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书法的特点
颜真卿书法特点六年级上册

颜真卿书法特点六年级上册
颜真卿,唐代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独特,对后世影响深远。
其书法特点如下: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如《颜氏家庙碑》、《麻姑仙坛记》等,展现了他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个人风格。
他的书法以楷书为主,笔力雄健,气势磅礴,结构严谨,布局有序。
每个字形都经过精心塑造,展现出一种庄重而优雅的艺术风格。
颜真卿的书法特点之一是笔力雄健。
他的笔法刚劲有力,线条粗壮且富有弹性,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他的字形饱满而富有张力,犹如一位壮士,精神饱满,气势非凡。
这种雄健的笔力,既体现了颜真卿的书法功力,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理解和追求。
颜真卿的书法特点之二是气势磅礴。
他的作品往往具有一种大气磅礴的气势,字与字之间衔接自然,行与行之间流畅连贯。
他的书法作品就像一条条奔腾的江河,激流勇进,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生命力和激情。
颜真卿的书法特点之三是结构严谨。
他的字形结构安排得严谨有序,每个字的重心稳定,笔画疏密得当,字与字之间的空间分布和谐。
这种严谨的结构安排,使得他的作品不仅具有视觉上的美感,也具有一种内在的和谐和秩序。
颜真卿的书法特点之四是布局有序。
他在书写过程中,注重整体的布局和规划。
从一字到一行,再到全篇,都有一种有序的美感。
他的作品往往呈现出一种严谨而和谐的布局,给人以美的享受。
总的来说,颜真卿的书法特点可以概括为雄健有力、气势磅礴、结构严谨、布局有序。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思想内涵。
颜真卿书法特点四字词语

颜真卿书法特点四字词语
颜真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作品了不起地影响了中
国文化的发展。
他成名的书法特点有“挺拔中正、行活工整”,具体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节奏感强,书写富有动感。
颜真卿书法字体大体保留残体结构,但比残体要更加流畅。
他书写时总是有一种独特的节奏感,使字
体立体结构变得丰富而生动,笔势变化多样,抒情感染力极强。
二、放大平衡,丰满刚毅。
颜真卿书法的放大平衡因人而异,有
的节奏舒缓,有的更加中抑制,有的更加通透,这都使他的画面拥有
真实、自然的美感。
此外,他的字体表现更为完整,粗细部分有条理,个别笔画又拥有一定的刚毅稳定感,这使他的书法显得饱满而具有韵
律感。
三、遵从规律,文人意蕴。
颜真卿书法严格遵守书体规律,以框
架为母,以节拍为模板,以结构为载体,气势雄伟,浑厚沉稳,他以
自己的文人心态去感悟字体本身的审美价值,将文人情怀融入书体之中,使书法本身充满了意蕴,书法更能传达良好的意义。
四、活动软硬,行活工整。
颜真卿书法中笔画活动较强,既有软
型的自然曲线带来柔和的美感,又有有刚硬的笔画,将粗犷的痕迹留
在纸上,变化多样,工整而清晰,整体来看,字体结构挺拔恰到好处,十分大方、优美。
总之,颜真卿的书法具有流畅的节奏感,精准的放大平衡,追求
规律的文人意蕴,以及活动软硬的行活工整,这才是颜真卿书法特点。
颜真卿特点书法

颜真卿特点书法
颜真卿,中国唐代著名书法家,以其书法作品的独特风格而闻名。
颜真卿的书法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结体饱满,富有力度:颜真卿的字体结构饱满,笔
画粗壮有力,给人一种雄浑厚重的感觉。
2.行笔流畅,富有变化:他的笔法流畅自然,行笔时
能根据不同的文字结构灵活变化,既有刚劲之气,
又不失柔和之态。
3.章法布局严谨,节奏感强:在作品的布局上,颜真
卿注重章法的安排,使得每个字既有独立性又和整
体协调,呈现出强烈的节奏感和视觉冲击力。
4.笔触粗犷,充满张力:他的笔触多粗犷,尤其是在
横画和竖画的转折处,常常展现出强烈的张力和动
感。
5.墨色淋漓,富有层次:颜真卿的书法作品中,墨色
运用得当,淋漓尽致,使得作品层次分明,富有变
