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表处施工技术资料

合集下载

微表处施工技术指南

微表处施工技术指南

微表处技术指南1 术语1.1微表处采用专用机械设备将聚合物改性沥青、粗细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等按照设计配比拌合成稀浆混合料摊铺到原路面上,并很快开放交通的具有高抗滑和耐久性能的薄层。

微表处开放交通时间依据工程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变化,通常在气温为24℃,湿度为50%(或更小)的状况下可以在1h内开放交通。

按照矿料级配的不同,微表处可以分为Ⅱ型和Ⅲ型,分别以MS-2(公称最大粒径4.75㎜)和MS-3(公称最大粒径9.5㎜)表示。

1.2稀浆混合料(改性)乳化沥青、粗细集料、填料、水、添加剂等按一定比例所形成的浆状混合物。

1.3稠度反映稀浆混合料施工和易性和用水量的指标1.4破乳时间稀浆混合料摊铺到路面至混合料表面用吸水纸轻压后看不到褐色斑点的时间。

2 材料2.1(改性)乳化沥青微表处选用的改性乳化沥青应符合表1中BCR的规定。

表1 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2.2矿料微表处用矿料可以采用不同规格的粗细集料、矿粉等掺配而成。

微表处用粗集料、细集料应符合表2的要求矿料的级配范围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微表处矿料级配2.3填料微表处矿料中可以掺加矿粉、水泥、消石灰等填料。

填料应干燥、疏松,无结团,并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中的相关要求。

矿粉的主要作用是改善矿料级配。

水泥、消石灰等具有化学活性的填料的主要作用是调整稀浆混合料的可拌合时间、成浆状态和成型速度等。

填料的掺加量必须通过混合料设计试验确定。

2.4添加剂添加剂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稀浆混合料可拌合时间、破乳速度、开放交通时间等施工性能,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3 微表处的施工3.1一般规定3.1.1微表处施工前,施工单位(承包商)必须提供详实的混合料设计报告。

微表处公称应有丰富设计经验的实验室进行验证性复核,并出复核报告,符合技术要求后方可施工。

3.1.2必须采用专用机械施工3.1.3微表处的施工气候应满足:(1)、施工、养生期内的气温应高于10℃;(2)、不得在雨天施工。

微表格处施工技术方案

微表格处施工技术方案

...............G205线国道改造示范工程惠州段路面改造工程第3标段微表处(K2914+385~K2920+080)施工技术方案G205线国道改造示范工程惠州段路面改造工程第3标段项目经理部二0一三年月日技术资料目一、微表概略⋯⋯⋯⋯⋯⋯⋯⋯⋯⋯⋯⋯⋯⋯⋯⋯⋯⋯⋯⋯ 2二、制依照⋯⋯⋯⋯⋯⋯⋯⋯⋯⋯⋯⋯⋯⋯⋯⋯⋯⋯ (3)三、资料要求⋯⋯⋯⋯⋯⋯⋯⋯⋯⋯⋯⋯⋯⋯⋯⋯⋯⋯⋯⋯⋯4四、概括⋯⋯⋯⋯⋯⋯⋯⋯⋯⋯⋯⋯⋯⋯⋯⋯⋯⋯⋯⋯⋯..7五、微表施工要求及注意事⋯⋯⋯⋯⋯⋯⋯⋯⋯⋯⋯⋯⋯..8六、微表⋯⋯⋯⋯⋯⋯⋯⋯⋯⋯⋯⋯⋯⋯⋯⋯⋯ (12)七、微表施工工要求⋯⋯⋯⋯⋯⋯⋯⋯⋯⋯⋯⋯⋯⋯⋯⋯15八、施工后⋯⋯⋯⋯⋯⋯⋯⋯⋯⋯⋯⋯⋯⋯⋯⋯⋯⋯⋯⋯17九、施工安全⋯⋯⋯⋯⋯⋯⋯⋯⋯⋯⋯⋯⋯⋯⋯⋯⋯⋯⋯⋯⋯18十、有关指⋯⋯⋯⋯⋯⋯⋯⋯⋯⋯⋯⋯⋯⋯⋯⋯⋯⋯⋯⋯⋯22一、微表处概略:跟着交通量的日趋增添,车辆大型化,重载超载严重,以及车辆渠化等,交通运输对路面的要求愈来愈高,而沥青路面对气温、雨水和日照等自然要素十分敏感,其承载力和防备病害、水害能力相对偏低,直接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和持久性。

