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经济学知识导论

合集下载

新制度经济学理解

新制度经济学理解

产权与经济增长:明晰的产权能够 激励人们创造财富,促进经济增长。
交易费用理论
定义:交易费用是指市场交易中为达成交易而产生的各种成本和费用
内容:包括搜寻成本、信息成本、议价成本、决策成本、监督成本等
意义:揭示了市场交易中各种费用的存在及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应用:在经济学中,交易费用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解释市场失灵、企业性质、产权制度等方面 的问题
未来展望:与大数据、人工智 能等技术的融合
挑战与机遇:应对全球经济形 势的变化
跨学科发展:与其他领域的交 叉融合与创新Βιβλιοθήκη 感谢您的观看汇报人: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制度: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制度,包括正式 制度和非正式制度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交易费用: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交易费用是影响经济 活动的重要因素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实证分析:新制度经济学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对 现实世界的观察和数据收集来研究制度对经济活动的影 响
新制度经济学的起源: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以科斯、诺斯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开始 研究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观点:认为制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制度变迁可以促进经济 发展,而经济发展也可以推动制度变迁。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历史和现实中的制度变迁进行 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和建议。
新制度经济学对企业文化的影 响
企业决策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决策原则:基于预期收益和成本的权衡 产权制度与资源配置 组织结构与决策过程 激励与约束机制
新制度经济学对社会发展的 影响
第五章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强调产权制度、契约关系等,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重要影响。 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新制度经济学对于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有益参考。 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与新制度经济学的理念相契合,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12章新制度经济学

第12章新制度经济学

第12章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是20世纪2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随着新制度学派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经济学理论。

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研究制度对经济行为的影响来理解经济现象。

新制度经济学主要关注由社会制度、法律规则、组织形式等构成的制度环境对经济行为的塑造和影响。

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是对传统经济学的一种反思和批判。

传统经济学主要关注价格机制和最大化理论,忽视了制度对经济行为的重要影响。

而新制度经济学则从制度角度出发,认为经济行为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进行的,制度环境的不同会导致经济行为模式的差异。

因此,要深入理解经济现象,必须重视制度环境的研究。

新制度经济学主要关注三个方面的研究内容:法律与经济、组织与经济、制度与经济。

法律与经济研究探讨了法律制度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它认为法律规则能够约束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保证合同的有效执行,促进经济交易和信任的建立。

组织与经济研究关注企业內部的组织形式对经济绩效的影响。

它认为企业的组织结构、产权安排等制度安排会影响企业的激励机制和决策效率。

制度与经济研究探讨了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它认为社会制度的改变会对经济行动者的行为和预期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依靠理论证明和实证分析。

理论证明主要通过构建模型来分析制度环境对经济行为的影响机制。

实证分析则通过对实际数据的观察和分析来验证理论的有效性。

新制度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结合了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借鉴了实证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注重实证验证。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对经济学理论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影响。

在理论上,它丰富了传统经济学的研究视角,突破了传统经济学对市场机制的单一视角,开拓了研究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在政策制定上,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参考框架,为政府制定合理的法律规则、优化组织结构、制度环境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第1章:导论(新制度经济学,北大第一版)

第1章:导论(新制度经济学,北大第一版)

