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大学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范文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范文篇一: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学院:xxx专业:xxxxxx 班级:姓名:学号:xxxxx 指导老师:关英斌李海梅刘海新目录前言第一章交通位置及经济自然概况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结束语地质气候地貌土壤和植被前言一、实习的意义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现象形成演变过程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自然地理现象和成因复杂多变,课堂讲授的自然地理知识是前人研究和实践总结得到的最一般最普遍的原理,是高度概括归纳的结果。
通过野外实习可以把抽象的自然地理学理论与实际的自然地理现象结合起来,真正理解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
因此,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
自然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坚实的野外调查基础之中,反过来又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服务。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地向自然地理学渗透,使自然地理学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但是自然地理野外考察仍然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地理工作者只有深入实际,应用新理论、新技术对自然地理环境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才能丰富和发展自然地理学理论。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不仅可以培养和锻炼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而且还可以使我们领略到祖国的秀丽风光,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社会主义优越感。
野外工作不同于校园生活,有时需要爬山涉水、风餐露宿、早出晚归,生活和工作条件比较艰苦,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
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期间,完成某项实习任务要靠全体同学有组织、有纪律的共同努力,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其组织纪律性。
另外,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期间,师生同吃、同住、同工作,这有助于密切师生关系,为教师开展教书育人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总之,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地理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自然地理学的实训报告

一、前言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自然环境的科学,涉及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多个方面。
为了加深对自然地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我们组织了一次为期一周的自然地理学实训活动。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使学生对自然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实训目的1. 增强学生对自然地理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 提高学生在野外考察、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的实践技能;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4.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三、实训内容1. 地貌考察:通过对不同地貌类型的实地考察,了解地貌的形成过程、特征及分布规律。
2. 气候观测:学习使用气象仪器,如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等,对气温、湿度、气压等气象要素进行观测。
3. 水文调查:了解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文现象,学习水文观测方法,如流速、水位、水质等。
4. 土壤调查:学习土壤的采样、分析方法和土壤类型划分,了解土壤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5. 植被调查:学习植被调查方法,如样方调查、样带调查等,了解植被类型、结构及分布规律。
6. 实验操作:进行自然地理学实验,如土壤水分测定、植物水分含量测定等,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7.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典型案例,如水土流失、沙漠化、水资源短缺等,探讨解决措施。
四、实训过程1. 地貌考察:我们选择了典型地貌类型进行考察,如山地、丘陵、平原等。
