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G101平法图集钢筋计算专题讲座详解(原版)
00100_11G101钢筋平法讲座ppt课件

2024/1/26
10
03
11G101钢筋平法详解
2024/1/26
11
梁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
梁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
梁原位标注的内容及规定
17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钢筋加工控制
按照设计要求对钢筋进行加工, 包括下料、弯曲、连接等,确保
加工精度和质量。
2024/1/26
钢筋安装控制
在安装过程中,确保钢筋的间距、 排距、保护层厚度等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保证安装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
混凝土浇筑控制
在混凝土浇筑前,对钢筋进行检查 和确认,确保钢筋安装正确、无松 动或变形。在浇筑过程中,注意保 护钢筋不受损坏。
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将为钢筋平 法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推动产业升级。
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
3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将 进一步加强,为钢筋平法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广阔 空间。
2024/1/26
27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6
28
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长度 规定
2024/1/26
梁集中标注的内容及规定
梁支座上部纵筋的长度规定
梁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的 长度规定
12
板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
板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
2024/1/26
板支座原位标注的内容及 规定
板块集中标注的内容及规 定
扣筋和跨板受力筋的标注 及长度计算
13
G101平法钢筋计算

G101平法钢筋计算
一、概述
G101平法钢筋,是指钢筋表面附有一层抗腐蚀的热浸镀锌层的普通低碳钢筋,其表面平整,截面积略大于内部金属本身的截面积。
在设计梁构件时,G101平法钢筋可以用于给梁提供有效的抗剪强度和抗拉强度,从而使梁更具有耐久性和剪力容限。
二、G101平法钢筋计算步骤
1、选取钢筋型号:在设计梁构件时,应根据设计要求,按照G101定义,选择合适的钢筋型号进行计算。
2、确定钢筋的数量:在设计G101平法钢筋时,首先需要根据梁的加载情况,确定梁的计算载荷以及梁的计算截面积,然后计算梁的等效抗剪强度,再以此来确定钢筋的最小数量。
3、确定钢筋的尺寸:在设计G101平法钢筋时,在确定了钢筋的最小数量后,需要根据钢筋的型号和梁的计算截面积,选取合适的钢筋尺寸,以满足梁的最小抗剪和抗拉要求。
4、确定钢筋的加载形式:在设计G101平法钢筋时,应根据梁的结构特性及总体布置情况选取合适的钢筋加载形式。
在选取加载形式时,需要考虑钢筋的位置及对钢筋的抗剪和抗拉作用的影响。
5、确定钢筋的加载形式:在设计G101平法钢筋时。
G101平法钢筋计算专题讲座

13
Ln/3 Ln/4
第一排 全部为 通长筋
11
KL 300*700,请计算箍筋根数=
300 300 ¢10@100/200
42
根
300 300
1400
6000
1400
加密区根数=(1400-50)/100+1=14.5=15 非加密区根数=(5400-1400*2)/200-1=12
箍筋
多肢箍拼装方式
例: Lae=34d=34*25=850 则0.4Lae=340
那么, 那么,上部通长筋锚固长度该如何 计算? 计算?
5
Lae的含义? Lae的含义? 的含义
问:弯锚总长度是否还要满足Lae? 弯锚总长度是否还要满足Lae? Lae 答:laE是直锚长度标准。当弯锚时,在 laE是直锚长度标准。当弯锚时, 是直锚长度标准 弯折点处钢筋的锚固机理发生本质的变 所以,不应以laE laE作为衡量弯锚总长 化,所以,不应以laE作为衡量弯锚总长 度的标准,否则属于概念错误。 度的标准,否则属于概念错误。
多排支座钢筋延伸长度的取值 配置两排时,第一排ln/3 第二排ln/4 ln/3, 配置两排时,第一排ln/3,第二排ln/4 配置三排时,第一排ln/3 第二排ln/4 ln/3, ln/4, 配置三排时,第一排ln/3,第二排ln/4, 超过三排时, 超过三排时,由设计者确定
10
上排无支座钢筋
6
端支座直锚
直锚: 直锚: max (Lae ,0.5hc+5d)
7
非框架梁
非框架梁下部钢筋端支座锚固长度是 否还需满足250mm的要求? 250mm的要求 否还需满足250mm的要求?
8
非框架梁
下部钢筋的弯锚构造? 下部钢筋的弯锚构造? 总锚长度>=12d 总锚长度>=12d
G101平法钢筋计算精讲_梁

