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压轴题3及答案
2016年中考数学压轴题70题精选(含答案及解析)

2016年中考数学压轴题70题精选(含答案)【001】如图13,二次函数)0(2<++=p q px x y 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0,-1),ΔABC 的面积为45。
(1)求该二次函数的关系式;(2)过y 轴上的一点M (0,m )作y 轴的垂线,若该垂线与ΔABC 的外接圆有公共点,求m 的取值范围;(3)在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上是否存在点D ,使四边形ABCD 为直角梯形?若存在,求出点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00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ABCD的三个顶点B(4,0)、C(8,0)、D(8,8).抛物线y=ax2+bx过A、C两点.(1)直接写出点A的坐标,并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2)动点P从点A出发.沿线段AB向终点B运动,同时点Q从点C出发,沿线段CD向终点D运动.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运动时间为t秒.过点P作PE⊥AB交AC 于点E,①过点E作EF⊥AD于点F,交抛物线于点G.当t为何值时,线段EG最长?②连接EQ.在点P、Q运动的过程中,判断有几个时刻使得△CEQ是等腰三角形? 请直接写出相应的t值。
【003】抛物线)0(2≠++=a c bx ax y 的顶点为M ,与x 轴的交点为A 、B (点B 在点A 的右侧),△ABM 的三个内角∠M 、∠A 、∠B 所对的边分别为m 、a 、b 。
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2)(2=+++-a m bx x a m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1)判断△ABM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当顶点M 的坐标为(-2,-1)时,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并画出该抛物线的大致图形。
(3)若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C 、D 两点,以CD 为直径的圆恰好与x 轴相切,求该圆的圆心坐标。
【004】一次函数y ax b =+的图象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点,M N ,与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相交于点,A B .过点A 分别作AC x ⊥轴,AE y ⊥轴,垂足分别为,C E ;过点B 分别作BF x ⊥轴,BD y ⊥轴,垂足分别为F D ,,AC 与BD 交于点K ,连接CD . (1)若点A B ,在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的同一分支上,如图1,试证明: ①AEDK CFBK S S =四边形四边形; ②AN BM =.(2)若点A B ,分别在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的不同分支上,如图2,则AN 与BM 还相等吗?试证明你的结论.)【005】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是坐标原点,四边形ABCO是菱形,点A 的坐标为(-3,4),点C在x轴的正半轴上,直线AC交y轴于点M,AB边交y轴于点H.(1)求直线AC的解析式;(2)连接BM,如图2,动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BC方向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向终点C匀速运动,设△PMB的面积为S(S≠0),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求S 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要求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当t为何值时,∠MPB与∠BCO互为余角,并求此时直线OP与直线AC所夹锐角的正切值.【006】如图,抛物线23y ax b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C 点,且经过点(23)a -,,对称轴是直线1x =,顶点是M . (1)求抛物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2)经过C,M 两点作直线与x 轴交于点N ,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 ,使以点P A C N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设直线3y x =-+与y 轴的交点是D ,在线段BD 上任取一点E (不与B D ,重合),经过AB E ,,三点的圆交直线BC 于点F ,试判断AE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4)当E 是直线3y x =-+上任意一点时,(3)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直接写出结论).【007】如图9,已知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33)A ,. (1)求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把直线O A 向下平移后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6)B m ,,求m 的值和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3)第(2)问中的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C 、D ,求过A 、B 、D 三点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4)在第(3)问的条件下,二次函数的图象上是否存在点E ,使四边形O ECD 的面积1S 与四边形O ABD 的面积S 满足:123S S?若存在,求点E 的坐标;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00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半径为1的圆的圆心O 在坐标原点,且与两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C D 、、、四点.抛物线2y ax bx c =++与y 轴交于点D ,与直线y x =交于点M N 、,且MA NC 、分别与圆O 相切于点A 和点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 轴于点E ,连结DE ,并延长DE 交圆O 于F ,求EF 的长. (3)过点B 作圆O 的切线交DC 的延长线于点P ,判断点P 是否在抛物线上,说明理由.【009】如图,抛物线经过(40)(10)(02)A B C -,,,,,三点. (1)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2)P 是抛物线上一动点,过P 作PM x ⊥轴,垂足为M ,是否存在P 点,使得以A ,P ,M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AC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直线AC 上方的抛物线上有一点D ,使得DCA △的面积最大,求出点D 的坐标.【010】如图,抛物线24y ax bx a =+-经过(10)A -,、(04)C ,两点,与x 轴交于另一点B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已知点(1)D m m +,在第一象限的抛物线上,求点D 关于直线BC 对称的点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连接BD ,点P 为抛物线上一点, 且45DBP ∠=°,求点P 的坐标.7),且顶点C的横坐标为4,该图象在【011】如图,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D(0,39x 轴上截得的线段AB的长为6.⑴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⑵在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找一点P,使PA+PD最小,求出点P的坐标;⑶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使△QAB与△ABC相似?如果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012】如图,已知抛物线2y x bx c =++经过(10)A ,,(02)B ,两点,顶点为D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将OAB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后,点B 落到点C 的位置,将抛物线沿y 轴平移后经过点C ,求平移后所得图象的函数关系式;(3)设(2)中平移后,所得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为1B ,顶点为1D ,若点N 在平移后的抛物线上,且满足1NBB △的面积是1NDD △面积的2倍,求点N 的坐标.(第26【013】如图,点P 是双曲线11(00)k y k x x=<<,上一动点,过点P 作x 轴、y 轴的垂线,分别交x 轴、y 轴于A 、B 两点,交双曲线y =xk 2(0<k 2<|k 1|)于E 、F 两点. (1)图1中,四边形PEOF 的面积S 1= ▲ (用含k 1、k 2的式子表示); (2)图2中,设P 点坐标为(-4,3). ①判断EF 与AB 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②记2PEF OEF S S S ∆∆=-,S 2是否有最小值?若有,求出其最小值;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2016中考数学压轴题解析版

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 P 的坐标为(﹣8,﹣15) 、 (2 ,﹣ ) 、 (10,﹣39) .
.此时点 P 的坐标为(2 ,﹣ ) . ,即 m 2﹣7m﹣30=0.
解得 m= ﹣3(舍去)或 m=10 ,此时点 P 的坐标为(10,﹣39) .
6、十套模拟二:
8、山东模拟二: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2+mx+n经过点A (3,0)、B(0,-3),点P是直线AB上的动点,过点P作x轴的垂线交抛 物线于点M,设点P的横坐标为t. 2 y x 3 y x 2x 3 (1)分别求出直线AB和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点P在第四象限,连接AM、BM,当线段PM最长时,求△ABM的面 积. (3)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得以点P、M、B、O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 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横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 存在点 P , 使得以点 P、 A、 N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MAO 相似. 设P (m, ) .
在 Rt△MAO 中,AO=3MO ,要使两个三角形相似,由题意可知,点 P 不可能在第一象限.
①设点 P 在第二象限时,∵点 P 不可能在直线 MN 上,∴只能 PN=3NM, ∴ ,即 m 2+11m+24=0.解得 m=﹣3(舍去)或 m=﹣8.又﹣3
2
∴AO=1,OC=3, OB=3,P M= x 2 x 3 ,PN =x. ∴S 四边形 ABPC= S AOC + S POB + S POC
2
y M O N
C
第 25 题图 2(备用)
1 1 1 = AO·OC + OB·PM+ OC ·PN 2 2 2 1 1 1 2 = ×1×3+ ×3×( x 2 x 3 )+ ×3×x 2 2 2 3 2 9 = x x6 2 2 3 3 2 75 = (x ) . ………………………8 分 2 2 8
2016全国3卷理科数学压轴题

2016全国3卷理科数学压轴题
全国3卷的适用地区是广西、贵州、云南.
本题作为3卷的压轴题,前两问难度适中,都可以得分.所以大家对于压轴题也不要完全放弃,前面2问都可以尝试着做.
第2问有点意思.
按照求最值先求极值的思路去解此问,困难会比较大.
但是,我们仔细观察函数解析式的特点,发现我们能够把这个复杂的函数化为关于余弦的二次函数.
这是化归思想的体现,即把一个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
下面研究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
首先,我们把这三个函数值算出来.
接下来,要根据对称轴与定义域的关系,研究最值出现的位置.
下面,按照二者可能的大小关系分类讨论.
继续讨论.
为确定哪个为最大值,需要把三个可能的最大值进行比较.
比较大小的最常用方法就是作差法,本题稍显麻烦,因为有三个值需要比较,而且其中一个还有绝对值.
为直观地表示它们的大小,我们采用画函数图象的方法,并辅助一定的运算使得图象精确.
由上图,我们得到如下结论.
综上所述,A的取值如下:
第3问是证明不等式.
观察不等式的两边,都是关于a的表达式,但是左边式子含有x,于是需要用到绝对值不等式和三角函数的有界性.
不等式的证明是需要摸索的,如果放缩的幅度过大,要随时调整.
比较大小时,我们多次用到作差法,这是通法.
还有最后一步讨论.
综上所述,原不等式得证.
