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成人高考艺术概论知识点一
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 成考核心考点笔记 成考 成考重点资料

《艺术概论》是高等艺术院校学生的必修课,是一门基础性的理论课。
艺术概论即艺术理论。
艺术理论要综合地研究、考察人类社会的一切艺术现象,探索和揭示各个时代、各种风格、各类艺术现象的主要特征和本质规律,并把研究的成果进行提炼和概括,找出各门艺术现象的共性,归纳出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范畴。
作为学科课程的艺术概论,研究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主要艺术门类的特点和规律,并以简要、概括的方式总结和论述一些艺术理论研究领域的基本原则。
通过艺术概论的学习,提高艺术修养,了解艺术创作规律。
一、全书基本内容框架《艺术概论》6章绪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及课程性质第二节学科的任务与研究方法第二章艺术活动第一节艺术活动的构成第二节艺术活动的发生和发展第三节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与性质第四节艺术活动的功能第三章艺术种类第一节艺术分类的主要方法第二节造型艺术第三节实用艺术第四节表情艺术第五节语言艺术(文学)第六节综合艺术第四章艺术创作第一节艺术创作主体第二节艺术创作过程第三节艺术创作的心理要素与艺术思维第五章艺术作品第一节艺术作品的构成第二节艺术作品的层次第三节典型和意境第四节艺术风格、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第六章艺术接受第一节艺术传播第二节艺术鉴赏第三节艺术批评附录:中外优秀艺术作品赏析篇目各章节在考试中占总比分分布情况表第一章绪论要求1.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2.了解本学科的学科发展3.了解本学科的学科任务4.了解本学科的研究方法等第一节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一、研究对象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艺术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概念、范畴、理论和方法等。
1.艺术包含的门类艺术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艺术包括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实用工艺、书法等)、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等)、表情艺术(音乐、舞蹈)、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
从狭义上讲,艺术专指文学以外的其他各艺术门类,语言艺术也称文学,人们把文学与狭义的艺术并称为文艺。
关于成考的专升本艺术概论复习笔记

关于成考的专升本艺术概论复习笔记艺术创造的心理要素
艺术创作中创作主体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对于创作客体艺术性是起决定作用的。
而它们又是在大量的审美感受的基础上概括集中而形成的。
审美感受是一种由审美对象所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审美感受的各种心理因素,可以肯定的有感觉、知觉、想象、情感、理解等。
这也是艺术创造主体的心理机制。
(一)审美感知
感知包括感觉和知觉。
感觉是指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映象,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审美感觉是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感觉。
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综合的、整体性的把握,审美知觉的对象不是事物的客观物理属性,而是事物的审美属性。
审美感觉和知觉通常是交织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的。
《黄河大合唱》的作曲家冼星海寄寓其中的浓烈的民族感情和爱国情绪,是以黄河巨浪般汹涌强烈的主旋律层层展开的,兼以对话、歌词,强化着这一主旋律。
一个个乐段、乐章结构本身就蕴含着急风暴雨、巨浪滔天的壮美气势,将某种振奋、猛醒以至怒吼的精神力量,以自我撞击式的对话、泣诉、呼喊、咆哮,把整个乐曲推向高潮。
由于乐曲是作曲家怀着强烈的唤醒危亡中的民族精神的感知,使得《黄河大合唱》成为具有倔强生命力的中华民族永恒的澎湃不息的心声。
我们不难看出,知觉和感觉存在着一定的相同之处:
它们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在大脑中所产生的对当前事物的反映。
只有当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引起它的活动时,才会产生感觉和知觉,一旦客观事物在我们感觉器官所及的范围内。
2017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考试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著名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作者是()。
A.李白B.杜甫C.苏轼D.黄庭坚【答案】B【解析】题干中的诗句出自社甫的《望岳》,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的美学家是()。
A.普列汉诺夫B.康德C.黑格尔D.叔本华【答案】A【解析】劳动说认为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和原因在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俄国的普列汉诺夫等人对此进行过阐释。
3.法国现实主义绘画代表作《拾穗者》的作者是()。
A.德拉克洛瓦B.米勒C.库尔贝D.安格尔【答案】B【解析】《拾穗者》是最能够代表米勒风格的一件作品,它没有表现任何戏剧性的场面,只是秋季收获后,人们从地里拣拾剩余麦穗的情景。
画面的主体不过是三个弯腰拾麦稳的农妇,背景中是忙碌的人群和高高堆起的麦垛。
4.下列选项中,属于世界著名指挥家的是()。