在外国,跟着聚合物改性沥青的广泛应用,聚合物改性沥青也在快速发展。

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月初,德国第一睁开对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的研究,从惯例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混淆料下手,加入特别的高分子聚合物和增添剂制成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混淆料,摊铺厚度较大的封层用以修复路面上的车辙。

封层的固化时间加速,与原路面粘附得十分坚固,聚合物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正式名称:微表处)此后问世。

美国、澳大利亚于20世纪80年月初采纳这项技术。

此刻,微表处技术已被以为是修复车辙及其余种路面的病害虫有效、最经济的手段之一。

它在欧美和澳大利亚、日本已获得普及,并且正在向世界地域推行、发展。

微表处是一种由聚合物改性乳化沥连续级配集料、填料、水和增添剂,按合理配比平均拌合后摊铺到原路面一层或多层的,能达到快速开放交通要求的薄层结构。

微表处施工技术方案

微表处施工技术方案

G205线国道改造示范工程惠州段路面改造工程第3标段微表处(K2914+385~K2920+080)G2053标段项目经理部日2 (3)4..7..8 (12)七、微表处施工工艺要求 (15)八、施工后检测 (17)九、施工安全 (18)十、相关指标 (22)一、微表处概况:随着交通量的日益增长,车辆大型化,重载超载严重,以及车辆渠化等,交通运输对路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沥青路面对气温、雨水和日照等自然因素十分敏感,其承载力和防止病害、水害能力相对偏低,直接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

在国外,随着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普遍应用,聚合物改性沥青也在迅速发展。

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德国首先展开对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的研究,从常规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混合料入手,加入特殊的高分子聚合物和添加剂制成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混合料,摊铺厚度较大的封层用以修复路面上的车辙。

封层的固化时间加快,与原路面粘附得十分牢固,聚合物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正式名称:微表处)从此问世。

美国、澳大利亚于20世纪80年代初采用这项技术。

现在,微表处技术已被认为是修复车辙及其它种路面的病害虫有效、最经济的手段之一。

它在欧美和澳大利亚、日本已得到普及,并且正在向世界地区推广、发展。

微表处是一种由聚合物改性乳化沥连续级配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按合理配比均匀拌合后摊铺到原路面一层或多层的,能达到迅速开放交通要求的薄层结构。

它是在稀浆封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道路养护方法。

因此具有适用范围更广、性能更好等特点,对出现在城市干道、高速公路和机场道路上的各种病害的修复最为有效,是功能最完善的道路养护方法之一。

目前,我国已制订有《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施工技术指南》。

1.1、主要功能防水功能。

微表处封层透水系数低,在路面形成一个致密防水层,能够有效地阻止雨水渗透到路面下层,防止路面由于水损害而产生破坏、病害。

抗滑功能。

微表处封层的磨擦系数大,能够很好地提高路面的抗滑功能力。

微表处施工技术方案

微表处施工技术方案

微表处施工技术方案一、工程概述微表处施工是指在市政地下管道路面上新建微型电网分布式电源容器设备及相应配套设备,以实现降低供电成本、提高供电可靠性、保障用电质量等目的,从而满足新一代城市电网智能化需求。

微表处施工方案应包括设计、采购、制造、安装、调试和验收等工期和流程,全部建设时间通常在6-12个月左右。

二、设计要求1.容器:容器应符合GB150-1998压力容器设计标准,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密封性,能承受一定的压力。

