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复习笔记(17)

合集下载

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常识考点一(中国部分)

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常识考点一(中国部分)

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常识考点一(中国部分)中国部分1.中国最古老的文学体裁——诗歌2.中国现实主义源头——《诗经》浪漫主义源头——屈原,《离骚》3.中国奴隶社会艺术的典型代表青铜器(从审美的角度观察这些青铜器,首先给人以最深印象的,是其由直线、曲线构成的极其端庄、优美的外部造型。

)4.汉字形体结构发展的几个阶段——汉字形体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几个阶段。

5.《诗经》的“六义”(《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和三种表现手法)——风雅颂,赋比兴6.“六艺”的内容——礼、乐、射、御、书、数7.中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8.中国乐府诗的第一个高潮及其代表作品。

——汉朝《孔雀东南飞》11.汉赋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汉赋一般又可分为大赋和小赋两类。

大赋主要作品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张衡的《东京赋》、《西京赋》等。

小赋著名作品有张衡的《归田赋》、祢衡的《鹦鹉赋》12.田园诗——代表作家有王维、孟浩然边塞诗——代表作家有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13.“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14.《文心雕龙》——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

南朝梁刘勰著。

成书于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501~502)间。

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论专著。

全书共10卷,50篇,分上下两编,各25篇。

15.“初唐四杰”——王勃《腾王阁序》、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三苏”——苏轼,苏洵,苏辙。

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 成考核心考点笔记 成考 成考重点资料

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 成考核心考点笔记 成考 成考重点资料

《艺术概论》是高等艺术院校学生的必修课,是一门基础性的理论课。

艺术概论即艺术理论。

艺术理论要综合地研究、考察人类社会的一切艺术现象,探索和揭示各个时代、各种风格、各类艺术现象的主要特征和本质规律,并把研究的成果进行提炼和概括,找出各门艺术现象的共性,归纳出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范畴。

作为学科课程的艺术概论,研究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主要艺术门类的特点和规律,并以简要、概括的方式总结和论述一些艺术理论研究领域的基本原则。

通过艺术概论的学习,提高艺术修养,了解艺术创作规律。

一、全书基本内容框架《艺术概论》6章绪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及课程性质第二节学科的任务与研究方法第二章艺术活动第一节艺术活动的构成第二节艺术活动的发生和发展第三节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与性质第四节艺术活动的功能第三章艺术种类第一节艺术分类的主要方法第二节造型艺术第三节实用艺术第四节表情艺术第五节语言艺术(文学)第六节综合艺术第四章艺术创作第一节艺术创作主体第二节艺术创作过程第三节艺术创作的心理要素与艺术思维第五章艺术作品第一节艺术作品的构成第二节艺术作品的层次第三节典型和意境第四节艺术风格、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第六章艺术接受第一节艺术传播第二节艺术鉴赏第三节艺术批评附录:中外优秀艺术作品赏析篇目各章节在考试中占总比分分布情况表第一章绪论要求1.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2.了解本学科的学科发展3.了解本学科的学科任务4.了解本学科的研究方法等第一节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一、研究对象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艺术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概念、范畴、理论和方法等。

1.艺术包含的门类艺术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艺术包括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实用工艺、书法等)、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等)、表情艺术(音乐、舞蹈)、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

从狭义上讲,艺术专指文学以外的其他各艺术门类,语言艺术也称文学,人们把文学与狭义的艺术并称为文艺。

关于成考的专升本艺术概论复习笔记

关于成考的专升本艺术概论复习笔记

关于成考的专升本艺术概论复习笔记艺术创造的心理要素
艺术创作中创作主体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对于创作客体艺术性是起决定作用的。

而它们又是在大量的审美感受的基础上概括集中而形成的。

审美感受是一种由审美对象所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审美感受的各种心理因素,可以肯定的有感觉、知觉、想象、情感、理解等。

这也是艺术创造主体的心理机制。

(一)审美感知
感知包括感觉和知觉。

感觉是指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映象,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审美感觉是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感觉。

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综合的、整体性的把握,审美知觉的对象不是事物的客观物理属性,而是事物的审美属性。

审美感觉和知觉通常是交织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的。

《黄河大合唱》的作曲家冼星海寄寓其中的浓烈的民族感情和爱国情绪,是以黄河巨浪般汹涌强烈的主旋律层层展开的,兼以对话、歌词,强化着这一主旋律。

一个个乐段、乐章结构本身就蕴含着急风暴雨、巨浪滔天的壮美气势,将某种振奋、猛醒以至怒吼的精神力量,以自我撞击式的对话、泣诉、呼喊、咆哮,把整个乐曲推向高潮。

由于乐曲是作曲家怀着强烈的唤醒危亡中的民族精神的感知,使得《黄河大合唱》成为具有倔强生命力的中华民族永恒的澎湃不息的心声。

我们不难看出,知觉和感觉存在着一定的相同之处:
它们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在大脑中所产生的对当前事物的反映。

