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川区自然地理

合集下载

平川区概况

平川区概况

平川区概况平川概况平川区是白银市市辖区,位于甘肃省中部,黄河岸边。

全区总面积2106平方公里。

现辖4乡3镇4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21.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4万人。

黄河流经平川32公里。

秦汉时期设立的鹯阴县是黄河上游最早的县级建制之一,唐宋时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磁窑是明清以来的西北陶瓷重镇。

1932年爆发了震惊陇原的“水泉兵暴”,1936年红一、四方面军在打拉池胜利会师,在平川大地上洒下了革命的火种。

屈吴春嶂、红山古寺、月河晚照、北武当等自然人文景观久负盛名。

平川区地理位置优越,处于兰州和银川两大省会城市之间,铁路专线、刘白高速、国道109线及省道区乡公路构成便捷的交通网络。

平川是甘肃重要的煤电能源基地,年产优质原煤1200多万吨、发电量130亿度。

平川是西北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陶土储量达40亿吨以上,墙地砖年产量近2000万平方米,被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陶瓷产业转移示范基地”。

西甜瓜、玉米制种、大枣、菊粉、生物酶、番茄酱等特色农产品享誉国内外。

平川经济开发区是省级开发区,基础设施完善,政策优惠,是投资创业、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全区上下积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推动资源城市转型,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和“十二五”的良好开局,并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省先进文化区、省级卫生城市、全省平安县区。

201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65.1亿元,区属固定资产投资20.87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14.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87元。

2012年,区委、区政府在进一步深化区情认识、深入研究分析、不断继承创新的基础上,完善提出了基础先行、项目带动、工业主导、城乡统筹、好中求快的区域发展战略,以中心城区、平川经济开发区、水泉工业集中区和煤炭、电力、陶瓷为主的“一城两区三产业”为着力重点,以建设兰白核心经济区中的工业示范区、全省能源新能源基地、全省煤炭化工基地、中国陶瓷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和西部陶都为发展定位,为全区转型跨越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平川区的经济地理

平川区的经济地理

平川区的经济地理
佚名
【期刊名称】《发展》
【年(卷),期】1995(000)005
【摘要】平川区位于白银市中部偏北,南北大部分与靖远县接壤,东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海源县毗邻,东南与会宁县相连,西部与景泰县交界。

地处北纬36°20'——37°、东经104°24'——105°25'之间。

平川区是1985年10月随白银市恢复
而成立的市辖区,现辖五乡(水泉、宝积、共和、种田、复兴)一镇(王家山镇)、三个街道办事处(宝平口路、电力路、红会路)。

总面积2106平
【总页数】1页(P38-3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新时期经济地理学教学改革探讨--《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导论》的教学比较 [J], 严艳;郭振武
2.论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脉络——从新经济地理到新新经济地理 [J], 颜银根
3.恒韧潜心磨一剑经济地理添新篇——评《涪陵经济地理》 [J], 王志标
4.新时期经济地理学教学改革探讨——《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导论》的教学比较 [J], 严艳;郭振武
5.关于高校地理科学专业经济地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以李小建的《经济地理学》(第三版)教材为例 [J], 韩剑萍;刘长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银平川周边旅游景点

白银平川周边旅游景点

白银平川周边旅游景点
白银平川周边有许多旅游景点值得一游,以下是其中一些:
1. 嘉峪关:距离白银平川约40公里,是中国著名的关隘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壮丽的自然风光,著名景点有嘉峪关长城、韩城遗址、嘉峪关博物馆等。

2. 太阳山:位于平凉市岷县境内,距离白银平川约120公里,是一座被誉为“中国的花谷”和“西北的油菜花海”的山脉,春天
油菜花盛开时景色壮观。

3. 黄河石林:位于甘肃白银市平川区境内,距离市区约25公里,是一个以奇特的石灰岩地貌和黄河奔腾而闻名的景区,有着独特的地质景观和多样的植被。

4. 平川达坂城:位于白银市平川区境内,是明朝时期为了防御西北著名寇匪丘长忍而修建的军事要塞,是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 宁远古城: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境内,距离白银平川约150公里,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古城之一,有着独特的民
俗文化和古建筑。