A.帕瓦罗蒂B.多明戈C.卡雷拉斯D.卡拉扬【答案】D【解析】卡拉扬,出生于萨尔斯堡。
奥地利著名指挥家、键盘乐器演奏家和导演。
其余三项均是著名的歌唱家。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皇家园林的是( )。
A.颐和园B.圆明园C.拙政园D.避暑山庄【答案】C【解析】中国园林主要有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两种,两汉时以前者为主,成就高于后者;唐家以后私家园林的水平渐高;到了清代,皇国转而要向私园学习了。
它们虽具有共通的艺术性格,但私家因林更多体现了文人学士的审美心态,现存者以江南地区成就更高,其风格清新秀雅,手法更为精妙,私家园林以苏州的拙政园为代表。
6.被誉为世界古代建筑奇迹之一的吴哥窟坐落于()。
A.柬埔寨B.印度C.泰国D.缅甸【答案】A【解析】吴哥窟又称吴哥寺,位于柬埔寨。
被称作柬埔寨国宝,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高棉式建筑。
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第四章考点

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第四章考点2017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第四章考点要想在成考艺考的考试中脱颖而出,首先要掌握艺术概论的相关考点。
那么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第四章考点有哪些呢?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第四章考点,希望大家喜欢。
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第四章考点第一节艺术创作主体一、艺术创作主要体一艺术家(一)艺术家的概念艺术家是专门从事艺术生产的创造者的总称。
他们是艺术创作的主体。
艺术家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体验者和实践者,也是审美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和生产者。
他们通常具有独立的人格和丰富的情感,掌握专门的艺术技能与技巧,具有良好的修养和突出的审美能力。
他们的生命在于创造。
同时,艺术家又是具体的和社会的人。
他们的生命在于创造,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来满足人类特殊的精神需要即审美需要。
艺术世界是由艺术家、艺术作品和观众三者共同构成的一个整体,没有艺术家,艺术作品就无从产生,也就没有观众的艺术欣赏活动。
因此,了解艺术家及艺术家的艺术创造活动是认识艺术世界的重要方面。
艺术家首先是审美活动的体验者和实践者。
艺术来源于现实,任何艺术创造活动都是以对现实生活的审美体验为基础的,没有审美体验和实践,就不可能成为艺术家。
然而,只有审美体验和实践,还不能成为艺术家,艺术家必须是审美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和生产者。
也就是说,艺术家还必须具备艺术创造的天赋、才能,掌握专门的艺术技能和技巧,根据他们的审美体验和实践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
艺术家们通常是有独立的人格和丰富的情感,以及良好的修养和突出的审美能力。
因此艺术品要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着又千差万别的审美需要,每类每件艺术品本身必须是有特色的,与众不同,不应重复的。
这种艺术的创作就需要艺术创作者有着特别的审美眼光,而这种独特性,要求艺术家首先要有独立的人格。
马克思曾经说过:“风格就是人。
”“形式是我的精神个性。
”艺术家有了独立的人格,才能创造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品。
其次是艺术品又都是情感的结晶。
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备考笔记(1)

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备考笔记(1)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备考笔记(1),更多2017成人高考资讯、2017成人高考报名时间、2017成人高考经验技巧等信息,请及时关注艺术接受
这一部分从艺术传播、艺术鉴赏、艺术批评三个方面阐述了有关艺术接受的知识与基本理论。
学习这部分内容,要注意结合艺术传播的实际,结合自己鉴赏艺术作品的体会来理解。
同时,还要补充自己没有的鉴赏实践活动,如艺术批评。
此外,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进行艺术鉴赏,也是全面理解鉴赏理论、巩固鉴赏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这部分内容在考试试题中约占20%的比例。
学习要求:了解艺术传播的涵义,理解艺术鉴赏的意义,掌握艺术鉴赏的过程,理解艺术批评的内涵与功能。
一、艺术传播
1.艺术传播指的是某种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是艺术信息在社会系统中的运行。
艺术传播具有公共化与个人化相互交融的特点。
它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
2017年成人高考专《艺术概论》试题答案(一)

2017年成人高考专《艺术概论》试题答案(一)3简答题:21~23小题。
每小题10分,共30分。
第21题简答简述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参考答案】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政治对于包括艺术在内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各部门的影响是最为直接和广泛的。
艺术活动会受到政治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也可以对政治产生影响,二者是相互联系和统一的关系。
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和引导艺术的方向,良好的政治环境可以保障艺术得到更快、更健康的发展。
艺术也可以通过自身显现的审美情感和精神倾向对人们的政治思想产生一定的作用,从而影响政治的方向和发展。
