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考试科目综合自然地理学与中国自然地理学

合集下载

人文地理专业课考研试题汇总

人文地理专业课考研试题汇总

地理学历年考研试题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地质构造露点温度生物小循环成冰作用城市生态系统黄土生物多样性准平原喀斯特地貌气旋二、简答:(60分) 1地震分布特征及主要地震带2大气分层情况及特征3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物质交换4农业生态系统及其特征5华南型河流特征6准平原的形成过程三、论述:(60分)1地貌成因及地貌类型(15分) 2成土因素作用(15分) 3地理环境对人类不合理行为的反馈(30分)北京大学北京大学199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综合自然地理学"与"中国自然地理学"一、名词解释1自然综合体 2 变性极地大陆气团3综合剖面图 4第一河源带5景观的"省性" 6台湾暖流7土地评价8活跃生长期9地域系统研究法10海洋空间资源11 垂直地带性12紫色盆地二、简答1. 例释土地分异的主导因素. 2. 自然区划工作的生产实践应用(举例说明). 3. 土地分级与土地分类的差别与联系.4. 青藏高原土壤植被的复合式分布规律.5. 第四纪我国境内自然环境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北京大学199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自然地理学基础一、概念解释1地球表层2沉积物的主要类型3热量带4水位与流量5土壤氧化还原作用6生态因素、生境与处境二、简述题 1. 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主要特点 2. 新构造运动的地貌表现 3. 三角洲的类型及其特征4. 降水类型及其分布规律5. 土壤的基本特点、功能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三、论述题1. 自然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大势及其对农业分布的意义3.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北京大学200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题考试科目:自然地理学基础一、概念解释1自然地理环境2河流水情要素3湿润系数4气团5生物的指示现象二、简述题1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2基岩对地貌形态的影响3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主要特点4流域特征及其对河流的作用5影响生物的生态因素三、论述题1柯本的气候类型及其划分原则、标准与方法 2 风化作用类型及其机理3论生态系统的功能北京大学2006年研究生入学考试题自然地理学试题一. 名词解释(15*4')1.大气环流 2.径流深度 3.土壤肥力 4.太阳活动 5.相对湿度 6.地转流7.气候8.岩石圈9.土壤缓冲效应10.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1.生物多样性12.植物群落演替15.荒漠化三.简答题(3*10') 1.关于地气辐射平衡方程,其中Rs, Qs, 和a 的含义及影响因素2.关于全球水量平衡方程的,陆地和海洋的公式,含义3.土壤成土因素分析的影响四.论述题1.论述全球碳循环的自然过程,近200年来全球CO2含量上升的原因,环境影响和相关对策 2.地球表层系统的功能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99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自然地理学一、解释下列名称1新构造运动2内海3大陆架4牛轭湖5生态幅度6土壤相对年龄二、什么是生态系统?试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5分) 三、试简述地球表层水分循环的类型与层次结构.(15分)四、什么是土壤?土壤资源具有哪些的特点? (15分)五、什么是可持续发展?试运用人—地关系原理从资源与环境的角度简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25分)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自然地理学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 自然区划、干燥度、土地评价、大陆架、岩石圈、生态因素二、什么是生态系统?试简述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15分) 三、试简述影响地理环境中化学元素迁移的主要特征.(15分) 四、试分别简述中国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区的地理环境特征.(20分) 五、试举一例说明地貌对土壤—植物系统的影响.(20分) 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自然地理学一、名词解释: 太阳常数湖岸阶地诊断土层限制因素径流利用系数环境自净二、说明中国季风雨带的进退规律,并用简图示之. 三、河流阶地是如何形成的,在野外如何鉴别.四、试分析我国长江和黄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五、什么是风化壳?试简述中国境内风化壳的地球化学类型及其分异规律?六、道库恰耶夫的成土因素学的基本观点,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地球化学过程和生物积累过程的对立统一关系.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地遥学院自然地理学一、解释下列名词 1 干洁空气 2 风沙作用3(地下水)硬度 4 流域 5 诊断层 6 基性岩7 季风8 生物多样性二、什么是湖泊?试简述人类活动对湖泊演化的影响. 三、什么是生态因子?试举例说明生态因子对生物作用的特点.(20分)四、试举实例说明地貌对地表物质能量迁移转化的影响.(20分)五、什么是风化壳?试简述中国境内风化壳的地球化学类型及其分异规律.(20分)六、结合你的学习与地理观察,试分析土壤圈在人类生态系统中的五大作用.(30分)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地遥学院371地质学一、解释(30分) 1克拉克值2地热3背斜4平移断层5新构造运动二、简述(30分) 1 解理和节理 2 大陆壳和大洋壳 3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三、如何在野外分析褶皱构造四、试述大陆漂移说、海洋扩张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联系. 