2.油箱:油箱应符合GB3836.1《爆炸性环境用电气设备》标准要求,采用具有较高耐腐蚀性的专用材料,不易受腐蚀和氧化。

3. 配电柜:配电柜应采用钢制外壳,内壁涂有隔离漆,防止器件的运行中受外部环境的污染和干扰。

4. 配套材料:配套材料应保证质量可靠,选材符合环保要求。

布线、接头和接线端头应采用优质绝缘材料,线材的梳形排排列应整齐,接口应牢固可靠,防止出现短路或虚接的状况。

三、施工工艺流程1. 原材料采购:经过设计,采购结构件、材料、硬件、电器元件及其它必要的装配部件。

安全、环保的原则,在购买所有材料时特别注意购买符合要求的环保材料。

2. 零部件制造:根据设计要求制定详细制造图纸,提前准备零部件的制造工作。

零部件制造应当严格按照图纸要求进行制造,并对制造过程和制品质量进行严格检验。

3. 主体建设:按照设计图纸进行主体建设,包括容器、油箱和配电柜等建造建筑。

建筑施工应当依照施工图纸进行,现场固定都应确保稳定和安全。

4. 设备安装:将组织注意在主体建设施工完成之后,安装组件和设备。

设备的组装应按照行业标准、品牌标准进行组装,首先要注意的是做好安装工作前的准备工作。

5. 测试调试:组织进行全面的测试调试,包括设备功率、容量等各项指标。

在开机前,完全符合安装规范的设备,按照规定过程进行试运行,确保电器设备能够高效稳定地工作。

四、施工注意事项1. 设备安装组件之前,应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以确保组件的质量和机器的功能达到设计要求。

微表处工程技术在高速公路工程中的应用_高速公路工程技术资料

微表处工程技术在高速公路工程中的应用_高速公路工程技术资料

微表处工程技术在高速公路工程中的应用_高速公路工程技术资料1微表处工程技术概念及应用现状简介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许多工程中,微表处工程技术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路面处理技术,它有着快速简单、经济实惠、高效的诸多特点。

微表处工程技术英文名Micro-Surfacing,指通过使用特殊专用设备将集料、改性乳化沥青、填充料、水和工程添加剂等施工材料按一定的科学比例搅拌成稀浆混合材料后,将其快速铺摊到需修补的路面上形成薄层结构(简称MS),施工结束1小时~2小时后即可复原路面正常行驶功能。

在高速公路及一般公路的预防性养护和病害维修施工工程中,经常使用到微表处工程技术。

经微表处技术处理过后的公路路面,可广泛适用到环城快速公路、省一级公路、镇街乡等一般公路养护施工中,还能达到对沥青公路路面、水泥混凝土公路面,以及桥梁隧道路面表面破损处维修等要求和施工要求。

对于一般城市快速主干道和车流量较大的公路表面的轻微破损,通过使用微表处工程技术后,即可在施工结束20min以后,在不限制交通车流量的情况下恢复道路交通。

我国自1990年引进微表处工程技术后,逐步在浙江、江苏、河南、陕西、四川等省份的高速公路养护工程中,得到了迅速普及和应用推广。

2微表处工程技术在高速公路工程中的应用功能 2.1隔水功能作为微表处工程技术的重要功能之一,由于采用密级配的方法,施工路面表层的空隙率非常小,使得隔水防水效果在实际工程中取得了很好的封水效果。

2.2防滑功能经微表处技术处理过后的施工路面,表层具有一定的构造深度,这能提供给车轮与路面之间很强的摩擦力,从而增强路面的防滑功能。

2.3修补车辙功能对路面上不超过38mm深的车辙,微表处技术能够有效修补恢复,提高路面的平整性和舒适性。

2.4快速恢复道路交通特点该特点对高速公路的养护十分重要,由于修补时间非常短,恢复时间很快,基本上不会造成高速公路的阻塞,能最大程度降低施工给高速通行车流带来的不便。

微表处施工技术

微表处施工技术

2013年第1期 (总第227期) 黑龙江交通科技 

HE LLONGJlANG JlAOTONG KEJI No.1,2013 

(Sum No.227) 

微表处施工技术 专 帮 (黑龙江省收费公路管理局) 

摘要:微表处因具有工艺简单、常温施工、造价较低、对交通影响小等优点,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一种沥青 路面预防性养护方式。通过近年来在哈同、鹤哈等高速公路的工程实践,证明微表处技术同样适合高纬度地 区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通过对黑龙江省微表处工程的总结,对适用条件、施工准备、工艺流程、质量控制、 常见问题的处置等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微表处;工艺流程;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3383(2013)O1—0031—02 