在考察过程中,我们详细记录了地貌特征、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
2. 气候观测:在实训基地,我们使用气象仪器进行了气温、湿度、气压等气象要素的观测,并记录了数据。
3. 水文调查:我们选取了河流、湖泊作为调查对象,对流速、水位、水质等进行了观测,并分析了水文现象。
4. 土壤调查:在实训基地,我们进行了土壤采样、分析,了解了土壤类型、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5. 植被调查:我们选取了不同植被类型进行样方调查,了解了植被类型、结构及分布规律。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4篇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精选4篇(一)实习报告:综合自然地理实习一、实习背景和目的自然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及其自然现象的学科,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可以加深对自然地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次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对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实践性的学习和探索,加强对地球地貌、水文地理、气候与环境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习地点和时间本次实习选择了中国某省自然景观和地质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实习时间为两周。
三、实习内容和方法1. 地形地貌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如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了解形成背景和演化过程。
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地貌剖面测量,进一步了解地形地貌的复杂性。
2. 水文地理调查选择一条河流进行水文地理调查,测量河流的水位、流速、流量等指标,了解河流的特征和水文循环。
调查河流附近的湖泊、水库等地形,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3. 气候与环境观测在实习地点选择一个代表性地区,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进行气象观测,记录气温、降水量、风速、湿度等指标,了解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季节变化。
同时,观测当地的环境状况,包括空气质量、植被覆盖等,分析气候和环境的关系。
四、实习成果和心得体会1.实习成果完成地貌测量和记录,得到了多个地貌剖面图和记录表;进行了水文地理调查并测量了河流流量;完成了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气象观测,并记录了当地的环境状况;综合以上数据,分析和总结了实习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和环境状况。
2.心得体会通过这次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我对自然地理学的各个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提供了更具体的学习体验,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形成了系统和全面的知识框架。
同时,实习过程中我们团队协作,分工合作,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五、展望未来综合自然地理实习为我提供了实践探索的机会,也为我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基础。
希望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3篇】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3篇】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3篇】实习总结:就是实习完成后进行的整体性总结和概括。
在中遇到的困难,并且是如何克服的。
总结自己获得的阅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盼望能够帮到你哟!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篇1】年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意义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地域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野外实习,把我们的理论学问和实践相结合,提高了我们的综合分析力量,提高了地理综合素养,为今后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和地理科学讨论打好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实习的主要目的详细为:1.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学问,培育并提高同学对自然现象观看和独立讨论的力量以及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现象和自然演化规律、了解实习地的地质地貌演化过程。
3.发觉问题,培育并激发爱好点,培育科学探究精神。