五、试述沉积岩的分类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地遥学院自然地理学一.解释下列名词1.大陆岛 2.克拉克值 3.大气污染 4.(地下水)硬度 5.(植物的)生活型 6.生态平衡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试简述自然地理学的主要任务.(20分)三.试简述道恰耶夫的土壤发生学理论之基本观点(20分) 四.试简述地理环境中化学元素迁移的主要原因(20分)五.试比较分析中国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区的地理环境特征(30分)六.什么是土地利用?试举实例说明土地利用对区域自然地理过程的影响(30分)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地遥学院自然地理学一:名词解释1土壤圈2地震3鞍形气压场4生态幅 5土壤自净能力二:简述气候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三:什么是地表水循环?请简述地表水的资源与环境效应四:请简述土壤在地球表层环境系统中的作用五:根据你的学习和观察,请说明温度对植物分布的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及其原因六:什么是土地资源?请根据我国的国情说明我国要提倡节约土地资源利用必要性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地遥学院自然地理学一、名词解释(3*5) 气团河流均衡剖面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超渗产流与满蓄产流团粒结构二、简答(10*3) 1、简述水在气候系统中的作用. 2、简述影响地貌的因素. 3、简述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结构.三、论述(25*3) 1、青藏高原区(或者西北干旱区、或者东部季风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2、运用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形成理论,分析土壤形成过程.3、任选一个地区,分析该地土地退化的自然与人为原因.四、综合能力1、给出了流域面积、一次暴雨在该流域的平均降水量、该暴雨产生的径流量.求:径流系数、暴雨的“无效雨量?”2、在野外如何用地貌的方法来判断地壳的水平运动.3、给出一个地区各个月及全年的气温与降水资料,判断该气候类型,并说明它的成因、特征、在世界上的主要分布地区.(本人结果是南半球地中海气候,不知是否正确)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资源学院自然地理学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30分) 地转风土壤肥力西伯利亚高压生理干旱基座阶地生物群落带二简答1逆温及其形成原因 2影响蒸发的因素 3河漫滩的形成过程4自然土壤发生层次及其特点 5地带分异规律及其尺度三论述1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2中国三大自然区域的特点及其生产利用和生态保育方向 3地貌和植被的相互作用关系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地理学概论一、概念解释节理降水变率径流摸数群落演替行为空间地理物象人地相关论首位城市法则二、简答1解释地球公转运动带来的地理效应 2 简述柯本气候分类中的基本气候带与气候类型3 简述华北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4 简述气候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地理学概论一、概念解释湿润系数盐化过程径流系数侵蚀阶地生物适应形式文化区扇形模式人地相二、简答 1 说明柯本气候分类中温暖夏干气候的特点与分布 2 说明黄赤交角带来的地理效应3 指出北太平洋洋流系统的构成4 阐述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5 简述气候对地貌发育的影响复旦大学复旦大学1994年历史地理系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普通自然地理学原理1,地壳运动的特征及其在地层接触关系上的表现. 2,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和天气特征及其对我国冬夏季天气的影响. 3,论述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 4,土壤形成的因素及主要的成土过程.复旦大学1995年历史地理系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普通自然地理学原理1,大气环流的类型及其在天气、气候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根据河口三角洲形成原理,论述长江三洲的发育过程.3,试述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地貌表现. 4,气团形成条件及其分类与特征.5,温室效应可能导致未来全球气候变暖,其对世界、对我国将造成什么危害?应如何采取预防措施?复旦大学1996年历史地理系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普通自然地理学原理(每道题各25分) 1,陆地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与主要类型. 2,绘图说明河谷阶地与河漫滩的发育过程.3,锋面天气类型及其在我国的活动范围. 4,试述海岸带的动力作用及其所形成的地貌特征.复旦大学1997年历史地理系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普通自然地理学原理(每道题各25分) 1,绘图说明气旋的形成过程和天气特征 .2 ,滑坡、泥石流的发生条件及类型.3,气候变化、异常的原因、趋势及其影响. 4,以河口三角洲形成原理,解释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钱塘江三角港的形成过程.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师范学院200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自然地理学一:名词解释 1 地质构造 2 热赤道 3 地质大循环 4 生态农业 5 立地 6 自然地理系统二简答 1 在野外工作如何判别断层。

