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成人高考艺术概论知识点五

合集下载

成人高考2017年艺术概论章节重点:艺术活动【6】

成人高考2017年艺术概论章节重点:艺术活动【6】

成人高考2017年艺术概论章节重点:艺术活动【6】第四节艺术活动的功能一、艺术活动的功能研究艺术活动的功能,可以说是研究艺术这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对社会生活的反作用。

艺术是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感性方式,它对于人们的影响虽然不像政治、经济那样直接、明显,但却是相当深远和深刻的。

很多时候,我们对于一种文化和文明的认识,往往取决于我们对其艺术的了解和认识,因为艺术作为人类审美活动的最高形式,集中体现出人类的审美意识。

在艺术活动中,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其中又会承载一定时代和民族的思想;欣赏者通过进行艺术欣赏来获得审美感受,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同时自己的精神和思想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和培养。

就这样,艺术通过艺术活动的全过程,以复杂、隐蔽的方式,来影响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最终对社会生活发生多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艺术的具体社会功能有许多种,我们下面把最主要的三种即审美认识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作较详细的分析。

(一)审美认知功能艺术活动的功能,主要通过艺术审美,通过艺术创作主体创造的艺术品、艺术形象来发挥。

人们在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活动中获得认识、教育、娱乐等作用。

首先是认识功能的发挥。

艺术通过艺术形象可以再现社会生活,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够反映出时代的生活和人的精神面貌。

我们可以从最早的美术作品的狩猎图中,了解到原始人的狩猎生活;也可以从京剧《霸王别姬》中,了解距今两千余年前楚汉相争的斗争生活;生长在社会主义时代的人们,未必了解旧中国人力车夫不幸的遭遇和命运,《骆驼祥子》这件老舍先生创造的艺术却能给人们补充提供这方面的人生知识。

《太平天国》是发生在150年前的农民起义的再现,它让我们了解了起义的全过程和悲壮的结局。

印度影片《流浪者》、日本影片《金环蚀》、美国影片《泰坦尼克号》等能使我们了解到不同时期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同侧面。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生活与美学》一书中说:“艺术的第一个作用,一切艺术品毫无例外的一个作用,就是再现自然和生活。

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 成考核心考点笔记 成考 成考重点资料

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 成考核心考点笔记 成考 成考重点资料

《艺术概论》是高等艺术院校学生的必修课,是一门基础性的理论课。

艺术概论即艺术理论。

艺术理论要综合地研究、考察人类社会的一切艺术现象,探索和揭示各个时代、各种风格、各类艺术现象的主要特征和本质规律,并把研究的成果进行提炼和概括,找出各门艺术现象的共性,归纳出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范畴。

作为学科课程的艺术概论,研究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主要艺术门类的特点和规律,并以简要、概括的方式总结和论述一些艺术理论研究领域的基本原则。

通过艺术概论的学习,提高艺术修养,了解艺术创作规律。

一、全书基本内容框架《艺术概论》6章绪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及课程性质第二节学科的任务与研究方法第二章艺术活动第一节艺术活动的构成第二节艺术活动的发生和发展第三节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与性质第四节艺术活动的功能第三章艺术种类第一节艺术分类的主要方法第二节造型艺术第三节实用艺术第四节表情艺术第五节语言艺术(文学)第六节综合艺术第四章艺术创作第一节艺术创作主体第二节艺术创作过程第三节艺术创作的心理要素与艺术思维第五章艺术作品第一节艺术作品的构成第二节艺术作品的层次第三节典型和意境第四节艺术风格、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第六章艺术接受第一节艺术传播第二节艺术鉴赏第三节艺术批评附录:中外优秀艺术作品赏析篇目各章节在考试中占总比分分布情况表第一章绪论要求1.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2.了解本学科的学科发展3.了解本学科的学科任务4.了解本学科的研究方法等第一节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一、研究对象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艺术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概念、范畴、理论和方法等。

1.艺术包含的门类艺术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艺术包括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实用工艺、书法等)、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等)、表情艺术(音乐、舞蹈)、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

