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完整)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完整)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完整)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娴熟(xián)和言悦色翘首(qiào)一丝不苟改写:正确的注音应该是“娴熟(xián)和言悦色(qiào)翘首一丝不苟”。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B.家乡建设得真好,道路平坦宽阔,XXX,高楼林立。

改写:成语“XXX”应该是“道路平坦宽阔,平整如砥”。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捐赠仪式上,爱心人士向留守儿童捐赠了校服、文具、图书三百XXX。

改写:该句没有语病。

5、下列各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D.老师对父母远在他乡打工的我的关怀,如润物春雨。

改写:句子中“老师如春雨”是比喻的修辞手法,而不是主干。

6、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B.⑤②④③①改写:正确的排序应该是:⑤春雨如丝。

②这雨丝,是漓江之畔的苗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

④她伸展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

③然后悄悄洒向扁舟,洒向村落,洒向群山。

①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

7、根据课文默写。

①其间千二百里,一江绿水绕中条。

(XXX《三峡》)②树树皆秋色,远堤带暮霭。

(XXX《野望》)③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XXX《龟虽寿》)④XXX在《答谢中书书》中写道:“XXX消散,天空变得晴朗。

”⑤XXX在《黄鹤楼》中写道:“晴朗的天空下,汉阳的树木历历在目。

”⑥XXX在《渡荆门送别》中写道:“华丽的阳光照耀下,江水流向荒原。

”⑦XXX在《钱塘湖春行》中写道:“只有浅草才能没有马蹄的声音。

”⑧XXX在《记承天寺夜游》中写道:“水中的藻和XXX 杂乱交错,像是竹和柏树的倒影。

”⑨《使至塞上》中的名句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甲)文言文阅读:在晋太元年间,一个叫武陵的人以捕鱼为业。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40分)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翘.首(qi áo) 粗糙.(z ào) 锐不可当.(d āng) 络绎.不绝(y ì) B. 锃.亮(z èng) 禁锢.(g ù) 深恶.痛疾(è) 杳.无消息(y ǎo) C. 恹.恹(y àn) 滞.留(zh ì) 潜.滋暗长(qi ǎn) 鸢飞戾.天(l ì) D. 炽.热(ch ì) 缥.碧(pi ǎo) 殚.精竭虑(d ān) 纵横.决荡(h é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 .琐屑 泄气 长途跋涉 诚惶诚恐 B .俯瞰 颁发 春寒料峭 自出新裁 C .序幕 落第 重峦叠障 妙手偶得 D .妨御 斟酌 摧枯拉朽 一丝不苟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八路军出其不意的反击,使敌人有些张皇失措....。

B .看着家中日渐衰败的景象,我不禁触目伤怀....。

C .小明为人诚实,待人接物坦荡如砥....,深得同学好评。

D .他生性刚直,一身傲骨,从不对权贵唯命是从....。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屠呦呦全身心投入世界性流行疾病——疟疾的防治研究。

B. 只有对老师所提的问题理解到位,就能回答得清楚明了。

C. 新时代教育应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D. 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5.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寻根求源,乃是一种不愿与流俗同流合污的理想。

②耐寒草木,说到底,没有超过松柏的。

③自孔老夫子以缓舒纡徐的口吻道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之后。

八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座号一、积累及运用(26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3分)A、飞漱.shù艨艟.chōngB、绮.qǐ丽归咎.jiùC、伧.cāng俗嶙峋.xúnD、洨.xiáo河匀称.chèng2、选出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3分)A、维妙惟肖巧妙绝伦B、因地制宜雅俗之别C、消声匿迹风雪载途D、物竟天择无动于衷3、根据要求背写。

(6分)(1)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不以疾也。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沉鳞竞跃。

(3),。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4)是日更定矣,,,独往湖心亭看雪。

(5)《归园田居(其三)》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志愿的诗句是,。

(6)刘禹锡《秋词》中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的淋漓尽致的名句是,。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3分)A、《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升是一位桥梁专家。

他虽然只是向普通读者介绍中国石拱桥的一般性知识,却显得高屋建瓴,游刃有余。

抓特点,举例证,要言不烦。

多处运用具体数字来说明问题,体现了作者谨严的治学态度。

B、《苏州园林》先总说苏州园林的特点,再分别从几个方面加以说明,总说与分说相结合,给读者以全面、具体的印象。

C、《落日的幻觉》先描写日落时的各种幻觉,再逐一做出科学解释,使人在获得新知的同时,也得到要善于观察大自然并对大自然保持距离感的启发。

D、《三峡》能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注意到了在不同时间内(晨昏、四季)景物的变化。

