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三极管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半导体器件的基础知识

半导体器件的基础知识

向电压—V(BR)CBO。 当集电极开路时,发射极与基极之间所能承受的最高反
向电压—V(BR)EBO。
精选课件
28
1.2 半导体三极管
③ 集电极最大允许耗散功率 PCM 在三极管因温度升高而引起的参数变化不超过允许值时, 集电极所消耗的最大功率称集电极最大允许耗散功率。
三极管应工作在三极 管最大损耗曲线图中的安 全工作区。三极管最大损 耗曲线如图所示。
热击穿:若反向电流增大并超过允许值,会使 PN 结烧 坏,称为热击穿。
结电容:PN 结存在着电容,该电容为 PN 结的结电容。
精选课件
5
1.1 半导体二极管
1.1.3 半导体二极管
1.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和符号 利用 PN 结的单向导电性,可以用来制造一种半导体器 件 —— 半导体二极管。 电路符号如图所示。
将两个 NPN 管接入判断 三极管 C 脚和 E 脚的测试电 路,如图所示,万用表显示阻
值小的管子的 值大。
4.判断三极管 ICEO 的大小 以 NPN 型为例,用万用 表测试 C、E 间的阻值,阻值 越大,表示 ICEO 越小。
精选课件
33
1.2 半导体三极管
1.2.6 片状三极管
1.片状三极管的封装 小功率三极管:额定功率在 100 mW ~ 200 mW 的小功率 三极管,一般采用 SOT-23形式封装。如图所示。
精选课件
21
1.2 半导体三极管
由图可见: (1)当 V CE ≥ 1 V 时,特性曲线基本重合。 (2)当 VBE 很小时,IB 等于零,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
精选课件
22
1.2 半导体三极管
(3)当 VBE 大于门槛电压(硅管约 0.5 V,锗管约 0.2 V) 时,IB 逐渐增大,三极管开始导通。

三极管基础知识及测量方法

三极管基础知识及测量方法

三极管基础知识及测量方法三极管基础知识及测量方法一、晶体管基础双极结型三极管相当于两个背靠背的二极管PN 结。

正向偏置的 EB 结有空穴从发射极注入基区,其中大部分空穴能够到达集电结的边界,并在反向偏置的 CB 结势垒电场的作用下到达集电区,形成集电极电流 IC 。

在共发射极晶体管电路中 ,发射结在基极电路中正向偏置 , 其电压降很小。

绝大部分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外加偏压都加在反向偏置的集电结上。

由于 VBE 很小,所以基极电流约为IB= 5V/50 k Ω = 0.1mA 。

如果晶体管的共发射极电流放大系数β = IC / IB =100, 集电极电流 IC=β*IB=10mA。

在500Ω的集电极负载电阻上有电压降VRC=10mA*500Ω=5V,而晶体管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压降为VCE=5V,如果在基极偏置电路中叠加一个交变的小电流ib,在集电极电路中将出现一个相应的交变电流ic,有c/ib=β,实现了双极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三极管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靠半导体表面的电场效应,在半导体中感生出导电沟道来进行工作的。

当栅 G 电压 VG 增大时,p 型半导体表面的多数载流子棗空穴逐渐减少、耗尽,而电子逐渐积累到反型。

当表面达到反型时,电子积累层将在 n+ 源区 S 和 n+ 漏区 D 之间形成导电沟道。

当VDS ≠ 0 时,源漏电极之间有较大的电流 IDS 流过。

使半导体表面达到强反型时所需加的栅源电压称为阈值电压 VT 。

当 VGS>VT 并取不同数值时,反型层的导电能力将改变,在相同的 VDS 下也将产生不同的 IDS , 实现栅源电压VGS 对源漏电流 IDS 的控制。

二、晶体管的命名方法晶体管:最常用的有三极管和二极管两种。

三极管以符号BG(旧)或(T)表示,二极管以D表示。

按制作材料分,晶体管可分为锗管和硅管两种。

按极性分,三极管有PNP和NPN两种,而二极管有P型和N型之分。

半导体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知识讲解

半导体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知识讲解

半导体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知识讲解第一节学习要求第二节半导体三极管第三节共射极放大电路第四节图解分析法第五节小信号模型分析法第六节放大电路的工作点稳固问题第七节共集电极电路第八节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概述第九节本章小结第一节学习要求〔1〕把握差不多放大电路的两种差不多分析方法--图解法与微变等效电路法。