综合自然地理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

综合⾃然地理学《综合⾃然地理学》复习资料综合⾃然地理学研究对象——⾃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异性、结构和功能,包括⾃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制定等级系统划分各级⾃然地理综合体并研究其动态、发展史、预测其未来变化,以及⼈类与整体⾃然环境的关系等。

⾃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认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①⾃然综合体学说阶段(17世纪-20世纪60年代)特点:从⾃然地理要素具有相互联系来认识代表⼈物:⽡伦纽斯(B.Varenius)17C 德国洪堡(A.vonHumboldt)18C道库恰耶夫主要观点:⽡伦纽斯—把当时所有已积累的有关地球的知识综合成⼀个统⼀的整体洪堡—地球是⼀个不可分割、有机的、各部分相互依存的整体道库恰耶夫—预⾔会产⽣⼀门研究各⾃然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的科学(综合⾃然地理学)②地理系统学说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来)特点:从地理环境的结构和功能来认识其整体性代表⼈物:索恰⽡1963年主要观点:所谓⾃然地理系统是指⾃然地理要素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作⽤结合⽽成的具有⼀定结构、可完成⼀定功能的整体③耗散结构理论阶段(近20-30年)特点:从地理环境是⼀个⾮平衡有序开放系统的⾓度认识其整体性主要观点:任何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都能在⼀定条件下通过与外界的物质、能量交换发⽣⾮平衡相变,实现从⽆序向有序的转化,形成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即耗散结构⾃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化学元素组成⽓态:氮(N2 78.09%)、氧(O2 20.95%)、氩(Ar 0.93%)⼆氧化碳(CO2 0.03%)液态:氢和氧(H﹠O 96.5%)、若⼲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固态:氧(O 47.2%)、硅(Si 27.6%)、铝(Al)、铁(Fe)、钙(Ca)、钠(Na)、钾(K)、镁(Mg)等六种元素约25%,其余元素不⾜1%(⼆)圈层组成⼤⽓圈:主要由元素状态的⽓体混合物组成,主要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层⼤⽓岩⽯圈(地壳):主要由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组成、⽔圈:主要由⼤洋、河流、湖泊、冰川、沼泽、地下⽔及矿物中的⽔分组成⽣物圈:地球表层⽣物存在及⽣命活动影响所及的空间(三)要素组成地貌:或称地形,指地球硬表⾯由地貌内外动⼒相互作⽤塑造⽽成的多种多样的外貌或形态。

综合自然地理1

综合自然地理1

综合自然地理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异性、结构和功能。

2、地理系统: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作用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可完成一定功能的整体。

3、耗散结构:任何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都能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与外界的物质、能量交换而发生非平衡相变,实现从无序向有序的转化,形成新的有序结构,即耗散结构。