第22题简答艺术家的审美创造能力包括哪些方面?【参考答案】艺术家的审美创造能力包括三个方面: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想象力;精湛的艺术技巧。
第23题简答结合“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简述艺术鉴赏的特性。
【参考答案】“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实际上是以形象的语言揭示了艺术鉴赏的特性。
不同的人在观赏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时,都是依据自己的审美经验来进行的。
由于每个人的人生经历、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对于作品中人物的理解和判断是不一样的。
因此在每个人的心目中所形成的哈姆雷特形象是打上自己烙印再创造出来的,并不完全等同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也有别于其他人心目中的哈姆雷特。
由此可见,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的欣赏活动,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
它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再创造活动。
三、作品赏析题:24~26小题。
请任选其中两小题作答。
若3小题都作答。
只按前两小题的得分计入总分。
每小题15分。
共30分。
第24题简答绘画作品:《日出·印象》【参考答案】(1)《日出·印象》是法国印象派著名油画作品。
作者克劳德·莫奈,印象派画风的创始人之一。
印象派的得名就源自于《日出·印象》。
(2)该画作描绘了法国勒阿弗尔港口一个多雾的早晨,三只摇曳的小船显得朦胧模糊,船上人影依稀可辨。
艺术概论相关知识点总结

艺术概论相关知识点总结1. 艺术的定义艺术是人类创造性的产物,它可以是绘画、雕塑、音乐、舞蹈、建筑、文学、戏剧、电影等多种形式。
艺术的定义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话题。
在人类历史上,对艺术的定义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议。
从古希腊的美学理论到现代艺术思潮,人们对于艺术的理解与定义不断发展与变化。
然而,总的来说,艺术具有以下特点:创造性、表现性、审美性、传达性、交流性等。
2. 艺术的分类艺术可以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被分为视觉艺术、音乐艺术、表演艺术等不同形式。
在这些分类下又有绘画、雕塑、摄影等视觉艺术形式,音乐、舞蹈、戏剧等表演艺术形式等。
此外,艺术还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被分为抽象艺术、写实艺术、实验艺术等不同类型。
不同的艺术形式与类型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与审美特征。
3. 艺术的风格与流派艺术的风格与流派是指艺术作品的风格特征与流派传统。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地域环境中,艺术作品会受到不同的文化、社会、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的风格与流派。
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印象派的法国印象派艺术流派等。
每一种风格与流派都有着其独特的表现方式与艺术特点。
4. 艺术的历史背景艺术的历史背景是指在不同历史时期中的艺术发展状况与影响。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艺术作品会受到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与风貌。
比如古希腊的古典艺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艺术、现代主义的现代艺术等。
每一种历史时期的艺术都有其独特的史诗背景与意义。
5. 艺术的意义艺术在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种审美享受,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与意识形态的表达。
艺术作品可以通过其独特的语言与形式,来表达着艺术家对于生活、情感、精神、价值观等方面的理解与表达。
艺术还可以通过艺术作品的传播与交流,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艺术的意义是多方面的,是对人类与世界的理解与表达。
艺术概论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艺术的多个方面,需要我们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与思考。
成人高考艺术概论知识点

成人高考艺术概论知识点
成人高考艺术概论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
1. 艺术的定义和特点:包括艺术的概念、艺术品的属性、艺术的表现手法等。
2. 艺术的分类:主要有视觉艺术(绘画、雕塑、建筑等)、音乐艺术、舞蹈艺术、戏剧艺术(包括戏曲、话剧等)、电影艺术等。
3. 古代艺术史:包括古埃及艺术、古希腊艺术、古罗马艺术、中国古代艺术等。
4. 艺术思潮和流派:主要包括文艺复兴、巴洛克艺术、浪漫主义、印象派、立体派等。
5. 现代艺术:包括抽象艺术、现实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
6. 艺术的社会功能和艺术评价标准:包括艺术对社会的作用、艺术品的价值评价等。
7. 艺术家与作品:包括艺术家的生平和创作思想,以及作品的分析和解读。
8. 中国艺术:主要包括中国绘画、书法、建筑、雕塑、音乐等方面的知识。
以上仅是成人高考艺术概论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具体考试内容可能会有所调整,请考生根据教材和考试大纲进行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成人高考艺术概论知识点一1.艺术创造的心理要素(1)审美感知感知包括感觉和知觉。
感觉是指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映象,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审美感觉是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感觉。
