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车速调查的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地点车速调查报告

地点车速调查报告

地点车速调查班级:10级交通运输1班组号: 7 1 3 0 组长: 吴启顺其他成员: 贾继亮张祖阳杨森江力周前调查地点:东海大道桥西调查方向:西-东调查时间:2012-10-19 一、概念的梳理 1.地点车速车辆驶过道路某断面时的瞬时速度vL/t 2. 时间平均车速车辆通过道路某断面时观测时间内地点车速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2012-11-5 2 地点车速调查与分析一、调查目的地点速度调查的资料通常用于掌握某地点车速的分布规律及变化趋势,是交通安全分析、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与设置、交通管理与控制措施制定的依据,是交通流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参数之一. 二、调查地点与时间的选择在实施地点速度调查时应首先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做好准备工作,这主要包括调查时间、地点的选择和车速的抽样路段,本次调查选择在东海大道货其他路段间东向西行驶路段,可任选其中的50米;时间为上午八点至十一点;车速的抽样方面,必须随机选择观测车辆,另外,样本应相互独立,如路段上车辆呈连续流列队行驶时,可以排头车作为独立行驶车辆进行观测。

三、调查方法与工具在本次实习中采用人工测量法进行交通流量调查。

使用的工具包括计时器秒表、记录板、纸、笔、皮尺以及在路面做标记的材料。

本次调查每2名同学为一组,其中一人计时,一人填表,二人可轮换。

每组可以在规定路段上选择不同的观测点,各组之间可以量测不同流向的车速。

每组观测30分钟。

四、调查步骤:1、计算样本容量(置信度为90)N≥SK/E2 S8.0km/h K1.64 E2km/h 求得N≥44为了精确起见我们选取N50组数据. 2. 数据记录表如下:日期:10-19 星期:五天气:晴方向:西-东记录员: 杨森序号车型运行时间地点车速车速排序1 B 3.8452.08333333 80.971659922 G 4.86 41.15226337 77.821011673 D 3.66 54.64480874 68.027210884 G 5.02 39.84063745 58.139534885 B 6.63 30.16591252 57.971014496 B 4.09 48.8997555 57.636887617 B 3.5 57.14285714 57.142857148 G 5.14 38.9105058455.865921799 G 6.31 31.69572108 54.6448087410 D 5.29 37.80718336 52.0833333311D 4.22 47.39336493 51.813471512 G 8.93 22.39641657 50.5050505113 G 3.9650.50505051 49.2610837414 D 3.58 55.86592179 48.899755515 G 5.75 34.782608748.899755516 B 3.86 51.8134715 47.8468899517 G 5.43 36.83241252 47.5059382418G 4.26 46.94835681 47.3933649319 B 4.39 45.55808656 46.9483568120 D 5.6235.58718861 46.8384074921 B 5.79 34.54231434 46.8384074922 B 5.04 39.68253968 46.8384074923 B 4.42 45.24886878 45.8715596324 D 3.47 57.6368876145.5580865625 D 7.24 27.62430939 45.3514739226 B 3.45 57.9710144945.2488687827 C 4.27 46.83840749 44.6428571428 C 6.25 32 43.010******* B 2.47 80.97165992 41.4937759330 C 4.27 46.83840749 41.1522633731 A 5.42 36.90036941.0677618132 A 9.65 20.7253886 40.8163265333 D 4.82 41.49377593 39.8406374534B 4.36 45.87155963 39.6825396835 B 4.06 49.26108374 38.9105058436C 4.6543.01075269 37.8071833637 A 4.27 46.83840749 37.5234521638 B 2.94 68.02721088 36.90036939 A 4.9 40.81632653 36.8324125240 B 4.09 48.8997555 35.5871886141 A 5.33 37.52345216 34.782608742 C 3.44 58.13953488 34.5423143443 H 4.2147.50593824 34.1880341944 B 2.57 77.82101167 3245 C 4.41 45.3514739231.6957210846 C 4.18 47.84688995 30.1659125247 C 4.48 44.6428571428.6944045948 H 5.85 34.18803419 27.6243093949 G 6.97 28.6944045922.3964165750 B 4.87 41.06776181 20.7253886注:公交(A),出租(B),小客车(C),中小型货车(D),非机(F)大货车(G),大客车(H)Spss处理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时间与速度一一对应图Excel处理的地点车速频率分布直方图地点车速累积折线频率图五、车速的频率分布特征值计算1时间平均速度:44.68km/h2中位车速:45.35km/h3车速众数:46.84km/h4车速极差:60.25km/h5由上表得知:第15位车速为:33.09km/h 第50位车速为:45.35km/h第80位车速为:51.81km/h . 数据分析该路段为东海大道桥西岸测速方向由西向东由于O点离交叉口不远故机动车辆有保持减速速度行驶被测的可能整个路段车辆密度不是很高但是密度也不低.大多车辆还是不能自由速度行驶.此外调查过程中有出现超速现象部分车速偏高也有车辆行至半测距离处减速甚至停止数秒后再行驶行驶时间过长车速偏低.平均车速控制在40-50km/h符合实际.注意事项: 1. 调查选取距离55.4m 2. 抽样应该随机避开减速、停车、突然加速不要故意抽取高速或慢速车辆. 3. 当一个车队驶过时尽量避免总是选择车队中的第一辆车可选择单辆车或车队中不同位置上的车辆. 4. 当不分车种调查时样本中各种车辆所占比例应与其在交通流中比例大体一致. .。