从狭义上讲,艺术专指文学以外的其他各艺术门类,语言艺术也称文学,人们把文学与狭义的艺术并称为文艺。

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

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

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2017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想要在成考中发挥出色,复习好艺术概论很重要。

那么关于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的内容有哪些呢?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希望大家喜欢。

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第一种,“客观精神说”。

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

中国南北朝的刘勰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

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即“犹车之载物”罢了。

这样一来,“道”不仅是文艺的本质,而且是文艺的内容,“文”仅仅是作为“道”的工具而已。

显然,这种“文以载道”说同样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某种客观精神。

第二种,“主观精神说”。

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康德的这种意志自由论成为后来的唯意志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

处在19世纪和20世纪转折点上的德国哲学家尼采,更是将其推向极端。

尼采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在尼采那里,主观意志被说成是主宰一切的独立实体,本能欲望被夸大为具有无限的能动性。

尼采是从美学问题开始他的哲学活动。

在他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来说明艺术的起源、艺术的本质和功用,乃至人生的意义等等,它们成为尼采全部美学和哲学的前提。

在我国古代的文艺理论批评史上,南北朝时代是文学日益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抒情言志的特点得到重视。

但是,这个时期有的文艺评论家把“情”、“志”归结为作家艺术家个人的心灵和欲念的表现,根本否认文艺与社会现实的联系。

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章节考点五

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章节考点五

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章节考点五第一章艺术接受考点1 艺术传播的涵义艺术传播值得是艺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是艺术信息在社会系统中的运行。

艺术传播具有公共化与个人化相互交融的特点。

它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传递给艺术接受者,使其得到扩展。

考点2 艺术传播的要素构成艺术传播的五个要素是艺术传播主体、艺术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者和传播效果。

艺术传播主体即艺术传播者,是指艺术传播活动中控制与发送艺术信息的人或机构。

艺术传播内容是指通过传播媒介传送的艺术信息。

传播媒介是用来承载并传递艺术信息的载体和渠道。

受传者是指艺术传播活动中接受到艺术信息的受众。

传播效果是指艺术信息在传播活动中产生的效应及其对受传者的影响程度。

考点3 艺术传播的方式艺术传播的方式有很多种。

历史上先后出现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和网络传播等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现场表现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方式。

1、现场表演传播方式。

现场表演传播方式,是指传播者与受传者面对面进行艺术信息传播的方式,具有沟通直接、手段多样、反馈及时、互动性强等特点。

如戏剧、音乐会等。

2、展览性传播方式。

展览性传播方式,是指在一定的场所陈列艺术作品,供观众直接接受3、艺术信息的传播方式。

如在美术馆、博物馆或广场等举办的画展、雕塑展等。

大众传播方式。

大众传播方式,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进行大规模艺术信息传播活动的方式,主要包括报刊、广播、影视、网络等。

考点4 艺术鉴赏的性质艺术奖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的欣赏活动,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对美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

它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再创造活动。

具体表现在:第一,艺术作品必须经过鉴赏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真正实现其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第二,鉴赏主体对艺术作品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能动的再创造;第三,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艺术鉴赏同艺术创作一样,也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

艺术概论相关知识点总结

艺术概论相关知识点总结

艺术概论相关知识点总结1. 艺术的定义艺术是人类创造性的产物,它可以是绘画、雕塑、音乐、舞蹈、建筑、文学、戏剧、电影等多种形式。

艺术的定义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话题。

在人类历史上,对艺术的定义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议。

从古希腊的美学理论到现代艺术思潮,人们对于艺术的理解与定义不断发展与变化。

然而,总的来说,艺术具有以下特点:创造性、表现性、审美性、传达性、交流性等。

2. 艺术的分类艺术可以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被分为视觉艺术、音乐艺术、表演艺术等不同形式。

在这些分类下又有绘画、雕塑、摄影等视觉艺术形式,音乐、舞蹈、戏剧等表演艺术形式等。

此外,艺术还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被分为抽象艺术、写实艺术、实验艺术等不同类型。

不同的艺术形式与类型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与审美特征。

3. 艺术的风格与流派艺术的风格与流派是指艺术作品的风格特征与流派传统。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地域环境中,艺术作品会受到不同的文化、社会、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的风格与流派。