4、节律性:周期性,指由自然地理过程的循环和振荡引起的随时间的推移而有规律演替的现象。

5. 地域分异:地理环境整体及各组成成分的特征,按照确定的方向发生分化,以致形成多级自然区域的现象,称为地理环境的地城分异。

6. 地域分异规律:也称空间地理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包括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7、垂直带谱:指山地自下而上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的垂直自然带系列,山体下部的起始带称为带谱的基带。

8、自然区划:按照区域的内部差异,把其自然特征不相似的部分划为不同的自然区,并确定其界线,进而对各自然区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按其区域从属关系,建立一定的等级系统。

这种地域系统研究法,就是自然区划。

9、景观:自然省(或州)在发生上的独立部分是地表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特征上最一致的地段,它具有自己特有形态单位的质和量的对比关系,充分反映了地方自然条件的特点和自然资源的多样性是完整的土地利用单位,并因此成为区划下限单位。

10、LUCC的定义土地利用:指农业、林业、牧业和城市发展等人类对与土地有关的自然资源的利用活动;土地覆被:是耕地、林地、草地、公路、建筑及土壤、冰雪和水体等地表物质组成;二者的关系:土地利用是土地覆被变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土地覆被的变化反过来又作用于土地利用,人类活动是导致土地覆被变化的许多因素之一。

11、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观点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指海陆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范围而不包括地球高空和内部的地球表层,即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接触之处。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整理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整理

综合自然地理复习资料一、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异性,结构和功能,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制定等级系统划分各级自然地理综合体并研究其动态、发展史、预测其未来变化以及人类与整体自然界的关系。

二、地理环境可以分为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天然环境:指那些只受到人类间接影响而自然面貌未发生根本变化的地理环境,例如极地,高山,大荒漠,热带雨林,某些大沼泽,自然保护区及大洋中非主要航线通过的海域等。

人为环境:指那些在人类影响下自然面貌已发生重大变化的地区,包括农村和城市的“农业景观”和“城市景观”。

三、自然地理系统(自然综合体):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作用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可完成一定功能的整体。

四、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三个发展阶段:①自然综合体学说阶段:(特点:从自然地理要素具有相互联系来认识整体性)②地理系统学说阶段:(特点:从地理环境的结构和功能来认识其整体性)③耗散结构理论阶段:(特点:从地理环境是一个非平衡有序开放系统的角度认识其整体性)五、耗散结构:任何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都能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与外界物质,能量变换发生非平衡相变,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化,形成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

地理耗散结构的特点:(1)开放的系统(2)远离平衡状态(3)各要素之间存在非线性作用及反馈作用(4)不断有负熵流(太阳辐射)输入并持续从无序向有序状态转化。

六、节律性:指由自然地理过程的循环和震荡引起的随时间的推移而有规律演替的现象。

七、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成分:以气体物质为主的大气圈,以液态水为主的水圈,以固体岩石为主的岩石圈,以生物有机体为主的生物圈。

八、自然地理环境的能量基础:(1)太阳辐射是自然地理环境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它推动大气循环、水循环、生命活动及所有自然地理过程的持续发展。

(2)地球的内能,主要是一种核转变能,与太阳能一起构成主要的能源。

《综合自然地理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综合自然地理环境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如何理解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答: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即把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着重研究其整体的各组成要素及各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2.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⑴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具有相对独立性。

自然地理环境由4大圈层组成:气体为主的大气圈、以液态水为主的水圈、以固体岩石为主的沉积岩石圈、以生物有机体为主的生物圈;受重力作用影响,4大圈层在垂直方向上成层分布,由上到下依次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沉积岩石圈;各圈层又具有自己的结构和特征。

(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

即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组成部分在太阳辐射、地球内能作用下,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形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或系统、综合体);没有一个部分是孤立的,任何一个部分的变化都会引起其它部分的相应变化,乃至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发生变化。

(3)区域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既是一个整体,同时由于长期的发展演化又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不同部分的特征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分异在水平方向上和垂直方向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归纳为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

