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利用共焦扫描干涉仪分析激光器的模式.

合集下载

关于激光模谱分析实验模式图的讨论

关于激光模谱分析实验模式图的讨论

关于激光模谱分析实验模式图的讨论李丽华;杨冰;孙桂芳【摘要】对近代物理实验中激光模谱分析实验激光模式图的具体表示形式及所表达的物理含义进行了分析及讨论.【期刊名称】《大学物理实验》【年(卷),期】2012(025)006【总页数】2页(P35-36)【关键词】模式谱线;模式图;频谱图;模谱图【作者】李丽华;杨冰;孙桂芳【作者单位】聊城大学,山东聊城252059;聊城大学,山东聊城252059;聊城大学,山东聊城252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4-33在教材的阐述或在教学的讲解过程中,借助“示意图”来说明或讲解物理问题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辅助方式。

运用“示意图”不仅有助于讲解者更清楚地阐明问题,而且更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讲解的内容。

尤其是对一些较为复杂或抽象的物理概念,有时仅通过文字描述或语言表达是难以阐述清楚的,但若采用相应的“示意图”来辅助说明,则可帮助学习者建立一个清晰直观的物理图像。

这对于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图文并茂”往往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1]。

激光模谱分析实验是近代物理实验中的一个基础实验[2-7],通过该实验应使学生了解激光器的模式结构这项重要的性能指标。

在激光模谱分析实验的教学中,发现有些教材中模式图的表示形式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在此提出一些看法,与大家讨论。

1 问题与讨论1.1 激光模式分布图的表示形式在激光模谱分析实验中,运用模式图来描述激光的模式分布,有助于对激光模式概念的理解和激光模谱的分析,而且模式图以简洁的形式直观清晰地反映出激光模谱的特征。

不同的实验教材中模式图的表示形式有所不同,有些近代物理实验教材[5-6]的模式图的表示形式如图1。

由图1可见,横坐标表示频率v,而各模式谱线用TEMmnq的形式来表示。

此二者组合在一起是不相符合的,因为TEMmnq往往用以表示激光器的模式状态(例如常用来表示激光束横向光场的分布状态),所以,用TEMmnq与单向递增的频率v对应是不严格、不规范的。

实验一_利用共焦扫描干涉仪分析激光器的模式

实验一_利用共焦扫描干涉仪分析激光器的模式

. 实验一 利用共焦扫描干涉仪分析激光器的模式 实验序号 No:225001一、实验目的1.了解稳定球面腔激光器的模式结构;2.掌握利用共焦扫描干涉仪分析激光器输出模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激光模式的一般分析由光学谐振腔理论可以知道,稳定腔的输出频率特性为:L C V mnqh 2 = [ ) 1 ( 1 + + + n m q p ]cos ­1[(1— 1 R L )(1— 2R L )] 1/2 (1)其中:L —谐振腔长度;R 1、R 2—两球面反射镜的曲率半径; q —纵横序数; m 、n —横模序数;利用共焦扫描干涉仪分析激光器模式Analyze Laser ModesUsing Co­focal Scanning Interferometerη—腔内介质的折射率。

横模不同(m 、n 不同),对应不同的横向光场分布(垂直于光轴方向),即有不同 的光斑花样。

正因为如此,人们常用目测方法判断激光器的横模结构,这对于简单且规范 的横模花样较方便,但对于复杂的横模,目测则很困难。

精确的方法是借助于仪器测量, 本实验就是利用共焦扫描干涉仪来分析激光器输出的横模结构。

由(1)式看出,对于同一纵模序数,不同横模之间的频差为:) ( 1 2 '' : n m L C nm mn D D p h u D + =cos ­1[(1- 1 R L )(1- 2R L )]1/2 (2)其中:Δm=m -m ′;Δn=n -n ′对于相同的横模,不同纵模间的频差为q LCq q D h u D 2 ' : =其中:Δq=q -q ′,相邻两纵模的频差为LC q h uD 2 =(3)由(2)、(3)式看出,稳定球面腔有如图 1—1的频谱。