体会:借助二次函数、绝对值函数深入地考察了分类讨论思想.我开通了分答,想向我提问且有支付能力的朋友可以使用.。
(完整word版)2016年中考数学压轴题70题精选(含答案及解析),推荐文档

2016年中考数学压轴题70题精选(含答案)【001】如图13,二次函数y x px q( p 0)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 0, -1),5A ABC的面积为4(1)求该二次函数的关系式;(2 )过y轴上的一点M (0, m)作y轴的垂线,若该垂线与A ABC的外接圆有公共点,求m的取值范围;(3)在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上是否存在点D,使四边形ABCD为直角梯形?若存在,求出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00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ABCD的三个顶点B ( 4, 0)、C (8 , 0)、D (8 , 8)抛物线y=ax2+bx过A、C两点.(1) 直接写出点A的坐标,并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2) 动点P从点A出发•沿线段AB向终点B运动,同时点Q从点C出发,沿线段CD向终点D运动.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运动时间为t秒•过点P作PE丄AB交AC于点E,①过点E作EF丄AD 于点F,交抛物线于点G当t为何值时,线段EG最长?②连接EQ.在点P、Q运动的过程中,判断有几个时刻使得厶CEQ是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相应的t值。
【003】抛物线y ax2 bx c(a 0)的顶点为M,与x轴的交点为A、B (点B在点A的右侧),△ ABM的三个内角/ M、/ A> Z B所对的边分别为m、a、b。
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 a)x2 2bx (m a) 0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1)判断△ ABM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当顶点M的坐标为(一2,—1)时,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并画出该抛物线的大致图形。
(3)若平行于x轴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C、D两点,以CD为直径的圆恰好与x轴相切,求该圆的圆心坐标。
k【004】一次函数y ax b的图象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M,N,与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相交于点xA, B •过点A分别作AC x轴,AE y轴,垂足分别为C,E ;过点B分别作BF x轴,BD y轴,垂足分别为F, D, AC与BD交于点K,连接CD •k(1 )若点A , B 在反比例函数y 仝的图象的同一分支上,如图1,试证明:x① S 四边形AEDKS 四边形CFBK ;② AN BM •k-的图象的不同分支上,如图 2,则AN 与BM 还相等吗?试证 x明你的结论.(2) 连接BM ,如图2,动点P 从点第A2出题图沿折线ABC 方向第25个单位/秒的速度向终点 C 匀速运 动,设△ PMB 的面积为S(S 工0),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要求写出自变量 t 的取值范围);(3) 在(2)的条件下,当t 为何值时,/ MPB 与/ BCO 互为余角,并求此时直线 OP 与直线AC 所 夹锐角的正切值.【006】如图,抛物线y ax 2 bx 3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C 点,且经过点(2, 3a),对称轴是直线x 1,顶点是M . (1 )求抛物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 (2)经过C,M 两点作直线与x 轴交于点N ,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 P ,使以点P , A, C , N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 设直线y x 3与y 轴的交点是D ,在线段BD 上任取一点E (不与B , D 重合),经过 A, B, E 三点的圆交直线BC 于点F ,试判断△ AE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若点A ,B 分别在反比例函数S MK C F【005】如图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点C 在x 轴的正半轴上,直线 AC 交y 轴于点(1)求直线AC 的解析式; y+ Ny,点A 的坐标为(一3, 4), O仝标原点,四边形ABCqE 校y 轴于点x ~ D K(4) 当E 是直线y x 3上任意一点时,(3)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直接写出结论).如图9,已知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I{(第26题A(3,3).x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OA 向下平移m),求m 的值和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y I【007】(2 )把A O (1 )求 M(3)第(2)问中的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C、D,求过A、B、D三点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4)在第(3)问的条件下,二次函数的图象上是否存在点E,使四边形OECD的面积S与四边形OABD过点B作圆0的切线交DC的延长线于点P,判断点P是否在抛物线上,说明理由. NC分(3)yA(4,0, B(1,0, C(0, 2)三点.(1 )A(2三角形与F .-动点,过【009】如图,P作PM x轴,垂足为M,是否存在P点,使得以A, P, M为顶点的△OAC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直线AC上方的抛物线上有一点D,使得△ DCA的面积最大,求出点D的坐标.【010】如图,抛物线y ax2 bx 4a经过A(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B •(2)已知点D(m, m 1)在第一象限的抛物线上,求点D关于直线BC对称的点的坐标;⑴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⑵在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找一点 P ,使PA+PD 最小,求出点P 的坐标;⑶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 0,使厶QAB 与厶ABC 相似?如果存在,求出点 Q 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 说明理由.【012】如图,已知抛物线y x 2 bx c 经过A(1,0) , B(0,2)两点,顶点为D . (1)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 将厶OAB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
二〇一六年人教版初中学业考试物理压轴试卷及其答案

二〇一六年人教版初中升学考试物理压轴试卷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90分钟2.全卷共六道大题,总分100分3 33字母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1.生活中需要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正确估测物理量,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
以下估测最接近事实的是()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B.洗澡的适宜水温约为80℃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 m/s D.居民楼房每层的高度约为1.5m2.下列四个有关声现象的实例,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老师的讲课声是通过空气振动产生的C.听录音时,调节音量旋钮实质是在改变声音的音调D.真空不能传声3.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下列给出的结论错误的是()A.小球从A点到F点共运动了12.50cm的路程。
B.小球从B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0.15m/s。
C.小球由B点运动到F点所用时间为0.8s。
D.小球由B点运动到F点通过的路程为12cm。
4.“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