以上仅列举了部分白银平川周边的旅游景点,还有其他值得一游的地方,如平凉地窑文化遗址、夏都草原等。

汝阳基本情况

汝阳基本情况

汝阳基本情况汝阳1 基本概况汝阳县位于河南西部,洛阳市南部,伏牛山麓,北汝河上游,县境呈长条形,东邻汝州市,西接嵩县,南界鲁山县,北连伊川县,地处东径112。

8′~112。

38′,北纬33。

49′~34。

21′,距九朝古都洛阳市约75km,焦枝铁路从县境东北部穿境而过,南洛高速、二广高速从境内穿过。

总面积约1325km2,其中山地、丘陵、平川面积依次为930km2、260km2和35 km2,分别占总面积的70.2%、19.6%和10.2%。

总人口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8万人。

辖4个镇、9个乡、和1个工业区、216个行政村、1360个自然村。

1.1 自然地理1.1.1 自然气候汝阳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无霜期213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177.3h,日照百分率达49%。

降雨量由于受气候等因素影响,年际变化大且年内分配不均,降雨大多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雨的60%左右,多年平均降雨量690mm,多年平均径流深267.3mm。

1.1.2 地形地貌县境内属伏牛山麓,县域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跨黄河、淮河两大流域,南部群山环绕,层峦叠嶂,山势雄伟陡峻,起伏连绵,峡谷幽深,峰谷相间,海拔高度在200~1600m 之间,王坪乡和付店镇之间的鸡冠山海拔1602.4米,是全县最高点,蔡店乡的杜康河底海拔220米,是全县最低点。

大虎岭横卧县城之北,把全县自然分成山南、山北两部分。

山南及山北陶营全乡、内埠大安部分区域属淮河流域,水归北汝河,北汝河是汝阳县最大河流;山北杜康河、柳沟河、杜庄河等河流则入黄河。

1.1.3 水文汝阳县地处山区,沟壑纵横,山地面积占70.2%,跨黄河、淮河两大流域,主要河流有北汝河及其支流马兰河、斜纹河、靳村河等,北汝河干流蜿蜒横穿东西,全县20km以上的河流有5条,常流水的沟河20余条,坡降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据勘察和分析,总量多年平均值为46181万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水约35421万立方米,过境水1107万立方米,陆浑渠客水5750万立方米,重复量1360万立方米,潜水蒸发量1184万立方米。

白银市平川区景点

白银市平川区景点

白银市平川区景点白银市平川区位于甘肃省白银市的东部,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的旅游胜地。

平川区拥有众多的景点和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文化遗址和传统村落等。

下面是一些平川区的主要景点的相关介绍:1. 高家堡古城:位于平川区西南部,是中国古代西北边塞的一个重要军事要塞,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之一。

高家堡古城保留了完整的城墙、城门和宫殿等建筑,展示了古代边塞文化的独特魅力。

2. 立石峡:位于平川区北部,是一个以峡谷为主题的旅游景区。

立石峡峡谷蜿蜒曲折,悬崖险峻,溪水潺潺,景色壮丽。

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刺激的峡谷漂流和攀岩运动,也可以欣赏到壮观的峡谷风光。

3. 大泉湾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平川区东南部,是一个以自然风光为主题的森林公园。

公园内有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流和瀑布,还有各种野生动植物栖息其中,是人们休闲游玩和野外探险的好去处。

4. 良官沟:位于平川区西部,是一个以红色革命纪念为主题的旅游景区。

这里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长征途经的地方,保存有红军长征的历史遗迹和纪念设施,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探寻历史的足迹。

5. 高峡平湖:位于平川区南部,是一个以水墨山水为主题的旅游景区。

这里有山峦起伏、河流蜿蜒的壮丽景色,还有清澈的湖水和蓝天白云的映衬,营造出宜人的环境和氛围。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迷人的山水画卷,也可以进行垂钓、划船等活动。

除了以上的主要景点外,平川区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地方,如孟庙寺、泉子沟草原、王村大峡谷等。

