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会咬人的电

合集下载

《会“咬人”的电》小班安全教案

《会“咬人”的电》小班安全教案

《会“咬人”的电》小班安全教案第一章:认识电1.1 教学目标1. 了解电的基本概念,知道电是一种能源。

1.2 教学内容1. 电的概念:向学生介绍电是一种能源,我们生活中处处都需要电。

1.3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一些与电相关的图片,如插座、电视、电灯等,引导学生认识电。

第二章:电的危险性2.1 教学目标2. 了解电的危险性,知道不接触电源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2. 电的危险性:向学生讲解电的危险性,让学生知道电源附近不能乱碰。

2.3 教学活动2. 故事分享:讲述一个因为接触电源而发生危险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电的危险性。

第三章: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3.1 教学目标3. 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能够在生活中自觉遵守。

3.2 教学内容3. 安全用电原则:介绍安全用电的三个原则:不接触电源、不玩弄电器、不在潮湿环境下使用电器。

3.3 教学活动3. 情景模拟:设置一个情景,让学生模拟如何正确使用电器,引导学生遵守安全用电原则。

第四章:电器使用注意事项4.1 教学目标4. 了解电器使用注意事项,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2 教学内容4. 电器使用注意事项:讲解使用电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如拔插头、不用湿手触摸电器等。

4.3 教学活动4. 观看动画:播放一个关于电器使用注意事项的动画片,让学生加深印象。

第五章:遇到电击事故怎么办5.1 教学目标5. 学会在遇到电击事故时如何自我保护,寻求帮助。

5.2 教学内容5. 遇到电击事故的处理方法:向学生讲解遇到电击事故时如何自我保护,如迅速脱离电源、寻求成人帮助等。

5.3 教学活动5.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遇到电击事故时的应对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第六章:电的妙用6.1 教学目标6. 了解电的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电的便利性。

6.2 教学内容6. 电的妙用:向学生介绍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应用,如照明、电视、冰箱等,让学生认识到电的便利性。

6.3 教学活动6. 图片展示:展示一些与电相关的日常用品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电的妙用。

幼儿园安全教育会咬人的电教案

幼儿园安全教育会咬人的电教案

幼儿园安全教育会咬人的电教案一、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电的基本特性,知道电的危险性。

2.培养幼儿安全用电的良好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触电急救方法。

二、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点:让幼儿认识电的危险性,学会安全用电。

2.活动难点:培养幼儿在遇到触电事故时的急救能力。

三、活动准备1.教具:图片、视频、电力设备模型。

2.环境准备:安全用电宣传栏、电力设备安全教育展板。

四、活动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电力设备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电的了解,引出活动主题。

(二)基本环节1.认识电的危险性(1)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幼儿了解电的来源、特性及危害。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电为什么危险?如何避免触电?2.学习安全用电(1)教师讲解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如:不触摸电源、不湿手拔插头等。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安全用电小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3.角色扮演(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触电事故发生时的情景。

(2)教师指导幼儿掌握基本的触电急救方法,如:切断电源、拨打急救电话等。

4.安全用电宣传(1)教师组织幼儿制作安全用电宣传画,提醒大家注意电力安全。

(2)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共同宣传安全用电。

2.教师邀请幼儿谈谈自己对安全用电的认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五、活动延伸1.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本次活动内容,共同关注电力安全。

2.环境创设:在幼儿园内设置电力安全宣传栏,定期更新内容,提醒幼儿注意电力安全。

六、活动评价1.教师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电力安全的认识。

2.教师通过幼儿的角色扮演和宣传画制作,评估他们的安全用电意识和急救能力。

七、活动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电力安全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但部分幼儿在角色扮演环节表现出紧张和恐惧。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今后的活动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心理。

同时,教师要不断丰富活动形式,提高幼儿的参与度,确保安全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中班安全教案《会咬人的电》精选

中班安全教案《会咬人的电》精选

中班安全教案《会咬人的电》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安全教育活动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安全》,详细内容为第二节《会咬人的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电的用途,认识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学会防范电的危险。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电的基本知识,知道电的用途和危险性。