写出了三峡的雄伟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5、名著阅读。

(5分)(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年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在主人公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 的精神、的意志和的高尚品质。

(2分)(2)这是某学生撰写的《朝花夕拾》阅读心得:《五猖会》是《朝花夕拾》中的一个故事,它记述了儿时要去看五猖会,兴奋得不得了。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3分)1.(8分)(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3)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4)乱花渐欲迷人眼(5)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2.(9分)(1)(3分)①盏②靡③契(2)(3分)C(3)(3分)随着社交平台的进一步破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用更接地气的方式来品味茶文化。

3.(6分)示例:内容上,《昆虫记》向我们展示了丰富有趣的昆虫世界,对昆虫的进食、交配、养育后代等方面进行了具体描绘。

他把大自然当成了真正的研究场,对生命充满了尊重和敬意,让人读来受益匪浅。

(3分)语言上,在法布尔的眼中,蛆虫是“胖娃娃”,苍蝇“身腰秀美”,他用拟人、比喻等手法表现昆虫世界,富有趣味。

(3分)评分说明: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67分)(一)(7分)4.(3分)敌军攻城的气势如黑云翻涌而来,城墙仿佛将要坍塌;守城将士的铠甲迎着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

评分说明:“攻城气势”与“黑云”对举,1分;“铠甲”与“金鳞”对举,1分;句意对1分。

5.(4分)颔联写战场伤亡惨烈,(1分)颈联写战斗的艰难,(1分)尾联借用黄金台的典故,(1分)表现将士们英勇无畏、舍身报国的精神。

(1分)评分说明:意思对即可。

(二)(16分)附:参考译文吏部尚书唐俭与唐太宗李世民下围棋,因抢先占据有利位置而发生争执。

唐太宗大怒,把他贬到潭州去当官。

但仍然怒气未消,对尉迟敬德说:“唐俭轻视我,我想杀他,你为我去找一些别人对他的埋怨或指责的话(作为借口)。

”敬德恭敬地(含糊)应答了。

第二天对话的时候,敬德叩头说:“臣实在没有听到(您的要求)。

”唐太宗再三问他,他仍旧不改口。

唐太宗生气了,把上朝用的玉板砸碎在地上,一挥衣袖走了。

过了许久唐太宗请大臣吃饭,三品以上的官员都来了,唐太宗说:“敬德今天这样做的利处和益处各有三项:唐俭免于受冤而死,我免于错杀大臣,敬德免于委屈顺从,这是三大利处;我有怒气消除的美德,唐俭有再生的幸运,敬德有忠直的声誉,这是三大益处。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一.知识积累(16分)散文犹如文字的宝石,是心灵的花朵,是从灵魂的泉眼中涌出的汩.汩清泉。

在朱自清笔下,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爬上爬下,看到.那臃肿的背景、蹒.跚动作,这时“我”才觉察到,父亲悄悄变老了:在茅盾笔下,白杨精神以高尚、正义为魂魄,以伟岸、峻拔为外形,以粗犷豁达,不折不挠.的为风骨,它是西北大地生机的象征:在汪曾祺笔下,昆明的雨季明亮,丰满、浓绿,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内心深厚的昆明情结,就是这种的情结,让汪老在年近时,还几度千里迢.迢来到昆明,寻觅自己青年时代留下的足迹.1.上面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汩.汩(gǔ)蹒.跚(pán)不折不挠.(náo)千里迢.迢(tiáo)B.汩.汩(gū)蹒.跚(mán)不折不挠.(ráo)千里迢.迢(zhāo)C.汩.汩(gǔ)蹒.跚(mán)不折不挠.(náo)千里迢.迢(zhāo)D.汩.汩(gū)蹒.跚(pán)不折不挠.(ráo)千里迢.迢(tiáo)2.上面语段横线处填写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气概篷勃魂牵梦萦古希B.气概蓬勃魂牵梦萦古稀C.气慨蓬勃魂牵梦莹古希D.气慨篷勃魂牵梦莹古稀3.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秋日里,来趵突泉欣赏菊花的游人络绎不绝,公园外的车辆摩肩接踵....。