这些景点各具特色,有的突出自然风光,有的弘扬人文历史,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旅游体验。

此外,平川区还有一些传统的村落和民俗文化景观,如李家院子、红岩村、滨州古镇等。

这些村落保留了传统的建筑风格和生活方式,让人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厚重。

总的来说,白银市平川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景点和旅游资源,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遗址,都能让游客领略到这个地区的独特之处。

无论是喜欢探索自然风光,还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人,都能在平川区找到适合自己的旅游目的地。

白银市平川区简介

白银市平川区简介

白银市平川区简介
白银市平川区位于甘肃省白银市西南部,距省会兰州市370公里,东临景泰县,西连金昌市榆中县,南连临洮县,北达米林县,地跨国家级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2010年末,平川区人口为17.7万,占白银市全市总人口的27.57%,面积为1171平方公里,占白银市总面积的20.92%,历史悠久,素有“关中山北归川”的美誉。

全区拥有3个各级自然保护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平川平定河林场、平川北坡沟林场)以及17个森林公园,海拔为1145米,山地、草原、河流比例分布保持自然平衡,构成了多种生态系统。

大同煤矿集团忻州窑矿

大同煤矿集团忻州窑矿

大同煤矿集团忻州窑矿2010-02-10 11:09:12 来源: 【大中小】跟贴0 条一、矿区简介1、地理位置忻州窑矿位于大同市西南的口泉沟内,距大同市直线距离17.5公里。

2、自然条件地势:其中,山地、丘陵主要集中于西、北及东北部地区,而平川区位于东南部。

这就构成了大同市西北高、东南低,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主要特征。

气候:大同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四季鲜明。

气温:春季里气温回升很快,平均气温 6.5~9.1℃,总是乍暖还寒;夏季气候温和,平均气温在19~21.8℃之间;秋季来临后气温便逐渐下降,平均气温在5.8~8.4℃之间;冬季较春夏秋三季就显得漫长了,它长达四个多月,平均气温在-12.8~-6.3℃之间,最冷月为1月份,平均气温是-11.3℃。

降雨:春季降雨较少,平均降水量仅为56.1mm,占年降水量的14.6%;夏季雨水集中,平均降水量为246.9mm,占全年降水量的64.3%;秋季平均降水量为72.96mm,占全年降水量的19%;冬季均降水量为8.06mm,占全年降水量的2.1%。

3、交通条件铁路:大同市有京包、京原、大张、大秦、北同蒲等五大复线电气化铁路和40余条支线、专用线,在大同境内纵横交错,沟通华北、西北和三晋腹地的联系。

公路:大同境内有大运(运城)、大清(内蒙清水河)、大张(张家口)、大塘(塘沽)、大准(准噶尔)、大涞(涞阳)、大阳(阳原)等10多条国家级公路干线在此交汇。

二、矿区发展1、矿区历史2、矿区规划忻州窑矿近年来将绿化放到与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把绿化工作列入全矿“十一五”规划,编制了《忻州窑矿绿化工作五年规划》,确定了每年的绿化工作目标,全矿所有单位、支部将全部分解了绿化承包区,还建立健全了绿化工作。

三、矿区现状1、矿区条件忻州窑矿是一座具有80多年开采历史的高瓦斯矿井。

井田面积17.4平方公里,井田内含侏罗系和石炭纪煤层。

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4613.2万元,职工总数5806人。

白银市平川区雨水集蓄利用初探

白银市平川区雨水集蓄利用初探

白银市平川区雨水集蓄利用初探(平川区水务局,甘肃白银730913)摘要:白银市平川区利用雨水集蓄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实践表明:在流域面积较大的河道上选择合适的位置,修建集雨水库,拦蓄洪水,不但可增加水资源,实施节水灌溉,发展节水农业、林业,发展干旱地区农村经济,改善生态环境,还可加大地下水补给量、减缓地下水位下降。

关键词:雨水集蓄;白银市平川区;沁川水库1 平川区概况平川区是1985年随白银市恢复建市而成立的市辖区,位于甘肃省中部,隶属白银市管辖,东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海远县毗邻,东南与会宁县相连,南北大部分地界与靖远县接壤,东西长91.50 km,南北宽75 km,总面积2 106 km2,平均海拔1 504 m,多年平均降水量208 mm,多年平均蒸发量1 657 mm。

