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亲子篇》读书会
苏拉哈特《非暴力沟通亲子篇》读后感

苏拉哈特《非暴力沟通亲子篇》读后感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一身轻松,没有压力,那时候好像有些事情还是可以合作,直到上了小学,我是各种心累,考试不行回来伸手挨板子,我累孩子也累,以前我一直认为她必须按照我给她的要求来,不可以也不允许做不到,然而到现在也没能达到我的要求。
现在通过读书我学会了要尊重孩子的想法,面对面和她沟通,学会静下心来慢慢倾听,尽量减少逼迫。
我们小时候是农村里放养的孩子,我的学习成绩父母很少过问,而有的父母从小就比较重视。
从小父母陪伴的孩子和放养的孩子区别明显较大,他们现在过着和我们不一样的人生,精神层次就更不一样。
长大之后我还是觉得比较遗憾的,有种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感觉。
现在我更喜欢陪伴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感觉,她成长我学习。
孩子不是天生爱学习,我们父母需要关爱陪伴和正确的引导,让她打好基础,展望未来。
现在我最看重的是家人身体健康,一家人和睦相处,家和万事兴。
养育孩子的目的是什么?人类的繁衍一直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
养儿防老是我们的传统思想,生孩子也就是我们必做的一件事情,一个家庭有了孩子才算完美,我们生下之后要更好的养育她,我们做父母的都是给她提供好的生活,更好的教育,都是尽可能的满足和付出。
父母的爱都是无私的。
和孩子互动的用意是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我们家长也能从中了解孩子的一举一动,更好的帮她解决问题,也可以提高亲子关系,让孩子和我们更亲密。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每天短短的互动有助于了解孩子的成长历程。
以前我总是烦她嫌弃她啰嗦,不怎么搭理她,觉得她渐渐和我疏远了,我立马改正和她套近乎,和她多互动,互动之后和我的关系进步了很多。
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我要加倍努力付出,为自己加油!倾听孩子说的每句话也是理解。
我认为孩子和大人一样不但需要被理解还需要倾听,而父母恰恰就是她倾诉的对象。
现在我们家长由于工作忙,家务忙,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比较烦,总会让她去一边玩去。
其实孩子也是想让我们多关注她,孩子现在不理解的事情比较多,所以话题没完没了。
非暴力沟通亲子篇第一章尊重与合作读后感

非暴力沟通亲子篇第一章尊重与合作读后感示例文章篇一:《<非暴力沟通亲子篇第一章尊重与合作>读后感》嘿,小伙伴们!你们知道吗?最近我读了《非暴力沟通亲子篇第一章尊重与合作》,这可给了我超级大的启发,让我忍不住想要和你们好好说一说!在这一章里啊,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和爸爸妈妈相处的好多画面。
它就像是一面神奇的镜子,让我清楚地看到了我们之间交流的点点滴滴。
书里说,尊重孩子是多么重要。
我就想到了有一次,我满心欢喜地画了一幅画,拿给爸爸妈妈看,我多期待他们能夸夸我呀!可是爸爸只瞅了一眼,就说:“这画的啥呀,乱七八糟的!”哎呀,我的心瞬间就像被浇了一盆冷水,哇凉哇凉的!难道爸爸就不能尊重一下我的努力和热情吗?这就好像我精心培育的一朵小花,还没来得及绽放,就被人一脚踩扁了!还有合作,这可太有意思啦!比如说,家里要打扫卫生,爸爸妈妈总是指挥我干这干那,感觉我就是个小跟班。
可如果我们能一起商量,一起分工,那多好呀!就像一群小伙伴一起搭积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大家齐心协力,最后搭出漂亮的城堡。
我读着读着,就忍不住问自己:我有没有尊重过爸爸妈妈呢?每次他们想跟我聊聊,我总是不耐烦,这难道不是不尊重吗?小伙伴们,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呢?当爸爸妈妈不理解我们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像一只生气的小狮子,只想大声吼叫?其实呀,尊重和合作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可以打开我们和爸爸妈妈之间的心门。