B.面对浩如烟海....的商品,我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C.小明在图书馆翻找了半天终于发现了心仪已久的小说,可谓妙手偶得....。

D.在航天强国的道路上,中国航天人殚精竭虑....,勇攀高峰,逐渐将梦想化作现实。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劳动课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B.纵观古今,每一个实现梦想的人,都会经历追梦、筑梦、圆梦三个阶段。

C.长期吃外卖快餐的人容易生病,是因为油盐聂入过度以及饮食结构不合理造成的。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
3.(本题2分)C(海春轩塔属于物质文化遗产)
4.(本题7分)(1)示例:高大的战马腾空跃起,新四军战士手握盒子枪,策马飞驰,冲锋陷阵,锐不可当。(3分,未使用成语扣1分,表达方式不正确另外酌情扣分)(2)示例:你用嘀嘀嗒嗒的马蹄声谱曲,豪迈东进是最激越的一章。(2分,句式、修辞须跟例句一致,字数不要求完全相同。内容不契合雕塑图片及介绍文字不得分)(3)示例:吴先生,您创作的《新四军东进》雕塑有什么深刻内涵?这尊雕塑对新时期的东台有何特别意义?(2分)
(三)(9分)
12.(本题2分)(1)北京冬奥场馆建设融合科技与艺术,场馆内的科技元素引人关注;(1分)(2)绿色冬奥成色十足,实施节能减排,实现碳中和目标。(1分)
13.(本题3分)举例子。(1分)列举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的例子,(1分)具体说明了在设计与建筑过程中,北京冬奥会的场馆实现了科学、艺术和文化的完美融合。(1分)
14.(本题4分)(1)“仅”是只的意思,(1分)说明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屋面相比于传统屋面用钢量之少,突出其采用技术之先进。(1分)(2)“所有”指一切,全部,(1分)说明北京冬奥会场馆实现了绿电供应的全覆盖,无一例外,突出其在奥运史上的首创地位。(1分)
(四)(16分)
15.(本题4分)(1)淡泊名利,清正自律。(2)礼贤下士,尊重人才。(3)非凡的卓识、视野和胸襟。(4)高尚而谦逊的人格。(每点1分)
16.(本题5分)“不像”:梅贻琦帮助夫人在清华大学附近摆摊,贴补家用;(1分)每次教授开会,梅贻琦像茶役一样为教授续茶,不发表看法,服从教授意见。(1分) “像”:被清华师生拥护、爱戴;(1分)以自己的“做”“实干”奠定了清华大学的格局;(1分)使清华大学发展成大师林立、闪耀而强大的大学,跻身国内名牌大学之列。(1分)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语文期末测试题(语文版版)一、积累与运用(28分)(一)基础知识(24分)1、中国书法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请将下面格言抄写在方格内,要求正确、工整、整洁(3分)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 惟妙惟肖.(xiào) 绮.丽(qǐ) 憎.恨(zēng) 两栖.(qī)B 销声匿.迹(nì) 愧怍.(zuò) 琐屑.(xiè) 追溯.(sù)C 风雪载.途 (zài) 蹒跚..(pán shān) 褶.皱(zhě) 震悚.(sǒng)D 日薄.西山(bó) 箱箧.(qiè) 殷.红(yān)绥.靖(súi)3、请根据具体的语境和拼音写出汉字。

(4分)①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gān gà ( )的笑。

②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miù()的画面。

③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jìng( )天择的法则。

④有一个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长途báshè( )了二三十年。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力度,因地制宜....的发展地方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B、巴勒斯坦的斯瓦特被誉为“东方的瑞士”,但“9.11”事件以后,来这里旅游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

C、玉雕品“翠玉白菜”因其材质上乘,惟妙惟肖....,富有创意而被誉为我国的国宝。

D、看着他瘦骨嶙峋....的样子,母亲的眼角湿润了。

5、下列句子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A、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但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也经常运用。