1与微表处施工互相符合的路面条件 微表处有着较薄的厚度,且能够达到改变路面外观、耐 磨、防滑以及防水等基本目的,微表处在路面结构的系统中, 仅能够当成路表面的下封层、磨耗层以及保护层等,而无法 承受重量。所以,为了使路面结构在施工后的质量能够处于 良好的状态,需要符合几个主要指标。 1.1路面强度指标 采用强度指数SSI(Structural Strength Index)作为评价 指标。主要用于评价现有路面的承载力,用路面允许弯沉值 与路段代表弯沉值的比值来表示。其值越大路面的强度越 好。 路面强度指数SSI=路面设计弯沉值/路段代表弯沉值 在实施微表处的时应保证SSI> ̄O.85。 1.2路面状况指标 以路面状况指数PC/(Pavement Condition Index)作为衡 量路面状况的指标。在实施微表处的时应保证PC ̄>I80。 1.3平整度指标 国际平整度指数(IRI)≥8.0。 1.4抗滑性能指标 横向力系数SFC(Sideway—Force Coeffieiency)1>45。 2微表处施工准备 2.1施工机械设备 改性乳化沥青或乳化改性沥青制备设备(乳化设备)和 混合料摊铺机是微表处施工的关键设备。应选择性能优良、 自动化程度高的施工设备。目前国产设备完全可以满足工 程需要。除以上主要设备外,还应配备装载机、水车、路面清 扫车、灌缝机等辅助设备及实验检测仪器设备。 2.2混合料摊铺机的标定 在进行摊铺料的混合施工之前应该标定控制计量体系, 通过曲线以及数据的标定情况,遵循不同原材料在进行混合 料配合比时所确定的质量比,将与输出量符合的刻度进行确 定,同时设定在混合料摊铺机设备上。 2.3施工人员 具体施工人员的情况详见表1。 

浅谈微表处施工技术

浅谈微表处施工技术

浅谈微表处施工技术摘要:结合S324线齐南路东阿段(K50+000~K55+000)微表处工程的实际施工经验,简要分析微表处的施工工艺及技术问题,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微表处,施工,技术1 引言微表处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期的德国。

美国于1980年引进微表处技术,经过多年的使用,现在认识到:微表处不单单是处置路面车辙最经济的方法,而且还可以用来处治道路的其它病害。

目前整个欧洲,澳大利亚都在使用这一技术,而且使用的地区还在不断扩大。

2 微表处的概念2.1 概念微表处是采用专用机械设备将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粗细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等按照设计配比拌和成稀浆混合料摊铺到原路面上,并很快开放交通的具有高抗滑和耐久性能的薄层。

它是一种很好的预防性养护措施,目前已在我国公路上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

它能满足摊铺不同截面厚度(楔形、凹形、刮痕面)的要求。

微表处开放交通时间的长短依工程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变化,通常在气温为24℃,湿度为50%或更小的状况下可以在1h内开放交通。

按照矿料级配的不同,微表处可以分为II型和III型,分别以MS-2和MS-3表示。

;3 工程概况S324线齐南路东阿段(K50+000~K55+000)微表处工程属于聊城市干线公路中修工程,S324齐南路聊城境内路面中修工程的一部分。

微表处设计施工宽度为8米,5000米,合同工程量为40000平方米。

4 微表处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4.1 路况调查及病害预处理在微表处施工前期对原路况进行了详细调查,确定病害处理方式,提前对微表处不能改善的病害如大于5mm的裂缝、拥抱、坑槽等进行相应的灌缝、挖补等预处理措施,保证微表处施工的顺利进行及养护效果。

4.2 材料选择材料的选择对微表处的影响是巨大的,必须严格执行《微表处及稀浆封层技术指南》中对乳化沥青、集料的技术要求选择材料。

经过严格的筛选,该工程中选用山东华瑞道路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改性乳化沥青、山东公路海瑞石料有限公司合成矿料、聊城山水P.O42.5水泥、当地饮用水作为主材料。