(2)式除以(3)式得cos ) ( 1 ' ' : n m n m mn q D D p n D D + = ­1 [(1- 1 R L )(1- 2R L )]1/2(4)设:qn m mn u D u D D ' ' : =;S= p 1 cos ­1[(1-)] 1 )( 21 R L R L - 1/2 Δ 表示不同的两横模(比如υ00 与υ10)之间的频差与相邻两纵模之间的频差之比,于是 (4)式可简写作:Sn m D =D + D ) ( (5)只要我们能测出 Δ,并通过产品说明书了解到 L 、R 1、R 2(这些数据生产厂家常给出),那 么就可以由(5)式求出(Δm +Δn )。

He-Ne激光器的模谱与模分裂实验报告

He-Ne激光器的模谱与模分裂实验报告

He-Ne激光器的模谱与模分裂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对利用共焦扫描球面干涉仪在示波器上观察了长短两个He-Ne激光器模谱,在模谱上辨认了自由光谱区,并测量了纵、横模的频率间隔,而后观察了横模的图样。

又利用频率分裂和模竞争实验激光器测量了增益曲线,观察了模分裂现象。

关键词:He-Ne激光器、模谱、偏振、模分裂一,引言激光是20世纪60年代的伟大发明。

它的诞生影响到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

激光是受激辐射光,所以它具备与普通光源不同的性质,即极好的方向性、单色性和极高的亮度。

激光器由增益介质、光学谐振腔和激励能源组成。

激光谐振腔有本征频率,每一个频率对应一种光场分布,叫做一种模式。

谐振腔的结构不同,它的模式也不同。

福克斯和李对平面谐振腔进行了模式计算,博伊德和戈登将他们的计算结果推广到共焦腔,此后许多人对非共焦球面腔及其他各类型的光学谐振腔也分别给出了模式结构的计算公式。

本实验“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可以用来研究开放式谐振腔的模式结构。

激光模分裂指的是由物理效应,如双折射和塞曼效应等把激光器的一个频率分裂成两个的现象。

激光束由受激辐射产生,光束中的光子都具有相同的偏振状态,所以大多数类型的激光器输出的每一个纵模(频率)也都是线偏振的,而且相邻的两个纵模要么是正交偏振的,要么是平行偏振的。

本实验正式利用激光器输出光束的偏振特性研究由双折射效应引起的激光频率分裂。

二,实验原理1,激光以及He-Ne激光器如果一个腔体中同时存在着原子体系和光讯号,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归结为三个基本过程,即自发辐射、受激吸收和受激发射。

对于激光束,同时存在着受激吸收和受激发射。

有激光输出,要求受激发射超过受激吸收,必须是高能级的原子数密度N2大于低能级的原子数密度N1。

我们把出现N2>N1的情况称为“粒子数反转”。

用放电激励的方法使N2>N1,那么,由于激光器两端有两块互相平行的高反射镜子,使光讯号在激光器的腔体中不断来回振荡,不断放大,最终就形成强烈的激光束。

使用激光器进行光学共焦显微镜实验的技巧

使用激光器进行光学共焦显微镜实验的技巧

使用激光器进行光学共焦显微镜实验的技巧光学共焦显微镜(Confocal Microscopy)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显微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

而激光器作为光学共焦显微镜中的关键部件,其运用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我们将探讨使用激光器进行光学共焦显微镜实验的技巧。

1. 激光器的功率和对准技巧光学共焦显微镜中的激光器通常具有很高的功率,因此,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

首先,确保佩戴好安全眼镜,避免激光束直接照射到眼睛。

其次,调整激光器的功率,以免超出样本所能承受的范围,导致样本损坏或假象产生。

最后,仔细调整激光束的对准,使其经过共焦显微镜的光路,保证光束在样本表面均匀聚焦。

2. 激光器的波长选择不同的样本具有不同的发光特性,因此需要根据样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激光器波长。