地点车速调查实习报告

地点车速调查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了解某地点车速的分布规律及变化趋势,为交通规划、道路设计、交通安全分析和交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通过实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实习时间为2022年X月X日至2022年X月X日,实习地点为XX市XX路段。

三、实习内容1. 调查地点车速分布规律及变化趋势通过对XX路段的车速进行实地调查,了解该路段的车速分布规律及变化趋势,为后续的交通规划、道路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2. 分析车速与交通流量、道路状况、交通设施等因素的关系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探讨车速与交通流量、道路状况、交通设施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为改善交通状况提供参考。

3. 评估交通管理措施的效果结合调查数据,评估现有交通管理措施的效果,为制定更加有效的交通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四、实习方法1. 调查方法采用人工观测法进行车速调查。

具体步骤如下:(1)在XX路段选择调查点,设置观测区域;(2)选择调查时间段,确保观测数据具有代表性;(3)在观测区域随机选取车辆,记录车辆通过观测区域的时间;(4)计算车辆通过观测区域的平均车速。

2. 数据分析方法(1)对调查数据进行分组,绘制地点车速频率分布图及累计频率分布图;(2)计算平均车速、标准差、变异系数等统计指标;(3)分析车速与交通流量、道路状况、交通设施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五、实习成果1. 车速分布规律及变化趋势通过对XX路段的车速调查,得出以下结论:(1)XX路段的车速分布呈现正态分布,平均车速约为XX km/h;(2)车速在高峰时段明显低于平峰时段,早晚高峰时段车速低于XX km/h;(3)车速在道路瓶颈处、交叉路口等区域明显低于路段其他区域。

2. 车速与交通流量、道路状况、交通设施等因素的关系(1)车速与交通流量呈正相关,交通流量越大,车速越低;(2)车速与道路状况呈负相关,道路状况越差,车速越低;(3)车速与交通设施呈正相关,交通设施越完善,车速越高。

(完整版)地点车速调查报告

(完整版)地点车速调查报告

交通调查与分析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地点车速调查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时间地点车速调查一、实验目的实验目的:地点速度调查的目的在于通过调查资料掌握某地点车速的分布规律及变化趋势、交通安全分析、交通工程设施设计和设置的依据、制定交通管理与控制措施的依据以及作为交通流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参数二、实验内容及原理1.实验内容:采用人工观测法对车速进行测定,对某路段的地点车速进行测定,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及分析,从而了解车速的变化情况。

