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导论_intro

合集下载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2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2

A·马歇尔与《经济学原理》
04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凯恩斯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急剧 发展,1923-1933的经济大危机对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破坏。资本主义经济实践 与传统的经济理论所宣扬的自由竞争和自由 放任产生严重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凯恩斯 于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提出有效需求理论体系和通过国家干预经济 以求减少失业,这被称为“凯恩斯革命”, 是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三次 革命。。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 英国)被 认为是现代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自 他以后至今无人能够超越。凯恩斯一生著述 颇丰,主要有《印度的通货和财政》、《货 币改革论》、《货币论》、《如何筹措战 费》、《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等。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
上节回顾
1、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在有限资源的各种可 供利用组合中,进行选择的科学。 2、微观经济学: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及决定,来说 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3、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 中各种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 分利用。
05
凯恩斯以后 ——新古典综合派
萨缪尔森(1915-2009)和他的导师汉森是凯 恩斯主义在美国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研究涉 及经济理论的诸多领域,例如一般均衡论、福 利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等。萨缪尔森的经典 著作《经济学》成为全世界最畅销的经济学教 科书。书中的税收理论、政策主要包括税收性 质、税收原则、税收影响。 1970年,55岁的萨缪尔森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 尔经济学奖的美国人,他于1947年成为约 翰·贝茨·克拉克奖的首位获得者,。
03

SSG00007经济学导论

SSG00007经济学导论

《经济学导论》
课程名称:经济学导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Economics
课程代码:SSG00007
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
课程类别:社会科学
授课对象:全校大二及以上年级本科学生
开课单位: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授课教师:杨俊教授,苏素副教授、吴锐副教授
课程简介:
经济学描述、分析和阐释社会生活中各种经济现象,着力研究资源稀缺条件下社会主体的优化选择与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

本课程内容包括:供求与消费、成本分析、市场结构与企业决策、宏观经济概论等。

课程紧密结合经济生活现实,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经济理念和经济分析思维方式,初步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具备利用经济学知识理解和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微观经济现象与个体决策、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的初步能力。

参考教材:
(1)梁小民,《西方经济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N.格里高利·曼昆,《经济学原理(第6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考核方式:出勤10%+平时表现30%+期末考试60%。

经济学导论

经济学导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1什么是经济学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现代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充分利用, 由此形成了“微观经济学” 和“宏观经济学” 两个分支学 科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源合理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主要 研究资源充分利用问题。
1.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单个厂商和单个市场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 策划书
(二)活动背景 这部分内容应根据策划书的特点在以下项目中选取内容重点
阐述 (三)活动目的、意义和目标 活动的目的、意义应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目的要点表述清楚 (四)资源需要 列出所需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包括使用的地方 (五)活动开展 作为策划的正文部分,表现方式要简洁明了,使人容易理解,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合同
(三)写作注意事项 合同的写作时必须注意: 1.形式合法性 2.内容具体性 3.语言准确性 4.书写规范性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合同
二、类型与写作 (一)劳动合同 1.概念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 2.劳动合同的类型 劳动合同可以不同标准划分不同的种类,常见种类是: (1)聘用合同 (2)录用合同 (3)借调合同 (4)停薪留职合同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1什么是经济学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可以看出,它们研究
的对象、解决的问题、中心理论都是不同的,但它们存在密 切的联系。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互相补充。经济学的目的是实 现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为了达到这泪的,既要实现资源的 合理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在假定资 源已实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如何达到最优配置问题;宏观 经济学在假定资源已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达到充 分利用的问题。

经济学 第一章 经济学基础导论

经济学  第一章 经济学基础导论
经济人是自私的,这里的自私表示:经济人会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 (关于伦理道德、政治等问题,在这里是不需要考虑的。因为这是经济 学)。在现代社会中,很多旧的观念需要转变:a.你是不是热爱集体?b. 是集体利益重要还是个人利益重要?c.你为什么要工作?为什么你喜欢更 高的工资?
(2)经济学假定,人们都具有完全的信息,你所买到的东西:一是一定 是你自己愿意买的;二是一定是最合意的。假设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对 各种信息都充分了解。比如对于消费者来说,完全的信息是指消费者了 解欲购商品的价格、性能、使用后自己的满足程度等等。
第一节 经济学的对象
人们心目中的经济学: (1)当人们知道你是教经济学课程的时候,会问你:你
认为近来股票市场的状况如何?股票会不会涨?你觉得那 一种股票比较好呢? 现在的房子价格如何?现在值不值得买房子呢? 现在的商品,比过去更贵了还是更便宜了?商品的价格高 好还是低好? ◦ 为什么即使总经理的打字速度比秘书快,仍然是让秘书
研究并需要回答的经济问题。
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1],或者说生产这 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在经济学中,这种资源的相 对有限性被称为稀缺性(scarcity)。
这里要注意的是,经济学上所说的稀缺性是指相对的稀缺性, 即从相对的意义上来谈资源的多寡的,它产生于人类欲望的无 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这一矛盾。这也就是说,稀缺性强调的不 是资源的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相对于欲望无限性的有限性。
经济学基础
经济学不能确保你发财,但是,没有经 济学,你简直非吃亏不可。
经济学不能保证你不失业,但确能使你 知道你为什么失业。 ——萨谬尔森
90年代末,当财经类人才找不到合适 的工作时,他们就深刻的体会到了经 济学中供给与需求原理的重要性。