如果我们都能多一点尊重,多一点合作,那家里肯定充满了温暖和欢笑,就像春天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反正我读完这一章后,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
我要多听听爸爸妈妈的想法,也要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他们一起打造一个超级温馨的家!你们呢?是不是也和我有一样的想法?示例文章篇二:《<非暴力沟通亲子篇第一章尊重与合作>读后感》哇塞!我读了《非暴力沟通亲子篇》的第一章,真的是收获满满呀!这一章讲的尊重与合作,就好像给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通用23篇)

非暴力沟通〔通用23篇〕非暴力沟通〔通用23篇〕非暴力沟通篇1最近我在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它就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了有效沟通的大门。
读完这本书后,我第一次剥离自己,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的亲密关系,包括和先生的关系、和自己的关系以及和孩子的关系。
我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也开始尝试解决了一些问题。
我和先生单独相处的时候经常为一些小事吵架。
同一件事情,在我们俩这会产生两个不同的版本,我们俩都会觉得对方不可理瑜。
比方说我和孩子都已经睡觉了,先生进房间拿衣服去洗澡,他开柜门和关上柜门的声音有点响。
我认为先生这种行为一点都不谅解别人,是不懂尊重人的表现;而先生觉得我为这样的小事情斤斤计较,是无理取闹的行为。
于是乎,深夜里我们会这样一件小事情吵得不可开交。
《非暴力沟通》书中倡导当遇到事情与爱人沟通时,尽量客观性描绘事实,把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传递给对方,要防止对爱人进展道德评判或者与别人比较,这会让你的爱被蒙蔽。
例如在上个事例中,我换个方式表述后,结果截然不同:亲,你开橱门的声音,打搅我睡觉了,可以在关门的时候小声一点吗?结果是他轻声地关门,我安心地继续睡觉。
在生活中,我把不对伴侣的行为进展道德评判这个准那么施行以后,我们俩的吵架次数确实少了很多。
除了和先生的关系得到缓和,我和自己的关系也亲密了许多。
从小到大,我们受到的教育都是要做个听话的好孩子,要听爸妈的话、要听教师的话、要听领导的话,就是没人教过我们该如何听自己的话。
没有人教我们,当我们的心感觉沮丧时,我们该怎么办?没有人教我们,当我们的心感觉愤怒时,我们又该怎么办?《非暴力沟通》书中倡导我们要去感受自己生命的美妙,学会顺从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甚至在追逐自我时,允许自己可能犯下的一些低级的错误,允许自己一边骂着自己傻叉却仍然接纳这种不完美的自己。
我们也可以有各种情绪,可以喜悦、可以伤感、也可以合理地愤怒,但重要的是看清自己的真正需求。
承受自己的不完美,爱上自己的特别,把自己当成挚爱一样与自己和平相处。
非暴力沟通 读后感 缓和亲子关系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缓和亲子关系示例文章篇一:《<非暴力沟通>读后感缓和亲子关系》嘿,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最近我读了一本超级棒的书,叫《非暴力沟通》。
哇塞,这本书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书里讲的那些沟通的方法,就好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我和爸爸妈妈之间那扇有时候紧闭着的门。
以前啊,我和爸妈之间总是会有一些小摩擦,就像两只小刺猬,想要靠近彼此,却总是不小心刺伤对方。
比如说,有一次我考试没考好,心里本来就很难过啦。
回到家,我还没来得及开口,爸爸就一脸严肃地说:“怎么考这么差?你是不是根本没用心?”我一听,心里那个委屈哟!就像一个充满气的气球,“砰”地一下就炸了。
我大声反驳:“我已经很努力了,你怎么就看不到!”结果呢,我们俩大吵了一架,谁也不理谁。
可是读了《非暴力沟通》之后,我好像突然明白了一些东西。
书里说,我们要学会观察,而不是评判。