三、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脉络
◆第三阶段:后制度经济学
●为了区分这两支制度学派,国内一般将以 加尔布雷斯等人为代表的制度学派称之为后制度 经济学。 ●将以科斯等人为代表的制度学派称为新制 度经济学。也有学者提出新的分法,即根据其理 论关联,将前者称为“新制度经济学”,而将后者 称之为“新古典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用的是比较方法,一种可行的 形式与另一种相比,而不是与抽象的无磨擦的理 想形式相比较。比较中的基本概念就是交易成 本。
一、什么是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的特点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组织的中心问题, 归本求源是人类活动者的行动属性,行为假设被 看作是现实中的重要部分,这个层次的严重失败 将导致制度经济学的危机 。
◆第四阶段:与加尔布雷斯同时代的,以 科斯、德姆塞茨、诺思和威廉姆森为代表 的新制度经济学。
●其主要内容是:产权理论、交易成本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
三、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脉络
◆第四阶段:新制度经济学
●虽以制度学派命名,却是运用新古典经济学 的逻辑和方法,侧重从微观角度研究制度的构 成、运行以及制度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第一阶段:以凡勃伦、康芒斯和密契尔 等为代表的旧制度学派。
● 康芒斯特别强调经济的、法律的和伦理的 作用,把资本主义的产生归功于法律制度,认为 资本主义制度本质上是一种法律制度,因为它完 全以所有权为基础。
三、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脉络
◆第二阶段:20世纪30-40年代,从凡勃伦 和康芒斯到加尔布雷斯之间的过渡阶段。
三、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脉络
◆第三阶段:后制度经济学
●主要研究制度对社会生活的决定作用以及制 度的演化过程,同时也强调技术变化在制度演化 过程中的作用,突出强调知识存量的增长是制度 变迁的原动力,指出知识存量增长与现行价值观 念结构之间的矛盾和协调关系决定了制度变迁的 各种方式。

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所谓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正如科斯所说,就是用主流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制度的经济学。

迄今为止,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初具规模,已形成交易费用经济学、产权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新经济史学等几个支流。

新制度经济学包括四个基本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企业理论、制度变迁理论。

基本概述折叠编辑本段一、新制度经济学派是在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经济学对经济现象丧失解释力之后兴起的。

(一)新制度经济学产生的标志:1937年科斯的论文—— <企业的性质>发表。

(二)新制度经济学兴起的原因:1.放宽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一系列假设,增强了解释力;2.现实经济发展的需要(凯恩斯理论破产、转型国家的需求)。

(三)新制度经济学兴起的表现1.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过贡献的学者(以下人员均获诺贝尔奖)主要有:新制度经济学哈耶克(1974)布坎南(1986)科斯(1991)诺思(1993)维克里(1996)斯蒂格利茨(2001) 2.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多数在从事制度经济方面的研究。

二、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假定(一)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的三个假定1.人类行为动机是双重的,一方面人们追求财富最大化,另一方面,人们又追求非财富最大化。

(人们往往在财富与非财富之间进行权衡,寻找均衡点,实现非财富价值不能总以牺牲个人财富为代价。

)非财富最大化行为:利他主义、意识形态、自愿负担等,非财富最大化往往具有集体主义行为偏好。

个人非财富最大化行为的四种动力:爱、团结和其他利他主义思想,在家庭、小部族和朋友之类的小群体起作用;受到胁迫和威胁;预期为别人做事可以产生对自己有利的副效应;心理上得到满足或至少良心不受责备。

2.人与环境的关系,即有限理性。

(人不能对稀缺的世界作出正确的反映)。

原因:一方面,环境复杂,参与者众多,信息不完全,不确定性因素多,行业太多,分工太细。

第一讲导论-新制度经济学概论选

第一讲导论-新制度经济学概论选

第一讲导论-新制度经济学概论选新制度经济学概论(选修)任课教师:张凤林(2008.4)[内容简介]向大学本科二年级以上的学生介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概括介绍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如制度的基本性质、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企业理论、制度变迁理论等;二是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若干问题,如中国农村改革,企业改制,竞争、垄断与管制等,理解产权与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主要参考书]1、《新制度经济学》袁庆明著,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年2月版。

2、《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美)埃里克·弗鲁博顿,(德)鲁道夫·芮切特著,姜建强,罗长远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版。

3、《制度经济学》(德)柯武刚、史漫飞著商务印书馆,2000年11月版。

4、《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美)R.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著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11版。

第一讲导论(2课时)教学重点及难点:本章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以及新制度经济学在经济理论中的地位。

通过该章的学习,学生要掌握这门课程的研究对象,了解新制度经济学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以及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类行的假定,为更加深入和具体地学习新制度经济学这门课程打下基础。

第一节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济学最为引人瞩目的发展之一就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出现和发展。