04G101-3 第37页
04G101-3 第34页 001-3 第29页 04G101-3 第28、29页 04G101-3 第29页 04G101-3 第34页
04G101-3 第30页
梁宽度不同 上部贯通筋 下部贯通筋 底部非贯通筋 有外伸 基础次梁 JCL 变截面梁底有高差处 梁宽度不同 箍筋根数 侧部构造筋 侧部钢筋拉筋
04G101-3 第36页
基础主梁和基础梁钢筋计算总结
04G101-3基础梁钢筋总结
上部和下部贯通筋 上部或下部多出的钢筋 底部非贯通筋 有外伸 箍筋根数 基础主梁 JZL 变截面梁底有高差处 成对连通布置 伸至端部弯折15d 自轴线起:max(ln/3,1.2la+hb主梁高+0.5hc沿梁跨方向柱宽度) 伸至悬挑远端弯折12d 上部上排筋 不伸至悬挑端,在悬挑根部支座边弯折12d 上部下排筋 伸至悬挑远端不弯折 下部上排筋 伸至悬挑远端弯折12d 下部下排筋 与柱相交的节点内要布置箍筋,按跨端第一种箍筋进行配置 上部筋 锚固la 低标高第一排钢筋 下部筋 伸至变截面顶再加la 上部筋 锚固la 低标高第二排钢筋 下部筋 伸至尽端且总锚≥la 上部筋 伸至低标高梁顶面再加la 高标高第一排钢筋 下部筋 锚固la 上部筋 伸至尽端且总锚≥la 高标高第二排钢筋 下部筋 锚固la 较宽的上下部第一排钢筋 连通设置 较宽的上下部第二排钢筋 伸至尽端且总锚≥la 锚固max(0.5hc,12d) 锚入支座la 自轴线起:max(ln/3,1.2la+hb次梁高+0.5bb主梁宽) 同基础主梁JZL 锚固max(0.5hc,12d) 上部钢筋 下部第一排 伸至变截面顶再加la 下部低标高端 下部第二排 伸至尽端且总锚≥la 下部高标高端 锚固la 伸至尽端且总锚≥la 下部各排多出的钢筋 只有净长范围内布置箍筋 十字交叉 锚固15d 横梁外侧的侧部构造筋贯通,其余锚固15 丁字交叉 拉筋直径φ8,间距为箍筋间距的两倍
G101平法钢筋计算实战讲座

G101平法钢筋计算实战讲座
一、简介
G101平法钢筋计算实战讲座旨在让学员们,掌握基于G101标准的平法钢筋计算方法,掌握柱体承载力、梁受力、土支撑的计算精髓,掌握地基冲切力及地下结构受力计算的关键点,增强学员的实战能力,助力学员快速应用G101标准。
二、课程内容
1、柱体承载力计算;
框架式柱、剪力墙柱、受弯柱抗拉抗压承载力计算,重要结果的复查以及学习G101标准要求的建筑结构平法钢筋设计原则。
2、梁受力计算;
讲解梁受力的主要分析方法,平面梁、剪力梁和支承梁的抗弯承载力计算,学习G101标准的要求。
3、土支撑受力计算;
学习计算建筑结构支撑部位土体受力情况,及其连接存在的渗水线和限压深度等问题,以及G101标准对土支撑计算的要求。
4、地基冲切力计算;
学习建筑结构地基处荷载效应及其变化规律,及其算法;学习地基冲切力计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G101标准要求的冲切力计算。
5、地下结构受力计算;
学习建筑结构地下结构特殊性,及其处理方法,讲解计算地下结构的基本原理,学习G101标准的要求,以及其中的特殊问题处理。
三、课程目的
本次实战讲座旨在让学员们。
G101平法钢筋讲座

44
By 彭 波 © 2007 Corporation
基础梁箍筋
基础主梁 基础次梁
基础主梁,在支座 内要放置箍筋
45
By 彭 波 © 2007 Corporation
基础主梁箍筋
基础主梁要再分主次
《04G101-3》 第6页
46
By 彭 波 © 2007 Corporation
基础梁箍筋
19
By 彭 波 © 2007 Corporation
悬挑端
跨内外有高差: 悬挑端顶面高于框架梁
•c/(hc-50)<=1/6时,上部纵筋缓弯折贯 通延伸 •c/(hc-50)>1/6时:
–悬挑端钢筋直锚: max(Lae,0.5hc+5d)+5d –悬挑端钢筋弯锚:(hc-c)+15d,框架梁钢 筋按端支座锚固
20
By 彭 波 © 2007 Corporation
屋面悬挑梁
21
By 彭 波 © 2007 Corporation
屋面悬挑梁
屋面框架梁柱端部节点按标准设计照 做。悬挑端不考虑参与吸收地震能量, 具体处理方式是将悬挑端整体降低50 至100,这样其上部纵筋可以锚得进去, 降低部分有现浇混凝土板补起。悬挑 梁的钢筋按纯悬挑梁处理。
600
Lae=34d=680
7Φ25 2/5 7200
8Φ25 3/5 7200
3600+7200*3-600+2*max(300+5*25,0.4*680)+15*25
2Φ25
7200-600+2*max(680,300+5*25)
2Φ25
7200-600+max(680,300+5*25)+ max(300+5*25,0.4*680)+15*25
G101钢筋平法计算精讲

