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泸沽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合集下载

泸沽湖民俗旅游态势分析和对策

泸沽湖民俗旅游态势分析和对策

02
泸沽湖民俗旅游发展现状
旅游资源概述
自然景观
旅游资源分布
泸沽湖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 境成为旅游胜地,包括美丽的湖光山 色、清澈的湖水、壮观的高山等。
泸沽湖周边的景点和活动丰富多样, 包括骑马、划船、篝火晚会等,为游 客提供了多种选择。
民俗文化
泸沽湖地区的摩梭族拥有独特的民俗 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包括走婚、母 系社会、猪膘肉等,为游客提供了丰 富的文化体验。
加强员工培训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
优化服务流程
优化服务流程和管理制度,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建立服务质量监控机制
建立服务质量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游客满意度。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总结
1 2
泸沽湖民俗旅游资源丰富
泸沽湖地区拥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和自然风光,为 民俗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04
泸沽湖民俗旅游发展对策
提升旅游产品品质
挖掘文化内涵
深入挖掘泸沽湖地区的民俗文化 内涵,将其融入到旅游产品中,
提升产品的文化品质。
丰富产品类型
针对不同游客需求,开发多种类 型的民俗旅游产品,如民俗表演 、民俗体验、民俗文化讲座等。
提高产品质量
加强对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注重细节和服务质量,提高游客
民俗文化特色
泸沽湖地区的摩梭人是中 国唯一的母系社会族群, 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传 统手工艺。
旅游发展历程
泸沽湖地区旅游业发展迅 速,民俗文化旅游成为重 要的发展方向。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通过对泸沽湖民俗旅游态势的分 析,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对策,促 进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泸沽湖旅游可行性分析

泸沽湖旅游可行性分析

泸沽湖旅游可行性分析引言泸沽湖,位于中国云南和四川交界处,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高山湖泊。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光,泸沽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本文将对泸沽湖旅游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从市场需求、交通便利度、旅游资源及旅游管理等方面进行考察。

市场需求分析1. 中国旅游市场的快速增长: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旅游业的年增长率为12%,对于泸沽湖这样的独特旅游目的地将有着更大的吸引力。

2. 生态旅游的兴起: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生态旅游成为当前旅游市场的一个热门。

泸沽湖地处原始森林之中,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自然风光,非常适合进行生态旅游。

3. 文化旅游的需求:泸沽湖地区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具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

对于喜欢探索传统文化的游客来说,泸沽湖将是一个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交通便利度分析1. 陆路交通:泸沽湖地处云南和四川交界处,交通便利。

从丽江、昆明等主要城市出发,可以通过公路抵达泸沽湖,且路况较好。

2. 水路交通:泸沽湖是一个较大的湖泊,水路交通非常便利。

游客可以选择乘坐游船或者划船游览泸沽湖。

3. 航空交通:泸沽湖周边有泸沽湖机场,航空交通也非常方便。

国内一些主要城市的航班都有直达泸沽湖的航线。

旅游资源分析1. 自然风光:泸沽湖周围被浓密的原始森林包围,湖水碧绿清澈。

湖面上漂浮着一望无际的木筏,给人以宁静与神秘的感觉。

此外,周边还有雪山、草原等自然景观,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游览体验。

2. 人文景观:泸沽湖是摩梭族和彝族人民的聚居地,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

游客可以了解到这里的传统文化、民族风情,参加当地的节日活动,亲身感受少数民族的独特生活方式。

3. 野生动物:泸沽湖地区生态环境良好,有许多稀有的野生动物栖息于此,如金丝猴、藏酋猕猴等。

对于喜欢探索动物世界的游客来说,泸沽湖将是一个极佳的地方。

旅游管理分析1. 旅游基础设施:泸沽湖周边已建立起一定规模的旅游基础设施,包括酒店、旅馆、餐饮等。

泸沽湖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管理的措施

泸沽湖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管理的措施
L a k e .I n t h i s p a p e r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t h e a n a l y s i s o n t h e s t a t u s o f w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i n L u g u L a k e ,t h e a u t h o r p u t f o r w a r d
c o n t r o l l i n g t h e d r a i n a g e ,e n s u r i n g d y n a mi c mo n i t o in r g o f wa t e r q u a l i t y ,p r o t e c t i n g t h e e n t i r e w a t e r e c o s y s t e ms ,t a k i n g t h e c u l t u r e i n t o a c c o u n t a n d i n s i s t i n g O n c o mb i n i n g wa t e r g o v e r n a n c e a n d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e n t .A l l t h e s e me a s u r e s a r e p u t f o r w a r d f o r L u g u ak L e 。 s f u t u r e s u s t a i n bl a e ma n a g e l n e n t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
s o me c 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s f r o m i mp r o v i n g t h e l e g i s l a t i o n ,e s t bl a i s h i n g a s y s t e m o f t h e d e p a r t me n t i s r e s p o n s i b l e or f t h e ms e l v e s ,