会用图解法分析电路参数对电路静态工作点的阻碍和分析波形失真等;会用微变等效电路法估算电压增益、电路输入、输出阻抗等动态指标。

〔2〕熟悉差不多放大电路的三种组态及特点;把握工作点稳固电路的工作原理。

〔3〕把握频率响应的概念。

了解共发射极电路频率特性的分析方法和上、下限截止频率的概念。

第二节半导体三极管〔BJT〕BJT是通过一定的工艺,将两个PN结结合在一起的器件,由于PN结之间的相互阻碍,使BJT表现出不同于单个 PN结的特性而具有电流放大,从而使PN结的应用发生了质的飞跃。

本节将围绕BJT什么缘故具有电流放大作用那个核心问题,讨论BJT的结构、内部载流子的运动过程以及它的特性曲线和参数。

一、BJT的结构简介BJT又常称为晶体管,它的种类专门多。

按照频率分,有高频管、低频管;按照功率分,有小、中、大功率管;按照半导体材料分,有硅管、锗管;依照结构不同,又可分成NPN型和PNP型等等。

但从它们的外形来看,BJT 都有三个电极,如图3.1所示。

图3.1是NPN型BJT的示意图。

它是由两个 PN结的三层半导体制成的。

中间是一块专门薄的P型半导体(几微米~几十微米),两边各为一块N型半导体。

从三块半导体上各自接出的一根引线确实是BJT的三个电极,它们分别叫做发射极e、基极b和集电极c,对应的每块半导体称为发射区、基区和集电区。

尽管发射区和集电区差不多上N型半导体,然而发射区比集电区掺的杂质多。

在几何尺寸上,集电区的面积比发射区的大,这从图3.1也可看到,因此它们并不是对称的。

二、BJT的电流分配与放大作用1、BJT内部载流子的传输过程BJT工作于放大状态的差不多条件: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半导体基础知识

半导体基础知识
PN结外加的正向电压变化时,在扩散路程中载流子 的浓度及其梯度均有变化,也有电荷的积累和释放的 过程,其等效电容称为扩散电容Cd。
结电容: C j Cb Cd
清华大学 华成英 hchya@
§2 半导体二极管
一、二极管的组成 二、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及电流方程 三、二极管的等效电路 四、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五、稳压二极管
导通电压
0.6~0.8V 0.1~0.3V
反向饱 和电流
开启 电压
温度的 电压当量
开启电压
0.5V 0.1V
反向饱和电流
1µA以下 几十µA
从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可以反映出: 1. 单向导电性 u i IS (eU T 1) 正向特性为
指数曲线
若正向电压 UT,则i ISe u
u UT
3、本征半导体中的两种载流子
运载电荷的粒子称为载流子。 外加电场时,带负电的自由电 子和带正电的空穴均参与导电, 且运动方向相反。由于载流子数 目很少,故导电性很差。 温度升高,热运动加剧,载 流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 热力学温度0K时不导电。 两种载流子
二、杂质半导体
1. N型半导体
多数载流子 杂质半导体主要靠多数载流 子导电。掺入杂质越多,多子 浓度越高,导电性越强,实现 导电性可控。
一、二极管的组成
将PN结封装,引出两个电极,就构成了二极管。
小功率 二极管
大功率 二极管
稳压 二极管
发光 二极管
二、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及电流方程
二极管的电流与其端电压的关系称为伏安特性。
i f (u )
i IS (e
u UT
1)
(常温下 UT 26m ) V
材料
硅Si 锗Ge

三极管手册介绍

三极管手册介绍

三极管手册介绍
三极管,也称为晶体三极管,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器件,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中。

它由三个区域相互夹杂的半导体材料构成,通常被标记为E(发射极)、B(基极)和C(集电极)。

三极管是一种双极型晶体管,其主要特点是能够控制电流放大倍数。

通过控制基极电流,可以控制集电极电流的放大倍数。

因此,三极管广泛用于放大、开关、电子开关、振荡器等电路中。

三极管手册是一本关于三极管的详细介绍和应用指南。

该手册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三极管的基础知识:介绍三极管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基本参数。