一般来说,绿光和红光的激光器波长是最常用的。

绿光激光器适用于大多数生物标记物,而红光激光器则适用于染料较深或厚度较大的样本。

在实验之前,可以先进行波长选择的试验,以确定最适合的波长来观察样本。

3. 去除背景噪音在进行光学共焦显微镜实验时,背景噪音是影响成像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

由于实验室环境中存在各种光源干扰,因此需要通过设置合适的滤光片和调节光路来降低背景噪音。

此外,根据样本的特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图像处理和背景校正,进一步提高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

4. 样本固定和准备在进行光学共焦显微镜实验之前,样本的固定和准备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样本应被固定在适当的载玻片或载体上,以确保样本的稳定性。

对于生物样本,应使用合适的染料来标记所需观察的结构或细胞。

同时,还需要确定合适的缓冲液和显微镜目标介质,确保样本在光学共焦显微镜中得到充分的对焦和成像。

5. 参数设置与图像采集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根据样本的特点设置合适的参数,如放大倍数、扫描速度、像素大小等。

较大的放大倍数可以获得更高的分辨率,但也会增加成像时间。

光信息专业实验报告:氦氖激光模式实验

光信息专业实验报告:氦氖激光模式实验

光信息专业实验报告:氦氖激光模式实验氦氖激光器在实际应用,尤其是基础实验教育中应用非常广泛。

本实验对氦氖激光器的性质进行了测量,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氦氖激光器光斑大小和发散角的测量,二是利用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与示波器对氦氖激光器的模式进行分析。

实验仪器及技术参数:1、氦氖激光器:中心波长632.8nm、谐振腔腔长246mm、谐振腔曲率半径为1m2、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腔长20mm、凹面反射镜曲率半径20mm、凹面反射镜反射率99%、精细常数>100、自由光谱范围4GHz3、示波器、光学镜若干实验一氦氖激光器光斑大小和发散角的测量氦氖激光器发出的光束为高斯光束,高斯光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光束。

我们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来理解高斯光束。

1、横向方向高斯光束之所以称为高斯光束,正是因为其基模在横向上光强的分而呈高斯分布型。

即⁄](1)是I oo(r,z)=I oo(z)exp[−2r2w2(z)其中,下标00表示基横模,I oo(z)表示中心处的光强,r表示横截面离中心的距离,z 表示所研究的光斑所处的纵向上的位置,w(z)表示z处的光束半径。

光束半径w(z)定义为振幅下降到中心振幅1/e的点离中心的距离,或者说光强下降到中心光强1/e2的点离中心的距离。

从(1)式可以看出,高斯光束横向上光强随着离中心位置越远,光强越小,至w(z)处已基本下降为0,集中了86.5%的功率。

以上的说明可以用图1表示。

图1 高斯光束横向上振幅分布和光强分布2、纵向方向由横向方向上高斯光束的说明可以看出,整个高斯光束可以看成是横向上高斯光斑沿纵向z 轴传播形成的。

那么,纵向上光斑是如何传播的呢?理想的高斯光事假设传播过程中光的总能量不变,传播的过程只是光斑大小发生了变化。

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在空间的传播如图2所示。

光束截面最细处成为束腰。

我们将柱坐标(z, r, φ)的原点选在束腰截面的中点,z是光束传播方向。

束腰截面半径为w0,距束腰为z处的光斑半径为w(z),则w(z)=w o[1+(λzπw o)2]12⁄(2)其中是λ激光波长。

5_1氦氖激光器的模式分析实验报告

5_1氦氖激光器的模式分析实验报告

近代物理实验报告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分: ____________ 实验时间:2009年_03_月J7_日,第三周,周三,第5-8 节实验者:班级材料0705学号200767025 姓名童凌炜同组者:班级材料0705 学号200767007 姓名车宏龙实验地点: 综合楼50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条件:室内温度_________ , 相对湿度 ____________ % ,室内气压_______实验题目:氦氖激光器的模式分析实验仪器:(注明规格和型号)扫描干涉仪;高速光电接收器;锯齿波发生器;示波器;半外腔氦氖激光器及电源;准直用氦氖激光器及电源;准直小孔。