2. 培养幼儿安全用电的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培养幼儿在遇到电险情时,能够冷静应对并寻求帮助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电的危险性,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重点:让幼儿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插座、电线、电器、安全用电宣传画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电器(如电风扇、电热水壶等)进行现场演示,让幼儿观察电的使用过程,引导幼儿发现电的用途。

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电的基本知识,如电的来源、电的用途等。

(2)介绍安全用电的方法,如不触碰裸露的电线、不用湿手触碰电器等。

3. 随堂练习(5分钟)(1)让幼儿举例说明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组织幼儿讨论如何安全用电,提高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

4. 互动游戏(10分钟)组织“找电险情”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安全用电知识。

5. 安全用电宣传画制作(10分钟)指导幼儿用画纸、彩笔等学具制作安全用电宣传画,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六、板书设计1. 《会咬人的电》2. 内容:电的用途安全用电方法电的危险性遇到电险情怎么办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份安全用电宣传画。

答案:宣传画内容包括电的用途、安全用电方法、电的危险性等。

2. 家庭作业:与家长一起检查家中的电器设备,确保安全用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中要关注幼儿对安全用电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组织家长座谈会,向家长宣传安全用电知识,共同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会咬人的电幼儿园中班安全教案

会咬人的电幼儿园中班安全教案

会咬人的电——幼儿园中班安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电源插座、电器等带电物品的危险性。

2. 培养幼儿安全使用电器,避免触电的意识和习惯。

3. 教育幼儿遇到有人触电或电器着火时,知道如何求助。

二、教学重点1. 电源插座、电器等带电物品的危险性。

2. 安全使用电器的方法。

3. 遇到触电或电器着火时的应对措施。

三、教学难点1. 电源插座、电器等带电物品的危险性。

2. 安全使用电器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通过图片展示,让幼儿了解电源插座、电器等带电物品的外观和危险性。

2. 情景模拟法:设置模拟情景,让幼儿亲身体验并学习安全使用电器的方法。

3. 视频教学法:播放触电事故的视频,让幼儿了解触电的危害,并学会正确的应对方法。

4. 讨论法: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安全知识,互相学习。

五、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电源插座、电器等带电物品的图片。

2. 模拟电源插座、电器等道具。

3. 触电事故视频资料。

4. 安全知识手册。

教案内容请参考后续章节。

六、教学内容1. 电源插座、电器等带电物品的危险性讲解电源插座、电器等带电物品的原理,让幼儿了解其潜在危险性。

举例说明不正确使用电器导致的触电事故,增强幼儿的防范意识。

2. 安全使用电器的方法教育幼儿正确使用电器,如开关、插头等。

演示如何安全地插入和拔出电源插头,让幼儿跟随操作。

3. 遇到触电或电器着火时的应对措施讲解遇到触电或电器着火时应保持冷静,不直接触摸带电物体。

教育幼儿立即告知成人,或拨打紧急电话求助。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让幼儿观察电源插座、电器等带电物品,引发幼儿的好奇心。

2. 基本概念讲解:讲解电源插座、电器等带电物品的危险性,让幼儿了解触电的危害。

3. 安全使用电器操作演示:教师演示正确使用电器的方法,让幼儿跟随操作,培养幼儿的安全使用电器意识。

4. 情景模拟:设置模拟情景,让幼儿亲身体验并学习遇到触电或电器着火时的应对措施。

幼儿园小班安全《会咬人的电》教案

幼儿园小班安全《会咬人的电》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电的基本知识,知道电的危险性。

2. 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学会避免触电的方法。

3. 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知道电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学会避免触电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理解电的危险性。

2. 教育幼儿如何避免触电。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图片、故事书、安全用电宣传册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故事书,引入主题,让幼儿了解电的基本知识,知道电的危险性。