新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科斯和主要代表人物诺思先后于1991年和1993年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充分说明新制度经济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西方,有人把新制度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相提并论,认为它们共同构成了当代经济学的完整体系。

显然,深入学习和研究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科斯的《企业的性质》一文的发表标志着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其产生阶段;20世纪70年代迄今是其发展阶段。

第一章导论(新制度经济学-湖南大学,袁庆明)

第一章导论(新制度经济学-湖南大学,袁庆明)

2020/9/11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10
1.交易费用理论的发展
对交易费用的含义的界定(阿罗、威廉 姆森 、张五常等)
对交易费用的决定因素的分析(威廉姆 森 、诺思等)
关于交易费用性质的研究(诺思)
关于交易费用计量的研究(诺思、威廉 姆森等)
交易费用的应用研究(威廉姆森 、张五 常等)
张五常(1983)指出,企业替代市场,是用要素 市场代替中间产品市场,是一份契约取代一系列 的契约 。
近十几年来,人们认识到契约具有不完全性,并 把它应用于企业激励契约的设计和企业最优所有 权结构等问题的分析中,从而大大推进了企业性 质理论。
2020/9/11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还有一些学者对非营利性企业和社会主义企业 的产权结构进行了研究。
2020/9/11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13
4.企业性质理论
科斯(1937)将企业的性质界定为契约。企业契约 的重要特征是包含了权威关系,这种权威关系能 大量减少需要交易的数目。
阿尔钦等(1972)认为企业契约与市场契约无本 质区别。
新制度经济学
2020/9/11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1
新制度经济学从新的视角来解释制度并检 察它的结果,21世纪将是新制度经济学繁 荣发达的时代,它将对越来越多的引导经 济事务的具体制度安排提出自己的真知灼 见,并且为改变这些安排以增强经济效率 提供理论基础。
——斯蒂格利茨(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2020/9/11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第一章 新制度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  新制度经济学导论

11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新制度经济学派是在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经济学 对经济现象显得丧失解释力之后兴起的。
(一)新制度经济学产生的标志:1937年科斯 的论文——《企业的性质》发表 。 ——科斯打开了“企业”这只黑匣子。古典经济 学家只把企业看成一个生产函数,而不管企业 是怎么组织、运行的。
二是事后不对称 ,如保险公司与投保人的关系,道德风险问题
另一方面,人对环境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不可能无所不知。例如:盲目崇拜科学家、股评家、大师。
20
☞第三个假定: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即人具有随机应变、
投机取巧、为自己谋求更大利益的行为倾向。
人的机会主义的二重性 : 一是与冒险、寻找机遇、创新联系,对立面是保持现状; 二是把成本、费用转嫁给他人,损人利己。
25
26
(二)分析范式:制度分析法
制度分析法是由新古典经济学、博弈论和演化 经济学三大理论工具结合而成。
简单的讲,新制度经济学就是用经济学的方法 研究制度的经济学。 正统经济理论的三大基石是:禀赋、技术、偏好。 制度是经济理论的第四大基石。
27
五、新制度经济学的流派渊源关系
(一)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关系
18
☞第二个假定:人与环境的关系,即有限理性。(人无法
对稀缺的世界作出完全正确的判断)。
• 有限理性:一是指行为者具有理性意向;二是指 其理性会受到实际智能的限制。简而言之,个体 的人由于自身的经验、阅历、知识水平、技能等 的限制,使人们在作出决策(选择)时常陷于一种并 不完全理性的预期之中。
(二)新制度经济学与近代制度经济学的关系
共同点:都强调制度的重要性,都对新古典经济学忽略 制度的非中性以及过分的形式化表示不满。

第一章 新制度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  新制度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新制度经济学导论第一章导论●了解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发展过程●了解新制度经济学的流派渊源关系●了解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及基本假设●了解新制度经济学的学术地位、框架内容及学习意义课程介绍⏹新制度经济学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才在西方发展起来的一门以经济学方法研究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的经济学科。