2.实验原理:地点车速是指车辆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瞬时车速。

用皮尺在道路上拉出25米长的距离,选取车辆,测定车辆通过此距离的时间,从而得到地点车速。

三、实验仪器秒表、皮尺.四、实验方法及人员分工1.调查方案设计:选择工农路一段25m路段进行调查,确定调查人员及调查位置。

2.调查过程:选择在非高峰时间进行,至少连续调查1个小时,随机调查200-300辆车。

以人工观测法分车型进行调查,得到车辆通过路段的时间。

3.数据记录数据分析:对地点车速进行分组,绘制地点车速频率分布图及累计频率分布图;求出平均车速及特征车速,分析地点车速的分布特征。

4.撰写分析报告。

五、数据记录与分析1.数据记录表另附2.数据具体分析与相关直方图绘制地点车速样本整理表对样本进行整理分析,分为9组,组距为2,如下表:19--21 20 3 192 0.02 1.003.车速特征值计算:平均车速:v=∑vi/N=10.3(m/s)15%和85%地点车速计算:V15%=(0.15-0.16)*2+6=5.98(m/s)V85%=(0.85-0.76)*2+12=12.18(m/s)六、总结这次调查地点靠近繁华地区,车辆较多且为阴天调查,风较大,大多数车辆以10 m/s—15 m/s的速度行驶,保证了行车的安全性,尽管极少的车辆以大于15 m/s,也相对其他地方较慢,符合一般规律.附录:调查地点:交叉口流量调查地点:地点车速调查地点:中南城—欧尚体育会展中心工农南路与桃园路交叉口工农南路选取合适路段。

地点车速调查报告

地点车速调查报告

地点车速调查报告一、引言车速是指车辆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是衡量交通流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合理的车速能够提高交通效率和道路利用率,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不同地点的车速情况,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数据支持。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实地观察和摄像记录两种方法。

首先,在不同地点设立了观察点,利用计时器记录通过车辆的通过时间,并计算其车速。

同时,在观察点设置了摄像机,用于约束观察数据。

调查时间段为一周,每天早上与下午各进行2小时观察。

三、调查结果1.市区主干道市区主干道车速较快,平均车速为50~60公里/小时。

上午车速相对较慢,大约在50公里/小时左右,而下午车速相对较快,可达到60公里/小时。

交通繁忙时,车速有所降低,下行车道的车速稍快于上行车道。

2.高速公路高速公路车速较快,平均车速为80~100公里/小时。

上午和下午车速相差不大,通常在80~90公里/小时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高峰期交通繁忙时,车速可能降低至60公里/小时左右。

3.农村道路农村道路车速较慢,平均车速为30~40公里/小时。

这主要是因为农村道路狭窄,且存在大量行人和非机动车辆。

上午和下午车速相差不大,都在30~40公里/小时左右。

4.居民小区居民小区车速最慢,平均车速约为20公里/小时。

这是因为居民小区道路幽窄,有许多盲区和交叉路口,需要特别注意行人和儿童的安全。

上午和下午车速相差不大,都在20公里/小时左右。

四、调查分析1.由于市区主干道交通繁忙,上下班时间车流量高峰,导致车速相对较慢。

应加强市区主干道交通管制,提高交通流量。

2.高速公路的车速较快,超速行驶现象普遍存在。

应加强巡逻检查与罚款力度,提高驾驶员自觉抑制超速行为。

3.农村道路存在行人与非机动车辆较多,道路宽度较窄的问题。

应加强农村道路的交通标识和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4.居民小区车速较慢,与居民生活和儿童活动有关。