实验目的:(1) 了解扫描干涉仪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 (2)学习观测激光束横模、纵模的实验方法实验原理简述: 1. 激光器模式的形成激光器由增益介质、谐振腔、激励能源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如果用 某种激励的方式,使介质的某一对能级间形成的粒子数反转分布成持续振荡的条件是:光在谐振腔内往返一周的光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即2uL q q相邻两个纵模的频率间隔为C 2uL因此可以得知,缩短腔长的方法是获得单纵模运行激光器的办法之一当光经过放电毛细管时,每反馈一次就相当于一次衍射 ,多次反复衍射,就在横向的同一波腹处形成一个或多个稳定的衍射光斑 。

每一个衍射光斑对应一种稳定的横向电磁场分布 ,称为一个横模。

模式指激光器内能够发生稳定光振荡的形式,每一个膜,既是纵模,又是横模,纵模描述了激光器输出分立频率的个数,横模描述了垂直于激光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光场的分布情况 。

激光的线宽和相干长度由纵模决定光束的发散角、光斑的直径和能量的横向分布由横模决定。

,一个膜由三个量子数表示,通常记作由于自发辐射的作用,将有一定频率的光波产生并在谐振腔内传播 被增益介质增强、放大。

激光物理实验报告

激光物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激光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2. 掌握激光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

3. 通过实验,加深对激光物理理论的理解,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激光(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是一种通过受激辐射产生的高亮度、高单色性、高方向性的光。

激光器由增益介质、光学谐振腔和激励能源组成。

当增益介质中的原子或分子被激发后,处于高能级,随后以受激辐射的方式释放光子,形成激光。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激光器:He-Ne激光器2. 光学谐振腔:球面反射镜、平面反射镜3. 光具座4. 光电探测器5. 计时器6. 光功率计7. 精密测量仪器:钢板尺、游标卡尺等四、实验内容1. 激光器结构观察(1)观察He-Ne激光器的结构,了解其组成部分。

(2)识别增益介质、光学谐振腔和激励能源。

2. 激光特性测量(1)测量激光的波长:利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激光的波长。

(2)测量激光的功率:利用光功率计测量激光的功率。

(3)测量激光的频率:利用光电探测器测量激光的频率。

(4)测量激光的方向性:利用钢板尺测量激光束的扩散角度。

3. 激光模式分析(1)观察激光的横模:利用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观察激光的横模。

(2)分析激光的纵模:利用光栅光谱仪观察激光的纵模。

4. 激光应用实验(1)激光切割实验:利用激光器进行金属板材的切割实验。

(2)激光焊接实验:利用激光器进行金属板材的焊接实验。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激光器结构观察:He-Ne激光器由增益介质、光学谐振腔和激励能源组成。

增益介质为Ne气体,光学谐振腔由球面反射镜和平面反射镜组成。

2. 激光特性测量:(1)激光波长:632.8nm(2)激光功率:1mW(3)激光频率:4.7×10^14Hz(4)激光方向性:扩散角度为1.5°3. 激光模式分析:(1)激光横模:观察到激光的横模结构,分析其特点。

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实验报告

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与氦氖激光器光束的模式分析实验一、预习部分(可附页) 预习成绩:1. 激光纵模的形成激光器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增益介质、谐振腔和激励能源。

如果用某种激励方式,将介质的某一对能级间形成粒子数反转分布,由于自发辐射和受激辐射的作用,将有一定频率的光波产生,在腔内传播,并被增益介质逐渐增强、放大。

被传播的光波决不是单一频率的(通常所谓某一波长的光,不过是光中心波长而已)。

因能级有一定宽度,所以粒子在谐振腔内运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实际激光器输出的光谱宽度是自然增宽、碰撞增宽和多普勒增宽迭加而成。