化。
颜真卿的书法风格深受后世书法家的推崇,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颜真卿的书风特点

颜真卿是中国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政治家和诗人,他的书风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气韵生动:颜真卿书法作品的气韵生动,是其书法艺术的核心。
他的作品无论是楷书、行书还是草书,都呈现出一种浑厚自然、端庄稳重的风格,展现出一种庄重典雅的气质。
其笔墨之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内涵,表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笔法圆润:颜真卿的书法作品笔法圆润,富有弹性,表现出一种柔中带刚的特点。
他的书法作品中多见圆弧形的笔画,流畅自如,富有节奏感。
同时,他善于运用顿笔和提按,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
三、结构严谨:颜真卿的书法作品结构严谨,注重字形的结构和笔画的位置,表现出一种整齐规范的艺术风格。
他的楷书作品注重结构的对称性和稳定性,行书和草书作品则更注重字形的流利性和连贯性。
四、师法自然: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师法自然,富有自然之韵。
他的书法作品中多见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出一种自然和谐的艺术风格。
同时,他注重笔墨的运用,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具有自然之美。
总之,颜真卿的书法作品以其气韵生动、笔法圆润、结构严谨和师法自然等特点,呈现出一种独特而富有魅力的艺术风格,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誉为
“颜体”,成为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颜真卿书法特点简介

颜真卿书法特点简介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被誉为“唐朝第一行书”。
颜真卿的书法特点独特而磅礴,充满了力量和韵味。
以下将对颜真卿书法的特点进行简要介绍。
一、气势恢宏的临摹技巧颜真卿饱满有力的笔画是他书法的最大特点之一。
他的字体刚劲有力,气势磅礴。
颜真卿善于运用大篆的瘦劲和小篆的圆润,将两者相结合,铸就了他独特的书法风格。
他的笔画有力度,使用的墨汁也较浓烈,使得他的作品更具磅礴之感。
二、雄浑而富有节奏感的构图颜真卿的书法构图丰富多样,富有动态和层次感。
他擅长用大篆的笔画来衬托小篆的圆润,使字体更加协调、平衡和美观。
他在书法中注重结构的安排和整理,使每个字体都能在整体中找到平衡点。
同时,颜真卿也注重从字形之间的关系中找到韵律和节奏感,使整个作品更加生动有力。
三、笔画的变化和繁复程度颜真卿的书法作品中,笔画变化丰富,繁复有致。
他善于运用各种笔画的变化来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他的作品中,有时飘逸自然,有时峻峭雄浑,有时柔和委婉,有时刚劲有力。
他通过不同笔画的运用,表现了对于生活的不同情感态度和艺术追求。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中的笔画变化是其作品之美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四、高度压缩和扭转的构字技巧颜真卿的书法作品中,字体通常被高度压缩和扭转,使其产生一种紧凑、有力的效果。
这种构字方式在字形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使得他的书法在审美上更加引人注目。
颜真卿的这种高度压缩和扭转的构字技巧,不仅能够充分展示他的高超技艺,同时也凸显了他对于字形构造的独到见解。
五、临帖功力深厚颜真卿对于临帖的要求非常严格,力求做到字迹清晰、工整有力。
临摹是学习和继承前贤书法传统的重要手段之一。
颜真卿善于临帖古人的名作,从中吸取养分,并将其融入自己的创作中。
他通过不断的临帖和练习,提高了自己的笔墨功力,使自己的书法更加纯熟和深邃。
综上所述,颜真卿的书法独树一帜,磅礴大气,充满力量和韵味。