下列杠杆与阿基米徳设想的杠杆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 瓶起子B.筷子C.钳子D.羊角锤5.下列各图描述了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放热的是()A.甲、乙 B.丙、丁 C.甲、丙 D.乙、丙6.如图所示,关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验用茶色玻璃板的目的是为了在玻璃板后成实像B.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C.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会变小D.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6题图 7题图 8题图7.冰壶是冬奥会比赛项目,比赛时,一名队员在水平冰面上将底面平滑的冰壶推出后,由两名本方队员手持毛刷在冰壶滑行的前方擦刷冰面,使冰壶尽量滑行到目标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冰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冰壶在滑行过程中动能保持不变B.冰壶离开运动员的手后,运动员不再对它做功C.冰壶底面磨得平滑是为了减小滑行时的摩擦力D.冰壶离开运动员的手后能继续前进是因为冰壶具有惯性8.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盛有不同的液体,现将两个相同的物块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两物块如图所示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则()A.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较大B.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较大C.甲容器中物块排开液体的重力较大D.乙容器中物块受到液体的浮力较大9.如图是一种可测定油箱内油面高度的装置,R′是定值电阻,R是滑动变阻器,它的金属划片是杠杆的一端,油量表由电流表改装而成,通过两只电表的示数变化可以反映油面的高度变化,关于此装置的工作原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油面高度升高时,油量表示数减小B.当油面高度升高时,电压表示数增大C.当油面高度降低时,油量表示数增大D.当油面高度降低时,电压表示数不变9题图 10题图10.小珍用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R0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后,当滑片P在某两点之间滑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0.5A~2A,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4V~10V,小珍通过推算,得出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5Ω B.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化范围2Ω~40ΩC.电源电压为15V D.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的变化范围为6 W~24W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
2016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及解析分类汇编

中考数学压轴题及解析分类汇编问题中考数学压轴:等腰三角形问题中考数学压轴:直角三角形问题问题中考数学压轴:梯形问题中考数学压轴:面积问题2016中考数学压轴题:函数相似三角形问题(一)例1、直线113y x=-+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AOB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COD,抛物线y=ax2+bx+c经过A、C、D三点.(1) 写出点A、B、C、D的坐标;(2) 求经过A、C、D三点的抛物线表达式,并求抛物线顶点G的坐标;(3) 在直线BG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以点A、B、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COD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1思路点拨1.图形在旋转过程中,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2.用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的解析式,用配方法求顶点坐标.3.第(3)题判断∠ABQ =90°是解题的前提.4.△ABQ 与△COD 相似,按照直角边的比分两种情况,每种情况又按照点Q 与点B 的位置关系分上下两种情形,点Q 共有4个.满分解答(1)A (3,0),B (0,1),C (0,3),D (-1,0).(2)因为抛物线y =ax 2+bx +c 经过A (3,0)、C (0,3)、D (-1,0) 三点,所以930,3,0.a b c c a b c ++=⎧⎪=⎨⎪-+=⎩ 解得1,2,3.a b c =-⎧⎪=⎨⎪=⎩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x 2+2x +3=-(x -1)2+4,顶点G 的坐标为(1,4).(3)如图2,直线BG 的解析式为y =3x +1,直线CD 的解析式为y =3x +3,因此CD //BG . 因为图形在旋转过程中,对应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所以AB ⊥CD .因此AB ⊥BG ,即∠ABQ =90°.因为点Q 在直线BG 上,设点Q 的坐标为(x ,3x +1),那么BQ ==. Rt △COD 的两条直角边的比为1∶3,如果Rt △ABQ 与Rt △COD 相似,存在两种情况: ①当3BQ BA =3=.解得3x =±.所以1(3,10)Q ,2(3,8)Q --.②当13BQ BA =13=.解得13x =±.所以31(,2)3Q ,41(,0)3Q -.图2 图3考点伸展第(3)题在解答过程中运用了两个高难度动作:一是用旋转的性质说明AB ⊥BG ;二是BQ =.我们换个思路解答第(3)题:如图3,作GH ⊥y 轴,QN ⊥y 轴,垂足分别为H 、N .通过证明△AOB ≌△BHG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可以证明∠ABG =90°. 在Rt △BGH 中,sin 1∠=,cos 1∠=①当3BQ BA=时,BQ = 在Rt △BQN 中,sin 13QN BQ =⋅∠=,cos 19BN BQ =⋅∠=.当Q 在B 上方时,1(3,10)Q ;当Q 在B 下方时,2(3,8)Q --.②当13BQ BA =时,BQ =31(,2)3Q ,41(,0)3Q -. 例2、 Rt △ABC 在直角坐标系内的位置如图1所示,反比例函数(0)k y k x=≠在第一象限内的图像与BC 边交于点D (4,m ),与AB 边交于点E (2,n ),△BDE 的面积为2.(1)求m与n的数量关系;(2)当tan∠A=12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和直线AB的表达式;(3)设直线AB与y轴交于点F,点P在射线FD上,在(2)的条件下,如果△AEO 与△EFP相似,求点P的坐标.图1思路点拨1.探求m与n的数量关系,用m表示点B、D、E的坐标,是解题的突破口.2.第(2)题留给第(3)题的隐含条件是FD//x轴.3.如果△AEO与△EFP相似,因为夹角相等,根据对应边成比例,分两种情况.满分解答(1)如图1,因为点D(4,m)、E(2,n)在反比例函数kyx=的图像上,所以4,2.m kn k=⎧⎨=⎩整理,得n=2m.(2)如图2,过点E作EH⊥BC,垂足为H.在Rt△BEH中,tan∠BEH=tan∠A=12,EH=2,所以BH=1.因此D(4,m),E(2,2m),B(4,2m+1).已知△BDE的面积为2,所以11(1)2222BD EH m⋅=+⨯=.解得m=1.因此D(4,1),E(2,2),B(4,3).因为点D(4,1)在反比例函数kyx=的图像上,所以k=4.因此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4yx =.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kx +b ,代入B (4,3)、E (2,2),得34,22.k b k b =+⎧⎨=+⎩ 解得12k =,1b =.因此直线AB 的函数解析式为112y x =+.图2 图3 图4(3)如图3,因为直线112y x =+与y 轴交于点F (0,1),点D 的坐标为(4,1),所以FD // x 轴,∠EFP =∠EAO .因此△AEO 与△EFP 相似存在两种情况:①如图3,当EA EF AO FP ==.解得FP =1.此时点P 的坐标为(1,1).②如图4,当EA FPAO EF ==.解得FP =5.此时点P 的坐标为(5,1).考点伸展本题的题设部分有条件“Rt △ABC 在直角坐标系内的位置如图1所示”,如果没有这个条件限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还有如图5的情况:第(1)题的结论m 与n 的数量关系不变.第(2)题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12y x =-,直线AB 为172y x =-.第(3)题FD 不再与x 轴平行,△AEO 与△EFP 也不可能相似.图52016中考数学压轴题函数相似三角形问题(二)例3、如图1,已知梯形OABC,抛物线分别过点O(0,0)、A(2,0)、B(6,3).(1)直接写出抛物线的对称轴、解析式及顶点M的坐标;(2)将图1中梯形OABC的上下底边所在的直线OA、CB以相同的速度同时向上平移,分别交抛物线于点O1、A1、C1、B1,得到如图2的梯形O1A1B1C1.设梯形O1A1B1C1的面积为S,A1、B1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用含S的代数式表示x2-x1,并求出当S=36时点A1的坐标;(3)在图1中,设点D的坐标为(1,3),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线段BC运动,动点Q从点D出发,以与点P相同的速度沿着线段DM运动.P、Q两点同时出发,当点Q到达点M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P、Q两点的运动时间为t,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得直线PQ、直线AB、x轴围成的三角形与直线PQ、直线AB、抛物线的对称轴围成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1 图2思路点拨1.第(2)题用含S 的代数式表示x 2-x 1,我们反其道而行之,用x 1,x 2表示S .再注意平移过程中梯形的高保持不变,即y 2-y 1=3.通过代数变形就可以了.2.第(3)题最大的障碍在于画示意图,在没有计算结果的情况下,无法画出准确的位置关系,因此本题的策略是先假设,再说理计算,后验证.3.第(3)题的示意图,不变的关系是:直线AB 与x 轴的夹角不变,直线AB 与抛物线的对称轴的夹角不变.变化的直线PQ 的斜率,因此假设直线PQ 与AB 的交点G 在x 轴的下方,或者假设交点G 在x 轴的上方.满分解答(1)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1x =,解析式为21184y x x =-,顶点为M (1,18-). (2) 梯形O 1A 1B 1C 1的面积12122(11)3()62x x S x x -+-⨯3==+-,由此得到1223s x x +=+.由于213y y -=,所以22212211111138484y y x x x x -=--+=.整理,得212111()()384x x x x ⎡⎤-+-=⎢⎥⎣⎦.因此得到2172x x S -=. 当S =36时,212114,2.x x x x +=⎧⎨-=⎩ 解得126,8.x x =⎧⎨=⎩ 此时点A 1的坐标为(6,3). (3)设直线AB 与PQ 交于点G ,直线AB 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点E ,直线PQ 与x 轴交于点F ,那么要探求相似的△GAF 与△GQE ,有一个公共角∠G .