对泸沽湖摩梭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对泸沽湖摩梭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对泸沽湖摩梭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思考2009届选调生张保洪泸沽湖风景名胜区以独特的摩梭人母系氏族文化和优美的山水自然景观成为享誉中外。

近年来,随着泸沽湖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丰富的民族文化得到一定的开发与利用。

但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由于保护意识淡薄、机制不健全,加之受到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传统摩梭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

因此,加快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推动泸沽湖旅游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一、泸沽湖民族文化底蕴丰富源远流长泸沽湖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尤其是以摩梭人独特的文化和民族风俗使其具有独特而丰富的内涵,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是不可替代的世界文化遗产。

那古老原始而又神秘的的民族风情,原始的宗教文化,如痴如醉的歌舞之乡,是旅游者的天堂。

世界各国民间传说中的女儿国,存在至今的,恐怕只有摩梭人这一族了。

摩梭人世代生活在泸沽湖畔,至今仍保留着由女性当家和女性成员传宗接代的的母系大家庭以及“男不婚、女不嫁、结合自愿、离散自由”的母系氏族婚姻制度。

摩梭人独有的舞蹈——甲搓舞已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走婚习俗、成丁礼、达巴文化、转山转海节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即将竣工的土司府、王妃府及位于泸沽湖阿陆村的藏传佛教笨波教寺庙“喇塔贡巴”等是了解摩梭人历史文化、宗教、生产生活、歌舞等内容的重要场所。

二、泸沽湖摩梭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1、现代文化的冲击,造成对摩梭文化发展空间的掠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活方式、消费意识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红事白事新办,使民族习俗日渐消停;木椤子改建为“洋楼”,使部分民族村落面目逐渐改变;广播、电视、网络等多元文化的影响,使人们对民族文化的需求日益淡化,导致民族文化的发展空间日益缩小。

2、长期的冷落与闲置,造成摩梭文化生长土壤的日益贫瘠。

随着经济意识的不断增强,许多青年外出打工谋生,离开了学习和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环境,大部分青年接受了新的价值观念和生活观念。

泸沽湖调研报告

泸沽湖调研报告

泸沽湖调研报告泸沽湖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泸沽湖位于中国云南省与四川省交界处,是云南省的一个大型淡水湖泊,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而闻名。

泸沽湖以其清澈的湖水、壮丽的山景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泸沽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情况,为进一步促进该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内容1. 旅游资源开发情况:通过访谈当地旅游发展局和相关企业负责人,了解泸沽湖周边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开发情况,以及近年来的发展成果。

2. 环境保护措施:考察泸沽湖周边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生态修复工作,了解目前针对泸沽湖保护的措施和效果。

3. 旅游产业收益:调研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以及当地居民的收益情况,了解旅游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

三、调研结果1. 旅游资源开发情况经调研发现,泸沽湖周边的旅游资源得到了很好地开发和利用。

目前,已经建成了一批旅游景点和度假村,包括摩梭文化村、丽江古城、尼姑庵等。

这些景点和度假村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当地旅游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2. 环境保护措施泸沽湖周边地区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湖水水质监测、生态修复和植被保护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保护了泸沽湖的生态环境,使其仍然保持着原始的美丽和纯净。

3. 旅游产业收益泸沽湖的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旅游业带动了当地的饭店、交通运输、文化表演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提升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此外,旅游业的发展还促进了当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了解和体验机会。

四、调研建议1. 加强环境保护措施:继续加大对泸沽湖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强监测和管理,确保湖水的清洁和山水的原始美丽。

2. 深化旅游产品开发:通过深入挖掘泸沽湖周边的文化、历史和自然资源,推出更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游客的停留时间。

3. 促进旅游业与当地农业的融合发展:将泸沽湖的农产品和旅游资源相结合,开发农家乐、农业观光等旅游产品,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湖泊景观规划与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湖泊景观规划与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湖泊景观规划与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湖泊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和景观价值。