他擅长临摹和构图,注重笔画的运用和字形的表达。
他的书法作品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和思考,影响了后世无数书法家和艺术家。
颜真卿的书写风格

颜真卿的书写风格
颜真卿,中国书法历史上著名的楷书四大家之首。
他的楷书书法,被称为颜体。
颜真卿的书写风格最大的特点是丰腴雄浑,磅礴大气。
颜体在运笔上为用笔肥厚、内含筋骨,洒脱雄健、浑厚有力。
总统来说,可以圆转、平正、均匀、疏朗四个词来概括。
1、圆转。
颜体的起笔,为圆转藏锋,带有典型的蚕头形状,在有的竖画时带有弧形,方中见圆,给人圆润的感觉,具有向心力。
2、平正。
颜体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既有筋骨,也有锋芒,一般横画略细,竖画、点、撇与捺略粗,给人四平八稳、不显漂浮的认知。
3、均匀。
颜体在处理左右结构的字时,会左右均衡,和谐得当,不会对比明显。
4、疏朗。
在书写时,颜体采用外紧内松的方式,多呈包围之势,给人疏朗大度的感觉。
颜真卿的书法风格丰富多样,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颜真卿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
他的行书技法不仅体现在笔法的精湛上,还反映了他的人格魅力和情感表达。
例如,《祭侄文稿》是颜真卿在侄子惨遭杀戮后的悲愤之作,通过顿挫纵横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
颜真卿作品的特点

颜真卿作品的特点
颜真卿是我国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作品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楷书风格:颜真卿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
这种风格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2.雄健宽博: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具有雄健宽博的特点,他的笔画横轻竖重,笔力浑厚,挺拔开阔雄劲。
结构方正茂密,气势恢宏,给人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
3.行草书风格:颜真卿的行草书遒劲有力、真情流露,结构沉着,点画飞扬。
在王派之后为行草书开一生面。
4.篆隶笔法:颜真卿的书法作品还汲取了篆隶和北魏笔意,使他的作品更具历史底蕴和艺术价值。
5.个人风格: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综上所述,颜真卿的作品特点主要表现在楷书的雄健宽博、行草书的遒劲有力、篆隶笔法的运用以及个人风格的独特等方面。
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唐代楷书典范,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颜真卿书法作品的特点是什么

颜真卿书法作品的特点是什么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在书学界是一个巅峰之作,那么颜真卿书法特点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颜真卿书法特点,希望对你有帮助!颜真卿书法特点1、“颜体”是针对颜真卿的楷书而言,特点是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浑厚,挺拔开阔雄劲。
2、“颜体”由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创,和柳公权合称为“颜柳”,有“颜筋柳骨”的说法。
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
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又以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
境界自然阔大庄伟了。
颜真卿最擅长行书和楷书,并自创了颜体,以书法精妙著称。