在△GEQ 中,∠GEQ 是直线AB 与抛物线对称轴的夹角,为定值.在△GAF 中,∠GAF 是直线AB 与x 轴的夹角,也为定值,而且∠GEQ ≠∠GAF .因此只存在∠GQE =∠GAF 的可能,△GQE ∽△GAF .这时∠GAF =∠GQE =∠PQD . 由于3tan 4GAF ∠=,tan 5DQ t PQD QP t∠==-,所以345t t =-.解得207t =.图3 图4例4、 如图1,已知点A (-2,4) 和点B (1,0)都在抛物线22y mx mx n =++上.(1)求m 、n ;(2)向右平移上述抛物线,记平移后点A 的对应点为A ′,点B 的对应点为B ′,若四边形A A ′B ′B 为菱形,求平移后抛物线的表达式;(3)记平移后抛物线的对称轴与直线AB ′ 的交点为C ,试在x 轴上找一个点D ,使得以点B ′、C 、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图1思路点拨1.点A 与点B 的坐标在3个题目中处处用到,各具特色.第(1)题用在待定系数法中;第(2)题用来计算平移的距离;第(3)题用来求点B ′ 的坐标、AC 和B ′C 的长.2.抛物线左右平移,变化的是对称轴,开口和形状都不变.3.探求△ABC 与△B ′CD 相似,根据菱形的性质,∠BAC =∠CB ′D ,因此按照夹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分两种情况讨论.满分解答(1) 因为点A (-2,4) 和点B (1,0)都在抛物线22y mx mx n =++上,所以444,20.m m n m m n -+=⎧⎨++=⎩ 解得43m =-,4n =. (2)如图2,由点A (-2,4) 和点B (1,0),可得AB =5.因为四边形A A ′B ′B 为菱形,所以A A ′=B ′B = AB =5.因为438342+--=x x y ()2416133x =-++,所以原抛物线的对称轴x =-1向右平移5个单位后,对应的直线为x =4. 因此平移后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3164342,+--=x y .图2(3) 由点A (-2,4) 和点B ′ (6,0),可得A B ′=如图2,由AM //CN ,可得''''B N B C B M B A =,即28=.解得'B C =AC =ABC 与△B ′CD 中,∠BAC =∠CB ′D .①如图3,当''AB B C AC B D ==,解得'3B D =.此时OD =3,点D 的坐标为(3,0).②如图4,当''AB B D AC B C ==,解得5'3B D =.此时OD =133,点D 的坐标为(133,0).图3 图4考点伸展在本题情境下,我们还可以探求△B ′CD 与△AB B ′相似,其实这是有公共底角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容易想象,存在两种情况.我们也可以讨论△B ′CD 与△C B B ′相似,这两个三角形有一组公共角∠B ,根据对应边成比例,分两种情况计算.2016中考数学压轴题函数相似三角形问题(三)例5 、 如图1,抛物线经过点A (4,0)、B (1,0)、C (0,-2)三点.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P 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过P 作PM ⊥x 轴,垂足为M ,是否存在点P ,使得以A 、P 、M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AC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 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直线AC 上方的抛物线是有一点D ,使得△DCA 的面积最大,求出点D 的坐标.,图1思路点拨1.已知抛物线与x 轴的两个交点,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时,设交点式比较简便. 2.数形结合,用解析式表示图象上点的坐标,用点的坐标表示线段的长. 3.按照两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分两种情况列方程. 4.把△DCA 可以分割为共底的两个三角形,高的和等于OA . 满分解答(1)因为抛物线与x 轴交于A (4,0)、B (1,0)两点,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4)(1(--=x x a y ,代入点C 的 坐标(0,-2),解得21-=a .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521)4)(1(212-+-=---=x x x x y .(2)设点P 的坐标为))4)(1(21,(---x x x . ①如图2,当点P 在x 轴上方时,1<x <4,)4)(1(21---=x x PM ,x AM -=4. 如果2==CO AOPM AM ,那么24)4)(1(21=----x x x .解得5=x 不合题意. 如果21==CO AO PM AM ,那么214)4)(1(21=----x x x .解得2=x . 此时点P 的坐标为(2,1).②如图3,当点P 在点A 的右侧时,x >4,)4)(1(21--=x x PM ,4-=x AM .解方程24)4)(1(21=---x x x ,得5=x .此时点P 的坐标为)2,5(-.解方程214)4)(1(21=---x x x ,得2=x 不合题意.③如图4,当点P 在点B 的左侧时,x <1,)4)(1(21--=x x PM ,x AM -=4. 解方程24)4)(1(21=---x x x ,得3-=x .此时点P 的坐标为)14,3(--.解方程214)4)(1(21=---x x x ,得0=x .此时点P 与点O 重合,不合题意.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 点P 的坐标为(2,1)或)14,3(--或)2,5(-.图2 图3 图4 (3)如图5,过点D 作x 轴的垂线交AC 于E .直线AC 的解析式为221-=x y . 设点D 的横坐标为m )41(<<m ,那么点D 的坐标为)22521,(2-+-m m m ,点E 的坐标为)221,(-m m .所以)221()22521(2---+-=m m m DE m m 2212+-=.因此4)221(212⨯+-=∆m m S DAC m m 42+-=4)2(2+--=m .当2=m 时,△DCA 的面积最大,此时点D 的坐标为(2,1).图5 图6考点伸展第(3)题也可以这样解:如图6,过D 点构造矩形OAMN ,那么△DCA 的面积等于直角梯形CAMN 的面积减去△CDN 和△ADM 的面积.设点D 的横坐标为(m ,n ))41(<<m ,那么42)4(21)2(214)22(21++-=--+-⨯+=n m m n n m n S . 由于225212-+-=m m n ,所以m m S 42+-=. 例6 、 如图1,△ABC 中,AB =5,AC =3,cos A =310.D 为射线BA 上的点(点D 不与点B 重合),作DE //BC 交射线CA 于点E ..(1) 若CE =x ,BD =y ,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2) 当分别以线段BD ,CE 为直径的两圆相切时,求DE 的长度;(3) 当点D 在AB 边上时,BC 边上是否存在点F ,使△ABC 与△DEF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线段BF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1 备用图 备用图思路点拨1.先解读背景图,△ABC 是等腰三角形,那么第(3)题中符合条件的△DEF 也是等腰三角形.2.用含有x 的式子表示BD 、DE 、MN 是解答第(2)题的先决条件,注意点E 的位置不同,DE 、MN 表示的形式分两种情况.3.求两圆相切的问题时,先罗列三要素,再列方程,最后检验方程的解的位置是否符合题意.4.第(3)题按照DE 为腰和底边两种情况分类讨论,运用典型题目的结论可以帮助我们轻松解题. 满分解答(1)如图2,作BH ⊥AC ,垂足为点H .在Rt △ABH 中,AB =5,cosA =310AH AB =,所以AH =32=12AC .所以BH 垂直平分AC ,△ABC 为等腰三角形,AB =CB =5. 因为DE //BC ,所以AB AC DB EC =,即53y x=.于是得到53y x =,(0x >). (2)如图3,图4,因为DE //BC ,所以DE AE BC AC =,MN AN BC AC =,即|3|53DE x -=,1|3|253x MN -=.因此5|3|3x DE -=,圆心距5|6|6x MN -=.图2 图3 图4在⊙M 中,115226M r BD y x ===,在⊙N 中,1122N r CE x ==. ①当两圆外切时,5162x x +5|6|6x -=.解得3013x =或者10x =-. 如图5,符合题意的解为3013x =,此时5(3)15313x DE -==. ②当两圆内切时,5162x x -5|6|6x -=. 当x <6时,解得307x =,如图6,此时E 在CA 的延长线上,5(3)1537x DE -==; 当x >6时,解得10x =,如图7,此时E 在CA 的延长线上,5(3)3533x DE -==.图5 图6 图7(3)因为△ABC 是等腰三角形,因此当△ABC 与△DEF 相似时,△DEF 也是等腰三角形.如图8,当D 、E 、F 为△ABC 的三边的中点时,DE 为等腰三角形DEF 的腰,符合题意,此时BF =2.5.根据对称性,当F 在BC 边上的高的垂足时,也符合题意,此时BF =4.1.如图9,当DE 为等腰三角形DEF 的底边时,四边形DECF 是平行四边形,此时12534BF =.图8 图9 图10 图11考点伸展:第(3)题的情景是一道典型题,如图10,如图11,AH 是△ABC 的高,D 、E 、F 为△ABC 的三边的中点,那么四边形DEHF 是等腰梯形.例 7 如图1,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设点A (0,t ),点Q (t ,b ).平移二次函数2tx y -=的图象,得到的抛物线F 满足两个条件:①顶点为Q ;②与x 轴相交于B 、C 两点(∣OB ∣<∣OC ∣),连结A ,B .(1)是否存在这样的抛物线F ,使得OC OB OA⋅=2?请你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2)如果AQ ∥BC ,且tan ∠ABO =23,求抛物线F 对应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思路点拨1.数形结合思想,把OC OB OA⋅=2转化为212t x x =⋅.2.如果AQ ∥BC ,那么以OA 、AQ 为邻边的矩形是正方形,数形结合得到t =b . 3.分类讨论tan ∠ABO =23,按照A 、B 、C 的位置关系分为四种情况.A 在y 轴正半轴时,分为B 、C 在y 轴同侧和两侧两种情况;A 在y 轴负半轴时,分为B 、C 在y 轴同侧和两侧两种情况. 满分解答(1)因为平移2tx y -=的图象得到的抛物线F 的顶点为Q (t ,b ),所以抛物线F 对应的解析式为b t x t y +--=2)(.因为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因此0>b t .