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差异表现及其原因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益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加强,中
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已经开始交叉融合,然而传统的文化差异仍然存在。
中
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大都有一定的共性,但又各有不同,其主要差异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首先,文化的历史渊源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西方文化
源于古希腊、罗马和基督文明,以其深刻的哲学思考,极大地影响了西方
文明,而中国文化则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其以传统的家庭为中心的思想
观念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其次,中西方文化差异也反映在语言方面。
文字和汉字是西方文化和
中国文化最大的差异之一,中文是汉字复杂的表意系统,而西文则是简单
连贯的表意文字,这两种文字的差异带来了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和沟通的
困难。
此外,另一个重要的不同是价值观念的差异。
中国文化强调恭敬父母、尊重长辈,重视君臣朋友之间的行为准则和仁慈普惠的思想。
而西方文化
强调个人自由和独立性,强调公平竞争和正义,重视个人努力和成果。
最后,中国和西方也存在着不同的道德价值观。
中国文化强调的是
“仁义”,即以仁爱为前提,重视关系,强调尊重父母承担责任的伦理道德。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
我们应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社会风俗习惯。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居住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越来越多。
了解不同文化差异,提高文化适应性,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习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利于我们实现从感性到理性质的飞跃,排除东方思维负迁移的影响,进而使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更有效,更顺畅。
一、中西文化差异表现(一)思维模式的异同。
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
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
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二)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
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
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三)民主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
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
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四)科学观的异同。
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
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
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五)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同的。
中西文化差异在三个方面的体现

中西文化差异在三个方面的体现
一、价值观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在中西方的思维方式和
人际关系观念上,有较大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的人际关系差异让人们产生
了种族偏见、婚姻观念、教育观念的不同。
在中西方的思维方式上,中式
思维偏重于整体把握,强调综合性和关联性,而西式思维偏重于个体分析,注重逻辑性和独立性。
二、言谈礼仪的差异
中西方言谈礼仪的差异也是中西文化差异的一大表现。
在西方国家,
人们通常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对于直率的沟通方式较为接受。
而在中国,人们更加注重面子和礼貌,并且通常不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是通过间接的方式进行沟通,以避免伤害他人的面子。
三、生活方式和习俗的差异
中西文化在生活方式和习俗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饮食习惯方面,中西方有诸多差异。
与中国人倾向于米饭、面条相比,西方国家更倾向于
面包、马铃薯等主食。
在礼仪方面,西方人常常习惯使用刀、叉等工具,
而中国人则更多地使用筷子。
此外,在庆祝活动和节假日方面,中西方的
习俗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西方的圣诞节、复活节等节日与中国的春节、中
秋节等传统节日有着明显不同的庆祝方式和文化背景。
总而言之,中西文化在价值观念、言谈礼仪以及生活方式和习俗等方
面存在许多差异。
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对于促进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与
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中西方的社会文化差异——参考资料

中西方的社会文化差异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与世界越来越近,在不断的对外交流中,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西方的差异性,有不同才会特别。
文化差异,首先表现在风俗习惯上。
文化冲击或文化震撼,往往也因风俗习惯不同而成。
一、饮食习俗差异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
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
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
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1、美国人喜欢一日多餐,每餐适量;而中国人传统习惯一日三餐,每餐食量都较大,且现已开始有不食早餐的风气。
无疑少食多餐会比一日三餐、二餐科学,特别是不食早餐更易患胆石症。
2、许多中国人习惯每日购买新鲜食品烹饪;美国人往往一次性购买一周的食品贮存在冰箱里,每日食用冷冻食品,且食用的罐头和腌制品分别为中国人的八倍和六倍,要知道它们含较多的防腐剂和色素等化学品,均对身体不利,这值得生活日趋简单化的都市白领一族注意的。
3、中国许多家庭逢年过节时菜肴特别多,应酬也特别多。
而美国人宴客或过节,从不铺张,连总统宴请外国元首也是五菜一羹,更不劝酒。
4、中国人烹调时喜欢用植物油,美国人则喜欢用含胆固醇较高的动物油。
植物油为不饱和脂肪酸,不含胆固醇,因此美国人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特别高。
二、价值观念与思维的差异传统的值观念是各国文化的核心。
与西方离散性相反,中国人崇尚聚拢性。
多少年来,汉民族形成一种崇尚集体反对个人主义为主的强烈意识。
个人主义,即一切从个人出发,“只顾自己,不顾别人”。
而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提出的“人本”、“人本”则强调人的价值。
它的核心是个人奋斗和独立精神。
具体来说,中国人的思考方式是立体性的,是一种阴阳互补的,内向性,是由远到近,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个别的。
比如说领导讲话,习惯性地都会先讲国际形势,然后讲到国内,再讲本单位。
中西文化差异