与颜真卿齐名的是柳公权,柳公权以楷书著称,用笔匀衡瘦硬,骨力遒劲,而颜真卿用笔肥愚,行笔略钝。
但是其书法虽然肥厚,但是却不失丰润饱满之感,整体端庄尊重。
颜真卿的楷书圆满却又有筋骨,雄健的笔力,沉稳的势气,整体气势大气磅礴,其书法更是树立了一代新风。
细观颜真卿书法,他的楷书一改唐代之风,颜真卿练字之初,家庭困苦,没有纸笔练字就用笔蘸着黄泥水在墙上练字,开始练书法之期,学习褚遂良,后来又学习张旭,最后将初唐四家的各家经典进行汲取,然后将篆隶和北魏笔意兼收,最终创出了自己的颜体。
雄健,宽博为主。
颜真卿擅长行书和楷书,他的行书遒劲郁勃,从他的行书作品中可以看到盛唐的场景,颜真卿将自己高尚的人格融入行书中,进行了完美的融合。
创作时笔匀却不锋芒毕露,外柔内刚,圆而有力。
颜真卿的生平简介颜真卿,字清臣,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合称“楷书四大家”,颜真卿的书法被称为“颜体”。
颜真卿在734年中了进士,在742年的时候任监察御史,巡查河东,陇州。
颜真卿为官清廉、公正,后迁升殿中侍御史,但是当时的宰相杨国忠排挤颜真卿,最后颜真卿被调离京城,任太原太守。
颜真卿在平原每日与文人好友驾舟畅谈,其实暗中却在为安禄山的谋反做抵御工作,在安史之乱中,颜真卿为抗击叛军做出了贡献,后来唐肃宗即位,他被封为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颜真卿书法的特点-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颜真卿书法的特点【颜真卿书法特点】1、“颜体”是针对颜真卿的楷书而言,特点是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浑厚,挺拔开阔雄劲。
2、“颜体”由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创,和柳公权合称为“颜柳”,有“颜筋柳骨”的说法。
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
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又以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
境界自然阔大庄伟了。
【怎样练好书法】1、临摹结合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的方法,不但初学书法要临摹,就是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还需要临摹。
学楷书需要临摹,学篆、隶、行、草各体书仍需要临摹。
书法家的一生都是在临摹中渡过的,在临摹中学习,在临摹中思考,在临摹中创造。
摹帖,就是用薄纸蒙在字帖上面,然后笔随影走,按照显露出来的字迹写,又叫“仿影”或拓写。
摹还有一种方法叫“描红”,即在印有双钩红线的字上去填写。
摹帖的方法:第一步先描红。
即从一本帖中选出清楚、完整的字,用透明而不透墨的薄纸,如打字纸、有光纸、描图纸等蒙在帖上,依着字的轮廓,用极细的线条钩成空心字,这叫“双钩”。
然后把钩好的字作为描红本,用红墨水填写,再用蓝墨水填写,最后用墨汁填写,这样写不但能加深记忆,而且节约纸张。
摹帖应注意笔随帖走,切勿失形,要看准笔画的来龙去脉,揣摩它的笔法和结构形态。
摹帖要带有“写”意,将笔画一笔写成,饱满而精到,切勿依葫芦画瓢地填描涂抹。
临帖,即在摹帖的基础上,对帖字的用笔、结字规律有了基本认识之后,对着帖写。
临帖有对临、格临和背临三种方法。
对临,即把字帖放在对面的帖架上照着写,这是最方便,最常用的临帖方法。
格临,即用透明纸打好格子(田字格、米字格、九宫格等)照式临写。
主要用以掌握帖字的结构部位。
背临,即把帖收起,凭记忆默写帖中的字,不但求其形,更要求其神。
背临之后可以集字为联或集字成篇,然后进入创作阶段。
摹帖笔随影走,古人怎样写,我们就怎样写,大小、长短、宽窄、粗细、方圆、斜正等都必须按帖字的要求去写,有一定的规范和约束。
摹帖的特点在于易学到古人的结构位置,但由于规范太死,反而失去了古人的笔意,用笔死板而不灵活,让人感到放不开,受不了;临帖或对临,或背临,或意临,加入许多书者自己的个性特点,所以易得古人的笔意,而易失古人的结构位置。
写来自由随意,追求个性,却得之甚少。
所以在临摹中必须临摹结合,先摹后临,既得古人的用笔方法,又得古人的结构规律。
练习时可以采用先摹后临,再反过来摹,摹完再临。
或者采用“双钩”的方法来研习结构规律。