应加强小区道路的交通管理,维护小区居民安全。

地点车速调查报告

地点车速调查报告
乡村路段
平均车速为30-50公里/小时,其中弯道和上下坡较多的路段 车速较低,而直线路段车速较高。
高速公路
平均车速为80-100公里/小时,其中收费站和交通枢纽附近 车速较低,而在直线路段则车速较高。
不同时间段的平均车速
下午
平均车速为40-60公里/小时,其 中城区路段略高于乡村路段。
上午
平均车速为30-50公里/小时,其 中城区路段和乡村路段相差不大 。
05
04
03
02
01
晚上
平均车速为25-45公里/小时,其 中城区路段和乡村路段相差不大 。
中午
平均车速为35-55公里/小时,其 中城区路段略高于乡村路段。
早晨高峰期
平均车速为20-40公里/小时,其 中学校和商业街周边车速较低, 而在高架桥和高速公路上则车速 较高。
不同车型的平均车速
小型轿车
平均车速为60-80公里/小时,其中高速公路上行驶较快,而在繁华商业街和学校周边则行驶较慢 。
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 (NHTSA). (2020). Traffic safety facts: speeding.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European Transport Safety Council (ETSC). (2019). Speed and safety: understanding the facts. Brussels: ETSC.
安全管理。
提高安全意识
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普及交通 安全知识,提高市民的交通安全意 识。

地点与区间车速调研报告

地点与区间车速调研报告

地点与区间车速调研报告地点与区间车速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为了解各地点与区间的车速情况,帮助交通管理部门更好地规划道路交通,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

二、调研方法:1. 选择调研地点:根据路况、交通流量和交通事故情况选择城市主干道和常发生拥堵的路段;2. 调研工具:使用交通监控设备、车载GPS和人工测速工具对车辆的速度进行测量和记录;3. 调研时间:根据交通流量高峰期和非高峰期进行调研,以得到不同时段的车速情况;4.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调研结果:1. 城市主干道车速情况:根据调研结果发现,城市主干道的车速普遍较快,特别是在非高峰期,平均车速可达到每小时60-70公里。

但在高峰期,由于交通流量增加和拥堵现象,车速会明显降低,平均车速约为每小时30-40公里。

2. 常发生拥堵路段车速情况: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常发生拥堵的路段车速明显低于城市主干道。

在高峰期,平均车速仅为每小时10-20公里,甚至更低。

拥堵路段的车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交通信号灯、交通事故、交通管制等。

3. 交通流量与车速关系: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发现,交通流量与车速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当交通流量较小时,车速较快;当交通流量较大时,车速较慢。

这与交通运输学中的交通流理论相吻合。

交通管制、路况和行车礼让等因素也会对交通流量和车速产生影响。

四、调研问题及建议:1. 高峰期道路拥堵问题:在高峰期,道路拥堵现象严重影响交通流动和车速。

建议交通管理部门加强交通监控,及时调整交通信号灯、限制车辆通行、优化交通流动,以减少道路拥堵。

2. 交通管制措施:在特殊情况下,如交通事故、施工等,交通管理部门需要实施交通管制措施。

但应合理安排,避免不必要的交通堵塞,提前告知行驶车辆,确保交通流动。

3. 道路规划和资源分配:根据调研结果,可以对道路规划和资源分配进行优化。

在规划新道路或改造路段时,应考虑容纳更多车辆同时行驶,提高交通流量和车速。

地点车速调查实习报告

地点车速调查实习报告

地点车速调查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地点车速调查是道路交通工程中的重要调查项目之一,通过调查可以掌握某地点车速的分布规律及速度变化趋势,为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交通管理与控制措施的制定以及交通流理论研究提供重要参数。

本次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并掌握地点车速调查的方法和技巧,并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实习内容和原理实习内容主要包括地点车速的测定、数据记录和数据分析。

地点车速是指车辆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瞬时车速,可以通过皮尺测量车辆通过一定距离的时间来计算得到。

在实习中,我们选择了某个路段作为调查地点,使用皮尺测量车辆通过25米距离的时间,从而得到车辆的地点车速。

数据分析主要包括车速的频率分布、累计频率分布、平均车速和特征车速的计算。

通过对车速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可以了解车速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