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印象派的法国印象派艺术流派等。

每一种风格与流派都有着其独特的表现方式与艺术特点。

4. 艺术的历史背景艺术的历史背景是指在不同历史时期中的艺术发展状况与影响。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艺术作品会受到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与风貌。

比如古希腊的古典艺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艺术、现代主义的现代艺术等。

每一种历史时期的艺术都有其独特的史诗背景与意义。

5. 艺术的意义艺术在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种审美享受,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与意识形态的表达。

艺术作品可以通过其独特的语言与形式,来表达着艺术家对于生活、情感、精神、价值观等方面的理解与表达。

艺术还可以通过艺术作品的传播与交流,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艺术的意义是多方面的,是对人类与世界的理解与表达。

艺术概论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艺术的多个方面,需要我们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与思考。

成人高考艺术概论知识点

成人高考艺术概论知识点

成人高考艺术概论知识点
成人高考艺术概论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
1. 艺术的定义和特点:包括艺术的概念、艺术品的属性、艺术的表现手法等。

2. 艺术的分类:主要有视觉艺术(绘画、雕塑、建筑等)、音乐艺术、舞蹈艺术、戏剧艺术(包括戏曲、话剧等)、电影艺术等。

3. 古代艺术史:包括古埃及艺术、古希腊艺术、古罗马艺术、中国古代艺术等。

4. 艺术思潮和流派:主要包括文艺复兴、巴洛克艺术、浪漫主义、印象派、立体派等。

5. 现代艺术:包括抽象艺术、现实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

6. 艺术的社会功能和艺术评价标准:包括艺术对社会的作用、艺术品的价值评价等。

7. 艺术家与作品:包括艺术家的生平和创作思想,以及作品的分析和解读。

8. 中国艺术:主要包括中国绘画、书法、建筑、雕塑、音乐等方面的知识。

以上仅是成人高考艺术概论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具体考试内容可能会有所调整,请考生根据教材和考试大纲进行复习。

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复习笔记

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复习笔记

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复习笔记2017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复习笔记艺术概论是成考艺考中非常重要的一门科目,要想顺利通过考试,首先还得掌握相应的复习笔记。

那么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复习笔记有哪些呢?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复习笔记,希望大家喜欢。

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复习笔记了解艺术活动的构成,理解艺术活动发生和发展的状况,掌握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和性质,对艺术的功能有基本的了解。

(一)艺术活动的构成根据艺术活动的发展及其当前状况,可以将艺术活动视作一个系统,它由四个要素或环节构成。

1、客体世界即艺术活动所反映和表现的客观社会及自然界。

具有审美价值的客体世界是艺术创造的主要对象。

2、艺术创作与制作艺术创作即艺术家基于自身的审美经验和审美体验,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和材料,所进行的从审美意象到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的创造性活动。

艺术制作与艺术创作密切相关,它更多地体现出以物质性制作为主的特点。

在当代艺术活动中,艺术制作显示出重要的和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意义。

3、艺术作品即艺术创作和艺术制作的成果,是由艺术主体创造的审美意识物态化的表现形式。

4、艺术传播与接受艺术传播即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或作品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

艺术接受即在传播的基础上,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鉴赏者为主体的积极能动的消费、鉴赏和批评活动。

(二)艺术活动的发生和发展1、关于艺术发生的几种学说:(1)摹仿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于自然或现实生活的摹仿。

这是一种有关艺术起源的最古老的理论,它在古希腊的哲学家中比较流行,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等人均持这种观点。

(2)游戏说认为艺术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

一方面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同时由于人类可以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功利性的活动中,于是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德国的席勒、英国学者斯宾塞、德国学者谷鲁斯均持这样的观点。

(3)表现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表现和交流的需要。

持这一观点的有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英国史学家柯林伍德、美国学者苏珊。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真题参考答案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真题参考答案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真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B【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诗歌艺术常识。

【应试指导】题干中的诗句出自杜甫的《望岳》,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

2.【答案】A【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艺术起源的相关内容。

【应试指导】劳动说认为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和原因在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俄国的普列汉诺夫等人对此进行过阐释。