B、说明文是客观的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C、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总——分式和总——分——总式。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分)1. 下列成语中,不属于“形容坚定不移”的是:A. 坚如磐石B. 坚不可摧C. 坚贞不屈D. 坚定不移2. 下列哪个不是《道德经》的思想?A. 大道废,有仁义B. 论语说得好,不如实践好C.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D. 为道日损,为物日益3. “彼”指代的是什么?A. 武松B. 花和尚C. 杨志D. 小宝4. “半江瑟瑟半江红”的上半句是?A. 半江瑟瑟B. 半江红C. 半江瑟瑟半江雨D. 半江瑟瑟半江月5. “俯仰之间,已发千言”一句的俯仰是指什么?A. 低头B. 抬头C. 转头D. 点头6. “床前明月光”下一句是?A. 疑是地上霜B. 疑是天上花C. 问君能有几多愁D. 举头望明月7. “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下一句是?A. 庄稼满仓禾稻香B. 梧桐更兼细雨C. 今年无恙,明年更难D. 看取眼底无人心8. “破釜沉舟”出自哪个故事?A. 《神雕侠侣》B.《红楼梦》C. 《三国演义》D. 《吕洞宾》9. 下列哪项不是状元及第的标志?A. 宴请文人墨客B. 分发赏赐C. 庆祝酒宴D. 论及元戎无不齐10. 下列哪一个不是《孙子兵法》所注重的原则?A. 内外勾结B. 知己知彼C. 以战止战D. 远交近攻二、问答题(本题共 30 分)1. 著名的《阿Q正传》是由谁所写?2.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3. 写一篇关于如何保护野生动物的短文(不少于 100 字)。

三、阅读理解题(本题共 25 分)请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并回答问题:北京西城区新街口北邻近的“兰馨苑”,是年代比较久远的一处老小区,虽然是政府保障房,小区环境及设施却一直没有得到改善,走进来让人很失望。

居住在这里老年人们一直很渴望小区的环境能够变得更优美。

“环境太差了,改改肯定好。

”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说,“我们一年四季都是绿泥巴,月台上还常年停着死车,连车都不让我们停。

”据悉,这栋楼的厕所一直使用灶油炉取暖,对于安全隐患,老人们深感担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期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总分100分,100分钟完卷)一、积累运用(共10分,4、7小题各2分,其余小题各1分)1、《陋室铭》中能点明主旨的一句话是:“斯是陋室,”。

2、“会当凌绝顶,”泰山何其高!3、“大漠孤烟直,”一句描写塞上景观,已成千古名句。

4、莲区别于其它植物的是它的本质特征“,濯清涟而不妖,……”,故作者称它为“花之者也”。

5、“硝烟”、“烽火”、“剑”、“枪”等往往能表征战争,请你用一种事物来表征和平,写在横线上:6、中学生要提高写作水平,应多读些文学名著..的书名:..,请写出你读过或知道的一本文学名著《》。

7、《陋室铭》中的首两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现代可演绎很多句子,如“身不在高,适当就行,貌不在美,有才就灵”。

请你仿写出这样的句子来:,。

,。

8、搜集资料是语文学习过程中常用到的一项技能。

有一同学搜集到中国传统节日的元宵节同国人的习俗,便在积累本上这样记录:“端午节――划龙舟”。

请你仿例子记录形式写出我国任何一种传统节日的习俗来:。

二、阅读理解(50分)(一)名胜古迹《中国石拱桥》选段(12分)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至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的石拱组成,。

桥约宽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每两个石拱间有石砌的桥墩,把11个石拱連成一个整体。

由于各拱相连,这种桥叫做連拱石桥。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

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象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xio。

9、给下面词语中的拼音写上汉字,并解释这个字.的含义。

(1分,汉字、含义各0.5分)惟妙惟xiào()含义:10、从文中概括出卢沟桥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哪三个特点?(每个特点仅限用四个字回答)(3分)答:○1○2○311、下边是作者才中学学生的信中一段话,根据这段话提供的信息..,在文中的空格处概括出一句话。

(2分)卢沟桥的各拱长度如下:中间一孔最长,为21.6米,往北去的五孔是21.2米,20.5米,19.7米,18.6米16.0米,往前去的五孔20.6米,19.6米,18.3米19.0米,16.1米。

答:12、下边的说法中哪一项符合文章的原意?答[ ](2分)A 因为永定河经常发大水,所以卢沟桥采用了联拱的结构。

B 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10个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

C 卢沟桥的桥面是用8米宽的石板铺砌成的,这也是卢沟桥结构坚固的原因之一。

D 桥面的两旁有石栏石柱,上面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

13、指出下面句子各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2分)○1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