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综合的、整体性的把握,审美知觉的对象不是事物的客观物理属性,而是事物的审美属性。
审美感觉和知觉通常是交织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的。
(2)审美想像①审美想像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和改造,创造新的艺术形象或意境的过程。
审美想像是艺术家从事创造活动以及获得审美经验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想像又分为再造性想像(知觉想像)和创造性想像,艺术家的创造活动主要依靠创造性想像②想像的特征:A.审美想像离不开表象记忆;B.审美想像是积极的、能动的和创造性的;C.审美想像要符合生活的逻辑和情感的逻辑。
③想像与联想:审美联想是指审美主体由当前所感知的事物引发而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
想像和联想有着密切的联系,联想往往能激发艺术家的想像,想像与联想可以相互交叉与融合。
(1)审美情感①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映,审美情感则是审美主体对客观审美对象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②情感在创造活动中是联系感知、表象、想像、联想、理解、判断等心理因素的中间环节,是将诸种心理功能综合在一起的“混凝土”,是推动艺术创造思维进展的内驱力;③创造主体的审美情感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多层次、多方面的。
同时,又具有很强的个性色彩。
(4)审美理解①审美理解是人在审美过程中对主体与审美对象的相互联系、内容与形式的审美特性及其规律的认识、领悟或把握;②审美理解是和感知、情感、想像等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的、领悟式的理解;体现出积淀在感性中的理性,是审美判断和逻辑推理的结果;③审美理解是美感深化的表现和必要环节,能够推动想像和联想的展开,并促成艺术意蕴的升华。
2.艺术思维艺术思维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
(1)形象思维①形象思维是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从发现和体验生活、进行艺术构思、形成艺术意象,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主要的思维方式。
②形象思维具有具象性、情感性。
创造性等特点。
具象性是指形象思维始终要以具体可感的事象或物象作为思维的材料;情感性是指形象思维过程中渗透着强烈的审美感情色彩;创造性是指形象思维具有突出的审美创造性功能。
(2)抽象思维①抽象思维是人类最普遍的思维形式,是运用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思维方法;③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可以在艺术家的创造活动中相互交叉和转化。
(3)灵感①灵感是指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由于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是艺术家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作用,突然激发的、情绪特别亢奋、极富创造力的精神状态;②灵感的特征:突发性、超常性、易逝性;③形象思维与灵感交互作用,灵感是形象思维的深度表现。
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与艺术的联系,一方面,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总要通过艺术的内容和精神得以体现,同时,艺术通过其审美的表现,对道德观念的评价也具有很大的影响。
(5)艺术与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政治对于包括艺术在内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各部门的影响是最为直接和广泛的。
艺术会受到政治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也可以对政治产生影响,二者是相互联系和统一的关系。
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和引导艺术的方向,可以保障艺术得到更快、更健康的发展。
艺术也可以通过自身显现的审美情感和精神倾向,影响政治的方向和发展。
(6)艺术与科学科学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它与艺术在本质上有许多一致之处,同时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有一定的区别。
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传播手段,并促使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和美学观念的变化。
艺术也对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2、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1)艺术活动是形象把握与理性把握的统一形象,即审美形象,在广义上包括审美的情境和意境。
形象把握是艺术活动特有的方式,是主体对于客体瞬间领悟式的审美创造,它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是体验的而木是分析的。
但是形象把握又不能离开理性,理性在分析时代氛围、读选素材和题材、构思主题和情节、选择表现形式等方面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艺术活动是情感体验与逻辑认知的统一艺术中的情感即审美情感,是一种无功利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情感在艺术活动动机的生成、创造与接受过程中均是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同时情感又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元素。