3.【答案】B【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绘画艺术常识。

【应试指导】《拾穗》又名《拾穗者》,是米勒最重要的代表作,也是现实主义绘画的杰作。

4.【答案】D【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音乐艺术常识。

【应试指导】帕瓦罗蒂、多明戈和卡雷拉斯是当代著名的世界三大男高音,故答案选D。

5.【答案】C【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园林艺术常识。

【应试指导】中国古典园林分为北方大型皇家园林和江南小型私家园林两大类型。

前者如北京的圆明园、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等;后者如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扬州的何园,上海的豫园等。

6.【答案】A【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建筑艺术常识。

【应试指导】吴哥窟又称吴哥寺,位于束埔寨,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字,被誉为世界古代建筑奇迹之一。

7.【答案】A【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书法艺术常识。

【应试指导】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被尊为“书圣”其代表作品《兰亭集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8.【答案】B【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诗歌艺术常识。

【应试指导】白居易是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表,王维、孟浩然是高适、岑参是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9.【答案】C【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艺术分类的相关内容。

【应试指导】以艺术形态的物质存在方式与审美意识物态化的内容特征为依据,艺术分为造型艺术、实用艺术、表情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

其中,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感情的艺术,美术即属于这一艺术门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成人高考艺术概论知识点五艺术批评的形态多种多样,按照批评对象所属的不同艺术门类,大致可分为美术批评、音乐批评、戏剧批评、影视批评、文学批评等;按照批评的角度切入,则可分为伦理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本体批评等。

这些批评形态是在漫长的艺术批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积累了丰富的批评经验,具有较为完整的批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批评方法,对它们进行研究,无疑将有益于我们今天的艺术批评的发展。

困于篇幅,我们的论述无法面面俱到,而只能对后一种分类中的几种主要批评形态——社会历史批评、心理批评、文本批评等展开论述。

(一)社会历史批评社会历史批评是以艺术与社会的关系为基准评价艺术的一种批评形态。

它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其主要功能是认识功用和历史价值。

这种批评方法以艺术作品为中心,联系艺术家的生平和作品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研究。

社会历史批评强调艺术源于特定的历史的社会生活,又反作用于社会生活。

它是产生较早的一种批评形态。

我国古代的文艺批评一向注重社会生活对艺术的影响和艺术的社会功用。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载,吴国公子季札出访鲁国,遍听各诸侯国的民歌后,说从音乐中可知各国的社会现状与前景:为之歌《齐》,日:“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国未可量也。

”为之歌《陈》,日:“国无主,其能久乎?”艺术不仅反映出社会面貌,而且艺术也有重要的教化作用。

司马迁说:“夫上古明王举乐者,非以娱心自乐,快意恣欲,将欲为治也。

正教者皆始于音,音正而行正。

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故乐所以内辅正心而外异贵贱也;上以事宗庙,下以变化黎庶也。

”艺术的道德感化作用及维护既定的社会秩序的作用一向被中国古代大多数艺术批评者所重视,他们的批评也往往由此着眼进行。

西方的社会历史批评也很发达。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就关注到艺术作品和社会的关系,意大利历史学家维柯在1725年出版的《新科学》系统地研究了荷马史诗与诗人的生平、古希腊社会的关系,开创了社会历史批评学派。

19世纪法国的狄德罗、斯达尔夫人、圣•伯夫和丹纳是社会历史批评的主要代表人物。

丹纳在《<英国文学史>序言》和《艺术哲学》中提出制约艺术发展的三要素:种族、环境和时代。

他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

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

”他分析艺术作品和艺术思潮总是和艺术家所属的种族、所生活的地理环境和社会风俗结合起来,从中找出艺术作品美学特征的来源和内在动因。

社会历史的批评是正确的批评途径之一,许多从事社会历史批评的艺术家也兼用其他方法从事批评,如俄国的别林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等,这就避免单一使用这种方法所带来的片面性的弊病,因为艺术批评的对象毕竟是艺术作品,必须要顾及艺术作品的审美特点,而单一的社会历史批评就有可能造成批评中审美价值的失落。