三、实习工具和仪器实习中使用的工具和仪器包括皮尺、秒表(手机)、记录表和笔。

皮尺用于测量车辆通过的距离,秒表用于测量车辆通过距离的时间,记录表用于记录车速数据,笔用于填写记录表。

四、实习方法和过程实习过程分为调查方案设计、调查实施和数据分析三个步骤。

1. 调查方案设计:我们选择了某条路段作为调查地点,并确定了调查位置。

根据路段的情况,我们确定了调查的时间段为非高峰时间,连续调查1个小时。

2. 调查实施:在调查时间段内,我们随机调查了200-300辆车。

采用人工观测法,根据车辆通过25米距离的时间来计算地点车速。

3. 数据分析:我们对收集到的车速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首先,我们将车速进行分组,并绘制了地点车速频率分布图和累计频率分布图。

然后,我们计算了平均车速和特征车速,并分析了地点车速的分布特征。

五、实习结果和分析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地点车速的分布特征:根据频率分布图和累计频率分布图的绘制,我们可以观察到地点车速的分布情况。

通常,车速分布呈现正态分布,即大多数车辆的车速集中在平均车速附近,少数车辆的车速高于或低于平均车速。

地点车速调查报告

地点车速调查报告

地点车速调查报告xx年xx月xx日CATALOGUE 目录•调查背景和目的•调查方法•调查结果概述•详细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结论与建议01调查背景和目的交通拥堵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难题不同路段的车速差异较大,需要调查分析原因调查背景分析造成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评估不同路段的交通状况,为改善交通提供依据选取城市中的不同路段作为调查对象调查时间:2022年1月份,调查时长:1个月02调查方法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对所有样本进行等概率抽取,可减少抽样误差。

多阶段抽样将总体分成几个阶段,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抽取下一阶段的样本。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驾驶员的行驶速度和其他信息。

网络调查通过在线问卷、监控录像等方式收集数据。

1 2 3对数据进行整理、归类、计算等操作,得到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等统计指标。

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建立模型来研究各种因素对车速的影响程度和方向,预测车速变化趋势。

回归分析将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车速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时间序列分析03调查结果概述车速较慢,受交通流量和道路条件影响,速度波动较大。

城市道路车速较快,由于良好的道路条件和较少的车流,速度较为稳定。

高速公路车速适中,受交通流量和道路条件影响较小,速度波动较小。

乡村道路各地点车速总体情况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和路口交织影响速度,高峰期间速度下降明显。

高速公路长时间行驶和驾驶员疲劳影响速度,大型车辆对速度影响较小。

乡村道路季节性因素和天气情况影响速度,农忙季节速度下降明显。

010203城市道路与乡村道路城市道路车速低于乡村道路,交通状况较差是主要原因。

城市道路与高速公路城市道路车速低于高速公路,道路条件和交通流量是主要原因。

高速公路与乡村道路高速公路车速高于乡村道路,道路条件和交通量是主要原因。

04详细调查结果地点A的车速调查结果车辆数量:200辆平均车速:50.2 km/h天气情况:晴朗,无雨雪天气道路状况:良好,无施工或事故影响地点B的车速调查结果车辆数量:150辆道路状况:拥堵,有施工和事平均车速:35.8 km/h天气情况:雨天,路面湿滑故影响平均车速:70.1 km/h 道路状况:顺畅,无施工和事故影响天气情况:晴朗,无雨雪天气车辆数量:300辆地点C的车速调查结果1其他地点车速调查结果23地点D的平均车速为48.2 km/h,车辆数量为180辆,道路状况良好但有轻度拥堵,天气情况为阴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矿业大学2015〜2016学年第1学期
地点车速调查的实习报告
课程名称:交通工程总论
实习内容:地点车速的调查
学院: 矿业工程学院
专业: 交通运输13级
组员:赵丹、桑潇潇、帕孜力、刘朝阳
实习地点:云龙湖东路、南向
实习日期:2015 年11月22日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 顾正洪___________ 一、实验目
的地点车速,是车辆通过道路某一地点(道路某断面)时的
车速,亦称瞬时车速。