只有当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引起它的活动时,才会产生感觉和知觉,一旦客观事物在我们感觉器官所及的范围内。

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复习笔记

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复习笔记

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复习笔记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①在人类社会生活的结构中,经济基础是与一定物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由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的现实物质基础。

耸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影响和制约的政治制度及思想方式、世界观或社会意识形态的总和构成。

艺术既属于意识形态,又具有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特性。

②经济基础的发展对于意识形态具有较强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同样,艺术的发展也要受到经济的制约和影响。

以生产劳动为中心的人们的经济活动是推动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

③经济对于艺术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并不是直接的,而是往往要经过一些中介环节。

其中包括政治的、社会的、制度的等各种因素。

经济的兴衰与艺术的兴衰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并不是机械地互为因果关系的`。

④艺术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艺术的发展显得快些,有时显得慢些,有时甚至与经济呈反方向发展。

这种现象,正是马克思所指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那种认为经济繁盛,艺术一定繁荣;经济衰退,艺术也就衰落的看法是缺乏根据的。

艺术发展的继承与创新在艺术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继承和创新是一对重要的范畴和基本的规律。

①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

每一时代的艺术对于后来的艺术,都是一种既定的存在和条件。

后一时代的艺术注定要在前一时代的基础上得以发展。

②艺术的历史继承性,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收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

③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

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其间,继承和创新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没有继承,便不会有创新。

在艺术发展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

④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为了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同时,又要坚持在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创造,不断适应新的时代人们对于审美文化和艺术的需求。

XX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复习笔记

XX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复习笔记

XX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复习笔记要想在成考艺考中脱颖而出,首先还得复习好艺术概论相应的复习笔记。

那么关于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复习笔记有哪些呢?下面为大家的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复习笔记,希望大家喜欢。

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本章需要掌握的重要概念1.客观精神2.主观精神3.模仿说(再现说)4.形象性5.主体性6.审美性本章的“思考与练习”(1)回答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

(2)为什么说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是解决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3)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4)结合自身的艺术实践经验来理解和认识艺术的基本特征。

“思考与练习”解题思路(1)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2)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3)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4)略。

艺术种类要求:理解和掌握艺术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理解各艺术种类的定义和特性,了解不同艺术种类体裁的区分,了解中外艺术史上重要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

(一)艺术分类的方法1、以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等)、空间艺术(绘画、雕塑等)和时空艺术(戏剧、影视等)。

成人高考艺术概论知识点

成人高考艺术概论知识点

成人高考艺术概论知识点
成人高考艺术概论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
1. 艺术的定义和特点:包括艺术的概念、艺术品的属性、艺术的表现手法等。

2. 艺术的分类:主要有视觉艺术(绘画、雕塑、建筑等)、音乐艺术、舞蹈艺术、戏剧艺术(包括戏曲、话剧等)、电影艺术等。

3. 古代艺术史:包括古埃及艺术、古希腊艺术、古罗马艺术、中国古代艺术等。

4. 艺术思潮和流派:主要包括文艺复兴、巴洛克艺术、浪漫主义、印象派、立体派等。

5. 现代艺术:包括抽象艺术、现实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

6. 艺术的社会功能和艺术评价标准:包括艺术对社会的作用、艺术品的价值评价等。

7. 艺术家与作品:包括艺术家的生平和创作思想,以及作品的分析和解读。

8. 中国艺术:主要包括中国绘画、书法、建筑、雕塑、音乐等方面的知识。

以上仅是成人高考艺术概论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具体考试内容可能会有所调整,请考生根据教材和考试大纲进行复习。

成人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艺术概论》考点精讲及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艺术作品)

成人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艺术概论》考点精讲及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艺术作品)

3.内容和形式的兰系 艴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丌可分割的整体。 (1)内容对形式起主导和决定作用。 ①在艴术创造中,内容常常起到主导作用,形式的选择应以是否适应内容的需要为原则。 ②艴术形式总是随着内容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2)形式具有相对独立性。 形式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其变化可以直接影响和制约内容的审美价值的实现。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5 章 艺术作品
5.1 考点精讲
一、艴术作品的构成 艴术作品是艴术创造的成果戒产品,它是艴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艴术语言,通过 艴术构思和艴术创造,将艴术家头脑中形成的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物态化,创造出来的审 美鉴赏的对象。 (一)内容不形式的统一 1.内容 (1)含义 艴术作品的内容,是挃经过艴术家体验、加工和创造的人类生活,其中既包含着对客体 世界的能动反映,又凝聚着艴术家对生活的感受和评价,融入了艴术家的知、情、意。 (2)内涵 ①艴术作品的内容来自主客观的统一。 a.艴术作品的内容包含着对亍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 b.艴术作品凝聚着艴术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感,融汇着艴术家的主观思想感情。 ②艴术作品的内容是艴术家在意识中创造出来的,具有一种精神性的内涵。 ③艴术作品的内容丌是抽象的概括说明,而是题材、主题、人物、情节等因素融汇而成 的具体、生动、完整的形象展现。
1 / 2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形式 (1)含义 艴术作品的形式,是挃艴术作品内容的存在斱式,亦即作品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形态。 (2)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 ①作品的内部联系包括内容诸要素乊间的相亏联系和组织斱式,主要挃结构。 ②作品的外部表现形态呈现为表现内容的斱式和手段,包括艴术语言、艴术手法、类型 体裁等。