(二)心理批评应该说心理批评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西方的各种批评观念进入中国的。

具体地说,心理批评是借用现代心理学成果对艺术作品或艺术家做心理分析,从而探求艺术作品原型、真实意图与内在架构的一种批评方法。

心理批评的流派也有很多,比如实验心理学批评、格式塔心理学批评、精神分析学等。

其中的精神分析学对中国的影响比较大,我们在这里简要介绍一下精神分析学的一些特点。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瑞典的精神病专家弗洛依德,他认为,人的精神活动是有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组成的。

无意识是人的本能,如性欲等,他构成了艺术创作的原动力与最初动机。

由此,他认为,艺术是白日梦,它把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以艺术来完成。

它往往是通过对艺术的分析揭示出艺术家的心理状态,比如弗洛依德提出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结”的概念,并用这个理论对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这部小说进行了精彩的分析。

应该说,精神分析心理批评从人的特别是创作主体的潜意识、意识、无意识层面出发对艺术作品以及艺术的本质进行阐释有着非常合理的一面,毕竟艺术的创作与意识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但是,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显然过分的强调了“无意识”、“性欲”等对艺术的作用。

他的学生荣格在他之后提出了集体无意识学说,对这一理论进行了修正,发展了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是艺术批评中心理批评的一个分支,但是相较于其它的心理批评来说,精神分析学在20世纪的艺术批评领域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对西方当前的艺术批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为艺术研究深入人类的心灵,尤其无意识状态开辟了新道路,为人类向未知领域进军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三)文本批评文本批评是以艺术作品审美内蕴和审美价值为中心对艺术进行研究的一种批评方法。

如20世纪法国符号学者罗兰•巴尔特运用符号学方法研究作品本身。

它关注艺术作品的美感在观众身上引起的反应,如愉悦、升华、畅神甚至高峰体验等。

文本批评最早依附伦理批评和社会历史批评而存在,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批评形态。

但是,孔子已经意识到艺术中内容与形式美学的关系。

他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并认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这表明他已认识到艺术的审美特征:没有审美特性的艺术就失去了功能。

自然,他衡量艺术的最终标准是道德。

魏晋时期,美的意识觉醒,自钟嵘“滋味说”始,韵味、神韵、意味、妙悟、境界、意境学说相继发展起来,司空图、严羽、王士祯、王国维、宗白华等美学家一脉相承,建立了中国艺术的审美批评。

中国古典艺术批评强调通过“品”、“悟”而得到“味”、“神”,这主要表现在诗、书、画等艺术样式上。

西方文本批评兴起于文艺复兴时期,至黑格尔、康德发展为系统学说。

黑格尔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康德认为审美判断是一种“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他们已经认识到艺术美的独立价值。

席勒在《论美书简》中指出“形式或表现的美仅仅是艺术所特有的”。

现代艺术理论家克莱夫•贝尔提出一个耐人寻味的命题,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他认为所谓“意味”就是审美情感。

苏珊•朗格则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表现性形式。

总之,情感与表现构成了文本批评的核心概念。

文本批评主要关注艺术作品的情感表现、美学形式以及审美价值,是一种非功利性艺术批评。

文本批评对艺术本体研究较为深入,是现代艺术批评的一种主要形态。

(四)接受批评接受批评是一种从接受者角度研究艺术作品和艺术史的艺术批评方法。

如20世纪德国接受美学家姚斯和伊瑟尔就是采用这种批评方法的代表。

姚斯和伊瑟尔认为,文学作品不是为了语言学家去解析才创造出来的,文学研究也不应该为解释而解释、为比较而比较,或完全进行文本主义的语言结构和文学符号系统研究,而应该确立以读者为中心的观念,致力于使创作与接受,作者、作品与读者的动态过程合理化。

接受美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现象美学和解释美学,接受批评的方法主要强调从接受者的角度研究艺术作品和艺术史。