各级自然综合体的形成,就是地域分异的结果。

3.综合自然地理学与部门自然地理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综合自然地理学与部门地理学的主要区别是:A.研究对象不同,综合自然地理学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为研究对象,部门自然地理以某一个自然地理要素为研究对象;B.部门自然地理学是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基础。

●综合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1.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有哪些阶段?(了解)答: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有四个阶段:A.综合自然地理学的根基;B.综合自然地理学的萌芽;C.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D.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

2.古代地理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了解)答:古代地理学的主要特点是:A.从远古到18世纪中叶,地理学处于搜集和积累资料的时期;B.古代地理学实际上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科学;C.古代地理学以纯粹描写地理现象为特点;D.古代地理学存在两大基本学派:一是”博杂派”,另一是”宇宙派”。

综合自然地理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

三、 自然地理系统的开放性
从地球表层的外部联系看: 地球表层与外部系统(高层大气、宇宙、地幔、
地核)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转化。 输入的能量 宇宙空间——太阳能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释放的热能 一年中地球获得的热量:
◆太 阳 能——1.3 * 1024卡 ◆地球内部——铀、钍、钾等放射性元素蜕变 释放的热量,只占太阳能1/2亿。 来自宇宙其他星体的射线为太阳能1/1亿。 输出的能量——地面的长波辐射
土壤、植物地理学——掌握“土壤”、“植被”要素 综合自然地理学 ——掌握“五大要素”之间的关
系及其所形成的规律
二、综合自然地理在地理科学中的位置
(一)从系统论看地理学的分支
研究整个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综合地理学 分别研究: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特征——综合自然地理学 经济地理环境整体特征——综合经济地理学 社会文化环境整体特征——综合文化地理学 分别研究上述环境各组成要素的部门地理学 ——部门自然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部门文 化地理学
太阳能作用于地表,并与地表物体重力势能相结合,产生了风 化、侵蚀、搬运以及堆积等地质过程,其基本趋势是使地表高 差减少,削高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化。这就是太阳能的“夷 平化”过程。
地球内能的主要作用是引起地震、火山、岩浆活动等各种构造 活动,使地表起伏加大,更加崎岖不平。这就是地球内能的 “崎岖化”过程。这种作用过程实质上是褶皱和断裂、隆起和 沉陷等各种矛盾的统一过程。
息的交换和流通。
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的交换和流 通,没有物质的交换。
孤立系统——系统与环境不发生任何联系和作用。
3、按人与自然的关系分: 自然系统——指未打上人工印记的各种客观系统,
如天然生态系统。

考试科目综合自然地理学科目代码910

考试科目综合自然地理学科目代码910

考试科目:综合自然地理学科目代码:910 适用专业:教育学
注意:所有答案一律写在专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

(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50分)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自然地理环境
2、地貌
3、地域分异
4、纬度地带性
5、景观
6、土地
7、土地分类
8、土地利用
9、自然保护区
10、区域开发
二、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六个基本特征。

(10分)
2、简述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思想经历了哪几个阶段?(10分)
3、20世纪自然地理学说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10分)
4、自然区划的主要原则有哪些?(10分)
5、土地评价因子有哪些?(10分)
三、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试论述垂直地带性分异及带谱特征。

(25分)
2、你认为应该怎样理解人与自然地理环境的辨证关系?(25分)。

(完整版)自然地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完整版)自然地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一、概念题1、环境——是相对主体而言的。

那些围绕着主体、占据一定空间、构成主体存在条件的诸种物质实体或社会因素,就是该主体事物的环境。

2、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

3、地理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

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4、外圈(或大气圈)——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气体集聚在地球周围所形成的包层,自上而下分为散逸层(扩散层)、电离层(暖层)、中间层(高空对流层)、平流层、对流层。

6、地球表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交错重叠、互相渗透的复杂综合体。

7、不连续面——地震学家把对地球深处地震波传波速度发生急剧变化的地方。

8、自然地理要素——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庞大的物质系统。

其组成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以及在能量支配下物质运动所构成的各种动态体系,即自然地理要素。