⏹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思想,用科斯的话说是:¡°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各种经济制度当中。

人类自身的福利依赖于整个社会所能提供的产品与劳务,而后者又取决于经济制度的运作效率。

斯密说,经济制度的运作效率由分工决定。

但只有存在交易时,专业分工才有可能;交易成本越低,制度的生产效率就越高。

交易成本依赖于一国的制度,如法律制度、政治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教育文化等诸方面的制度。

制度决定着经济绩效,这正是新制度经济学为经济学家所给出的重要结论。

”⏹尽管新制度经济学产生的时间不长,影响却越来越大。

新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科斯和主要代表人物诺思先后于1991年和1993年被授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就是证明。

⏹新制度经济学与传统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一起,构成了当代经济学的完整体系。

⏹新制度经济学以其对现实的较强的解释力,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斯蒂格利茨说:新制度经济学从新的视角来解释制度并检察它的结果,21世纪将是新制度经济学繁荣发达的时代,它将对越来越多的引导经济事务的具体制度安排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并且为改变这些安排以增强经济效率提供理论基础。

第一节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二、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三、新制度经济学产生与发展的背景四、与新制度经济学并存的当代制度研究流派与理论一、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1937年科斯的《企业的性质》一文首次“发现”了交易费用,为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0年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一文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揭示了制度对资源配置的重要意义,标志着新制度经济学的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自给自足方案
• 难以消除的思想分歧
14
理论怎样发展?
• 不断用经验检验理论
– 证伪 – 修正、补充、扩充 – “范式革命”:提出新问题、新理论、发现新的事
实、发明新的检验方法
• “现有理论解释不了的经济现象”
– 边际相等怎样解释“自助餐”? – “价格协调分工”怎样解释“企业”和组织 – “边际”怎样解释“分工的发生” – 怎样解释“制度的来历和变迁”?
7
《我,铅笔》伦纳德·里德(1958),秋风译
• 圆木运输:平板大卡车、铁轨、火车头、整个交 通体系;
• 木材加工:…. • 石墨:开采、提炼、加工、包装、运输 • 添加黏土:精炼工艺过程,…变成铅笔芯; • 雪松木杆上涂了六层漆:.. • 标签:..制造树脂和炭黑; • 金属箍:开采锌矿石和铜矿石,制作成闪闪发光
3
分叉的经济学
• 经济学的定义 • 经济学的不同路线
– 经济哲学 A. Smith、K.Marx、L. von Mises、F.
Hayek
–福利经济学 A.C. Pigou –经济理论 Marshall、P. Samuelson、K. Arrow – 经济政策 M.Keynes –经 济 解 释 F.Knight 、 I.Fisher 、 R.Coase 、
10
思考铅笔
– 铅笔的所有相关生产者,大部分互相不认识, 也不知道各自产品的最终目的,又没有统一的 指挥,怎样就源源不断地制造出铅笔来?
– 使用铅笔者对铅笔的知识为什么可以如此之少? 凭借如此之少的知识,花费如此之低的代价, 就可以得到铅笔,道理何在? (“理性的无知”)
– 如何协调“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 – 以上生产秩序的基础是什么?
11
猜测可能的答案
• 分工、专业化理论
– 分工与生产效率 – 分工水平与市场规模 – 分工与资本 – 分工与国民财富
• 价格理论
– 协调分工、专业化 – 经济人按照自利原则实现“合作”
• 关于信息和知识的理论
12
理论态度的分歧