桥宽约宽8米。

()○2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这座桥从来没有出过事。

()14、下边的文字是写苏州吴门桥的,说说卢沟桥与吴门桥主要有什么不同这处?(2分)吴门桥呈拱形,横跨于波涛滚滚的京杭大运河上。

从船上望去碧水蓝天之间像出现了一道长虹。

答:(二)人生感悟(14分)《猎人与狼》猎手穿行在灌木丛中,查看前几天挖下的陷阱,可惜一无所获。

当他走进一片米楮林时,微微有些心跳,那是最后一处陷阱了。

伪装的树枝不见了,陷阱露出阴森森的洞口中,猎手狂喜,端着枪走近阱口,猎物是只成年的公狼,金黄色的皮毛闪烁着金属的光泽,在阱底低嗥着,焦急地团团转。

靠近点,再靠近点猎手告诫自己。

小心地挪动脚步,边举瞄准,他只有将尖锐的弹头射进公狼的前额,才能获得一张完整的狼皮。

猎手觉得心头有点湿,全神贯注地往前挪步。

突然,他脚下一滑,眼前一黑,耳边响起了尘土才落叶的坠落声。

猎手意识到,他正掉进了自己的挖的陷阱里,他忽略了昨晚那场大雨。

现在猎手和凶恶的公狼,共同被困在狭小的阱底。

四周是三多高垂直的泥壁。

儿手心中一丝苦笑:报应?打了一辈子猎,结果却要死在亲手挖掘的陷阱和自己捕获的猎物口中!在猎手掉进陷阱中的那一刻,公狼被突如其来的坠物给镇住了。

它转过身,目光凶狠地盯着近在咫尺的猎人,龇着白森森的狼牙,鼻孔里发出威慑的低嗥。

赤手空拳的猎手知道,无论如何是敌不过眼前凶狠的公狼。

凭他多年猎手的经验,他很快镇定下来,也龇着牙,目光凶狠狠地瞪着公狼不动。

人和狼都不敢轻举妄动,互相对峙着。

时间似乎静止了。

不知过了几分钟或几小时,公狼也许感到眼前的人对它并不构成威胁,也许无暇顾及,逃命要紧,公狼盯着猎人后退两步,见猎人没有反应便掉转身,不再顾及背后的人,开始义无反顾地用尖锐的前爪飞快地扒着陷阱。

雨后的土很松软,老狼很快就在脚下扒了一大堆土,把阱底垫高一层。

公狼用后脚跳上土堆,继续往高处爬。

猎手很快明白了公狼的意图,不禁在心里骂道他娘的,狡猾的家伙!旋即,跟在公狼身后,把公狼抓下的松土踩实,垫宽,做成台阶状。

狼和人,在这一刻,成了同舟共济的合作者。

人和狼,为了求生,竟配合得如此默契和协调。

只用了两多时辰,狼和人都看见了头顶上的地面。

狼却纵身蹿上地面,向前走了几步,停住,回转身坐下来,目光定定地望着洞口。

狼手最后也艰难地攀援号洞口。

他看见狼正盯着自己,慌忙拾起掉在地上的枪,端起瞄准狼的前胸。

公狼见到猎人上来,全然不觉危险就在眼前,而是偏着头,对猎人眨眨眼,然后缓缓起身,慢吞吞地朝着密林深处走去。

在转过山脊时,公狼又回转身望了望猎人。

猎手端着枪,怔怔地瞄准渐渐远去的公狼。

僵硬的手指,始终没能扣下扳机,一任猎物从容地隐入林间。

从此,猎人不再进山。

1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分,每空0.5分)近在咫.尺()威慑.的低嗥()16、请你用自己的话概述..故事的内容..(2分)答:17、本文的描写颇为精彩,有动作、肖像、心理等描写,请各写出原文中的一句对应句子。

(3分)(1)动作描写:(2)肖像描写:(3)心理描写:18、当猎人随着陷阱的坍塌,落进了自己亲手挖的陷阱里,与狼“共处一室”互相对峙时,文章写到这里,实际上向读者表达了怎样的意思?(2分)答:19、是什么原因使狼和猎人同舟共济,都逃出陷阱,,小说向读者表达了什么意思?(2分)答:20、请在文中找出画龙点睛、揭示主题的议论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2分)答:21、世界何时才能铸剑为犁,猎人历经此事“不再进山”。