令0=y ,得-=t OB t b,+=t OC tb . 所以-=⋅t OC OB (|||||tb)( +t t b )|-=2|t 22|OA t tb ==.即22b t t t -=±.所以当32t b =时,存在抛物线F 使得||||||2OC OB OA ⋅=.(2)因为AQ //BC ,所以t =b ,于是抛物线F 为t t x t y +--=2)(.解得1,121+=-=t x t x .①当0>t 时,由||||OC OB <,得)0,1(-t B .如图2,当01>-t 时,由=∠ABO tan 23=||||OB OA =1-t t ,解得3=t .此时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41832-+-=x x y .如图3,当01<-t 时,由=∠ABO tan 23=||||OB OA =1+-t t ,解得=t 53.此时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532x +2518x +12548.图2 图3②如图4,如图5,当0<t 时,由||||OC OB <,将t -代t ,可得=t 53-,3-=t .此时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532x +2518x -12548或241832++=x x y .图4 图5考点伸展第(2)题还可以这样分类讨论:因为AQ //BC ,所以t =b ,于是抛物线F 为2()y t x t t =--+.由3tan 2OA ABO OB ∠==,得23OB OA =. ①把2(,0)3B t 代入2()y t x t t =--+,得3t =±(如图2,图5).②把2(,0)3B t -代入2()y t x t t =--+,得35t =±(如图3,图4).2016中考数学压轴题函数等腰三角形问题(一)例1、如图1,已知正方形OABC 的边长为2,顶点A 、C 分别在x 、y 轴的正半轴上,M 是BC 的中点.P (0,m )是线段OC 上一动点(C 点除外),直线PM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D .(1)求点D 的坐标(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 (2)当△APD 是等腰三角形时,求m 的值;(3)设过P 、M 、B 三点的抛物线与x 轴正半轴交于点E ,过点O 作直线ME 的垂线,垂足为H (如图2).当点P 从O 向C 运动时,点H 也随之运动.请直接写出点H 所经过的路长(不必写解答过程).图1 图2思路点拨1.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表示△APD 的三边长,为解等腰三角形做好准备. 2.探求△APD 是等腰三角形,分三种情况列方程求解.3.猜想点H 的运动轨迹是一个难题.不变的是直角,会不会找到不变的线段长呢?Rt △OHM 的斜边长OM 是定值,以OM 为直径的圆过点H 、C . 满分解答(1)因为PC //DB ,所以1CP PM MCBD DM MB===.因此PM =DM ,CP =BD =2-m .所以AD =4-m .于是得到点D 的坐标为(2,4-m ).(2)在△APD 中,22(4)AD m =-,224AP m =+,222(2)44(2)PD PM m ==+-. ①当AP =AD 时,2(4)m -24m =+.解得32m =(如图3). ②当PA =PD 时,24m +244(2)m =+-.解得43m =(如图4)或4m =(不合题意,舍去).③当DA =DP 时,2(4)m -244(2)m =+-.解得23m =(如图5)或2m =(不合题意,舍去).综上所述,当△APD 为等腰三角形时,m 的值为32,43或23.图3 图4 图5(3)点H.考点伸展第(2)题解等腰三角形的问题,其中①、②用几何说理的方法,计算更简单:①如图3,当AP=AD时,AM垂直平分PD,那么△PCM∽△MBA.所以12 PC MBCM BA==.因此12PC=,32m=.②如图4,当PA=PD时,P在AD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DA=2PO.因此42m m-=.解得43m=.第(2)题的思路是这样的:如图6,在Rt△OHM中,斜边OM为定值,因此以OM为直径的⊙G经过点H,也就是说点H在圆弧上运动.运动过的圆心角怎么确定呢?如图7,P与O重合时,是点H运动的起点,∠COH=45°,∠CGH=90°.图6 图7例2 如图1,已知一次函数y =-x +7与正比例函数43y x = 的图象交于点A ,且与x 轴交于点B .(1)求点A 和点B 的坐标;(2)过点A 作AC ⊥y 轴于点C ,过点B 作直线l //y 轴.动点P 从点O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沿O —C —A 的路线向点A 运动;同时直线l 从点B 出发,以相同速度向左平移,在平移过程中,直线l 交x 轴于点R ,交线段BA 或线段AO 于点Q .当点P 到达点A 时,点P 和直线l 都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设动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秒. ①当t 为何值时,以A 、P 、R 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8?②是否存在以A 、P 、Q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1思路点拨1.把图1复制若干个,在每一个图形中解决一个问题.2.求△APR 的面积等于8,按照点P 的位置分两种情况讨论.事实上,P 在CA 上运动时,高是定值4,最大面积为6,因此不存在面积为8的可能.3.讨论等腰三角形APQ ,按照点P 的位置分两种情况讨论,点P 的每一种位置又要讨论三种情况.满分解答(1)解方程组7,4,3y x y x =-+⎧⎪⎨=⎪⎩得3,4.x y =⎧⎨=⎩ 所以点A 的坐标是(3,4).令70y x =-+=,得7x =.所以点B 的坐标是(7,0).(2)①如图2,当P 在OC 上运动时,0≤t <4.由8A P R A C P P O RC O R A S S S S =--=△△△梯形,得1113+7)44(4)(7)8222t t t t -⨯-⨯⨯--⨯-=(.整理,得28120t t -+=.解得t =2或t =6(舍去).如图3,当P 在CA 上运动时,△APR 的最大面积为6.因此,当t =2时,以A 、P 、R 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8.图2 图3 图4②我们先讨论P 在OC 上运动时的情形,0≤t <4.如图1,在△AOB 中,∠B =45°,∠AOB >45°,OB =7,AB =OB >AB .因此∠OAB >∠AOB >∠B .如图4,点P 由O 向C 运动的过程中,OP =BR =RQ ,所以PQ //x 轴.因此∠AQP =45°保持不变,∠PAQ 越来越大,所以只存在∠APQ =∠AQP 的情况. 此时点A 在PQ 的垂直平分线上,OR =2CA =6.所以BR =1,t =1. 我们再来讨论P 在CA 上运动时的情形,4≤t <7. 在△APQ 中, 3cos 5A ∠=为定值,7AP t =-,5520333AQ OA OQ OA OR t =-=-=-. 如图5,当AP =AQ 时,解方程520733t t -=-,得418t =.如图6,当QP =QA 时,点Q 在PA 的垂直平分线上,AP =2(OR -OP ).解方程72[(7)(4)]t t t -=---,得5t =.如7,当PA =PQ 时,那么12cos AQ A AP∠=.因此2cos AQ AP A =⋅∠.解方程52032(7)335t t -=-⨯,得22643t =. 综上所述,t =1或418或5或22643时,△APQ 是等腰三角形.图5 图6 图7考点伸展当P在CA上,QP=QA时,也可以用2cos=⋅∠来求解.AP AQ A2016中考数学压轴题函数等腰三角形问题(二)例3 如图1,在直角坐标平面内有点A(6, 0),B(0, 8),C(-4, 0),点M、N分别为线段AC和射线AB上的动点,点M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自C向A方向作匀速运动,点N以5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自A向B方向作匀速运动,MN交OB于点P.(1)求证:MN∶NP为定值;(2)若△BNP与△MNA相似,求CM的长;(3)若△BNP是等腰三角形,求CM的长.图1思路点拨1.第(1)题求证MN∶NP的值要根据点N的位置分两种情况.这个结论为后面的计算提供了方便.2.第(2)题探求相似的两个三角形有一组邻补角,通过说理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时才可能相似.3.第(3)题探求等腰三角形,要两级(两层)分类,先按照点N 的位置分类,再按照顶角的顶点分类.注意当N 在AB 的延长线上时,钝角等腰三角形只有一种情况.4.探求等腰三角形BNP ,N 在AB 上时,∠B 是确定的,把夹∠B 的两边的长先表示出来,再分类计算.满分解答(1)如图2,图3,作NQ ⊥x 轴,垂足为Q .设点M 、N 的运动时间为t 秒. 在Rt △ANQ 中,AN =5t ,NQ =4t ,AQ =3t .在图2中,QO =6-3t ,MQ =10-5t ,所以MN ∶NP =MQ ∶QO =5∶3. 在图3中,QO =3t -6,MQ =5t -10,所以MN ∶NP =MQ ∶QO =5∶3.(2)因为△BNP 与△MNA 有一组邻补角,因此这两个三角形要么是一个锐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要么是两个直角三角形.只有当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时才可能相似.如图4,△BNP ∽△MNA ,在Rt △AMN 中,35AN AM =,所以531025t t =-.解得3031t =.此时CM 6031=.图2 图3 图4(3)如图5,图6,图7中,OP MPQN MN=,即245OP t =.所以85OP t =. ①当N 在AB 上时,在△BNP 中,∠B 是确定的,885BP t =-,105BN t =-.(Ⅰ)如图5,当BP =BN 时,解方程881055t t -=-,得1017t =.此时CM 2017=.(Ⅱ)如图6,当NB =NP 时,45BE BN =.解方程()1848105255t t ⎛⎫-=- ⎪⎝⎭,得54t =.此时CM 52=. (Ⅲ)当PB =PN 时,1425BN BP =.解方程()1481058255t t ⎛⎫-=- ⎪⎝⎭,得t 的值为负数,因此不存在PB =PN 的情况.②如图7,当点N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B 是钝角,只存在BP =BN 的可能,此时510BN t =-.解方程885105t t -=-,得3011t =.此时CM 6011=.图5 图6 图7考点伸展如图6,当NB =NP 时,△NMA 是等腰三角形,1425BN BP =,这样计算简便一些.例4、如图1,在矩形ABCD 中,AB =m (m 是大于0的常数),BC =8,E 为线段BC 上的动点(不与B 、C 重合).连结DE ,作EF ⊥DE ,EF 与射线BA 交于点F ,设CE =x ,BF =y .