中英经济学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

中英经济学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

3.经济学与政策 经济学与政策 通常用实证的方式对政策起作用。 实证的方式对政策起作用 通常用实证的方式对政策起作用。 对事实进行描述,要说明的是有关现象 对事实进行描述, 是什么的问题。 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的观点 通常对应的是规范的观点。 通常对应的是规范的观点。 对价值判断的一种描述, 对价值判断的一种描述,他要说明有关 应该是什么的命题,比如该与不该, 应该是什么的命题,比如该与不该,是 好是坏,是否值得赞赏的观点。 好是坏,是否值得赞赏的观点。
4.生产可能性边缘曲线 生产可能性边缘曲线
民用品 A●0Fra bibliotekB 军用品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个体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 为研究对象, 以个体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以价 为中心。 格为中心。 单个消费者 生产者 单个市场 研究的两个基本前提假设 研究的两个基本前提假设 假设(经济人假设 假设) 理性人 假设(经济人假设) 完 全信息假设 全信息假设
第三节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必然性 1.中国原有经济体制 中国原有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这种体制的弊端 这种体制的弊端
一、 在所有制关系方面,搞“一大二公”单一化, 把社会主义等同于全民所有制,把集体经济所 有制看成落后的经济形式。企业没有自主权, 只能听上级主管部门的指令和长官意识,成为 国家机关的附属物; 二、在经济运行机制方面,搞高度集中的计划经 济,排斥市场和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三、在收入分配方面,吃“大锅饭”,搞平均主 义。 四、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经济理论,是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 革的直接理论依据。

经济学导论

经济学导论

《经济学导论》课程简介
一、课程中文名称:经济学导论
课程英文名称:E conomic Introductory Remarks
二、学时与学分:32学时1学分
三、课程类别:经济管理类(类别编号:748)
四、预修课程:高等数学
五、内容简介:
经济学是现代人需要了解的基本学科,也是全世界各高等院校均开设的重要选修课程,帮助学生理解生活、工作和社会中的经济运行、经济选择、经济决策与经济政策。

本课程内容分为 9章,涵盖了宏微观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和内容,包括供求理论,消费理论,生产与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国民收入核算与简单决定,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周期、失业与通货膨胀等,是入门性质的经济学。

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第一,建立初级经济学理念;第二,认识和理解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形成分析宏微观经济现象、微观经济决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初步能力;也可为有兴趣进一步研究经济学的同学形成初步经济学框架。

六、课程教材:梁小民主编.经济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4
七、参考书:N.lGregory Mankiw, 《Principles of Economics》(英文版),Parragon出版社,
2007.1
八、考核方式:论文。

经济学导论

经济学导论
习惯、本能 命令(计划或统治经济) 市场(自由经济) 混合经济
1.2 市场机制
什么是市场? 产品和服务的交换场所 维持产品和服务进行交换的关系
三个主要的市场
产品市场
出售产品
购买产品
厂 商
雇佣劳动 劳动市场 出售劳务
个 人
投资于资本
借钱或投资
资本市场
市场机制与“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的经济行为——整
个价格、产量、就业的运动。如通货膨胀、 失业、GDP。 微观经济学:研究经济中的个别分子,如 厂商或家庭的行为。如:沃尔玛进入南京 对南京零售业的影响等问题。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企图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 断,只考虑建立经济事物之间关系的规律。
90%的经济问题是实证分析,经济学者 之间的重大分歧在规范领域。
课堂习题
把下列题目分别归入微观经济学或宏观经 济学:
1、家庭关于把多少收入用于储蓄的决策 2、政府管制对汽车废气的影响 3、高储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4、企业关于雇佣多少工人的决策 5、通货膨胀率和货币量变动之间的关系
把下列每种表述归入实证表述或规范表述, 并解释之:
市场机制----市场主客体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通常指 市场的供求规律
“看不见的手” ----每个人都力求运用自己的资本生产 出最大的价值。一般而言,他们既不打算促进公共事 业,也不知该促进多少,他们只考虑自己的安全,自
己的所得。正是如此,他们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引导,
实现着自己并不打算实现的目标。通过追求他自己的 利益,他们能够,与有意去促进相比,更有效地促进 社会的福利。《国富论》亚当.斯密(1776)

经济学导论(ppt 519页)

经济学导论(ppt 519页)