湖泊景观规划与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护湖泊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一、湖泊景观规划的重要性湖泊景观规划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对湖泊周边的土地利用、建筑设计、景观布局和管理等进行规划,以确保湖泊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湖泊景观规划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湖泊生态环境:湖泊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也是重要的水资源储备地。

通过景观规划,可以减少湖泊污染和水源减少的风险,提高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 促进旅游业发展:湖泊景观的独特之处和自然美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通过景观规划,可以合理利用湖泊的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产品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3. 丰富文化旅游内涵:湖泊不仅仅是一个自然景观,也是文化遗产的载体。

通过景观规划,可以将湖泊与附近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相结合,打造独特的文化旅游产品,提高游客的文化体验和旅游满意度。

二、湖泊景观规划的原则湖泊景观规划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以实现湖泊景观的可持续发展:1. 生态保护优先:湖泊的生态系统是景观规划的基础,应确保湖泊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规划中要注意保护湖泊的水质、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减少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

2. 文化与自然的统一:湖泊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观,也是一种文化资源。

规划时要注重湖泊与周边的文化遗产相结合,将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有机地融合,提升湖泊景观的文化内涵。

3. 可持续发展:景观规划应注重发展与保护的协调,追求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规划中要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减少湖泊环境的破坏和负面影响。

4. 公众参与:湖泊景观规划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广泛的参与和共识。

规划过程中应鼓励公众参与,听取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公正性。

论泸沽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论泸沽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积极 响应 和深刻 理解 。按 照 18 9 7年世 界环 境 与 发 展委 员会 ( E WC D) 的 定 义 ,所 谓 “ 持 续 发 可
质 量 的旅 游 要 求 ,既 保 证 旅 游 经 营 者 的利 益 ,又
保 证旅 游 者 的 利 益 、旅 游 地 居 民 的利 益 ,实 现 旅
烟 工业 ” 和 永 不 衰 竭 的 “ 岁 产 业 ” 万 。尤 其 是 象
泸 沽湖旅 游 区这 样 一 些 生 态 环境 系统 和文 化 系 统 自身抗 干扰 和恢 复 能 力 较 弱 ,在 现 有 经 济 和 技 术 条件 下 ,逆 向演 化趋 势 不 能得 到有 效 控 制 的文 化 生态 脆弱 区 ,旅 游 消 费对 自然 生 态 环 境 和 传 统 文 化形成 的压力 和 影 响 与 日俱 增 ,人 们 对 旅 游 资 源 开发 与保 护 的动 态 平 衡 的研 究 和 探 索 日益 深 人 , 旅游业 可 持续发 展 成 为 人 们 对 可 持 续 发 展 主题 的
满 足其 需 要 的 能 力 构 成 危 害 的 发 展 ” 。其 核 心 思 想是 :健康 的经 济 发 展 ,应 建 立 在 可 持 续 生 存 能
力 、社 会公 正 和人 民积 极 参 与 自身 发 展 决 策 的基
础之 上 ;可 持 续 发 展 所 追求 的 目标 是 ,即 要 使 人 类 的各 种需 要 得 到满 足 ,个 人 得 到充 分 发 展 ,又 要保 护 资源 和 生 态 环境 ,不 对 后 代 人 的 生 存 和发 展构 成威 胁 。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涵 义 我 们 可 以将 ¨由 旅游 业可 持续 发展 的涵 义 界 定 为 :在不 损 害 自然 生态 环境 和文 化 传 承 持 续 性 的基 础 上 ,既满 足 当 代 人 高质 量 的旅 游 需 求 ,又 不妨 害满 足 后 代 人 高

旅游经济对泸沽湖摩梭文化的冲击与发展建议

旅游经济对泸沽湖摩梭文化的冲击与发展建议

旅游经济对泸沽湖摩梭文化的冲击与发展建议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然而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加强也给民族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以泸沽湖畔的摩梭文化为例,在该地区旅游经济的推进过程中也伴随着对摩梭传统文化的冲击,尤其表现在摩梭人家庭角色的转变、婚姻形式的演变以及对自身传统文化看法的改变等方面。

如何在维系摩梭人生产生活方式、保存摩梭文化的基础上,以旅游业促进该地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旅游经济;泸沽湖;摩梭文化;冲击;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推进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冲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间的交流空前扩大,使传统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泸沽湖正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之一。

一、泸沽湖摩梭人神秘的传统文化泸沽湖位于四川省盐源县左所与云南省宁蒗县永宁的交界处, 是摩梭人主要的聚居地之一,古称“摩沙”、“摩些”、“么些”等。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摩梭人一直实行母系制的基本生存方式——母系家庭而被喻为“东方女儿国”,摩梭人共同生产、共同分享,家屋是其维系传统文化的地方,摩梭母系家屋的当家人是由家屋内推举出来的最有能力的女性担任。