就像那次考试,爸爸如果能说:“宝贝,我看到这次考试的成绩不太理想。
”而不是直接指责我没用心,那我肯定会愿意和他好好聊聊的。
还有一次,妈妈让我帮忙做家务,我正在看我最喜欢的动画片,就随口说了一句:“等会儿。
”结果妈妈就生气了,说我不懂事。
我也觉得很冤枉啊,我又不是不做,只是想看完这一小段嘛。
这要是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妈妈可以说:“孩子,妈妈现在有点累,希望你能尽快帮忙。
”这样我是不是就更能理解她的心情啦?这就好比我们在黑暗中摸索,突然有人点亮了一盏灯,让我们看清了前方的路。
非暴力沟通就是那盏灯,照亮了我和爸妈相处的道路。
我开始试着用这种方式和他们交流。
有一天,我想要买一个新的玩具,要是以前,我可能会直接说:“妈妈,给我买那个玩具,别人都有!”但这次,我深吸一口气,说:“妈妈,我看到那个玩具特别好玩,我真的很想要。
我保证会好好爱护它,不会玩两天就丢一边。
您能给我买吗?”妈妈居然很爽快地答应了!你们说神奇不神奇?这就好像原本堵塞的水管,一下子被疏通了,水流得顺畅无比。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非暴力沟通》读后感1家长和孩子都需要被尊重,但由于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影响,总觉得家长是高高在上的,说的话一定要听,导致我们现在教育孩子也是这样,做什么事都以命令的口吻。
自从读了《家庭心理学》以后,从书中学到了很多和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现在也在慢慢改变自身。
想让孩子心甘情愿的去做一件事情,而不是去逼着他做,是要和他进行合作,只有双方的意见达成一致,孩子才会开开心心的做,家长也会高高兴兴的,这就是双赢。
当孩子行为中出现错误的时候,不要直接否定他或者说一些刺激他的话,这样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我们应该关注他,让他自身说出来,当他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我们在一起想办法解决。
自我尊重,现在家长都太以孩子为中心,都忘记自身的需求,总觉得孩子是第一,孩子照顾好了就行了,其实把自身照顾好才是最关键的,只有把自身照顾好了,才有能力去照顾别人,也要让家人和孩子知道我们的需求,要不时间长了我们就会被忽略掉,因此我们要适当的放松自身,调整自身的情绪,不要让自身整天处在紧绷状态,这样会影响健康,也影响和家人和孩子的正常沟通。
现在的生活节奏变快,生活压力变大,家长们都忙于工作,有时候也会忽略孩子,不过白天再累再辛苦,晚上我也会陪着孩子看看书、做做锻炼,只有经常陪伴和沟通,这样才会更了解孩子,孩子大了我们也不会有遗憾。
平时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随便给孩子贴上标签,也不能拿自身的孩子和别的孩子去攀比,因为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又不是复制粘贴的,都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
我经常和我孩子讲,不和别人做比较,我们和自身做对比,今天比昨天做的好,这次比上次做的好,有进步就行。
对于奖励和惩罚,估计大部分的家庭都会有,例如考试考的好就会给予奖励,考的不好就要惩罚,不例外,我也用过这个方法,本来是想用这样的方式方法去激励孩子,但没什么效果,后来就取消了。
在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我也一直在学习、在摸索,寻找合适我们家孩子的教育方法。
教育孩子首先家长的目标要明确,在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之下,当然就是希望孩子知识渊博,以后可以为社会、为国家出一份力,那作为父母的我们现在就需要陪伴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要言传身教。
非暴力沟通亲子篇读后感

非暴力沟通亲子篇读后感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我就像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者,跌跌撞撞,有过欢笑,也有过泪水。
直到我遇见了这本书,它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和孩子相处的那些迷茫时刻。