• I、经济解释
– 解释可观察的经济现象中包含的问题 – 提出理论后
• 对理论进行逻辑检查(批判竞争的理论) • 提出推测 • 用经验事实检验理论
• 1896年首次偶然合成了石墨,取得专利权 • 1897年开始石墨的商业性生产
• 1918年后,主要用石油焦生产高纯度石墨
墨”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铅笔”“石
– “前身”数之不尽
6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我,铅笔》伦纳德·里德(1958),秋风译
“我的家谱得从一棵树算起,一棵生长在加利 福尼亚北部和俄勒冈州的挺拔的雪松。现在,你可 以想象一下,锯子、卡车、绳子,以及无数用于砍 伐和把雪松圆木搬运到铁道旁的各种设备。再想想 制造砍伐和运输工具的形形色色的人和数不胜数的 技能:开采矿石,冶炼钢铁,再将其加工成锯子, 轴,发动机;要种植大麻,经过复杂的工序将其加 工成粗壮的绳子;伐木场要有床铺,有帐篷,要做 饭,要消耗各种食物。哎呀,忘了说了,在伐木工 喝的每杯咖啡背后,也有成千上万的人的劳作!”
新制度经济学
引论
开场白:从亲身体验出发学习 经济学
• 老张头的故事 • 自留地经济 • 农村改革
2
第1讲 问题和方法
• 科学
– 凡事皆有规律 – 发现规律的路线
• 观察、学习、思考、提问、假说和检验、一般化
– “清楚的、可检验的命题”
• 推测(prediction)
– 基本形式:“若A则B”(If-A-then-B) – 推测有别于“预测(forecasting)”
——《我,铅笔》
9
米尔顿·弗里德曼写的导语
“成千上万的人卷入了生产铅笔的过程中,没有一个是因为 自己想要一支铅笔而去干自己的活儿的,他们中有些人从来没有 见过铅笔,也从来不管铅笔是干什么用的。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工 作仅仅看作是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的一种办法,。。。 每次我们到商店购买一支铅笔,我们都是用我们的一丁点劳务, 来换取投入到铅笔生产过程中的成千上万人中的每个人提供的极 小量的一些劳务。
M.Friedma、A.Alchain、S.Cheung、Y.Barzel
• 共同的基础:是什么?为什么?好不好?怎么 办?
4
小试牛刀
• 战争与美圆汇率及金价 • 怎样公平地切蛋糕?
– 技术、 – 人、 – 规则
• 要求一个大学生完全独立地生产一支市 价为0.5元的铅笔,代价将是多少?
5
铅笔的故事
的薄铜片,加上黑圈(黑镍); • 橡皮头:硫化油胶(由荷兰东印度群岛出产的菜
籽油跟氯化硫进行化学反应制造出),..各种各 样的硫化剂和催化剂,上色的颜料则是硫化铬。
8
铅笔是一个奇迹
“我,铅笔,是种种奇迹的复杂的结合: 树,锌,铜,石墨,等等。然而,在这些大自 然所显现的种种奇迹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非凡 的奇迹:人的种种创造精神的聚合——成百上 千万微不足道的实际知识,自然地、自发地整 合到一起,从而对人的需求和欲望作出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竟然没有任何人来主宰!”
• 铅笔的来历
– 铅?
• 1566年,德国-瑞士博物学家最先描述一种将“铅”(当时 以为石墨是铅)插在木柄里的书写工具
• 1779年,瑞典化学家谢勒指出,“铅”原来是“石墨” (graphien, 希腊字,意思是“书写”),是碳的一种形态
• 石墨矿主要分布在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墨西哥、加拿 大安大略、西西伯利亚、美国纽约州和朝鲜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铅笔在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没有 一个人坐在一个中央办公机构对这成千上万的人发布命令。也没 有军警来执行这些无人发布的命令。这些人生活在不同的地方, 讲着不同的语言,信奉着不同的宗教,甚至可能彼此憎恶,—— 然而,所有这些差异,并没有妨碍他们合作生产一支铅笔。这是 如何发生的?”
• II、“理性为自然立法”
– 依托理性、确立规范; – 设计、指导和改造世界、使之变得更合乎理性原则; – 回避用经验事实检验理论;
13
回到铅笔问题
• 除了市场协调分工,还能不能设计更好 的办法产生铅笔?
– 市场的波动以及由此带来的“浪费”和痛苦 – 理性主义的改造方案
• 中央计划经济能不能生产铅笔? • 解释中央“计划”经济:以命令仿照自发过程 • “僵硬的”分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