在微观经济分析中为简化分析过程,大多 使用线形需求函数。
QD = a - bP
其中a,b是常数,且a,b>0,该函数对应的需 求曲线为一条直线。
第三节 供给和供给规律
一、供给 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
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该 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规律:商品价格上升,生产者的供给量 增加;商品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5)通过市场价格的自发调节,资源 朝着相对价格高的用途上配置。
(二)计划经济
在这种经济体制中,所有与资源配 置有关的经济活动都由政府或通过 政府指令来进行。国家从三个层次 对资源进行配置。
1. 在现在消费和未来投资之间分配,通 过牺牲现在消费,把资源用于投资,以 提高经济增长速度。
2. 在微观经济层次上计划各行业以及各 企业的产量、所使用的生产技术、需要 的劳动力和其他资源。
(4) 一些公司的行为对社会是有害的。
(5) 私有企业不会生产一个对社会有 用但对自身无利的产品。
(6) 自由市场经济可能导致宏观经济 的不稳定。
从伦理学的意义上,自由市场经济从自 我利益出发,可能会鼓励自私、贪婪、 物质主义和权力至上的观念。
(二)对完全计划经济的评价
中央政府的计划就可以克服自由市场经济 的一些问题,使整个国家的资源配置符合 特定的国家目标。实践中,命令式的计划 经济为达到这些目标,却是以巨大的社会 和经济成本为代价的。
第一,投入品的价格变动。
第二,生产技术的变化。
第三,企业组织的变化。
第四,政府政策的变化。
2. 替代品的价格。
3.连带产品的价格。
4. 自然灾害和其他无法预期的事件
5. 生产者的目的。
6.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urse Outline
• • • • • Session 6 Business Ownership Session 7 Management Session 8 Marketing Session 9 Financial Info & Accounting Session 10 International Finance
What Does Economics Do?
• Proponents of economics claim that it strives to answer basic queries of supply and demand, and the meta-questions such as the future of mankind.
What Does Economics Do?
• The opponents, on the other hand, believe that it is overtly assertive, and is almost the sole reason of many of the contemporary political and social challenges.
Environment of Business
• • • • • The economic and legal environment The techn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The social environment The global business environment
The Business Lifecycle
• Niche Market
• Head-to-Head Competition • Growth/Demise!
Purpose of Business
• Customer satisfaction (Drucker)
• Maximize shareholder return • Maximize stakeholder return
/wiki/Economics
The Core Truths of Economics
• “Often, economics appears to be an endless procession of new puzzles, problems, and difficult dilemmas. But as experienced teachers have learned, there are a few basic concepts that underpin all of economics… Microeconomic concepts such as scarcity, efficiency, the gains from trade, and the principl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will never lose their central role in economics as long as scarcity itself exists.”
What Does Economics Do?
• Economics is a myth to solve other myths. As one branch of social sciences, it has probably received most attention, praise, and criticism.
What Does Economics Do?
• Economics is the social science that studies the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and consumption of goods and services. The term economics comes from the Ancient Greek οἰκονομία (oikonomia, "management of a household, administration") from οἶκος (oikos, "house") + νόμος (nomos, "custom" or "law"), hence "rules of the house(hold)".Current economic models developed out of the broader field of political economy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owing to a desire to use an empirical approach more akin to the physical sciences.
• Infrastructure (transportation, telecommunication, power, etc) • Innovation • People
The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 Core Competency & Competitive Advantage • 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 (USP) • Efficiency vs. Effectiveness
• Demographics
– “Change is not merely necessary to life - it is life.” – Alvin Toffler
• Culture
– “What the public wants is the image of passion, not passion itself.” - Roland Barthes
Reference Books
• Mankiw, G.,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PKU Press, Beijing, 2006 • Samuelson & Nordhaus, Economics. China Machine Press, Beijing • Weihrich & Koontz, Management: A Global Perspective. Economic Science Press, Beijing, 2005 • Kotler & Armstrong, Marketing: An Introduction. 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 Beijing, 2006
The Global Environment
• War and Terrorism
– From Freedom to Fascism – 9-11 & War in Iraq
• Globalization
The Business Process
R&D
PurAfter Sales Customer Production Logistics Marketing Sales Mgmt. chasing Services Admin.
• • • • • • • • •
R&D for innovation and efficiency Purchasing for preparation and cost Production for scale of economy Logistics for JIT and accurate supply and stock Marketing to ensure what is offered is what customers want Sales to ensure products/services are delivered After-sales to keep customers and their equipment going Customer admin to make it easy to do business Management to ens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Core Truths of Economics
• “Students of macroeconomics must receive a firm grounding in the concepts of aggregate supply and demand and must understand the role of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monies. Students will learn the widely accepted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 but they should also erstand controversial theories of the business cycle” (Samuelson & Nordhaus 2002).
The Economic and Legal Environment
• GDP & PPP
• ROI (Return on Investment) • Taxes and regulations
• Legal framework
• Rule of Law vs. Rule of Man
The Tech Environment
Porter’s Five Forces
The Social Environment
• Politics
– “The end of history” - Francis Fukuyama – “Since the time of Homer every European, in what he could say about the Orient, was a racist, an imperialist, and almost totally ethnocentric.” - Edward Saï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