不同类型的激光器,工作条件不同,以上诸影响有主次之分。

例如低气压、小功率的He-Ne 激光器632.8nm 谱线,则以多普勒增宽为主,增宽线型基本呈高斯函数分布,宽度约为1500MHz ,只有频率落在展宽范围内的光在介质中传播时,光强将获得不同程度的放大。

但只有单程放大,还不足以产生激光,还需要有谐振腔对它进行光学反馈,使光在多次往返传播中形成稳定持续的振荡,才有激光输出的可能。

而形成持续振荡的条件是,光在谐振腔中往返一周的光程差应是波长的整数倍,即q q nL λ=2 (1)这正是光波相干极大条件,满足此条件的光将获得极大增强,其它则相互抵消。

式中,n 是折射率,对气体n ≈1,L 是腔长,q 是正整数,每一个q 对应纵向一种稳定的电磁场分布λq ,叫一个纵模,q 称作纵模序数。

q 是一个很大的数,通常我们不需要知道它的数值。

而关心的是有几个不同的q 值,即激光器有几个不同的纵模。

从式(1)中,我们还可以看出,这也是驻波形成的条件,腔内的纵模是以驻波形式存在的,q 值反映的恰是驻波波腹的数目。

纵模的频率为nLc q v q 2=(2)同样,一般我们不去求它,而关心的是相邻两个纵模的频率间隔 Lc nL c v q 221≈=∆=∆ (3) 从式中看出,相邻纵模频率间隔和激光器的腔长成反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 利用共焦扫描干涉仪分析激光器的模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稳定球面腔激光器的模式结构;
2.掌握利用共焦扫描干涉仪分析激光器输出模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激光模式的一般分析
由光学谐振腔理论可以知道,稳定腔的输出频率特性为:
L
C
V
mnq
η2=
[)1(1+++n m q π]cos -1[(1—1R L )(1—2R L )]1/2 (1)
其中:L —谐振腔长度;
R 1、R 2—两球面反射镜的曲率半径; q —纵横序数; m 、n —横模序数; η—腔内介质的折射率。

横模不同(m 、n 不同),对应不同的横向光场分布(垂直于光轴方向),即有不同的光斑花样。

正因为如此,人们常用目测方法判断激光器的横模结构,这对于简单且规范的横模花样较方便,但对于复杂的横模,目测则很困难。

精确的方法是借助于仪器测量,本实验就是利用共焦扫描干涉仪来分析激光器输出的横模结构。

由(1)式看出,对于同一纵模序数,不同横模之间的频差为: )(1
2'
':n m L C n m mn ∆∆π
ηυ∆+=
cos -1[(1-1R L )(1-2R L )]1/2 (2)
其中:Δm=m -m ′; Δn=n -n ′
对于相同的横模,不同纵模间的频差为 q L
C
q q ∆ηυ∆2':=
其中:Δq=q -q ′,相邻两纵模的频差为
L
C
q ηυ∆2=
(3) 由(2)、(3)式看出,稳定球面腔有如图1—1的频谱。

(2)式除以(3)式得 cos )(1
'':n m n m mn q ∆∆π
ν∆∆+=-1[(1-1R L )(1-2R L )]1/2 (4)
设:
q
n m mn υ∆υ∆∆'':=
; S=
π
1
cos -1[(1-
)]1)(2
1R L
R L -1/2 Δ表示不同的两横模(比如υ00与υ10)
之间的频差与相邻两纵模之间的频差之比,于是(4)式可简写作:
S
n m ∆
=
∆+∆)( (5) 只要我们能测出Δ,并通过产品说明书了解到L 、R 1、R 2(这些数据生产厂家常给出),那么就可以由(5)式求出(Δm +Δn )。

如果我们选取m=n=0作为基准,那么便可以判断出横模序数m 、n 。

例如,我们通过测量和计算求得(Δm +Δn )=2,那么,激光器可能工作于υ00、
υ
10、υ01、υ11、υ20、υ02。

2.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的基本工作原理
共焦球面扫描干涉仪由两块镀有高反射率的凹面镜构成,如图1—2。