摩梭社会对男性的重视则集中体现在“舅掌礼仪母掌财”这一文化传统[1]。

一直以来,摩梭人传承着一种与我国传统婚姻制度迥然不同的婚姻形式而引发了一场民族旅游的浪潮,民族学家称这种婚姻形式为“阿注婚”或“阿夏婚”,我们普遍称之为“走婚”。

走婚,就是配偶双方不组成家庭,而是夜晚男到女家偶居,清晨又回母家,所生子女由女方的母系大家庭抚养教育,配偶双方除性关系外无经济上的联系,也不必承担义务[2]。

作为摩梭文化载体的母系家屋的传统形式是木棱子房,即以树木为原材料,家屋以祖母屋为核心,屋中的火塘是家屋成员传承、分享的重要地点,同时还配有花楼、经堂、草楼等几个部分。

家屋是评判一个母系大家庭是否兴旺的载体,因此摩梭人只要稍有积蓄, 都会投入到家屋的修葺改善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摘要 (1)
1.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1)
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1)
2.可持续发展与旅游业的关系 (1)
3.中国的假日旅游经济 (2)
2.泸沽湖旅游景区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
1.泸沽湖旅游景区范围的界定 (2)
2 泸沽湖旅游景区发展的现状 (2)
3 泸沽湖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 (3)
3. 泸沽湖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4)
参考文献 (4)
致谢 (4)
泸沽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
让文化生态脆弱区的旅游业开发促进其文化,生态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具挑战性的难题。

泸沽湖旅游业开发对生态和文化的冲击,开展旅游业清洁生产和加强摩梭文化保护,对旅游景区的开发和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实施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泸沽湖旅游景区健康发展的唯一途径。

作者:刘娇旅游管理
关键词:泸沽湖旅游可持续区域合作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
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先是在一九七二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

这次研讨会云集了全球的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共同界定人类在缔造一个健康和富有生机的环境上所享有的权利。

自此以后,各国致力界定“可持续发展”的含意,现实已拟出的定义已有几百个之多,涵盖范围包括国际,区域,地方及特定界别的层面。

最广泛采纳定义,是在一九八七年由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所发表的布特兰报告书所载的定义:及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事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与旅游业的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旅游业经历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

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大众旅游的出现和旅游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
人们从不断显现的事实中发现,旅游可能给旅游目的地的环境,社会和文化带来负面的影响。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的提出,有关旅游业发展和旅游影响问题的研究也迅速向这一主题靠拢,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与环境,同时又可能会损害甚至破坏环境,这一事实迫使人们不得不认真思考使旅游业长期持续发展的途径,以期获得持续的经济和非经济效益。

可持续旅游发展这一主张也因此而提出,并成为世界各地旅游管理领域人们关注和讨论的中心议题。

所谓的可持续旅游发展,其实质在于要求旅游的发展应实现与自然,社会,文化及生态环境的协调,在保持和增进旅游业未来发展的同时,使外来旅游者和接待区居民的需要都能得到同等的满足。

3.中国的假日旅游经济
假日经济是以假日为契机,实现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的互动扩张,从而拉动经济增长的一种新的假日经济形势。

假日旅游所实现的旅游消费需求具有相对的集中性,包括假日集中性,季节集中性和地狱集中性。

假日旅游经济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双休日旅游经济;二是小节日旅游经济,主要指元旦、三八妇女节、清明节、端午节、教师节、中秋节旅游消费;三是大节日旅游经济,即五一、十一的旅游消费,这三个节日放假时间各有7天,时间长,旅游消费量大。

二.泸沽湖旅游景区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泸沽湖旅游景区范围的界定
泸沽湖为川滇两省界湖,位于宁蒗县北部永宁乡和四川省盐源县左侧的万山丛中,距宁蒗县城有73公里,距丽江县城280公里。

泸沽湖湖面海拔2680米,平均湖深45米,最深处达93米,湖水清澈蔚蓝,最大能见度为12米,是中国最深的淡水湖之一,也是世所罕见的至今未被污染的处女湖。

泸沽湖旅游景区面积为7.6万亩,湖面总面积57.87平方公里,其中四川部分
32.82平方公里,约占56.7% 四川在面积上占优势,在泸沽湖畔18个摩梭自然
村落中,有16个都在四川。