微表处施工技术应用及注意事项

微表处施工技术应用及注意事项

微表处施工技术应用及注意事项一、微表处施工技术的特点1、施工方便、周期短对人员的使用较少且施工速度快。

在供料和天气状况良好的状态下运用连续式微表处摊铺机能够达到持续工作的效果。

一天时间能够对300~400t微表处混合料进行摊铺.标准车道可达到6.4~8.5km。

在摊铺结束后O.5~2h即可恢复通车.存在快速的交通开放时间、施工周期短且施工季节长的特点。

2、较强的抗磨损和抗滑性能微表处封层具有较大的摩擦系数,能够将道路的抗滑能力进一步提升,避免雨水通过下渗进入路面下沉。

在路面上进行使用时由于其存在较薄的结构,因此不会对路面的重量造成较大提升,且不对排水造成影响,从而避免水损害对道路造成的破坏。

3、工程成本降低与沥青混凝土罩面相比,微表处罩面的结构相对较薄,促使工程成本投入较少。

其次,由于微表处存在预养护作用,当路面处于寿命期内时,进行3-4次微表处封层的摊铺.能够实现路面使用寿命提升的效果,进一步达到道路维修养护费用节约的效果。

4、微表处的防水功能优越微表处的防水封层效果显著,能够更好地保护路面结构。

比传统的热沥青薄罩面更好地防止地下渗水,使路面结构得到更好地保护。

5、节能环保在常温条件下进行施工,能够使能耗得到降低。

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

微表处技术能够在沥青和水泥混凝土两种不同的路面上進行使用。

二、摊铺前工作准备在微表处摊铺前,摊铺前主要准备工作如下:1)施工路段进行交通封闭,须设置标志牌,对公路进行交通管制。

在微表处施工时不允许有车辆行人经过,并安排安全专员负责现场安全工作;2)根据上节调查的车辙数据信息,在进行微表处施工前,首先对根据以上调查数据对隆起的车辙进行铣刨处理。

车辙铣刨完后对施工路段的裂缝、沉陷、小坑槽等路面病害进行彻底处治:3)路面清洁,保证原路面的与摊铺层粘结效果,用高压水枪或者是空压机配合清理机清除路面杂质,恢复原构造深度;4)放样画线,标注施工范围,以路面标线作为参照物,用白细线按照施工设定的封层宽度要求做出导向标志以方便驾驶员的行驶;5)对施工专用机械进行调试和标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表处施工技术资料微表处简介微表处是乳化沥青稀浆罩面的最高级形式,它适用于重要交通道路的预防性养护如高速公路、城市干线、机场跑道等。

微表处由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100%轧碎石料、矿物填料、水和必要的添加剂组成,使用专门的施工设备边拌和边摊铺。

微表处可以提高路面的抗滑能力]阻止水分下渗、防止路面的老化与松散,从而有效地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微表处的使用可根据路面状况实施单层或双层摊铺,微表处还可以填补已经稳定的车辙。

微表处混合料摊铺后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开放交通,具体的时间因各个工程的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

通常12.7mm厚的封层在24℃以上、湿度50%以下时可在1小时内开放交通,承受车轮碾压,但不可有刹车、起步或转弯。

微表处对其组成材料有着极高的要求,它要求石料必须坚固、耐磨而且是清洁的,石料的级配通常采用中粒式或粗粒式(JTJ E32/ES3),成型后的厚度一般为5mm或10mm左右。

微表处所用的乳化沥青必须是经聚合物改性的,通常是采用SBR胶乳,也可采用SBS改性,其残留物具有较高的软化点。

早国际上对其要求不尽相同,但一般是采用ISSA的要求不小于57℃。

上述要求是为了保证沥青与石料之间极高的粘附性以及微表处罩面极佳的耐磨性,从而保证微表处罩面在重交通作用下仍可达到较长的使用寿命。

国外的调查显示微表处的使用寿命一般为5至6年,长的可达到8年。

微表处混合料的设计在稀浆封层的基础上增加了6天的磨耗试验和碾压粘砂试验(LWT),以评估其抗水损坏能力及最大沥青用量,当用于填补车辙时还需要进行碾压变形测试。

除此之外,微表处混合料的油石比可可采用马歇尔法或维姆法确定。

作为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微表处也可直接用于新建道路的表面磨耗层,从而减少昂贵石料的使用,降低工程造价,显著降低基本消除早期水损坏的发生。

纤维微表处技术经过近10年的发展,高远始终以科技研发为先导,不断创新,形成包括教授、博士、硕士构成的研发和管理队伍,先后筹建了河南省高等级公路养护工程研究中心、西安公路养护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及中国-白俄罗斯道路建养研究中心。

与此同时,公司不断引进世界最先进的养护技术,先后与美国、德国、白俄罗斯、韩国等著名企业及研发机构建立密切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企业的发展和技术的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心在稀浆封层、微表处、复式微表处、微表处修复车辙、碎石封层、双层碎石封层、雾封层、桥面防水等公路养护技术方面的研发和施工业务范围均居行业前列。

与此相对应的设备和材料开发也在行业内居于领先水平。

目前公司的几大研究中心极力争取科研项目,加强科研力量,注重内外结合,搞好技术攻关。

目前承担着8个科研项目,其中2008年6月份鉴定的“基于红外差热方法的沥青路面透水性评价体系研究”项目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同时,为了2009年科研项目的申报,筹备了低噪音微表处、冷再生、加纤微表处等3个预备项目。

