏度 ● 高通量兼容
鞘氨醇激酶1和2 - ATP 的依赖
三种底物鞘氨醇
水平-鞘氨醇激
酶1浓度变化曲线三种底物鞘氨醇水平-鞘氨醇激酶2浓度变化曲线
● 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激酶的药物筛选 (多样的底物选择和< 1μM 及 >300 μM的ATP浓度范围)
● 与免疫荧光偏振相比较具有更大的信号检测范围
● 可作为激酶级联效应研究,使得处于非活性状态下的激酶抑制物鉴定成为可能
● 荧光标记的蛋白可作为激酶底物3. 蛋白激酶PKCα和CDK5/p35针对不同底物的稀释效应曲线研究
蛋白激酶的IMAP ®
(FP) 筛选平台实验总结
神经递质转运体的功能失调是神经抑制和退行性疾病,如Alzheimer和Parkinson形成的重要原因。
监控5-羟色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再摄取过程对进一步理解这些疾病起关键作用。
脂肪酸在多个细胞生物学过程中都发挥重要作用,如线粒体的氧化过程,生物膜的合成过程和能量的储存过程等。
细胞内脂肪酸的浓度病理性增加,将导致一系列的疾病,如细胞凋亡,胰岛素受体脱敏,2型糖尿病,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等。
因此理解脂肪酸的摄取和调控过程将对生物医学的研究和药物的开发有着重大意义。
常规筛选神经递质转运体和脂肪酸转运体的方法都是同位素标记法和复杂的荧光标记法,这些方法或需要通量较低的荧光激活的细胞分选过程,或需要洗涤,损伤细胞。
Molecular Devices为膜转运体的制药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两类试剂盒:神经递质摄取转运体试剂盒和QBT TM脂肪酸摄取转运体试剂盒。
两类试剂盒都是同源、免洗、用于活细胞荧光检测的,可扩展到高通量筛选。
一. 神经递质转运体试剂盒
原理
该试剂盒使用一个Mask dye和一荧光物质,其中荧光物质的特性与神经递质5-羟色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相似,可以被相应的转运体摄取入细胞内。
细胞外荧光物质的荧光信号被Mask dye掩盖,Mask dye无法进入细胞内,因此细胞内的荧光物质的信号就会释放出来。
荧光信号变化可被具荧光功能的酶标仪,如SpectraMax, FilterMax, Paradigm,以及FLIPR检测。
Nisoxetine抑制表达在HEK细胞上的5-羟色氨转运体
稳定表达人5-羟色氨转运体的HEK细胞以
每孔10,000的细胞密度种植在多聚赖氨酸包被
的384孔板上过夜。
实验前移去培养基,将
Nisoxetine溶于含0.1%BSA的HBSS中,
37°C下孵育细胞10分钟。
然后加入染料。
使
用FlexStation® 3检测荧光信号的实时变化。
二、膜转运体筛选方案
二. 脂肪酸转运体试剂盒
原理
QBT脂肪酸摄取试剂盒使用了一种荧光标记的脂肪酸类似物,该物质可被脂肪酸转运体摄取入细胞内,导致细胞内荧光信号增高。
该试剂盒也同样含有Mask Dye,掩盖细胞外的荧光信号。
细胞内荧光信号的变化可用酶标仪的底读方式实时检测。
相对于对照而言,脂肪酸转运体的抑制剂会降低细胞内荧光信号的强度。
Leptin的抑制效应
3T3L1脂肪细胞以50,000个/孔的密度种植
于96孔板中,培养基为DMEM+FBS,培养5
个小时,然后除去血清,在100 nM leptin存在
或不存在的情况下继续培养1小时。
加入10 nM
Insulin,37°C, 5% CO2下再培养30分钟。
最
后加入100µl脂肪酸染料。
FlexStation ®3用于
检测细胞内荧光信号的实时变化。
图中:A:
insulin, B: insulin and leptin, C: bas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