4.通过实习,初步学会观测和分析实习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现象,并把握地质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把握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
培育同学独立工作力量,为将来教学和进行乡土地理调查打下基础。
二.实习任务和要求(一)实习任务获得地球各圈层运动造成的地质、地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常见现象的感性熟悉;学习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培育野外观看和分析的力量;培育团队精神和独立思索等科学素养;体验野外生活;训练对野外的适应性;增加对地球科学的了解。
(二)实习要求1.实习前要熟识了解实习内容和实习区域状况,做好相关学问预备2.实习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团结互助,留意平安3.实习时要仔细听讲,勤于观看分析,作好实习笔记4.实习结束后每位同学要结合专业学问和自身体会,提交实习报告。
5.实习后要把学习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种学习理念贯穿到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三.实习时间和路线地点时间:8月29日—9月3日路线地点:幕府山——燕子矶汤泉湖——阳山碑材火石峰——棒槌山黄山六合方山南采场四.实习内容南京地质地貌概况从南京向东到镇江再折向南东东抵武进县境孟河一带,绵延了一列丘陵、低山,称为宁镇山脉。
大学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自然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资源与环境管理、城市规划、灾害防治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我们对自然地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加深对野外实地考察的认识,我们于2023年7月至8月期间,在XXX地区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自然地理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1. 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深化所学自然地理学理论知识。
2. 学习野外考察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了解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现状和特点,增强环保意识。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二、实习地点与内容本次实习地点位于XXX地区,该地区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拥有丰富的自然地理资源。
实习内容包括:1. 地貌考察:考察不同地貌类型(如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的分布规律、成因及特征。
2. 地质考察:了解岩石类型、构造特征、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等。
3. 水文考察:观察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文现象,分析水文循环过程。
4. 土壤考察:了解土壤类型、分布规律、形成过程及土壤肥力等。
5. 植被考察:认识不同植被类型,分析植被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6. 生态环境考察:调查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讨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三、实习过程与成果1. 地貌考察:在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多个不同地貌类型的地区,如山地、丘陵、平原等。
通过实地观察、测量、绘图等方法,掌握了不同地貌类型的分布规律、成因及特征。
例如,在山地考察中,我们学习了山地地貌的形成过程、山地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2. 地质考察:在地质考察中,我们学习了岩石类型、构造特征、地质作用等知识。
通过实地观察、采样、分析等方法,了解了地质现象的成因及规律。
例如,在参观火山地貌时,我们了解了火山喷发的过程、火山岩的特征及火山活动的危害。
3. 水文考察:在河流考察中,我们观察了河流的水文现象,如流速、流量、水位等,并分析了水文循环过程。
此外,我们还了解了地下水的形成、分布及利用情况。
自然地理学专业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专业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意义自然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分布规律的学科,具有强烈的实践性。
通过此次实习,旨在提高我们对自然地理学基本理论的认识,培养我们的野外实地观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技能,并加深对地理环境系统及其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与联系的理解。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实习主要分为地质、地貌、土壤、植被和水文五个方面。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多个自然地理现象丰富的地点,如山地、河流、湖泊、森林和农田等,通过实地观察、测量、采样和数据记录等方式,对各个要素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