(1)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2)若m =8,求x 为何值时,y 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3)若12y m=,要使△DEF 为等腰三角形,m 的值应为多少?图1思路点拨1.证明△DCE ∽△EBF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可以得到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2.第(2)题的本质是先代入,再配方求二次函数的最值.3.第(3)题头绪复杂,计算简单,分三段表达.一段是说理,如果△DEF 为等腰三角形,那么得到x =y ;一段是计算,化简消去m ,得到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解出x 的值;第三段是把前两段结合,代入求出对应的m 的值.满分解答(1)因为∠EDC 与∠FEB 都是∠DEC 的余角,所以∠EDC =∠FEB .又因为∠C =∠B =90°,所以△DCE ∽△EBF .因此DC EB CE BF =,即8m xx y-=.整理,得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为218y x x m m=-+. (2)如图2,当m =8时,2211(4)288y x x x =-+=--+.因此当x =4时,y 取得最大值为2.(3) 若12y m =,那么21218x x m m m=-+.整理,得28120x x -+=.解得x =2或x =6.要使△DEF 为等腰三角形,只存在ED =EF 的情况.因为△DCE ∽△EBF ,所以CE =BF ,即x =y .将x =y =2代入12y m =,得m =6(如图3);将x =y =6代入12y m=,得m =2(如图4).图2 图3 图4考点伸展本题中蕴涵着一般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例如: 由第(1)题得到218y x x m m =-+221116(8)(4)x x x m m m=--=--+, 那么不论m 为何值,当x =4时,y 都取得最大值.对应的几何意义是,不论AB 边为多长,当E 是BC 的中点时,BF 都取得最大值.第(2)题m =8是第(1)题一般性结论的一个特殊性.再如,不论m 为小于8的任何值,△DEF 都可以成为等腰三角形,这是因为方程218x x x m m=-+总有一个根8x m =-的.第(3)题是这个一般性结论的一个特殊性.2016中考数学压轴题函数相似三角形问题(三)例5 已知: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矩形OABC 的边OA 在y 轴的正半轴上,OC 在x 轴的正半轴上,OA =2,OC =3,过原点O 作∠AOC 的平分线交AB 于点D ,连接DC ,过点D 作DE ⊥DC ,交OA 于点E .(1)求过点E 、D 、C 的抛物线的解析式;(2)将∠EDC 绕点D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后,角的一边与y 轴的正半轴交于点F ,另一边与线段OC 交于点G .如果DF 与(1)中的抛物线交于另一点M ,点M 的横坐标为56,那么EF =2GO 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对于(2)中的点G ,在位于第一象限内的该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直线GQ 与AB 的交点P 与点C 、G 构成的△PCG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成立,请说明理由.图1思路点拨1.用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的解析式,这个解析式在第(2)、(3)题的计算中要用到. 2.过点M 作MN ⊥AB ,根据对应线段成比例可以求FA 的长. 3.将∠EDC 绕点D 旋转的过程中,△DCG 与△DEF 保持全等.4.第(3)题反客为主,分三种情况讨论△PCG 为等腰三角形,根据点P 的位置确定点Q 的位置,再计算点Q 的坐标.满分解答(1)由于OD 平分∠AOC ,所以点D 的坐标为(2,2),因此BC =AD =1. 由于△BCD ≌△ADE ,所以BD =AE =1,因此点E 的坐标为(0,1).设过E 、D 、C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c bx ax y ++=2,那么⎪⎩⎪⎨⎧=++=++=.039,224,1c b a c b a c 解得65-=a ,613=b 1=c .因此过E 、D 、C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1613652++-=x x y .(2)把56=x 代入1613652++-=x x y ,求得512=y .所以点M 的坐标为⎪⎭⎫⎝⎛512,56.如图2,过点M 作MN ⊥AB ,垂足为N ,那么DADNFA MN =,即25622512-=-FA .解得1=FA . 因为∠EDC 绕点D 旋转的过程中,△DCG ≌△DEF ,所以CG =EF =2.因此GO =1,EF=2GO .(3)在第(2)中,GC =2.设点Q 的坐标为⎪⎭⎫ ⎝⎛++-161365,2x x x . ①如图3,当CP =CG =2时,点P 与点B (3,2)重合,△PCG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此时G Q Q x x y -=,因此11613652-=++-x x x 。
2016年中考数学分类汇编:二次函数压轴题(含答案)

2016年中考数学与二次函数有关的压轴题纵观2016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数学试卷其中与二次函数有关的压轴题,其考点涉及: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轴对称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特殊平行四边形性质;图形的旋转变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应用;圆的性质;阅读理解,等.数学思想涉及:分类讨论;数形结合;转化,等.现选取部分省市的2016年中考题展示,以飨读者.一、与特殊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有关综合题【题1】(2016•成都第28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a(x+1)2﹣3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0,﹣),顶点为D,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H,过点H的直线l交抛物线于P,Q两点,点Q在y轴的右侧.(1)求a的值及点A,B的坐标;(2)当直线l将四边形ABCD分为面积比为3:7的两部分时,求直线l的函数表达式;(3)当点P位于第二象限时,设PQ的中点为M,点N在抛物线上,则以DP为对角线的四边形DMPN能否为菱形?若能,求出点N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把点C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即可求出a,令y=0,列方程即可求出点A、B坐标.(2)先求出四边形ABCD面积,分两种情形:①当直线l边AD相交与点M1时,根据S=×10=3,求出点M1坐标即可解决问题.②当直线l边BC相交与点M2时,同理可得点M2坐标.(3)设P(x1,y1)、Q(x2,y2)且过点H(﹣1,0)的直线PQ的解析式为y=kx+b,得到b=k,利用方程组求出点M坐标,求出直线DN解析式,再利用方程组求出点N坐标,列出方程求出k,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C(0,﹣).∴a﹣3=﹣,解得:a=,∴y=(x+1)2﹣3当y=0时,有(x+1)2﹣3=0,∴x 1=2,x 2=﹣4, ∴A (﹣4,0),B (2,0).(2)∵A (﹣4,0),B (2,0),C (0,﹣),D (﹣1,﹣3)∴S 四边形ABCD =S △ADH +S 梯形OCDH +S △BOC =×3×3+(+3)×1+×2×=10. 从面积分析知,直线l 只能与边AD 或BC 相交,所以有两种情况: ①当直线l 边AD 相交与点M 1时,则S =×10=3,∴×3×(﹣y)=3∴y=﹣2,点M 1(﹣2,﹣2),过点H (﹣1,0)和M 1(﹣2,﹣2)的直线l 的解析式为y =2x +2.②当直线l 边BC 相交与点M 2时,同理可得点M 2(,﹣2),过点H (﹣1,0)和M 2(,﹣2)的直线l 的解析式为y =﹣x ﹣.综上所述:直线l 的函数表达式为y =2x +2或y =﹣x ﹣.(3)设P (x 1,y 1)、Q (x 2,y 2)且过点H (﹣1,0)的直线PQ 的解析式为y =kx +b , ∴﹣k +b =0, ∴b =k , ∴y =kx +k . 由,∴+(﹣k )x ﹣﹣k =0,∴x 1+x 2=﹣2+3k ,y 1+y 2=kx 1+k +kx 2+k =3k 2,∵点M 是线段PQ 的中点,∴由中点坐标公式的点M (k ﹣1, k 2). 假设存在这样的N 点如图,直线DN ∥PQ ,设直线DN 的解析式为y =kx +k ﹣3 由,解得:x 1=﹣1,x 2=3k ﹣1,∴N (3k ﹣1,3k 2﹣3)∵四边形DMPN 是菱形, ∴DN =DM ,∴(3k )2+(3k 2)2=()2+()2,整理得:3k 4﹣k 2﹣4=0, ∵k 2+1>0, ∴3k 2﹣4=0, 解得k =±,∵k<0,∴k=﹣,∴P(﹣3﹣1,6),M(﹣﹣1,2),N(﹣2﹣1,1)∴PM=DN=2,∵PM∥DN,∴四边形DMPN是平行四边形,∵DM=DN,∴四边形DMPN为菱形,∴以DP为对角线的四边形DMPN能成为菱形,此时点N的坐标为(﹣2﹣1,1).【题2】(2016•泰安第28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c的顶点坐标为(2,9),与y 轴交于点A(0,5),与x轴交于点E、B.(1)求二次函数y=ax2+bx+c的表达式;(2)过点A作AC平行于x轴,交抛物线于点C,点P为抛物线上的一点(点P在AC上方),作PD平行与y轴交AB于点D,问当点P在何位置时,四边形APCD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面积;(3)若点M在抛物线上,点N在其对称轴上,使得以A、E、N、M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且AE 为其一边,求点M、N的坐标.【考点】此题是二次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函数关系式,函数极值额确定方法,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解本题的关键是建立函数关系式求极值.【分析】(1)设出抛物线解析式,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2)先求出直线AB解析式,设出点P坐标(x,﹣x2+4x+5),建立函数关系式S四边形APCD=﹣2x2+10x,根据二次函数求出极值;(3)先判断出△HMN≌△AOE,求出M点的横坐标,从而求出点M,N的坐标.