摹临穿插,取长补短,效果极好。
临摹中要多看、多思、多琢磨,然后下笔。
下笔要准,先形似,后神似,以求形神兼备。
临摹后要反复对照检查,总结经验教训,在否定中提高,在教训中成熟。
2、先入后出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
临摹就是继承,就是向古人学习,学习前人优秀碑帖中的美的用笔、美的结字、美的章法、美的韵味和气势等。
但临摹还有一个入帖与出帖的关键问题。
不入帖,写不进去,或写出来不象,是无法与古人对话,无法学到古人书法妙处的。
但不出帖,即进去又出不来,太象古人,简直成了古人的书奴,一点自己的个性都没有,这样写,最终也形不成自己的书风特点。
关于入帖和出帖,清人姚孟起说得好:入帖时“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出帖时“不可无我在,无我便杂。
”“不可有我在”说的是要专心一意地临习古人法帖,把握帖字的精神面貌,要“一字一笔须从古帖中来”,不入帖便无本;“不可无我”说的是要在临像的基础上,吸取其它碑帖的长处,融会贯通,结合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创造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面貌,有个性,有创造,并逐步走向自由创作的新境界。
3、读帖善悟帖不仅要临,重要的还在读,学书善悟,即从读帖中领悟,有些古人优秀的法帖,不一定去临,只要认真阅读,反复体味,悟出其中的法度和韵味,便会自然而然地化入自己的书法创作之中。
阅读碑帖,并不是出声朗读碑帖的文字内容。
所谓读帖,这是书法的专门用语,即书法家在临摹碑帖之前,或在平常工作的间隙,翻阅碑帖和泛览墨迹,也就是仔细分析、研究、琢磨碑帖中每一个字的笔画、结构和整幅作品的章法、气势及韵味,边看边记,时常会情不自禁地用手指画起来,心追手摹,激动不已。
古人读帖非常认真。
曹操不但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有名的诗人、书法家,陕西汉中博物馆就有传为他书写的“滚雪”隶书碑刻。
相传他喜欢梁鹄的书法,便把梁鹄的字挂在帐中,一有空就读,连行军打仗也不放弃读帖。
相传三国魏时的大书法家钟繇“坐则画地,卧则画被”,学书非常刻苦,特别注意阅读和默写名帖。
唐代书法家欧阳询一次在行路中,发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碑,辗转赏读,站得两腿发酸,干脆坐下来读。
这样连续了三天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读帖犹同古人对话,交朋友,达到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鸣。
读帖从一点一画入手,仔细研究和琢磨古人用笔、结字、章法及气势、韵味之妙处。
通过阅读,眼观神会,潜移默化,以加深理解,锻炼视觉记忆,丰富、积蓄和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帖临一本,书观百家。
读帖不仅限于一两本,古今许多书法家的实践经验证明,读帖胜于临帖。
有些碑帖,我们不一定临,但可以阅读,深刻领会古人书法作品中的三味,积少成多,逐渐地吸收消化,才能奔汇腕底,充实于纸面,自然会手随眼高,眼使手灵。
入于眼,融于心,出于手,心手相应,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毛笔字】毛笔字——是指按传统法度书写的毛笔字,而不是用毛笔随意写出的字。
它是学习书法的第一阶段。
怎样写好毛笔字,是一个很复杂、很具体的大问题,不是一篇千字文所能讲透彻的。
颜真卿的书法特点:去俗登仙,行走自如在颜真卿60岁左右的那段时期里,文化艺术更是繁荣之极,诸如怀素、杜甫等时代人物的出现,他经历了人生中的风风雨雨,看透世间的来来往往,对于书法艺术以达到去俗登仙,行走自如的境界。
这时候颜真卿任抚州刺史,在公务之余,游山玩水,心境变得豁然开朗。
迄今所见颜真卿最大榜书“逍遥楼”,赫赫三个楷书大字是颜真卿62岁时所书,字近三尺,原大书写,一丝不苟,可见其气盛魄强。
书体端庄浑厚,茂密雄强,正不拘窘,庄不板滞,是迄今所见最大的颜书,也是“颜体”中风格独特的一幅匾书。
晚期代表作之一《麻姑仙坛记》,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
颜真卿时年63岁,正值仕途失意之际,此作反映其有问道向禅的心境。