G101钢筋平法计算精讲
G101钢筋平法在计算过程中有几个基本原则:一是确定计算步骤:
①设定基本条件,平法计算前必须设定线条标高,以及起止端纵向反力;
②将线条划分为若干相邻段,每个段之间要有明显的改变点;③确定每个
段的弯矩和反力;④迭代计算,根据弯矩确定线条的标高。
二是确定弯矩
及反力的计算公式:①在一段上弯矩的计算公式为:M=(V*L)/8(L为段长,V为段上的反力);②计算两段改变点时,计算两段反力,按如下公式计算:V1=M1/L1*8(M1为上段的反力,L1为上段长度)V2=(M1+M2)/L2*8(M2
为下段的弯矩,L2为下段的长度)。
三是迭代计算:在确定线条标高的
迭代计算过程中,计算满足3次以上,就可以表明线条标高已经稳定,可
以采用最后的结果作为线条标高。
G101系列平法钢筋翻样及钢筋构造图文解说

11G101-1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 (替代03G101-1 、04G101-4)
11G101-2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 (替代03G101-2)
11G101-3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独立基础、条型基础、筏型基础及桩基承台) (替代04G101-3、08G101-5、 06G101-6)
整理课件
6
混凝土保护层
环境类别
一 二a 二b
三a 三b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11G 101-1 P54
墙、
25
35
30
40
40
50
整理课件
7
混凝土保护层
1、表中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指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 面的距离,适用于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2、构件中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 3、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混凝土结构,一类环境中,最外 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下表中数值的1.4倍;二、三类 环境中,应采取专门的有效措施。 4、混凝土强度等级 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 增加5mm。 5、基础底面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有混凝土垫层时应从垫层 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
帮条锚具时,钢筋增加0.15m计算;两端均采用 装
帮条锚具时,钢筋长度按孔道长度增加0.3m计
算。
4.低合金钢筋采用后张混凝土自锚时,钢筋长
度按孔道长度增加0.35m计算。
5.低合金钢筋(钢绞线)采用JM,XM、QM形锚
具,孔道长度在20m以内时,钢筋长度增加1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101平法钢筋计算专题讲座
提纲
导言
1.
梁、板构件
2.
柱、墙构件
3.
3DMA钢筋软件介绍4.
G101平法钢筋计算专题讲座
柱构件
墙构件
板构件梁构件
梁构件分类
❖框架梁等:03G101-1
▪KL\WKL\KZL\L\JZL\XL
❖基础梁:04G101-3
▪JZL\JCL
❖基础连梁、地下框架梁:06G101-6▪JL\JQL\CTL\JLL\DKL
上部通长筋
钢筋计算的本质
❖钢筋计算的基本公式:
▪长度=净长+锚固+连接
端支座弯锚❖锚固长度=
▪680 ?
▪0.4*680+15*20 ?
▪600-30+15*20 ?
3003002Φ20
C30砼,Lae=34d=680
0.4Lae的意义?
❖例:
▪Lae=34d=34*25=850
▪则0.4Lae=340
▪Hc=300
▪那么,上部通长筋锚固长度该如何计算?