1. 地质方面: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和确定目标物的方位,观察了不同地质年代的岩石特征,了解了地层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2. 地貌方面:通过观察和分析山地、河流等地貌形态,我们学会了识别不同地貌类型及其形成机制,并了解了地貌与气候、侵蚀作用等的关系。
3. 土壤方面:我们对不同土壤类型进行了采样和分析,了解了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以及土壤与植被、地形等因素的关系。
4. 植被方面:我们观察了不同地区的植被类型,了解了植被的分布规律和生态特征,以及植被与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关系。
5. 水文方面:我们考察了河流、湖泊等水文现象,了解了水文循环过程、水文地质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水文环境的影响。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此次实习,我们对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野外实地观测和调查能力得到了提高。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要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现象相结合,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四、实习总结与建议通过此次实习,我们认识到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习环节的组织与管理,增加实习地点的选择和实习内容的多样性,提高实习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自然地理学实训报告总结

一、前言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地质、气候、地貌、水文、植被等多个领域。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自然地理学实训。
通过实地考察、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我们对自然地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对实训的总结。
二、实训目的与意义1. 目的(1)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自然地理学基本理论的理解;(2)提高野外调查、采样和分析能力;(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4)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研究打下基础。
2. 意义(1)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效果;(2)增强对自然地理学知识的运用能力;(3)培养综合素质,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实训内容与过程1. 实训内容(1)地质地貌考察:观察不同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及成因;(2)水文考察:了解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文要素的分布及特点;(3)植被考察:识别植物种类,分析植被类型及分布规律;(4)土壤考察:采样分析土壤类型、结构及肥力状况。
2. 实训过程(1)前期准备:查阅资料,了解实训地点的地理背景;(2)实地考察:分组进行野外调查,记录数据;(3)室内分析: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测试、分析;(4)总结报告:整理实训成果,撰写报告。
四、实训成果与收获1. 成果(1)了解了实训地点的地质地貌、水文、植被和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2)掌握了野外调查、采样和分析的方法;(3)提高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2. 收获(1)理论联系实际,加深了对自然地理学基本理论的理解;(2)学会了野外调查、采样和分析的方法,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研究打下基础;(3)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
五、实训体会与反思1. 体会(1)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学学习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2)野外实习需要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3)野外实习过程中,要注重安全,遵守纪律。
2. 反思(1)在野外实习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同学对野外调查、采样和分析的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2)在团队合作过程中,部分同学存在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团队协作能力;(3)野外实习过程中,部分同学对安全意识不够重视,需要加强安全教育。
2021年自然地理实习报告7篇