本文要告诉读者的究竟是什么,用你自己的话谈谈认识。

(2分)答:(三)博大真爱(11分)八月的阳光一进八月,小夏和小秋天天去村上的土路上盼信。

土路上的尘土很厚,八月的阳光煮热了那层泡沫,赤脚踏上去便会燎起几个水泡。

终于有一天,盼来了信,两封。

小夏一封,小秋一封。

两人急着看了信的封面后,又互相看了对方一的。

小夏说:“京城的,比我的好。

”小秋道:“上海的,也不差。

”兄弟俩将半月来的焦急用欢笑发泄了出来。

小夏拆信,小秋也拆信,忘了头顶上烈日。

小夏一惊,小秋也一愣。

兄弟俩半喜半忧地回家,将通知书念给父母听。

父亲说:“上大学要这么多钱?”母亲只叹了口气。

八月,棉花还没有上设点市的季节。

父子兵分三路,到晚回家,所筹借的钱还不够费用的四分之一,兄弟俩上学掏空了家底,家里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了。

母亲只好把一头正在长膘的犲猪卖了。

八月的日子越来越少,兄弟俩的上学费用仍差一大截。

那天他们去了学校。

校长和班主任都非常同情,但也无能为力,只好以学校的名义写了封信给乡政府,请他们想办法。

在烈日下奔波了三天后,父亲捧着乡政府出面借的2000元贷款回到家里,一下子倒在地上,昏了过去。

十天来的劳碌和心焦,使这个在太阳地里劳碌了半个世纪的硬汉子也趴下了。

上学的费用还不够一个人用,八月的日子所剩无几。

没想到这天邮递员竟送来一张汇款单,1000元,学校来的。

附言栏里几个小字:“祝贺!全体教师捐赠。

”父亲从床上爬起,母亲赶紧将汇款单递过去父亲的嘴唇蠕动着,发不出声音。

费用还只够一个人的,日子不会停留,小屋里的人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峻。

三个人的目光一起盯着床上的父亲。

父亲忽地一骨碌坐起来,说:“现在只有一条路,你们好都懂事了,自己决定吧。

要不,抓阄也行。

”小夏和小秋顿时像两尊雕塑。

像是经历了一个世纪,小夏抬起头说:“小秋,你去吧,你的学校好。

”小秋也抬起头:“不,我比你年轻一岁,哥,你去吧。

”这时誰也没有注意到小夏一个微小的动作。

他把手伸进衣袋,摸出那张录取通知书,撕了个粉碎。

小秋醒悟过来后一下子抱住小夏:“哥!”泪水脱眶而出。

八月的最后一天,小夏带着200元路费出了门,他去南方打工。

父母欠下了许多债,小秋在学校还要许多开支。

八月的阳光下,小秋站在村头的土路旁,出神地看着泡沫似的尘土上那一行深深的脚印……22、阅读全文,结合小夏..的言行,在空格处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每处4字以内)(2分)外出打工23、文章开头一段的景物描写主要..有哪些作用?(2分)答:24、“小夏和小秋顿时像.两尊雕塑..”,这句话有什么表达作用?(1分)答:25、从全屳篇看,标题“八月的阳光”除了指八月的烈日外,还有什么深刻含义?(2分)答:26、本文的主题反应了“爱”,除了写小夏和小秋的爱外,还有誰对誰的爱,请列举两个。

(2)答:○1对的爱○2对的爱。

27、文章最后一段也可以改为写“背影”的结尾。

请改在下面横线上。

(2分)答:(四)古代生活(13分)○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作,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1)复前行,欲穷.其林()(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29、翻译下面句子。

(2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30、依据文中的描述,概括准确....说明进入桃花源的山洞口所在的位置。

(1分)桃花源的山洞口位于31、引用文中的原句填空:(1分)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32、第二段中描绘的社会《大道之行也》中的大同社会极为相似,请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陶渊明描写的这个社会。

答:(1分)○2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zhī)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一:“蛇固无足,子安能为足?!”遂饮其酒。

注:卮,酒杯之类的东西。

33、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2分)○1数人饮之不足()○2引酒且饮之()34、翻译下面句子。

(2分)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答:35、请从2段古文中找出两表示人称的古代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