包括器件标记和引脚配置,以及不同类型的三极管(如NPN型和PNP型)。

2. 三极管的电路应用:包括放大电路、开关电路、电源电路、振荡电路和稳压电路等。

每个电路应用都会介绍其原理、设计方法、常用电路图和计算公式。

3. 三极管的参数与曲线特性:包括直流参数(如最大集电流、最大功耗、最大电压等)和交流参数(如频率响应、增益、噪声系数等)。

手册中通常会给出参数的定义、测量方法和典型数值。

4. 三极管的选型与应用:介绍如何根据特定的应用需求选择合
适的三极管。

包括选择参数的考虑因素、常用的选型指南和技术手段。

5. 三极管的常见故障排除:介绍三极管常见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包括电压过高、电流过大、温度过高等故障的检测和解决方法。

综上所述,三极管手册是一本提供关于三极管结构、工作原理、电路应用、参数与曲线特性、选型与应用和故障排除等方面知识的参考指南,旨在帮助工程师和电子爱好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三极管。

半导体器件基础

半导体器件基础
二、半导体二极管及其特性
半导体二极管,也叫晶体二极管。它由一个PN结构成,具有单向导电性,是整流电路的核心器件。
几种常见二极管的外形
二极管的结构及电路符号 二极管 = PN结 + 管壳 + 引线
二极管的特性——单向导电性
二极管在电路中受外加电压控制共有两种工作状态: 正向导通和反向截止。 正向导通特性: 正向电压达到一定程度(硅二极管为0.6V,锗二极管为0.2V), 二极管导通,正向电流增加很快,导通时正向电压有一个很小的变化,就会引起正向电流很大的变化,两引脚之间的电阻很小,相当于开关接通。
小结
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半导体具有热敏、光敏、杂敏等特性。常用的半导体材料是硅和锗,并被制作成晶体。 半导体导电时有两种载流子(自由电子和空穴)参与形成电流。在纯净的半导体中掺入不同的微量杂质,可以得到N型半导体(电子型)和P型半导体(空穴型)。 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相连接在结合处形成PN结,PN结的基本特性是具有单向导电性。
多数载流子——自由电子 少数载流子——空穴
N型半导体主要是电子导电。
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
P型半导体 【Positive空穴】
1
在锗或硅晶体内掺入少量三价元素杂质,如硼;这样在晶体中有了多余的空穴。
2
空穴
3
硼原子
4
硅原子
5
多数载流子——空穴 少数载流子——自由电子
6
P型半导体主要是空穴导电。
7
PN结及其增大,PN结被电击穿,失去单向导电性。如果没有适当的限流措施,PN结会被热烧毁。
综上所述
PN结加正向电压时,呈现低电阻,具有较大的正向扩散电流,PN结导通(相当开关闭合); PN结加反向电压时,呈现高电阻,具有很小的反向漂移电流,PN结截止(相当开关断开)。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开关特性)。