2. 讲解:讲解电的基本知识,让幼儿知道电是如何工作的,以及触电的危险性。

3. 互动:开展“安全用电”小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避免触电的方法。

4. 总结:通过讨论,让幼儿巩固安全用电的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5.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检查家中的用电安全,提高家庭用电安全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电的基本知识和安全意识的掌握情况。

2. 通过问答环节,评估幼儿对避免触电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关注幼儿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如家庭作业中与家长一起检查家中的用电安全。

七、教学拓展:1. 开展“小小电工”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模拟正确使用电器和维修电器的情景。

2.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安全教育讲座,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电的安全知识。

3. 组织家长座谈会,共同探讨家庭用电安全问题,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

八、教学反馈:1. 活动结束后,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用电安全表现。

2. 定期收集幼儿的安全用电作品,如绘画、手工等,以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3. 根据幼儿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以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九、教学改进:1. 根据幼儿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其更符合幼儿的学习需求。

2. 加强家园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安全问题,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3. 定期进行安全教育,让幼儿时刻保持安全意识。

中班安全教案《会咬人的电》(精选7篇)

中班安全教案《会咬人的电》(精选7篇)

中班安全教案《会咬人的电》通过故事知道电插座里藏着会咬人的电,不能用手触摸。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中班安全教案《会咬人的电》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阅读参考学习!中班安全教案《会咬人的电》篇1活动目标:1、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2、通过故事知道电插座里藏着会咬人的电,不能用手触摸。

3、初步培养幼儿安全用电和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1、“有电危险”的标志图片一张、电插线板一块2、指偶:灰太狼、小老鼠3、幼儿操作用图片人手一套;笑脸、哭脸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1、欣赏故事,并根据故事进行简单提问:(1)故事里有谁?(2)他们偷的宝贝是什么?(教师根据幼儿提问并出示电插线板)(3)电插线板里藏着什么?电插线板可以碰吗?(4)我们教室里哪里有电插线板?你家哪里有电插线板?2、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师:喜羊羊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图片,我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认一认,说一说在哪里见到过这样的标志。

3、谁对谁不对(1)师:这是喜羊羊给我们每个小朋友的两张图片,他要考考我们,这两张图片上的小朋友最对谁不对。

(幼儿自由交流并请个别幼儿说一说)(2)出示哭脸和笑脸,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判断将对的送到笑脸处,错的送到哭脸处。

4、总结谈话:教育幼儿不碰电插线板,不把手指和小金属片捅插电插线板和插座的小嘴巴,电器的插头要请爸爸妈妈插,学会安全用电。

中班安全教案《会咬人的电》篇2活动意图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中的电器种类越来越多,为了便于电器的使用,各房间会有许多插座,插座上那黑黑的洞,最能引幼儿好奇,尽管许多家庭都采取了一些防范措施,如:移动家具挡住插座、用透明胶带封住插孔等,但还是时不时会有意外发生。

帮助孩子认识电线和电插座存在危险非常重要。

本次活动借助生动形象的小故事,让幼儿看一看,听一听,画一画的过程中,了解简单的安全用电常识,学会保护自己。

活动目标1.知道电线和插座藏着“咬人”的电,不能用手触摸。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会咬人的电》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会咬人的电》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会咬人的电》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电的基本知识,知道电器使用不当会带来危险。

2. 培养幼儿安全使用电器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教育幼儿不接触电源,不玩电器,避免发生触电事故。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知道电器使用不当会咬人。

2. 教育幼儿安全使用电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1. 教育幼儿不接触电源,不玩电器。

2. 培养幼儿正确使用电器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电器使用不当会带来危险。

2. 讨论交流法:组织幼儿讨论如何安全使用电器,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3. 实地观察法:带领幼儿观察电器设备,了解电器使用注意事项。

五、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会咬人的电》2. 电器实物(如插座、开关等)3. 安全用电宣传画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5分钟)1. 播放故事课件《会咬人的电》,让幼儿了解电器使用不当会带来危险。

2. 邀请幼儿分享故事心得,引导幼儿认识到电器安全的重要性。

二、讨论交流(5分钟)1. 组织幼儿讨论如何安全使用电器,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 教师总结讨论成果,告知幼儿电器使用注意事项。