但是艺术活动也包含认知因素,认知在艺术活动中意味着客观的、理智的反映。
在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含着理性的认知。
(3)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与意识形态的统一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意识形态活动的根本标志,但同时艺术又具有意识形态特性。
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形象的、情感的和多义的,它规范着艺术活动的基本倾向,其意识形态特性则是隐藏在审美特性之中的,它使艺术的审美世界具有了更为广阔和深透的内涵。
3.艺术活动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是以特有的艺术语言体系为媒介、以创造形象或意境为旨归的人类的精神文化活动,它凝结为审美的意识形态。
(四)艺术活动的功能1.艺术活动的功能(1)审美认知功能(2)审美教育功能(3)审美娱乐功能2.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
艺术教育主要通过指导人们进行艺术创作、艺术鉴赏等活动,实现美育的最终目标。
三、艺术种类要求:理解和掌握艺术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理解各艺术种类的定义和特性,了解不同艺术种类体裁的区分,了解中外艺术史上重要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
(一)艺术分类的方法1.以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等)、空间艺术(绘画、雕塑等)和时空艺术(戏剧、影视等)。
2.以对艺术作品的感知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听觉艺术(音乐等)、视觉艺术(绘画、雕塑等)和视听艺术(戏剧、影视等)。
3.以艺术作品对客体世界的反映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再现艺术(绘画、雕塑、小说等)、表现艺术(音乐、舞蹈、建筑等)和再现表现艺术(戏剧、影视等)。
4.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为依据。
可以将艺术分为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和静态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等)。
5.从本质上讲,艺术作品就是以物态化的方式传达出艺术家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意识。
因此,按照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应当把艺术形态的物质存在方式与审美意识物态化的内容特征作为根本的依据,将艺术分为五大类别:即造型艺术、实用艺术、表情艺术、语言艺术(文学)综合艺术。
(二)造型艺术1.绘画(l)绘画是一门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运用线条、色彩和块面等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调色等手段,在二度空间(平面)里创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或情境的艺术。
绘画在造型艺术中处于基础地位。
绘画艺术的种类,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可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根据表现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历史画等;根据作品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漫画等。
(2)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①形式的变幻;②瞬间的凝固;③丰富的意味。
2.雕塑(1)雕塑是一门直接利用物质材料,运用雕刻或塑造的方法,在立体的空间(三度空间)中创造出具有实体形象艺术品的艺术。
雕塑可分为圆雕和浮雕。
(2)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①物质与技艺的统一;③造型性与表现性的融合。
3.摄影(1)摄影是指采用摄影手段塑造可视的画面来反映生活、表现主体审美情感的艺术。
摄影特别注重纪实性,画面构图、光线和影调是它的独特的造型手段。
摄影艺术包括新闻摄影、人像摄影、建筑摄影、风光摄影、静物摄影、生活摄影、舞台摄影等。
(2)摄影艺术的基本特征①高度的纪实性;②主题的创造性;③光与影的结合。
4.书法(l)书法是以线条组合、变化来表现文字之美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
书法主要有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书体。
(2)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①线条与组合;②具象与抽象;③情感与象征。
(三)实用艺术1.建筑(l)建筑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以形体、线条、色彩、质感、装饰、空间组合等为艺术语言,建构成实体形象的造型与空间艺术。
(2)建筑根据社会需要可分为民用建筑、公共建筑;根据人们的审美需要可分为园林建筑、纪念性建筑等。
(3)建筑的基本特征①造型的形式美追求;②环境的人格化体现洞多重的象征性意味。
2.园林(1)园林是指利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所创造的景观,它利用技术和艺术,凭借山水、花木、建筑等组合成为实体形象。
园林在广义上是建筑艺术的一种类型。
园林艺术的类型,从世界范围看主要有三种,即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和东方园林。
东方园林以中国园林为代表。
(2)园林的基本特征①浓缩的自然2②综合的形式;③意境的追求。
3.工艺与设计艺术(1)工艺是指既具有审美特性、又具有较强的物质特性,既表现出审美价值、又可以体现一定实用价值的造型与空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