反射镜的曲率半径R 1=R 2=L 。

图 1-2
由于反射镜的反射率相当高,注入腔内的光束将在腔内多次反射形成多光束,从多光束干涉的角度来看,入射光束中那些满足干涉相长条件的光谱成分才能透过干涉仪。

当光束正入射时,干涉相长的条件为:
ληm L =4 (6)
其中η为折射率;L 为腔长;m 为一正整数。

这种干涉仪通常R 1固定,而R 2装在一块管状压电陶瓷上。

如果在压电陶瓷y 方向上加一周期性的信号电压,那么R 2将随压电陶瓷周期变形并沿轴向在中心位置附近做微小振动,因而干涉仪的腔长L 也做微小的周期变化。

从(6)式看出,当L 变化时,干涉仪允许透射的光波波长也做周期的变化。

因此,干涉仪便对入射光的波长进行扫描。

当L 改变λ/4,则干涉仪改变一个干涉级,我们定义相邻两个干涉级之间所允许透射光的频差为干涉仪的自由光谱范围:
L
C
F ην∆4=
(7) 只要注入光束的频谱宽度不大于ΔυF ,那么在干涉仪扫描过程中便能逐次透过,若在干涉仪的后方使用光电转换元件接收透射的光强,再将这种光转换为电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中,于是在示波器的荧光屏上便显示出如图1—1那样的激光频谱。

将该谱图拍照下来,在读数显微镜下读取相应的Δ值,再求出待测激光器的S 值,代入(5)式,即可求出(Δm +Δn ),进而断定横模序数。

三、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下图
将He-Ne 激光器和扫描干涉仪装架在一根导轨上,实验中的扫描干涉仪和硅光电池已装在一起。

本实验用读数显微镜读取数据。

四、实验步骤
1.用卡尺测量H e-N e 激光器的腔长L ,了解谐振腔反射镜的曲率半径R 1和R 2。

2.开启示波器,使用双线状态工作。

3.开启信号发生器,调整有关旋钮,使其输出锯齿波信号,时间间隔10~80mS ,电压50~100V 。

把此信号直接加到扫描干涉仪的压电陶瓷上;从信号发生器有衰减的输出端引出信号并接至示波器的y 2上。

(注意:此操作前务必将示波y 2的输入幅度钮拨到20V/cm 档,以免损坏仪器。


4.点燃被测He ~Ne 激光器,调整激光束与扫描干涉仪共轴。

将硅光电池盒从干涉仪上拿下,在干涉仪的后面放一白纸屏,在屏上可以看见一闪动的红光点,闪动频率与输入信号频率相同。

5.旋上硅光电池盒,把接收到的信号输送到示波器的y1,改变y2的衰减,使在荧光屏上的波形适中,为使波形稳定,使示波器工作在y2触发状态。

6.待测激光器输出稳定后,用示波器照相机拍下频谱波形,(为取平均测试数据,拍摄5张照片)。

如采用记忆示波器可将波形存储下来。

7.处理照相胶卷或将记忆示波器上的波形打印出来。

8.用读数显微镜测量相邻纵横之间的距离和以ν00为基准的某一横模间距,求出Δ,并把测试数据填入数据表格。

9.计算出S值,连同Δ的平均值代入(6)式,求出(Δm+Δn),判断激光的横模序数。

五、思考与习题
1.如果提高加在压电陶瓷上的锯齿波电压的幅度,示波器荧光屏上会出现二组或三组形状相同的脉冲信号,这是为什么?是否是激光输出的模式增加了?
2.为什么用扫描干涉仪就可以在示波器的荧光屏上显示待测激光器输出频谱结构?
3.在刚刚点燃激光器时,示波器上显示的激光器的输出频谱一直在漂移,经过一段时间又趋于稳定,这是为什么?
4.分析所测Δ值的误差来源。

5.仅仅为了测试激光器的横模序数和仅仅为了观察激光器全部输出模式结构,选用扫描干涉仪的自由光谱范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附录:WSS系列共焦球面干涉仪有关参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