《麻姑仙坛记》楷书大字本,字径约5cm,为颜真卿变法初具规模时的代表作。
与早期的《多宝塔碑》相比,面目完全不同。
文字胜于重刻本,唯其书法各异,多作俗书或通用字,如“从、光、或、召、异、流诸字,全不见颜真卿平常手法,此作打破横细竖粗、四平八稳的规范,碑中不少字一反常态,横粗而竖细。
“麻”字“林”的捺笔几乎无波脚,显得含而不露,近乎篆法。
这时,“颜体”正趋于成熟,笔法、结构随机应变,有许多字的结构和用笔近乎丑怪,这是颜真卿有意追求朴拙之美,有助于丰富书法的表现力和审美情趣。
历代书法家偏好此记。
宋欧阳修在《集古录》中说:“笔画巨细皆有法,愈看愈佳,然后知非鲁公不能书也。
”宋朱长文评为“秀颖超举,象其志气之妙”(《续书断》)。
清何绍基独爱此碑。
他认为此记“神光炳峙,朴逸厚远,实为颜书各碑之冠”(《跋黄瀛石大字麻姑仙坛记摹刻本》)。
另,传世的还有小字本《麻姑仙坛记》,极为精彩。
清王澍评道:“颜鲁公书,大者无过《中兴颂》,小者无过《麻姑坛》。
然大小虽殊,精神结构无毫发异。
熟玩久之,知《中兴》非大,《麻姑》非小,则于颜书思过半矣。
”(《虚舟题跋》)颜真卿在63岁至65岁期间我们能够看的经典作品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中兴颂》、《八关斋》、《宋碑》、《元结墓碑》。
这段时期的书法艺术风格古雅豪放,宏伟轩昂,沉著痛快,历代书法理论家对此评论甚高。
董逌《广川书跋》说:颜太师“以书名时,而此尤瑰玮,故世贵之。
今数百年藓封莓固,远望云烟外,至者仰而玩之,其亦天下之伟观者耶!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称:“《八关斋》骨肉匀停,绝不矜才使气,昔人以为似《鹤铭》,诚为近之。
”宋黄庭坚《论书》说《宋碑》(772年):“奇伟秀拔,奄有魏晋隋唐以来风流气骨。
”晚期行书代表《刘中使帖》(775年),又称《瀛州帖》。
信札,行书,墨迹本。
此帖与《与蔡明远帖》内容虽同属一般书信,但有一种欣慰之情溢于笔端。
《蔡帖》锋多敛含,此帖则锋芒耀露。
前者律动怡缓,此则急湍迸流。
“耳”字末笔拖长竟占一行,其欣慰之情,一抒为快。
且情未尽,意未完,故其下半篇之字比上半篇更大,如心胸舒张,激情不已,线条更加遒逸联绵。
明文徵明在帖后跋语中说:“徵明少年时,尝从太仆李公应祯观于吴江史氏,李公谓鲁公真迹存世者此帖为最。
徵明时未有识,不知其言为的。
及今四十年,年逾六十,所阅颜书屡矣,卒未有胜之。
”又说:“神气爽然,米氏所谓忠义映发、顿挫郁屈者,此帖诚有之,乃知前辈之不妄也。
”晚期楷书代表作《颜勤礼碑》(779年),全称《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公神道碑》。
现存于西安碑林,此为颜真卿71岁时为其曾祖父颜勤礼所书。
书体大气磅礴,雍容华美。
此碑是颜真卿书法进入完全成熟时期的作品。
从字形上看,改变了“二王”以来右肩微耸的欹侧结构,而借鉴篆隶书法,用较为平正的笔画,左右基本对称,示之以正面形象。
从用笔看,他注重一个“筋”字,有“颜筋柳骨”之称。
所谓“颜筋”,即字外显出肌肉丰满的力感,内里却骨骼健强。
颜书用笔多以篆法为之,每一笔均凝神静气,使毫摄墨,不令溢出笔画之外。
因用中锋书写,故圆厚而有立体感。
他用笔涩而不滑,如同屋漏痕,自然含蓄,骨气内蕴而又刚劲不挠。
在结体上既有规矩而又不为法度所囿,因字设体,随类赋形,根据字的不同结构作巧妙处理,显示出楷书的重心安稳,结构停匀,四外撑足,外密中疏,展蹙分明,避让有序,形成豁达端庄、大方雍容、遒劲豪宕、舒展开阔的特点。
《颜勤礼碑》在布局上也显示出“颜体”的气势美。
整篇如排兵布阵,戟戈森森,纵横成列,整齐大度,浑然一体。
在庄严整齐的前提下,做到了黑白互用,疏密得体,揖让有致,顾盼生姿。
晚期的楷书代表作《颜氏家庙碑》此碑是颜真卿72岁时为其父颜惟贞书立。
其意在发扬祖德,敷演家声。
颜真卿将自己一生功业德行告诸先人,心境肃穆平和,庄重笃实。
此碑书法沉雄宏恣,巧拙相生,也最能体现颜书成熟以后的独特风格。
其书气魄浩大,不使小巧;筋骨刚健,用笔凝重;形质朴拙,不敷雕饰;韵味醇厚,与日芳烈;端庄严正,精神浸人。
因此,备受历代书家推崇。
对于颜真卿一生来讲是一位忠实于王室的要官,人格魅力极高,晚年被叛军李希烈缢死在蔡州(今河南汝南),后来官军收复蔡州,鲁公魂归故里,皇帝废朝五日,长安城万人出巷,送一代忠烈;从书法艺术来讲,他是一位影响书法史的书法大家,他集中了一切圆、厚、沉、稳、拙、大等特点,创造出一种不同于“二王”的新的风格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