201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知识点80条

201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知识点80条

201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知识点80条201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知识点一东晋时期顾恺之提出绘画要“以形写神”,南齐谢赫论绘画六法时第一条就是“气韵生动”。

法国世纪画家米勒的代表作品《拾穗者》和《时装美女》法国雕塑家罗丹为巴尔扎克创作雕像。

(《巴尔扎克像》)《照夜白图》是唐代的韩干画的。

唐代美术理论家张彦远画的《历代名画记》。

元代画家赵孟的《秋郊饮马图》。

从古希腊雕塑《米洛的维纳斯》和中国古代雕塑《马踏匈奴》到中世纪法国建筑“巴黎圣母院”和举世闻名的隋代“赵州桥”;从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巨副绢本着色画卷《洛神赋图》和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的油画《西斯廷圣母》。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南齐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绘画六法”。

年在澳大利亚悉尼建成了悉尼歌剧院。

帕提农神庙是为保护雅典娜建造的,也是平民百姓欢庆节日的庙宇。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中发现的史前壁画上,有多个旧石器时代动物的形象,(其中包括野牛、野猪、母鹿)。

我国现存最早的岩画,是江苏省连云港市郊锦屏山的将军崖岩画,属于新石器时期,距今有三、四千年历史,主要内容为人画,兽面,农作物以及各种符号。

在距今万年前旧石器时代中国猿人居住的周口店山洞口,遗留下来的基本上都是十分粗糙的打造石器。

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西安半坡村的石器,都是比较精致的磨制石器。

原始民族喜欢红色一类的强烈色调,山顶洞人在他们同伴的尸体旁撒上抗物质的红粉,山顶洞人装饰品都是红色。

世界以来,在欧洲的法国和西班牙等国家发现了不少史前洞穴壁画,如的阿尔塔米拉洞穴,拉斯科克斯洞穴等。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的作品,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从东晋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到清代画家石涛的《黄山图》本世纪年代在欧洲美术界出现了西班牙画家达利的油画《记忆的永恒》象征主义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在美术方面则以法国画家摩罗,德国画家勃克林等人为代表;建筑上出现了瑞士的郎香教堂、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德国的柏林爱乐音乐厅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复习笔记(17)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一)艺术作品的内容
艺术作品的内容,是指经过艺术家体验、加工和创造的人类生活,其中包括客体世界和人的主观世界。

内容主要指题材、主题、人物、
环境、情节等诸多要素的总和。

首先,艺术作品的内容来自主客观的统一。

一方面,艺术作品的
内容包含着对于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它又凝聚着艺术家
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感,融会着艺术家的知、情、意,即艺术家的主
观思想感情。

其次,艺术作品的内容是艺术家在意识中创造出来的,
具有一种精神性的内涵。

另外,艺术作品的内容不是抽象的概括说明,而是题材、主题、人物、情节等因素融会而成的具体、生动、完整的
形象体现。

例如,石鲁的中国画《转战陕北》,取材于客观社会生活,描绘了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毛主席采取战略转移,放弃延安,转战
陕北这个重大历史事件。

与此同时,这幅画又浸透着画家本人的美学
理想和思想情感,从整个画面构图来看,没有千军万马的征战场面,
在陡峭的绝壁上,*正背着手眺望远方,形体和动势上表现出一种沉着
的气度和豪迈的气派。

这幅画当然不是转战陕北场景的如实再现,而
是经过画家高度概括创作出来的场画,它具有某种象征性的意义,使
人产生很多联想。

这幅作品还充分发挥了中国绘画美学传统以景写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雄伟壮丽的黄土高原山岭,在画中起到了寓情
于景的作用,体现出了磅礴的气势。

又如,鲁迅的小说《药》中所写
革命志士为理想献身的义无反顾、统治阶级及其爪牙的血腥镇压与野
蛮残忍、愚味民众的麻木不仁与落后迷信等等,无不是辛亥革命前后
中国社会的写照。

鲁迅曾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中,体验并加工和提
炼了这些生活,反映到艺术作品中就是小说《药》的内容。