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据统计,有关“文化” 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而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有解释: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中西文化都是人类的精神财富,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中西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造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地域环境的差异地域文化指的是由所处地域、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所形成的文化,表现在不同民族对同一种现象或事物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
由于地理位置和环境的差异性,导致中西文化的差异。
二、历史传统的差异由于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不同,因而在其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历史传统也不尽相同。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的思想为主导,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的过程中,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而西方崇尚的是独立自主自强自立。
三、风俗习惯的差异习俗文化指的是贯穿于日常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由民族的风俗、习惯形成的文化。
英汉习俗差异是多方面的,不同的民族在招呼、称谓、道谢、恭维、致歉、打电话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民族文化和习俗。
中国受传统的文化熏陶,在语言表达上是比较婉转的,而西方国家说话是直接的。
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西方人却认为我们不够诚实。
四、宗教信仰方面的差异个人认为中西文化的差异还集中体现在宗教信仰上。
有些专家认为中国是没有宗教的,而我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但也反映了一些事实。
中国的文化包罗万象,只要符合中国文化的道德要求并有利于本土发展的,一律吸收,所以我们看到的中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
熟悉历史的都知道,佛教、道教的传入和产生是在东汉时期,当时的中国,封建专制已经形成,统治者急需一种能够安抚人心,利于安定的宗教以束缚人们思想,进而维护其统治。
所以在中国,不论是外来的佛教,还是土生土长的道教,讲究的是逆来顺受。
而西方文化强调本体的神圣性和优越性,在宗教上采取态度和做法与中国大相径庭,所以西方热衷的是对外传播而非包容。
中西文化差异的五大原因

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
一、从哲学思想方面看:中国无哲学,只有伦理学,一切思想都为了更好的统治。
西方哲学思想经过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和现代及后现代哲学,人文主义思想从起源、复兴、发展、成熟到传承。
对非人道的批判形式由公开对话至借助古文化至《圣经》,自由、平等、民主思想与人文思想得以发展与传播。
二、从宗教层面看:中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信仰。
西方的宗教信仰及宗教改革推动了国家独立、社会公德、信仰得救与理性主义的发展。
三、从政治、经济基础看:中国是封建专制时间过于漫长,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晚,发展慢且被扼杀。
西方从最初海洋文明至奴隶制工商业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及快速发展,以保护私有财产为根基的法律体系和民主制度得到确立,正义、责任得以呈现。
四、从语言文字看,中国是方块文字,包括象形、指示与会意,这样不利于理论体系的建构。
西方是表意文字,有严明的时态与语法结构,理论体系庞大而完善。
五、从地域环境看,中国是农业社会,生活能够自给自足,文化逐渐走向自闭与落后。
西方是海洋文明与商业社会,善于开放、包容、追求与进取。
中西文化的差异表现及其原因