2021年自然地理实习报告7篇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篇1绪论:自然地理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使学生在课程理论学习基础上,通过对基本自然地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等)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理解,获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的必要手段。
搞好实习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自然地理课程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地貌学考察地点:考察时间:考察目的和要求:1,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安顺主要地貌类型,基本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
了解地质、水文、气候、土壤与植被对地貌发育,地貌灾害与防治的影响。
2,使学生学习掌握地貌野外考察全过程的程序和方法,包括资料收集、野外观测、标本与样品的采集等3,通过实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了解掌握有关一起和工具(罗盘,海拔仪等)的使用原理和方法。
考察内容;(一)区域地貌观测实习1,认识安顺主要的地貌类型及其特征。
2,通过对地形图地貌的判读,观察安顺地貌的分布规律。
3,认识地貌灾害(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滑坡等)及防治。
4,初步分析地貌对农业产业布局的影响。
(二)北盘江河流地貌观测实习1,观测河流侵蚀地貌特征。
2,观测河流阶地地貌特征。
3,观测河流凹凸岸的流水作用特征。
4,观测河流干流交汇处的地貌特征。
(三),喀斯特地貌观测实习1,观测地表喀斯特地貌特征和分布规律。
2,观测地下喀斯特地貌特征和分布规律。
3,观测喀斯特地貌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实习心得:通过者一次的野外考察,同学们不仅讷讷挂钩亲自动手来操作实验,而且还置身于不同的地质,地貌类型之中使我们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得到了联接,补充了我们平时在学校学习生活中的空缺。
其次,通过这样的考察,提升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不管杂实习前和考察后,我们的同学都认真的投入到准备资料和收集数据成果的过程中,学习气氛更加浓厚。
第三,在考察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能够互相帮助,而且还能在考察,实验中互相协作,这使得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得到了增强,集体感更加强烈,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很好的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习地点: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校道及后山实习目的: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一睹大自然神奇的风采;更主要的是观察校道上主要树木,后山的主要植物;地质地貌,了解其形成过程。
学会用自然地理学理论知识解释地质变迁过程和现象。
使课堂上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XX年6月9日,星期六,天气大雨转晴。
我们跟随陶老师和胡老师从榕园广场出发进行实习。
一.认种首先是胡老师给我们讲解路口的铁树,铁树的茎干都很粗壮,植株高度可以达到8米,而在我们学校的只有2至3米高吧。
花期在7~8月。
雌雄异株,雄花在叶片的内侧,雌花则在茎的顶部,胡老师给我们讲解的铁树是雄株,所以我们也并没有看到雌花。
接着就讲到了校园最为壮观的校道上的小叶榕,树性强健,绿荫蔽天,几乎从树冠拖下来的长长的胡须是它的气生根。
转了个弯,老师说把我们领到了一棵小树旁说是芒果树,我们很惊奇,果然抬头一看看到了好多只青色的长势甚好的芒果。
于是有人说可以吃吗,胡老立即敏感得说“我们在野外,无论野外的食物看上去有多诱人都是不吃的。
”我们永远都不知道野外的这个东西是不是我们平时吃的那个。
老师还提到了传说中的断肠草,一片叶子就可以杀死一头牛。
“所以你们想想,你们跟牛比谁强壮呢?”老师还特别举了一个例子,XX年的广东市民请北方来的客人喝粥,去野外采取新鲜食材,结果采了断肠草,一家人连带朋友都死了。
提醒着我们在野外就不可以就地取材,不要对于自己的认种能力太过自信,大自然很大充满未知。
老师又到了一棵树下,摘了一片叶子,叶子流出了白色乳汁,“桑科榕属都有这个特点。
”听到这里,我们也大概知道了这棵也是榕树了。
根据它的叶子比小叶榕大,所以就叫做大叶榕了。
但是它的根比小叶榕要发达,气生根却不比小叶榕。
另外,大叶榕是落叶乔木,这一点也不同于常绿树种小叶榕。
在后来老师又讲了高山榕,高山榕,,常绿大乔木,树高可达15米。
春天,大的叶芽出现在枝梢,随后浅绿色的叶绽开,而此时不显眼的花苞片跌落满地。
挂果如小小西红柿般大,由青绿变黄,成熟后变为红色的浆果,可食。
特点是生性强健,树姿丰满,能抵强风,移栽容易,适于作行道树、园景树和庭荫树。
紫荆,树干挺直丛生,早春季节先于叶开花,花形似蝶,盛开时花朵繁多,成团簇状,紧贴枝干,满树都是花,不仅枝条上能着花,而且老干上也能开花,给人以繁花似锦的感觉;现在到了夏秋季节则绿叶婆娑,满目苍翠。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花洋紫荆,亦名紫荆花,但与我们在校园里看到的是极不相同的。
羊蹄甲,为豆科乔木或直立灌木植物,高7-1米;树皮厚,近光滑,灰色至暗褐色。
羊蹄甲与香港市花红花羊蹄甲很相近,容易混淆,属豆科,该种花淡红色,花后结荚与后者花紫红,花后不结荚相区别。
该种是很好的园林绿化树种,常作行道树植路边。
接下来老师介绍了3种千屈菜科的植物。
木棉,属木棉科,落叶大乔木,原产印度。
高1-2 公尺。
树干基部密生瘤刺,枝轮生,叶互生。
每年2-3月份先开花,后长叶。