【解答】解:(1)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2)2+9,∵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A(0,5),∴4a+9=5,∴a=﹣1,y=﹣(x﹣2)2+9=﹣x2+4x+5,(2)当y=0时,﹣x2+4x+5=0,∴x1=﹣1,x2=5,∴E(﹣1,0),B(5,0),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mx+n,∵A(0,5),B(5,0),∴m=﹣1,n=5,∴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5;设P(x,﹣x2+4x+5),∴D(x,﹣x+5),∴PD=﹣x2+4x+5+x﹣5=﹣x2+5x,∵AC=4,∴S四边形APCD=×AC×PD=2(﹣x2+5x)=﹣2x2+10x,∴当x=﹣=时,∴S四边形APCD最大=,(3)如图,过M作MH垂直于对称轴,垂足为H,∵MN∥AE,MN=AE,∴△HMN≌△AOE,∴HM=OE=1,∴M点的横坐标为x=3或x=1,当x=1时,M点纵坐标为8,当x=3时,M点纵坐标为8,∴M点的坐标为M1(1,8)或M2(3,8),∵A(0,5),E(﹣1,0),∴直线AE解析式为y=5x+5,∵MN∥AE,∴MN的解析式为y=5x+b,∵点N在抛物线对称轴x=2上,∴N(2,10+b),∵AE2=OA2+0E2=26∵MN=AE∴MN2=AE2,∴MN2=(2﹣1)2+[8﹣(10+b)]2=1+(b+2)2∵M点的坐标为M1(1,8)或M2(3,8),∴点M1,M2关于抛物线对称轴x=2对称,∵点N在抛物线对称轴上,∴M1N=M2N,∴1+(b+2)2=26,∴b=3,或b=﹣7,∴10+b=13或10+b=3∴当M点的坐标为(1,8)时,N点坐标为(2,13),当M点的坐标为(3,8)时,N点坐标为(2,3),【点评】此题是二次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函数关系式,函数极值额确定方法,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解本题的关键是建立函数关系式求极值.【题2】(2016•东营第25题)参考答案:y ax bx的图像过点A(-1,3),顶点B的横坐标为【题3】(2016•扬州第28题)如图1,二次函数21.(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点P 在该二次函数的图像上,点Q 在x 轴上,若以A 、B 、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点P 的坐标;(3)如图3,一次函数ykx (k >0)的图像与该二次函数的图像交于O 、C 两点,点T 为该二次函数图像上位于直线OC 下方的动点,过点T 作直线TM ⊥OC ,垂足为点M ,且M 在线段OC 上(不与O 、C 重合),过点T 作直线TN ∥y 轴交OC 于点N 。
2016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项训练有答案

2016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项训练有答案2016中考压轴题专项训练训练目标1.熟悉题型结构,辨识题目类型,调用解题方法;2.书写框架明晰,踩点得分(完整、快速、简洁)。
题型结构及解题方法压轴题综合性强,知识高度融合,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对问题背景的研究能力以及对数学模型和套路的调用整合能力。
考查要点常考类型举例题型特征解题方法问题背景研究求坐标或函数解析式,求角度或线段长已知点坐标、解析式或几何图形的部分信息研究坐标、解析式,研究边、角,特殊图形。
模型套路调用求面积、周长的函数关系式,并求最值速度已知,所求关系式和运动时间相关①分段:动点转折分段、图形碰撞分段;②利用动点路程表达线段长;③设计方案表达关系式。
坐标系下,所求关系式和坐标相关①利用坐标及横平竖直线段长;②分类:根据线段表达不同分类;③设计方案表达面积或周长。
求线段和(差)的最值有定点(线)、不变量或不变关系利用几何模型、几何定理求解,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三角形三边关系等。
套路整合及分类讨论点的存在性点的存在满足某种关系,如满足面积比为9:10①抓定量,找特征;②确定分类;.③根据几何特征或函数特征建等式。
图形的存在性特殊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的存在性①分析动点、定点或不变关系(如平行);②根据特殊图形的判定、性质,确定分类;根据几何特征或函数特征建等式。
三角形相似、全等的存在性①找定点,分析目标三角形边角关系;②根据判定、对应关系确定分类;③根据几何特征建等式求解。
答题规范动作1.试卷上探索思路、在演草纸上演草。
2.合理规划答题卡的答题区域:两栏书写,先左后右。
作答前根据思路,提前规划,确保在答题区域内写完答案;同时方便修改。
3.作答要求:框架明晰,结论突出,过程简洁。
23题作答更加注重结论,不同类型的作答要点:几何推理环节,要突出几何特征及数量关系表达,简化证明过程;面积问题,要突出面积表达的方案和结论;几何最值问题,直接确定最值存在状态,再进行求解;存在性问题,要明确分类,突出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轴题(三)1. 如图,⊙O是Rt△ABC的外接圆,∠ABC=90°,弦BD=BA,AB=12,BC=5,BE⊥DC交DC的延长线于点E.(1)求证:∠BCA=∠BAD;(2)求DE的长;(3)求证:BE是⊙O的切线.【考点】切线的判定;圆周角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1)根据BD=BA得出∠BDA=∠BAD,再由∠BCA=∠BDA即可得出结论;(2)判断△BED∽△CBA,利用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可求出DE的长度.(3)连接OB,OD,证明△ABO≌△DBO,推出OB∥DE,继而判断BE⊥OB,可得出结论.【解答】(1)证明:∵BD=BA,∴∠BDA=∠BAD,∵∠BCA=∠BDA(圆周角定理),∴∠BCA=∠BAD.(2)解:∵∠BDE=∠CAB(圆周角定理)且∠BED=∠CBA=90°,∴△BED∽△CBA,∴,即,解得:DE=.(3)证明:连结OB,OD,在△ABO和△DBO中,∴△ABO≌△DBO(SSS),∴∠DBO=∠ABO,∵∠ABO=∠OAB=∠BDC,∴∠DBO=∠BDC,∴OB∥ED,∵BE⊥ED,∴EB⊥BO,∴BE是⊙O的切线.【点评】本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及圆周角定理的知识,综合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解答本题要求同学们熟练掌握一些定理的内容.2. (2015•深圳)如图1,水平放置一个三角板和一个量角器,三角板的边AB和量角器的直径DE在一条直线上,AB=BC=6cm,OD=3cm,开始的时候BD=1cm,现在三角板以2cm/s的速度向右移动.(1)当B与O重合的时候,求三角板运动的时间;(2)如图2,当AC与半圆相切时,求AD;(3)如图3,当AB和DE重合时,求证:CF2=CG•CE.考点:圆的综合题.专题:证明题.分析:(1)根据题意得出BO的长,再利用路程除以速度得出时间;(2)根据切线的性质和判定结合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O的长,进而求出答案;(3)利用圆周角定理以及切线的性质定理得出∠CEF=∠ODF=∠OFD=∠CFG,进而求出△CFG∽△CEF,即可得出答案.解答:(1)解:由题意可得:BO=4cm,t= =2(s);(2)解:如图2,连接O与切点H,则OH⊥AC,又∵∠A=45°,∴AO= OH =3 cm,∴AD=AO﹣DO=(3﹣3)cm;(3)证明:如图3,连接EF,∵OD=OF,∴∠ODF=∠OFD,∵DE为直径,∴∠ODF+∠DEF=90°,∠DEC=∠DEF+∠CEF=90°,∴∠CEF=∠ODF=∠OFD=∠CFG,又∵∠FCG=∠ECF,∴△CFG∽△CEF,∴ =,∴CF2=CG•CE.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切线的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根据题意得出△CFG∽△CEF是解题关键.3.(2015•南宁)如图,AB是⊙O的直径,C、G是⊙O上两点,且AC=CG,过点C的直线CD⊥BG于点D,交BA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BC,交OD于点F.(1)求证:CD是⊙O的切线.(2)若,求∠E的度数.(3)连接AD,在(2)的条件下,若CD=,求AD的长.考点:圆的综合题.专题:压轴题.分析:(1)如图1,连接OC,AC,CG,由圆周角定理得到∠ABC=∠CBG,根据同圆的半径相等得到OC=OB,于是得到∠OCB=∠OBC,等量代换得到∠OCB=∠CBG,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到OC∥BG,即可得到结论;(2)由OC∥BD,得到△OCF∽△BD F,△EOC∽△EBD,得到,,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3)如图2,过A作AH⊥DE于H,解直角三角形得到BD=3,DE=3,BE=6,在Rt△DAH中,AD= = =.解答:(1)证明:如图1,连接OC,AC,CG,∵AC=CG,∴,∴∠ABC=∠CBG,∵OC=OB,∴∠OCB=∠OBC,∴∠OCB=∠CBG,∴OC∥BG,∵CD⊥BG,∴OC⊥CD,∴CD是⊙O的切线;(2)解:∵OC∥BD,∴△OCF∽△BDF,△EOC∽△EBD,∴,∴,∵OA=OB,∴A E=OA=OB,∴OC=OE,∵∠ECO=90°,∴∠E=30°;(3)解:如图2,过A作AH⊥DE于H,∵∠E=30°∴∠EBD=60°,∴∠CBD = EBD=30°,∵CD=,∴BD=3,DE=3,BE=6,∴AE=BE=2,∴AH=1,∴EH=,∴DH=2,在Rt△DAH中,AD= = = .点评:本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和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圆周角定理,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4.(2015•成都)如图,在Rt△ABC中,∠ABC=90°,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与AC,BC及AB的延长线相较于点D,E,F,且BF=BC,⊙O是△BEF的外接圆,∠EBF的平分线交EF于点G,交⊙O于点H,连接BD,FH.(1)求证:△ABC≌△EBF;(2)试判断BD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AB=1,求HG•HB的值.考点:圆的综合题.