书里提到的很多观点和方法,都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它让我明白了,在和孩子的交流中,我们往往会在不经意间陷入“暴力沟通”的陷阱。
比如说,孩子考试没考好,我们可能会脱口而出:“你怎么这么笨,这点分数都考不到!”这种批评指责的话语,其实就是一种暴力沟通,不仅伤害了孩子的心灵,也破坏了亲子关系。
想起有一次,我女儿在学校参加绘画比赛,满心期待能获奖。
可结果公布后,她榜上无名。
回到家,她一脸的失落和沮丧。
我当时只想着让她别这么难过,就说:“这有什么好伤心的,不就是一次比赛嘛,下次再努力。
”可没想到,女儿听完哭得更厉害了,还冲我大喊:“你根本不懂我!”那一刻,我愣住了,我意识到自己的话不仅没有安慰到她,反而让她觉得更加委屈。
我这才发现,我没有真正去理解她的感受,没有站在她的角度去体会她为这次比赛付出的努力和期待。
后来,我试着运用从中学到的方法。
当孩子再遇到挫折或者犯错的时候,我不再急于批评指责,而是先静下心来倾听她的想法和感受。
又有一次,儿子不小心把我心爱的花瓶打碎了。
以往我可能会大发雷霆,可这次我深吸一口气,问他:“宝贝,你是不是被吓到啦?”儿子怯生生地点点头,小声说:“妈妈,我不是故意的,我只是想拿个东西,不小心碰到了。
”我抱抱他说:“妈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那现在花瓶碎了,我们一起想想怎么收拾这个残局好不好?”儿子听了,眼里的恐惧消失了,主动和我一起打扫起来。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发现孩子更愿意和我交流了,我们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亲密。
非暴力沟通,真的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和孩子之间心与心的那扇门。
以前,我总是觉得孩子不听话、不懂事,现在我明白了,是我没有用对沟通的方式。
在和孩子相处的每一天里,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
比如孩子早上起床闹脾气,不愿意穿我准备的衣服,以前我可能会强行给他穿上,然后训斥他一顿。
非暴力沟通亲子篇第一章尊重与合作读后感

非暴力沟通亲子篇第一章尊重与合作读后感示例文章篇一:《<非暴力沟通亲子篇第一章尊重与合作>读后感》最近,我读了《非暴力沟通亲子篇第一章尊重与合作》,这可真是让我收获满满呀!在这一章里,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和爸爸妈妈相处的好多场景。
它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能更清楚地看到我们之间的交流方式。
以前,我总觉得爸爸妈妈不太理解我,就好像我想要的是一个苹果,可他们却给了我一个梨。
比如说,我想周末和小伙伴们一起出去玩,痛痛快快地放松一下,可他们却觉得我应该在家好好学习,这难道不是南辕北辙吗?难道他们不知道劳逸结合才能让我学得更好吗?书里说,要尊重孩子的感受,这让我想起了有一次,我考砸了,心里特别难受。
我本来就够失落的了,结果爸爸一回家就开始批评我,说我不认真、不努力。
我当时心里那个委屈呀!我多想他能抱抱我,跟我说一句:“孩子,这次没考好没关系,咱们一起找找原因。
”难道爸爸不知道我也想考好吗?还有啊,妈妈总是替我做决定。
比如参加什么兴趣班,她都不问问我喜欢不喜欢,就直接报名了。
这怎么能行呢?就像一只小鸟被关在了笼子里,虽然有吃有喝,但是却失去了自由飞翔的快乐,我难道不想要自己选择的权利吗?不过,读了这一章之后,我也在想,是不是我也没有好好和爸爸妈妈表达我的想法呢?也许我应该像书里说的那样,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我决定找个机会,和爸爸妈妈好好聊聊。
我要告诉他们:“我已经长大了,我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希望你们能尊重我,咱们一起合作,让我们的家变得更温暖、更快乐。
”我相信,只要我们都愿意倾听对方的心声,我们一定能像好朋友一样相处,难道不是吗?总之,这一章让我明白了尊重和合作在亲子关系中的重要性。
我希望以后我和爸爸妈妈能一起努力,让我们的家充满爱和理解!示例文章篇二:《<非暴力沟通亲子篇第一章尊重与合作>读后感》最近我读了《非暴力沟通亲子篇第一章尊重与合作》这本书,哎呀,这可真是让我有了好多好多的想法!书里讲的那些事儿,就好像是发生在我和我爸爸妈妈身上的一样。