树形高大,雄壮魁梧,枝干舒展,花红如血,硕大如杯,盛开时叶片几乎落尽,远观好似一团团在枝头尽情燃烧、欢快跳跃的火苗,极有气势。
因此,历来被人们视为英雄的象征。
紫薇,别名入惊儿树、百日红、满堂红、痒痒树。
为千屈菜科紫薇属双子叶植物。
产于亚洲南部及澳洲北部。
中国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均有分布,各地普遍栽培。
紫薇树姿优美,树干光滑洁净,花色艳丽;开花时正当夏秋少花季节,花期极长,由6月可开至9 月,故有“百日红”之称,又有“盛夏绿遮眼,此花红满堂”的赞语,是观花、观干、观根的盆景良材。
紫薇也是山西晋城市市花。
细叶雪茄是常绿小灌木,株高尺,全株平滑而略生皮孔.叶线形或披针形小而多,先端渐尖而基部钝圆,叶柄短或无.花小而数量多,腋生,色粉红或紫红.蒴果长椭圆形似雪茄.花期全年.串钱柳是一种非常耐寒且极具吸引力的灌木,树皮呈灰色,花序穗状,树枝和花序柔软下垂,花期四月,木质蒴果。
串钱柳是非常优美的观花木,干形曲折苍老,小枝密集成丛。
叶似柳而终年不凋,花艳丽而形状奇特,花序着生在树梢,只看雄蕊而不见花朵。
雄蕊,数量很多,花丝很长,颜色鲜艳,排列稠密,整个花序犹如一把瓶刷子,挺立于灌丛之中,随风摇拽,妖艳夺目,风韵独特,姣美殊常。
串钱柳这名字得名于它独特的果实。
木质蒴果结成时在枝条上紧贴其上,略圆且数量繁多,好像把中国古时的铜钱串在一起的感觉,加上柔软的枝条如扬柳一般。
之后老师又讲了4种桃金娘科的植物。
桃金娘夏日花开,灿若红霞,绚丽多彩;花期特长,4月~9月,边开花边结果。
成熟果为紫黑色浆果,可食,也可酿酒,是鸟类的天然食源。
用于园林绿化、生态环境建设、山坡复绿、水土保持的常绿灌木。
桃金娘的果实,又名桃娘、棯子、山棯、仲尼。
果可食用,全株供药用,有活血通络,收敛止泻,补虚止血的功效。
红千层桃金娘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株高3~5米,原产澳大利亚,阳性树种。
红千层叶如披针,似罗汉松叶而终年不凋,四季常青,嫩枝和叶片披白色柔毛,花稠密,聚生于顶端,花期3~7月份,花形极为奇特呈穗状,可作奇丽的插花。
该树种耐烈日酷暑,不很耐寒、不耐荫,生长速度快,春栽苗当年可长达1~5米,耐旱、耐涝、耐瘠薄、耐修剪,可根据绿化需要,修剪成各种图形,盆栽缸栽可随意修剪成理想的株高和形状,成为高贵盆景,有人见人爱的奇树奇花之称。
白千层又叫玉树,原产澳大利亚的澳洲起源中心植物。
别名脱皮树、千层皮、玉树、白千层、玉蝴蝶,药材部位为桃金娘科植物白干层的树皮。
桉树是桃金娘科桉属植物的统称,可能起源于白垩纪末。
在已知的七百多种桉树中,原产地绝大多数在澳洲大陆,少部分生长于邻近的新几内亚岛、印度尼西亚,以及菲律宾群岛。
19世纪引种至世界各地,目前有96个国家或地区有栽培。
桉树,常绿植物,一年内有周期性的老叶脱落现象,大多品种是高大乔木,少数是小乔木,呈灌木状的很少。
树冠形状有尖塔形、多枝形和垂枝形等。
单叶,全缘,革质,有时被有一层薄蜡质。
叶子可分为幼态叶、中间叶和成熟叶三类,多数品种的叶子对生,较小,心脏形或阔披针形。
光荚含羞草是落叶灌木,高3-6米;小枝无刺,密被黄色茸毛。
二回羽状复叶,羽片6-7对,长2-6厘米,叶轴无刺,被短柔毛,小叶12-16对,线形,长5-7毫米,宽1-5毫米,革质,先端具小尖头,除边缘疏具缘毛外,余无毛,中脉略偏上缘。
头状花序球形;花白色;花萼杯状,极小;花瓣长圆形,长约2毫米,仅基部连合;雄蕊8枚,花丝长4-5毫米。
荚果带状,劲直,长5-5厘米,宽约6毫米,无刺毛,褐色,通常有5-7个荚节,成熟时荚节脱落而残留荚缘。
台湾相思树别名相思树、相思子,含羞草科金合欢属。
为常绿乔木,高达15米,胸径在4-6厘米,树干灰色有横纹,枝灰色无剌,叶退化,叶柄呈叶状,披针形,头状花序叶腋生,花期5月份。
花后结扁平荚果。
原产台湾省,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皆有栽培。
喜光,根深材韧,抗风力强。
根系发达,具根瘤,能固定大气中的游离氮。
萌芽力强,生长较快。
对土壤要求不严,耐干旱瘠薄,病虫害少。
是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又是防护林、水土保持林、薪炭林、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当前也用于石场复绿、山坡绿化、生态绿化等,直接用种子撒播。
老师紧接着讲了互生、轮生、复叶、单叶。
杨树、桃树等的叶子所排列的序列是相邻的两个叶子长在相对两侧,而每个茎节上只长一个叶子,这种叶序称互生轮生叶序是每节上生3叶或3叶以上,作辐射排列,如夹竹桃、百合、梓等。
此外,尚有枝的节间短缩密接,叶在短枝上成簇生出,称为簇生叶序,如银杏、枸杞、落叶松等。
叶片是一个单个的称单叶。
单叶如具叶柄,则在叶柄上只着生一片叶片,叶柄的另一端着生在枝条上,叶柄与叶片间不具关节。
它是植物中最普遍的一种叶型。
形状很多,如针形的、条形的、披针形的、倒卵形的。
如杨、柳、桃、竹、甘薯、桑、棉、油菜、蓖麻的叶。
复叶是由多数小叶组成,如与同等大小的单叶来比较,虽然叶片的总面积减少了,但遭受风、雨、水所加到叶片上的压力或阻力却少得多,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根据小叶在叶轴上排列方式和数目的不同,可分为掌状复叶、三出复叶、羽状复叶。
若干小叶集生在共同的叶柄末端,排列成掌状,称为掌状复叶,如七叶树。
3枚小叶集生于共同的叶柄末端,称为三出复叶,如苜蓿。
小叶排列在叶柄延长所成的叶轴的两侧,呈羽状,称为羽状复叶。
沿着窄而弯的小路,我们一路在后山爬着。
听老师介绍后山的优势种。
根据胡老师介绍,后山乔木层的优势种是马尾松。
马尾松是常绿乔木,高达45m,胸径1m ,树冠在壮年期呈狭圆锥形,老年期内则开张如伞状;干皮红褐色,呈不规则裂片;一年生小枝淡黄褐色,轮生;冬芽圆柱形,端褐色叶2针1束,亦有3针1束,马尾松针叶又分长短,长的达3厘米,叫长叶马尾松;短的仅1厘米以内,叫短叶马尾松。
质软,叶缘有细锯齿;树脂脂道4-8,边生。
球果长卵形,长4-7cm,径5-4cm,有短柄 ,成熟时栗褐色脱落而不,脱落而不突存树上,种鳞的鳞背扁平,横不很显著,鳞脐不突起,无剌。
种长4-5mm,翅长5cm 。
子叶5-8。
花期4月;果次年1-12月成熟。
后山的灌木层优势种是桃金娘,前面已经提到过。
另一个优势种是桃金娘科的岗松高3-15厘米。
叶对生,条形或条状锥形,长5-8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