分析:(1)由垂直的定义可得∠EBF=∠ADF=90°,于是得到∠C=∠BFE,从而证得△ABC≌△EBF;(2)BD与⊙O相切,如图1,连接OB证得∠DBO=90°,即可得到BD与⊙O相切;(3)如图2,连接CF,HE,有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F=BF,由于DF垂直平分AC,得到AF=CF=AB+BF=1+BF=BF,求得BF=4,有勾股定理解出EF= =,推出△EH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得HF=EF=,通过△BHF∽△FHG,列比例式即可得到结论.解答:(1)证明:∵∠ABC=90°,∴∠EBF=90°,∵DF⊥AC,∴∠ADF=90°,∴∠C+∠A=∠A+∠AFD=90°,∴∠C=∠BFE,在△ABC与△EBF中,,∴△ABC≌△EBF;(2)BD与⊙O相切,如图1,连接OB.证明如下:∵OB=OF,∴∠OBF=∠OFB,∵∠ABC=90°,AD=CD,∴BD=CD,∴∠C=∠DBC,∵∠C=∠BFE,∴∠DBC=∠OBF,∵∠CBO+∠OBF=90°,∴∠DBC+∠CBO=90°,∴∠DBO=90°,∴BD与⊙O相切;(3)解:如图2,连接CF,HE,∵∠CBF=90°,BC=BF,∴CF=BF,∵DF垂直平分AC,∴AF=CF=AB+BF=1+BF=BF,∴BF=,∵△ABC≌△EBF,∴BE=AB=1,∴EF= = ,∵B H平分∠CBF,∴,∴EH=FH,∴△EH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HF= EF= ,∵∠EFH=∠HBF=45°,∠BHF=∠BHF,∴△BHF∽△FHG,∴,∴HG•HB=HF2=2+.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圆周角定理,勾股定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这些定理是解题的关键.5.(2015•宿迁)已知:⊙O上两个定点A,B和两个动点C,D,AC与BD交于点E.(1)如图1,求证:EA•EC=EB•ED;(2)如图2,若=,AD是⊙O的直径,求证:AD•AC=2BD•BC;(3)如图3,若AC⊥BD,点O到AD的距离为2,求BC的长.解答:(1)证明:∵∠EAD=∠EBC,∠BCE=∠ADE,∴△AED∽△BEC,∴,∴EA•EC=EB•ED;(2)证明:如图2,连接CD,OB交AC于点F.∵B是弧AC的中点,∴∠BAC=∠ADB=∠ACB,且AF=CF=0.5AC.又∵AD为⊙O直径,∴∠ABC=90°,又∠CFB=90°.∴△CBF∽△ABD.∴,故CF•AD=BD•BC.∴AC•AD=2BD•BC;(3)解:如图3,连接AO并延长交⊙O于F,连接DF,∴AF为⊙O的直径,∴∠ADF=90°,过O作OH⊥AD于H,∴AH=DH,OH∥DF,∵AO=OF,∴DF=2OH=4,∵AC⊥BD,∴∠AEB=∠ADF=90°,∵∠ABD=∠F,∴△ABE∽△ADF,∴∠1=∠2,∴,∴BC=DF=4.点评: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6.(2015•哈尔滨)AB,CD是⊙O的两条弦,直线AB,CD互相垂直,垂足为点E,连接AD,过点B作BF⊥AD,垂足为点F,直线BF交直线CD于点G.(1)如图1,当点E在⊙O外时,连接BC,求证:BE平分∠GBC;(2)如图2,当点E在⊙O内时,连接AC,AG,求证:AC=AG;(3)如图3,在(2)条件下,连接BO并延长交AD于点H,若BH平分∠ABF,AG=4,tan∠D=,求线段AH的长.考点:圆的综合题.专题:压轴题.分析:(1)利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得出∠D=∠EBC,进而利用互余的关系得出∠GBE=∠EB C,进而求出即可;(2)首先得出∠D=∠ABG,进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BCE≌△BGE(ASA),则CE=EG,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即可;(3)首先求出CO的长,再求出tan∠ABH = = = ,利用OP2+PB2=OB2,得出a的值进而求出答案.解答:(1)证明:如图1,∵四边形ABCD内接于⊙O,∴∠D+∠ABC=180°,∵∠ABC+∠EBC=180°,∴∠D=∠EBC,∵GF⊥AD,AE⊥DG,∴∠A+∠ABF=90°,∠A+∠D=90°,∴∠ABF=∠D,∵∠ABF=∠GBE,∴∠GBE=∠EBC,即BE平分∠GBC;(2)证明:如图2,连接CB,∵AB⊥CD,BF⊥AD,∴∠D+∠BAD=90°,∠ABG+∠BAD=90°,∴∠D=∠ABG,∵∠D=∠ABC,∴∠ABC=∠ABG,∵AB⊥CD,∴∠CEB=∠GEB=90°,在△BCE和△BGE中,,∴△BCE≌△BGE(ASA),∴CE=EG,∵AE⊥CG,∴AC=AG;(3)解:如图3,连接CO并延长交⊙O于M,连接AM,∵CM是⊙O的直径,∴∠MAC=90°,∵∠M=∠D,tanD =,∴t anM =,∴ = ,∵AG=4,AC=AG,∴AC=4,AM=3,∴MC= =5,∴CO= ,过点H作HN⊥AB,垂足为点N,∵tanD= ,AE⊥DE,∴tan∠BAD =,∴ = ,设NH=3a,则AN=4a,∴AH= =5a,∵HB平分∠ABF,NH⊥AB,HF⊥BF,∴HF=NH=3a,∴AF=8a,cos∠BAF= = = ,∴AB==10a,∴NB=6a,∴tan∠ABH = = = ,过点O作OP⊥AB垂足为点P,∴PB= AB=5a,tan∠ABH = = ,∴OP= a,∵OB=OC= ,OP2+PB2=OB2,∴25a2+a2=,∴解得:a= ,∴AH=5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圆的综合以及勾股定理和锐角三角函数关系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知识,正确作出辅助线得出tan∠ABH= = = 是解题关键.7.如图,在同一平面上,两块斜边相等的直角三角板Rt△ABC和Rt△ADC拼在一起,使斜边AC完全重合,且顶点B,D分别在AC的两旁,∠ABC=∠ADC=90°,∠CAD=30°,AB=BC=4cm(1)填空:AD= (cm),DC= (cm)(2)点M,N分别从A点,C点同时以每秒1cm的速度等速出发,且分别在AD,CB上沿A→D,C→B方向运动,点N到AD的距离(用含x的式子表示)(3)在(2)的条件下,取DC中点P,连接MP,NP,设△PMN的面积为y(cm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PMN的面积y存在最大值,请求出y的最大值.(参考数据sin75°=sin15°=)【考点】相似形综合题.【专题】压轴题.【分析】(1)由勾股定理求出AC,由∠CAD=30°,得出DC=AC= ,由三角函数求出AD即可;(2)过N作NE⊥AD于E,作NF⊥DC,交DC的延长线于F,则NE=DF,求出∠NCF=75°,∠FNC=15°,由三角函数求出FC,得NE=DF= ,即可得出结果;(3)由三角函数求出FN,得出PF,△PMN的面积y=梯形MDFN的面积-△PMD的面积-△PNF的面积,得出y是x的二次函数,即可得出y的最大值.【解答】解:(1)∵∠ABC=90°,AB=BC=4cm,∴AC=∵∠ADC=90°,∠CAD=30°,∴DC=AC=,∴AD= DC=;故答案为:,;(2)过点N作NE⊥AD于E,作NF⊥DC,交DC的延长线于F,如图所示:则NE=DF,∵∠ABC=∠ADC=90°,AB=BC,∠CAD=30°,∴∠ACB=45°,∠ACD=60°,∴∠NCF=180°-45°-60°=75°,∠FNC=15°,∵sin∠FNC= ,NC=x,∴FC=∴NE=DF=∴点N到AD的距离为(3)∵sin∠NCF=FNNC,∴FN=∵P为DC的中点,∴PD = CP =,∴PF=∴△PMN的面积y=梯形MDFN的面积-△PMD的面积-△PNF的面积即y是x的二次函数,∵<0,∴y有最大值,当x=时,y有最大值为【点评】本题是相似形综合题目,考查了勾股定理、三角函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二次函数的最值、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本题难度较大,综合性强,特别是(2)(3)中,需要通过作辅助线运用三角函数和二次函数才能得出结果.8.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点D,BC=10cm,AD=8cm.点P从点B出发,在线段BC上以每秒3cm的速度向点C匀速运动,与此同时,垂直于AD的直线m从底边BC出发,以每秒2cm的速度沿DA方向匀速平移,分别交AB、AC、AD于E、F、H,当点P到达点C时,点P与直线m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1)当t=2时,连接DE、DF,求证:四边形AEDF为菱形;(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形成的△PEF的面积存在最大值,当△PEF的面积最大时,求线段BP的长;(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PEF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刻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相似形综合题.【专题】几何综合题;压轴题;动点型.【分析】(1)如答图1所示,利用菱形的定义证明;(2)如答图2所示,首先求出△PEF的面积的表达式,然后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解;(3)如答图3所示,分三种情形,需要分类讨论,分别求解.【解答】(1)证明:当t=2时,DH=AH=4,则H为AD的中点,如答图1所示.又∵EF⊥AD,∴EF为AD的垂直平分线,∴AE=DE,AF=DF.∵AB=AC,AD⊥BC于点D,∴AD⊥BC,∠B=∠C.∴EF∥BC,∴∠AEF=∠B,∠AFE=∠C,∴∠AEF=∠AFE,∴AE=AF,∴AE=AF=DE=DF,即四边形AEDF为菱形.(2)解:如答图2所示,由(1)知EF∥BC,∴△AEF∽△ABC,∴,即,解得:EF=10- t.=EF•DHS△PEF∴当t=2秒时,S存在最大值,最大值为10cm2,此时BP=3t=6cm.△PEF(3)解:存在.理由如下:①若点E为直角顶点,如答图3①所示,此时PE∥AD,PE=DH=2t,BP=3t.∵PE∥AD,∴,即,此比例式不成立,故此种情形不存在;②若点F为直角顶点,如答图3②所示,此时PF∥AD,PF=DH=2t,BP=3t,CP=10-3t.∵PF∥AD,∴,即,解得t=;③若点P为直角顶点,如答图3③所示.过点E作EM⊥BC于点M,过点F作FN⊥BC于点N,则EM=FN=DH=2t,EM∥FN∥AD.∵EM∥AD,∴,即,解得BM= t,∴PM=BP-BM= .在Rt△EMP中,由勾股定理得:PE2=EM2+PM2=∵FN∥AD,∴,即,解得CN= t,∴PN=BC-BP-CN=10-3t- t=10-t.在Rt△FNP中,由勾股定理得:PF2=FN2+PN2=在Rt△PEF中,由勾股定理得:EF2=PE2+PF2,即:化简得: t2-35t=0,解得:t= 或t=0(舍去)∴t=.综上所述,当t=秒或t=秒时,△PEF为直角三角形.【点评】本题是运动型综合题,涉及动点与动线两种运动类型.第(1)问考查了菱形的定义;第(2)问考查了相似三角形、图形面积及二次函数的极值;第(3)问考查了相似三角形、勾股定理、解方程等知识点,重点考查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三)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