艺术批评的形态虽然繁多,但彼此之间并不是相互敌对、毫无关联的。

心理批评与文本批评经常相互渗透,只要契合艺术作品的文本状态,任何批评形态的选择和杂糅都是可行的。

中国古典艺术批评非常发达,创立了完整艺术理论体系和艺术批评体系。

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艺术批评大量借鉴西方艺术理论和艺术批评,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在中国古典艺术理论和艺术批评的现代转化上却显得迟缓无力。

中国现代艺术批评应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立足于现代艺术发展状况,实现西方艺术理论本土化和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现代化,创建中国现代艺术批评体系。

艺术批评作为艺术消费活动中的重要方式,不仅有着自身独特的内涵和形态,还对艺术活动乃至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对于艺术作品来说,艺术批评能够全面而深入地阐释其意蕴,评判其价值。

艺术作品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的反映,是艺术家借助形象倾其感受、阐发思想、表达情感的产物,由于其形象性、多义性、模糊性和复杂性,一般艺术欣赏者较难全面而深入地把握其内在意蕴和艺术价值,这时就需要艺术批评来对作品进行挖掘、分析和评价。

(一)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阐释,评判其审美价值首先要对作品的内容进行分析和阐释。

内涵是艺术作品的灵魂,其含蕴是否深厚及能被接受者看懂多少,是决定一部艺术作品的价值高低的最重要的方面。

不同的艺术作品的内涵的含量是不同的,浅层次的内容较能为接受者所把握,而深层的内容或意蕴则往往依赖于艺术批评的开掘。

优秀的艺术批评应该是对艺术作品的内涵做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阐释,指出其中所孕育的社会规律性与必然性,并且指出其给社会或整个时代带来的新的思想闪光。

著名导演谢飞在1989年拍的《本命年》就是一部可以给欣赏者带来不同的体验的文本。

在看过这部影片后,不少观众对此提出非议,以为这是描写都市痞子青年的普通影片,但是经过批评家的分析,在这部影片中有大量的而且非常深刻的时代色彩,它表现的是在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初期中国在生活、文化上都面临着一次大的转型,在这次转型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映,而影片的主人公李慧泉没有能够适应这次社会的转型,因而在日渐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变得越来越不适应从而走向最终的死亡。

他的死是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的,我们可以通过李慧泉这样一个小人物来体会到谢飞这样一位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中所承受的巨大的社会压力,从而也就能够把握当代知识分子在经济社会和消费时代的人文心态。

其次,艺术批评应对艺术作品的形式进行精到的分析。

如果我们把艺术作品看作一个人的话,前面我们已经说到,艺术作品的内容是它的灵魂,而艺术作品的形式就是他的整个的身躯与骨架,没有身体的人是不存在的,同样没有形式的内容也不会是艺术,因此,艺术批评对作品形式的探讨,是无可逃避的。

艺术作品形式的批评,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如形象、结构、语言等。

一般来说,对作品形式的批评总是离不开对其所承载的内容的批评,因为内容与形式之间本身就是无法截然分割的,对二者的批评也须在相互联系中才能见出分晓。

再次,艺术批评还须对艺术作品整体作出价值评估。

价值,是一部艺术作品的独特性和艺术成就的体现,对它进行评估,意味着对艺术作品的成功与否或为人类精神世界做出的贡献大小的衡量。

一部艺术作品之所以被创造出来,总是要包含一定的价值,“如果他的作品没有真正的价值,如果他的想法是肤浅的或轻佻的,那这部作品还是永远别写的好”。

艺术评论正是发现和衡量艺术作品的价值的最重要因素。

在艺术史上,有无数的作品,因其艺术价值得到了艺术评论的有效和不断重新开掘,而相传久远和流芳百世。

同样,也有不少杰出的作品,因其艺术价值一度未被艺术评论发现而曾经备受冷落。

可见,艺术评论对作品价值的评估,决不是任意而为的行为,其评论标准的科学性和历史性、批评的品格和层次等,都将直接影响着对艺术作品价值的评估效果。

因此,真正的艺术批评对艺术作品价值的评估,一定是严肃而审慎的,并且常评常新。

(二)通过将批评的信息反馈给艺术家,对创作产生影响对于艺术创作者来说,艺术批评能够起反馈信息和指导创作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