半导体的基本 知识

半导体的基本 知识
• 半导体材料很多,按化学成分可分为元素半导体和化合物半导体两大 类。锗和硅是最常用的元素半导体;化合物半导体包括l一V族化合物 (砷化嫁、磷化嫁等),II一VI族化合物(硫化福、硫化锌等)、氧化物(锰、 铬、铁、铜的氧化物),以及由l一V族化合物和B一VI族化合物组成的 固溶体(嫁铝砷、嫁砷磷等)。除上述晶态半导体外,还有非晶态的玻 璃半导体、有机半导体等。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半导体二极管
• 二、二极管的结构和符号 • 将PN结的两个区,即P区和N区分别加上相应的电极引线引出,并
用管壳将PN结封装起来就构成了半导体二极管,其结构与图形符号 如图6一1所示,常见外形如图6一2所示。从P区引出的电极为阳极 (或正极),从N区引出的电极为阴极(或负极),并分别用A,K表示。 • 三、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 二极管的主要特性是单向导电性,其伏安特性曲线如图6一3所示(以 正极到负极为参考方向)。 • 1.正向特性 • 外加正向电压很小时,二极管呈现较大的电队,几乎没有正向电流通 过。曲线OA段(或OA‘段)称作死区,A点(或A‘点)的电压称为死区电 压,硅管的死区电压一般为0. 5 V,锗管则约为0. 1 V 。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 电阻是随着温度的上升而降低的。这是半导体现象的首次发现。 1839年法国的贝克莱尔发现半导体和电解质接触形成的结,在光照 下会产生一个电压,这就是后来人们熟知的光生伏特效应,这是被发 现的半导体的第二个特征。在1874年,德国的布劳恩观察到某些硫 化物的电导与所加电场的方向有关,即它的导电有方向性,在它两端 加一个正向电压,它是导通的;如果把电压极性反过来,它就不导电, 这就是半导体的整流效应,也是半导体所特有的第三种特性。同年, 舒斯特又发现了铜与氧化铜的整流效应。1873年,英国的史密斯发 现硒晶体材料在光照下电导增加的光电导效应,这是半导体又一个特 有的性质。

二极管,三级管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二极管,三级管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
• PN结的形成 • PN结的单向导电性
PN结的形成
• 在一块晶凡两边分别形成P型和N型半导 体。 图中 代表得到一个电子的三价杂质(例如硼) 离子,带负电; 代表失去一个电子的五价杂 质(例如磷)离入带正电。由于P区有大量空穴 (浓度大),而N区的空穴极少(浓度小),因此空 穴要从浓度大的P区向浓度小的N区扩散。 P
在一定范围内,外电场愈强,正向电 流(由P区流向N区的电流)愈大,这时PN 结呈现的电阻很低。正向电流包括空穴电 流和电子电流两部分。空穴和电子虽然带 有不同极性的电荷,但由于它们的运动方 向相反,所以电流方向一致。外电源不断 地向半导体提供电荷,使电流得以维持。
PN结的单向导电性
• 若给PN结加反向电压,即外电源的正端接N区, 负端接P区,则外电场与内电场方向一致,也 破坏了扩散与漂移运动的平衡。 • 外电场驱使空间电荷区两侧的空穴和自由电子 移走,使得空间电荷增加,空间电荷区变宽, 内电场增强,使多数载流子的扩散运动难以进 行。但另一方面,内电场的增强也加强了少数 裁流于的漂移运动,在外电场的作用下,N区 中的空穴越过PN结进入P区, P区中的自由电 子越过PN结进入N区,在电路中形成了反向电 流(由N区访向P区的电流)。
半导体二极管
• • • • • 二极管的基本结构和类型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二极管的应用 常用二极管类型
二极管的基本结构和类型
• 将PN结加上相应的电极引线和管壳,就成为半 导体二极管。 从P区引出的电极称为阳极(正 极),从N区引出的电极称为阴极(负极)。 • 按结构分二极管有点接触型和面接触型两类。
D
(c)符号
在使用二极管时,必须注意极性不能接错,否则 电路非但不能正常工作,还有毁坏管子和其他元件的 可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导体三极管基础知识
1. 基本结构和类型
 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它有两种类型:NPN型和PNP 型。

包含三层半导体:基区(相连电极称为基极,用B或b表示); 发射区(相连电极称为发射极,用E或e表示);集电区(相连电极称为集电极,用C或c 表示)。

E-B间的PN结称为发射结,C-B间的PN结称为集电结。

 图1 两类三极管示意图及图形符号
 2. 电流分配与放大
 半导体三极管在工作时一定要加上适当的直流偏置电压。

若在放大工作状态:发射结加正向电压,集电结加反向电压。

现以NPN型三极管的放大状态为例,来说明三极管内部的电流关系,见图2
 图2三极管的电流传输关系
 发射结加正偏时,从发射区将有大量的电子向基区扩散,形成的电流为IEN。

与PN结中的情况相同。

从基区向发射区也有空穴的扩散运动,但其数量小,形成的电流为IEP。

这是因为发射区的掺杂浓度远大于基区的掺杂浓度。

进入基区的电子流因基区的空穴浓度低,被复合的机会较少。

又因基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