9、部门自然地理学——研究组成自然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10、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11、区域自然地理学——研究一定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个组成要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

二、填空题1、自然地理环境是20世纪60年代前期,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提出的。

许多自然地理学家对这个新物质体系,曾使用不同术语来表达。

如:地理壳、地理圈;景观壳、景观圈;表成地圈、生命发生圈、地球表层、自然地理面等。

2、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概括为四大类:固态的岩石、液态的水、气态的空气和活质有机体。

它们是自然地理环境最基本的组成成分。

这四类物质成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普遍存在于自然地理环境中,并各以自己为主体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四个基本地圈:对流圈、水圈、沉积岩石圈、生物圈。

3、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组成,包括地貌、气候、水文、植物、动物和土壤,是自然地理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概念。

它们是自然地理环境四种基本组成成分在能量的支配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各种自然地理动态的物质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199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综合自然地理学"与"中国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单双题各任选5题,每题3分,共计30分)
1自然综合体2变性极地大陆气团3综合剖面图4第一河源带
5景观的"省性" 6台湾暖流7土地评价8活跃生长期
9地域系统研究法10海洋空间资源11 垂直地带性12紫色盆地
二、简答(1-3任选2题,4-6任选2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 例释土地分异的主导因素.
2. 自然区划工作的生产实践应用(举例说明).
3. 土地分级与土地分类的差别与联系.
4. 青藏高原土壤植被的复合式分布规律.
5. 第四纪我国境内自然环境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6. 举例说明中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三、综合题(1-2任选1题,3-4任选1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1. 以1998年我国洪水灾害为例,论述"可持续发展论"的地理学原理.
2. 以1998年我国洪水灾害为例,试论"人-地关系"之我见.
3. 试析1998年长江流域重大洪水灾害的成因及今后的减灾对策.
4. 试析我国风景地貌的旅游价值(举例说明).
北京大学199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自然地理学基础
一、概念解释(选5题,每题4分共20分)
1地球表层2沉积物的主要类型3热量带
4水位与流量5土壤氧化还原作用6生态因素、生境与处境
二、简述题(选4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主要特点
2. 新构造运动的地貌表现
3. 三角洲的类型及其特征
4. 降水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5. 土壤的基本特点、功能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三、论述题(选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 自然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大势及其对农业分布的意义
3.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北京大学199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经济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
1城市型工业2信息技术产业3香港的城市性质与城市功能
4城市的门户位置与城市的中心位置5第九个五年计划的七个经济区域
二、回答题(每题15分):
1.垂直地带性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分别说明杜能圈与逆杜能圈的形成机制.
3.南昆铁路对我国区域开发的影响.
4.试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的环境条件.
北京大学200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城市地理与城市规划原理
一、说明以下名词的基本内涵:(5 X 8 = 40)
邻里单位容积率建成区城市用地选择
切块设市过度城市化B/N比
World City
二、问答题(每题20分,任选3题,多选无效)
1.在确定城市性质和人口规模时,为什么"不能就城市论城市"?(10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采用劳动平衡法预测城市人口规模的难点是什么?当前如何解决城市人口预测问题?(10分)
2.在实行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后,我国的城市内部结构发生了那些变化?为什么?
3.航空港(大型机场)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10分)你对利用空港周围地区进行产业开发有何看法?(10分)
4.请你评述我国现行的城市发展方针.
北京大学200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经济地理学
一、简要回答题(计40分,每题5分)
1.区位与区位条件
2.地理扩散规律
3.地理滞后效应
4.中心地
5.门对门运输