微表处快速修复车辙技术微表处快速修复车辙技术是以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为粘结料、借助专用的摊铺设备进行施工的一种冷拌沥青混合料不等厚薄层摊铺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成本低、效果好等特点,可以迅速恢复和改善原沥青路面的平整度提高防水性和抗滑性。

车辙横断面一般为下凹型曲线,其填补厚度为变量,这就需要混合料中骨料粒径按照辙槽的断面正态分布。

用于微表处的摊铺机配置一个“v”形摊铺槽,在摊铺过程中混合浆体中各种粒径的骨料就会在“v”形摊铺箱内经搅拌按照厚度变化呈正态分布进行摊铺,同时在辙槽上方形成一定的预留拱度,为混合料经受行车荷载进一步压密作出预留。

低噪声微表处技术微表处技术作为一种经济、快捷、有效的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在中国高速公路快速发展的今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在使用微表处时发现行驶中车内噪声与热拌热铺沥青路面相比明显增大,大大影响了路面行驶舒适性。

尤其在人口密集的村庄以及市区,由此产生的车外噪音也将成为制约传统微表处技术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瓶颈。

而低噪音微表处技术就是在既满足当今社会对降低交通噪音及提高行车舒适性要求日益提高的要求,同时进一步充分发挥微表处这种预防性养护技术的作用的基础上研发的一项罩面技术。

研究中心人员多年研究,提出了专门的低噪声微表处配合比设计方法和体系,并开发了相关的室内低噪声微表处成型机以及室内噪音检测仪。

同时,研发了用于低噪声微表处施工的材料。

从而,不但确保了同样具有传统微表处一样的较大的构造深度,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同时,与传统微表处相比,噪音能够降低5~8%。

随着沥青路面使用年限的增加、沥青路面不断老化,病害增加,使用功能不断降低。

适时对沥青路面实施微表处,实践证明是一项较好的预防性养护技术。

研究和总结微表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对改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节约投资。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微表处的适用范围微表处作为预防性养护的有效方法之一,主要应用在改善路面的抗滑性能、降低路面渗水、进行车辙修复等方面。

因微表处厚度仅l cm左右,实施微表处技术不能增加路面抵抗变形的能力,期望1 cm左右厚的微表处能治百病是不现实的。

因此,必须确定一个微表处的合理适用范围,不能什么样的病害路段都用微表处进行处理。

拟实施微表处的路段应满足以下条件:(1)原路面结构强度必须满足要求。

为保证微表处实施效果,就要求拟进行微表处的路段道路结构强度必须满足要求,否则应首先进行补强处理。

应在分析病害成因的基础上选择沥青层挖补、基层翻修甚至路基土的换填等方式进行处理,然后再进行微表处罩面。

以杭甬高速公路部分拓宽路段为例,在实施微表处前对拟实施路段根据路面病害情况进行钻芯取样分析,发现部分路段的基层、底基层局部松散严重,强度足,路基含水量偏高。

据此,对出现严重病害路段进行局部铣刨并加铺沥青面层,然后再在病害处理后的路面上实施微表处。

截止2004年底,该路段微表处使用效果良好。

(2)原路面存在的裂缝、坑槽、龟裂、网裂等病害必须事先进行修补、灌缝处理。

试验证明,原路面上宽度大于5 mm的未处理裂缝、坑槽、龟裂、网裂、严重车辙、拥包、波浪等沥青路面病害,在通车l~2个月左右便会反射到表面上。

以杭甬高速公路为例,2002年在左幅K65~K67进行稀浆封层试验,原路面上宽度大于5 mm的裂缝未完全进行处理。

在通车2个月左右便反射到路面上,影响了微表处的使用寿命和路容路貌。

后经调查对出现严重病害的路段全部做铣刨罩面处理。

(3)当桥面为沥青混凝土铺装时,若路面湿度较大情况下实施微表处工程,因微表处具有封水效果,会将沥青面层的水分封住,在车辆荷载作用下,会加速桥面混凝土的破损。

2003年宁波段实施微表处的K102桥面雨后出洞数及破损面积均较未实施的桥面多。

2.微表处的原材料选用微表处混合料是由合理配比的乳化沥青、改性剂、集料、水和填料等组成的,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混合料的性能。

微表处混合料中,集料重量占到了混合料总重量的90%以上,而改性剂则是微表处区别于普通稀浆封层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因此,集料和改性剂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混合料性能。