非暴力沟通亲子篇读后感

看见需求,方能成长——《非暴力沟通亲子篇》读后感今年寒假我读了《非暴力沟通亲子篇》这本书。
这是一本偏重实际操作应用的书,前两章讲理论,但每一节后面都有自我探索练习,最后一章专门用于指导实践。
这本书字数不多,如果仅仅是把每个字读完是不需要花费太长时间的,但是如果要按照里面的自我探索练习,去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答,再按照最后一章里教的实践步骤,一个活动一个活动地去完成,那短短的二十天寒假肯定不够用。
所以我想重点给大家分享我在理论部分感触最深的一个点和在我家实践操作的一个活动。
本书第二章为我们介绍了化家庭冲突为合作的七把钥匙,分别是:1.做目标明确的家长;2.看到行为背后的需要;3.建立安全感、信任感和归属感;4.激励给与;5.使用尊重的语言;6.在成长中学习;7.让你的家成为“无错区”。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第二把钥匙,也就是看到行为背后的需要。
关于这个理念,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个是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需要,另一个是理解家长自己的需要。
最终我们要达成的目标是,通过满足家长与孩子双方的需要,来找到亲子合作的最佳方式。
关于看见孩子的需要,书里有一句话最打动我,那就是“在每一个不字的背后听到是”。
听到“是”,其实就是对孩子行为背后的需要说“是”。
需要是没有对错的,我们应该尽力满足孩子的每一个需要。
但是实现这种需要的策略或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你想达到娱乐放松的目的,你可以选择去玩电子游戏,去看电视,也可以到户外去散步或跟朋友聊天。
当孩子说不的时候,咱们身为家长不要立刻就产生情绪,对他们进行说教或惩罚,而是应该停下来,想一想孩子这样做背后的需求是什么,同时也要反思一下自己的需求是什么,然后寻找能够同时满足双方需要的策略来供孩子选择。
比如说,在我家里,晚上姐妹俩去写作业的时候,小弟在外面总是看电视,我觉得他这样对眼睛和大脑都不好简直是浪费时间,总是试图阻止他,而他也总是毫不留情的说“不”,他才上中班,使出撒泼打滚的方式来哭闹,让我很是抓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暴力沟通亲子篇》读书会
2019年1月10日周四《非暴力沟通亲子篇》读书会
大家的一句话总结:
1,所有的问题都带着答案而来
2,由衷给予,欣然接受
2,问题发生之时,就是我们的成长时刻。
,
4,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只是给他一张图纸让它照做,而是要指给他看大海的方向,让他渴望浩瀚的大海。
5,当我自己内在和谐,
就像一束光走向另一束光。
不是我可不可以帮助你,
而是一个生命和另一个生命的相遇。
当两个人都在各自和谐的状态,
所有的生命都可以彼此对话。
6,不断找到目标,达成目标。
7,感恩与大家的相遇,以及包容和接纳。
今天大家分享的部分书本内容:
1)没有什么比在养儿育女的过程中更能暴露你的短处和不完美了。
没有什么人能像你自己的孩子那样,一遍又一遍地考验你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如果你的言行不一,就会立刻被发现,就好像你的身边挂了很多面镜子照着你的为人,这真是一个绝好的学习机会。
然而能否学到什么,还取决于当你看到了自己缺乏童趣和不完美的那一面时是如何行动的。
2)任何一种跟别的孩子比较的方式都会打击到孩子的自尊心:“为什么你不能学着像你的哥哥一样去分享?他多么慷慨呀!”“我希望你在学校向你姐姐的标准看齐。
她是班里最聪明的孩子。
”比较,而不是让孩子通过认识自我去改变自己的行为,只能引发孩子内心的敌意、嫉妒、疏离、沮丧或者叛逆,因为它没有满足孩子内心渴望关注、尊重和接纳的需要。
3)作为家长,如果能够确定自己生命的意义和目标,包括如何为人父母,就
可以帮助孩子们满足那些至关重要的需要,包括稳定感、保障感和安全感,并引导他们找到自己航行的方向。
4)任何一个人,如果选择把念头聚焦在“谁对谁错”、“公不公平”“谁好谁坏”上,将会不可避免的把大量的宝贵时间与精力花费在分析、判断、指责和批评上。
当你把能量消耗在分析、判断、指责和批评上的时候,就等于在支持冲突。
这一种思维的后果就是,你不能把注意力放在理解和满足孩子通过行动想要表达的真正需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