中西文化的差异表现及其原因中西文化的差异表现及其原因中西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之一。
中西文化的差异有哪些呢?下面是的中西文化的差异资料,欢迎阅读。
中西文化差异中西方礼仪文化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
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
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
西方社会,是几大古代文明的继承者,曾一直和东方的中国遥相呼应。
经过中世纪的黑暗,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
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礼仪文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跨国交际日益增多,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更是越发显露,这种差异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在中西礼仪没有得到完美融合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礼仪的差异。
一、交际语言的差异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 “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
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
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
而英国人见面会说:“今天天气不错啊!”称谓方面,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
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
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
在家庭成员之间,不分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
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
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
这在我们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会被认为不懂礼貌。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一、xx差异表现1、思维模式的异同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
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
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
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3、民主观念的异同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
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
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
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
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5、中西方的xx是迥然不同的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中国人提倡群体本位。
中西方道德观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伦;西方重理智,中国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国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国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6、法制观念的异同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讲究克己复礼,导致了人格的缺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而西方人认为人的原欲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通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文化
差异表现
及其原因
一、中西文化差异表现
1
、思维模式的异同
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
跳出现实,
重视对生命的思考,
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
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
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
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
、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
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
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
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
在一起,
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
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
追求人权,
崇尚自由,
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
更谈何集体利益,
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
最终
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
3
、民主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
把自由、
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
所以我
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
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
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
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
、科学观的异同
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
迷信权
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
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
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
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
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5
、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同的
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中国人提倡群体本位。
中西方道德观的不同,
使
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
中国重人伦;
西
方重理智,中国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国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
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
中国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
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6
、法制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主张用礼、
道德来约束,
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讲究克己复礼,
导致了人格的缺陷,
丧失了独立的人格;
而西方人认为人的原欲
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通过制度,如三
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7
、在为人处世方面的异同
中国人内敛、自省,喜欢“每日三省吾身”,为的是合于先王之道,把
修养身心看的很重,
推崇中庸思想,
导致思想的保守、
缺乏创新和开拓进取精神。
西方人更热心于公益事业,把服务社会当成自己的职责。
二、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
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
全世界可以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区域。
导致它们文化
差异的原因很多,本文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1
、受经济制度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经济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人们比较安分保守。
因
为他们依靠一块土地可以活一辈子,
文化比较内向。
而且中国的古代文明,发源
于大河流域,
属于
农业文明
,
“农业文明性格”造就了东方人注重伦理道德,
求
同求稳,以“和为贵,忍为高”为处世原则。
西方的古希腊文明,
发源于爱琴海沿岸,
属于
海洋文明
,
况且欧洲的农
耕远不像中国的农耕在古代社会那样重要,
所以欧洲人喜欢向外探索,
文化比较
外向。
而且西方国家经过工业革命很早就进入了工业经济时代,“工业文明性
格”造就了西方人有较强的斗争精神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法律意识,以独立、
自由、
平等为处世原则。
2
、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使中国人的思维局限在本土之内,善于总结前人
的经验教训,
喜欢“以史为镜”,
而空间意识较弱。
这种内向型思维导致了中国
人求稳好静的性格,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对未知事物缺乏兴趣。
而西方国家大多数则处于开放的海洋型地理环境,
工商业、
航海业发达,
自古希腊时期就有注重研究自然客体,探索自然奥秘的传统。
同时,
海洋环境的
山风海啸、动荡不安,也构成了西方民族注重空间拓展和武力征服的个性。
三、结
语
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
审美心理的不同
而产生的,
是在社会的发展、
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
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
象。
我们应了解不同地域、
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社会风俗习惯。
在信息
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人们居住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越
来越多。
了解不同文化差异,
提高文化适应性,
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
学习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有利于我们实现从感性到理性质的飞跃,排
除东方思维负迁移的影响,进而使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更有效,更顺畅。
附:
1
、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
中国的文化思想说到底,关键在于一句孔子的“
谦、恭、信、敏、慧
”。
而西方的文化,在于一个
“
争
”
字,在处理人事方面以己为先。
中西文化上的差异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重要的时期:
第一,公元前221
年,通过
“
商鞅变法
”
而强大的秦国最终统一了中国大地,长达2000
多年的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拉开了序幕。
这次统一,
不仅为统一的华夏文化的形成墓定了基础,也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开始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