三、实地观察(5分钟)1. 带领幼儿观察电器设备,了解电器使用注意事项。

2. 让幼儿触摸电器外壳,感受电器的热度,提醒幼儿远离高温电器。

四、互动游戏(5分钟)1. 组织幼儿进行“电器安全知识问答”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2. 邀请幼儿表演正确使用电器的方法,鼓励幼儿分享给同伴。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教学内容,强调电器安全的重要性。

2.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让幼儿树立安全用电的意识。

3. 提醒家长关注幼儿在家中的电器安全,共同保障幼儿的人身安全。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检查家中的电器设备,确保安全使用。

2. 社区活动:与家长共同开展社区电器安全宣传活动,提高邻里间的电器安全意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幼儿的参与度,引导幼儿积极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中班安全教案《会咬人的电》

中班安全教案《会咬人的电》

1. 让幼儿认识电源插座,知道插座有电,不能触摸。

2. 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电源插座,知道插座有电,不能触摸。

难点: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插座模型、图片、故事书《会咬人的电》。

2. 环境: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插座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插座的名字。

2. 讲解:教师讲解插座的作用,以及插座里有电,不能触摸的原因。

3. 故事分享:教师讲述故事《会咬人的电》,引导幼儿理解故事中的小动物因为触摸插座而受伤,教育幼儿不能触摸插座。

4. 情景模拟:教师创设情景,让幼儿模拟插座附近的行为,引导幼儿判断对错。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插座有电,不能触摸的原因,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教师布置绘画作业,让幼儿画一画插座,并写上“插座有电,不能触摸”的字样。

2. 延伸:教师组织家长参与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内容,共同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对插座的认识和表现,了解幼儿对插座有电,不能触摸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情景模拟环节中的行为表现,评估幼儿的安全意识。

3. 收集家长参与安全教育活动的情况,了解家长对幼儿安全意识的关注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幼儿的参与,引导幼儿积极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2. 对于幼儿在情景模拟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纠正,确保幼儿掌握安全知识。

3. 教师要关注家庭教育的融入,与家长携手共同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八、教学内容:1. 认识电源插座,了解插座的结构。

2. 掌握正确的插座使用方法。

3. 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处理插座事故。

九、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教师通过展示插座模型,让幼儿直观地了解插座的结构。

2. 情景模拟:教师创设情景,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正确的插座使用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教育
《会咬人的电》
活动目标:
1、了解有关插座安全使用的粗浅知识。

2、学习词汇:插头、插座、触电。

活动准备:
1、有关用电危险的图片若干、白纸、马克笔。

2、插座一个。

活动过程:
1、通过提问,引起幼儿谈话兴趣,启发幼儿讲述电的用途。

老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在我们生活当中哪里需要用到电?
幼:电饭锅、吹风机等等。

2、老师总结。

电有这么多的用处,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我们在生活中越来越离不开它了,它是我们的好朋友,但是你知道这位朋友有时候也会发脾气伤人吗?什么时候会发脾气?什么时候会发脾气?怎么发得脾气?老师配以简笔画将幼儿说的画出来。

当幼儿无法回答时,老师出示图片。

3、图片讲解。

取出图片1,老师提问,小朋友讨论:这个小朋友的行为对吗?这样做会怎样?为什么?图片2这个小朋友又在干什么?如果你是妈妈会怎么说?
4、出示插座。

让幼儿观察插座的基本结构和作用,让幼儿了解插座内有铜片或是铜丝是带电的,外层是塑料做的盒子,起保护作用。

如果将手或其它东西伸进插孔,接触到铜片,电就会传到我们身上,伤害我们。

5、老师总结。

“那电这么危险,我们要用什么办法来提醒大家呢?”拿出用电危险的标志,了解标志的设计意图。

6、参观幼儿园班级什么地方可以贴上这个标志。

活动总结:
电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处,但如果不正确使用电器,就会给我们带来危险。

所以小朋友一定要注意安全用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