2. 泸沽湖旅游景区发展的现状
泸沽湖碧波荡漾,风光迷人,有“高原明珠”“西北的一片净土”“东方第一奇景”等美称。

这里古朴的民风,秀丽的山光水色与浓郁的传奇风情,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以摩梭文化为核心的泸沽湖旅游区,长期以来一直是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关注的焦点。

20世纪90年代初,泸沽湖云南部分开始有零星旅游
者进入,到2004年泸沽湖旅游业分别成为云南宁蒗县和四川盐源县的支柱和主要扶持产业。

泸沽湖旅游区旅游产品的开发以农户自发的形式为主,主要开发了低层次的感知型观光旅游产品和以“猎奇”为目的的民俗风情旅游产品。

包括划船、骑马摔跤、打歌、转山、家访、观赏湖光山色和云雾天象、考察岛屿及风味食品等。

泸沽湖旅游区客源结构以国内游客为主,其中来自四川攀枝花市的最多,其次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游客,周边的游客以昆明丽江。

大理和西昌等地为主,另外,海外游客也有一定的比例,其中以欧美、日本等地的游客最多,且大部分是从丽江、大理和中甸等地分流而来。

游客以中青年为主。

老年与儿童较少。

另外,泸沽湖旅游区的客源市场中,受教育的层次普遍较高。

3. 泸沽湖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
Ⅰ:环境问题
泸沽湖旅游景区湖泊水体清澈,各项断面监测指标均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水域标准,但由于沿湖排污设施的设置和游客乱扔的垃圾,沿湖一带已经遭受一定程度的污染。

湖中鱼类由于过分猎捕,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

大气质量基本优良,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人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82)一级标准,五一超标。

泸沽湖周围及永宁坝地区,由于过度放牧、过度砍伐,山体植被稀少,可见裸露的土壤和岩石,冲沟,泥石流时常可见。

Ⅱ:传统文化受到多方面的威胁
伴随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泸沽湖沿岸的传统文化受到多方面的威胁,其具体表现如下:摩梭文化日渐衰落。

摩梭文化是构成泸沽湖旅游区的旅游吸引力的核心。

但它却十分脆弱。

摩梭文化保护主体是摩梭人自己,但不少摩梭人对民族文化的脆弱性缺乏足够的认识,随着旅游开发的进行。

有可能导致汉化、泛化,旅游吸引力随之降低。

母系文化遭到曲解。

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发展初期,人们出于对目的地文化的陌生,常常会衍生出曲解和误解。

尤其是泸沽湖地区摩梭文化还涉及到人们在传统观念中较为羞涩的“性”的内容,就更让人觉的神秘莫测了,而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人们对于摩梭文化特别是涉及到“走婚”的内容大做文章。

例如有的外地人租用了本地人的房屋,搭建经堂,花楼,并推出所谓交钱后就可与当地人走婚“交钱后就可与当地人走婚”的娱乐项目。

他们还与旅行社或导游有暗中的回扣,所以很多团队游客都必须到此一游。

当地人对这样的做法很
是愤慨,认为他们这样的做法是在迎合一部分游客的淫秽心里,是在败坏摩梭人民族文化的精髓。

淳朴民风逐渐消亡。

当旅游作为发展经济的主要手段时,完全开放的乡村,大量涌入的游客,给摩梭人民带来了一定的现金收入,满足了他们的生活基本需求。

商品经济的直接后果是使一直淳朴的摩梭人民开始学会怎样算计旅游
者。

所有的旅游服务全是在金钱的指导下与游客之间形成了明显的交易关系。

三 . 泸沽湖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由于泸沽湖地区特殊的山盆环境,长期以来处于相对封闭,一直是一个世外桃源,因此泸沽湖景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2.以保护性利用旅游资源为前提。

3.重视摩梭民族文化的护养与发展民族文化。

4.实施区域旅游合作,旅游企业间平行合作,保证合理开发。

参考文献
【Ⅰ】涂人猛,区域旅游理论研究【J】.社会科学家,1994,(5):83-88
【Ⅱ】郑耀星,区域旅游合作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2 9-32
【Ⅲ】唐建军,我国假日旅游经济的影响力及其对策【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Ⅳ】郭颖,试论少数名族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一以泸沽湖地区为例【J】旅游学刊 2001(3): 68-71
【Ⅴ】陈烈,最后的母系家园泸沽湖摩梭文化【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致谢
在此特向邱老师致以衷心的谢意,向您无可挑剔的敬业精神,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深厚的专业修养和平易近人的待人方式表示深深的敬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