干旱山区自然条件严酷,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差,农民生产生活困难。

全区现辖4乡3镇4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20.8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0.30万人。

年平均气温10 .60℃;可耕种面积3.59万hm2,耕地总面积1.72万hm2,其中水地0.59万hm2,旱地1.13万hm2,2010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 630元。

2 平川区水资源现状截至2010年底,全区共有各类农田水利工程286处:其中利用黄河流经平川区35 km的有利条件,建成沿黄提灌工程30处(万亩提灌1处,千亩10处,千亩以下19处);利用地下水,建成机电井灌溉工程203眼;另外还有泉水工程53处。

形成了沿黄提灌区和井灌区两大灌区,发展有效灌溉面积0.59万hm2(其中黄灌面积0.29万hm2,井灌面积0.30万hm2)。

黄河流经该区水泉镇35 km,全部在水泉镇境内,王家山镇境内有兴电工程总干渠通过,因此,该区的提灌工程、黄灌面积全部在水泉镇、王家山镇;宝积乡、共和镇、黄峤乡为地下水灌溉区;种田、复兴2乡既无地表水又无地下水,为旱地农业。

该区地下水资源量23.13亿m3,总储存量22.90亿m3,地下水补给资源量2740m3/a,允许开采量2 740 m3/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
一、位置疆域
平川区位于白银市中部,黄河岸边,地处东经104°24′~105°51′,北纬36°18′~37°00′之间。

全区总面积2106平方公里。

二、地形
平川区地形的总特征是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东西长91.5公里,南北宽75公里,由西北向东南呈一狭长地带,阶梯状多台阶地形。

境内最高峰屈吴山南沟大顶,海拔2858米。

最低处水泉乡野麻村红麻湾,海拔1347米,高低差1511米。

西部旱平川与东部西格拉滩为盆地式缓坡平川。

由西向东甲盔山、水泉尖山、喀拉山、碑南泉、黄家洼、屈吴山构成平川区山脉的骨架,虽少林木葱郁之景,不失峻拔崎险之象。

三、地质
平川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祁连山东端,秦祁褶皱强烈,断层极为发育。

地质构造主要为向西北方向收敛、向东南方向撒开的帚状旋转构造体系,曾经历多次构造运动,其中以加里东运动最为强烈,表现为强烈的沉降和局部的升起。

新生代第四纪时期以来,构造运动比较强烈,地层分带性明显,发育完整,成因类型也比较复杂。

第四纪沉积物的发育属于陆相沉积,包括河流冲积相,塬梁地区风成黄土,山前洪积相及断陷带内的冲洪积相等四种地质构造和地貌条件下的沉积物。

境内地质构造自远古代前寒武系至新生代第四地层均有出露,以第四系覆盖面积最大。

已探明的地层主要有寒武系、奥淘系、志流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三迭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

黄家洼山及屈吴山前有寒武系的加里东中期花冈闪长岩、奥淘系灰岩、大理石、侏罗系的烁岩出露。

四、气候
平川区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腹地,东北有六盘山、东南有秦岭作屏障,东南暖湿气流不易到达,因而降雨量少,气候干燥。

北近腾格里大沙漠,地域开阔,无高山阻隔,西伯利亚寒流
易于入侵,故冬季寒冷且长,风沙霜冻危害频繁。

境内受海拔高度的影响,形成东南、西北两个不同的气候带。

年平均温度为8.2℃,冬夏温差较大。

平均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蒸发量为1700毫米,全年日照时数2691小时,无霜期平均为143天。

总的气候特点是: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雨量稀少。

五、土地
全区总土地面积21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32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8.3%,人均耕地2.58亩。

耕地中,山地14.36万亩,川地11.56万亩;其中,水地为9.03万亩。

全区林业用地面积91.1万亩,其中:有林地5.1万亩,灌木林地16.1万亩,未成林造林地12.5万亩,宜林地57.4万亩,森林覆盖率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