是描述道路某地点交通状况的重要
参数,常用于研究制定限制车速、设计车速,及进行交通
流理论研究。

由于道路设计,交通规划,交通控制与管理,
交通设计及道路质量评价,均以车速作为最基本的资料,因
此车速调查成为道路交通工程中,最重要的调查项目之一。

2015年11月徐州
车速的调查目的一般为:
1、掌握某地点车速分布规律及速度变化趋势;
2、作为交叉口交通设计的重要参数;
3、用于交通事故分析;
4、判断交通措施改善的成效;
5、确定道路限制车速;
6、设置交通标志的依据;
7、局部地点如道路弯道、坡度、瓶颈等处的交通改善设计的依据;
8、交通流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参数;
9、决定禁止超车的区段;
10、用于决定道路几何设计要素:如曲线半径、纵坡机变速车道长度等。

二、实验工具皮尺、秒表(手机)、记录表、笔
三、速度调查的主要方法
(一)调查地点与时间的选择
调查地点与调查时间均应根据调查目的进行选择。

本组根据自身条件选择调查地点考虑了以下几方面:
1、注意不受公交停靠站的影响分。

2、选择车速不受道路条件及信号灯和行人过街的影响的地点
3、选择视野条件好的道路直线段,并选择在无特殊交通标志和不受道路交
叉的影响的道路区间部
4、为使调查结果不受调查本身的影响,在选择调查地点时,注意观测人员应不吸引驾驶人员的注意,并且不引起惯纵的围观。

本次调查地点选择在云龙湖东路的一段30 米的行驶路段;该路段是视野极佳的直线段,视野内没有交通灯,公交车停靠站距离测点500m 以上,基本对本实习无影响。

时间分别为上午9 点到10 点,下午 3 点到4 点;均为非高峰小时。

当天上午测时内天气为小雨转中雨,下午时基本无雨。

总体来说天气情况良好。

(二)、调查抽样与样本量的确定本组在车速的抽样方面,随机选择观测车辆,且样本相互独立,为了保证随机抽样的准确性和避免人为的主观选择,本组采用了抽样时事先选定尾数为3、6、9 的车,记录数据,以此使抽样无偏差。

每次调查总样本数量分别为上午217 辆,下午213 辆。

测速时段均为一小时。

(三)、调查方法由于实习条件有限,本组选用了人工测定法测量区间速度。

本组人员提前30 分钟到达湖东路,观察环境并选择了测试地点。


使测量记录方便、迅速,本组事先打印好了记录表格,利用这一表格测定时,只需根据车型在其通过时间的一栏中填入通过车辆数,即可
计算出通过车辆的速度值及各速度值的发生数量。

由于测量路段越短
越能保证车辆通过的匀速条件,但车辆通过时间过短时,测量误差会加大,因此本组选择30m乍为所测区段长度。

用皮尺准确量取30m后, 选南向作为测定方向,因为组员有四人,为避免人为因素影响实验结果,起点挥手人
员和终点计时人员上下午实验时均为一人,另两人在
终点轮换填表。

以车头经过起终点断面作为计时开始及结束
四、调查数据的分析与应用
1.地点速度实测数据分析处理
(1)将实测数据按一定间隔分组,凡位于同一组的速度值都认为其速度值为该分组的中值速度,然后求各组车速数量及频率,将其列表即为地点速度分布表,见表1,表2

15: 00-16 : 00地点速度分布表
速度范围中位速度观测车辆数及频率累计观测车辆数及累计频率(km/h) vt(km/h) 次数频率(%) 次数频率(%
大于小于
23.5~30.5 27 3 1.4 3 1.4 30.5~37.5 34 28 13.1 31 14.5 37.5~44.5 41 67 31.5 98 46.0 44.5~51.5 48 75 35.2 173 81.2 51.5~58.5 55 22 10.3 195 91.5 58.5~65.5 62 8 3.8 203 95.3 65.5~72.5 69 5 2.3 208 97.6 72.5~79.5 76 3 1.4 211 99.0 79.5~86.5 83 2 1.0 213 100.0
总计213 100.0
表二
(2)将上述表列之频率值绘成速度频率曲线图。