2.1集料的选择微表处成败与否的关键是集料.由于其功能是制造一个封闭、粗糙的表面,石料的耐磨耗性特别重要。

故微表处所用集料,特别是粗骨料部分应该使用耐磨耗的硬质石料,这与中国对高速公路沥青面层用粗集料应采用耐磨耗的要求相同。

规范要求集料的砂当量不低于65%,高于对普通稀浆封层用集料砂当量不低于45%的要求。

也高于规范中高速公路沥青面层用细集料砂当量不小于60%的要求。

对不同砂当量值的集料进行湿轮磨耗试验,结果表明:砂当量越低,混合料的湿轮磨耗值就越大,耐磨耗能力也就越差;砂当量低的集料还可能使改性剂无法发挥改性效果;因此微表处用集料砂当量不宜低于65%。

2.2胶乳改性剂的选择微表处混合料大多选用胶乳改性剂。

其中最为常用的是SBR胶乳。

胶乳改性剂的加入,一方面改善了沥青本身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延伸性,同时又可以增进沥青与石料之间的裹附性能,改善混合料的耐磨耗能力。

研究表明,国外知名厂家生产的沥青改性专用SBR胶乳(用量3%)可以使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的针入度降低20%~30%,软化点增高5℃~7℃,5 ℃延度增至80cm以上.混合料的湿轮磨耗值减少20%以上。

对乳化沥青和微表处混合料均表现出好的改性效果。

3.微表处混合料的设计3.1矿料级配(1)微表处级配宜粗不宜细。

随着微表处使用期的延长,最初外观表现较好,级配较细的微表处,出现抗滑功能不足的问题,而最初表观粗糙的微表处,不仅外观效果变得美观,而且保持了良好的抗滑性能。

因此,微表处用于交通量大、重载车多的高速公路时,不宜采用Ⅱ型级配,而应采用Ⅲ型级配。

交通量特别大的,级配曲线宜在Ⅲ型级配范围中值与下限之间。

(2)谨慎使用间断级配。

问断级配存在施工和易性的问题,但间断级配曲线将加重矿料在运输、装载过程中出现粗料与细料离析的现象,影响摊铺的均匀性。

此外,间断级配会显著影响混合料的使用效果,这种级配往往会造成微表处表观不均匀、大料容易飞散。

3.2油石比的确定(1)在混合料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油石比:1)原路面情况。

如果原路面有泛油,特别是对于采用以前高标号沥青的,微表处材料层可以采用较小的油石比;如果原路面贫油。

或者原路面沥青老化较严重时,可以考虑采用稍大的油石比;原路面表面层空隙率大或渗水严重的,宜采用稍大的油石比。

2)交通量的大小。

交通量大,微表处应采用较小的油石比;交通量较小的,微表处可以采用相对较大的油石比。

3)高温季节微表处施工,油石比宜小不宜大。

(2)在允许的油石比范围内,微表处混合料的油石比宜小不宜大。

4.微表处的施工质量控制4.1稠度(1)稀浆混合料在进入摊铺箱后应保持良好的和易性。

混合料过于粘稠,易造成破乳过早,并影响铺层的平整度,还会在刮平器作用下留下刮痕。

如果过稀则混合料会离析,影响路面的摩擦系数,并导致泛油、粘结力下降、铺层的厚薄不均。

在混合料的配比设计中,用水量已被确认,因现场集料的含水量、温度、湿度、路面的吸水情况等条件都会有所偏差,故在施工中应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调整,以保证混合料合适的粘稠度。

(2)摊铺过程中微表处混合料的稠度是保证摊铺质量的关键指标,必须及时进行检测。

4.2破乳时间破乳过早常常是造成施工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稀浆混合料应该在搅拌和摊铺过程中保持必要的稳定性,过早的破乳造成沥青结团,厚薄不均、刮痕等现象,而且对封层与路面的粘结非常不利,破乳时间过长会影响成型时间。

解决办法是通过调节水量或适当加入一些化学添加剂来实现对破乳时间的控制。

4.3预湿水天气过于干燥炎热时,对原路面进行预洒水,有利于稀浆对原路面的牢固粘结。

一些新式的稀浆封层机都带有预洒水系统,摊铺时打开即可。

对于无洒水系统的摊铺机或人工摊铺,可采取其他方式洒水,但应避免洒水过多,量的控制以路面无积水为宜,洒水后可立即摊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