Lae的含义?
❖问:弯锚总长度是否还要满足Lae?
❖答:laE是直锚长度标准。
当弯锚时,在弯折点处钢筋的锚固机理发生本质的变化,所以,不应以laE作为衡量弯锚总长度的标准,否则属于概念错误。
端支座直锚
直锚:
max (Lae ,0.5hc+5d)
屋面框架梁
❖配筋率
▪梁上部纵筋配筋率=(梁上部全部纵
筋的截面积/梁有效截面积)*100%
▪梁有效截面积=b*h0(上部为一排筋
时,h0=h-35,两排筋时h0=h-60)
非框架梁
❖上部筋:
▪弯锚:>=0.4La+15d
❖跨内外无高差
▪框架梁上部筋直通延伸
❖跨内外有高差:
▪悬挑端顶面低于框架梁
•c/(hc-50)<=1/6时,上部纵筋缓弯折贯
通
•c/(hc-50)>1/6时:悬挑端钢筋直锚
max(Lae,0.5hc+5d),框架梁钢筋按端支
座锚固
❖跨内外有高差:
▪悬挑端顶面高于框架梁
•c/(hc-50)<=1/6时,上部纵筋缓弯折
贯通延伸
•c/(hc-50)>1/6时:
–悬挑端钢筋直锚:
max(Lae,0.5hc+5d)+5d
–悬挑端钢筋弯锚:(hc-c)+15d,框架梁钢
筋按端支座锚固
❖屋面框架梁柱端部节点按标准设计照做。
悬挑端不考虑参与吸收地震能量,具体处理方式是将悬挑端整体降低50
至100,这样其上部纵筋可以锚得进去,降低部分有现浇混凝土板补起。
悬挑梁的钢筋按纯悬挑梁处理。
上部通长筋的连接
❖绑扎连接时,搭接长度修正系数的取值
❖特殊的连接方式:搭接焊
❖楼层框架梁与屋面框架梁通长筋连接的区别
❖变截面、有高差时通长筋的连接(中间支座锚固)
特殊的连接方式
❖绑扎连接:计算搭接长度
❖机械连接与焊接:计算接头个数❖搭接焊(单面焊、双面焊):▪计算搭接长度(10d/5d)
▪计算接头个数
侧部钢筋
❖侧部构造筋分跨计算还是通长计算❖侧部构件筋的锚固与搭接
❖拉筋的计算
❖集中标注的侧部构造筋是通长计算还是分跨计算
侧部筋拉筋
❖拉筋要勾住箍筋
例:梁宽300,箍筋
¢8
拉筋长度=300-
25*2+8*2+弯钩
下部纵向钢筋
❖非框架梁下部钢筋端支座锚固长度是否还需满足250mm的要求?
❖下部钢筋的弯锚构造?▪总锚长度>=12d
下部纵筋中间支座锚固
中间支座
KL1(2) 300*7002Φ20¢10@100/200;4Φ255Φ257Φ25 2/58Φ25 3/57Φ25 2/536007200
7200
7200600
Lae=34d=6805Φ253600+7200*3-600+2*max(300+5*25,0.4*680)+15*252Φ257200-600+2*max(680,300+5*25)2Φ257200-600+max(680,300+5*25)+
❖03G101-1回避了下部钢筋的连接
❖《规程》中的规定内容,基本明确了只有掌握结构内力实际分布情况的设计者才有可能确定下部纵筋宜在何处连接与如何连接,而不掌握结构内力实际分布情况的施工人员仅凭经验或直觉是难以判断的。
支座钢筋延伸长度的取值
❖多排支座钢筋延伸长度的取值
▪配置两排时,第一排ln/3,第二排ln/4▪配置三排时,第一排ln/3,第二排ln/4,▪超过三排时,由设计者确定
上排无支座钢筋
Ln/3
Ln/4
第一排
全部为
通长筋
支座钢筋贯通小跨
支座两边配筋不同
❖支座两边配筋不同(直径或根数不同):▪弯锚:
Max(0.4Lae,0.5hc+5d)+15d ▪直锚:max(0.5hc+5d,Lae)
300300KL 300*700,请计算箍筋根数=
根6000300300
14001400
¢10@100/200加密区根数=(1400-50)/100+1=14.5=1542非加密区根数=(5400-1400*2)/200-1=12
箍筋
❖箍筋根数
▪次梁宽度范围内主梁箍筋照设
基础梁箍筋
❖基础主梁❖基础次梁基础主梁,在支座内要放置箍筋
基础主梁箍筋
❖基础主梁要再分主次
《04G101-3》
第6页
基础梁箍筋
❖基础梁JL要再分主次
《06G101-6》
第22页
中心线
❖箍筋长度
▪主流计算公式:周长+
2*1.9d+2*max(10d,75)
1.9d的来源
GB50204-2002
弯钩计算 5.3.1
箍筋弯钩计算 5.3.2
❖300*700梁,¢8箍筋长度=((300-
50+4*2)+(700-50+2*4))*2+2*11.9d
❖多肢箍拼装方式
❖上下部纵筋根数不同的小箍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