如图一、图二所示。

湖东路南向9:00~10: 00速度频率分布曲线图
35
30
25
20
15
10
5
图一
弧0
?s.o
1Q0
SQ
0J0
34 41
逋度
(knVh)
上下午速度频率对比图
圏衣标題
■上午■下午
图三
表三
湖东路南向频率分布曲线區
40.0
图四
(4)将上述表列之累计频率值绘成车速累计频率图。

如图三所示
35.0 3OLO
25.0 j mo
谨 1S.0
10.0
5.0
Q.0
建度(kn>/h>
2 •统计处理
(1)车速平均值及其均方差
k
f i V i
平均车速V ,则 v上一48.4 (km/h ), v下一46.1 (km/h )
n
均万差二.
1 k2f 1 k f
i f V i f i
n-1 i i n ii
2
,则
上=11.6,下=9.6。

rzP* rH - 〒祐冷;市 (Lm/h、・
式中.V 平均车速(km/h);
f i 对应V i的车辆数;
V i 各分组的车速中值( km/h);
K 分组数量;
n 全体被测车辆数n k
f i。

i 1
(2)统计分布中的特定车速
90图五
速度频率累计曲线图
$0 6080
nV O

- 0 0-0
&Jb4JIPI 2 1
(3)偏斜指数(S I )(速度偏移)
S 2(*3 V5°) , V93上=65.3, V93下=57.8, V?上=4.6, V?下=4.4 V93 V7
则S I上= 0.7 S 下二0.6
表示上午9点到10点的速度偏于低速;
表示下午3点到4点的速度偏于低速。

(4)平均超速度
—(V i V sl) f i
V ex m
式中:v ex ---- 平均超速度(km/h)
V i ――超过限速值的各分组中值速度(km/h)
v sl ――限速值(km/h),此处以40km/h作为限速值; f i ――对应
V i的分组车辆数;
m ――超速车辆总数。

则V ex± =11・5,V ex下=8.3
五、结果分析
湖东路作为徐州市云龙湖风景区的一条景观路,该路段全程限速40
公里/小时,同时设立了7道斑马线,供行人横过马路。

主要路段是双向两车道,在路的两头设置的是双向四车道、两进两出,道路两侧还有约1.5 米宽的慢车道和人行道。

整个路段由于紧靠风景区,游人、步行者相对较多。

从调查数据看,湖东路段的的实际车速大部分集中在38-52 公里/ 小时之间,整体行车速度偏高,车速遵守率仅为40%,即将近60%的车辆在湖东路段行驶时处于超速状态,并且有将近 2.4%的车速在80 公里/ 小时以上,对整个行车安全有较大的隐患。

超速行驶对湖东路的行驶安全有很大的影响。

从百分位车速看,在85%位的速度为52.8km/h ,在仅考虑行车状况的情况下,湖东路的限速可为50km/h。

但湖东路作为景区道路的特殊性,较低的限速才能保障驾驶员与行人的安全。

故需要加强对湖东路超速驾驶现象的整改。

六、调查注意事项
1、调查成员应秉持随机抽样的原则,避开减速、骤然加速、突然停车的车辆,回避抽取故意高速或慢速的车辆。

尽量保持抽样本具有代表性
2、当一个车队驶入时,尽量避免总是选择车队中的第一辆车,可选择单辆车或车队中不同位置上的车辆。

3、样本中各种车辆所占的比例应与湖东路实际交通流中比例大体一
七、调查数据存在的问题
1、人工测速法由于受到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不同人的反应时间和操作习惯都会对时间的估算产生差异,进而影响调查结果。

要尽量规范调查员操作方法,降低人为误差。

2、由于司机对于测速工作的关注,产生突然变速的行为,使测速准确性降低。

3、由于时间地点限制,大型车样本辆不多,导致大型车辆速度估计代表性较弱,故该调查中主要是针对小汽车的地点车速。

4、由于车道两侧对机动车道的影响,行车速度会出现骤降的现象。

5、所测路段车辆密集,起终点计时人往往计成不同车辆通过点时间,造成时间与数据的浪费,效率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