6.工业垂直联系
7.交易费用
8.集中型产业
二、论述题(计60分,每题15分)
1.根据对本专业文献的阅读理解,简述对我国经济地理学学科发展的看法.
2.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解释与分析产业国际转移现象.
3.论述决策者行为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4.举例分析企业家对城市或区域发展的意义.
北京大学200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综合自然地理"与"中国自然地理"
一、名词解释与地理界线:(单、双题各任选5题,每题3分,共计30分)
1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2季风气候区的界线
3自然区划4内外流域分界线
5景观6华北地区与相邻地区的分界线7相、限区、地方8干燥度
9综合剖面法10对马暖流
11土地诊断指标12三北防护林体系
二、简答:(1--3任选2题,4--6任选2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概述不同尺度的地域分异类型
2. 区域研究和类型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3.举例说明土地评价的种类(至少3种)
4.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及对中国自然环境的影响
5.举例说明土壤、植被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之间的关系
6.我国沿海的潮汐类型和潮波系统
三、综合题:( 1--2任选1题,3--4任选1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1.论述"土地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以及自然地理工作者在土地科学领域应起的作用
2.谈谈你所理解的"可持续发展"要点,试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3.就"南水北调"谈谈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及区域效应
4.以中国一条旅游热线为例,分析其资源结构及环境影响,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北京大学200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题
考试科目:自然地理学基础
一、概念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自然地理环境2河流水情要素3湿润系数4气团5生物的指示现象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2基岩对地貌形态的影响
3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主要特点4流域特征及其对河流的作用
5影响生物的生态因素
三、论述题(选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柯本的气候类型及其划分原则、标准与方法
2 风化作用类型及其机理
3论生态系统的功能
北京大学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人文地理学
最后的五道大题
1 阐述一下中国的都市区
2 比较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异同
3 城市土地的价值和价格
4 城市的精明增长
5 城市规划的实施程序
北京大学2006年研究生入学考试题
自然地理学试题
一. 名词解释(15*4')
1.大气环流
2.径流深度
3.土壤肥力
4.太阳活动
5.相对湿度
6.地转流
7.气候
8.岩石圈
9.土壤缓冲效应
10.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1.生物多样性12.植物群落演替15.荒漠化
二. 单项选择(5*4') 有关于enso的,剩下的忘记了
三.简答题(3*10')
1.关于地气辐射平衡方程,其中Rs, Qs, 和a 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2.关于全球水量平衡方程的,陆地和海洋的公式,含义
3.土壤成土因素分析的影响
四.论述题(40'共两题)
1.论述全球碳循环的自然过程,近200年来全球CO2含量上升的原因,环境影响和相关对策
2.地球表层系统的功能
北京大学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人文地理试题
一. 名词解释
1.区位因子
2.空间相互作用
3.原料指数
4.芝加哥学派
5.人本主义地理学
6.人口迁移
二.选择题
三.问答(8选6)
1.试用绝对成本相对成本,资源禀赋理论分析两国的国际贸易,各自从事什么分工.给你一个图表(略),关于三种产品的投入要素和价值构成.
2.图表(图表表达了从北美至欧洲至日本到其他国家)请用产品周期理论分析世界汽车工业分额的转移。

3.请举例说明价值链中的产业不同环节在空间上的分离
4.城市规模和经济效益的争论有哪些?你认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5.什么是郊区化,为什么说郊区化是大城市的一个重要转折,我国城市开始郊区化了没有?
6.城市社会学社会区分析和生态因子分析有什么不足.
7.影响购物决策的因素,空间…………
8.什么是单位制度,改革开放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对我国城市空间有什么影响?
北京大学200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人文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还有4个):
边际成本超额利润区位因子半城市化商业中心
城市群
二.分析
1用国际投资贸易理论,分析一组关于美国和日本的投资数据
2给一个中心地的图,让你说是克氏的还是廖氏的,然后说出k值,并计算2个更高级别中心地的边长.
三.问答
1文化地理学的5个核心理论,并举例说明.
2说明我国城市化滞后的原因.
四、论述(缺一个):
1关于你的出生地的一些经济地理特征进行综述,并在规划中如何运用这些要素进行分析
2我国现在有人从外国买电子废件,然后回过组装,然后卖,用人文地理的观点分析
3从产业空间,居住空间,社会空间等角度出发,分析我国改革开放后城市空间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