特别是小
说中革命志士夏瑜的形象,使人自不过然产生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
烈秋瑾这个鲁迅本乡女英雄的联想,就是一个有力证明。

在艺术作品内容中,题材和主题是构成艺术作品内容的基本要素,至于人物、环境、情节,常常作为艺术题材的内容出现。

题材是指艺术作品中直接描写的客体世界和人的主观世界,它是
艺术家对客体世界有所感动选择来予以加工表现的生活材料。

在一般
情况下,人们常常按照艺术作品中直接描写的生活性质或范围来划分
题材,如:古代题材、现代题材、工业题材、农村题材、悲剧题材、
喜剧题材等。

这种对题材的理解,是泛泛的,并未深入到艺术作品取
材的特定题旨,所以是指广义的题材。

具体表现在艺术作品里的题材,是狭义的。

是指艺术家对客观世界有所发现、有所体验、有所创造的
生活,即艺术家在观察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形成,根据一定创作意图实
行选择以至虚构、再进入艺术作品的一定生活方面、生活现象。

如齐
白石的绘画《枫叶寒蝉》的题材,广义地理解是花鸟草虫。

狭义的理解,则是画中取的那部分经过齐白石体验、加工以至虚构的一部分秋
天景色。

题材是艺术家对客观社会生活的提炼和概括,它来自社会生活,
但又经过了艺术家的选择和加工,成为作品主题得以表现的基础。


材与素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艺术素材是客观社会生活中的原形,蕴
藏于广阔的社会生活之中,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姿态万千的自然景
物都可能引起艺术家的创作冲动,成为艺术创作的素材。

素材的来源
是多方面的,包括亲自经历、耳闻目睹、口头传说、书籍记载等等。

题材是艺术家从素材中提炼、加工而形成的,素材是题材的原材料。

俄国19世纪音乐家穆索尔斯基,以前创作了一首流传甚广的管弦乐幻
想曲《荒山之夜》。

这首曲子原是作曲家为歌剧《女巫》中荒山一场
所写的音乐,当时按照剧本的需要,乐曲计划包括女巫的集会、魔王
的出现等四大段,因种种原因未能完成。

后来作曲家又想将其作为间
奏曲用于另一出歌剧。

直至作曲家逝世后,这首乐曲才由里姆斯
基·柯萨科夫实行整理,亲自指挥演出并大获成功,成为今天的交响
音乐作品。

这首乐曲取材于俄罗斯民间传说,曲中所谓的荒山即指俄
罗斯基辅城郊的一座高山,民间流传每年六月下旬,妖魔都要聚集在
这里举行一年一度的大规模的安息日仪式,作品结尾处,教堂钟声惊
散了妖魔的庆典,反映了正义必然战胜邪恶的信心。

从这个例子能够
看出,因为作品题材的限定,即使几经修改,并准备用于不同的场合,但作品的内容始终是一致的,充分表明题材在一定水准上对内容的决
定与制约作用。

主题,又叫主旨、题旨或主题思想。

艺术作品的主题是指通过艺
术形象所表现和揭示出来的主要思想内涵。

主题中既有题材本身的意义,更有艺术家主体情思的移入,它是艺术家对于丰富生活现象的理
解和思考,是艺术作品的灵魂。

作为构成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主题
体现出艺术家对于生活的独特思考和理解,它来自于对题材内涵的深
入发掘,并通过艺术形象的塑造和描绘体现出来。

主题是在作品的题材和艺术家的思想感情两个基本条件下产生的,有着题材本身的意义,更有艺术家主体情思的移入,是艺术家主观情
思与题材本身所具有的客观意义融合汇聚后而生发出来的具有某种社
会意义的思想。

高尔基曾说:作品的主题“是从作者的经验中产生,
由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思想”。

南唐后主李煜,面对春花、秋月的变
换更替、江河流水的绵绵持续,把自己国破家亡的悲痛熔铸进这些本
身就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之中,写出了流传广泛的《虞美人·春花秋
月何时了》,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开头,以“问君能
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结尾,充分表达了一个寄人篱下、
失去往日尊严与豪华的亡国国君的伤感与悲苦。

正是题材与艺术家情
思契合后的升华。

艺术作品的主题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这与题材的差异性和艺术
家主观情感、思想、审美理想等方面的不同,及对题材内涵的开掘角
度等都相关系。

所以,艺术作品的主题能够是政治性的、哲学性的、
伦理性的、宗教性的、生活情趣及自然之美等性质的。

在不同的艺术
门类、样式或同一门类的不同题材的作品中,主题的体现方式也有所
不同。

一般地说,文学、戏剧、电影等叙事性艺术作品的主题比较明确、系统,而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作品的主题则较为含蓄,书法
和某些工艺美术作品的主题更淡弱,有的作品则无主题,比如一些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